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7课 心灵的关爱

发布时间:2017-09-12 所属栏目: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一 :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7课 心灵的关爱

一、教材《心灵的关爱》分析
本课《心灵的关爱》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综合课。以系列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为教学主体,《心灵的关爱》着重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心灵的关爱》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亲情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淡忘的一种情感。现代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自我意识就容易膨胀。教材从与学生最为密切的亲情入手,引入教学,既靠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又具有较大现实教育意义。
“活动一”是给亲人与朋友设计制作表达关爱的系列贺卡。教材从书签卡这种设计与制作都较为简单的卡片入手,通过展示一组学生作品,结合对应文字的提示,引发学生对卡片情感意义及对应表现手法的关注。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7课 心灵的关爱
单张贺卡的设计与制作是学生并不陌生的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设计能力,教材借此作为教学基点引入系列化设计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系列化设计的方法,教材从学习指导文字到呈现对应图片,都提示教学中可以尝试先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积极借鉴、发展原有设计,进行系列化的设计。无论是让学生更快体验到系列化设计的艺术魅力,还是充分展现系列化设计提高制作的效能,这种方式都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优先尝试的。
为了帮助学生在文字与画面结合的版面设计上有所突破,教材在活动中间加入了版式设计的学习内容,试图通过展示同样形象与文字的几种不同版面处理方式,提高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处理能力。
教材特地安排了一组鼓励他人的网页卡。一是考虑到网络时代的卡片特点,另一个是考虑到增加鼓励同龄人成长的学习活动内容。
“活动一”设置了一条情感发展线索,从珍视父母亲情
到珍惜朋友与同学的友情,再到珍惜师生之情,最后升华到关爱社会中普通的同龄人。突出了编者希望逐步引导学生从单纯关注自己走向更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图。
“活动二”是一个具有较大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中学美术教学结合相关美术学习内容,指向实际生活的灵活运用与积极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招贴设计知识、手工制作技能等美术知识与技能直接进行设计与制作,师生也可以在互动探讨中借鉴相关美术知识尝试花艺、布艺、纸艺等的学习与制作等。当然,教材上只是提供了很有限的一些表达形式。更多的作用是借此强化一种积极拓展的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更大空间。
“资料库”中关于卡片折叠与裁切的要点介绍,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在“活动一”的制作工艺学习中,体验手工卡片制作中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形成精益求精的设计意识,让学生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手工卡片。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7课 心灵的关爱
“学习大空间”展示了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与帮助的方向,拓展了教材主体对爱心关注的主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设计并制作出一张较为精致的卡片,传达出一份真挚的爱心。
◆能够掌握卡片系列化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设计技巧。
◆能够设计制作出一组具有一定创意,并体现学生关爱他人的系列化卡片。
◆能够灵活运用或借鉴已有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积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参与体现人文关怀的行动。

三、教学思路
本课虽然只有两个学习活动,但是建议安排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先从对亲情的关注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或许平时一度忽视了的亲情,唤起学生对爱的回报与表达之情。接着,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一份珍视的友情,引导学生好好珍惜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然后,在强调本课设计与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种对亲人、朋友、同学传达爱心的表达方式与积极行动后,再进入到本课主体知识内容的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互动中探讨教材上作品的成功之处,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运用卡片的形式来表达同样的一份情感,你会有怎样与众不同的巧妙设计呢?
在学生构思进入到体现真挚爱心的主题情感与卡片设计的独特表达有机结合的学习情境后,学生普遍会在创意表达上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障碍,需要一些知识上的帮助。比较集中在材料选择与运用、折叠方式及裁切、剪贴组合与粘贴、色彩的搭配与涂绘等方面。
教师此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制作出一张精致的手工贺卡的制作过程。教师利用设问或选择的方式,可以更加迅速地与学生在制作要求上建立较为统一的标准。学生自己在探讨交流中总结获得的技巧与心得,往往可以更加直接指导自己的动手制作。
在部分学生制作完成一张卡片后,教师就可以考虑进行一次集体的教学评价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完成的作业,一方面引导学生向优秀作业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向系列化卡片设计的要求靠拢。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系列化的卡片设计。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从一张卡片的设计思路出发,借鉴、发展原有设计。教材提供了一组对应的图片范例,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作业进行更加直观的探讨。
教学应注意利用图片或卡片实例,强调每张卡片之间的图形与相关文字是难以分割的整体。同时,引导学生把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加完整地展现设计创意。结合教材图片,引入版式设计的内容,运用同样形象与文字的几个不同版面处理,强化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处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断调整、优化设计思路与制作技术,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借鉴的同时,注意追求表现方式和技巧的新颖与独特。
第三课时,从关爱他人的线索继续延伸,教学自然进入到利用美术的知识关爱他人与社会的主题上来。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抚慰心灵的活动需要借助美术知识?怎样运用美术知识更好地表达一份真挚的抚慰呢?教师此时再针对性地与学生回顾相关美术知识的要点。
然后,教师就其中一种大家普遍喜爱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设计与制作。这时的内容不一定是教师预定的,教师可能会要与学生一样去尝试探索问题,与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更多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四、教学选择
作业的表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出现不同层次的选择,但是必须体现一个教学核心——关爱心灵。另一个是突出学习系列化设计。抓住了这个关键,根据学生的喜好与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内容。比如:从一个礼物盒的包装设计入手,再到礼品盒系列化包装设计的尝试与学习;从一件陶艺小品的制作入手,再到系列化陶艺小品的创意与表现;从一个手工设计的信封入手,再到系列化的信封设计与制作。
在卡片制作过程中,影响制作精美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材料的选择。一般的白纸或者比较薄的纸张,都不宜作为选择的对象,羊皮纸或者具有一定·厚度的色纸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纸上绘制图形、设计文字的工具一般不要选择水彩或者水粉这样水性的颜料,因为纸张在经过水性色彩的染泡后,非常容易扭曲变形。马克笔、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工具都比较适合使用。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讲,这种材料与工具的准备显得比较困难。教师务必积极利用当地的资源,不可简单照搬教材上作品使用的工具与材料。

五、教学建议
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多注重与美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关注社会人文关怀的建设,留心身边生活中一些有待改善的事物与需要改进的现象,尝试更广泛地利用美术的方法与知识,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与方案。
“活动一”在实际教学中宜分解成两个递进关系的小活动。首先解决学生怎样设计好一张卡片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设计系列化的卡片。
教师可以在一张卡片的制作过程中侧重提升与强化学生基本的技术意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侧重在系列化的设计过程中强化学生系列化设计的制作技巧与创意表现。
“活动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材上呈现出的只是几种学习的方式与基本的展开角度。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拓展与延伸。
“活动二”不只是一个直接学习知识,再直接解决相关问题的活动。这里只有活动的目的与范围,大大削弱了知识的具体内容。学生或许必须调动以往许多知识加以整合与发挥,才能解决在表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性内容,学习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实践中教师的定位应当是组织者与监控者。
“活动二”部分教学目标或许考虑延伸到课外进行深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得到美术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学生课外自觉深化相关知识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教案]郭丹老师的教案



 

[资料]图片资料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7课 心灵的关爱

本文链接:

二 : 第三课 家乡美 教案

第三课 家乡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学习内容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

教材分析

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4小节),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而且增强了江苏民歌的风格。? 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解: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xx xo”?在出现“xx 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

??(1)在“ xx 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三 : 三年级美术下册《迷彩服》微型课微格课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迷彩服》微型课/微格课教案

祁连路小学柳冰玉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2、 教学重点:掌握动物纹理纹路迷彩创作方法。(www.61k.com] 教学难点:与同桌合作创造一幅独一无二的动物迷彩服作品。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上要求学生了解迷彩纹理的特征,并且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欣赏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课堂创作的练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绘制或制作一幅漂亮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方法。

3、 情感与态度:希望学生能通过我的教授及这堂课的学习,体验迷彩的自然美,体验迷彩的人工创造美。

三、 教学过程

1、 游戏引题

我将出示一边是天然纹理花纹的图片,一边是适合这些花纹纹理的动物载体,请学生连线,用这样的活动来体会我们自然界中迷彩图案的魅力。(微课上只提一下,不必展示,重点展示部分是2、3环节)。

2、 观察学习授之以渔

(1)这个环节我将展示一些制作迷彩纹理的方法,请学生通过观

察得出我的这些方法能得到怎样的画面效果,同时学会这种方

微格教学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迷彩服》微型课微格课教案

法。[www.61k.com]

① 、干燥的水彩笔——粗糙线条效果。

② 、报纸揉捏——天然印纹效果

③ 、其他一切能想到的材质……

(此环节教师一边展示示范,一边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上做效果)

(2)第一种直观效果:各种方式印制印纹后,将动物的剪影覆盖

上去,突出动物迷彩服的主题效果。

第二种直观效果:将动物的剪影覆盖在纸的上边,然后在用

各种方法印制印纹,最后取下剪影,留下动物的迷彩服图案 。

3、 游戏体验学习

这里的游戏与第一环节游戏有所不同,应为学生学习美术是以兴趣为主的,所以游戏的环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贯始至终。 准备5——10幅大白纸贴在黑板或者墙壁上。

如果是30个人的班级,5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在这些画面当中自行填画。

填画选择自己想到的一切方式。教师前三幅可以选择先复上动物剪影在印制的方式,后三幅可以选择先印制在复动物剪影的方式,

让学生

微格教学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迷彩服》微型课微格课教案

在游戏中充分体验。(www.61k.com)

4、 小结

当学生做完活动之后,教师进行游戏小结,方式多样,可以生生互评、组组互评、教师总结。

5、 课堂创作(一下几项教学过程的环节,在微格课中不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应为是微格课,所以这一环节根据时间推算,15分钟内展示不到这一环节。

6、 课堂展评体验成功

这一环节教师将点评每一位学生的作品。点评要求在以往的以视觉效果评价为主的基础上,重点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评价。

7、 总结拓展升华教学

内容可以欣赏艺术大师或者别的班的小朋友关于迷彩服的设计图片。

四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说课稿

一、 教材内容: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二、 教材分析:《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动画视频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对比,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本环节设计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www.61k.com]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三)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学生自编一个去大人国或小人国旅行的故事,用对比的方法画下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画题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分层设标和分层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都能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设计意图:鼓励式的小结,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延续了学生对作品创作的更大的欲望。】
八、板书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
大 小
下面是学生绘画展示区
板书内容图文并茂的体现了本课的精髓,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 :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认识美术工具教案

课时: 一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示
教学目标:
1、 引导同学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资料。
2、引导同学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资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身的各种想法。
3、引导同学在认识美术工具和资料中对美术课发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同学初识美术工具和资料,可让同学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同学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同学对美术发明发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资料和人造资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资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 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资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同学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同学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资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资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同学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资料的性能和特点和不同的表示效果。
(2) 发展阶段
鼓励同学学用自身感兴趣的工具和资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资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同学大胆、自由的表示,使同学对美术课发生兴趣。
(3)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同学收拾工具和资料,整理桌面,坚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身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资料和人造资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 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资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资料,自由表达自身的想法。
(3) 是否对美术课发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资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资料做的画让同学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资料的了解,同学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7课 心灵的关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324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