61阅读

bat三大巨头分别是-老黄看电商:BAT收购潮欲三分电商

发布时间:2018-02-13 所属栏目:今日头条媒体开放平台

一 : 老黄看电商:BAT收购潮欲三分电商

  前言:互联网一直都是混乱,BAT牢牢各占据一个领域,依靠多年的积累以及行业地位,玩资本的游戏一发不可收拾。你争我赶好热闹,也是互联网急躁的来源。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巨头们都意识到被颠覆的可能,为保地位不得已而为之。

  新栏目,老黄看电商第一篇。

  最近,资本圈、电商圈沸腾连连。前些日子,传出百度欲收购或者入股当当网,而近两天更是传出腾讯入股京东、阿里入股360两大惊天消息。本文为您解读下迷乱局势。

  (一) 阿里独大 BT另辟蹊径割分天下

  电商领域,一直都是阿里巴巴的天下,牢牢占据80%以上的份额,而下面的万年老二京东商城,其次是当当网。目前电商领域构成的三个企业:阿里、京东、当当,传出百度欲入股当当网,那么剩下的自然不甘示弱。京东有意做联合,绝对不会选择阿里,更是不会跟当当穿一个裤子,那么在顶级互联网圈里面只有腾讯可选。可是或者是单相思吧,腾讯刚刚调整好易迅的地位,对于入股京东或许兴趣缺缺,估计最后不能成功入股,也是京东要价太高的原因。

  另外一个360的选择更有意思,首先360跟百度一直都是死对头,而跟腾讯的3Q大战一直都在,那么选择的对象唯有阿里,另观阿里是缺少一个搜索工具,而入股360会把这块短板填补,所以乐得资本圈或者媒体圈疯传。

  百度和腾讯都拥有电商跟搜索的属性,那么阿里入股360就能够填补这块空缺;而阿里在电商拥有绝对的地位,百度和腾讯借当当和京东之手来分割天下,而且百度能够投资当当网,对于百度而言是提升电商敏锐性的一种手段,而腾讯入股京东,易迅跟京东强强联合。

  从去年开始,BAT互联网三大顶级玩家玩资本的游戏。BAT三家收购或者入股信息的背后自由其道理,但是真相如何还有待揭开。就老黄而言,这事如果没有第三者,基本不会黄了,唯一有些波折的是当当是入股还是收购,京东的要价太高。

  (二) 谁是主谋?T或者京东

  从目前来看,有一些人是认为是京东主演,因为京东2014年五大战略:第一是移动和大数据两个技术,第二是金融业务,第三是O 2O业务,第四是渠道下沉,第五则是国际化。从五大战略来看,没有资本的动态,也就是说东哥或者已经思考了资本的来源,而且另外一个动因是京东上市的步伐,必然要资本的推动,所以选择腾讯是隐含的条件之一

  另外一个被认为主谋是媒体,年末年初媒体记者要新闻而主导这次消息,其实这个猜测很不可靠的。媒体或者记者一直都是被消息通知的对象,爆料消息出现自然而言的出现见报,所以源头是消息的来源。

  老黄而言,本次的导演可能是T和京东。首先百度欲收购当当,李国庆发文说明只能接受入股而不接受收购,表明百度在这场资本战争中呈现弱势。随后传出T入股京东,更加坚定李国庆的想法,本文简单的思维是:既然京东都是入股,我当当为什么收购。对于一个一直争当老二的当当网而言,这是不能接受的定位;而且当当是更加倾向于百度,选择腾讯容易被同化。

  另外一个方面,T入股京东,可能对百当事件造成影响,有利于T入局,在当当与京东上面T都有选择的余地。反观,无论是当当还是京东都是被选择的对象,而百度的底气或许还不能应对东哥的霸气,因为京东做金融不是跟百度百发冲突,O2O业务更是与百度如今的一些战略,而移动和大数据,这是要百度开放数据库的节奏吗?无论如何百度对京东的是避而远之。

  T传出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恶心一些阿里上市,借此给阿里制造点麻烦,而且如果是当传出两个当事人的话,很明显一些战火会引到自己上面,当然是最小化的原则。

  而对于360而言,如果真要选择也是只有阿里可选,红衣教主是不需要制造消息,阿里更是如此,目前搜索领域还剩下360能够接纳阿里,更是无须传消息。

  京东看重了T的移动端,借市场提升叫价,而T是有默契的主导。

  从局外人看局内,很多的消息都是不对称,所以更多的是据称或者等等,但是有一个大的原则,在互联网里面传出的一些资本东西,大部分都是会在后面实现。T入股京东,表明京东有吸引资本的动向,360入股也是可能因为被T所逼所致,拉取阿里来结盟。

  注:本文系电商观察员黄嘉榔(微信号:wo8013520)所创。

二 : BAT三巨头的级别、薪酬和晋升标准,高管年薪轻松过800万

BAT 腾讯工作岗位 阿里工作 百度工作方式

互联网圈有这么一句话: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

那么代表互联网三座大山的BAT,内部人才体系有什么区别呢?

下面进入正题,先谈谈腾讯的体系。

首先是腾讯。

1、职级:

腾讯职级体系分6级,最低1级,最高6级。

同时按照岗位又划分为四大通道,内部也叫“族”,比如:

产品/项目通道,简称P族;

技术通道,简称T族;

市场通道,简称M族;

职能通道,简称S族。

以T族为例,分别为:

T1:助理工程师 (一般为校招新人)

T2:工程师

T3:高级工程师 3-1相当于阿里的p6+到p7(能力强可能到p7)

T4:专家工程师

T5:科学家

T6:首席科学家

目前全腾讯貌似就一个T6。

每一级之间又分为3个子级,3-1是任命组长/副组长的必要条件

其他线也是这样。

T4基本为总监级,也不排除有T3-3的总监,因为T4非常难晋级。

腾讯内部是按级别划分的从T1到T6。

每个级别又分3等。级别越高base的薪酬也越高,一年根据你的performance大概能发15.3个月至18个月的工资,T3.1的base 2w+,T3以上级别的员工都会有股票期权,腾讯09以前的员工赚钱主要靠股票,从08到现在股票up了500%+。

这里的薪酬数据只是戏说没什么可比较性,职场最主要的是职业发展,当你为企业创造了足够的价值还担心薪酬?

暂时有不公平的话公司内部review的时候也会balance的。

T5+的base薪酬在600w~800w/年。

2、晋升:

腾讯的晋级还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T2 升T3,T3升T4.非常多的人卡在2-3,3-3没有办法晋级啊。

有的小伙伴做了3、4年的2-3 升不上去啊。

3、薪水:

腾讯薪资架构:12+1+1=14薪。

年终奖:看部门盈利情况,一般是3个月。

4、人才流动的可能:

在深圳的很多腾讯员工,很多都买了房,想往杭州,北京挖人,太困难了。当你的房子,妻子的工作,儿子的学校,你的朋友圈,都在一个城市的时候,换城市就有困难了啊。所以只能挖一些比较浅的人走。

在北京:人数不少 ,不够骨干员工不多。腾讯视频的主要团队在北京倒是不少。

在成都,大连:在这些二线城市,腾讯就是当地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了,提供的待遇也是非常高的,不少人都对自己的薪资比较满意,工作环境也很满意。跳槽的可能性低了很多。

5、人才结构:

腾讯的研发序列硕士学历的占多度,211大学,985大学占多数。

大家都知道腾讯研究院解散了。去年走出来很多人,腾讯人才创业比例不高。

在腾讯最常碰到的晋升问题就是天花板。可能新人进去,学东西会很多,但业务线就这些,没有那么多坑,自然也就很难晋升高级岗。

在腾讯最悲剧的时刻就是公司有收购和整合。搜狗合并,搜搜的人哭了,京东合作,易迅的人哭了。

在腾讯跳出来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外面的公司太不完善了。

接下来是阿里:

阿里的职称是这么评价的,大部分都归纳在 P序列 ,你的title+工种。比如P7产品经理=产品专家。

一般到P3为助理,

P4=专员

P5=资深专员

P6=高级专员(也可能是高级资深)

P7=专家

P8=资深专家(架构师)

P9=高级专家(资深架构师)

P10=研究员

P11=高级研究员

P12=科学家

P13=首席科学家

P14=马云

同时对应P级还有一套管理层的机制在:

M1=P6 主管

M2=P7 经理

M3=P8 资深经理

M4 =P9 总监

M5= P10 资深总监

M6 =P11 副总裁

M7=P12 资深副总裁

M8=P13 子公司CEO 或集团其他O

M9=P14 陆兆禧(前马云)

在阿里早些时候P级普遍偏低,专员可能是P2这样,后来有了一次P级通货膨胀,出现了更多的P级。

在阿里只有P6(M1)后才算是公司的中层。不同的子公司给出P级的标准不一样。比如:B2B的普遍P级较高,但是薪资水平低于天猫子公司的同级人员。同时到达该P级员工才有享受公司RSU的机会。(低于P6的除非项目出色有RSU奖励,否则1股都拿不到)

1、晋升体系

晋升很简单:

①晋升资格:上年度KPI达3.75

②主管提名,一般你要是KPI不达3.75主管也不会提名你

③晋升委员会面试【晋升委员会组成一般是合作方业务部门大佬、HRG、该业务线大佬等】

④晋升委员会投票

P5升P6相对容易,再往上会越来越难,一般到P7都是团队技术leader了,P6到P7我感觉非常难,从员工到管理的那一步跨出去不容易,当然有同学说P一般都是专家,M才是管理,actually,专家线/管理线有时并不是分的那么清楚的。

2、薪水:

①阿里薪资结构:一般是12+1+3=16薪

②年底的奖金为0-6个月薪资,90%人可拿到3个月

③股票是工作满2年才能拿,第一次拿50%,4年能全部拿完

最后谈谈百度:

1. 百度级别:

百度的级别架构分成四条线:

①技术序列 T:T3 - T11 (一般对应阿里高一级序列,如:百度T3=阿里P4,T5/T6属于部门骨干,非常抢手,人人猎中相当一部分offer人选都来自这个序列)

②产品运营序列 P:p3-P11 (产品和运营岗,对应阿里高1-1.5级序列 百度p3=阿里P4-P5之间)

③后勤支持部门 S :S3-S11 (主要是公共、行政、渠道等等,晋升比较困难)

④管理序列 M:M1-M5 (每一级又分为2个子级 M1A、M1B , 最低的是M1A,至少是部门二把手了,李明远是M3.2,以前的汤和松都是这个级别,李彦宏是唯一的M5,其实从M3开始就有机会加入E——star,类似于阿里的合伙人会议,属于最高战略决策层。

2. 薪资结构:

月薪*14.6(12+0.6+2),其他岗位月薪*14

?T5以上为关键岗位,另外有股票、期权

?T5、T6占比最大的级别,T8、T9占比最小

?级别越高,每档之间的宽幅越大

3. 晋升体系:

基本上应届毕业生应该就是T3,但是内部晋升非常激烈,这个可以理解,公司那么大,部门和部门之间有业务竞争,那肯定也有人才竞争。

通常应届毕业生入职1年左右能升到T4,但如果你的部门业务足够核心,或许1年就可以了。3年升T5。

从目前百度的情况来看,核心工程师集中在T5/6,但是从5/6到7是非常艰难的过程。

百度是很唯KPI至上的,其次部门很核心,再次老大话语权比较高,相对晋升容易些。

一般情况是分2种:

①自己提名,当你自己觉得已经具备下一level的素质,可以自己提名,提名后进入考察期,主管设定考察期目标,考察通过顺利晋升,考察不通过维持原层级不变;

②主管提名,如果是主管提名,一般都是直接通过的,但是如果你现层级已经比较高了,那就不是直接提名这么简单了。

P.S.如果你能升到T7,基本上是TL的级别,写代码/直接做业务的时间就很少了。

延伸阅读:

  • BAT悄悄加码O2O,创业者如何抱大腿?
  • BAT们未来将主导电影市场
  • 不缺钱的BAT:谁暗藏O2O大战核武器
  • 百度入股百姓网 BAT战火引向分类信息网站
  • 5年了,BAT团购布局怎么样了?

三 : 脑洞大开的多维度分析:BAT三巨头谁先倒闭?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最近逛某论坛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帖子叫《资深点评人 猜想BAT三巨头谁先倒闭》,帖子看上去有些可笑,短短几行字,却起了这么“大”的一个标题,看来是个“标题党”。但这帖子引来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虽然这帖子是去年的,但是看完之后本人真觉得,这真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咱们先说好,“BAT”是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资深点评人”他觉得BAT三巨头谁先会倒闭,原文是这样的。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小人总结了一下,这位“资深点评人”认为百度会先倒闭的原因有三:

一、百度盈利产品单一,核心只有百度竞价

二、百度盈利模式单一,只赚企业的钱,用户花的少;腾讯、阿里巴巴是面向企业、个人双向营收。

三、百度缺乏忧患意识,等真正的“搜索”能进入中国,百度不见得一家独大。

来看看网友怎么评论的:

@火凝

百度赚的主要是企业的钱,不能说个人用户不付费它就没收入。具体可参考电视台。它的收入广告也是来自企业,对个人是免费的。用户量是它最大的资产。

三大公司我认为风险最大的腾X,为什么?

众所周知腾X发展的核心是垄断+山寨

说白了打的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的控制。

如果有一天国内在知识产权跟国外接轨,腾X绝对第一个挂掉。因为习惯了山寨的传统,它本身没有任何创新基因。我认识的某腾X朋友透露,进腾X第一个员工培训,就是怎么抄不犯法。

知识产权要是严起来会到什么程度,看看多年前的微软,现在三星和苹果的官司就知道。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腾X这个国内最大的游戏,互联网公司,竟然走不出国外。原因其实很简单,出门就要被罚死。

@俏丽九公主

其实我也赞成是百度,愿意很简单这家公司没有创新的基因,也很没品,到现在还没有出一个自己做的好产品,就靠点上面的关系维持着垄断地位

@弓很长弓很长

排除政治上或政府的干扰,纯粹市场看,唯一倒的是阿里,阿里看到强大,但他没有流量来源,这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生存的根本.阿里的灵魂是淘宝和支付宝,阿里的80%流量是这两者带来的,在这里根本不提天猫和阿里巴巴,太弱小.淘宝明显一年不如一年销量大减恶性循环了,这骗不了人点销量排列就明白.13年如没有余额宝突起,阿里很惨.这点淘宝人和天猫人最明白,还是那句:销量骗不了人

看了评论也是醉了,评论里说谁先倒闭的都有,当然也不乏喷楼主的人。很多人都说楼主“半瓶子水”,但我认为,即便这楼主不说百度先倒,说其他俩巨头先倒闭,还是照样有人喷的。请原谅我的无聊,做了一个统计,回复太多,我只能截取部分信息进行统计。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从网友投票结果显示,阿里巴巴“倒”的概率最大,百度次之,腾讯最后。当然这并不是所有回复的统计,信息肯定会有所偏差。

当然,这个“伪命题”也引来吐槽不断,楼主已被喷晕在厕所了吧?顽皮的小伙伴也来亮相。

总结网友解释三巨头“倒闭”原因:

腾讯:山寨、抄袭;

阿里巴巴:假货多,用户粘稠度低,易被分流;

百度:流氓。

不得不佩服楼主的想象力,也不能不被网友的知识渊博所折服。精彩回复大把大把,而且,讨论的如此激烈。还是让小人拿回老本行,做个横评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BAT三巨头CEO的横向简历对比。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横向对比结果:

最年轻者:马化腾

学历最高者:李彦宏

公司成立最早:腾讯 公司第一个上市:腾讯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比尔盖茨,从小到大的求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被灌输比尔盖茨大学没上完,就去创业了,你看人家现在多成功,世界首富!那么,这么看来这些个人简历的差距,也不能说明大问题,至少这三位都是成功者,看看三位的身家就知道。若个人简历没办法对比,咱们还是来看看BAT三巨头的规模。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经过三巨头规模的横向对比,如果从市值来讲是百度最少,阿里巴巴最高,从营收来看是腾讯最高。貌似这么看来,都很难预测,三巨头里谁先倒一个。为什么“资深点评”要选择百度,难道百度真的营收单一?一起来看BAT三巨头的战略布局。

2014年BAT布局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2014年,BAT三巨头分别规划了自己的互联网布局,涉及电子商务、媒体游戏、社交媒体、搜索门户以及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等多个领域。每个巨头旗下都有数家小公司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最火热的移动互联网领域,BAT三家展开了激烈竞争。腾讯是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后者运营的微信移动通讯应用拥有3.55亿用户。这两家公司目前都在进行数十亿美元的大手笔投资,收购那些能够帮助提升其竞争力的业务。

2015年布局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从2015年来看,2015年第一季度,整个互联行业相对平静,不过互联网巨头们的布局步伐并未停息。BAT均在用车市场投入重金,其次文化娱乐成为阿里、腾讯另一个重心,步伐明显加快。BAT都已将其作为一项基础产业迭代。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大脑”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已经可以做到2-3岁的智力,并且在深度学习方面,百度已经超越了谷歌和苹果。

那么也别忽略了腾讯,十几亿人的用户基数,貌似不易倾覆。

阿里巴巴,可能技术稍微逊色一些,但是每年双十一的业绩可是屡创佳绩、无人能敌,并且其他两巨头做电商至今都没法超越。

BAT BAT巨头 百度腾讯

看似“无理取闹”的一个小话题,引来无数网友“围攻”讨论。说明,用户在面对BAT三巨头的必须“倒”一个的选择上,真的分歧很大。不得不说,三巨头的产品都有着庞大的用户,在用户上面是成功的,如何维系用户,那就是长久之计,且行且珍惜,与时俱进、莫伤网友心才是王道。

打开脑洞来猜想:BAT真要“倒闭”一个,你会选择谁?

四 : BAT三巨头、今日头条的信息分发平台之争,终局何在?

  1995年,一手创办MIT媒介实验室的尼格罗·庞第曾在《Being Digital》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The Daily Me”的概念,“在不久的将来,在线新闻将使受众有可能主动”,庞第曾这样预言道,而在20年后的中国,这些似乎都已经得到了印证。

  

BAT三巨头、今日头条的信息分发平台之争,终局何在?

 

  信息分发2.0,从大众传播到千人千面

  从传统纸质到线上传播,信息分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变革源于搜索引擎的出现。伴随着信息大爆炸,用户主动寻找信息开始成为可能。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新的信息载体却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传播方式——个性化推荐,也就是尼格罗·庞第当初所设想的千人千面的“The Daily Me”。

  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这是信息分发1.0时代到2.0时代最核心的变化。无论是应运而生的创业公司今日头条,还是BAT三巨头都及时意识到了这样的变化,通过推荐引擎,他们正重新定义移动端的信息分发模式。但在各家眼中,对信息分发2.0时代的理解却仍存在一定差异。

  在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看来,个性化推荐更多的是搜索的进一步延伸,更小的屏幕,更碎片化的时间带来的是用户“变懒了”,希望得到更多个性化的推荐内容;但与此同时,用户带有目的性的主动搜索需求也一直存在,机器永远无法理解此时此刻此景下用户真正最想要的内容,只有“搜索+个性化推荐”才能有效实现信息分发2.0。

  对此UC俞永福则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他眼中的信息分发2.0更多是一种从工具到平台的自然过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浏览器并不再是像PC时代那样的单一流量入口了,但依然是内容分发的重要入口,因此UC努力地从工具向内容资讯平台转型,并推出了独立的App“UC头条”。

  而紧紧抓住这次信息分发方式变革的张一鸣从一开始就认为,今日头条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新闻客户端,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分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多长尾内容将都能够被有效分发。

  虽然各家对信息分发2.0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数据挖掘、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这些人工智能技术都正在深入到这些产品的骨髓之中,而基于算法做个性化推荐的信息流形式,也已经成为了如今内容分发渠道的主流形态。

  可以不断下拉和刷新的信息流,数倍于传统门户的广告位,并且更适合于做转化率更高的原生内容广告,信息分发从1.0时代过渡到2.0时代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而本质上,这场信息分发之争还是流量转化和变现能力的暗战。

  人被机器取代,真的会发生么?

  如今几乎所有的新闻客户端都会把个性化推荐作为主要的信息呈现方式,这极大的提升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但随着个性化推荐的兴起,机器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编辑,在报纸等传统媒体陷入经营困难,人才大量流失之后,门户小编们的失业风险恐怕也越来越大。

  但人真的会被机器取代么?或许并不会,硬币总会有两面,以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平台们也正在遇到他们的麻烦,这一点在今日头条上体现得格外明显。随着头条号数量的不断增加,用户人群的不断拉低,低质量内容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精英人群开始逃离头条。

  的确,“俗”的内容更适合大众化的内容需求,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希望看到俗的内容。关于这一点,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也曾在不久前的互联网大会上承认,但在他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头条或许可以用更精准的推送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解决之路似乎还有很远,作为有温度的内容,人工编辑的价值依然存在。算法可以将内容分解成无数的标签,匹配给对应的人,但却无法判断内容质量的好坏,最懂内容本身的还是人。

  这里插句题外话,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上有不少内容团队,他们正通过从网络上抓取互联网热词,然后用专门的文章生成器批量生产内容,这些内容因为踩中了几乎所有热门的标签,所以总能获得平台的青睐。这些团队动辄成百上千个账号,在内容创作大军中倒是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更何况,在大多数时候,大众的喜好并不一定是最正确的,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就曾论述过这种群体的盲目性。媒体的价值不仅仅是做为一个渠道传递内容,更重要的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引领社会思潮。在这一点上,充斥着大量娱乐内容的今日头条们显然是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头条更多还只是一个内容渠道。

  在内容制作——内容筛选——内容分发这个链条中,内容筛选才是真正决定用户最终看到的内容的关键环节。在过去,这个环节的把关人是人工编辑,而如今则是算法。但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未来很有可能出现机器模拟人的行为去筛选内容。

  不久之前,百度提出希望利用更海量的数据来训练算法,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去模拟人工编辑的思维,而今日头条也开始在更多场合中提出信息平台即将迎来人工智能浪潮。或许在未来,当数据量足够大时,在筛选内容这一个单一功能上,经过不断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训练,完全有可能达到人工的水平。但最终的结果还有待于我们持续地关也注。

  从信息到服务,内容分发的终局会在这里吗?

  当尼格罗·庞第20年前千人千面的设想成为现实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更大胆的去想象未来信息分发的终局。

  信息分发模式的变革,背后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内容载体从PC到智能手机终端的变化,这使得搜集更多更精准的用户行为数据成为可能。VR技术眼下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内容载体,但这种变革没有真正到来之前,或许最现实的改变是被分发的信息本身的变化。

  从图文到短视频,内容平台很大程度上传递的仍然还是泛资讯类的信息,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将地理位置作为重要的信息分发依据,以及平台在原生广告之外的各种商业化探索,分发服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2014-2015年的创业浪潮极大推动了O2O服务的发展,线下的服务被信息化后搬上网络,58、京东、乃至阿里这样的巨头都希望能够再建一个服务的淘宝,但却没有能够实现,目前我们看到的对服务的分发更多还是门户式的信息罗列和搜索引擎式的主动搜索,这种模式弊端不言而喻。

  而对于目前已有足够多流量的资讯分发平台而言,基于地理位置将分发的信息从内容扩展到服务已经水到渠成。从内容到服务信息的分发变迁,对内容分发平台们来说会是未来必选之路。当然这只是目前的一个猜想,但在不久的将来却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个性化推荐引擎的本质其实是反向的搜索,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除了资讯和娱乐内容,更多的其实就是服务相关的信息,这是眼下所有内容平台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搜索时代,由于没有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搜索引擎很难将用户周边的服务信息精准推送给用户,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却变为了可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殆尽,下半场这个概念开始逐渐普及,互联网产品开始从争夺新用户转向争夺用户使用时长。而从“内容即流量”的层面考虑,内容分发平台在满足用户泛资讯需求之外,势必会考虑如何将服务信息也正式进入平台。生活服务信息天然和交易支付息息相关,这种信息的流动也将可能为平台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对市场目前主要的四个参与者今日头条和BAT来说,如何将服务信息自然的植根于平台之上,并用推荐引擎分发出去,这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阿里占据流量变现优势;

  今日头条拥有着产品的先发优势,更早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个性化推荐引擎的定位;

  腾讯的社交场景则可以天然向用户推送多种服务;

  而百度拥有6.6亿移动端用户的主动搜索行为数据,也有机会基于他们的搜索数据、地理位置、知识图谱等给出更精准的内容和服务推荐。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搜索时代的老大百度,还是推荐引擎的新贵今日头条,如果想成为信息分发2.0时代的胜利者,分发信息从内容到服务的迁移必不可少。可以预见,这场即将到来的暗战虽还没开始,但早前的O2O平台之争已经预示了这场关于用户、流量、交易的竞争势必将极其白热化。

  未来一个的关键节点,也许当我们使用内容分发平台时,或许更多紧贴需求的服务类信息将会频繁的出现在信息流中,这个时候推荐引擎可以说才真正在移动端等同于搜索引擎。当然或许随着VR/AR技术应用的普及,信息分发可能还将迎来更大的变革,但至少在现在看来,从内容到服务延伸显得更加现实。

  微信公众号:俊世太保,个人微信号:lijunhust

五 : 揭秘BAT三巨头的级别、薪酬和晋升标准,高管年薪轻松过800万

  摘要:互联网圈有这么一句话: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那么代表互联网三座大山的BAT,内部人才体系有什么区别呢?

  互联网圈有这么一句话: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

  那么代表互联网三座大山的BAT,内部人才体系有什么区别呢?

  下面进入正题,先谈谈腾讯的体系。

  首先是腾讯。

  1、职级:

  腾讯职级体系分6级,最低1级,最高6级。

  同时按照岗位又划分为四大通道,内部也叫“族”,比如:

  产品/项目通道,简称P族;

  技术通道,简称T族;

  市场通道,简称M族;

  职能通道,简称S族。

  以T族为例,分别为:

  T1:助理工程师 (一般为校招新人)

  T2:工程师

  T3:高级工程师 3-1相当于阿里的p6+到p7(能力强可能到p7)

  T4:专家工程师

  T5:科学家

  T6:首席科学家

  目前全腾讯貌似就一个T6。

  每一级之间又分为3个子级,3-1是任命组长/副组长的必要条件

  其他线也是这样。

  T4基本为总监级,也不排除有T3-3的总监,因为T4非常难晋级。

  腾讯内部是按级别划分的从T1到T6。

  每个级别又分3等。级别越高base的薪酬也越高,一年根据你的performance大概能发15.3个月至18个月的工资,T3.1的base 2w+,T3以上级别的员工都会有股票期权,腾讯09以前的员工赚钱主要靠股票,从08到现在股票up了500%+。

  这里的薪酬数据只是戏说没什么可比较性,职场最主要的是职业发展,当你为企业创造了足够的价值还担心薪酬?

  暂时有不公平的话公司内部review的时候也会balance的。

  T5+的base薪酬在600w~800w/年。

  2、晋升:

  腾讯的晋级还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T2 升T3,T3升T4.非常多的人卡在2-3,3-3没有办法晋级啊。

  有的小伙伴做了3、4年的2-3 升不上去啊。

  3、薪水:

  腾讯薪资架构:12+1+1=14薪。

  年终奖:看部门盈利情况,一般是3个月。

  4、人才流动的可能:

  在深圳的很多腾讯员工,很多都买了房,想往杭州,北京挖人,太困难了。当你的房子,妻子的工作,儿子的学校,你的朋友圈,都在一个城市的时候,换城市就有困难了啊。所以只能挖一些比较浅的人走。

  在北京:人数不少 ,不够骨干员工不多。腾讯视频的主要团队在北京倒是不少。

  在成都,大连:在这些二线城市,腾讯就是当地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了,提供的待遇也是非常高的,不少人都对自己的薪资比较满意,工作环境也很满意。跳槽的可能性低了很多。

  5、人才结构:

  腾讯的研发序列硕士学历的占多度,211大学,985大学占多数。

  大家都知道腾讯研究院解散了。去年走出来很多人,腾讯人才创业比例不高。

  在腾讯最常碰到的晋升问题就是天花板。可能新人进去,学东西会很多,但业务线就这些,没有那么多坑,自然也就很难晋升高级岗。

  在腾讯最悲剧的时刻就是公司有收购和整合。搜狗合并,搜搜的人哭了,京东合作,易迅的人哭了。

  在腾讯跳出来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外面的公司太不完善了。

  接下来是阿里:

  阿里的职称是这么评价的,大部分都归纳在 P序列 ,你的title+工种。比如P7产品经理=产品专家。

  一般到P3为助理,

  P4=专员

  P5=资深专员

  P6=高级专员(也可能是高级资深)

  P7=专家

  P8=资深专家(架构师)

  P9=高级专家(资深架构师)

  P10=研究员

  P11=高级研究员

  P12=科学家

  P13=首席科学家

  P14=马云

  同时对应P级还有一套管理层的机制在:

  M1=P6 主管

  M2=P7 经理

  M3=P8 资深经理

  M4 =P9 总监

  M5= P10 资深总监

  M6 =P11 副总裁

  M7=P12 资深副总裁

  M8=P13 子公司CEO 或集团其他O

  M9=P14 陆兆禧(前马云)

  在阿里早些时候P级普遍偏低,专员可能是P2这样,后来有了一次P级通货膨胀,出现了更多的P级。

  在阿里只有P6(M1)后才算是公司的中层。不同的子公司给出P级的标准不一样。比如:B2B的普遍P级较高,但是薪资水平低于天猫子公司的同级人员。同时到达该P级员工才有享受公司RSU的机会。(低于P6的除非项目出色有RSU奖励,否则1股都拿不到)

  1、晋升体系:

  晋升很简单:

  ①晋升资格:上年度KPI达3.75

  ②主管提名,一般你要是KPI不达3.75主管也不会提名你

  ③晋升委员会面试【晋升委员会组成一般是合作方业务部门大佬、HRG、该业务线大佬等】

  ④晋升委员会投票

  P5升P6相对容易,再往上会越来越难,一般到P7都是团队技术leader了,P6到P7我感觉非常难,从员工到管理的那一步跨出去不容易,当然有同学说P一般都是专家,M才是管理,actually,专家线/管理线有时并不是分的那么清楚的。

  2、薪水:

  ①阿里薪资结构:一般是12+1+3=16薪

  ②年底的奖金为0-6个月薪资,90%人可拿到3个月

  ③股票是工作满2年才能拿,第一次拿50%,4年能全部拿完

  最后谈谈百度:

  1. 百度级别:

  百度的级别架构分成四条线:

  ①技术序列 T:T3 - T11 (一般对应阿里高一级序列,如:百度T3=阿里P4,T5/T6属于部门骨干,非常抢手,人人猎中相当一部分offer人选都来自这个序列)

  ②产品运营序列 P:p3-P11 (产品和运营岗,对应阿里高1-1.5级序列 百度p3=阿里P4-P5之间)

  ③后勤支持部门 S :S3-S11 (主要是公共、行政、渠道等等,晋升比较困难)

  ④管理序列 M:M1-M5 (每一级又分为2个子级 M1A、M1B , 最低的是M1A,至少是部门二把手了,李明远是M3.2,以前的汤和松都是这个级别,李彦宏是唯一的M5,其实从M3开始就有机会加入E——star,类似于阿里的合伙人会议,属于最高战略决策层。

  2. 薪资结构:

  月薪*14.6(12+0.6+2),其他岗位月薪*14

  ?T5以上为关键岗位,另外有股票、期权

  ?T5、T6占比最大的级别,T8、T9占比最小

  ?级别越高,每档之间的宽幅越大

  3. 晋升体系:

  基本上应届毕业生应该就是T3,但是内部晋升非常激烈,这个可以理解,公司那么大,部门和部门之间有业务竞争,那肯定也有人才竞争。

  通常应届毕业生入职1年左右能升到T4,但如果你的部门业务足够核心,或许1年就可以了。3年升T5。

  从目前百度的情况来看,核心工程师集中在T5/6,但是从5/6到7是非常艰难的过程。

  百度是很唯KPI至上的,其次部门很核心,再次老大话语权比较高,相对晋升容易些。

  一般情况是分2种:

  ①自己提名,当你自己觉得已经具备下一level的素质,可以自己提名,提名后进入考察期,主管设定考察期目标,考察通过顺利晋升,考察不通过维持原层级不变;

  ②主管提名,如果是主管提名,一般都是直接通过的,但是如果你现层级已经比较高了,那就不是直接提名这么简单了。

  P.S.如果你能升到T7,基本上是TL的级别,写代码/直接做业务的时间就很少了。

本文标题:bat三大巨头分别是-老黄看电商:BAT收购潮欲三分电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69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