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什么是制度?制度就是规程,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和标准,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章、条例、规则、办法等的总称。正如*书记6月12日在全县“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活动动员大会上所讲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制度的约束,国家就会陷入无政府状态,就有走向衰亡的危险;没有制度约束,权力就会失去控制,管理就会迷失方向,就有步入歧途的可能;没有了制度的约束,机关工作就会失去组织原则,必将呈现混乱无序的状态”。
所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约束和得力保障。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度制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就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而言,它的职能是:负责制定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调剂、出租、出借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费用标准,审核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和审批购置事项;负责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清查等工作;负
责全县清产核资工作。
为此,为确保工作职能的完整体现和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参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又以商政?2010?1号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同时结合我县实际,这次又起草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今后这些刚领性的制度和文件,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南针,就是我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和执法依据。
这样,有了制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标尺。有了这样的标尺,既便于衡量,也便于检查监督全县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如何管理国有资产的,有利于防止和及时纠正各种形式的不正之风。有了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制定,将会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和保障作用,将会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为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提供共有力保障。
二○一一年八月
二 : 制度建设重要性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一项艰巨的、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它是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业务运作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规范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工作必将一盘散沙。规范化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广,按照当今比较权威的解释,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规范化,二是企业组织流程设计的规范化,三是组织构架设计的规范化,四是制度建设(指制度的编制、执行、修订完善)的规范化,五是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而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则直接体现在制度的建设上。制度建设的基本流程为制度的编制、制度的执行、制度的修订完善,三个环节工作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对是否能逐步形成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规范制度体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能否进一步提高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就制度建设三个环节的一些思路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第一部分 制度的编制
一、制度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个企业编制的制度必须是规范的,必须符合企业科学管理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规则,没有规范的制度,就没有规范的制度执行过程。企业编制的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合法性、平等性——四大基本原则。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编制制度时应从业务实际需求和管理规律出发,以现有体系和制度为基础逐步地进行优化和完善,特别要注意的是,编制的制度不能脱离当前管理体系、人员素质、文化习惯的前提来实施彻底式的变革,否则这样的制度不但很难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制度的系统性则是指在编制制度时要坚持全面、统一的原则,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避免发生相互矛盾的情况,保证制度体系整体的协调顺畅;另外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制度的合法性和平等性,合法性是指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发生冲突,否则就会缺少法律效力,平等性则指编制的制度对各级管理层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职位等方面的高低而有所区别,应坚持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的原则,权利与义务不均衡是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大敌,不平等的制度必将引起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编制的基本思路
1、全员参与 制度制订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各项制度制订都要经过全方位的论证,都要充分考虑和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形成大家能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合理制度,大家遵守合理的制度。编制制度时仅仅单靠一个或几个人的苦思冥想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全员参与,多沟通、多论证是制度编制必须要做好的一个环节。
2、借鉴引进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而这些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经验的结晶往往都体现在制度或管理模式上,所以在制度编制时可以将其他企业好的管理制度借鉴到自己的企业中,与自己的管理文化和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企业自己的特色,为自己的企业服务。借鉴引进同时也是搞好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捷径。
3、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就是要运用正确的观点、合理有效的方法,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深入企业实际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规范有效的制度,调查研究是编制制度极其有效的一种科学方法。调查的方式一般可采用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会议调查、访问调查、收集书面材料等,编制时可根据制度类型的需要选取一种或几种调查方式。只有经过调查研究制订的制度才会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4、事无巨细制度化 事无巨细制度化实际上是关于制度有效覆盖面的问题,是制度相对企业管理需要的充分性问题。企业每一个重要的管理、工作和技术事项都应该用制度加以合理规范,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制度健全完善的程度也体现出了一个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另外,在编制制度时,制度内容的文字表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应做到语言准确、概念清楚、文字简练、通俗易懂。
第二部分 制度的执行
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对推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无济于事,大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小到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制度执行力和执行效率来做强有力的保证。制度执行力弱是企业都普遍存在的不良管理现象,也是企业管理中始终存在的矛盾和焦点,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制度执行力的问题,在这方面大做文章。
一、加强制度的宣传与学习
在企业内部,因年龄、文化、生活实践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规范化管理意识、制度执行意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然有一部分人在意识上有所落后,而这些人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面对他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通过宣传、组织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意思,一个人只有意识提高了,观念改变了,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
改变自己。因此,宣传制度、组织学习制度、提高制度执行意识是一个企业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执行效率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做好了,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
二、干部应树立榜样作用
陈总说过,一个员工差差一点,一个干部差差一片,这句话就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干部榜样的作用。干部的一言一行是员工争先竞仿的对象,对员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干部能做好自身形象,带头执行好各项制度,对员工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反之,如果干部不注重自身形象或带头违反制度,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部门制度执行力的下降,就极有可能产生较差的管理局面和结果。
三、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
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是及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控制和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监督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工作,一个企业应把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开展好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横向部门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的专业监督;检查则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可采用自查、职能部门抽查、专业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检查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但对推进规范化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沟通是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及时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到制度执行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制度的执行力,沟通一般可采取召开阶段性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下入基层了解等方法进行。
四、将考核处理与教育激励相结合
规范化管理应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对受到处理的干部员工,要通过引导、教育、沟通,让干部员工被处理后有好的表现,让部门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这个方面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理人,而是用以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对违反制度的干部员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是提高一个企业整体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五、规范制度执行过程
一个企业应坚持一切管理活动只对制度、标准负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一是要做到规范优先,即:制度执行时,大家有意见也要等制度执行后再开展讨论,避免扯皮,维护制度严肃性。二是对于重复问题和典型问题,严格考核处理。三是严格实行分级管理,避免考核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同时也要杜绝护短、说情、办事拖拉等不良现象。
第三部分 制度的修订完善
企业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止的”的系统,随着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度要被不断地修订、更新、废止,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适应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任何一位干部员工都可以对制度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制度修订完善的原则与制度的编制原则是一致的,应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合法性和平等性。制度修订完善的思路方法除在制度编制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具有时效性。
没有及时修订制度,没有致力于制度建设而导致制度失去适用性,这将会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甚至给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不断的评审与更新,是企业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忽视的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花费较大精力的、有较大难度的工作。要想较好的保证制度的时效性,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组织机构都应该抽出一定的人员和花费一定精力来致力于制度建设这个工作。
二、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坚持“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边上报备案”的四边原则。
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可能碰到一些不确定的管理事项,甚至一些管理漏洞,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完善制度来规范工作。但制度的修订完善和正式发布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为弥补缺少明文规定的制度可能给管理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避免和减少不规范的行为或做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取“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边上报备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管理思想就要先遵照执行,而不是等到正式制度文件下发后才执行。同时,按“四边”的要求来开展制度工作这也是较好保证制度时效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另外,有一点要在这里特别指出,那就是流程的修订完善,这个工作是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的难点。对已有的流程进行完善、创新或精简,减少一些重复工作和累赘环节,提高流程的效率与效果,是一个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
第四部分 小结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任何制度都要经历一个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废止和更新。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个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规范制度体系,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靠的是法律与道德,企业内部秩序的建立靠得是制度和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制度建设就是对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颁布、实施、修改、梳理直至废止的动态全过程,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学实用的制度,可以为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也就是使所有的人按规矩办事,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就要受到处罚。从这个角度来讲,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企划处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原来的凯元制度也是自成体系的,有一系列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职能部门的简化与合并,导致监督和制约的职能无法体现,具体执行起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现在职能部门已经根据监督与制约的机制建立起来了,下一步工作就是清晰的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并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将企业运行规则调整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状态,将优化后的规则以制度的形式合理地传播和固定下来,体现到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达到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效果。我们进行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把各种简洁高效的工作流程、业务规则,按照凯元的特色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一、“说”的阶段——把我们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
凯元公司作为热电行业,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我们进行制度建设就要紧紧围绕集团文化结合凯元特色来进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正确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管理对象层面。制度编写并非单纯写作,而是将管理要求通过正确的形式表达出来。检验管理制度编写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制度要求能否被执行并产生预期效果。所以在编写制度过程中该说的,一定要说全面,要考虑操作时有无难度或实现的可能性,要让员工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障碍。
以经济责任制为例,在按照集团的统一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企划处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中不断的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把应该说的在制度中讲的明白。同时在制定责任制的过程中几次进行修订,把需要考核的指标逐步的增加到责任制中,让制度给全体员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企业的一员就要关心企业的效益,企业效益好了我们的工资才更有保障,岗位工资要向效益工资过渡。在责任制制定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竞赛台、班前会等各种形式让全体员工了解责任制考核什么,工资如何计算。让职工真正了解责任制,认同效益工资,这样广大员工就会真正把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文化变革和制度变革中的位置,并力求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护新的制度,扮演新角色,从而减少在执行的过程中的难度。
第二、“听”的阶段——要让所有的人都听到,而且要保证让人听的有所偏差。
管理制度是企业“法规”,应该通过适当的、正式的和顺畅的信息渠道发布。在发布制度时,我们一定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听得见,而且能够听得全面,可以“原汁原味” 的理解,并不折不扣的记住执行。
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传播工具,特别注意信息渠道的可选择性,以避免过多无关信息而使接受对象产生选择疲劳。使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制度公布和管理的信息平台,并建立制度学习的责任矩阵关系,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建立信息读取的责任机制,如接收签名、阅读登记等等,也有利于制度信息的有效传达。
同时,制度不但要传达到位,而且要促使管理对象理解到位,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培训职能。只有向制度执行者提供及时的学习机会和咨询支持,才能促使其全面理解制度要求,扫清认知障碍。
最后,建立定期的制度应知应会考核,强化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记忆,有助于其在日后工作中具体执行,也是一件常抓不懈的工作。
第三、“做”的阶段——“听到了,也记住了,可是,照做了吗?”
制度建设,有人说,有人听,最终的目的是有人去“做”。制度表达和传播过程的合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制度的贯彻落实和遵守执行。合理、清晰、正确、目的性强的规则,对企业员工来说,没有不予执行的理由;晦涩、繁杂、漏洞百出、不易理解的制度,光在理解层面就让人望而却步,员工拒绝执行,也是必然的结果。在制度表达和传播都做到位的前提下,作为一项监督机制,频密程度合理,深度和广度适中的制度执行检查工作,对企业制度建设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
通过检查,管理者应该至少发现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制度有条件做到吗?制度执行结果有效吗?执行的过程有监控和指导吗?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被执行着?做的对不对?有无反馈? 如果没有这些管理也就成为了一种空话,管理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
通过检查发现制度在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交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对策,逐一解决。经过执行、反馈,调整,执行的循环过程,才能搞好制度的建设。
总之,搞好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运作的保证,制度建设的好坏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好坏,影响到职工的热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制度建设搞好,使其规范化、程序化。
三 :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强调,“要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这都是对制度重要性的诠释。四 : 制度建设重要性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一项艰巨的、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它是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www.61k.com]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业务运作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规范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工作必将一盘散沙。规范化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广,按照当今比较权威的解释,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规范化,二是企业组织流程设计的规范化,三是组织构架设计的规范化,四是制度建设(指制度的编制、执行、修订完善)的规范化,五是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而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则直接体现在制度的建设上。制度建设的基本流程为制度的编制、制度的执行、制度的修订完善,三个环节工作的规范性与系统性对是否能逐步形成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规范制度体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能否进一步提高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就制度建设三个环节的一些思路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第一部分 制度的编制
一、制度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个企业编制的制度必须是规范的,必须符合企业科学管理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规则,没有规范的制度,就没有规范的制度执行过程。企业编制的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合法性、平等性——四大基本原则。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编制制度时应从业务实际需求和管理规律出发,以现有体系和制度为基础逐步地进行优化和完善,特别要注意的是,编制的制度不能脱离当前管理体系、人员素质、文化习惯的前提来实施彻底式的变革,否则这样的制度不但很难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制度的系统性则是指在编制制度时要坚持全面、统一的原则,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避免发生相互矛盾的情况,保证制度体系整体的协调顺畅;另外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制度的合法性和平等性,合法性是指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发生冲突,否则就会缺少法律效力,平等性则指编制的制度对各级管理层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职位等方面的高低而有所区别,应坚持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的原则,权利与义务不均衡是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大敌,不平等的制度必将引起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编制的基本思路
1、全员参与 制度制订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各项制度制订都要经过全方位的论证,都要充分考虑和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形成大家能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合理制度,大家遵守合理的制度。编制制度时仅仅单靠一个或几个人的苦思冥想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全员参与,多沟通、多论证是制度编制必须要做好的一个环节。
2、借鉴引进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而这些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经验的结晶往往都体现在制度或管理模式上,所以在制度编制时可以将其他企业好的管理制度借鉴到自己的企业中,与自己的管理文化和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企业自己的特色,为自己的企业服务。借鉴引进同时也是搞好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捷径。
3、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就是要运用正确的观点、合理有效的方法,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深入企业实际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规范有效的制度,调查研究是编制制度极其有效的一种科学方法。调查的方式一般可采用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会议调查、访问调查、收集书面材料等,编制时可根据制度类型的需要选取一种或几种调查方式。只有经过调查研究制订的制度才会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4、事无巨细制度化 事无巨细制度化实际上是关于制度有效覆盖面的问题,是制度相对企业管理需要的充分性问题。企业每一个重要的管理、工作和技术事项都应该用制度加以合理规范,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制度健全完善的程度也体现出了一个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另外,在编制制度时,制度内容的文字表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应做到语言准确、概念清楚、文字简练、通俗易懂。
第二部分 制度的执行
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对推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无济于事,大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小到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制度执行力和执行效率来做强有力的保证。制度执行力弱是企业都普遍存在的不良管理现象,也是企业管理中始终存在的矛盾和焦点,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制度执行力的问题,在这方面大做文章。
一、加强制度的宣传与学习
在企业内部,因年龄、文化、生活实践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规范化管理意识、制度执行意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然有一部分人在意识上有所落后,而这些人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面对他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通过宣传、组织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意思,一个人只有意识提高了,观念改变了,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重要性
改变自己。(www.61k.com)因此,宣传制度、组织学习制度、提高制度执行意识是一个企业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执行效率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做好了,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
二、干部应树立榜样作用
陈总说过,一个员工差差一点,一个干部差差一片,这句话就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干部榜样的作用。干部的一言一行是员工争先竞仿的对象,对员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干部能做好自身形象,带头执行好各项制度,对员工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反之,如果干部不注重自身形象或带头违反制度,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部门制度执行力的下降,就极有可能产生较差的管理局面和结果。
三、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
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是及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控制和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监督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工作,一个企业应把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开展好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横向部门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的专业监督;检查则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可采用自查、职能部门抽查、专业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检查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但对推进规范化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沟通是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及时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到制度执行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制度的执行力,沟通一般可采取召开阶段性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下入基层了解等方法进行。
四、将考核处理与教育激励相结合
规范化管理应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对受到处理的干部员工,要通过引导、教育、沟通,让干部员工被处理后有好的表现,让部门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这个方面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理人,而是用以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对违反制度的干部员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是提高一个企业整体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五、规范制度执行过程
一个企业应坚持一切管理活动只对制度、标准负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一是要做到规范优先,即:制度执行时,大家有意见也要等制度执行后再开展讨论,避免扯皮,维护制度严肃性。二是对于重复问题和典型问题,严格考核处理。三是严格实行分级管理,避免考核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同时也要杜绝护短、说情、办事拖拉等不良现象。
第三部分 制度的修订完善
企业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止的”的系统,随着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度要被不断地修订、更新、废止,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适应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任何一位干部员工都可以对制度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制度修订完善的原则与制度的编制原则是一致的,应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合法性和平等性。制度修订完善的思路方法除在制度编制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具有时效性。
没有及时修订制度,没有致力于制度建设而导致制度失去适用性,这将会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甚至给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不断的评审与更新,是企业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忽视的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花费较大精力的、有较大难度的工作。要想较好的保证制度的时效性,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组织机构都应该抽出一定的人员和花费一定精力来致力于制度建设这个工作。
二、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坚持“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边上报备案”的四边原则。
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可能碰到一些不确定的管理事项,甚至一些管理漏洞,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完善制度来规范工作。但制度的修订完善和正式发布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为弥补缺少明文规定的制度可能给管理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避免和减少不规范的行为或做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取“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边上报备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管理思想就要先遵照执行,而不是等到正式制度文件下发后才执行。同时,按“四边”的要求来开展制度工作这也是较好保证制度时效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另外,有一点要在这里特别指出,那就是流程的修订完善,这个工作是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的难点。对已有的流程进行完善、创新或精简,减少一些重复工作和累赘环节,提高流程的效率与效果,是一个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
第四部分 小结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任何制度都要经历一个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废止和更新。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个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规范制度体系,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www.61k.com)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靠的是法律与道德,企业内部秩序的建立靠得是制度和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制度建设就是对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颁布、实施、修改、梳理直至废止的动态全过程,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学实用的制度,可以为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也就是使所有的人按规矩办事,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就要受到处罚。从这个角度来讲,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企划处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原来的凯元制度也是自成体系的,有一系列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职能部门的简化与合并,导致监督和制约的职能无法体现,具体执行起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现在职能部门已经根据监督与制约的机制建立起来了,下一步工作就是清晰的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并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将企业运行规则调整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状态,将优化后的规则以制度的形式合理地传播和固定下来,体现到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达到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效果。我们进行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把各种简洁高效的工作流程、业务规则,按照凯元的特色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一、“说”的阶段——把我们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
凯元公司作为热电行业,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我们进行制度建设就要紧紧围绕集团文化结合凯元特色来进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正确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管理对象层面。制度编写并非单纯写作,而是将管理要求通过正确的形式表达出来。检验管理制度编写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制度要求能否被执行并产生预期效果。所以在编写制度过程中该说的,一定要说全面,要考虑操作时有无难度或实现的可能性,要让员工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障碍。
以经济责任制为例,在按照集团的统一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企划处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中不断的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把应该说的在制度中讲的明白。同时在制定责任制的过程中几次进行修订,把需要考核的指标逐步的增加到责任制中,让制度给全体员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企业的一员就要关心企业的效益,企业效益好了我们的工资才更有保障,岗位工资要向效益工资过渡。在责任制制定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竞赛台、班前会等各种形式让全体员工了解责任制考核什么,工资如何计算。让职工真正了解责任制,认同效益工资,这样广大员工就会真正把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文化变革和制度变革中的位置,并力求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护新的制度,扮演新角色,从而减少在执行的过程中的难度。
第二、“听”的阶段——要让所有的人都听到,而且要保证让人听的有所偏差。
管理制度是企业“法规”,应该通过适当的、正式的和顺畅的信息渠道发布。在发布制度时,我们一定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听得见,而且能够听得全面,可以“原汁原味” 的理解,并不折不扣的记住执行。
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传播工具,特别注意信息渠道的可选择性,以避免过多无关信息而使接受对象产生选择疲劳。使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制度公布和管理的信息平台,并建立制度学习的责任矩阵关系,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建立信息读取的责任机制,如接收签名、阅读登记等等,也有利于制度信息的有效传达。
同时,制度不但要传达到位,而且要促使管理对象理解到位,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培训职能。只有向制度执行者提供及时的学习机会和咨询支持,才能促使其全面理解制度要求,扫清认知障碍。
最后,建立定期的制度应知应会考核,强化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记忆,有助于其在日后工作中具体执行,也是一件常抓不懈的工作。
第三、“做”的阶段——“听到了,也记住了,可是,照做了吗?”
制度建设,有人说,有人听,最终的目的是有人去“做”。制度表达和传播过程的合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制度的贯彻落实和遵守执行。合理、清晰、正确、目的性强的规则,对企业员工来说,没有不予执行的理由;晦涩、繁杂、漏洞百出、不易理解的制度,光在理解层面就让人望而却步,员工拒绝执行,也是必然的结果。在制度表达和传播都做到位的前提下,作为一项监督机制,频密程度合理,深度和广度适中的制度执行检查工作,对企业制度建设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
通过检查,管理者应该至少发现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制度有条件做到吗?制度执行结果有效吗?执行的过程有监控和指导吗?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被执行着?做的对不对?有无反馈? 如果没有这些管理也就成为了一种空话,管理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
通过检查发现制度在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交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对策,逐一解决。经过执行、反馈,调整,执行的循环过程,才能搞好制度的建设。
总之,搞好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运作的保证,制度建设的好坏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好坏,影响到职工的热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制度建设搞好,使其规范化、程序化。
五 :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先进性建设全过程
党的先进性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先进性建设一定要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先进性建设的全过程。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之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广大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必须建立健全党的思想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党委抓思想建设的责任制度。各级党委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的关键,是抓好广大党员思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工作的首位,明确任务,确定责任,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员思想教育机制。要明确重点,分清层次,因人施教。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带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广大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党性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在教育中,应紧密结合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增强党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健全党员思想教育网络。各级党校是开展党的思想教育的基础阵地,必须制定严格的教育规划,分层施教。党员活动站是党员学习的基层场所,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组织广大党员开展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能力。为了使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能够真正取得成效,应建立和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等,以保证学习教育经常地、持久地开展。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建设之中。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应着眼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既包含民主又包含集中,二者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努力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二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开展,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用完成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和党纪党规的要求,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原则,把民主推荐、组织考查、酝酿协商、讨论决定等程序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真正做到按标准定取舍、按德才选贤能,选拔和任用作风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之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应着力解决影响党的事业进一步开拓前进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影响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干部生活作风。为此,应采取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办法,除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还应健全和完善有关的党内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发扬光大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作风”,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反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新的优良作风。二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党的作风建设覆盖面比较广,但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应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克服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精神状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三是抓眼前与抓长远的关系。作风建设既要解决近期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长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努力明确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通过全党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本文标题: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