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bat三大巨头-BAT互联网三巨头掘“金”路径解析

发布时间:2018-04-15 所属栏目:互联网

一 : BAT互联网三巨头掘“金”路径解析

  三巨头已在生活消费领域剑拔弩张。作为生活消费重要场景的金融,竞争是必然

  

BAT三巨头掘“金”路径解析

  近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一直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经济空心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反观金融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2中国500强发展报告》中显示:5银行的利润超过272家制造企业的总和。另有统计表明互联网BAT三巨头2012年净利润的总和居然远远低于地方性的上海浦发银行,就更别提工农中建交了。难怪连民生银行行长洪崎都曾表示“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互联网正在实现对各行各业的颠覆与重塑,金融则是其中之一。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业内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因此有人将这一年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今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更是持续升温,各种形式的创新不断出现,那么这其中可能存在泡沫吗?我认为还是要把握一点,即金融要服务于实体,不能成为无本之木。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而且创新的,但一定还是要嫁接在实体之上。马云提出了“平台、金融、数据”,正是因为看到了平台之于金融的基础性作用。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更看好基于平台并服务于平台内生态的互联网金融。只要有足够大的平台就有可能衍生出有效率的互联网金融,我们看到银行涉足电商也是此理。因此在这一领域,不管是对于作为新秀的百度,还是已经蓄谋已久的阿里,亦或是动作并不太多的腾讯,都面临着极大的机会。表1对BAT互联网金融的概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横向对比,下面我们逐一解读。

  表1 BAT三巨头互联网金融布局纵览

  

 

  新秀百度:依托搜索优势,快速疾进

  今年下半年以来,百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力节奏明显加快,整体布局也是逐渐浮出水面。这里面既有传统的金融搜索流量变现,又有以交易为核心的闭环金融体系打造,也许还不乏金融全产业链布局的野心。

  今年5月,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上发布了一年一度的趋势观察,力陈互联网将加速淘汰传统产业。之后的6月份,百度宣布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首次成立面向消费者收费的“前向收费业务群组”(以往百度的用户产品主要任务就是带流量,百度几乎没有涉足过向网民收费的业务),并把原有的网页搜索部、网页搜索产品市场部、商业运营体系、销售体系组成新的“搜索业务群组”,以提升搜索业务的协同效应。

  金融无疑是“前向收费业务群组”中的重要方向之一。组织架构调整后,百度金融领域布局的节奏明显提速,一系列的新闻也被先后曝出。

  7月10日,“百付宝”(已更名为百度钱包)获得了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这是百度推出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两个月后,百度推出“百度钱包SDK”,切入移动支付领域,主要用于游戏内支付。据说百度的移动端支付工具也在研发当中,很快就将推出。

  8月,百度低调上线金融频道百度金融测试版。此外,市场上也传言百度正在和不久前完成巨额融资的金融垂直搜索网站融360洽谈深入合作。

  9月24日,百度宣布在上海嘉定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目前可以提供的贷款额度为3亿元,预期后续将会继续增资。3亿的资金量不大,但确是百度探索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的重要一笔。

  进入10月,百度宣布“百度金融中心-理财平台”即将上线,并且联合华夏基金联合推出首款理财计划“百发”。“百发”其实就是百度版的余额宝,不管是从产品形态还是收益率来看瞄准的都是余额宝。据悉,为此李彦宏还亲自和华夏基金的老板会谈过。虽然我们看到在监管层面“百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作为百度金融中一环的“百度理财”已经浮出了水面。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百度金融可谓是到处落子布棋,连连出手。至此,百度金融的整体布局也逐渐清晰起来。目前百度金融主要有三大服务体系:面向金融客户的流量分发(据悉内部称这一项目为“金融知心”)、面向小微企业的百度小贷以及面向互联网用户的“百度理财”。

  相比另外两个巨头,百度涉足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势自然是搜索和技术,这也使得百度在流量分发的“金融知心”和百度理财两项业务上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我们首先说“金融知心”。搜索是百度的传统项目,百度今年在知识图谱、知心搜索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一些产品也已经面世。强大的越来越个性智能的搜索技术可以实现金融需求和供给的智能化匹配,实现有效地流量分发,这对金融客户来说无疑会非常具有吸引力。

  “百度理财”则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百度拥有信息的入口,基于对海量用户检索请求的大数据分析,很容易了解理财的热点和网民的需求,因而也更容易针对性地推出或推广相应的理财产品,这是百度独有的优势。不过,理财是一个交易的闭环,需要以支付工具作为载体,因此第三方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活跃用户数将非常关键,而这方面目前并不是百度的优势。这几日“百发”的疯狂推广,“1分支付三重大礼”主要的目的也是想唤醒足够多用户对百度钱包的注意。百度钱包是百度理财的战略重点,也是百度理财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手握近70%的搜索流量和国内数一数二的移动分发渠道,百度钱包市场份额的拓展还是应该有所期待的。此外,对于理财产品百度毕竟是初入者,金融又是强监管的领域,如何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收益与风险之间做好平衡也是百度面临的一大挑战,不过这也是三巨头都会面临的问题。

  “百度小贷”的业务模式与阿里相似,依托的是平台上数以百万计的长期广告客户、开发者以及合作伙伴。不过百度对这些企业的绑定和了解的深度不及阿里,业务模式的探索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百度当前需要做的是在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将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数据化,搭建一套适合自身的信用评估体系,逐步实现需求的自动化匹配,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金融知心、百度小贷、百度理财显示了百度金融布局的三个重要方向:互联网金融流量分发平台、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以及互联网用户的个人理财中心。这些业务是从百度的传统优势出发,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为金融企业和用户服务,其中互联网因素占有很大的成分,承担的也更多是传统金融领域的补充。那么百度金融再继续向前走呢?会不会向更深度发展,切入传统金融领域并嫁接互联网思想?百度金融会不会在内部进一步升级,打造一个与搜索齐名的综合金融集团,改变目前以搜索为核心的业务结构?看看阿里,我觉得这一切也并非没有可能。

  强势阿里:多业务线齐尝试,小贷业务优势明显

  互联网金融热潮的兴起与阿里巴巴有莫大的关系。2012年9月,马云将阿里巴巴未来的战略重点定义为“平台、金融、数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序幕就此拉开。此后阿里巴巴动作不断,布局新业务、推出新产品与调整组织架构多项工作并行。

  关于阿里金融的布局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详解阿里金融十年发展路线》中已经描述得很清楚了,当时倾向于认为阿里金融的布局重点还是单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好传统金融的补充,为生态内的互联网用户和网商服务。但是从阿里金融最近的动作来看,涉足传统金融领域并在其中嫁接互联网思想显然也是其重点之一。

  目前,阿里金融的布局中既有自身已经渐成气候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支付宝、阿里小贷等,也有向传统金融领域的尝试与渗透,包括融资担保、资产证券化、互联网保险、基金等。无论业务的类型和范围,阿里金融还是始终围绕两条线进行: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其中消费金融以支付宝为核心,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改变支付宝单纯的支付工具属性,使其向消费者的理财中心转变,信用支付和余额宝是前期推出的两款重要产品;小微企业金融则以小贷为核心,一方面扩大优质客户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担保、资产证券化、信托乃至银行等业务方向的探索找到适合小微企业更好的融资解决方案。对比百度不难发现,尽管瞄准的客户群不同,但从业务属性来看,百度的金融业务与阿里重合度颇高。

  基于自身的战略考虑,阿里金融目前的策略就是多业务线尝试,不管是基金、证券、保险,还是银行、信托等,只要有可能都去插一脚,一方面是对各个业务的试水和学习,另一方面只有尝试的多了才能实现更好地组合,从而保证资源搭配在一起更有效率。

  阿里金融无疑是三家企业里面走得最前的,这与电商天然地集合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关。阿里金融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依托电商交易平台的海量卖家,一方面这些卖家与阿里电商平台实现了更为深度的绑定,阿里金融可以掌控他们大量的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另一方面阿里金融起步较早,基于自身掌控的大量数据阿里巴巴已经逐步建设了相对完备的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模型,这对于信用贷款业务来说无疑是非常核心的。因此,目前阿里金融的最大优势也在于小贷。

  不管是从组织架构还是从业务探索来说,三巨头之中阿里对金融领域显得更为强势,也是因为自己想要的更多。这从其与天弘基金独家合作推出余额宝并转而控股天弘基金就可以窥测一二。

  蓄势腾讯:用户群体为先天优势,目前动作不大

  在微信5.0整合财付通推出微信支付之后,腾讯互联网金融的呼声很高,其中更是有腾讯申请民营银行这则被否认的消息推波助澜。但在三巨头之中,腾讯的动作其实并不多,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未成体系。当然,也许它还在等待时机,也许还没想明白如何切入,尽管如此腾讯在这个领域也着实有了一些积累。

  首先,腾讯是以会员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等作为核心盈利模式发展起来的,而这本身就涉及虚拟货币和虚拟交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其次,依托QQ和微信庞大的会员体系、网络游戏平台以及电商平台,腾讯的财付通成为仅次于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未来财付通不仅继续承担着为QQ、微信、游戏以及电商等业务打造闭环交易系统的责任,更是可以模仿支付宝向个人理财中心的角色转变。市场已经在传言财付通将推出类似于余额宝的金融产品。预计在阿里余额宝、百度“百发”的压力之下,这样的动作不会太晚,跟进指日可待。

  腾讯的用户群是谁都羡慕的。QQ拥有超多7亿的月活跃用户,微信会员人数则已经突破了6亿。QQ在电脑上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手Q和微信也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上打开最频繁的应用之一。依托如此庞大的会员人数,腾讯去做一个金融产品的分发渠道应该没问题,直接依托微信布局个人理财中心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其中的疑问在于金融毕竟是高风险行业,QQ又是比较低端的形象,分发的安全性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微信则更多的还是承担用户的通讯工具,其越变越重的客户端究竟能承载腾讯的多少梦想至今还是个疑问。

  对于当前热门的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市场,腾讯并没有过多涉足,但前期的业务积累使得其具备了这种可能,互联网金融的战场依然不能忽视腾讯的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腾讯似乎对证券资讯业务的兴趣要更大一些。继腾讯收购益盟操盘手、推出腾讯操盘手,成功跻身股票软件行业之后,今年5月,腾讯财经联合济安金信共同完成并发布了腾安价值100指数,这是中国第一只由网络媒体发布的证券市场指数。

  最后总结一下,在传统互联网时代,BAT三家分别依托搜索、电商和社交,打造了各自的帝国,虽然偶有边界冲突,但格局基本变化不大。移动互联网时代,边界冲突已然加剧,三巨头已经在生活消费领域剑拔弩张。作为生活消费外的另一重要场景,互联网金融的竞争绝对不可避免,目前看,不管今天BAT各自棋落何处,各家都是从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出发,距离白热化竞争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场赛跑才刚刚开始,后面创新、资源和布局等重重大考都在等待着他们。

  作者贞元,关注零售电商,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daosuier99

二 :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

巨头

乌云网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乌云网的创始人方小顿

京华时报记者蒲东峰摄 正如白魔法和黑魔法一样,在黑客领域也要分“白帽子”和“黑帽子”。(www.61k.com]作为“信息警察”,方小顿在过去8年间都在扮演黑客领域中的“甘道夫”,专门和“伏地魔”对打。近期曝出的携程网“漏洞门”事件,让方小顿以及其创建的网络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再次走到台前。今年刚满27岁的方小顿称他如今已经集结了5000名分散在各个领域的白帽黑客,排查国内各大网站的安全漏洞。方小顿说,“乌云”就是云时代罩在信息小偷和互联网企业头上的一道警示咒,希望每一次拨云见雾都是网络安全的一次进步。

□人物故事

自学成才的黑客达人

2002年,15岁的湖北小伙子方小顿考上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小时候一直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大学课余时间多,我就自己研究互联网技术。”在方小顿眼中,技术其实没什么,靠自学就能成专家。“当时网上有很多互联网技术教程和讨论社区,只要肯学,每个人都能成为技术高手,安全技术绝不是学校里能教出来的。”

大学四年,方小顿几乎全都在研究黑客技术。要知道,网络安全从来都是

乌云网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攻防一体,黑客的段位都是通过实战练出来的。(www.61k.com)所以,方小顿黑过学校的网站,自己做网络技术类的社区网站,当时研究网络技术的小团体之间经常上演技术“火拼”,而方小顿都是主力。“那时候大家互相黑来黑去地比技术,2004年前后,整个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样深入每个人的生活,网络安全还只是纯技术性的存在。后来没的黑了,我们就找一些常用的软件漏洞,发现之后告诉开发人员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起初因为好玩才做的事,却为方小顿提供了第一份工作,也让他误打误撞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安全工程师。2006年,即将毕业的方小顿发现了一家软件公司的产品漏洞,当时这家公司服务几十万客户,通过这些客户可以辐射到上亿用户。

“发现漏洞后我就通过互联网社区联系到公司的人,他们听了之后很好奇,邀请我到北京和他们老总聊聊。”方小顿说,“我们相谈甚欢,毕业之后我就进入这家公司,专门负责软件的安全防护工作。”

百度挖角变身安全专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小顿也是“黑客”,但并不是搅局者。2008年,方小顿在网络安全领域早已如鱼得水,不断有互联网公司前来挖角,而最让方小顿心动的,是百度。

互联网公司的“码农”和“技术猿”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混社区”。这些大大小小的网上技术社区是中国互联网高手和黑客的集散地,这种组织极其松散,大家都以网名相称,但就是这样的网络论坛却严格地论资排辈。

“在我们的安全社区里,只要你足够优秀,有很多人会推荐你,百度就是通过这个社区找到我的。”方小顿说,当时考虑的是,虽然在软件公司工作了两年,但还没有尝试过面对一个大公司的大平台。“因此我打算换个环境,看看自己在大平台中能不能做好安全技术。”

从2008年进入百度到2011年离开,方小顿在百度一步步做到了高级安全工程师,主要责任是抵御黑客入侵,而百度的安全团队也由最初的五六人发展成为30余人的“黑客防护墙”。

谈到离开百度的原因,方小顿说,主要还是因为理想,想利用自己的技术为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解决安全问题。“一名白帽子黑客除了要在技术方面感兴趣之外,另一点就是必须拥有一个正能量的理想。”事实上,百度的主体业务是搜索引擎,因而在整个互联网领域具有局限性,对于当时的方小顿来说,百度留给他施展的空间已极为有限。“在百度永远只能做百度的事,整个互联网除了百度还有很大的空间,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在更大的空间里做点事。” 掌门乌云一时名声大噪

其实,早在2010年7月,方小顿就联合新浪、360的两个白帽子工程师,

乌云网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一起创立了乌云网,当时创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度以及和百度类似企业的问题。(www.61k.com]谈到“乌云”名字的来历,方小顿表示,当时云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很多企业都在谈云的便捷、低成本,但其实以前出一个问题只影响一两个用户,使用云技术之后可能影响上千万的人。“乌云就是想告诉大家,云技术是有风险的,乌云就是一个预警。”

鉴于自己做的是得罪人的事,乌云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定位为介于白帽子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组织。2011年,刚成立一年的乌云网连续披露京东(滚动资讯)、支付宝、网易等著名互联网企业存在高危漏洞。此后,乌云更是指出支付宝2500万用户资料泄露、如家酒店开房信息泄露、腾讯7000万QQ群用户数据泄露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几乎战战告捷,一时间乌云名声大噪。

“我们是从一个小的技术圈子里发展起来的,所以最开始只关注大的互联网公司,后来很多白帽子会提交政府部门、大型央企网站的漏洞报告,但作为第三方机构,我们很难和这些机构协调,让他们提供改进信息。”正在方小顿苦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口,2011年底,工信部下属“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的负责人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希望乌云能够共享数据信息,由该平台出面推动政府、央企改进系统。

“目前乌云的赞助方有两个: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和广东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他们会每年定期提供资金,基本能够覆盖我们的成本。”方小顿说,“而借助这两大平台,乌云就成为涵盖互联网公司、金融、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网站的全行业漏洞入口。”

自称工程师不愿做商人

尽管拉来了赞助方,但2011年仍旧是乌云最困难的时期。2011年12月,乌云披露了国内知名技术社区CSDN的600余万用户资料被泄露的消息。数据公开后,很多人利用这一数据攻击其他企业,一时间乌云被广泛质疑。12月29日,乌云网宣布暂时关闭,称今后将选择性披露漏洞以降低影响。半个月之后,重新调整披露规则的乌云网恢复访问。

方小顿说,乌云在创立之初要花很多时间和企业、监管部门解释乌云的作用仅仅相当于安全预警,并不是黑客行为。截至目前,乌云共披露了近5万个网络安全漏洞,包括携程、腾讯、淘宝等知名企业在内的524家厂商在乌云注册。而乌云的技术团队——白帽子也已达到5000名,这些白帽黑客有各大公司的网络安全工程师,有IT从业人员,也有白领、律师甚至厨师。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乌云。

不过,质疑乌云的声音也不少。黑客圈内有这样一种说法:黑客入侵网站盗取信息后,只要在乌云网向厂商提交漏洞,就可以洗白。在只有获得审核的白帽子才能进入的乌云网非公开论坛上,黑色产业、网赚、网络战争等话题都有专门的讨论板块,乌云一度被指为“中国最大的黑客培训基地”。

面对质疑,方小顿很淡然。“做网络安全的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

乌云网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知道对手在干什么,设立这些讨论区是为了研究黑帽子的技术手段,更好地阻击黑客。(www.61k.com]”方小顿说,“真正的黑客是不想洗白的,最好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他做了什么,怎么还会主动通知企业。”

其实,从百度出来创办乌云,方小顿的收入降低不少。虽然暂时不考虑赚钱多少,但方小顿和他的团队还是对未来做了些许商业构想。“现在乌云在发现问题,提供免费的预警信息。未来围绕乌云平台,我们还可以往前走一步,把白帽子和企业联系起来,提供改代码、修复漏洞等解决方案,这部分服务是收费的。”

方小顿坦言,乌云本身绝不会变成一个营利性的安全技术中介,仍会延续在线的公益模式。“我觉得自己仍旧是一个技术员,不是商人。”

■名词解释·白帽黑客

白帽黑客指那些用自己的黑客技术来做“好事”的黑客们,这点和网络安全工程师的性质有点相同。通常,白帽黑客攻击他们自己的系统,或被聘请来攻击客户的系统以便进行安全审查。

□人物素描 现实边缘的理想主义者

初见方小顿是在IT企业聚集的中关村,长发、T恤、人字拖,看起来更像是文艺小青年,而不是黑客技术男。在百度搜索方小顿,传播最广的不是乌云,不是白帽黑客,而是他和李彦宏一起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时,给离开他的女朋友唱的那首有点走音的《一无所有》。

方小顿说,曾经自己对技术太过狂热,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网上钻研技术。现在执掌乌云,事务性的工作多了,技术放下不少,唯有仅剩的一点理想从没放下。方小顿的理想是,让网络安全问题更透明,企业能更重视安全,白帽子的工资能提高点儿。

不过,方小顿常说,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环境不够好,想要实现这样的理想其实挺难。要知道,白帽子和黑帽子的收入差距就是每月收入一万和每天收入一万的差距。“当初做白帽黑客、去百度、做乌云自己都没想到,现在乌云和其他平台要怎么做也并没有完全想好。路是一步步沉淀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乌云现在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此时的方小顿又变成了务实的理工男。 >>谈困境

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京华时报:乌云这种漏洞披露模式企业认可吗?

方小顿:应该说大部分企业还是很认可的。但也有企业希望大家不要在意安全,放心的用他们的软件,放心的把钱放在他们的账户上,而我们做的事情

乌云网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是希望大家重视安全,因此这种不认可是有的。[www.61k.com)

京华时报:这种不认可多吗?

方小顿:这种阻力主要来源于BAT(百度、阿里巴巴(滚动资讯)、腾讯)。现在很多企业对发现漏洞的人会提供奖励或奖金,他们的奖金一部分肯定是解决问题,但更多的目的是不希望公众知道有安全问题。我们曝出来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奖励过,只奖励把问题交给他们、私底下解决的人。

京华时报:既然这样,BAT的人有私下找你们吗?

方小顿:最开始找过,我们没有同意,因为我们定的规则就是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一定要对用户公开。后来他们改变了策略,就是重金奖励把漏洞问题报给他们的工程师,这个漏洞就对用户封闭了。这里面很好玩。

京华时报:这样是否会给乌云带来一些冲击?

方小顿:会有,但是整个行业现在越来越重视安全了,我们也在想怎么通过更好的方式和BAT对抗。因为只有公众了解漏洞和安全问题,整个行业的动力才会存在,企业才会愿意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在安全领域,白帽子的生存状态、公众的信息安全都能得到更好保障。以前大家对安全不重视,企业不投入,白帽子的待遇不好,为了生活就会有更多人做黑色产业,我们希望改变这种循环,让企业在面对安全问题的时候信息更透明。

>>谈炒作

有三类人对我们最不满意

京华时报:有人质疑乌云的漏洞披露是为抓眼球的“标题党”,乌云是如何进行内部监管的?

方小顿:我们是特别注意标题的,现在我们有3个人专门负责白帽子们提交上来的漏洞报告的审核和客观化处理。但是有一个矛盾是处理不了的,最近有一个案例,阿里巴巴认为某一个漏洞危险级别很低,但白帽子看了以后觉得不是这么回事,他就把这个问题拿去演示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的危险等级是高。对企业来说肯定是影响越小越好,但对于白帽子来说是越真实越好,这样我们就容易被别人说成是“标题党”。但是45天之后,我们会把漏洞细节全部公开出来,到时候事实摆在这儿,客观与否大家来评判。

京华时报:还有一种质疑认为,乌云很会炒作自己,您怎么看待这种声音? 方小顿:这些声音都来的很蹊跷,企业一定会这么说。阿里、腾讯的公关很强大,这种声音没办法阻止。做什么事都会有人不满意,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我想说的是,有三类人对我们最不满意:一是希望用户不要重视安全的大企业;第二就是黑色产业,我们直接阻断了很多黑色产业链;第三就是希望通过信息封闭来谋利的企业,例如一些安全公司以前会通过漏洞来恐吓用户,我

乌云网 乌云网掌门人:阻力主要来自BAT三巨头

们公开全部信息,对他们不利。(www.61k.com)

>>谈奖励

企业给白帽子奖励有监管

京华时报:白帽子告知企业系统漏洞后,很多企业会给奖励对吗?

方小顿:我们是非盈利组织,还是希望做个桥,现在很多企业对白帽子是非常友好的。最近摩登天空音乐节,我们曝出了他们的一个漏洞,主办方愿意出30张门票奖励白帽子。我们只会和对用户知道安全问题持敌视态度的人产生矛盾。

京华时报:这些人就是BAT?怎么平衡?

方小顿:网络社区的方式和商业的方式还是不一样,如果我们是盈利机构那是没办法平衡的。所以乌云和BAT并不是对立的,我们现在也在尝试和他们的高层沟通,但我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京华时报:企业给的奖励是否有管理机制?

方小顿:通常我们会让企业和白帽子直接联系,给他们寄小礼品。工信部的赞助会定期给一些小奖品,定期可能会出一些书,这些我们都有监管。 >>谈安全

目前国内网络安全才及格

京华时报:您认为国内的网络安全处在什么水平?

方小顿:坦白讲,国内的互联网安全在2011年之前都很差,现在好很多,但跟美国比还有很大差距,只能打个及格分。现在我国的互联网安全还不够公开透明。

京华时报:携程漏洞事件之后,您认为网络安全和使用方便两者之间是否矛盾?

方小顿: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可能在具体的方案上有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案来弥补的。安全和方便之间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度呢?我认为如果是涉及钱的,以及个人的核心信息,一定是安全为先。

文章来源于:

三 : 2016年TMT十大预测:BAT巨头鏖战

虚拟现实 TMT 预测 BAT

新年的第一个月伴着A股断崖式下跌冲冲撞撞的远去,数据显示,A股正在复制2007年—2008年的走势。高榕资本创始人张震用2015年同1999年对比,他表示1999年是第一波互联网最热的时候,2015年是互联网+很热的阶段。同样,2016年也可以对标。

每一波泡沫里都会诞生几家伟大的公司:1999年前后诞生了百度、阿里、腾讯;2003年非典时期诞生了京东、携程等大公司;2010年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小米。

2016年,行业变革将越演越烈,以下是投资界推出的十大预测篇(要是不准你来打我呀)。

一、合并潮

回顾2015年,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在一起”。昔日队友握手言和,或是老大老三联合对付老二等等,2016也将如此。当行业遇寒冬,资本如何退出成为摆在所有投资者面前的难题,而合并成为资本退出的唯一选择。

对“投资赛道”理论已操作到炉火纯青地步的红杉来说,去年几乎大半合并案背后都有它的身影,同样今年第一个合并案——蘑菇街和美丽说,也在后推波助澜。这是资本的时代,资本的盛宴。可以确信的说,2016年合并将继续。

二、洗牌加速,BAT等巨头鏖战

2月1日,新东方在线获得腾讯5000万美元投资,俞敏洪站队腾讯。至此,BAT各揽重量级“队友”: 梁建章携着携程、借道去哪儿成了百度系的一份子;283亿苏宁投入了阿里的怀抱。

中国互联网还是BAT的天下,随着巨头们高调入场,从BAT2015年整个布局不难看出,巨头斗争跳出了单纯的“肉搏”,全方位的生态建设,“战争”自然升级,高级别的鏖战才开始。

三、倒闭潮

2016年第一天清晨的到来,也开始了残酷的一年。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就有创业公司倒闭。然真正的谷底未到来,触底反弹还需时日。在市场重回正常温度之前,上一轮融资用尽到了节点,一大批创业公司还会倒下,而这个倒下的高峰期会在2016年上半年出现,下半年会有所好转。

大多数创业公司,撑不到2016年下半年市场回暖的时候,死亡或倒闭是几乎唯一的选择。优胜略汰,死亡不可避免。在热浪过后,回归理性。同质化严重的领域,不太“规范”或“寡不敌多”的小公司倒闭,优秀的公司也会脱颖而出。

四、市场格局:三足鼎立、四分天下之态或被打破

三角形稳定性最强,在没有强外力冲击下,一般不会轻易动摇。火热的分享经济下,三足鼎立、四分天下之态已现。

1、 滴滴出行、Uber、神州专车

如今的出行市场三分天下:外有UBER虎视中国市场,内有神州专车,滴滴也从3年前的嘀嘀打车发展到今日的滴滴出行。中金国际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陈良芸加盟神州专车,或加快国内上市的步伐;UBER与支付宝在全球移动出行支付领域达成合作;柳青复出,滴滴出行牵手招行等等。目前来看,2016年三足鼎立之态不会那么快被打破。

2、优信二手车、瓜子二手车、人人车,车易拍

腾讯既参与了优信的投资,还是人人车的C轮领投方,并且是58同城的大股东,而58又持股瓜子,这意味着腾讯也间接持有瓜子二手车的股份。腾讯手握三家二手车平台,据相关人士透露腾讯明确把手车战略压在了人人车项目上,资本层面肯定有所动作,不排除合并的可能性。随后百度的入局,则让本就聚拢了不少资本大鳄的优信董事会有了更多筹码。起码在流量上,优信有了行业里最重量级的靠山。

3、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

前不久,美团点评宣布完成了3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融资后估值超过180亿美元。1月28日,阿里巴巴与新美大达成的股权交易协议——以约9亿美金出售所持后者7%股权的交易。甚至口碑掌门人蔡崇信在回应时表示,阿里将押宝口碑,退出美团是时间问题。

阿里拥有饿了么和新口碑两大武器,其后的百度外卖、到家美食会等,将会面临更加凶险的境遇。不过李厂长也说了,要砸200亿给O2O。2016年的O2O,必将是巨头的主场。如此来看,四分天下的格局2016年很有可能被打破。

五、电商ing:跨境电商、农村电商

电商的风口永远都不会停,马云背后女人买买买的习惯也从国内延伸到了全世界。去年来看,电商的蓝海又到了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雷军日前曾公开表示,“农村互联网将成为下一风口,顺为两年前开始投,已经投了10多家,未来要投100家。”

跨境电商方面,据悉在垂直电商领域,蜜芽在跨境、母婴均第一,目前估值已高达87.4亿人民币。洋码头、小红书、达令等创业公司都屡屡受到关注;天猫国际、网易考拉、苏宁云商海外购、京东国都在持续发力,资本方也是“虎视眈眈”不愿错过这口“肥肉”。

农村电商方面,中国农业市场总规模超10万亿人民币,众多巨头、资本、上市公司等都纷纷加大在“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布局,农业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千亿甚至万亿的市场空间。

六、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

网购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阅后即焚”的Snapchat;移动支付解放了钱包;滴滴、Uber等改变了出行习惯等等。随着体验经济崛起,消费升级,涌现出越来越多创新型企业,他们正尝试用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2016年,这场行业变革将愈演愈烈。

七、B2B

今年7月,熊晓鸽的“下一代的BAT不再是清一色的2C公司,2B创业者有更多机会”掀起一波小高潮。工业、农业、旅游、企业服务等B2B公司,也是一波波涌现,未来几年将是发展的黄金期,今年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家上市公司。

众多明星企业里,随着郎永淳的加入、11亿的战略融资,找钢网尤为引人注目。首席运营官王常辉曾透露,找钢网将分拆VIE架构,争取明年登陆国内上市。他并没有透露具体上市场所,但此前有传言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战略新兴板上市。新芽NewSeed数据显示,找钢网5轮融资额已超20亿人民币。

八、移动视频战升温,直播火热

微信和QQ满足的是最大众的主流社交需求,而直播视频社交,对双方信息的传达最完整最客观,信息量损耗最少,可以满足年轻用户的社交需求。无论是周鸿祎直播宝马自燃的花椒,还是游戏直播的斗鱼、虎牙,陌陌推出“陌陌现场”音乐会在线直播,亦是王思聪的熊猫TV等等一大批类似项目迅速跟进,这种模式已受到95后00后用户和投资人的热捧。

用户的关注始终停留在主播身上,用户之间的沟通互动非常少。由于优质的主播达人资源有限,视频移动直播应用相互竞争非常激烈。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必将会有一波“斗争”洗牌。

九、手机战:苹果市场占有率将降低,国内手机厂商“混战”

2015年,是新晋手机品牌进入最积极的一年,360酝酿两年的奇酷登场;乐视推出了乐视超级手机;董明珠不甘寂寞,格力手机赚足了眼球;锤子不断梳理供应链,也推出了坚果;苏宁润东19.3亿入股努比亚等等。2015年,华为预期实现销售收入3900亿人民币左右,智能手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三星、苹果。

十、风将至——VR、智能硬件等

《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目前国内的虚拟现实产业还处于启动期,自2015年以来,参与到虚拟现实领域的企业大幅增加。

不管是创业团队、巨头还是手机厂商等纷纷入局,看似异常火热。但智能硬件周期长,离爆发应该还有段时间,可以确认的是2016年必是虚拟现实的元年。

本文标题:bat三大巨头-BAT互联网三巨头掘“金”路径解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347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