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列别捷夫:列别捷夫-基本资料,列别捷夫-职业生涯

发布时间:2017-10-06 所属栏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一 : 列别捷夫:列别捷夫-基本资料,列别捷夫-职业生涯

俄国物理学家。1866年3月8日生于莫斯科。1887~1891年先后在德国的斯特拉斯堡和柏林在A.孔脱、F.科尔劳施、H.von亥姆霍兹等人领导的实验室中工作1891年回国,在莫斯科大学任教,并筹建实验室。1900年以题为《波对共振子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通过答辩而获得数学物理博士学位,同年任教授。在1912年3月14日在莫斯科突然逝世

列别捷夫_列别捷夫 -基本资料

姓名:列别捷夫
籍贯:俄国
职业:俄国物理学家
生卒:(1866~1912)

列别捷夫_列别捷夫 -职业生涯


俄国物理学家。1866年3月8日生于莫斯科。1887~1891年先后在德国的斯特拉斯堡和柏林在A.孔脱、F.科尔劳施、H.von亥姆霍兹等人领导的实验室中工作1891年回国,在莫斯科大学任教,并筹建实验室。1900年以题为《波对共振子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通过答辩而获得数学物理博士学位,同年任教授。
列别捷夫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光对于固体和气体的压力,从而为光的电磁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1899年他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宣读了“光压的实验研究”,1901年公开发表。
列别捷夫积极参加了俄国教育部对大学自治权的违法干预的斗争,和莫斯科大学许多教授一起愤而辞职。由于这场斗争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导致他在1912年3月14日在莫斯科突然逝世。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苏联科学院在他所建立的俄国第1个物理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列别捷夫命名的物理研究所。列别捷夫建立了俄国物理学的1个学派,其中有知名的学者,如..拉扎列夫、后来担任苏联科学院院长的..瓦维洛夫等,他们都为苏联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列别捷夫_列别捷夫 -所属分类


电影
苏联电影

二 :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

徐丽(1974.3.5—),字俏,号虎女、丽州墨女,浙江金华人,现居北京。书画家、活动家、慈善家。自幼受家父的艺术熏陶,九十年代末后常随父四处写生、创作、获奖。2001年起继承古风堂书画社,在国内外发展了18个古风堂分部,代理800多个书画家作品,收藏达十多万幅,被评为“全国五星级画廊”。为让书画经营更具深远意义,2008年只身来京,经过一年的酝酿,于2009年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成立了“爱虎项目基金”,组织带领爱虎人士赴国内外宣传保护老虎。

徐丽_徐丽[书画家] -基本资料

(www.61k.com]姓名:徐丽
出生:1974年3月5日
民族:汉
血型:O
出生:浙江永康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虎女徐丽
籍贯:浙江义乌
现居:北京西城
毕业:浙江工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身高:163CM
体重:64KG
生肖:虎
星座:双鱼座

虎父虎女简单介绍:

虎女徐丽,字俏,号丽州墨女,幼得父训,遵循“天赋还需勤奋,作品更重人品”之教言“。曾被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书画家”、“全国青少儿书画优秀指导教师”、“2008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人物”等。现为爱虎基金活动组委会主席、中国古风堂书画社社长、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副会长等。
其父虎父徐高虎笔名高虎,字吕七,号丽州墨人、仙居铺人,无党派人士。书画家、国学家、诗人。曾获首届诗书画大师成就奖金奖,并被评为“诗书画大师”,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学学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终身名誉主席等。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虎父虎女 华夏无双—高占祥题

虎父虎女
虎父徐高虎和虎女徐丽这对父女的艺术,不讲完美,只求大美。虎父虎女一向秉承“将爱心融入艺术,用艺术激赏爱心”的艺术理念来创作。
为感恩金华八婺大地养育之情,虎父虎女绘就了《故乡情韵——诗画百桥》100幅;为宏扬社会和谐,绘制《国荷519》(高占祥诗,虎父虎女书画印)519幅,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于2012年6月随神九上太空载誉归来;为答谢艺术同仁的爱戴与关心,编著《行草书精选》和《徐氏草诀》(再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以供同仁们参考。参加港、澳、台书画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气壮山河》展并写生作品60幅,创作1米×40米的虎画长卷《中华魂》,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成立“爱虎项目基金”,同时启动“虎父虎女书画世界行”,向社会捐资捐画3000多万元并本着爱虎基金的“激赏爱心、崇尚生态、交流学术、传承文明”的宗旨,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台湾及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地传播艺术与爱心。

到目前为止,虎父虎女已创作大小虎画数千幅,均无雷同。其中虎画系列——《王象400韵》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至今已完成王象虎画1026幅。

于2013年7月9日《中国文化报》、7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相继报道了虎父虎女,题为《将爱心融入艺术用艺术激赏爱心》(王军/文)。
近日,虎父虎女应邀为全国政协礼堂作画,名为《气壮山河》。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双泳图》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虎父惬意图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虎女听泉图

语言:国语、永康、义乌
性格:外向、不拘小节
爱好:读好书、看电视、赏风景、写书法、绘国画、上网
职业:书画家
学艺思想:青少年时博学,中老年时专攻。

爸爸教言:天赋还须勤奋,作品更重人品。
从艺理念:将爱心融入艺术,用艺术激赏爱心。
人生理念:对父母尽孝、对女儿尽责、对亲友尽力、对社会尽心
人生格言:幸福是1种感受,她在快乐奋斗中。

偶像:如父高占祥、生父徐高虎
成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虎基金

基金理念:激赏爱心、崇尚生态、交流学术、传承文明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山河与共》

基金之歌:爱虎就如爱自己
成立:虎行天下影视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家奉:弥勒佛
宠物:全白波斯猫

家庭成员:
爸爸:徐高虎(号称虎父、丽州墨人、仙居铺人,著名书画家、国学家、教育家、慈善家)
妈妈:陈雅青(高级裱画师)

女儿:王冉冉(爱称:咪咪,生于2002年6月12日,在京就学)

大弟:徐 宁 (深圳马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弟媳:郗蓉利(西安人)
侄女:徐明希(爱称:默默,生于2002年6月17日)

侄子:徐 特(爱称:特特,生于2011年7月8日)

徐丽[书画家]:徐丽[书画家]-基本资料,徐丽[书画家]-职业生涯_徐丽
《高瞻远瞩》
小弟:徐良
弟媳:陈志红(南昌人)
侄子:徐 一(爱称:一一,生于2008年12月28日)
侄女:徐一萌(爱称:萌萌,生于2012年8月2日)

徐丽_徐丽[书画家] -职业生涯

自幼受家父的艺术熏陶,在校期间常受老师同学们称赞。学校毕业后曾在义乌市场经商,至1997年弃商从艺,随父四处写生、创作、获奖。2001年起继承古风堂书画社,在国内外发展了十八个古风堂分部,代理800多个书画家作品,收藏达十多万幅,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全国五星级画廊”。为让书画经营更具深远意义,2008年只身来京,经过一年的酝酿,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成立了“爱虎基金”。为发展基金,于2009年成立“虎行天下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欲通过电影、电视、书画等的传播和经营来补充基金,提高宣传和保护以虎为主的野生动物的能力,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

徐丽_徐丽[书画家] -个人荣誉

被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书画家”、“全国青少儿书画优秀指导教师”、“2008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人物”等

徐丽_徐丽[书画家] -个人影响

书法、绘画兼优,号称:“艺坛一枝花”。

徐丽_徐丽[书画家] -人物评价

高占祥:“虎父虎女 华夏无双”   “古风堂的书画 中国人的骄傲”

连家生:纸上笔歌墨舞 艺坛父唱女随

三 :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了解自己、有坚定的个人奋斗目标,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是每个人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如何能够根据变化而很好的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陈馨娴老师总结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一般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步骤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一
自我的综合评估
自我的综合评估是对自己本身的评估,包括自己的工作兴趣,特长,性格,爱好也包括对自己的学识、技能、智商、情商的测试,以及对自己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的评价等等。自我评估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总结个人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自我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能力,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二
职业机会的评估
职业生涯的机会评估是评估个人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要充分的了解所处的环境特点,掌握职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明确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和个人能力,以及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 创造的条件等。
只有对环境因素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够做到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发展,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实际意义。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三
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
在评估好自我能力以及机会后,就可以确定适合自己的、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发展目标。
在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时要时刻注意和个人基本状况想匹配,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决定了职业发展中的行为和结果,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四
职业发展路线的选择
在职业目标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要做好清晰明确的选择。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同,对个人的能力以及知识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对发展路线做出抉择,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五
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的制定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并选定职业发展的路线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对应自己行动计划可将职业目标进行分解,即分解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可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为五至十年。分解后的目标有利于跟踪检查,同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和调整短期行动计划,并针对具体计划目标采取有效措施。
职业生涯中的措施主要指为达成既定目标,在提高工作效率、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潜能等方面选用的方法。行动计划要对应相应的措施,要层层分解、具体落实,细致的计划与措施便于进行定时检查和及时调整。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六
评估与回馈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态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首先,要对年度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确定哪些目标已按计划完成,哪些目标未完成。然后,对未完成目标进行分析,找出未完成原因及发展障碍,制定相应解决障碍的对策及方法。
最后,依据评估结果对下年的计划进行修订与完善。如果有必要,也可考虑对职业目标和路线进行修正,但一定要谨慎考虑。

四 : 巴赫:巴赫-基本资料,巴赫-职业生涯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 --- 1750年7月28日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是成功的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音乐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越时空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巴赫_巴赫 -基本资料

巴赫:巴赫-基本资料,巴赫-职业生涯_巴赫

巴赫

姓名:约翰·塞巴斯梯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生卒:公元1685~公元1750
描述:德国作曲家
籍贯:德国

巴赫_巴赫 -职业生涯

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爱森纳赫。天赐良机,他生在1个音乐天赋受到重视、音乐成就受到鼓励的环境里,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他爸爸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爷爷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巴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由于他嗓音美妙,经济拮据,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1750年,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巴赫_巴赫 -个人荣誉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二十一岁时同他的叔伯二妹结为伉俪,他们一共生了7个孩子,但是当巴赫三十五岁时妻子不幸夭折。翌年他鸾凤再续,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非但不能帮助抚养头7个孩子,反而又给他生了13个。巴赫死后只留下9个儿女,其中有4个成为真正著名的音乐家。这的确是1个音乐天才之家!

巴赫_巴赫 -个人影响

巴赫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

巴赫_巴赫 -人物评价

巴赫从未居过高位,不过总能养家糊口,他在有生之年远不如莫扎特和贝多芬(甚至不如弗朗兹·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萧邦)那样驰名。并不是巴赫所有的雇主都能赏识他的才能。莱比锡教会希望能聘到一位“第一流音乐家”,只是他们未能雇上最初认定的两位人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让巴赫担任歌咏班领唱一职!但在几年以前,他要辞去魏玛公爵庭中的风琴手和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另谋新职,公爵对此耿耿于怀,结果将他投入狱中。巴赫度过了3个多星期的铁窗生活,公爵终于慈悲大发,将他释放。

巴赫_巴赫 -相关链接

巴赫:巴赫-基本资料,巴赫-职业生涯_巴赫
巴赫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大体上无人问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极为欣赏巴赫的天赋)。新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一时声消音灭。但是1800年以后,人们对巴赫乐曲重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的声誉和名望与日俱增。在今天这个非宗教的时代里,巴赫远比他在世期间的名望更高。一位两百年前在风格和主题方面都被认为是旧式的作曲家,今天却受到了广泛的颂扬,这确是一件怪事,其原因何在呢?

第一,一般认为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1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同时演奏2种或2种以上不同曲调的方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赞颂。

大多数严肃的音乐学生感到,巴赫作品结构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比大多数其他作曲家那些更易理解的作品具有更加无穷的魅力。许多偶尔对音乐感兴趣的人认为他是阳春白雪,但是应该指出他的追随者并非少数几个音乐名流,他的唱片可能比除贝多芬以外的任何其他古典作曲家的都要畅销。从长远观点来看,巴赫或贝多芬的作品远比一位风靡一时的“流行”作曲家的作品拥有更多的听众,因为“流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倏忽即逝。

巴赫在本册应排在何处呢?显然他应排在贝多芬之下:贝多芬的作品不仅倍受欢迎,而且他还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对音乐史的进程比巴赫影响要大。同样看来也应该把巴赫排在直觉艺术的主要人物米开朗基罗之后,远排在最伟大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之后。但是从巴赫音乐流传的持久性及其对后来作曲家的巨大影响来看,似乎应该把他排在任何其他艺术或文学人物之前。

声誉与影响
巴赫去世後的大约50年间,他的音乐无人问津。这是极其正常的;在海顿和莫扎特的时代,人们对一位在身前就被公认是守旧的作曲家是不可能有兴趣的——尤其是他的音乐并非随手可以拿到,而其中有一半(那些教堂清唱剧)又因为宗教思想的改变而很快变得无用了。

然而,18世纪晚期的音乐家们既不像某些现代作家所说的那样对巴赫的音乐一无所知,也不是对巴赫音乐的影响那麽麻木不仁。埃马努埃尔·巴赫受惠於爸爸很多;巴赫对海顿丶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有着深刻而公认的直接影响。

巴赫_巴赫 -罕见的音乐世家

巴赫:巴赫-基本资料,巴赫-职业生涯_巴赫
巴赫“巴赫”这个名字一般是指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而在音乐百科全书中,列在“巴赫”条目下的则有数十人,这是因为巴赫家族是1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J.S.巴赫的爷爷就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爸爸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的哥哥是也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巴赫学习音乐。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结婚,共生下了7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下13个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长大成人,其中就有3个孩子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他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C.P.E.Bach)长期居住于汉堡,被称为“汉堡巴赫”;第3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Bach)长期居住于伦敦,被称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很有地位,对海顿、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像巴赫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在医学和遗传学上也一直是1个不解之谜。

巴赫_巴赫 -C.P.E.

(1714—1788)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德国作曲家,羽管键琴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3子,也是J.S.巴赫的儿子里最有名的。1714年3月8日生于魏玛,1788年12月14日卒于汉堡。4岁起学管风琴,稍长,奉父命学法律,仍坚持学习音乐,24岁时即名噪柏林。1740年长笛家腓特烈大帝即位后,第1次长笛独奏音乐会即请他伴奏,并留任宫廷乐师达28年之久。有大量创作,并著有《论键盘乐器演奏艺术的真谛》一书,为当时的权威著

作,今日仍为研究18世纪键盘乐器演奏方法之重要依据。1768年其教父G.P.泰勒曼去世,继任乏人。大帝命其赴汉堡,一身兼五个教堂乐长,直至逝世。身后两地均争认他为本城人,柏林人称他柏林巴赫,汉堡人称他汉堡巴赫,声誉之隆,由此可见。他是近代奏鸣曲式创始人,创作了符腾堡与普鲁士奏鸣曲集。他的交响曲曾得到W.A.莫扎特与J.海顿的赞赏。莫扎特曾亲自指挥他的清唱剧《耶稣复活与升天》。他一生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变革之中,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巴罗克音乐末期与古典主义音乐初期的混合风格,而又有刻意模仿海顿、曲意迎合大帝所喜欢的华丽堂皇的风格。他的晚期作品大胆引进了大量半音阶模进乐句,开拓了浪漫派风格的先河。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学于莱比锡圣托马斯学校,并在莱比锡大学和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法律。音乐由其父教授,1740年起在柏林和波茨坦任腓特烈大帝的羽管键琴师。由于职责仅限于演奏键盘乐曲,对此感到厌倦,因而于1767年迁居汉堡,任五所主要教堂的乐正(因而他常被人称作“汉堡巴赫”或“柏林巴赫”)。

他不满足于爸爸作品中常用的复调写作方式,对纯对位表示蔑视。他的作品在18世纪中叶具有典型意义。其精华在于趣味高雅和精致洗练,对键盘乐器的表现性能尤其有深刻的理解。他具有惊人的即兴演奏技巧。作为演奏家,以技巧准确、音色优美和感情深刻而著称。作有大量声乐曲和器乐曲,包括清唱剧两部:《以色列人在荒野》(1775)和《耶稣复活与升天》(1787);键盘协奏曲五十部和键盘奏鸣曲数集。(见A.沃特凯恩编《C.P.E.巴赫作品主题目录》,1905)所作奏鸣曲显示出对比调性的主题处理渐趋成熟,古典奏鸣曲式即由此发展而来。在伤感性行板乐章和偶尔采用的器乐宣叙调中可以看到歌剧的影响。论文《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两集,1753和1762)对于当时键盘乐器的演奏风格,特别是装饰音的处理,是有价值的指南(现代版由W.尼曼编订,1925;W.J.米切尔译成英文,1949)。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的交响曲、协奏曲、键盘乐奏鸣曲等作品,对古典奏鸣曲曲式的发展、完善有重大影响,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先驱。

巴赫_巴赫 -人物简单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SebastianBach,也译作巴哈)1685年(清康熙24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7月28日逝于德国莱比锡,终年65岁。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的签名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1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生平介绍


早年自学音乐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带的爱森纳赫。虽然这是1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他爸爸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爷爷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

巴赫:巴赫-基本资料,巴赫-职业生涯_巴赫
巴赫进行洗礼的教堂

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的时候,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青年时代离家出走

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

三十岁时的巴赫
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毕业担任演奏员

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魏玛时代(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剧《上帝是我的国王,BWV71》,同年辞职去接受1个报酬更为丰厚的职位,任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宫廷管弦乐师;1714年成为乐长。在威玛巴赫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也首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1717年接受柯登的安哈尔特利奥波德亲王的乐正职位;但其辞职被威廉.恩斯特所阻挠,在免除其义务之前甚至还把其关押在狱中。
克滕时代(1717-1723)

在克滕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1个黄金时代。此间他创作了被誉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弦乐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乐;同时巴赫都还在柯滕宫廷任职,柯滕宫的镜厅非常华丽,这里还供有巴赫像。

1723年,巴赫的主人克滕亲王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淡漠了,于是他辞去了宫廷中的职务,来到莱比锡出任圣托马斯教堂学校的乐监(音乐指导),在那里他度过了一生中余下的27年时间。

此后,克滕镇因为巴赫的音乐而充满活力:其合唱团自1908年起就沿用巴赫的名字、1935年创立的“巴赫音乐节”、1967年为纪念巴赫在这里供职250周年轮番举办了“巴赫音乐节”及“巴赫音乐比赛”,并将此作为传统延续至今,而当时的组织者也就此成立下来,即为今天的“克滕巴赫社团”。1983年克滕历史博物馆专门开放了“巴赫纪念馆”。

莱比锡时期是巴赫一生中最长的1个时期,也是创作最多的时期。此时的巴赫无论演奏技巧还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莱比锡谱写的杰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和体现他高深作曲造诣的《赋格的艺术》等。1747年,这位无冕音乐之王去波茨坦旅行时被另一位国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召见,并表演了即兴演奏,在座的观众无不为之折服。第二年,巴赫把这次演奏的主题加以发展,写成了另一部总结他作曲和演奏艺术的作品—《音乐的奉献》。

在莱比锡,巴赫作为圣托马斯男声合唱团的指挥度过了27年,由于他长期用眼过度,巴赫视力减退,晚年患白内障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坚持创作。在逝世的前几天,他都还在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乐曲每1个音符都表达出老人生前最后的虔诚祈祷,最后在第二十六小节处戛然而止,成了大师的绝笔之作。

1750年7月28日夜,巴赫的一生画上了最后1个休止符,安然的走向了他心中的神坛。三天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莱比锡圣约翰教堂墓地下葬。

时代背景

巴赫:巴赫-基本资料,巴赫-职业生涯_巴赫
巴赫

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于1种封建贵族割据的分裂状态,1个城堡便有一国诸侯,领土不大的德国居然被瓜分为35两个各自独立的小国。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和宫廷乐队。民间艺术家们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当时的德国,无论在宫廷还是教堂,都把乐师当作与勤杂工、看门人、厨师等完全相同的奴仆来看待),巴赫自然也在劫难逃。尽管他辗转各地,频繁地更换工作地点,但始终未能摆脱卑微的仆役地位。

巴赫的爸爸

他的爸爸 是 约翰修斯巴赫(JohannAmbrosiusBach,22February1645–2March1695),是音乐家,妈妈叫玛丽亚伊丽莎白(MariaElisabethL?mmerhirt,February24,1644–May1,1694)。他是约翰修斯家庭中的第8个孩子,从小爸爸教他小提琴和音乐理论。他的叔伯都是专业的音乐家,其职位包括教堂风琴,法院室音乐家,有作曲家的基础。特别是1个叔父克里斯托夫巴赫(1645–93),向他介绍了乐器;1个年长的堂兄,路德维希巴赫(1677–1731),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1735年,五十岁的巴赫起草了1个家谱,书名标题为“巴赫家庭的音乐起源”。

巴赫从未居过高位,不过总能养家糊口,他在有生之年远不如莫扎特和贝多芬(甚至不如弗朗兹·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肖邦)那样驰名。并不是巴赫所有的雇主都能赏识他的才能。莱比锡教会希望能聘到一位“第一流音乐家”,只是他们未能雇上最初认定的两位人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让巴赫担任歌咏班领唱一职!但在几年以前,他要辞去魏玛公爵庭中的风琴手和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另谋新职,公爵对此耿耿于怀,结果将他投入狱中。巴赫度过了3个多星期的铁窗生活,公爵终于慈悲大发,将他释放。

德国大剧作家、政论家莱辛曾经这样讲道:“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极端贫困的阶层,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艰苦的阶层里。老天好像臆要在这样的阶层里比其他阶层里出更多的天才似的。确是如此。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的阴郁,长大成人作爸爸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己孩子中的十一个送进坟墓(他先后两次结婚,共生有二十个孩子)。

巴赫晚年为医治眼睛曾两次作了手术,结果不仅未能重见光明,反而摧垮了身体,终于在1750年7月28日离开了人间。

巴赫的家庭

他的第1个妻子,表妹玛丽亚 芭芭拉 巴赫(MariaBarbaraBach,1684-1720)与巴赫生有7个孩子。1720年妻子去世后,1721年他与第二个妻子安娜(AnnaMagdalenaWilcke,1701—1760)再续鸾凤,又给他生了13个孩子。巴赫去世以后,有4个成为真正著名的音乐家。

他与玛丽亚的孩子:

CatharinaDorothea(baptiséeàWeimarle29décembre1708-morteàLeipzigle14janvier1774),
WilhelmFriedemann(néàWeimarle22novembre1710-mortàBerlinle1erjuillet1784),
MariaSophiaetJohannCristophjumeauxnésetmortsàWeimarle23février1713,
CarlPhilippEmanuel(néàWeimarle8mars1714-mortàHambourgle14décembre1788),
JohannGottfriedBernhard(néàWeimarle11mai1715-mortàIénale27mai1739),
LéopoldAugustus(néàK?thenle15novembre1718-enterréàK?thenle28septembre1719).

他与安娜的孩子:

ChristianaSophiaHenrietta(néeàLeipzigauprintemps1723-morteàLeipzigle29juin1726),
GottfriedHeinrich(néàLeipzigle26février1724-enterréàNaumburgle12février1763),
ChristianGottlieb(baptiséàLeipzigle14avril1725-mortàLeipzigle21septembre1728),
ElisabethaJulianaFriederica(baptiséeàLeipzigle5avril1726-morteàLeipzigle24ao?t1781),
ErnestusAndreas(baptiséàLeipzigle30octobre1727-mortàLeipzigle1ernovembre1727),
ReginaJohanne(baptiséeàLeipzigle10octobre1728-morteàLeipzigle25avril1733),
ChristianiaBenedictaLouisa(baptiséeàLeipzigle1erjanvier1730-morteàLeipzigle4janvier1730);
ChristianiaDorothea(baptiséeàLeipzigle18mars1731-morteàLeipzigle31ao?t1732);
JohannChristophFriedrich(néàLeipzigle21juin1732-mortàBückeburgle26janvier1795),
JohannAugustAbraham(baptiséàLeipzigle5novembre1733-mortàLeipzigle6novembre1733),
JohannChristian(néàLeipzigle5septembre1735-mortàLondresle1erjanvier1782),
JohannaCarolina(baptiséeàLeipzigle30octobre1737-morteàLeipzigle18ao?t1781),
ReginaSusanna(baptiséeàLeipzigle22février1742-morteàLeipzigle14décembre1809).

作品概述

巴赫的音乐作品包罗万象,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这一点同亨德尔截然不同,亨德尔成功的道路正是从歌剧起始)。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

其中比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Artof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Concertos)6首、《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Cantata)、《马太受难曲》(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
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他的创作一般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魏玛时代(1708-1717),可以说是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柯登时代(1717-1723),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段;而莱比锡时代(1723-1750),是巴赫将宗教艺术推至最高境界的时期。
BWV的来由:由于巴赫的作品实在太多,没有索引很难完整理解。所以一位名叫WolfgangSchmieder的人为巴赫编辑了按音乐体裁分类的作品目录,并编号从1-1080。作者schmieder称此目录为Bach,Werke,Verzeichnis(意思是巴赫作品索引)。因此我们看到的BWV是来自于此名称缩写。(消息来自菲尔古尔丁)

巴赫_巴赫 -音乐特点


巴赫在音乐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将复调音乐推上1个空前的高度(亨德尔则偏重于主调音乐),在这个领地里,可以说他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地。

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

作曲风格

巴赫是有信仰的虔诚基督教徒,上帝必与他同在。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

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后的半个世纪
巴赫的音乐手稿
里,他的音乐大体上无人问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极为欣赏巴赫的天赋)。新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一时声消音灭。但是1800年以后,人们对巴赫乐曲重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的声誉和名望与日俱增。在今天这个非宗教的时代里,巴赫远比他在世期间的名望更高。一位两百年前在风格和主题方面都被认为是旧式的作曲家,今天却受到了广泛的颂扬,这确是一件怪事,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一般认为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1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同时演奏2种或2种以上不同曲调的方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赞颂。

大多数严肃的音乐学生感到,巴赫作品结构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比大多数其他作曲家那些更易理解的作品具有更加无穷的魅力。许多偶尔对音乐感兴趣的人认为他是阳春白雪,但是应该指出他的追随者并非少数几个音乐名流,他的唱片可能比除贝多芬以外的任何其他古典作曲家的都要畅销。从长远观点来看,巴赫或贝多芬的作品远比一位风靡一时的“流行”作曲家的作品拥有更多的听众,因为“流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倏忽即逝。

古典音乐


巴赫在古典作曲家中的地位应排在何处呢?单巴赫的作曲技巧以及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上,他足以驰骋在任何音乐家之上:贝多芬带给人们的是上帝的怒火,莫扎特带给人们上帝的欢笑,所以他们的音乐更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巴赫带给人们的却是上帝的语言,华丽高雅而不做作,繁复的曲调之中蕴含的作曲技巧几乎在他后来的任何作曲家身上都找得到他的影子,卡拉扬曾经

巴赫的雕像
说过:“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聆听巴赫的音乐,这好似清泉流淌经过心灵的音乐有助于我校正听力。”诚然,巴赫的音乐听上去是很“不友好的”,但是,如果您是位音乐爱好者的话,不听巴赫的音乐就好像错过了整个巴洛克。
巴赫的音乐如其人,清泉一般的音调总是含蓄地表达感情,当你在仔细分析其乐式时,感情也许在你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已经到了你的心底。巴赫的音乐创作更是为后人做了铺垫,就好像哲学家或数学家一般。当贝多芬第一次听到巴赫的音乐时,他说:“这哪是小溪(Bach)啊,这明明是大海呀!”

和亨德尔


与另一位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相比,他们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巴赫所走的道路,显然要曲折许多。他们出生的时间仅相差26天,出生的地点仅相距150公里。亨德尔因爸爸反对他学习音乐而偷偷躲在阁楼上凭借月光练琴,而巴赫则因大哥不肯给他乐谱不得不悄悄地在月光下抄写。他们都成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而在晚年都双目失明。

亨德尔爱交际,好活动,对周围世界有着广泛的兴趣,并善于适应环境。他不仅在意大利赢得了成功,而且

亨德尔
在英国更是声名显赫,受人尊敬。相比之睛,巴赫内向、安静,终身为教会与宫廷服务,不出国门1步,生时默默无闻,死时悄然离去。正如法国音乐评论家保罗·朗杜尔所言:“巴赫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每个星期他都只是在为下1个礼拜天而工作,准备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旧的曲子;作品演出后,他就又把它放回书柜中去,从未考虑到拿来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存起来为自己使用。世上再也没有一首杰作的构思与实践像这样天真纯朴了!”

巴赫_巴赫 -音乐神学


资料来源:夏履(PhilippeCHARRU)作利氏学社沈秀贞译

引言


歌德有段对巴赫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圣经也谈论到创造世纪之前,永恒的和谐自身对话,在《箴言》第八章,(22-24节,28-31节)我们可以读到:“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没有深渊,没有大水的源泉,我已生出...上使穹苍稳立,下使渊源固定时,为沧海画定界限,使水不要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欢跃。”

透过装饰乐句、多重形象、节奏与流动的空间,巴哈的音乐揭露了创造性智慧无上自由的游戏。进1步而言,聆听巴哈的音乐会在内心深处开拓一条寂静的道路,这条道路让我们通向上帝心中的体验,结合了音乐与心灵的体验。巴哈的音乐开启了一条吊诡之路:最外与最内的结合,最宽广与最隐密的相合,天与心的交融。

本文旨在探索这样的体验。然而,在评论巴哈的音乐创作,了解作品中天与心的交往的观念之前,我们必须问道:巴哈的音乐世界如何启发个人的心灵体验?因此,我们将先探讨巴洛克音乐以音的感受性为特色(lavocalite)的路德传统中,巴哈音乐创作如何透过多重比喻法(lefiguralisme)展现天与心的面貌。

图象体验



1、诠释的角度

对于巴哈的音乐,有1个很普遍的看法,认为巴哈音乐中诗的文本与音乐语言的关系具有图象的特性。音乐学家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1875-1965)曾为文将此一看法推而广之,在该出名的作品中,他写道:「巴哈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观念,是图象的诗意。作曲家追寻图的意象┅」图的意象被视为诗文与音乐的中介。此后,史怀哲将巴哈定位为无人能超越的描述性音乐的大师,从而运用许多主要动机(leitmotive)的资料库,一字一句转文为音,作为巴哈音乐语言的真正词汇。与史怀哲同一诠释派别的毕洛安(AndrePirro)从事《巴哈音乐语言词典》的编纂,他写道∶「藉由该词典的贡献,巴哈音乐语言里文本与音乐图象的固定的对照性,将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上「图象派」的诠释并非全无道理。事实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了表现,精心创造了精确的音乐修辞,组合了富节奏性而和谐的形象、上升乐句或下降乐句的剖析图面以及休止符的停顿,而每1个单元都附予1个象征的意义。巴哈十分熟稔巴洛克音乐的修辞法,并加以充分运用。耶稣受难曲、清唱剧(cantata)、管风琴合唱曲等气势磅薄的创作都充分流露巴洛克音乐的修辞特性。依照此一修辞的精神,图象派认为与天有关或是图画意象中的天,可能会运用层层上升达到最高音的手法再现。反之,常在圣诞节圣歌中听到的,从最高音降到最低音的旋律,则意味着天上之子由天而降。至于居于心中丰繁情感的再现,根据史怀哲的见解,巴哈运用步态的主题传达心中的坚定或是犹疑,切分的主题表示疲惫,平稳的旋律再现宁静的主题,2个拉长的连音的主题表现耶稣所受的煎熬,连续的五、6个半音表达剧烈的苦痛,至于喜乐的主题也有很多类别加以表达。

然而,这样的诠释方式会遭到许多反驳的批评。当然,我们不否认巴哈音乐中表现的意愿。但是图象派所建立的诠释观令人质疑,因为过于着重音乐词汇的解释,无法诠释巴哈作品中全面结构的象征意义,同时,图象派也忽略了巴哈音乐所依据的路德传统中,聆听上帝的话语所代表意义。路德对于探讨上帝简单再现的神学论点,给予毫不留情的抨击∶「神不是由天而降,就像人下山一般。神在天上,留在天上,但 同时也在人间,留在人间。 不需要多言,因为天国就在人间。有人以幼稚又愚蠢的方式谈论天国,替耶稣打造1个高高在上的住所,就像鹳鸟筑在树上的巢,这些人真不知自己所言何物。

天与心


天的开启巴哈在晚年申请进入密思乐音乐学社(SocieteMizler)时,需要提交一部对乐理具有重要贡献的创作。他选择编写一部管风琴作品,以求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创作技法,曲名为∶「我从天上来∶耶诞节圣歌卡农形式的变奏」。这部作品展现了巴哈从精确与象征的音乐思辨里所提炼出最高妙的形式。在编写的过程中,巴哈希望能够表现他对乐曲研究最醇熟的一面,同时证明他的音乐技法之源传统的圣咏合唱曲,是永不枯竭的。音乐历程的冒险和心灵层面的探索,是巴哈音乐永不分离的两个主题。

五 : 奥尔夫:奥尔夫-基本资料,奥尔夫-职业生涯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奥尔夫_奥尔夫 -基本资料

奥尔夫:奥尔夫-基本资料,奥尔夫-职业生涯_奥尔夫
奥尔夫

姓名:奥尔夫
籍贯:德国
职业: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儿童音乐教育家
生卒:(1895~1982)

(www.61k.com)奥尔夫_奥尔夫 -职业生涯


1895年7月10日生于慕尼黑,1982年3月29日卒于同地。1913~1914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1915~1919在德国各地任歌剧院指挥,1920年起定居慕尼黑,从事创作与教学。他对中世纪音乐、早期巴罗克音乐、德意志民歌、非洲打击乐等有深入研究。1924年与友人D.京特合办“京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探求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合及各种打击乐的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教学作品》,创建独特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奥尔夫的创作几乎均为舞台音乐作品,但一般不称作歌剧;虽取材于历史、民间传说或童话、神话等,但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性。其音乐源自他对音乐戏剧的新观念,充分发挥音乐的戏剧性,并富于强烈的表现力和节奏性。带有场面和动作的清唱剧《卡尔米纳?布拉纳》(又名《博伊伦之歌》)取材于13世纪反宗教的同名德意志民间诗歌集,1937年首演后,奠定了他的世界声誉,从此形成其独创的“奥尔夫风格”。此作品与取材于公元前 1世纪罗马诗人卡图卢斯诗作的“带场景的戏”《卡图里?卡尔米纳》(1942),以及取材于卡图卢斯及古希腊诗人萨福、欧里庇得斯诗作的“带场景的音乐会”《爱神的胜利》(1953)合为三部曲。童话剧《月亮》(1939)和《聪明的女人》(1943)取材于格林童话,《贝尔瑙的女人》(1947)取材于德国巴伐利亚民间传说,均自撰剧本。《安提戈涅》(1949)、《暴君奥狄浦斯》(1959)及《普罗米修斯》(1966)均根据古希腊同名悲剧的德译本谱成。他的不少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他是20世纪最有广泛观众基础的音乐戏剧家之一。

奥尔夫_奥尔夫 -主要成就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1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奥尔夫_奥尔夫 -所属分类

著名音乐家
外国音乐

奥尔夫_奥尔夫 -逝世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奥尔夫_奥尔夫 -关于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1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_奥尔夫 -教学

奥尔夫_奥尔夫 -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教育的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教育的原理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

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

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

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

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

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奥尔夫_奥尔夫 -教学体系

和传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不同,奥尔夫教学体系是世界4大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习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对语言、模仿、创造等多方面有启智性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活动式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进行创新。

奥尔夫_奥尔夫 -国内推广

奥尔夭音乐教育体系在六十年代未由苏恩也神父(比利时人)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2年正式出版了以学校教育--儿重音乐>第一册})。之后台湾不断有青年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或欧洲其他学院学习该教学法,特别是林荣德先生拜见奥尔夫先生之后,回来大力推广,在众多热心于此事业的同行们努力之下,在台湾,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师资培训方面已做出很大成绩,出版了大量的应用奥尔夫原理结合本土文化的教材,1992年还成立了奥尔夫教育学会的机构,团结其他同仁们又向前迈出1大步。他(她)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关注着大陆的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其中的陈惠龄、刘嘉淑、林芳谨、郑又意、史依理等老师均来大陆作过讲学,推动了两岸的交流。

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艺术教育界,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

1979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听说当代最负盛名的作曲大师奥尔夫尚健在,千方百计找到奥尔夫先生的电话,此时84岁高龄的奥尔夫先生在慕尼黑郊外阿默尔湖畔自己的庄园住所里,基本是谢客在家,突然接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求见的电话。后来奥尔夫夫人回忆到;他想象不到这位中国人怎么会找到这个电话,更没想到已经很少见客的奥尔夫先生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一地拜访。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j奥尔夫先生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1种神秘的钟情,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对廖教授对自己及作品如此博学、深刻地了解感到惊讶不已.立即将自己全套的作品乐谱及音响赠于廖教授,包括他的《学校教育》五卷本。奥尔夫先生还对厚说,他这套教材在全世界已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有16种文字的教材出版,但让他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就却缺作为东方古老大国的中国版本-…·"。奥尔夫又亲自安排了廖教授到奥尔夫学院的参观。廖教授以他的敏锐、聪慧立即直觉到这个令他耳目一新的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1980年四教授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专家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去,除翻译外,还亲自动手按照奥尔夫教育原理编写一批教材,举办师资培训班,到全国各地讲学…·特别是亲自联系了德国、奥地利的优秀奥尔夫教师来华讲学、培训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使我国音乐教育在改革的起步阶段获得1个较高的起点,直面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

本文标题: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列别捷夫:列别捷夫-基本资料,列别捷夫-职业生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921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