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火绒发布2015安全报告 流氓软件泛滥PC互联网
国内安全新锐火绒(www.huorong.cn)公司近日发布《中国大陆地区2015年度PC互联网安全报告》,目前对用户侵扰最大的是主流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商业软件流氓化、病毒化),其危害数十倍于传统病毒。而常规电脑病毒的疫情也令人担忧,传统的木马、广告类病毒和“感染型病毒”依旧猖獗泛滥,以“勒索型病毒”为代表的新病毒种类也在愈演愈烈。
从电脑病毒疫情状况来说,木马病毒(39%)和广告软件(33%)占主体,绝大部分的病毒都以牟利为目的,除了传统的“偷窃”、“肉鸡”等牟利方式外,近几年新出现的“勒索型”病毒日渐增多,火绒在2015年截获了高达6万多个“勒索类”新病毒。需要强调的是,古老的“感染型病毒”对目前流行的“云查安全软件几乎免疫,全国每天有2%的电脑被此类病毒攻击。
比起常规的电脑病毒,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更加困扰PC用户,“火绒安全软件”拦截到的商业软件侵权行为,数十倍于电脑病毒的攻击次数。《火绒报告》中列举的流氓软件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每天有10%的用户被浏览器快捷方式被篡改,每天有8%的用户IE首页被篡改,平均每台电脑每天被强行或者诱骗捆绑安装1次软件……。
《火绒报告》认为,目前的商业软件已经整体“流氓化“,其通用的标准业务流程是:通过捆绑、欺骗诱导甚至电脑病毒等手段安装进用户电脑,然后通过劫持浏览器、默认首页、捆绑其它软件等方式牟利。在大家都关注移动互联网、O2O这些热门领域的时候,一些互联网公司将PC互联网看作是无人看管的“狩猎场”和“提款机”,肆无忌惮地掠夺尽量多的金钱。
从技术角度来说,部分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和电脑病毒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说,商业软件的侵权行为就是“用电脑病毒的方式耍流氓”。而在商业软件作恶中,安全软件(防毒软件)又是主角,无论侵权行为的恶劣性还是作恶频率都远高于其他商业软件。正如某用户所说的那样,“跟目前的安全软件相比,电脑病毒都不好意思叫病毒”。
针对目前PC互联网流氓软件问题的改善,火绒认为这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PC互联网行业的秩序问题,需要通过法律、行业规范和自律、媒体监督、用户监督等综合因素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至于常规电脑病毒问题,除了提醒广大用户安装合格的安全软件和良好的上网习惯之外,火绒建议安全厂商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要过分依赖“云查杀“,而是加强PC终端的防护,特别是核心反病毒引擎的研发。火绒认为,只有构筑好查杀电脑病毒的“核心防线”(反病毒引擎和系统防护)才能组织起所谓“全面”、“立体“的电脑安全防御体系。
二 : 怎么卸载360安全卫士?360安全卫士是不是流氓软件?怎么强行安
怎么卸载360安全卫士?
360安全卫士是不是流氓?怎么强行安装360浏览器,安装后电脑就不正常了。这个软件还无法卸载。你如果点击卸载,出来的总是“重新安装”。这该怎么办?
1)如果是控制面板卸载不了,试试这个方法,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输入“regsvr32 mshtml.dll”回车
输入“regsvr32 shdocvw.dll-i”,回车
输入“regsvr32 shell32.dll -i”,回车
2)开机按F8不动,出现高级选项画面时在松手,选“安全模式”按照提示进入安全模式,操作方法与正常模式一样,在控制面板中卸载试试。
3)如果控制面板有卸载选项,但是卸载不了,可按照下面方法手工卸载。
1、在桌面找到要删除的程序,右击选属性/查找目标,在打开的页面里有这个程序的路径,如果桌面没有图标可以通过搜索查找试试,找到程序软件的文件夹整体删除,如果系统拒绝,请你开机按F8进入安全模式中将软件的文件夹整体删除(或下载Unlocker小软件删除)。然后,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选编辑/查找,你卸载软件的英文名,找到软件的键值项后删除(多次查找反复删除干净)。
2、添加或删除程序在注册表的位置,运行输入regedit回车,打开注册表定位[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Uninstall]子键,在该子键下,可跟据已卸载的应用程序软件图标,删除相对应的软件图标和键值,重新启动电脑就可以。
3)或下载软件进行卸载试试(完美、金山卫士、QQ电脑管家、超级兔子、360卫士等)。
三 : 汉化新世纪中国最大的捆绑流氓软件团队流氓人士不完全名单
四 : 内部人士暗指贼喊捉贼 反流氓软件运动变了味
随着2006年下半年反流氓软件的呼声四起,反流氓软件联盟进行公司化运作,使得反流氓软件已然成了一项事业。但是到了2006年岁末,反流氓软件的浪潮似乎变了味道,迷失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已无法辨别软件是否“恶意”,更无法看清所谓“反流氓”的真正目的何在。
究竟谁在伤害
随着近年互联网格局的稳定,当年很多流氓软件制造者都步入正轨,特别是大公司为了自身形象和长期发展,已不再靠流氓软件这种短视行为发展。一位曾从事流氓软件推广的人士
反流氓软件不能变“流氓”
对于众多商家来说,应该有
本来已经快要销声匿迹的流氓软件,在过去几个月社会舆论的一片声讨和杀毒厂商的全力喊打下,却突然不知从何处大量涌出。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商界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谁从混乱中获得最大利益,谁就最有可能是混乱的制造者。
2006年11月11日,一款名为“my123”的流氓软件突然爆发。许多互联网用户在开机时发现自己的浏览器首页被强制篡改为my123.com。更为猖獗的是,在随后的72小时内,my123先后出现了多达6个版本的变种。有数据显示,国内至少有250万台电脑已经感染了这个病毒。就在11月11日my123流氓软件爆发后几个小时,360
针对此事件,一位搞编程的网友分析后表示,为了激起民愤,不排除个别企业背后支持、资助一批强力流氓软件的可能。另据一位软件技术人员透露,在一些著名反流氓软件的产品推广初期,就经常会有许多病毒性质的强力插件突然被大量传播,并短期内激起了民愤。而这些插件的作者和推广者,基本都与某些反流氓软件厂商的技术人员有关。
记者观察
反流氓软件运动更需要自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热闹的反流氓软件运动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商业算盘。由此可以确定,前段时间,民间组织反流氓软件联盟变身为公司,为何会直接导致民众对反流氓软件一方的怀疑。而炒热流氓软件话题,给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厂商扣上流氓帽子,吸引网民眼球,以快速推广他们新版软件的销售。这种以流氓行为来进行反流氓运动,恰似贼喊捉贼这个古老的游戏,确实已被别有用心的商家们玩得很纯熟。而广大网民则是一群善良的羔羊,被人赶来赶去,充当别人发财的筹码和工具。认为那些打着维护用户利益旗号,实际却在损害网民权益的做法,不如趁早休矣。
本文标题:360安全卫士流氓软件-火绒发布2015安全报告 流氓软件泛滥PC互联网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