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08 所属栏目: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一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1.出示书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1.让学生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2.练习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习,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2.课本26页练习六第1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补偿性练习:
1.346÷6商的最高位是()。
①百位②十位③第二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②三位数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3.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①一定有0②没有0③无法确定
4.小明妈妈说如果他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平均分考上95分就带他到北京旅游。小明的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92分,他的英语至少要考多少分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
教学反思:
1、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验算的含义,养成验算的习惯。
2、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更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怎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的存在,是教师需要反思的。

二 : 古诗两首之《春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
2、古诗两首之《春日》
【文本解读】
《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布满了勃勃生气,表达了笔者对万物清醒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舒畅。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暂且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事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虑,是这首诗的首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设计理念】
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赏春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二、咏春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花似锦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徐来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红杏闹春  春意正浓 
春江水暖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风轻拂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读得最好听。
【以大量的成语,加深对春天的感悟,为学习古诗做准备。】
3、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4、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    (板书题目)
5、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到底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的图画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一读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看看你能品出一个怎样的一个春天来。
7、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古诗。
【学习古诗有很多的方法,读的方法、看注释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都可以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三、品春
(一)交流:读了这首诗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春天?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预设一:阳光明媚的春天
1、“胜日”指的是怎样的日子?(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2、 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来到了哪里?(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来做什么了?(来寻找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来春游,踏春了。)
3、 春游你开心吗?想象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吧。(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
4、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预设二:焕然一新的春天
1、你觉得哪些景物都焕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难怪作者会发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叹啊!
2、这一句难道仅仅写出了万物更新吗?还写出了什么?(春天来得非常的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时)
3、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让作者感觉到了什么?(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4、让我们也一起来惊叹惊叹吧!
预设三、春风拂面的春天
1、“东风”应该是怎样的风?你能感觉出来吗?
2、作者也觉得春风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的。
3、此时闭上眼,春风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轻松、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4、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春风吧。(多媒体展示春风轻拂万物的情景)
5、让我们读出这种感受来。
预设四、万紫千红的春天
1、“万紫千红”这个词你熟悉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以“描绘了怎么样的一个春天”为主线,铺展开来,在学生的丰富想象中,28个字的古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二)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泗水河滨,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来赞美如此美丽的春天吧。
练读——个别读(配乐)——齐读
四、惜春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学生自由说)
2、是啊,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自然愉快,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诗人写诗都带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诗人的个性、心情、处境始终体现在他的诗文中。在鉴赏诗歌中,常常因为诗人不同,而表达、意境、风格等都不同。学一首诗认识一位诗人,为以后学习同一位诗人的诗打下基础。】
五、悟春
(一)人类渴盼着春天的生机活力。花枝招展的春天,赋予动植物以情意,更赋予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神往。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读一读)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辛弃疾《满江红》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卢道悦《迎春》
其实,古人许多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景而写,在诗中蕴藏了作者的思想情思。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两首诗中,通过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万物更替)
【通过感悟不同的诗人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古人写诗“寓情于景”的道理。】
板书设计:
春日劝学
南宋朱熹
春光明媚
焕然一新
东风拂面
万紫千红
资料提供者:卢春燕

三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www.61k.com]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www.61k.com)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重难点: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www.61k.com]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四、教学进度表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 2、9—2、13 位置与方向 3

2 2、16—2、20 位置与方向 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3+1

4 3、2—3、6 笔算除法 4

5 3、9—3、13 笔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复习 2+2

7 3、23—3、27 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2+2

8 3、30—4、3 整理和复习、年、月、日 2+2

9 4、6—4、10 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复习考试 3

11 4、20—4、24 笔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复习、面积 2+2

13 5、4—5、8 面积 4

14 5、11—5、15 面积、整理和复习 2+2

15 5、18—5、22 小数的初步认识 4

16 5、25—5、29 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1+3

17 6、1—6、5 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2+2

18 6、8—6、12 总复习 4

19 6、15—6、19 期末复习 4

20 6、22-6、26 期末复习 4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www.61k.com]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三)、课时安排:6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 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www.61k.com]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www.61k.com]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当我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动物园?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 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www.61k.com)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记,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好吗?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反思:以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进一步理解,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这些方位实际所在的位置,通过互动游戏在学生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心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找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方向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教学,由此对教学产生兴趣和新鲜感,并运用五岳的知识,对学生渗透常识教育,同时,通过各种指方向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结合运用知识的能力。[www.61k.com]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口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课时安排:13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www.61k.com]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www.61k.com]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www.61k.com]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新教材的例题相对于老教材来说有些减少,因此教学中有一定难度,为此在教学时,我将本单元知识又进行细化,从学生实际入手,适当增加例题,使学生在学习时能降低难度,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做效果挺好。[www.61k.com]

三、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看两种新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4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www.61k.com]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www.61k.com]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www.61k.com]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www.61k.com]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教学反思:

“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这里又一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我总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估计、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及时内化了各种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www.61k.com)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课时安排:5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学难点: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www.61k.com)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二月 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www.61k.com]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你的生日是( )月( )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www.61k.com)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www.61k.com)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因此在教学时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计算过程是否简便,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

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课时安排:8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复习

1、听算: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7×11、5×60、50×4、22×3、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www.61k.com)

3、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学生独立解答。(www.61k.com)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 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作业:第61页 第5、6题

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难点:会说明估算的思路。[www.61k.com]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 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 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 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www.61k.com)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 页第10—12题。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最难的便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如何对位,特别是进位乘法要在脑子中思考进位叠加的思考过程,学生容易出错。另外由于计算步骤的增多,学生在每一次计算中出错的机会就增加了,特别是前两次是乘而在最后是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学生一看见数字小的就容易算乘。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说计算过程,以避免一些错误。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www.61k.com)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三)课时安排:7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得出面积的意义。[www.61k.com]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www.61k.com]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www.61k.com)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www.61k.com)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绿两张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这些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估测,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难点:了解小数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5课时

数的认识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www.61k.com)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www.61k.com)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 )厘米

0.89元= 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www.61k.com)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 28+5= 37-5= 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生讨论情况。[www.61k.com)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www.61k.com]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 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意义的理解是最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意义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尺子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缓解对意义的枯燥的理解,并让学生通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过试说,教师示范说,同桌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新知。[www.61k.com]我觉得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八、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4课时

解决问题 (一)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www.61k.com)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www.61k.com)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设计校园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www.61k.com]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有些练习题就感觉有很多内容可挖,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完整思考过程的训练,即“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着手解决——回过头来看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枚举法”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有序、完整地思考问题,所以就把有些练习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例题教学。

九、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www.61k.com)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数 学 广 角108一109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www.61k.com)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2)○+□=91

△=□+□+□ △+□=63

△=? △+○=46

□=?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二) 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www.61k.com)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www.61k.com)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韦恩图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对于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的教学,应该非常重视,只有理解了才能抽象。在学生理解了韦恩图后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能理解算是中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而在等量代换教学中,学生对于有些算式中隐含着运用等量代换知识的却不能灵活应用,因此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并教给一定的方法。

十、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

难点:灵活应用知识。

(三)课时安排:4课时

位置与方向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www.61k.com]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打开书看P2-12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

(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完成P112页第1题。

(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生汇报交流。[www.61k.com]

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能谈谈你在在这40分钟里的一些收获吗?

2、师总结。

乘法、除法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数学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www.61k.com]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

(2)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P116-117页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教师能对本学期的知识查漏补缺,特别是概念类知识学生遗忘的比较快,让学生翻翻书,读一读、背一背能唤起对知识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收到的效果较好。在练习中让学生多说说怎样想,怎样算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 :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

第一课时

课  题:《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重点难点:

1、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为歌曲创编律动。

课前准备:《快乐宝贝》歌片、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初听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生:听音乐活动。

2、复听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

1、范唱

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师范唱)。

2、接龙游戏

师: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生:自学歌曲。

4、指导纠正

(1)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

(2)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

(3)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

师:请同学领唱(1~2名)。

生: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

1、谈话

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

生:是我们。

师:谁来说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

2、创编律动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吧!

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

课  题:《对鲜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并能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课前准备:电影《刘三姐》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看看影片中人们在做什么?

2、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

3、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对歌形式的歌曲,名字叫《对鲜花》(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

2、“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

3、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提示:“什么开花在水里”这个问题谁有和歌曲不一样的答案?

生:荷花、水仙花……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第三课时

课  题:《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记忆乐曲的主题,积累音乐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

生:……

师:你们起的名字都和钟表有关,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这首乐曲里我们听到了很多种钟表的声音,有大钟、小钟、报时钟……

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非常贴切,这首乐曲就是描写发生在钟表店里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主题欣赏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三、完整欣赏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四、小结

今天欣赏的这首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创作的,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第四课时

课  题:《鸟店》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 教室。

第五课时

课  题:《打秋千》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两声部的音准。

课前准备:荡秋千录像。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生练习

二、导入

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

(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课  题:《小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课前准备:《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2、刚才歌曲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一首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一下两首歌曲有什么异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5、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6、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第二课时

课  题:《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幻灯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1、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2、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课后练习“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引导学生通过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使这一节车厢节拍准确,进一步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课  题:《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重点难点:准确的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课前准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学唱歌曲

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学习曲谱,教师范唱曲谱。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4/4 1 2 │ 3 . 4 4 5 │ 5 — 3 5 │ 4 . 3 4 2 │ 3 — 0

4/4 1 2 │ 3 . 4 4 5 │ 5 — 3 5 │ 4 . 3 4 2 │ 1 — 0

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7、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三、为歌曲伴奏

1、编配打击乐伴奏。

碰 钟:× ― × ― │× ― × ― │

双响筒:× × × × │× × × × │

2、歌表演《可爱的家》。

第四课时

课  题:《布娃娃》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重点难点: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

1、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2、我们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是还有一些没家的孩子……

三、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3、复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4、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5、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第一课时

课  题:《小瓜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2、能力目标:用流畅的气息,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及用不同的音乐手段表现音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来进一步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及表现音乐的方法和手段。

2、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课前准备:《小瓜棚》歌片、歌曲磁带,网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弹奏上课标志乐:

2、师生谈话:大家好!伴着轻松的音乐,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我们随着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一起到“小瓜棚”里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并且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3、观看课件。

4、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首歌吗?

生:《小瓜棚》

5、出示课题

师:上节课已经反复聆听了这首歌,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歌曲教学

1、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略)

2、师:请大家打开书谁能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生:(略)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字叫衬字,在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语言作衬字,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情绪。

3、师: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师:大家齐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

8、师:好!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这次我们要唱出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9、师:出示歌曲前两行曲谱,学生随琴演唱。

三、创作表现

1、师: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希望会演奏乐器的同学能够练习演奏《小瓜棚》这首曲谱。今天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2、师:我们把这几位同学组成一个乐队好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件乐器琵琶,我也想加入你们的乐队你们欢迎吗?

(老师说明每人分工)

师:我们来试着配合一次好吗?

3、师:最后让我们大家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由我们的小乐队现场为大家伴奏,好吗?

(师生共同演奏,演唱)

4、小结:通过今天学习《小瓜棚》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更加热爱生活,每天都能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教学反思:

从音乐听觉感受入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课时

课  题:《冬瓜和南瓜》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歌曲《冬瓜和南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并能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课前准备:

1、歌曲录音带,多种瓜果实物。

2、彩纸、剪刀、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 游戏 :《猜猜我是谁》

1、让学生隔着口袋摸、闻或尝,猜出水果的名称。

2、老师出示实物。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还可以说明它们的营养价值。

二、水果绘画作品展览。

三、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故事导入:《冬瓜和南瓜》

2、听赏歌曲 。

3、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4、边唱边用形体动作来记歌词。

5、对唱练习。

6、歌表演练习。(分男女声)

四、情景表演:

1、老师作串联:喔喔喔,公鸡叫,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快乐的星期天开始了,你们看,小甲甲和小牙牙在干什么呀?

2、小朋友对唱、齐唱《冬瓜和南瓜》,演甲甲和牙牙的学生分别表演。

3、另选部分学生再次表演。

4、老师可提醒演员劳动的成果送给谁?

五、分组歌表演,评出最佳小组表演奖,合作奖、创作奖等。

六、小结:

1、甲甲和牙牙真能干,种出这么大的瓜,小朋友,你们会种瓜吗?

(松土——下种——浇水——发芽——施肥——抽藤——开花——结果)

2、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哪几样?

(阳光、泥土、水分、养料)

教学反思:在游戏、语言、手工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培养艺术表现力。

第三课时

课  题:管弦乐《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瓜棚》

1、听录音《小瓜棚》,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二、聆听《森林水车》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三、编创与活动

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创的不同节奏的歌谣。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们走近又走远。

教学反思:

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第四课时

课  题:《打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打枣时喜悦的心情,以及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

2、动脑为歌曲编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节奏。

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红枣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树上的枣吗?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打枣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歌曲,名字叫《打枣》(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用活泼的情绪演唱。

2、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打枣》。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唱中,让学生体验打枣时的心情,用什么情绪来演唱歌曲是本课的宗旨,所以,创编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第四单元《绿色的梦》

第一课时

课  题:《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1、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2、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

教学反思: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段时,应根据音乐的情绪进行划分,比如:欢快热烈的情绪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个图形来表示,抒情的情绪用另一种颜色来表现,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分出段来。

第二课时

课  题:《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应该保护的家园,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2、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方法:学唱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

美妙的音乐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幸福,具统计从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由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1、第1、2小节拉手原地点踏步。

2、第3、4小节双手上举摆动。

3、第5、6小节一人蹲一人站立。

4、第7、8小节拉手双人转圈。

教学反思:

在创编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并使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第三课时

课  题:《不得了》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重点难点:如何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我们都喜欢唱欢快、活泼的歌曲,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学一首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不得了》。(直接导入)

二、歌曲教学

1、我们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请大家打开书谁能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字叫衬字,在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语言作衬字,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情绪。

3、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师:大家齐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

8、师:好!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这次我们要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9、师:出示歌曲前两行曲谱,学生随琴演唱。

三、创编:森林遭破坏的图画

1、大家准备好图纸、彩笔。

2、对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做一想象,每位同学假设绘画森林遭破坏的图画。

3、总结森林破坏给我们带来得危害。

教学反思:

通过创编活动,可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地球我们的家园,以及森林遭到破坏的严重性,再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感受我们的责任是保护和爱护森林。

第四课时

课  题:《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 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森林的故事》。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做好充分的准备,表演要层次清晰、不拖拉,排练的过程很重要。

2、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让我们能做到保护家园。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声分享关于森林的资料)

1、谁能把自己找到的关于森林的图片或其它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准备各种相关图片,资料并进行讨论。

二、出示本单元的图片

1、将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根据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总结:动物们也遭到了失去家园的劫难,我们编音乐剧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三、情景剧表演:

1、教师提供各种素材(头饰、打击乐器、音响资料等)。

2、分组设计活动。

3、各组设计角色扮演动物,教师进行指导。

4、分组展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5、小节:表演音乐剧是对大家表演才能的一次锻炼,关于演情景剧大家有没有想法呢?(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

在表演音乐剧前,重要的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表演要层次清晰、不拖拉,排练的过程很重要,平时应多利用课本的内容进行发挥,使学生的表演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法国号》

2、音乐知识:法国号、四三拍。

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四三拍的律动变化。

2、了解有关圆号——法国号的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踏着圆号吹奏的乐曲进入教室。

2、请学生从《小乐队》中唱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试着找出所听的乐器。

3、教师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导入歌曲《法国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1、《法国号》的范唱录音。

2、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寻找歌曲创作的规律。教师分句教唱,注意乐句间的完整性。

3、启发、提示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待歌曲演唱熟练后,加入教材第26页所示范的律动,边唱边做律动。

三、进一步掌握四三的节奏律动

1、请学生自己创造不同的声势,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以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律动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四、自制简单小乐器

教师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可参照教材中的示范,指定各组所需完成的乐器制作;更可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乐器类型。还可指定学生准备下节课上需完成自制乐器的材料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条件,特别是教学时间自主选择此项教学的要求和难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

2、学习用口风琴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或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做律动等活动,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子律动的简单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重点难点:

1、学生用自制的简单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并从中体会创造与合作的乐趣,以及培养学生关注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乐器会有不同的音乐变化这一问题。

2、表现三拍子律动的简单舞蹈,注意协调性。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背唱《法国号》这首歌曲。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注意对比明显。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为歌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并做简单评价。并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皮质类、散响类、木质类、金属类以及有音高变化的和能发出特殊音响的)。

2、教师请全班同学分别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1)3/4 x o o | (建议用皮质类、金属类)

(2)3/4 o x x | (建议用木质类、散响类、有音高变化的乐器)。

特殊音响的乐器根据其发音特点,由教师现场决定其分类。

3、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并请学生辨别伴奏的节奏是(1)(2)的哪一种节奏型。

5、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据学生能力可降低难度,每人只演奏一种音型,甚至是按节奏演奏一个音,但难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神情专注、相互合作的能力)。

6、学生分为两部分,相互为同学的演唱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2、识并初步熟悉《小乐队》中唱到的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试唱、听辨各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乐队》的变换无穷的结构能力。

2、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伴奏及舞蹈律动的编创,起到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性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之目的。

3、继续熟悉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关注不同质地、不同器型的乐器会有不同的音乐变化这一问题。

2、认识并记住另外四件西洋乐器的名称、音色及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另四件西洋乐器。

1、完整听赏《小乐队》,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唱到的乐器的名称,并与图形或事物相对应。

2、分别简介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二、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1、分组熟悉《小乐队》各声部的旋律,教师做补充讲解。

2、各组用自制打击乐为其演唱的声部配1—2小节的固定节奏音型的伴奏。

3、教师按任意顺序演奏一遍各声部主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迅速做出反应并配上子编的伴奏。

4、各组就反应的速度、编配、演奏等情况相互做简单的评价。

5、完整欣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听出歌唱的顺序。

6、各组编创简单的表现四三节奏规律的舞蹈或律动(最好能表现自己对声部所唱乐器的音色的理解与感受)。

7、跟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各组用字编的舞蹈、律动表现声部演唱的顺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紫竹调》

2、复习本单元所有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星空》这首乐曲。

2、通过多种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能听辨出演奏主题的乐器音色。

2、知道三件领奏乐器的名称,并能区别出中西乐队的合奏音色。

3、继续培养学生专注欣赏、用心表现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有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你认识它们吗?

1、教师出示三件民乐器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如回答不上来,再出示三个名称供学生选择。

2、请学生听《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3、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弦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的合奏部分,并能正确区分他们即可。

二、欣赏《紫竹调》

1、教师介绍有关《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2、听演唱版的《紫竹调》,可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3、听赏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4、再听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5、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即兴伴奏。比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的最贴切。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背篓》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律动、绘画等方式,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重点难点:通过欣赏《小背篓》,感受体验并用自己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以歌曲《小背篓》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教师提问:歌曲中演唱的是我国的北方还是美丽的南方?谁能将歌中唱到的景色画出来(学生或教师出示南方风景:深山、小桥、流水、阁楼等)?

二、欣赏歌曲《小背篓》

1、教师简要介绍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来自于生活。

2、教师讲解:作曲家白成仁,在四十余年的作曲生涯中,注重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曾走遍三湘四水,收集了大量民歌,创作的作品逾千件,《小背篓》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曲曾多次又著名歌唱家及少年歌手在电视台演唱。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这首歌曲。

3、初听全曲。

教师提问:第一段歌词描写了什么?旋律、节奏有何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景?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范唱、分组讨论、表演唱等形式体会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旋律优美、跳跃、节奏张弛相间,形象地刻画出“我”坐在“小背篓”里“晃悠悠”的情景和小时候与妈妈嬉戏的可爱形象。

4、欣赏第二段

教师提问: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一段有何不同?表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讨论,体会结束句中出现的高潮是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最后一乐句的旋律下行,似作者沉浸在甜甜的幸福童年时光中)?

5、再次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并体会装饰音在乐曲中的作用(学生通过演出对比体会装饰音的作用:甜与幸福)。

三、歌曲再创作

分组表现歌曲(可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演唱、伴奏、表演、绘画表现歌曲)。

四、欣赏录像:电视MTV录像片《小背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竹马游戏》、《陀螺》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点,并试着选择不同的伴奏方式。

重点难点:学习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并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在歌曲《拍皮球》的音乐伴奏下,走进教室。

教师导语: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体育游戏《拍皮球》,看谁的动作优美、技术高超。

学生活动:听音乐律动《拍皮球》(学生可创编各种拍皮球的动作)。

教师导语:看大家玩得这么开心,老师想起了小时候曾经玩的游戏,你们听,是什么游戏?

二、欣赏《竹马游戏》

1、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舒曼及钢琴作品《童年情景》。

2、掌握乐曲的节拍特点。

3、记忆主要节奏为乐曲伴奏。

4、听音乐《竹马游戏》,模仿“骑竹马”做律动或伴奏。

三、导语:老师小时侯玩过的许多快乐游戏,伴随我度过了难忘、幸福的童年时光。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陀螺”或图片。

教师导语:谁玩过抽“陀螺”的游戏?谁会制造“小陀螺”?

学生或教师演示。

四、欣赏《陀螺》

1、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比才及作品《童年的游戏》。

可采用分辨乐曲情绪的方法。如:播放乐曲《陀螺》和《童年的游戏》之二乐曲《摇篮曲》让学生为游戏“陀螺”选择配乐。

2、分辨乐曲的节拍。

3、听《陀螺》音乐表演或伴奏。

五、课堂小结:

老师小时侯玩过的游戏至今还记忆忧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时侯的“玩具”都是小朋友自己制作的。你们回家后问问爷爷、奶奶,他们小时侯玩过的游戏,看谁了解的最多,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卖报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通过《卖报歌》,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

重点难点: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卖报歌》。

教具准备:钢琴、升国旗录像、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升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像片(一年级多媒体光盘导入)。

教师提问:每当我们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耳旁响起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年一想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它是谁创作的吗?

2、放映影片《风云儿女》的剪辑片段,让学生了解《国歌》产生的背景,体会《国歌》作为前进的号角,革命的呼声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影片认识作曲家聂耳。

3、学生演唱《国歌》,激发学生保卫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

二、介绍作品。

教师讲故事:

在193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聂耳约朋友周伯勋出去走走,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卖报时的叫卖声很好听,想让周伯勋也听一听。

当他们走到吕班路(现在的上海重庆南路)口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叫小毛头,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家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或者安娥写词。”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钢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1934年年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公演时,专请小毛头本人扮演剧中报童,在舞台上首次公开演唱《卖报歌》。

三、学习歌曲《卖报歌》

1、教师范唱或播放课件《卖报歌》激发情感。

2、解决歌曲节奏难点:xx xxx| xx x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以拍电报的形式进行。

3、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钢琴,可以出示图谱或利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唱准旋律。

4、学唱歌曲《买报歌》的旋律。听录音哼唱旋律,可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的指导应注意音准和节奏。

5、指导学习歌词。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情绪,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速度有什么变化?

6、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表演唱《卖报歌》:分形式表演或伴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不同乐段情绪的变化,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哼唱乐曲的第一主题。通过欣赏感受手风琴丰富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通过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学生了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过的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及抗日队伍,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讲铁道游击队的故事。

(教师讲解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梗概并播放电影片段)

二、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初听全曲

(1)乐曲与电影插曲有何不同?情绪有无变化?

(2)通过欣赏认识手风琴及音色,感受其情绪变化。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旋律及速度有何特点?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一乐段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较为舒展,速度较慢,表现了黄昏时徽山优美的景色及抗日战士的必胜信念。

演唱主题旋律,感受情绪。

(2)欣赏第二乐段:节奏,速度有何变化?表现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二乐段的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抗日战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3)欣赏第三乐段,旋律与哪段相同?表现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战士们沉浸在对胜利的憧憬中。

3、复听全曲。

4、表现全曲。学生可第一、三乐段演唱或演奏,第二乐段打击乐器伴奏,也可表演。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或演唱课前准备的历史歌曲或乐曲。

2、复习歌曲《小背篓》、《卖报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或演唱父辈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通过小小音乐会“歌声中的回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重点难点: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父辈的童年和历史,更加尊敬长辈,珍惜幸福,热爱生活。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来开一场“歌声中的回忆”音乐会,请主持人上场(一学生小主持)。

二、音乐会开始。

音乐会内容可以是学生分组表演或单独表演历史歌曲,如:《红星歌》、《共产儿童团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边区儿童团歌》、《让我们荡起双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也可以是家庭音乐会的录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演唱或演奏的歌曲或乐曲。中间可穿插歌曲《小背篓》、《卖报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三、教师总结。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课 题:民歌欣赏

学习目标: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重点难点:通过对藏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欣赏来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师分别播放藏族、朝鲜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来分别说出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三、民歌欣赏

1、朝鲜族民歌《桔梗谣》

教师出示朝鲜族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了解朝鲜族民歌风格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朝鲜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服饰等文化。

2、藏族民歌《北京金山上》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藏族舞蹈的音乐片段,教学生做藏族舞蹈动作。

(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那些藏族的民歌

3、维吾尔族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维吾尔族的小知识将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维吾尔族热烈、奔放的音乐情绪。

(3)引导学生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 题:幸福花儿开心上

学习目标: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重点难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的二声的合唱部分。

2、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柯尔克孜族民歌的一段音乐画面,与学生一起来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是那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吗?你们了解这个民族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得来回答问题。

教师介绍:柯尔克孜民族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新中国成立以前还保留着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下游若干个家庭及基层组织,生产生活低下。新中国的柯尔克孜草原出现了兴旺景象。《幸福花儿开心上》就描述了牧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二、学习歌曲

①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②引导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注意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③引导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有节奏的读歌词。

④加上旋律演唱歌曲

⑤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进行和声训练

⑥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及歌曲中的重音记号的演唱)

⑦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⑧小组间展开竞赛,进行演唱。

三、歌表演

分小组进行动作创编,进行歌表演,并通过舞蹈侗族来准确的表达歌曲欢快的音乐情绪。

第三课时

课 题:金瓶似的小山

学习目标: 通过引导能够用多种形式的打击乐伴奏形式来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重点难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用多种形式的打击乐伴奏形式来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2、通过欣赏这首民乐合奏乐曲来引导学生感受藏族的独特的歌舞风格。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教师提问: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个民族的歌曲?

2、请学生来做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

二、欣赏

1、播放乐曲《金瓶似的小山》

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色彩来表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2、请学生用刚才所做的藏族舞蹈动作来配合歌曲来进行律动。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三、乐器创编:

1、引导学生用老师所提供的打击乐器来为主题旋律伴奏(可用不同的打击乐器组合方式来进行)

2、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3、分组练习:一组学生演唱主题旋律,另一组学生来进行伴奏;然后交换练习。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进行伴奏表演。

第四课时

课 题:《嗯嗨呀》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本课歌曲的旋律、节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3、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律动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引导学生回答

“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你了解这个民族吗?请你把自己所了解得讲给同学们听”

2、学生一起来了解朝鲜族的相关知识

3、播放歌曲《嗯嗨呀》,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二、学习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的旋律。

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来读歌词,在练习时要注意将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单独练习。

3、加上旋律,完整的学唱歌曲。

4、分小组练习,熟悉歌曲。

5、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的方式来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习的歌曲。并引导学生来说一说用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的感受。

三、创编

1、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并进行实践对比,看谁设计的最好。

2、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小节中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

第五课时

课 题:小小音乐会

学习目标:

1 通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来对本单元所学的民歌进行总结。

2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重点难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小小音乐会

1、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入课堂。

2、出示柯尔克孜族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来演唱一首相应民族的民歌。

3、播放《桔梗谣》,引导学生会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并再演唱一首代表这个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

二、知识展示

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下所积累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小知识,展示给大家。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第一课时

课 题:《白鸽》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看合唱谱。

2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重点难点: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白鸽》,以此为背景出示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分句、分声部教唱旋律,先学唱高声部的旋律,熟悉之后在学唱低声部旋律。(用听唱法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高声部旋律:

3、配上歌曲伴奏,有节奏的读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三、学唱二声部

1、播放歌曲录音,看合唱谱,听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2、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3、分声部练习,进行合唱。

四、创编

分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形体表现白鸽的形象。

第二课时

课 题:欣赏《哦,十分钟》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歌曲的伴奏下,来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如舞蹈、自选打击乐器等方式)

三、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设计一种最好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看那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第三课时

课 题:欣赏《小松树》

学习目标:

1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重点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碰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自然中的朋友,你们来听他是谁?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听完后,回答这首歌曲表述的什么?教师导入课题

二、欣赏

1、初听音乐

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2、再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3、介绍乐器:木琴

教师出示木琴的图片,播放用木琴演奏的乐曲片断。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木琴的相关知识及音色。

4、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

教师提示:这段音乐表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用色彩将其表现出来。

(2)欣赏主题

教师出示主题旋律的谱例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弹奏的来进行演唱

提示: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用线条来表示表示变奏的速度

5、完整聆听全曲,注意乐曲速度、情绪的把握。

三、学唱歌曲

与学生一起学习这首歌曲,并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

课 题:欣赏《蓝天白云跟我来》

学习目标:

1 通过欣赏能够感受乐曲带给我们的欢快情绪。

2 通过设计健美操比赛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通过设计健美操比赛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

播放歌曲《哦,十分钟》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最喜欢学校组织的哪些活动?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二、欣赏

1、初次聆听

引导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所唱的内容是什么?最喜欢哪一句?

2、再次聆听

引导学生自选一种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如:拍手、律动等方式)

3、教师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学生跟唱。

4、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三、创编
本文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629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