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三职业生涯规划-近三成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创业,缺乏明确职业规划

发布时间:2017-12-14 所属栏目:职业目标

一 : 近三成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创业,缺乏明确职业规划

  当中国工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时,很大意义上这是中国2亿农民工的集体荣耀。然而,全社会对这个群体的致敬,似乎并未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质性好处。

  毫无疑问,对于这样一支庞大的生产力量,城市需要他们。不光是中国,世界也需要他们。“中国制造”的国际消费者们,多年来受益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令他们消费支出减少。

  22岁的安徽小伙子张磊,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已经4年,现在在一家电器公司做入库员。

  4年中,张磊的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每月1700元左右的工资,十个人一间的拥挤宿舍,除了买衣服、吃饭、买烟,每个月结余最多500元。

  由于是入库员,业余时间比较多,张磊会看些人生哲理类的书,除此之外,他更希望自己能够脱离“没有希望”的制造业,他正在看餐饮类的书籍,希望未来攒点钱可以和亲戚做点小生意。

  和张磊同在一家电器厂上班的焊工刘娜,有着和张磊近似的经历。外出务工4年,每个月不到XX元的收入,很大部分依赖加班获得。这个21岁的女孩,并没有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婚姻上。“我觉得女孩子应该厉害一点。”刘娜说,“去年一年攒了六七千元钱,我想努力多攒点钱,以后开个卖炸鸡、汉堡包之类的加盟快餐店。”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以及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在这些背景下,“前途”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似乎更多的还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创业成为很多人对未来的最终规划。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关于“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 “回家乡务农”的,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1.4%,而在当前仍旧外出就业的传统农民工中这一比重为11%;打算“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7%,几乎高出传统农民工10个百分点;打算“继续打工”的,新老两代农民工均占到一半以上。

  创业的美梦,招摇在每个传奇的故事里,撩拨着这些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内心。然而,由于文化水平和家世背景所限,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理想路究竟如何实现,并没有更为清晰的规划。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尽管社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上升的渠道极为有限,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凭借着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吃苦耐劳,靠奋斗和历练逐步改变了地位,踌躇满志地跻身“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一族,初显城市“小白领”的体面。尽管这类人比例还很小,但起到的榜样激励效应很大,让那些初来乍到的打工仔有了奔头。

  当“创业”这个词被新生代农民工一再提及,这个词也同样进入大众视野,并开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此类诉求。

  8月底,由辽宁省沈阳市总工会等举办的首期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开班,成功的年轻创业者结合自身经历,对如何创业、如何应对创业风险等问题进行讲解。而从今年开始,沈阳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到沈阳市青年创业促进会服务范围,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分期组织普惠制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提供无息小额贷款等政策扶持,并设立“96333”创业就业咨询热线。

  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呼声,正在被社会正视。

二 : 高三考生的职业规划

“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高考了,绝大多数的家长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去,却忽视了孩子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何种专业,把专业的选择问题推后搁置。

本月聚焦“职业规划”,助您早作准备,一箭中的。

高三考生的职业规划

视点一:高三学子急需职业规划

视点二: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视点三:职业规划的八个步骤

视点四:职业规划的五个关键点

视点五:职业测评与职业规划

视点一:高三学子急需职业规划

说起职业规划,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面临找工作的人或正在工作的人需要考虑的,其实这想法只是一种传统思维,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谁先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作出规划,谁就能少走弯路,谁就能离成功快一步。职业规划是人一生中都要进行的,从6岁的孩子到已经退出职场的老人。说到学生阶段的职业规划,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非常迫切也很重要。

高中学生尤其是当到了高三阶段,面临选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读职业大学还是读综合大学?在国内读还是到国外读?这时候学生和家长就面临一次人生的抉择。不过,以往包括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依赖父母做决定,而这些父母有的是根据自己对工作的了解,或者是自己的喜好,给孩子提供建议;有些父母是把自己以前年青时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提供职业建议的家庭,孩子就是根据目前社会上热门的职业(目前热门,大学4年后未必热门,可能已是冷门了)或自己对职场朦胧的认识来自己选择。有些父母和孩子也会寻求老师的建议,而老师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给学生提供建议(老师在象牙塔,对职场状况缺乏了解,提供的建议缺乏前瞻性和可行性)。而实际上,无论是老师、父母、孩子所做的职业规划大多数都是不专业的,也是对孩子不利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职场中,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找什么工作很茫然,对当初的专业选择很后悔,也有工作几年的职场人士还在后悔为什么选择目前的工作……

在职业咨询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工作一两年或者是大学在读的人,在无奈选择目前的专业后,他们都在懊悔为什么选择这专业这学校,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们已经认识到了需要进行职业规划,而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在茫然的努力工作或找工作。

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很重要,这对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意义重大。而这阶段的职业规划是需要专门职业顾问机构的帮助下进行的。因为这阶段孩子的个人的气质都已经形成,有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等,通过职业咨询机构帮助学生科学的分析并认识自己,同时结合他们对就业市场和形势的了解,对高中学生进行初步定位。根据职业定位,明确他近期和长期的努力目标。

专家建议,职业规划是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前途的问题,为了减少个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抉择的风险,尽量少走弯路,考生不要等到填报志愿前再考虑职业意向,应该从现在起就多学习一些职业规划知识,加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同学们可有选择地看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书籍,听一听学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以及相关讲座等,学会正确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职业潜能,找到与自己个性特征相匹配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外由于考生的备考时间比较紧张,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理性分析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还要帮助他们了解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具体内容、发展前景以及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等。

视点二: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随着又一轮高考的临近,如何面对高考,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成为高三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社会上盲目的追求高学历,忽视了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加入了WTO之后,社会的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困扰、冲击着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们。大多数孩子都在“只有在大学接受教育,才是自己成功的唯一途径,才是证明自己成功的唯一证据”这一思想中困扰、徘徊。作为一名带领高三毕业生冲向“黑色三天”的班主任,面对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不得不思考,怎样让这些孩子懂得,“文凭不再是通行天下的唯一武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才中,大多数为应用学科专业。如:计算机29.4%,企业管理24.8%,机械17.1%,财会统计15.9%,市场研究与情报策划14.1%,化工7.5%,公关7.5%,金融证券6.8%,邮电、通讯、交通5.1%,房地产5.0%,中文、文秘4.5%,广告传播4.3%等。而对基础学科专业需求较多的只有外语14.1%,像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但是,不同类型企业对学历层次要求会有所不同。需求量较大的14类专业人才可归纳为技术型、经济型、辅助型三类,其中技术型人才包括计算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等;经济型人才包括企业管理、市场研究、情报策划、财会统计、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辅助型人才为外语、公关、法律、邮电、通讯、交通、建筑、房地产等专业。根据这样的标准划分,可以看出企业对经济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明显高于技术型、辅助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多数企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对技术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则多为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专业的高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最急需的群体。

面对这样的社会就业形势,高三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呢?事实上,大多数高三毕业生对社会就业并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三学生进行简单的职场规划教育是可行和必要的举措。客观的说,以现有的师资力量,我们只能进行一些不够专业、不够完全的职场规划教育。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能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未来的人生要自己规划,人生的每一步,都要为自己的目标服务,从而客观地去对待高考这一座独木桥。

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实现人生价值至关重要。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到了高三一般在文化成绩上呈现两极分化。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此时觉得提高成绩取得高考胜利已无希望,而在应试教育下,只认为高考才是“正道”,因此这部分学生看不到自己人生的希望和方向在哪里?就会产生失落、自卑、自我放弃、甚至不满、嫉妒成绩好的同学、仇视社会等种种负面情绪和思想,最终在行为上表现为不认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遵守纪律、沉迷络甚至离家出走等。每年高考前后都有个别学生因此自杀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这样既不利于他们自身成长,也不利于班级发展和社会和谐。而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教育则可以使他们看到人生的希望,从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的人生走上正确的轨道,最终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理想。

要做好学生的职场规划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可取之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而兴趣是成功的前提。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肩负有重要的辅导责任。

我们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的人生选择有初步的判断,同时要看好学生的潜能力,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在此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接下来,老师们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完成这一教育。在高三职场规划教育中,大概可分为三步。

第一,让学生了解自己,班主任可帮助分析。当然,班主任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完成这一工作。首先,让学生做好准备,提前一周让他们对自己进行分析[www.61k.com),可以通过询问家长、科任老师对自己做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并记录好。然后,召开第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学生讨论,力争让评价最符合每一位学生。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取向及特质,确立自己的期望。

第二,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业。首先,班主任要查阅最新有关就业发展方向的资料,为了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就业,可以让学生也去做查阅工作,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社会调查。由于高三学生学业较紧,这一工作最好由班主任完成。然后,召开第二次主题班会,师生共同讨论社会就业问题,大致了解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例如,针对职业技术领域在高喊“技工荒”的现状,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也可以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经验。但是,要引导学生明白,“道可道,非常道”,每个人都是惟一的独特的个体,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复制。最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立目标。

第三,让学生思考目标实现的细节及方式方法。在做这一工作之前,班主任对职业规划要有一定的认识。在学生确立目标后,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探讨目标是否合理,为完成目标应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应该为这些准备作出哪些努力。

虽然,这样的职场规划教育不够科学,不够正规。但可以给那些正在迷茫中的孩子们一点启发——不论是大学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又或是其他途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正是当前高中教育阶段最缺乏和最急需的。

视点三:职业规划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志向。

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步: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

第三步: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

(1)组织环境。

(2)政治环境。

(3)社会环境。

(4)经济环境。

第四步:职业的选择(对于高三毕业生来讲针对的是专业方向的选择)。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正如人们所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2)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3)特长与专业的匹配。

(4)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第五步: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

(2)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

(3)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第六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

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第七步: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第八步:评估与回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视点四:职业规划的五个关键点

第一:性格与生涯设计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必需。它还是人们生活的焦点,是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塞尔斯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职业性格是一个人对职业的稳定态度和在职业活动中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理特征不同,看问题、处理事情的风格、方式也不同。有的人热情爽朗;有的人沉稳持重;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谨慎多疑……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在某方面有所不足,其他方面必有过人之处,说不定就是你制胜的法宝。

性格对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下原因:

一、性格是个体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几乎涉及到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与职业息息相关。

性格使一个人更加偏爱某一种而不是另一种环境,由于性格的不同,每个人在对不同环境的认知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化风格。从事与自己的性格不匹配的工作,个人的才能就会受到阻碍,会让你觉得整个工作状态都很“不对劲”。使一个人在某种职业中获得成功的性格,可能会让你在另一职业中大受挫折。因此在职业选择中,我们应尽可能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要求是否相适应,这样在工作中就能够满足你的独特欲望,能够发挥你特有的能力,还能利用你的个人资本,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愉悦。

职业规划专家,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可以阐明这一观点。你在一张纸上或是书页边上,签上自己的姓名。然后说:“完成了吗?好。现在换一只手再签一次。”如果你感到别扭,那就对了,因为大多数人在第一次签名后会说“很自然”、“简单’,、“很快”、“毫不费劲”。然而当你换用另一只手时又如何呢?一些经典的回答有“很慢”、“别扭”、“困难”、“发酸”、“很累”、“要花很长时间”、“花费更多精力和心思”。职业规划师认为用手的习惯可以很好地说明,找到与性格匹配的职业的重要性。使用你惯用的那只手时,你会感到舒适和自信;若强迫使用另一只手,这当然可以拓展你的能力—但却绝不会像先前那样灵活自如,收到的效果当然也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二、在职业发展上,性格比能力重要

用人单位在选人上逐渐认识到性格比能力重要。这种认识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其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总可以开发出来。但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或岗位不吻合,要改变起来,可就困难了。所以,公司在招聘新人时,将性格的测验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或岗位吻合了,才对其能力进行测验考察。如果性格与职业或岗位不吻合,再高的学历,再高的能力,也不予录用。

三、性格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是否放对了地方,每一类性格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范围。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需要具有不同性格的从业者,某一类职业工作能够体现出某一类共同的职业性格。

例如,敏感型的人,精神饱满,好动不好静,办事喜欢速战速决,但行为常有盲目性,有时情绪不稳定。这类人的职业范围包括运动员、行政人员及一般性职业。情感型的人,感情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不喜欢单调生活,爱刺激,爱感情用事,对新事物很有兴趣。这类人合适的职业范围包括演员、导游、活动家、护理人员等。思考型的人,善于思考,逻辑思维发达,有比较成熟的观点,生活、工作有规律,时间观念强,重视调查研究的精确性,但有时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这类人合适的职业范围包括工程师、教师、财务人员和数据处理人员等。想象型的人想象力丰富,憧憬未来,喜欢思考问题,有时行为刻板,不易合群。这类人合适的职业范围包括科学工作者、技术研究人员、艺术工作者和作家等。还有多种多样……

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性格通常是重点因素。

第二:兴趣与生涯规划

如果你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那就不可能把真正重要的事做得非常出色。——尼克松

在学校里被人骂为“傻瓜”、“低能儿”,而被勒令退学的爱迪生,在发明的王国里却显示了杰出的才华。在课堂上“智力平平”的达尔文,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显得异常聪明和敏锐,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是什么使他们由“愚蠢”变得聪明了呢?是兴趣。

可以说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美国曾对2000多位著名的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出于谋生的目的而工作,他们大多是出于个人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而孜孜追求,不计名利报酬,忘我地工作。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成功是与他们的兴趣相联系的。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对工作感兴趣,就有钻劲,有钻劲就会出成就。这就是兴趣的作用所在。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得不考虑个人的兴趣。

(l)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人的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人对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和产生创造性行为的重要条件。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自己所喜欢的职业知识,启迪智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发生兴趣时,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就能积极的感知和关注该职业的知识、动态,并且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就能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就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反之,“强按牛头不喝水”,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当然也就很难在该职业上发挥个人的优势、做出巨大贡献。良好的职业兴趣,可以在你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你的职业潜能,促使你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与不懈的努力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2)兴趣可以提升职业力。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举凡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艺家,他们之所以能对人类做出贡献,莫不是由于他们的创造兴趣和他们对事业的责任感相结合,而凝成的一股强大力量,推动他们不懈地努力而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能调动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就能积极地感知、观察事物,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就能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就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3)兴趣是保证职业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说过:“对创业者自身成就事业至关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所从事职业的浓厚兴趣。”对某一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孵化器”。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兴趣是工作动力的主要源泉之一。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但让你感到满意,而且能够让你的工作单位感到满意,并由此导致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4)兴趣可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时,枯燥的工作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兴趣使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兴趣可以调动身心的全部精力,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投入工作,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据研究,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工作不感到疲倦。而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精疲力尽。多方面的兴趣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如需变换工作,只要自己感兴趣,也能很快熟悉,适应新的工作。

(5)兴趣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某一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启蒙。兴趣是行动的动力。英国著名女人类学家古道尔从小喜欢生物。她中学毕业后,对黑猩猩的强烈兴趣,使她不畏艰险,只身进入热带森林与黑猩猩一起“生活”了10年之久,并获得了极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揭开黑猩猩的秘密做出了贡献。

有些人发觉自己的兴趣易变,通过职业规划师的帮助,可找到出于自己性格的兴趣。这样的兴趣,更具有持久性、动力性。再使其与职业生涯规划相一致,兴趣就能在我们的一生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素质与职业规划

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

素质模型的创始人麦克利兰,对《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格雷曼解释胜任素质是什么时说:

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在国外遇到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华盛顿下命令说你必须上映这样或那样的一部电影。假如这些官员身处北非,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他们放映这部电影,第二天他们住的地方就会被付之一炬。华盛顿的政客觉得这部电影很棒,但当地人民会觉得这部电影是一种挑衅。这些官员要解决的就是以何种方式来放映这部电影,既能告诉华盛顿的官员说他们确实执行了命令,同时也没有触犯当地的人民。

优秀的官员会想到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先放映电影,并作适当的删节。换句话说,他们具有社会敏感性,因此他们知道当地的人民会如何反应,也知道他们提前应该怎样处理这种问题。这就是外交官员的一项胜任素质——社会敏感性。

素质描述的是在组织/企业中有效地扮好一个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性格特点的特殊结合;它是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或者出色地完成工作,所具有的内在的基本特点。

已有的应用研究发现,在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胜任素质是不同的。斯班瑟(Spencer,1993)列出了能预测大部分行业工作成功的最常用的20个胜任素质,主要分为六大类胜任素质。

(1)成就特征:成就欲,主动性,关注秩序和质量,信息搜集能力。

(2)助人/服务特征:人际洞察力,客户服务意识。

(3)影响特征:影响力,权限意识,公关能力。

(4)管理特征:指挥欲望和技巧,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下属意识和技巧,团队领导。

(5)认知特征:技术专长,综合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6)个人效能特征:自信,自我控制,灵活性,组织观念。

麦克里兰的研究表明:

对每一位出色的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表现为个体内部的优异特质,如成就动机、主动性、概括性思维。这类特征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进取心,或者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成就欲),或者是提前思考和计划(主动性),或以新的见解看待问题(概念性思维)。

而对于管理者,特别需要的素质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群体进行组织的特征,如影响他人、形成团体意识或群体领导。比如,如何使工作组织得更好,或者是影响他人(影响),或者是理解组织的政策(组织意识),或者是团队领导。管理者若要获得成功,至少应在上述特征中有一个特征很突出。

第四:家庭因素与职业规划

职业选择经历是从模糊的空想走向现实。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职业规划大师 金斯伯格

1、家庭对个人选择职业的帮助。

日本一次全国性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调查曾显示:父母的职业和学历对个人的教育成就和现职都有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得出结论一一“理应平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随出身阶层而异”。这我是说,父母学历高、职业好,会使子女在教育和就业方面更有利,这种“代际传递效益”在全世界普遍存在,中国尤为明显。“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子女越容易找到好工作”。这已成为众多大学毕业生的共识。

北京某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在一次针对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就越高,说明不同阶层人士的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不同。辛某毕业于北京市的一所普通高校,在校期间学业平平,但由于其父是中央某大媒体的官员,毕业时顺利地进入了金融行业,在接受了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又在一家银行工作了半年之后,被作为骨干和培养对象派往该银行驻外地的分行担任部门负责人。一年之后又回到北京时,辛某顺理成章地成为北京某大银行的部门负责人,当然工资、待遇也就水涨船高了。相比之下,他的同学,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魏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毕业之后虽然很想留在北京,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十几场招聘会下来,毫无结果。小魏终于明白:没有任何背景,要想在北京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真是太难了。最后,小魏回到了家乡的小县城。

2、职业生涯发展与家庭背景关系密切。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都会受到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这些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倾向、就业机会都大有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他们认知世界的方法不同;其次,父母的职业是孩子最早观察模仿的对象,孩子必然会得到父母职业技能的熏陶;再次,父母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人际关系等会对个人的职业评价及职业选择发生直接和间接的深刻影响。因而,我们常常看到艺术世家、教育世家、商业世家等。

此外,可以说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

家庭成员的观点、意见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已婚员工,他们肩负的家庭责任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在男性已婚员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家庭压力过大或生活负担过重也会牵制、影响员工的工作和学习,这一点在女性已婚员工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五:专业的选择与职业规划

有一种胜利和失败——最辉煌的胜利和最惨烈的失败——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操控在自己手里。

——柏拉图

迪医猎头猎头顾问邹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初的专业选择和最初的职业选择最为关键。

1、要从专业选择开始

迪医猎头认为这一阶段是一个人完成基础的高中或初中学习,准备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选择某一特定专业学习,为今后做职业准备的阶段,因而这一阶段也可称为职业准备阶段。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是决定能否赢在起点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虽然一个人最初选择的专业并不代表他未来的职业,但在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的有针对的选择,会为人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如果你未来的职业和所学专业一致的话,那么你的职业将更加稳定和有发展前途,其职业生涯将更精彩。所以处在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就必须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核心就是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是沿着提高职业技能的方向发展还是上大学。对个人而言,既符合自己的能力特点、为自己兴趣所在,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方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弄清楚下列问题。

2、想干什么?未来希望干什么?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同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人通常什么也干不好。所以,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初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从事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以满足感,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一代球王贝利以视足球为生命的执着成为世界瞩目的球星;对经商有着强烈兴趣的北大方正公司集团总裁张玉峰的创业史也说明,浓厚的职业兴趣是一个人事业腾飞的引擎,而对兴趣的无悔追求是事业成功的巨大推动力。对于处在职业准备阶段的初高中毕业生来说,虽然其兴趣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清晰,但兴趣不稳定的因素还是存在的,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要在父母、老师甚至心理专家的帮助下,找出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据此选择专业方向。迪医猎头认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是成功职业规划的前提。

3、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仅凭兴趣选择是不全面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其有能力去做,宇航员杨利伟,导演张艺谋,央视名主持白岩松、水均益,球星姚明等人所从事的职业可以说是众多年轻人的兴趣和梦想,但从事这些职业所必备的个性能力特征决定了不是只有兴趣就能干好的。因此,清楚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必备条件。因为不同能力优势的人适合学习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是有所区别的,如空间能力强的人适合于从事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建筑等理工科的专业和艺术方面的专业,以及与这些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言语能力强的人适合于学习语言文学、文字编辑、翻译、文艺创作等专业和从事相应的职业,爱因斯坦因思考方式偏向直觉,就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择了更需要直觉的理论物理作为事业的主攻方向;在这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个性特征,有自己的长项、弱项,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恰当地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业和专业方向。迪医猎头认为如果天赋和兴趣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更完美。

4、还要了解社会需求什么?

在明确自己想干、能干的专业领域和事业方向的同时,还应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外在因素,这是专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如果所选择的专业自己既感兴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会没有需求或需求极少,未来就业机会渺茫,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其起步就是失败的。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迪医猎头邹雄认为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简单的事情,因而在选择专业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正确分析处理好专业冷与热、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大与小、名校不适合专业与非名校适合专业等矛盾,力争做到在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的同时择社会所需,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职业规划案例

有一个女孩子是学习环境工程方面的学生,通过我们后来对她的职业测评,她个人的兴趣是偏向金融、财经方向发展,但是她高中时候选择专业错误的选择了建筑工程专业,她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之中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每门课程都是勉强通过,工作之后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性很强,所以她毕业之后到一个建筑公司去工作,她对这份工作也毫无兴趣,在工作了两年之后想转向金融行业,自己辞职考了半年的研究生,最后考研失败了。当她到我们公司来咨询的时候我们告诉她,本科金融专业或者是财经专业的学生,而且是出身名校的,比如像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样名校的学生,现在都很难进入银行、保险或证券公司,所以她即使将来考到了金融方面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也很难找到银行方面的工作,因为她本科之后没有金融方面的工作经验,即使将来拿到一个研究生证也很难进入金融行业。

她非常可惜的一点就是,如果在考大学的时候就选择了财经或者财务方面的专业,读下来四年大学,她工作的时候就有可能选择进入一家银行,或者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分析的工作,这非常符合她的兴趣,但是由于她错误的选择了专业。现在她已经很难转行了,只有回到她的建筑工程方向去发展,这样即使她的工作很痛苦也难以再转到真正感兴趣的职业方面了。

视点五:职业测评与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识自我,明确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是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基础,职业测评则为此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用的工具。缺乏科学的职业测评,将造成自我分析和认识不够以致职业生涯规划盲目。

一、职业测评与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能否通过职业测评,扬长避短,根据个人自身的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适合发挥个人优势的职位上,是职业生涯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职业测评是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组成部分之一

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的辅导策略。一般来讲,职业测评主要用于澄清来访者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决策困难等个人特质。职业测评的选择依据职业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目的和问题的判断,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对来访者的所有特质进行测量。但是,在职业辅导相对成熟的国外高校的生涯中心中,都有包括了上述几种测试量表在内的职业测评资源库,便于职业咨询师的选用。

像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对大学生自我兴趣的探索从高中到大学都是由政府资助来开发这些东西,而这种工具都是免费给个人使用的。而目前在国内,这些方面基本上就是一些研究机构在做,由国家主导的给整个社会提供这样的工具目前还比较少。

三、职业测评可以帮助我们达成以下的目的

1、科学评估个人与职业相关的特质——例如评估个人职业兴趣、职业选择中的价值观、基本能力素质等。这些特质会直接关系到你的职业满意度、职业的适合性。

2、验证个人对自我的理解——平常大家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实质上并不明确,也并不一定会十分准确。通过职业测评,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真正的你。

3、激发个人的自我开发与自我了解——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在职业选择中,重要的前提就是了解你自己。职业测评可以激发你对自我了解的兴趣,也许当你发现你平常并未意识到的新特点后,你会对你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规划。

4、为职业咨询与职业选择提供信息——测评是一种手段,它的结果会为你的职业选择、职业指导提供可依据的信息,帮助指导师和你自己更有效率地了解你。

四、职业测评是否有用的关键

1、测验本身的信效度如何;2、测验的题目是否隐蔽;3、测验的内容是否是岗位胜任力要求的;4、使用测评的人是否了解该测试。

测评工具的信效度是测评的关键,一个没有信效度的工具,还会起到误导作用。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曾经对清华和北航两所高校学生做职业测评的评估显示,大学生用了测评以后有超过半数认为,只做职业测评就可以帮助他们作职业选择,81%的学生对使用职业测评的有效性非常满意,这个数据还是非常高的。同时测评工具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认为有了这种工具,就业指导中心真正在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

职业测试工具

进行职业规划,常常需要搜集大量有关自我素质和态度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才能够作出职业规划方面的决策。这些素质包括你的价值观、兴趣、个性因素、天赋或才能、生活方式或偏好以及任何弱点或缺点。你如果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确立有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了解:自己希望从工作和业余生活中获得什么,自己具备(或将在工作中学到)什么样的工作技能和才能。下面我们介绍测试个人的价值观、兴趣、个性、才能的主要工具。

一、职业价值观测试工具

1、埃德加•施恩(Edgar Schein)的职业锚测试

施恩引入职业锚概念,是为了认清各种不同的工作倾向。人们自我感知的才能、动机和价值观等构成了人们对自身的职业定位,职业锚又是人们自己的职业观念的核心。此外,职业锚也可为选择职业提供一种基础;因为人们在选择工作或组织时所作的决定,往往与对自己的看法相一致。但是,人们又只有通过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及实际考验,才能完全清楚、懂得他或她自己的职业锚到底应该在哪里。施恩根据自己对斯隆管理学院男性毕业生长期研究的结果,发现了8种类型的职业锚分。

2、WVI工作价值观问卷

WVI工作价值观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于1970年编制的,用来衡量价值观——工作中和工作以外的——以及激励人们工作的目标。量表将职业价值分为3个维度:一是内在价值观,即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因素;二是外在价值观,即与职业性质有关的外部因素;三是外在报酬,共计15个因素。

工作价值观问卷是用来测量和工作满意状况有关的价值观。其实在一般价值观中已经包含工作价值观,只是不够具体细化。工作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体现。它对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工作价值的研究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3、罗克基价值观调查表(Rokeach Value Survey)

包括两种价值观序列(每个序列有18种价值观)。人们按照各种价值观在个人生活中作为指导原则的重要性对它们进行排序。第一序列包括“目的”价值观,或者说是与人们希望从生活中获得什么有关的价值观;而第二序列则由“工具”价值观组成,即与其为人处世方式有关的价值观。该调查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按价值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这表明人们必须依照他们自身内部的价值观体系来指导他们做出选择。

二、职业个性/性格测试工具

1、MBTI性格类型量表

凯瑟琳•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迈尔斯(Katherine Briggs和IsabelMyers)母女合力研究出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类指数(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MBTI)。MBTI是以瑞士精神病医生卡尔•荣格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观察所有人在不同时期的8个不同个性偏好,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测量个性的方法。

这8种个性偏好类型被编成4组,每组都是由两极组成的一个区间。再把(从每个区间的人里)选出的、与你个性最为相似的4种偏好组成所谓一类。

衡量这4项个性的尺度是:人是怎样获得才能的;人是怎样领悟信息的;人是怎样做决定的,又是怎样选择个人偏好的生活方式的。“获得才能”型的人有外部转化和内部转化两种。外部转化是从他人、从外部世界的活动或事情中汲取才能,内部转化是从个人自身的思想、感情或感觉世界中汲取才能。这两种感知作用分别属于人的感觉和直觉的范畴。依靠感觉的人借助自己的五官来收集信息,以判断什么是真实的。依靠直觉的人则是通过“第六感”来获取信息,用以估计什么事情会发生。

“决策型”的人则分为依靠思考和依靠感情两种类型。依靠思考进行决策的人多是通过整理各种信息,合乎逻辑地来做决策。依靠感情进行决策的人则凭借个人兴趣和价值观取向来做决策。

第3种人是“生活方式偏好”型,这些人又有判断型和感受型之分。爱做判断的人偏好有计划的、有条不紊的生活,而依赖感受的人则偏好自发的、随机应变的生活。

以上4组“两极区间序列”可以组合成16种个性类型。MBTI是评价人的个性及喜爱哪种工作环境的一种有用工具,可以为人们提供有关个性类型、兴趣、可能的工作环境及职业生涯等方面的信息。

2、卡特尔16PF人格特征量表

16人格特征量表(Sixteen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简称16PF),这是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Cattell)在1949年提出的。现在它已经有了第15个版本。16PF衡量的是以下16种个性:热情;推理才能;感情稳定性;支配才能;活泼;规则意识;勇敢程度;敏锐性;猜疑心;抽象才能、私密倾向;忧虑度;接受变革的程度;自力更生的程度;完美主义;紧张度。

这16个因素可以进一步归入5种一般的个性范畴:外向型、焦虑型、坚毅型、独立型及自我控制型。

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可以用16PF来建立一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图”(Personal Career DevelopmentProfile),利用该图可使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因为它关系到自身兴趣和职业兴趣。

该图由6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具体分析了几种情况,即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付环境压力,形成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在组织中担任的角色和在工作中的地位,对职业活动的兴趣以及向往的生活方式。同MBTI一样,16PF法也被组织广泛使用,以帮助员工了解自我,并作为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管理的工具。

3、大五人格模型

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因素共有5种类型,当然这种分法的要素和称谓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这5种个性一般的划分是: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和开放性(openness toexperience)。一般来说,组织在人事选任、雇员发展和开展个人自我评价时,都普遍按这种分类法来设计个性调查问卷的,前而介绍的Myers-Briggs个性类型和16PF个性类型就是如此。

4、基本人际关系行为倾向测试

基本人际关系行为倾向(Fundament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Orientation-Behavior;FIRO-B)是一种评价方法工具,用来观察一个人的需要会如何影响他或她对待他人的行为。FIRO-B可以让人们深刻了解自己能否与他人和睦相处以及相处的人际关系类型。就其要旨来说,FIRO-B测量的是人们在以下3方面的需要:①涵盖力,或者说是一个人从他人那里寻求及期望的接触程度和出名程度;②控制力,或者说是一个人从他人那里寻求及期望的权力大小和驾驭程度;③影响力,或者说是一个人寻求及期望与他人保持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职业兴趣测试工具

1、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

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发现,人的个性、价值观及偏好的生活方式,一般会通过6种兴趣反映出来。霍兰德这一理论假定,工作的兴趣是个性的一种重要表现,这6种兴趣分别反映着人的个性中的特定因素。这6种兴趣倾向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基本生活价值观很相似,包括务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创业型以及艺术型。

具有务实型兴趣的人往往愿意多做一些任务明确的实事,而具有研究型兴趣的人则更讲科学性,更有学者味道,愿意搞研究。具有社会型兴趣的人更多地关注人文的、个人的价值倾向,并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传统型兴趣关注的则是结构、传统和细节,具有艺术型兴趣的人更喜欢不太讲究的环境,这样才能表现出他的创造性和个性。最后,创业型的人则往往愿意当组织家,进行管理,喜欢目标明确的活动。

2、斯特朗兴趣清单

在20世纪2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爱德华•斯特朗(EdwardStrong)列出了一份关于人的各种兴趣的单子,反映的都是特定的职业偏好。斯特朗认为,兴趣能够给人带来我们在才能或成就中所看不到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人们想做的事情以及那些能使他们感到满意的事情。

如今,斯特朗的这个兴趣清单(Strong InterestingInventory,简称SII)包括了人对25种基本领域的兴趣。它是区分兴趣和相关职业的有效方法。斯特朗兴趣清单包括彼此相关的3个方面:一般职业目标;基本兴趣标准以及职业标准。一般职业目标是基于霍兰德的6种基本职业兴趣倾向。25个基本兴趣标准可以衡量人们对具体领域(如机械学或艺术活动)的兴趣强度和一致性。职业标准反映的则是个人兴趣与在211个不同职业中工作的男性和女性的兴趣相似程度。这样,SII就试图将个人的相当广泛的兴趣(即6大职业目标之一)和更具体的兴趣(即一种或多种基本兴趣标准)以及具体职业名称(即109种职业的211个职业标准)三者结合在一起。

四、职业能力测试工具

1、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

GATB是所有工业取向的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套测验,其诞生源于20世纪30年代明尼苏达就业稳定研究机构的心理学家创建的一系列测验。明尼苏达的这些测验中除了有一个一般智力测验之外,还包括以下形式上相互独立的测验:数字能力测验、能力测验、机械能力测验和心理运动能力测验。这些测验在对文秘、机械工人、销售员以及其它职业团体施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职业能力样本(OAPs),被试的成绩可以和这个样本进行对比。明尼苏达系列测验的这种OAP方法因此延续下来,直到美国劳工局根据工作分析和对59个测验进行因素分析后,于1947年建立GATB的测验结构,并对该测验进行了标准化。

GATB形成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和成人的职业咨询与工作安置,成为美国就业部门的工作参考程序的核心部分,而被试的测验得分对于其就业机会也有重大影响。这套测验目前至少被译成12种语言,应用于至少35个国家。

2、差别能力倾向测评(DAT)

差别能力倾向测评是学业取向的最流行的成套测验,最初是为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与职业咨询而设计的,现在还用于基础成人教育课程和相关的课程、社区大学、职业/技术学校与相关机构。这套测验由8个分测验构成:文字推理(VR)、数字推理(NR)、抽象推理(AR)、知觉速度与准确性(PSA)、机械推理(MR)、空间关系(SR)、拼写(SP)和语言应用(LU)。

整套测验的施测需要大约2.5小时完成。但是部分测验或某种计算机自适应版本则只需要1.5小时。DAT有一个版本专为人事和职业评价设计,更适用于职业或就业咨询而非学习咨询。这一版本的DAT通常和职业兴趣问卷一起施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时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些职业测试工具对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有帮助。无论是年轻人最初的择业,还是成年人对他们现有工作不满或想更换工作,这些评价方法都有帮助。尽管如此,心理测试和评价方法仍然有其局限性。因此,这些测试结果也只能作为讨论的指南,而不要想或不应该把这些结果当作指导自己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的结论性答案。

……

智慧支持:科瑞特中国职业规划中心

(《家长指导》(高考版)2011年1月刊 )

三 : 职业生涯规划: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你是否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你是否常常因自身的原因阻碍了发展而怨天尤人?如何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何恰当处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些都是令许多职场人士和企业感到迷茫和困惑的问题。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是有人取道捷径、直捣黄龙,也有人曲折迂回、堕人迷宫,而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就是帮助我们到达罗马的最好工具。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求职、就业、择业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

  世界头号投资大师巴菲特,小时候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无论是读书成绩还是在生活中表现,巴菲特的表现与一般孩子毫无区别,甚至还不如。许多人都嘲笑巴菲特行动、思维缓慢,但巴菲特却将这一弱点转化为自己最大的优点——耐心;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并对其充满了兴趣。

  在27岁之前,巴菲特尝试过无数的工作,做销售、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小厂,但最终他结合自己的优点——耐心、对数字敏感,将自己的职业发展转向成为一名投资家。在明确的职业规划引导下,巴菲特拒绝许多外来的诱惑,也忍受住许多压力,坚定不移地按着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前进,最终成就一番惊人成就。

  职业规划最大好处就在于,帮助我们将个人梦想、价值观、人生目标与我们的行动策略协调一致,去除其他不相关的旁枝末节,整合个人最大的优势与资源,从而向着终极目标快速前时,而这正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可以说,对职场人士来说,职业规划就是个人发展的一盏指路之灯,让我们清楚自己未来的路与方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个人越清楚了解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明白如何根据个人核心优势去制定未来发展道路,他必然更容易实现成功的梦想。

  无论你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已经身在职场数十年,总会面临迷茫的选择:是就业还是择业;是寻求新的挑战还是继续稳定的工作。在初级人才过剩、高级人才奇缺的现实下,这类迷茫越发显著。实际上,这和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关系。而事实证明,拥有明确目标的人往往比缺乏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建议每一个职场人士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可以从以下六点开始进行思考:

  1、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2、达成目标的几个阶段,我目前所处的阶段

  3、达成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

  4、目前我具备的能力和欠缺的能力

  5、如何提升不足?

  6、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就不会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一旦迷失了职业发展方向,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职业发展困境。要想成为一个拥有魅力的职场女性,就有必要在职场中明确职业角色,塑造职业形象,树立职场风格,科学系统地做好职业定位再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李老师认为,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原则如下:

  1、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

  2、挑战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

  3、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循环境的变化而作调整?

  4、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5、激励性原则: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6、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

  7、全程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8、具体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9、实际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实可行的途径。

  10、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以便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李绘芳老师与您分享职业规划的八个要素,简称职业规划“天龙八部”:

  一、无论你现在或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对职业要负责这一点切切不可忘记。

  二、切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三、要优化你的交际技能。

  四、要善于发现变化并适应变化。

  五、要善于学用新技术。

  六、摒弃各种错误观念。

  七、选择就业单位时事前应多做摸底研究。

  八、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发新技能。

  建议:由于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根据自身目前情况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实际上,职业规划的制定并不困难,很多人在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之后却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更多是因为没有持续性的执行,因此首先要彻底执行短期目标,并将之养成一种习惯,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总之,由于职业规划是一种预测性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变化因素,如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和角色变化等等,因此规划必须有一定的余地。

四 : 职业生涯中的“三定”

  对于刚出求职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规划职业生涯计划,这一份计划不单只能让你在职场生活中不迷茫不迷失,也能让你知道方向如何走。我们佬盘点一下职业生涯中的“三定”,让你不再迷茫。
  
  职业生涯设计首先要“定向”,此为“一定”。方向定错了,则南辕而北辙,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还要重新走回头路,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职业生涯决策,决不能犯“方向性错误”。
  
  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适合”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有些学子在学校里读了双学位,拿了几种职业等级证书,就业时就比别人多了几个机会,显得高人一筹。
  
  二是“定点”。所谓“定点”就是定职业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俗话说“人各有志”嘛。但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去了南方,认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薪资水平较高。但忽略了竞争强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于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时间不长又跳槽离开。当然这也无所谓。但如果一开始就选准方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围绕一个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自己的资历和经验都会有助益和长进。时间加努力,有望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人士,岂不更为有利。频繁更换地点,今天在这,明天到那,对职业生涯成长肯定弊多利少。
  
  三是“定位”。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但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不菲,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我,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应该去试一试,争取被录用。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除了这“三定”,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定”,就是“定心”。心神不定,朝三暮四,何能准确地“定向、定点、定位”!不过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定心”。不然,老百姓怎么会说“心不定,钱没命”呢?
  
  从哲学角度来看,“三定”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职业生涯发展就会比较顺利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五 : “80后”职业生涯规划——三条出路

  

  以下资料是调查的大学生“80后”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道路所集中的方向。

  “80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调查显示,“80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主要集中在行政事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服务。

  对此,记者概括了三条通道:一、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官”。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面是做一名经营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老板”。三、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专业技术工作者,通俗地说就是“做专家”。

  “80后”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测试自己的能力倾向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将走哪条通道,是想“做官”、“做老板”,还是“做专家”,然后根据各通道的能力素质要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实践方向,为成功就业打好基础,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明确方向。

  “80后”职业生涯设计

  有三条基本通道

  “做官”: 当公务员或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考公务员,或者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就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入党,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是积极参加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科协、学生社团等各级组织。在组织内部,认真工作,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学会协调平衡各方关系。

  三是广泛学习有关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报告,熟悉了解各种社交礼仪,熟悉了解国情、民情,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做专家”: 从事科学研究 或教学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认真学习专业课,每门专业课都要争取考高分,力争获取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最好读到博士。

  二是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尽早介入科学研究,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是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学科竞赛,并在其中获奖。

  “做老板”: 自己创业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老板,从事经济商业活动,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做兼职,或者去打工,熟悉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二是尝试创业实践,在校期间可以尝试摆地摊、推销产品,或者开一家小店,自己创业,及早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宏观上、理论上为运作大企业搭建知识框架。

  三是广泛积累人脉,与学校老师、企业老总、同学好友保持良好关系。学校老师特别是有较多科研项目的老师,其科研成果可以经自己包装上市;学校一般都会聘请一些著名企业的老总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或者做演讲,要努力抓住机会,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最好能与之建立起较好的友情;此外,大学同学可以是自己以后创业的伙伴和经营的战友。

  当然,值得提醒的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如果为了“当官”、“经商”等,在校期间只是集中精力、资源去从事相关的实践和锻炼而忽视了专业的学习,多门功课挂红灯,毕业时没有学位证,甚至都不能正常毕业,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本文标题:高三职业生涯规划-近三成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创业,缺乏明确职业规划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495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