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外-北京奥运开幕式:见证中国外交的辉煌一页

发布时间:2017-12-02 所属栏目:北京奥运会作文

一 : 北京奥运开幕式:见证中国外交的辉煌一页

二 : 你觉得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如何?文艺表演很新颖,而且有中国特色,视

你觉得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如何?

表演很新颖,而且有中国特色,视觉效果优美如画!老谋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大家都谈一谈!


技术有突破 思维无创新

不用事先告诉是张艺谋导演的 到时候每个人都能看出来就是张艺

谋导演的 已经用滥的复古主义 中国人自己都未必看的明白的所

谓文化 形式上懒散冗长 内容上老生常谈 万人击"缶" 用意过于

赤裸裸 服装上更让人不知所云 在开幕式上表现传统文化无可厚

非 但是文化如果缺乏共赏性就值得商榷 毕竟开幕式表演只是助

兴而不是教育大家想看的是个喜庆而不是说教 这种以点代面 抽

象拔高的手法 我估计连老外都看腻了 如果将开幕式中的高科技

和人海除去 就会发现根本不值一看 或许我们都张艺谋的作品过

于熟悉了吧 或许他弄这些过于熟练了吧 总是不自觉的走到了老

套路上 除了乳沟 事先预料的元素基本都出现了 如果单单作为一

次演出应该算是成功的 如果是奥运开幕式 我想是不完美的 起码

我看到了一半想睡觉 似乎听到孔子在絮絮叨叨 浑然忘记了奥运

是什么 过分的强调了文化而忽略了体育 老谋子有点跑的太远了

一个开放的中国 应该让全世界看到的更多新鲜元素 而不是千篇

一律的死抱着孔子的大腿 用一些伪文化元素装点门面 试问开幕

式前国人有几个见过"缶"? 祥云火炬已经将卷轴运用到了极致 再

次出现卷轴让人有黔驴技穷之感 几名现代舞者涂抹出来的水墨

看的让人眉头直皱 败笔太多 一时间也说不太清楚 哪天有时间

好好总结出十大败笔来吧! 如果评分 85分!

张艺谋最大的失败在于定位偏差 大家此次要看的是东方人如何展

示奥运精神 而不是象以往那样走进电影院去看中国人如何美化或

者丑化中国人和中国传统文化!

刚看完火炬点燃仪式 难怪事先说大家都没有猜中点燃方式 此种

方式猜一万年都不会有人猜中 让李宁被巨大的吊钩挂着威亚 腿

还要蹬来蹬去 最后点燃一根那么粗的导火索 看到此刻 我终于崩

溃了 整个点火仪式就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港台武打枪战片一样

一个演员在环绕布景中做一些假动作 有够创意!

三 : 外媒盛赞北京奥运开幕式

  

外媒盛赞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

 

  演员在美丽“画卷 ”上表演的“丝路”舞蹈。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外媒盛赞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

 

  开幕式现场倒计时。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外媒盛赞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

 

  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外媒盛赞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

 

  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9万多人在现场,全球四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开幕式。美、英、法、日、韩等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

  日媒体称中国树立强大威信

  日本共同社报道,奥运会开幕式于8月8日晚8点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四年一度的体育盛典由此拉开帷幕。报道说,参加开幕式的各国首脑超过80名,为历年奥运会最多,其中包括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等。盛大的文艺表演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画卷,尾声部分升起巨大的“地球”,以此强调大会主旨。

  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报纸的晚版,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日本NHK电视台全程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日本共同社和时事社更是实时更新有关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不断上传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照片。

  《每日新闻》晚版刊登一篇题为《共同的梦想》的文章说,今晚的“鸟巢”成为了红色的海洋和欢乐的海洋,看到的除了笑脸,还是笑脸,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事社一篇题为《奥运会促使中国成熟 向真正的国际化国家蜕变》的文章说,奥运是中国百年的梦想,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很可能成为左右中国前进方向的分水岭。

  共同社发表文章称,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参与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奥运会,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

  韩联社的报道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实现中国人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神话成为现实,为全世界65亿人口完美呈现了“满汉全席”——单凭观赏就能饱尝艺术之美的杰作。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从欢喜和感动出发,展示特色与普遍性,最后以全人类的希望结束了表演。

  韩国《中央日报》8日发表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章,字里行间显示出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宏大与精彩。文章说,开幕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随着“咚咚咚”鼓声响起,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的公开文艺表演开始。分为上篇(灿烂文明)和下篇(辉煌时代),持续时间为一个小时。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创造了现如今经济繁荣局面成果的改革开放、对13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进行艺术升华的场面一环扣一环,抓住了观众的心。

  美国媒体聚焦开幕式

  《纽约时报》8日在其网络版报道奥运会开幕的消息中说,“一个狂欢的中国,一个决心成为现代强国的古老民族,终于在星期五的晚上迎来了奥林匹克时刻……”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能是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开幕式。预计超过20亿人观看直播,加上观看转播的观众,将有共40亿人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

  《今日美国报》记者也在现场以博客方式进行报道。其中一位记者注意到,一位来自伦敦的观众通过短信给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出感叹:“2012年我们怎么比得上(北京开幕式盛况)?”

  美国《世界日报》8日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涵盖几乎所有版面。该报在头版以《京奥点火,让世界记住》为题报道了开幕式即将举行的消息。报道说,“为了这百年圆梦一刻,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盼了7年。”

  《世界日报》还刊发了题为《盛世之盛事:美哉,伟哉,北京奥运!》的社论。社论说:“厚积13亿人民的心愿,加上海外华人的无限瞩望,北京奥运会在倒计时当中终见顺利成功。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人类文明在东方的再现,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再次崛起。”社论说,“绿色的北京、科技的北京和人文的北京,确实让千年古都再现盛世风采”。

  “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

  法国国家电视台直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该台评论员在进行解说时作出评述:“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

  法国国家电视台的评论员说,这个精彩绝伦的开幕式是中国人精心准备了超过三年时间的结果,这个“鸟巢”虽然是由外国人设计的,但开幕式演出百分之百是中国味的。他赞叹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电视媒体,法国的《费加罗报》、《世界报》和《队报》等主流纸质媒体也迅速在其网站上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报道。

  法新社评论说,北京奥运会揭开了序幕,开幕典礼十分壮观,烟花照亮了整个北京夜空。“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

  英国媒体赞美开幕式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一台和欧洲体育台8日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实况转播。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开幕式实况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战略思维。欧洲体育台主持人在开幕式转播过程中说,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想象,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

  英国《卫报》网站上即时刊登了“鸟巢”上方焰火通明的照片,并对开幕式进行了报道。该报记者还在体育博客中说:“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

  英国《独立报》网站在《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报道中说:“2008名鼓手擂出的鼓声如同滚雷,是开幕式的完美倒计时方式,它展现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文章说,开幕式盛况并没有用熊猫、大红灯笼和舞龙等标识,但却在数小时内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泰晤士报》网站也对北京奥运会展开24小时滚动报道。《每日电讯报》网站以刘欢与布莱曼在地球模型顶上高歌的精彩照片报道“耀眼炫目”的开幕式。

四 :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全文阅读 作者:张永恒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全文阅读 作者:张永恒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全文阅读页面。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 作者:张永恒


一、高端声音
何振梁:一生只做一件事情
何振梁,两次申奥功臣,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著名体育外交家。
两次申办,历经磨难,全球华人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波折?2008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霍震霆:一个家族的奥运情结
霍震霆,香港奥委会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的长子。
从霍英东到霍震霆,再到少年霍启刚,这个华人巨富家族和奥运会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刘鹏:既要搭好台又要唱好戏
刘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奥委会主席。
作为中国体育界的最高官员,中国奥运军团在2008胜算几何,他是否已经胸有成竹?
许嘉璐:长城文化是人文奥运的底蕴
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著名学者。
他为何强调从来没有另一个建筑像长城这样牵动全球华人的神经?长城为何不能缺席北京奥运会?
吴经国:北京奥运的“关键一票”
吴经国,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和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台北奥委会主席。
他为何能顶住外界的重重压力,在关键时刻坚定地投了北京的票?


二、体坛星空
姚明:王者归来
姚明,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美国NBA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作为中国的“名片”,姚明成为世人瞩目的篮球明星。他现在最大的心愿为何是“2008年再做一次旗手”?
刘翔:不一样的2008
刘翔,2004年110米栏奥运冠军,为中国赢得了男子田径第一块奥运金牌。
2004年雅典,他一飞冲天;2008年,在自家门口,这个“亚洲飞人”能否飞得更远?
杨扬:让奥运精神深入民间
杨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先后在女子500米与1000米短道速滑中两度封后,实现了中国人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美女冠军,退役后是如何继续追逐梦想的脚步,装扮多姿多彩的人生?
黄金宝:寻常巷陌 英雄曾住
黄金宝,1996年以来奥运会上唯一的华人男性自行车运动员,多哈亚运会冠军,被誉为“亚洲车神”。
国家主席###在香港参加回归十周年庆典期间,参观运动员训练场馆时,为何一眼就认出了他?他的名气到底有多大?
林丹:羽坛“一哥”的快意恩仇
林丹,2006年世锦赛上首次夺得男单世界冠军,目前世界排名第一。
这位曾在雅典奥运会折戟的羽坛“一哥”,能否在2008年实现夺金梦想?“丹芳恋”是否让他分心?
叶乔波:冰上女皇的奥运创伤
叶乔波,中国著名女子速滑运动员,共参加了124次国内外大赛,获得奖牌133枚,其中金牌50多枚。
这位拿了23项世界冠军的冰上女皇,为何奥运金牌成了她永远的伤痛?她现在的第四个人生梦想是什么?
书包网 www.61k.com

三、传播力量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
张艺谋,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导演,曾导演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不是他,还能是谁?他烹制的饕餮盛宴,能否吸引50亿人的眼球?
曾子墨:墨迹?心迹?
曾子墨,香港凤凰卫视《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等栏目的著名主持人。
前摩根投行的高级职员,是怎样踏上凤凰卫视美女主持之路的?这个北京女孩,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袁和平:让全世界看中国武术
袁和平,香港著名导演武术指导与演员,曾指导或导演《醉拳》、《功夫》、《霍元甲》等。1999年应好莱坞之邀,为《黑客帝国》系列设计动作,引起全球轰动。
圈内人士为何戏言,好莱坞现在简直把他当成了灵丹妙药,多烂的片子经他随便设计些动作便能大卖?他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目前最抢手的动作导演的?
唐季礼:北上“捞世界”
唐季礼,香港著名导演,与成龙合作的影片有《超级警察》、《超级计划》、《红番区》、《简单任务》等。
曾执导过《神话》的著名导演,能否再创造出一个个票房神话?他为何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痴迷?
乔羽:乔家大院“父子兵”
乔羽,词坛泰斗,著有歌词《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思念》、《爱我中华》等。
青山在,人未老。“乔老爷”和他的儿子“京娃”,能否创作出一首脍炙人口的奥运会会歌?
关牧村:希望为北京奥运歌唱
关牧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这位希望为奥运会歌唱的女中音歌唱家,为何最关注绿色奥运?她的爱情之花是如何绽放的?
倪鹰:中国电影瞄准2008
倪鹰,著名影视投资人,北大星光集团董事局主席,2007年获得最具创新竞争力十大传媒人物殊荣。
北京奥运能否更好地展示中国国产电影形象,促使更多的影片“走出去”?北大星光集团的《男才女貌》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郭峰:奥运重燃音乐梦想
郭峰,著名音乐人,他的《我多想》、《让我再看你一眼》、《恋寻》等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你走来,他走来,我们走到一起来”,这位音乐才子现在走到了哪里?能否实现他的音乐奥运梦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人文中国
韩美林:石破天惊的奥运吉祥物设计
韩美林,著名艺术家,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主要设计人,曾获世界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大师奖。
“福娃”是如何诞生的?这样的创意为何让国际奥委会的官员兴奋不已:“韩美林天才的创意,比奥运还要奥运”?
袁熙坤:一生中最大的作品
袁熙坤,全国政协委员,“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大赛”组委会主任。
他曾应邀为152位国际政要写生创作水墨肖像画。现在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奥运景观雕塑的征集与国际巡展,这能否成为他一生最大的作品?
张统:碧水蓝天奥运城
张统,全军环境工程设计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曾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第六届“地球奖”等。
2008年奥运会,我们能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再像我们一样,抱怨北京的“不干净”?
冯惠玲:北京奥运的文化遗产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智慧究竟能为奥林匹克文化注入哪些新的活力?这能否成为北京2008留给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永久的财富?
王界山:为什么说北京最适合举办奥运会?
王界山,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学术委员,北京美协理事。
为何在这位画北京高手的眼里,北京是中国最适合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刘元风:不拘一格改唐装
刘元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
由他主创的奥运会非比赛服装,能否成为2008年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化:奥运穿“唐装”?
王化,著名中式服装设计师,被业界誉为“中式服装第一人”。
她为何期待给奥运穿上“唐装”?中式服装有没有未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五、奥运商道
张朝阳:“狐”眼观奥运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搜狐为何能突破新浪、网易、腾讯三方的围追堵截,成为唯一的互联网赞助商?张朝阳能否借助奥运机遇问鼎盟主?
王均豪:“福娃”背后的商业帝国
王均豪,均瑶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该集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生产厂家。
这家借助1990年亚运会崛起的中国著名民营企业,能否搭上奥运快车,实现商业帝国梦想?
柯瑞嘉:老牌中的王牌
柯瑞嘉,国际体育产业巨头阿迪达斯2008奥运项目的主管。
面对北京奥运会蕴藏的无限商机,老牌体育用品跨国企业阿迪达斯怎会无动于衷?
陈素贞:最“精确”的奥运赞助商
陈素贞,世界销量第一的瑞士手表斯沃琪集团中国总裁。
全球最大的瑞士钟表制造公司瑞士斯沃琪集团如何“表”现奥运,“贩卖”情感?
陈波:金龙鱼“游”进奥运餐桌
陈波,金龙鱼奥运项目总负责人、小包装油事业部总经理。
金龙鱼在奥运营销方面有哪些创意和动作?如何做好奥运的“营销”?其营销策略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张志勇:奥运会“一切皆有可能”
张志勇,李宁有限公司现任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在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竞标大战中失利后,李宁公司继续着“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它如何借势塑造国家品牌?
翁团伟:与奥运和CBD一起成长
翁团伟,马克·华菲北京公司总经理。
为何在他看来,北京的2007年是2008年的上半年?北京奥运会是企业成长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其为有梦想的企业家提供了一种怎样的可能?
王振滔:天佑奥康
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2004年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温州商神”。
如何提升品牌?跋涉在国际化路途上的中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一个让自己的产品被世人所熟悉的窗口。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何鲁敏: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何鲁敏,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如何使用这次获得的奥运独家供应商权益?亚都也还充满困惑——寻找一个有效的传播策略和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树立和传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王鹏:奥运铸就“金”饺子
王鹏,郑州思念集团副董事长。
这家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奥运会赞助企业,它的“非典型奥运营销”之路在何方?饺子能否借助奥运像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名扬天下?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六、风格境界
唐师曾:我为申奥斡旋中东
唐师曾,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2001被当选为“全国十大新锐青年”。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战地记者,当年如何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北京申奥运积极奔走中东?
于西蔓:五彩人生 七彩世界
于西蔓,世界最大色彩咨询机构CMB日本代表处的专业色彩顾问,她将 “色彩季节理论”及“色彩营销”概念引入中国。
“中国色彩第一人”为何建议市政府为北京“洗脸、化妆”?
李柠:美丽传播者
李柠,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曾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节目主持人。
作为展示民族精神和崭新形象的盛会,北京奥运如何把传统文明礼仪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王敏:从核心图形到奥运奖章
王敏,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和奖章设计者。
核心图形的设计能否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点睛之笔”?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奥运色彩”?奥运奖章“金镶玉”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尹智君:京味儿 中国茶
尹智君,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作为“国饮”,中国茶能否承载悠久的中文文明走向世界?“大碗茶”里装着什么样的奥运梦?
苏珊:奥运口号诞生始末
苏珊,华点通国际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国际策划学会亚太地区主席,北京申奥专家团成员。
“新北京、新奥运”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如何诞生的?
郑华伟:奥运礼仪不是“面子工程”
郑华伟,北京市教工委“奥运宣讲团”成员,著名礼仪专家。
在奥运会这个全球最大的舞台上,中国人该展示什么样的礼仪之邦形象?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海外观潮
埃里克:奥运将会改变中国
埃里克,曾任《世界报》主编,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专栏作家。现任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
我们能否看见这样一条路径:奥运会将改变中国,中国将改变世界?
朴世直:韩国经济起飞的奥运翅膀
朴世直,1986年任韩国体育部长,成功策划了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
作为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韩国经验”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阿久津 :感受2008 温故1964
阿久津,日本《朝日新闻》驻北京专职奥运记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如何抓住奥运机遇实现经济腾飞?如何比较1964年东京奥运会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
温仁德:新加坡奥运零金牌之痛
温仁德,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主席。
奥运零金牌为何成为新加坡人挥之不去的遗憾?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主席为何看好北京奥运机遇?
陈屹:在曼哈顿遥看北京
陈屹,美籍华人,现为《北京青年报》“陈屹视线”专栏作家,美国《侨报》“陈屹视窗”、加拿大《环球华报》“陈屹专栏”的自由撰稿人。
北京奥运会给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梦想与期盼?在曼哈顿看北京,角度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奥运风”吹醒“中国复兴梦”(1)
(代序)2007年年初,美国《时代》杂志的一期封面故事,用了一幅血红色的图片来展示中国:一个巨大的五星升起在万里长城之上,金光闪闪,在风起云涌的大千世界投下万道霞光。光芒中跳出一行字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出现”。(China:Dawn of a New Dynasty)。这期封面故事长达11页,按照他们的描述,在这个刚刚开始的世纪里,美国的力量会走下坡路,而中国的力量将上扬。中国正将它的经济影响转变为强大的政治威力。因此,“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点也不夸张。”
从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到2001年7月13日第二次申奥终于成功,其实正是中国综合国力发展带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最好证明。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筹办奥运会阶段。奥运会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中国正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因为,只有奥运会这个全球第一盛会的魅力,才可以超越政治和文明的冲突,成为普世接受的“PARTY”。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上个世纪初叶,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曾经提出三个问题:
1.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个选手参加奥运会?
2.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3.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也许,在积贫积弱的年代,这样的三个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太奢侈了。但当中国一旦国力强盛,一旦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可以理解,这个魂牵梦绕在心头的盛会对于全球华人而言有多么重要。
举办奥运会,一向是西方经济强国的专利,在亚洲,只有两个国家举办过奥运会,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韩国。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两个国家举办奥运会的时候,都是经济迅速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而反过来,奥运会的举办更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在国际上的形象,促进了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1960 年年底,池田内阁将东京举办奥运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举办奥运会扩建了城市,改进了交通网点,兴建了体育场馆和其他服务设施。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强劲发展,使日本出现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了1962—1964 年的“奥林匹克景气”。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该国经济起飞的原因时,高度评价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并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你也要告诉我一个中国崛起的故事吗?”在华丽的北京饭店大堂,《朝日新闻》驻北京专职报道2008年奥运会记者阿久津这样问我。因为奥运,他来到了中国,学习汉语,试着更多了解中国。也因为都是“奥运记者”的缘故,我们有了多次见面的机会,这个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才生,喜欢观察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喜欢拿1964年东京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做比较。
“我们正在努力,这是我们中国梦的一部分。”我回答,“但我们有自己的方式。”我们的奥运期待,是将中华五千年文明,展现给世界。
2005年11月,朴世直,1988年汉城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委员长,来到北京宣传他的新书《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在王府饭店与我面对面交谈。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蛙”发布,全北京甚至全国都沉浸在奥运的热潮中,朴世直先生无法理解,距2008奥运会还有两年半多的时间,中国人为何这么兴奋?
不能理解的还有温仁德,新加坡体育理事会总裁,新加坡体育界最高机构,2006年年底邀请我飞赴狮城与他们交流。温仁德很想知道,即将举办的奥运会给这个古老的国度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及探讨新加坡申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因为都说汉语,我们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当我告诉他中国人为举办奥运会真诚地骄傲和自豪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有了晶莹的泪光。他被感动了,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多么希望不被人欺负,多么希望被别人看得起,多么希望跟所有的人一样堂堂正正地站立!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屡遭践踏的民族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梦啊。
现在,我们不但站立起来了,而且发展强大了,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打扫好房屋,置办了佳肴,向全世界发出了邀请函,2008年8月,到北京做客!
这就是中国的奥运梦,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复兴梦。如果你没有灿烂辉煌的五千年历史文明,如果你没有100多年遭受任人宰割的历史,你就无法理解。我们进入了一个需要全面“总结”的时代,总结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寻求中国崛起的历史方位和中华文明复兴的新机遇。奥运会的适时举办,无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奥运风”吹醒“中国复兴梦”(2)
自2004年底,《人民日报海外版》筹办《北京奥运会特刊》起,我就加入了采编队伍,成为一名专职的“奥运记者”。这是全国第一份“奥运特刊”,我们也成了最早的“奥运记者”。三年以来,我接触到无数与奥运会有直接关系的人们,他们是申奥功臣,吉祥物或奖章的设计者,申奥口号的创作者,奥运场馆的建设者,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践行者,希望借助奥运东风发财的企业家,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曲折动人的奥运故事。
现在,距离北京2008年奥运会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故事的主角队伍在不断扩大,他们是全体中国人,全球华人儿女。因为,奥运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这些故事和梦想的关键词是——中国复兴。


何振梁:一生只做一件事情(1)
何振梁,两次申奥功臣,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著名体育外交官。
两次申办,历经磨难,全球华人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波折?2008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他是国际奥委会中我最亲近的朋友之一。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国家的忠诚。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好几种语言的完美掌握、他的经历以及他的政治经验,是他完成国际奥委会的各项使命的宝贵手段
——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2007年6月20日,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在雅典普尼克斯山顶向何振梁颁发了特尔斐奖。这是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传统。在它每年举办的国际青年学习班开学典礼时都要颁发三个荣誉奖,用奥林匹亚、雅典、特尔斐这三个与古希腊的竞技运动会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希腊城市分别命名的荣誉奖,得主都是国际上为文学、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2007年6月27日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宴请正在北京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接受邀请后,关心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建议这个小范围宴请也请何振梁出席。
没有想到的是,在午宴结束时,西班牙国王说“我要给何先生一个惊喜”。国王从大圆桌自己的位置上走到何振梁前面,颁授给何振梁一个西班牙功勋章。这个装饰有蓝白色的功勋章是国王特意从国内带来的,授勋状上事先签署了国王和西班牙外交部长的名字。这真是个极大的意外惊喜。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西班牙国王曾经颁授过西班牙大十字功勋章给何振梁,以表彰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没想到15年后,他又再次从西班牙国王手中接受了功勋章。连与西班牙国王一起活动了几天的萨马兰奇也是在宴会之前才知道这事的。
一周内,何振梁两获殊荣。
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他经历了很多沧桑,也做了很多辉煌的大事,但所有的大事,最后都浓缩成一件事,为中国的体育强国梦,为中国的奥运梦,正是由于何振梁的努力,很多梦想都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中国梦”的一部分。
<b>  一、道路与梦想</b>
在20世纪初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曾经提出三个问题:
1.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个选手参加奥运会?
2.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3.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张伯苓提出问题的背景,正是中国处于列强殖民瓜分的年代。积贫积弱,“东亚病夫”是那个时代缠绕在中国人心头的魔咒。
就在张伯苓提出这个问题二十多年后。1929年,何振梁出生于浙江上虞。当然,何振梁并不是天生就是为奥运会的,但时代的风云际会与人生的机缘巧合使他走上奥运之路。
他的父亲十几岁便离家去上海当学徒,多年后含辛茹苦地开起了一家小作坊。可是不久后日本人入侵了,战火毁了何父多年苦心经营的小作坊,他忧愤成疾,饮恨早逝。靠着典当、借债,何振梁才勉强保住学籍。逆境催人成长,何振梁在上海中法学校上小学和中学时非常刻苦勤奋,一再跳级。1946年,年仅16岁的他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机电系,并因成绩优秀常常受到减免学费的奖励。何振梁还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加入上海人民保安队开展护厂护校运动,迎接上海的解放……
1950年,团中央来沪物色人选,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何振梁奉命去北京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当法文翻译。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许多部门开展外事工作都缺少翻译,操一口纯正法语的何振梁常被借到外交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帮忙。
1955年,国家体委成立,何振梁又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国家体委,参与我国与国际奥委会的交往工作。当时他才24岁。风华正茂的他,从此与体育、与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何振梁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讲起话来逻辑性很强,在外交圈内有“金口”之称。“八大”前后,他曾为毛泽东主席当法语翻译。当毛主席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他回答说:“我叫何振梁,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主席笑着说:“很好,是要振作神,成为栋梁之才。”
何振梁的确不负厚望。1979年,时任中国奥委会副秘书长的他,在国际奥委会大会中作了长达40分钟的发言,改变了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最后,国际奥委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名古屋执委决议,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何振梁:一生只做一件事情(2)
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在国际奥委会,何振梁有“圣人振梁”的雅号。因为他举止高雅,风度翩翩,为人正派,处事公正,而且在发言时,常常引用中国富有哲理的典故或诗句,为许多同行所喜欢。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章程规定:当执委有空缺时,任职几年的委员才有资格竞选执委,当副主席一职空缺时,一般是从担任几年的执委中选出,新当选的副主席只能担任第四副主席,直到三年后才升至第一副主席。
可是何振梁从1981年当选委员起至1989年当选为副主席,8年内顺利地通过“三级跳”,并每次都以全票当选,这在国际奥委会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何氏三级跳”的传奇故事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何振梁极富个人魅力。当年我国举办第11届亚运会,不但请来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还请来六十多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这在一个洲的运动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工作是义务的,但他却非常认真努力,因而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奖章,西班牙国王也授予他“十字勋章”。他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
<b>  二、两次申奥 何振梁掌舵</b>
2001年7月13日晚,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一楼新闻中心大屏幕上久久定格在一个动人的场面上:何振梁眼含热泪,与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逐个握手、拥抱,当中国台北委员吴经国含着泪水走过来与何振梁拥抱,并说“中国人最高兴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时,何振梁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72岁的何振梁想的便是:“北京拿到了奥运会举办权,我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
何振梁在中国两次参加申办奥运会中,两次担任陈述人。他在莫斯科的陈述中,以自己毕生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和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而深深地打动了委员。美国女委员、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德弗朗茨在投票结束后说:“很多委员都被何先生的真诚所感动。”
1993年那次申办时,何振梁也流过泪;但遭受心灵创伤的何振梁没有在公众场合流泪,没有在外国人面前流泪。所有人都记得当年那个令人酸楚的场面: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是悉尼而不是北京时,何振梁抑制住内心的沉痛,微笑着转守身去,第一个走上前与澳大利亚委员高斯帕握手祝贺。
何振梁的心里在流血,但他没有流泪。当晚,何振梁和夫人梁丽娟从会场返回饭店后,许多朋友打来电话向他们表示慰问。何振梁总是压抑着伤感镇静地交谈。夜深了,又一次响起电话铃声,是他在北京的女儿打来的:“爸爸,我看了电视,您别太难过了,要保重身体,我爱你们。”这时,何振梁的泪水夺眶而出……
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是无可替代的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语言能力对北京申奥极其关键。北京市领导###、刘淇非常尊敬他,聘请他担任北京奥申委顾问,并多次对他说:“要帮我们出主意啊。”何振梁说:“申办奥运是我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我一定会尽全力的。”他称自己是“北京奥申委最年长的志愿者”。
往事如烟。1997年,萨马兰奇应邀前来观摩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全运会。席间他与何振梁“咬”起了耳朵。萨翁说,在他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近二十年间,有两件憾事使他一直耿耿于怀:第一件是奥委会没有将现代奥运会诞生100周年之际的1996年奥运会交给奥运发源地希腊雅典举办,第二件便是没有将世纪之交的2000年奥运会交给北京举办。萨翁还表示,他希望能在自己2001年任满退休之前,亲口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萨翁的表态为中国再次申办奥运增强了信心。1998年11月,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北京将再次申办奥运会。
说起北京申奥初期阶段的情况,何振梁似乎还有些后怕,他形容那时的情况是“如履薄冰”。2008年奥运会最初有10个城市申办,为了从中选出5个候选城市,国际奥委会要求10个城市分别在22个问题上作出回答。这22个问题都是有关申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体育硬件建设的,结果北京在“关于奥运村的设想”这一项上获得最高分,在“旅馆的条件”这一项中与巴黎并列第一。而巴黎在5个项目上获得了最高分,多伦多则在4个项目上名列第一,大阪虽然没有一项获得最高分,但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第二、三位上。结果北京的分数排在这三个城市之后,仅名列第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何振梁:一生只做一件事情(3)
随后,5个候选城市市长进行陈述,北京市市长刘淇用英语作了精彩的陈述;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时播放的介绍北京情况的多媒体图像却异常模糊。这一情况再次影响了北京的排名,北京依然排列第四。回到北京以后,刘淇立即调查图像模糊的原因,结果才知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好心办坏事:国际奥委会本来已将他们使用的显示器型号通知了中国方面,但我们的技术人员却认为,我们在这方面的设备比人家好,用好一些的器材总不会错吧,结果造成双方器材接口不符。
<b>  三、2008奥运会能给中国带来什么</b>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大捷”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紧张的筹办奥运阶段。何振梁更忙了,这位年近70岁的老人,为奥运没有停下来休息。
“体育有体育的梦,中国有中国的梦。中国的梦是中华的腾飞,体育的梦是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只有在中国梦的圆梦过程中才能够实现体育的梦想,而体育反过来又会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不同场合,他经常重复这段话。
他常常想起100年前张伯苓提出的那三个问题,“当时中国国弱民贫,有人希望体育救国,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的体育梦,”何振梁说,“今天这三个梦想都已实现或即将实现。”他说,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体育梦是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多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和执委的何振梁认为,奥林匹克所提倡的体育思想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他说,奥林匹克的宗旨是通过体育和教育的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进而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所提倡的公平竞争、互相尊重、遵守规则和道德、发扬团队精神的主张,对我们塑造公民社会有很大意义。
在何振梁看来,体育是全球化最早的一个领域,不论价值观有何分歧,大家都遵守共同的规则,人民群众也喜爱。体育应该并且可以成为各国人民增进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姚明,何振梁笑着说:“美国人可能不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是谁,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姚明,姚明在美国的出现,大大改变了美国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看法。”
何振梁算过一笔账:北京奥运会举办16天的时间里,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官员和运动员参加,还有近万名的国际组织官员和数十万名旅游者及赞助商来参观或者是参赛。可以想象,这样最直接、最集中的人民跟人民之间的交流,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能产生多么大的积极影响!
何振梁说,北京奥运会将留下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但他更看重的是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遗产,特别是精神遗产,因为这将长期产生积极影响。如果北京奥运会对内留下的遗产是大大提高中国民族的自信心;对外留下的遗产是让世界都理解中华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将与世界分享,那么北京奥运会确实将是一届影响深远的奥运会。
在2006年12月的多哈亚运会比赛期间,我曾经多次近距离接触何振梁先生,他很注意观察、学习、研究多哈经验。 
对多哈亚运会的组织工作,何老表达自己的看法:“卡塔尔国家不大,人口不多,然而整个亚运会组织得秩序井然,主办方聘请了世界各国有经验的专家作为智囊,并结合了本国的特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何振梁觉得很好地体现了阿拉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对他们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敬意”。作为一个洲内运动会,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取的成功无疑会对北京奥运开幕式主创人员形成压力,但何老认为这“是件好事情,因为这迫使我们追求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探索符合中华文明特色的最佳的表现形式”。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霍震霆:一个家族的奥运情结(1)
霍震霆,香港奥委会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的长子。
从霍英东到霍震霆,再到少年霍启刚,这个华人巨富家族和奥运会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1974年,中国提出要重返国际奥委会,请霍英东帮忙。这次霍英东不仅自己出面,同时也把擅长英文的长子霍震霆带上,凭借其国际足联执委的身份和在国际商界的名望,多次往返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以及相关国家之间,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间斡旋。
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文化和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在《重返五环》的一书中提到,从1951年准备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始,这场在国际体育界争取维护中国合法权利的28年斗争中,中国终于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在亚洲,出力最多的是香港朋友霍英东。”
然而,历史总是给人留下遗憾,霍英东也没能等到2008年8月8日,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刻。2006年10月28日,一代香江大佬、著名华人实业家霍英东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
作为继承者,霍震霆与父亲一样,终日为中国的奥运奔忙。他身兼香港奥委会主席,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
2005年“两会”期间,我在北京第一次采访霍震霆;2006年年底,在多哈亚运会比赛现场,又与霍先生不期而遇:他全家出动,妻子朱玲,儿子霍启刚。
<b>  一、讲述父亲霍英东</b>
“父亲虽然不是中国申奥委员会的成员,但却是北京申办奥运会最得力的幕后活动家。那段时间,他向不少国际奥委会执委游说,鼓励他们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事实上,他还参与了申办奥运的策划工作和推广工作。
父亲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是多年的老朋友,我们曾经在香港私邸宴请过萨马兰奇。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父亲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多次向萨马兰奇进行游说。那时,萨马兰奇正好在瑞典洛桑筹办奥林匹克博物馆,父亲决定出资100万美元,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捐给国际奥委会。”
除了国际游说和财力支持外,霍英东父子还积极为北京造势。1993年9月16日,霍英东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前往摩洛哥蒙地卡罗,为北京申奥作最后的努力。本来霍英东对北京申奥很乐观,但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这次失败对霍英东的打击非常大:“有人甚至担心他会因此自杀”。
“到了2001年中国第二次申奥,父亲当时虽然年岁已高,无法亲赴莫斯科见证这一伟大时刻,但他依然让担任香港奥委会会长的我代为出力。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胜时,父亲在香港家中马上与身在莫斯科的霍震霆通电话,父子两人十分兴奋,在电话里反复地说:“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巨大的喜悦让他兴奋无比。
在霍英东看来,北京申奥成功并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世界对中国进步的认可。霍英东在北京申奥成功后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20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民族团结、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以至民主和法制都在向前发展,北京申奥成功反映出世界对中国成就的肯定,至于北京举办奥运会把中华民族团结起来的作用更是难以想象的。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重返奥运舞台之后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霍英东当即宣布拿出1亿元港币在亚运村兴建英东游泳馆,当时的英东游泳馆号称亚洲最大的游泳馆,如今它还将在2008年奥运会中使用。此外,为配合亚运会在北京举行,霍英东还在北京兴建一家高级酒店——贵宾楼,以接待亚洲各地前来参观北京亚运会的嘉宾。
2004年1月24日,一笔高达2亿元港币的捐资,带着霍英东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望,通过霍震霆交给北京市市长王岐山。
<b>  二、细说北京2008</b>
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霍震霆先生充满了太多的希望。比如,他觉得奥运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比如,他觉得弘扬奥运精神远比拿金牌重要;比如,他每次到北京来,对一些胡同的拆掉“很痛心”。
“现在,国家实力强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令世界瞩目。我每一次来北京,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巨大变化,因此,我有信心,北京奥运会将会是一届出色的奥林匹克盛会。”但霍震霆也有担忧,“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奥运场馆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计划,它需要长期和整体规划。而且,在加快北京建设的同时,应该注重保持古都风貌。”说到这里,霍先生回头望望窗外:“像最能体现‘老北京’文化的胡同,拆掉就永远没有了。”


霍震霆:一个家族的奥运情结(2)
“把北京奥运作为一个契机,展示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体育的一部分,也与奥运精神系于一脉,从此意义上说,文化价值远远大于体育竞技本身。”霍震霆说,“正如雅典奥运会留给世人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古老城市的独特文化,是承载这种文化的开幕式,而不是它在这届奥运会上所获得的奖牌数量。”
多哈亚运会期间,我在卡塔尔外交俱乐部见到霍震霆的时候,正是香港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获得冠军的当晚,霍震霆格外兴奋,话也格外多。
霍震霆先生深刻感受到大陆同胞把阿宝的金牌看做是自己的胜利。“阿宝夺冠领奖仪式上演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霍震霆表示说,“多哈亚运会上,中国的奖牌毫无疑问一定是最多的,所以,现在强调奖牌已经没有多么大意义了,要更多地谈体育精神、运动员对社会的承担,这些来得更重要。”霍震霆希望人们能够超越奖牌体育的局限,以更宽广的胸怀看待体育:“北京奥运也是一样,体育硬件设施一定是一流的,中国的金牌也不会少,这样,社会的参与,北京乃至中国留给各国客人的印象就变得更为关键了。最难的是奥运期间世界媒体将全方位聚焦北京,中国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跟何振梁先生一样,霍震霆先生对多哈亚运会也称赞有加,认为“它艺术地表现了###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起到的独特作用,并且通过银幕,把这一理念传播到亿万个家庭”。他认为开幕式和奖牌一样,已经成为一届大型体育赛事最重要的元素,但他强调,开幕式表现的主题非常重要,“不能单纯追求美仑美奂的视觉效果,要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如一场电影,让人们在离开影院的时候,要让观众能够回味无穷,而不是相反。中国无比丰富的文明、文化资源,给中国艺术家留下了丰富的表现空间。”
<b>  三、2008 香港“马照跑”</b>
回归十年,香港与内地的距离越来越近。2008年奥运会,香港作为其中一个比赛城市,“马照跑”,承担了马术比赛。
香港本身有一百多年的赛马历史,这对香港承办奥运会马术赛事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霍震霆说:“香港独立办奥运会是不可能的,但是北京办奥运会,香港分办一个项目是比较合适的,同时也是很难得的。奥运16天对于香港来说,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可以说我们也是奥运城市了。”
霍震霆认为,香港举办马术比赛在很多领域对香港影响很大:“一方面我们回归10年了,通过马术在香港举办,加强香港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大家都知道希腊,通过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加强了它的体育水平和整体国力,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机会,特别能激发年轻人对于国家的热爱。香港也是一样的,如果成功协办了这次马术比赛,一定对体育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重要的是对年轻人的积极作用,与祖国的首都一同举办奥运会,对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很重要。”
香港协办2008北京奥运会马术赛,将在同一奥运的天空下,香港与北京跨过距离的限制,走得更近。霍震霆说:“一个是最北的城市,一个是最南的城市,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城市共同举办奥运会,大家的距离将会拉得更近。同时,奥运会将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传媒及游客光临,届时他们可以亲身看一看香港回归十年后的新面貌。”
霍震霆回忆说,香港在2005年确定可以协办2008奥运会,并接过了香港最适合同时也是最擅长的马术赛。霍震霆依然无法忘记当时的情景,香港能在150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承办体育领域最高级别的比赛。
对于马术赛事最终花落香港,霍震霆认为除了香港本身具备的很多独特优势外,更多还是要归功于中国奥委会的大力支持,“让香港成为奥运城市,是对‘一国两制’的最好体现,其实北京也有条件可以办很好的马术比赛,但最终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了香港。”
香港回归踏入第10年,体坛吹来了一股强风,多哈亚运会一举夺得“六金、十二银、十铜”的历史佳绩,奖牌由“贫穷”开始富起来;黄金宝勇夺华人从没赢过的世界场地锦标赛男子追逐赛冠军,也印证了香港“风之后”李丽珊十年前在亚特兰大奥运滑浪风帆赛夺下“第一金”时喊出的“香港运动员不是垃圾”的预言。
霍震霆1997年当上中国香港奥委会会长,并首次踏足政坛成为立###议员。他说,记得当年大家都担心香港回归后体育的独立性问题,不过,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及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来港出席回归杯足球赛后,一切都尘埃落定。香港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的大家庭中,所以他每次经过湾仔海旁金紫荆广场时,都会勾起丝丝回忆,这里标志着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也代表了他个人事业的里程碑。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经国:北京奥运的“关键一票”(1)
吴经国,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和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台北奥委会主席。
他为何能顶住外界的重重压力,在关键时刻坚定地投了北京的票?
“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成功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体育交流,这是他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所贡献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一位自1988年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台湾人这样高度评价。
他叫“吴经国”,一个很传统、很中国的名字。作为国际奥组委的“老委员”,中国台北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的他亲历过北京第一次申奥失败的失落,也见证了北京第二次申奥成功。两次申奥过程中,吴经国给北京投了宝贵的“两票”。2001年7月13日,他与国际奥组委委员何振梁激动相拥早已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经典镜头。众所周知,吴经国把赞成票投给北京是顶住了很多“压力”的。这一点,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b>  一、北京的变化</b>
“你们看到我那本书了吗?我的《奥林匹克中华情》记录了我18年的国际奥委会任职生涯。”在金台艺术馆参加“2008年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评选发布现场,朝阳公园的一处会所,我见到了吴经国先生。一直想采访他,没想到在这里“狭路相逢”。我们之间的谈话,就从他的这本著作开始。正如他的书名一样,吴先生有深厚的“中国”情结。
那时都灵冬奥会硝烟刚散,吴经国先生就从都灵直飞北京,与前来交流的台北奥委会访问团会合。虽然连日奔波,吴先生依然神采奕奕。多年的国际性工作造就了他风度翩翩的举止,谈吐文雅而不失幽默,温和的目光中透着机智。这就是年近花甲的吴经国先生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作为国际奥委会唯一的一名建筑专家,他一来到北京就扑到建设中的奥运场馆参观。“我看到鸟巢钢架起来了,还参观了其他场馆的建设,看到建设进展速度这么快,我非常高兴。”吴经国兴奋地说。他认为北京奥运的场馆建设模式将为未来的申奥城市树立一个典范。
“配套硬件设施就不用说了,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北京的学习能力。奥运会最神妙的功能就是带动城市的发展,不管谁来做,势必要有国际性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每次协调委员会召开后,都觉得北京的进步很快,执行能力很强,尤其是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国际型人才,这是很难得的机遇。”现在,北京几乎成了吴经国的另一个家,几乎每月,他都会往返北京。
吴经国说,国际奥委会希望申奥城市除了办好一个比赛外,也能借此使得城市面貌全面翻新,北京也一样,例如交通建设,地铁、新的机场以及外环道路,种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都在飞速发展。每次到北京,他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吴经国认为,北京奥运会的行销方式也值得国际奥组委学习。比如,奥运会最重要的一部分财政投入就是场馆建设,最关键的并非场馆的建设而是在那16天之后的使用问题。而北京奥运会对于奥运场馆的行销方式很不错,设立了项目法人体系,包括场馆设计权、建造权,包括管理30年的权利,这是以往奥运会行销方式所没有的,也是值得在以后的奥运会行销中学习和推广的。
<b>  二、圣火传递与“政治”无关</b>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公布以后,中国台北被列入传递城市,接在越南胡志明市之后、再传往香港;对此,中国台湾籍国际奥会委员吴经国表示,圣火传递是很单纯的体育活动,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联想,如果连奥运序幕都不参加,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对于中国台湾某些政治人物称,奥运圣火离开朝鲜平壤“跳过”台湾,先前往越南胡志明市,再返回中国台北,目的是要“矮化台湾”,吴经国则解释说,这是因为朝鲜和越南都有和中国大陆土地相连,才作此规划。
吴经国表示,圣火传递是每次奥运活动的序幕,如果中国台湾连序幕活动都不想参加,那是不是要认真的考虑,到底还要不要参加奥运。吴经国说,中国台湾一直想要申办国际综合运动赛事,且一直积极参与国际运动,没有理由也没有道理拒绝圣火来台,希望让体育活动越单纯越好。
<b>  三、手中的那一票</b>
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虽然失败了,吴经国说,但他是投给北京的。当年在票选结束后,为了给历史留下见证,他特别将选票上所写的“BElJING”字样记录下来,留待日后有一天关心这张选票流向的历史学者能有机会检视这张选票,届时即可依据这张手写的字样“得到证明”。  
书包网 www.61k.com

吴经国:北京奥运的“关键一票”(2)
吴经国还记得在出发前,父母亲即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次投票,你一定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他们并未明说要他支持北京,但他们眼中的期待,吴经国了然于胸。另外,选后一个月,收到何振梁主席的谢函,除对于他的支持表示谢意外,更谢谢他为北京拉了不少票。  
2001年7月13日,决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时刻终于到来。第一轮投票后,第二轮投票开始,两分钟后结果出炉。 吴经国对坐在两边的委员轻声道:“选举已经结束,北京获胜了。”在他左边的新西兰籍委员威尔逊高度近视,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答:“相信我,主席很快就要宣布结果。”他屏息以待历史性的一刻到来——北京在第二轮中以56票过半数夺下奥运会主办权。  
只见萨马兰奇接到信封,撕开封口,拿出纸条念:“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北京。”全场顿时欢声雷动,北京代表团成员从座位上跳起来,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吴经国也从座位上跳起冲向何振梁,他们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喜极而泣。何拍着吴的背说:“经国,你做了件大好事。”吴答道:“何先生,我们俩共同为中国人做了件大好事。”他俩真情的流露感动了在场许多委员。许多中外媒体冲到他们面前,镁光灯闪个不停。  
<b>  四、平生只有“两个梦想”</b>
“我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来协助国际奥委会推动所有的有关奥林匹克事务,我人在台湾,祖籍是苏州,是中国人,我必须非常明确地表达我对北京的支持,协助北京来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且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中去。”
如今,吴经国先生先后考察了100多个国家,在奥运场馆设计、建设与评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吴经国先生还兼任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受国际奥委会之托担任工程建设组的召集人。
吴经国先生一直致力于两岸的交流,他告诉我,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北京奥运的筹备过程中,两岸各界有许多方面可以合作,如奥运主赛场的设计招标活动中就有台湾同胞递交的方案,尽管没能中标,但至少有了一次参与的机会,是两岸同胞为奥运携手的一个表现,肯定会对两岸交流有所帮助。他还积极呼吁台湾同胞参与捐建北京奥运游泳馆。
作为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委员,吴经国先生一直关注北京奥运会歌曲的征集情况。他认为,在奥运体育比赛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奥运文化上还是应该突出主办国的地方特色。“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还是要展现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这也是将中华文明向全球推广的舞台。”吴经国觉得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没有理由创作不出优秀的奥运歌曲,更不可能让哪位国外的歌手演唱北京奥运会歌曲。吴经国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在开幕式、点火仪式、主题曲等各个环节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奥运会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吴经国还告诉我,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他一生的梦想。此外,他还有第二个梦想,那就是希望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中国同一块牌子下,台湾运动员和大陆运动员能够手挽手地一起步入会场。他说:“我和何振梁先生相约,我们两个人一起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他说,这将是他和何振梁先生一起为历史做的一件事情。吴经国先生祖籍苏州,1946年出生于重庆,曾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他袒露心迹:“虽然在奥委会的工作常常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与不解,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1984年,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奥运会上为中国摘取第一枚金牌,2004年“亚洲飞人”刘翔一鸣惊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拼搏早已将“东亚病夫”的帽子甩入了太平洋!奥运会是体育明星的最大舞台,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欢笑与泪水……


姚明:王者归来(1)
姚明,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美国NBA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作为中国的“名片”,姚明成为世人瞩目的篮球明星。他现在最大的心愿为何是“2008年再做一次旗手”?
从一出生就备受关注的巨大婴儿到中国第一个NBA明星,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笔下的姚明成长之路。未出生已被体委预定,姚明的传奇经历,被西方人广泛关注。
这种非常西方化的纪实性的笔调,对习惯了中国媒体传统报道方式的国内球迷来说,是很不熟悉的,但正是这种陌生感,才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这本书的价值。一切的一切:成长中的痛,训练中的苦,生活中的酸,胜利后的甜,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美]布鲁克·拉尔默:《姚明行动》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奥运会,因为刘翔,很多人想看110米跨栏;因为姚明,很多人想看篮球。
随着2008年奥运会来临,中国体育各个项目都在磨刀霍霍。姚明已经明确表示:“我非常想再做一次(中国代表团)旗手。从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开始,旗手一直出自我们中国男篮。”
也许在休斯敦参加NBA常规赛时,繁忙的、紧张的赛事令姚明还没有真正投身到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的过程中。但是回到祖国之后,在积极养伤以及到日本征战世锦赛的同时,姚明已经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备战2008的行列里。2006年7月21日,作为2007年上海特奥会形象大使,他还出席了特奥会公益宣传片发布活动。面对3名特奥会选手,姚明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三份礼物。他把一双运动鞋递给一名选手,微笑着说:“希望你穿上它能跑得更快。”
<b>  一、中国“名片”</b>
还是2006年在上海采访特奥会时,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对我说:“作为上海人的骄傲,姚明和刘翔在体育上取得辉煌的同时,还有着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儒雅、宽厚。
不少美国人曾认为中国人是古板的、落后的,可是米的姚明和他的打球方式给美国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他谦逊而彬彬有礼的举止,让美国人耳目一新。前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曾给姚明取了个别号——中美外交的民间大使。
毫无疑问,姚明在NBA的几年间,在美国人心目中树立了中国人的新形象,姚明也因此成了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名片”。这张“名片”有时相当管用。在姚明加盟之前,休斯敦火箭队主场里没有任何与中文有关的内容。姚明来了以后,门卫只要看到亚裔人,立即会用中文问候“你好”。而每逢中国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原本只在华人社区活跃的一些歌舞团也会被请到丰田中心去献艺。可以说,姚明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同时也让美国人最喜爱的篮球运动打上了中国印记。
每逢休斯敦火箭队主场比赛,全场上万人的呐喊声会让人热血沸腾。当地观众只要看到中国人,都会伸出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姚明”、“谢谢”等来表达他们对姚明的热爱。
而姚明前往NBA,也让美国的篮球赛有了更多的观众。
据说现在,姚明已被美国人视为最可亲的运动员之一,他的良好形象也影响了很多华人。他们教育孩子要“努力成为像姚明那样的人”。因为姚明,很多华裔孩子学中文有动力、有激情了,甚至一些美国人也因此开始学习中文。有姚明打球的赛季,姚明球迷俱乐部能帮火箭队多卖两万多张票,仅是休斯敦的华人贡献给火箭的财富就高达100多万美元。
<b>  二、高度决定影响力</b>
什么是姚明的高度?其2米26的身高,是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身高再高,终有其极。姚明的高度,更体现在“姚品牌”的高度上。
出色、谦虚、幽默、真诚、健康,这些词汇人们并不陌生。但当这些词汇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也就获得了品牌效应。姚明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在个人与团队、公益与商业、有形与无形间,游刃有余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精彩的亮相。而出色、谦虚、幽默、真诚、健康的个人品格,也逐渐成为“姚品牌”的核心。
假如没有加盟NBA,姚明不会成为今日之姚明;假如不是来自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中国,姚明不会拥有今日在NBA之地位;假如姚明仅仅会打篮球,赛场之外的姚明也不会有今日影响深远的巨大号召力。
时势造英雄。机遇选择了姚明,NBA选择了姚明,姚明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中美文化间又多了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这是中国篮球的贡献,这是中国体育的贡献,这又何尝不是姚明带给中美两国、带给世界的贡献。
书包网 www.61k.com

姚明:王者归来(2)
从CBA来到NBA,积极适应、出色发挥,姚明成功融入;从NBA偶尔回到国内,没有盛气凌人、没有疏离隔阂,姚明依旧是中国篮球队普通一分子。这是姚明善于交流的艺术,也是其本色做人的艺术。伟大,有时就这样寓于平凡之中。
其实,无论姚明,还是“姚之队”,都非常清楚一个事实:没有中华文化这个深厚的根基,没有中西文化的交流,姚明的高度,“姚品牌”的高度,便无从谈起。所以,在雅典奥运会上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会被姚明视作莫大的光荣;所以,尽一切可能为国家效力,始终是姚###头最重的一块砝码。这是姚明的赤诚,更是姚明的智慧。所以才有了他真诚的一句话:“2008年,我想再做一次旗手。”
球场之外,姚明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种杂志封面上,他在电视上为VISA信用卡、苹果电脑及运动饮料代言。SARS期间他曾联手家乡电视台开办跨国间电视筹款节目,并为艾滋病防治及其他善事出力。他还在休斯敦开了一家中餐厅。
美联社记者特里曾就“姚明现象及其影响”这个话题做过特别报道:“姚明使更多的美国人关注中国。就像日本的游戏和漫画在美国有很大市场,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说点日语很酷一样,现在,姚明也让大家觉得说汉语很酷。”他说,有很多美国体育记者,包括那些TNT、ESPN的大牌,为了能够更好地采访姚明,也都在学汉语,“他们希望在采访姚明时第一句是用汉语说的,‘你好,姚!’”
<b>  三、未来</b>
火箭老板亚历山大甚至说姚明的影响力会超过乔丹和老虎伍兹,“姚明将成为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明星。从世界的角度来说,姚明的影响会超过迈克尔。因为他的背后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有那么多的亚洲人。”或许这个说法有着美国式的幽默与夸张,但毫无疑问,姚明会成为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姚明在上海简易楼的房间中长大,如今成了NBA明星,仍保持着许多当年的品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说:这位身高7英尺6英寸的中国人,天赋过人且性格随和,有集体利益第一的态度和蓝领工人的斗争精神,还能身处众多目中无人、行为不端的超级明星中出污泥而不染。
对于2008年奥运会,姚明认为中国男篮要进入前八难度非常大,他说雅典奥运会杀入八强是全队努力的结果,不过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如果想走得更远,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赛场上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比如,我哪儿知道我一年里动了四次手术?”姚明已经参加过两次奥运会,在他的记忆中,“雅典奥运会打赢塞黑那一场,恐怕是这一辈子到现在为止最激动人心的一场”。那场比赛使中国男篮击败塞黑挺进八强,赛后,姚明紧紧地抱住主帅哈里斯放声大笑。
姚明评价现在的国家队时说过,他和队友打球的技术、风格不一样,队友们节奏也比较慢一些,而且在一些小球的处理上与世界强队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姚明仍表示:“我希望能在2008年代表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姚明说:“运动员参加一次奥运会不容易,能在家乡参加一次奥运会,那更不容易。我们在奥运会上的最好名次是第八名,希望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有所突破。”
不过与雅典奥运不同的是,2008年的姚明将会更成熟,他的身边还站着打过两届奥运会的王治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翔:不一样的2008(1)
刘翔,2004年110米栏奥运冠军,为中国赢得了男子田径第一块奥运金牌。
2004年雅典,他一飞冲天;2008年,在自家门口,这个“亚洲飞人”能否飞得更远?
在谈到刘翔时,一位资深媒体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第一,刘翔所从事的项目是中国人最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田径项目,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男子和女子跨栏上就都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换言之,刘翔的成绩不是“无本之木”;第二,孙海平教练创造性的执教思路是如何使刘翔达到了高水平?第三,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机会有多大?
<b>  一、明星冠军</b>
中国田径历来缺少明星,更缺少世界级明星。刘翔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刘翔的鹤立鸡群、声誉日隆,反衬的恰恰是中国田径积贫积弱的苍白和中国体育整体发展的不均衡。中国体育界已经意识到,一个刘翔是远远不够的,长远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刘翔带动更多的田径选手乃至其他项目的选手进步。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一飞冲天,在110米跨栏获得世界冠军。从此,他成了中国体育界最耀眼的新星。
2006年12月12日晚,多哈亚运会田径比赛最后一天的争夺在哈里发国际体育场继续进行。我在这场运动会的现场再次见到刘翔。第一次见到刘翔是在2005年春天,人民大会堂,一次世界著名运动员的颁奖晚会上。
因为有刘翔,亚洲人民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比赛现场被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围得水泄不通。今晚第一项跑道上的比赛就是最为引人瞩目的男子110米栏决赛。最终,刘翔不负众望,以13秒15打破了4年前在釜山创造的亚运会纪录并获得冠军,队友史冬鹏以13秒28紧随其后,这个成绩也创造了他个人的最好成绩,第三名被日本选手获得。
哈里发体育场唯一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世界冠军中国飞人刘翔无疑是多哈亚运会田径赛场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为亚洲人在相对落后的田径项目上争得无限荣誉的刘翔也无愧于这样的关注。
预赛中,以13秒74的成绩轻松进入决赛的刘翔今晚最大的对手便是他的战友史冬鹏,史冬鹏的预赛成绩13秒71甚至比刘翔还要出色,而且他赛前还放话说不会让刘翔赢得太轻松。但毕竟实力还是硬道理,显然刘翔今晚的最大对手只有自己,人们所关心的是他将以怎样的成绩获得这枚意料之中的金牌。
决赛中,刘翔排在第三道,史冬鹏在第六道,韩国选手朴泰荣和日本选手内藤真一则分在第四、五道。一声枪响,刘翔和史冬鹏就冲在了最前面。前三个栏,刘翔就已经完全确立了领先地位。后程一向是刘翔的优势,他三步的栏间节奏保持得非常好,逐渐与其他6位选手拉开距离,只有史冬鹏紧追不舍。最终,刘翔以13秒15第一个撞线,史冬鹏排在第二位。
绕场庆祝结束后,刘翔被现场的记者团团围住。他始终拉着史冬鹏,两人在国旗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是记者显然对刘翔更感兴趣,史冬鹏很配合地提前离开了,而刘翔一直身披国旗。一个人的表演,又开始了。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刘翔既要保持在成绩稳定的基础上继续登攀,更要从容应对蜂拥而来的追捧当好明星。这是今日刘翔无法选择的生存现实。但美好的愿望代替不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任何一名优秀运动员,包括刘翔在内,肯定会有竞技生涯的波峰波谷,冀望永远停留在竞技高峰,不仅不现实,没准迟早还会摔跟头。刘翔最想要的,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
<b>  二、期待北京</b>
无论参加什么级别的赛事,无论对手实力如何,刘翔总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一场一场去拼”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而不给自己定目标也成了刘翔与众不同的风格。“我出去比赛从来没有目标,因为没有意义。对手要一个一个往下拼,你的实力和状态到那个地步了,冠军自然是你的。”刘翔如是说。不过不定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信心,用刘翔自己的话说:参加比赛嘛,肯定有信心,没信心我就不去了!
现在的刘翔,已经不太愿意提起雅典奥运会那个经典时刻了“人不能总想着过去嘛,要好好准备以后的比赛。不过有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当时的场景,还是会很激动的。”
当今国际田坛,能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呼风唤雨的人物屈指可数,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和曾世界排名第一的阿诺德都是廉颇老矣,虽然经验丰富,不过两年后能否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状态还是个未知数。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对刘翔构成最大威胁的当数和他同样年轻气盛的杜库里。而刘翔也很期待与这位法国名将的交锋。


刘翔:不一样的2008(2)
“杜库里很强,而且他的状态保持得很好。不过奥运会谁拿冠军还得看训练情况,我不怕他。”刘翔肯定地说。
在国内,刘翔就鲜有对手了,除了河北选手史东鹏,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对于这个多次和自己并肩战斗过的队友兼对手,刘翔是这样评价的:“他是个很有实力的选手,应该算是亚洲的二号吧,不过和我还有一定差距,希望他2008年能进入八强吧!”
谈到对2008年的展望,刘翔满怀憧憬地说:“希望自己能有好的表现,毕竟是在家门口参加奥运会,压力还是有的。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在哪都是比赛,还是那句话——一场一场地拼吧!”刘翔说出了一个2008年的心愿:“希望到时候大家都来看我的比赛吧!”其实即使刘翔不说,奥运会110米栏比赛当天也不会有空闲座位的。
<b>  三、刘翔“星路”历程</b>
一、2002年7月2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初出茅庐的刘翔在比赛中跑出了13秒12的佳绩,虽然他最终仅仅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二名,但这一成绩已经打破了沉睡24年的世界青年田径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亚洲纪录,从此以后,洛桑成为了刘翔的福地,在今后的比赛中数次见证了中国飞人所创造的辉煌。
二、在2002年举行的釜山亚运会中,刘翔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3秒27的成绩,一举夺得冠军,并打破了亚运会纪录。
三、2003年3月16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9届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刘翔在男子60米栏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不过7秒52的成绩打破了亚洲室内纪录,刘翔也成为了参加本次比赛唯一获得奖牌的亚洲选手,实现中国男选手在该项赛事18年来奖牌“零”的突破。
四、2004年3月6日,2004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刘翔分别以7秒46和7秒43两次打破男子60米栏的亚洲室内纪录并夺得亚军,再次书写了中国田径历史。
五、2004年5月8日,在大阪举行的田径大奖赛上。刘翔面对2003年巴黎世锦赛冠军——美国名将阿伦-约翰逊,结果他在比赛中跑出了13秒06的个人最好成绩,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并顺利取得冠军。
六、一次未破纪录的纪录——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决赛。第四道的起跑非常有力,从第一栏就一直领先,最后全力冲刺,第一个冲过终点,12秒91!这个成绩追平了1993年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也刷新了阿兰-约翰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纪录!刘翔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
七、2006年9月9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2006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总决赛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9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
八、2006年7月11日,洛桑超级大奖赛。刘翔被分在第二道,发令枪响后,刘翔起步顺利,在途中跑和冲刺更是发挥出色,最终以12秒88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一举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该项目世界纪录,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男子110米栏的第一人!
九、2006年12月多哈亚运会上,刘翔在没有对手制造动力的情况下依然跑出了13秒15的佳绩,轻松摘下冠军的同时也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亚运会纪录,中国飞人的极限到底能到何种地步,让我们在以后的比赛中尽情地期待。
十、北京2008年奥运会,田径赛场?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1)
张艺谋,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导演,曾导演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不是他,还能是谁?他烹制的饕餮盛宴,能否吸引50亿人的眼球?
电影被张艺谋视为生命,但为了奥运会,张艺谋甚至愿意放弃他钟爱的电影。面对记者他曾公开表示,希自己能够成为奥运会、闭幕式导演的首选,如果自己有幸获得这份殊荣的话,那他肯定要拿出“3年到4年的时间”来认真筹备,争取打造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这样一个精品。为此,他可能会“放弃几部电影甚至放弃一切”,但他在所不惜,因为在他看来,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为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即便个人作出一定牺牲,也是值得的。
最终,张艺谋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不是他,还能是谁?”对于总导演人选,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组成人员几乎众口一词。在他们看来,张艺谋是“给50亿人上中国菜”的最合适人选,而且上的是“外国人概念里的中国菜”。
2006年4月1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了由导演组、技术组、顾问组构成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名单,排在第一位的名字最引人注目,总导演——张艺谋。
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悬念的结果。事实上,自从他1999年受当时的奥申委之邀拍摄申奥宣传片开始,张艺谋执导了每一次奥运会相关的大型活动,可以构成一套“奥运系列片”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盏大红宫灯在台上慢慢升起,在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韵味的《茉莉花》乐曲中,一个小姑娘用稚嫩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出邀请:“Welcome to Beijing!”张艺谋执导的“中国8分钟”获得众多好评。那么他将如何在这北京奥运开幕式盛典上演绎一个人文传统深厚的中国、演绎一个活力四射的北京?这个问题,没法不令世人关注。
张艺谋说,执导奥运会开、闭幕式压力很大。因为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盛大文化庆典,同时也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常重大。
事实上,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对办好奥运会开、闭幕式显得格外重要。张艺谋说:“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绝非依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因此,他将集中全体创作团队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有意思的是,虽然张艺谋的职务叫总导演,但是,这个“总”并不是“最后说了算”的意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统筹”,“我这次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风格、特点,以大局为重。”
为了确保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品,并能够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北京奥组委确定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强大创作团队。除邀请张艺谋出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和国家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总监陈维亚将担任副总导演。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以及曾经执导过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澳大利亚著名大型活动制作人里克·伯奇等将作为艺术顾问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出谋划策。 2007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刚刚结束了创意阶段,就要入场排练,我跟好几个创作人员联系,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避开一切关于2008年开幕式的话题——在2008年8月8日之前,要绝对保密。
开、闭幕式创意方案于2005年7月开始面向全球招标,收到了409件作品,奥组委从中选出13个方案,再选出5个方案,将其中主力重组为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北京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健康所在的团队进入了5强,路健康也成为开、闭幕式的制作总监。尽管北奥公司参与了国内近十几年很多重要的大型庆典的策划,但与奥运会是无法比拟的,因此,路健康也全力投入了创作中。
因为朋友介绍,我在2006年4月20日——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宣布还不到一周的时间专访了路健康,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我试图解读张艺谋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创作思想。
<b>  一、挖空心思就是要创新</b>
“国内的观众早已熟悉团体操式的大型活动的开幕式,利用人海优势制造气势,但是可以发现,目前国际上对这种形式采用的并不多,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样的形式已经不符合目前的时尚潮流了,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是否会考虑创新?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2)
路健康:“你的问题应该是总导演回答的问题,但我也可以从制作的角度谈谈我的见解。我参与过北京亚运会和去年南京的十运会以及东亚运动会,还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策划工作。拿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来说吧,开幕式的经典之作——“黄河水”从“天”而落时,场地中间由黄色气球组成的黄河水也汹涌澎湃,一会儿又似巨龙摆尾,最后,几十条巨龙缓缓升天而去。古乐声中,雄壮的兵马俑、轻盈的飞天、四大发明等勾勒出秦汉古韵、唐宋遗风,让人恍若置身几千年前。悉尼奥运会的导演彼特和瑞克对这个开幕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如果奥运会开幕式采用这个方案,应该是“开幕式的金牌”。这种整齐、一致带来的震撼力是西方人所喜爱的。而我们国内的观众可能习以为常,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创新是我们这个团队挖空心思要做的事情。我们也会考虑通过公众调查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意见。”
<b>  二、给13亿人看,也给50亿人看</b>
记者:“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外观众在审美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那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上,会更多地考虑中国观众的感受还是外国观众的喜好,也就是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究竟是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
路健康:“我觉得不应该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在13亿人和50亿人的审美取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目前国内的观众可能比较喜欢观看更多高科技元素的东西,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新奇。但是西方观众可能更欣赏我们传统文化中那种团体力量带来的气势磅礴的东西,他们追求那种脸孔发烧、血压升高的感觉,期待能更多地参与到开幕式的活动中去。在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导演就特意增加了一些高科技的元素,比如用镭射在夜空中表现出人类“DNA”的认识阶段,通过21世纪的技术将古希腊的优美神话故事生动地展现到观众面前,中国观众对此大加赞美,但美国的观众对此却反映平平,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这些手段的运用。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不能让13亿中国观众失望,更不能给50亿世界观众留下遗憾。”
<b>  三、每届开幕式都有亮点</b>
您能给我们谈谈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现在,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哪一届给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路健康:应该说,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有它的亮点。没有3到5个亮点,就不足以支撑起一台成功的开幕式。我亲历过巴塞罗那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和都灵冬奥会的开幕式,它们都因不同的特点给世人留下了印象。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残奥会银牌得主雷波洛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火种点燃箭头,并准确地射中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当时的场地上出现了一片蓝色的水,观众坐在场中,仿佛置身于爱琴海边,不知道是导演特意安排还是巧合,当时海天一色的景象,带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
<b>  四、导演团队已进入状态</b>
记者:“目前选出来的创作团队可以说是大牌云集,都是有国际影响的重量级人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相互之间差异相当大,你们之间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如何合作?”
路健康:“在北京奥组委开始对开幕式的设计进行全球竞标之后,共有13个团队参与了竞争。最后有5个团队脱颖而出,我和陈维亚、瑞克是其中的一个团队。现在的组合就是从这5个团队中抽调人员组成的。虽然张艺谋、陈维亚、张继刚这些导演之间创作风格不同,但他们以前大都有过合作,对彼此的创作风格比较熟悉,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任何个人的风格都可以放弃,这一点张艺谋已经明确作了表态。
“2006年4月19日上午,奥组委召集我们开会,介绍奥运场馆建设进度,要求我们的速度和体育场的建设速度齐头并进。我们这个团队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每天晚上,大家几乎都要碰面,把创意拿出来讨论,一般是晚上八点半集合,有时干到凌晨两三点钟。大家都很努力,最累的是张艺谋导演,天天两头跑,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摄制现场出来主持讨论。目前,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只有八百多天了,我们都感到压力很大。”
<b>  五、四大活动的全面挑战</b>
记者:“北京奥运开幕式对你们来说,难度和挑战在哪里?”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3)
路健康:“难度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吧。首先就是中国人对这次奥运会的期望值很高,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奥运会,因而全国人民对此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我们这个团队也是以竞标的方式选出来的,要对得起全国观众的信任,这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其次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标准和水准很高。以前我们也策划过大型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是国家级或者地区级的活动,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它的策划涉及的方面以及标准要大大高于以往的活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光演员就有三四万人,服装道具上百万件,在很短的时间里四场大活动要组织。再次是灯光、音响、舞美、烟花等各个方面的设计、调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且不能出任何差错,这对我们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最后就是观众评估标准的多元化,所谓众口难调,要讨好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文化背景的观众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如何尽量让更多的观众满意,是我们策划中所关注的重点。”
<b>  六、期待张艺谋</b>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一个正在腾飞的巨龙,一个历经忧患的民族,一个把奥运梦变成现实的发展中国家,它在2008年8月8日夜晚将要展示给全世界的是什么呢?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历届冬奥会、夏奥会的举办城市无不挖空心思在开幕式上做足了文章,因为“开幕式吸引了眼球,就等于奥运会成功了一半”。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幕式上高科技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天上、地下、水中,只要你能想到的,包括你想不到却让你瞠目结舌的,开幕式的导演们都会为你展现出来。
这顿饕餮大餐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神秘感,保密程度类似于国家机密,不到最后一刻,是见不到庐山真面目的。正因如此,等摆到餐桌上时,早已按捺不住渴望的数十亿观众才会倍加关注。
中国人不乏想象力,也有着众多的大艺术家,此次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团队是个大腕云集的国际团队。国际奥委会的有关权威人士早就预言,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一定是历史上最好的开幕式。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以后的时间里,张艺谋和他的同事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发挥出最大智慧,才能博得喝彩。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曾子墨:墨迹?心迹?(1)
曾子墨,香港凤凰卫视《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等栏目的著名主持人。
前摩根投行的高级职员,是怎样踏上凤凰卫视美女主持之路的?这个北京女孩,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2007年3月3日,黑龙江亚布力,那天晚上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一次见到凤凰卫视大名鼎鼎的美女主持曾子墨。
像每一次企业家聚会论坛一样,讨论会结束后是自由交流时间,这时候大家像猎人一样搜寻自己的有用目标,过去交换名片,攀谈,或者合影。
我只是一个记者,不想做生意,也不想认识那么多的老板.于是我走向主持人曾子墨.递给了她一张名片。她说:“抱歉,张先生,我的名片用完了。”“我给你写个手机号吧”,名片上有没有手机号,我没见到。也许她看我是同行,才留手机号码吧!
前一段时间逛书店,见到了她的书《墨迹》,就买了本留作纪念,我有个习惯,在书店如果看到认识的人写的书,我一定会买的.
正好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北京奥运会特刊》有个栏目“知名华人寄语北京奥运”,就想到采访她.我觉得她上这个栏目很合适.首先凤凰卫视的影响力加上她自己的魅力使她成为名人;其次,她出生在北京算个北京人,对北京的变化应该比较了解;再次,她留学美国名牌大学,曾在摩根投行工作,也是可以摆出来说的资本;最后,我觉得她不像一般的美女主持,是比较有内涵有味道的那种。
东方广场。星巴克咖啡。
身着蓝色上衣黑色休闲裤的曾子墨安静地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一边随手翻看《三联生活周刊》,一边轻轻啜饮卡布其诺咖啡。这是北京2007年5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明亮的阳光透过玻璃斜照进这家咖啡馆,十来张桌子上点缀着三两个客人,一切都看起来懒洋洋的。 对她来说,这可能是个奢侈的下午——她们这些做电视的太忙了。
“奥运会将更多地展示中国的软实力,比如,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人们精神意识的提升。”出生在北京、游学于海外的曾子墨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更有一番感触。与此相对应的是,她在接受我采访的这天上午,刚刚主持了2007年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保护神州万里行活动,并成为其形象大使。
<b>  一、北京与世界</b>
怎么看,曾子墨的人生履历表都像一个圆,从北京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保送上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一年后去美国名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学经济,然后任职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却出人意料地放弃这个让人羡慕的工作,加盟香港凤凰卫视并回到北京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1971年出生的曾子墨,有一种成熟的美。
近来她书写自身传奇的《墨迹》一书持续热销,成为各大图书排行榜追捧的对象,使公众对她的经历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出版人金丽红去看北京作家王朔,拿了出版社的许多样书去,王朔就要了一本《墨迹》,他说“我喜欢曾子墨。”
这个北京女孩有什么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在摩根斯坦利做分析师后,她惊人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几乎让公司主要负责人开始考虑重点招收中国职员,“他们也一定会像子墨这样棒!”这让子墨觉得骄傲和自豪:“在我之前,摩根斯坦利也雇用过中国女孩。但我是从大陆过去的唯一一个。我走的时候,同事说:如果能够多克隆几个子墨该多好啊。我一直不能忘记这句话。”
2000年休假期间的某一天,子墨与凤凰的一位高层通电话时聊及自己的人生经历,“突然想起”自己是否可以加盟凤凰做她一直心仪的媒体工作。三个月后,子墨已经作为凤凰资讯台的财经主播幸运地把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样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传播平台,让子墨深深地感受到一股活力和巨大潜能。
7年时间,曾子墨成为华语世界知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过《股市直播室》、《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目前做的是《社会能见度》和《世纪大讲堂》主持人。
<b>  二、爱情与生活</b>
子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是北大同学,后来父亲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授,母亲在中国人民大学任中文系教师。念小学时,她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曾子墨,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
书包网 www.61k.com

曾子墨:墨迹?心迹?(2)
在这本新的作品中,曾子墨也展现了作为一个女孩子的天性和细腻:“我的书中有一章名为《点点滴滴》,其中涉及了很多有关时尚的话题:比如鞋、包、衣服等。这些都是出版方给我的命题作文。”
谈到个人爱好,曾子墨则表示非常喜欢看超女张靓颖,当记者对此表示疑问时她则略带俏皮地说:“为什么我不能看呢?我们白发苍苍的政治评论员曹景行先生还看超女呢,我们去湖南看超女,是他要了票,拉着我去看的。不过在现场,我觉得有点老了,我已经30多岁了,那种疯狂的举动已经做不出来了。”而谈到大家都很关注的感情话题,曾子墨也大方表示:自己这一代人都是读着琼瑶小说长大的,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但是大了不是这样的,两个人天天在一起,所有的激情会烟消云散的,但是两人要心心相印。
<b>  奥运会与“软实力”</b>
“奥运会带给中国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在北京,每天都能感觉到变化。企业也得到了借助奥运品牌扩张的机会。”在北京迎奥运会加速建设这几年,子墨正好把工作地点从香港搬到了北京:“但是最根本的变化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随便倒垃圾的几乎没有了,公交、地铁排队的多了。”
子墨还从媒体里感受到了奥运激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有固定的奥运内容。”她还透露,作为面向全球华人的媒体,凤凰卫视一定会有自己的奥运报道阵地。
闲暇时候,她也会和朋友聊一聊“奥运”话题:“主要是奥运门票啊,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能不能买到开幕式门票呢,大家都很关心。”一个关于她健身的“秘密”是:“疯狂”地热爱网球。爱打网球,也爱看网球,每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大师杯网球赛,她都会飞过去看。“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可能买不到吧,要是买到网球比赛的项目最好。”她期盼北京奥运会上,能看到自己心仪的网球比赛。
“我在世界上很多大都市住过,有比北京更繁华的,有比北京干净整洁的,但从心底,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也许,对于漂泊的子墨来说,只有北京能够给她家的感觉,“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是颐和园和圆明园,也偶尔去紫竹院公园溜冰。”
这篇关于子墨的文章发表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在网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看来她的“粉丝”为数不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袁和平:让全世界看中国武术(1)
袁和平,香港著名导演武术指导与演员,曾指导或导演《醉拳》、《功夫》、《霍元甲》等。1999年应好莱坞之邀,为《黑客帝国》系列设计动作,引起全球轰动。
圈内人士为何戏言,好莱坞现在简直把他当成了灵丹妙药,多烂的片子经他随便设计些动作便能大卖?他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目前最抢手的动作导演的?
袁和平先生生于广州。父亲袁小田是京剧世家传人、香港艺坛著名演员兼武术教练,袁小田在20世纪50年代曾主演近百部描写中国历史上武林高手黄飞鸿的功夫电影。袁和平也参加演出。1970年任《疯狂杀手》武术指导而进入导演领域。先后担任《荡寇滩》(1972)、《壁虎》(1972)、《小杂种》(1973)等片的武术指导。1978年独立执导《蛇拳》(又名《蛇形刁手》,Snake in the Eagle’s Shadow)、《醉拳》(Drunken Master in the Tigers Eye,1978),获得巨大成功,成为闻名香港、东南亚地区和日本的著名功夫片导演,1992年参与制作《黄飞鸿Ⅱ男儿当自强》获第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1993年参与制作《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获第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
年轻时绰号“大眼”的袁和平,如今已被尊称为“八爷”。
当年袁和平曾在模仿美国电影《金刚》的港片《猩猩王》中穿着厚热的戏装扮“猩猩王”,现在他则以美国影片“黑客”三部曲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动作指导。今昔对比,恍如隔梦,似乎难以置信,实际却是“大眼八爷”凭借多年的努力和超强的实力得成的正果。我采访他之后,很多人问我:“袁八爷之后,后继者有谁能担当起中华武术向世界传播的重任?”
我无语。下次如果再遇到和平先生,我一定问他这个问题。
曾经在《黑客帝国》、《杀死比尔》、《卧虎藏龙》、《功夫》等风靡世界的动作巨片中担任武术指导的袁和平,被影坛称为“中华第一武指”。然而2006年9月出现在我面前的袁和平——一顶棒球帽、休闲T恤、中等个、年过花甲,似乎很难与传说中的“大侠”联系起来,只能从他气定神闲的风度与炯炯如炬的目光中窥探出一丝“武林高手”的影子。
<b>  一、纵横武林三十年</b>
袁和平出身武术世家,父亲袁小田是京剧武丑,精擅北派武术。袁和平自幼随父习武,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当武师到做武术指导,再到独立导演电影,30年来他一步步地踏实走过,竟成了世界上目前最抢手的动作导演。圈内人士戏言,好莱坞现在简直把他当成了灵丹妙药,多烂的片子经他随便设计些动作便能大卖。
性格平淡的袁和平对这些传说一笑置之,但谈到中国武术时神态却严肃起来:“如果我还有一点成绩的话,那都是中国武术厉害。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影响到世界很多地方。”沉迷于武术世界的袁和平有一个最大的梦想:中国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他说自己拍电影走了世界好多国家,发现人们对中国武术非常喜爱,因此希望武术借奥运东风更好地走向世界。
20世纪70年代正值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每年都有占港片产量半数以上的功夫片制作上映,堪称功夫片的黄金时代!由于曾经引领潮流的“黄飞鸿”老派功夫片(关德兴主演)的打斗套路已然落伍,当时功夫片的动作设计大多跟风李小龙的现代截拳飞脚,张彻、刘家良的清末少林功夫,以及楚原、唐佳的古装武侠打斗这三种模式。而模仿跟风的结果自然是粗制滥造、千篇一律,观众看得愈发无趣。加之许冠文兄弟的生活喜剧大受欢迎,对功夫片形成冲击,到得70年代末期,香港的功夫片创作不免陷入困境——也就在此时,袁和平开始声名鹊起,他对功夫片进行的创新改良,取得了影响深远的突破性成就。
20世纪90年代,袁和平就因《醉拳》、《黄飞鸿》、《少年张三丰》、《精武英雄》等电影以及电视《水浒传》武术指导而功成名就,仅在西方就拥有大量的动作影迷,比如拍过《惊世狂花》的沃卓斯基兄弟就是袁和平电影的铁杆Fans。也正因如此,1998年沃卓兄弟拍摄《黑客帝国》时,自然会想到聘请袁和平担任该片的动作设计。袁和平对他们提出的“东方功夫+西方特技”动作理念非常感兴趣,而且正好借此机会打入好莱坞,当即应允加盟。
<b>  二、雄风能否重振</b>
《醉拳》之后,袁和平与成龙分道扬镳,这两位香港谐趣功夫片的开创者沿着各自的喜好方向继续将此类片种发扬光大。如果说成龙的《笑拳怪招》和《师弟出马》已经是突破常规的自由发挥,那么袁和平的《林世荣》与《勇者无惧》则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也可以说是《醉拳》的延续。《醉拳》本是传统的“黄飞鸿”题材,只不过编导聪明地将原来严肃正统的中年“黄师傅”传奇改为调皮诙谐的青年“黄飞鸿”故事。待到《林世荣》和《勇者无惧》这两部同样属于“黄飞鸿”题材的电影中,虽然换回关德兴这个正宗“黄师傅”,但严肃之中已带有些喜剧色彩。况且黄师傅不再以主要角色出现,反倒以黄飞鸿的青年弟子经历作为情节主线,依旧是《醉拳》带有闯祸青年的诙谐故事配以最后搏命对打的激烈场面的套路。具体到动作方面,两部影片都做到了刚柔相济,不过《林世荣》是袁和平与洪金宝共同设计;《勇者无惧》却是袁家班的集体创作,但男主角仍是洪金宝、成龙的师弟元彪。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袁和平:让全世界看中国武术(2)
1999年《黑客帝国》上映后,在全球引起轰动,票房口碑俱佳。不过,袁和平还来不及享受成功的喜悦,便一头扎进李安执导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剧组中。本来拍武侠片,对袁和平来说是小儿科,但面对素来以文艺片闻名的李安,“大眼八爷”(袁和平绰号)却不敢将他当做门外汉。事实上,李安对武打场面的构思极具想象力,比如夜间杨紫琼与章子怡的飞檐走壁,竹林周润发与章子怡的摇曳追逐等,都让袁和平绞尽脑汁。相比之下,倒是杨紫琼用数种冷兵器轮番大战章子怡的动作戏更容易些。2000年年底《卧虎藏龙》在美国上映,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全球票房累计达数亿美元,更获四项奥斯卡奖。如今众多好莱坞片商争相找袁和平做动作指导甚至导演,足以证明他的炙手可热程度。
袁和平这次来北京,是应北大星光集团之邀担任其投资的古装大片《长城》的导演,商谈拍摄事宜。他说这将是他亲自执导的一部武侠片,而且其中的关键不是打斗,而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长城虽然是军事的产物,但是同时也是和平的象征,因为修建长城的最初用意也是在于阻止或者减少战争。影片的主题也想表现在长城大背景下的碰撞与融合。”
对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袁导更是充满期待,他说:“我一是希望中国武术在奥运会上打出风采,二是希望我的电影《长城》在2008奥运档期卖得好。奥运会在咱们自己家门口举办,总要为奥运会做点事才行。”


韩美林:石破天惊的奥运吉祥物设计(1)
韩美林,著名艺术家,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主要设计人,曾获世界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大师奖。
“福娃”是如何诞生的?这样的创意为何让国际奥委会的官员兴奋不已:“韩美林天才的创意,比奥运还要奥运”?
作为一届奥运会的重要标识之一,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征集工作从2004年8月5日正式开始,同年12月1日征集结束,期间,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有效作品662件。北京奥组委成立了由国内设计界、动画、动漫界的专家人士组成的吉祥物修改小组,由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担任修改创作小组组长。
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正式向全世界发布。而我对吉祥物的主要设计者韩美林的采访,就在此之前一周。
作为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69岁的韩美林对体育运动有着特别的感情。2000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韩美林就曾作为申奥会徽的总评委和设计者,
对北京申奥作龀隽俗约旱墓毕祝?年之后,韩美林应邀投身奥运会吉祥物的修改创作。经过对662件作品的逐个评析,推荐评选委员会建议将熊猫、老虎、龙、孙悟空、拨浪鼓以及阿福6件作品作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修改方向。
北京灿烂的星空下,一个最受世人关注和喜爱的小精灵将揭开神秘的面纱,把欢呼声从北京工人体育馆传向世界——但在此之前,不管各路的记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出种种打探和猜测,北京奥组委官方和吉祥物的设计专家们总是三缄其口。
争夺北京奥运吉祥物的烽火在3年前就已点燃。江苏连云港的孙悟空、四川的大熊猫、西部三省区的藏羚羊、云南的金丝猴以及东北虎、中国龙、拨浪鼓、丹顶鹤、兔儿爷等卡通形象相继进入公众的视野,网上也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投票热潮。
韩美林先生位于郊区的艺术馆,整整五层楼,一个大院。这是韩先生的创作乐园,院子四周,零散地堆积着巨型雕塑,显示着主人不凡的艺术家身份。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设计专家组组长,韩先生显然已经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人物。
这位中央工艺美院的第一届毕业生,既是才华横溢、勤奋多产的画家、雕塑家,也是一位作家。他的工作室也同他的作品一样展现着艺术的魅力——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是全国第一家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是中国美协至今唯一一家由美术家领衔的工作室。在参观过先生的作品以及焦急的等待后,见到了先生。他虽年近七旬,看起来仍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红花格子衬衫、棉布拖鞋加上朗朗笑语——北京奥运吉祥物尘埃落定,作为付出大量心血的主要设计者,韩先生此刻心情很好。
“据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不是简单的一个两个,而是一种组合?”在坦诚宽厚的艺术家面前,我单刀直入问起了这个最敏感的问题。韩先生微微一笑,未置评论,而是讲起了他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以及吉祥物设计过程的甘苦和设计的理念。
<b>  千锤百炼终有成</b>
韩美林先后为美国亚特兰大市等多个城市创作了数十件巨型的城市雕塑。1996年,经过17个国家顶尖艺术家的竞争,最后只有3件雕塑作品入选为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标志性雕塑,其中就有韩美林的作品,那个花岗石铸铜雕塑《五龙钟塔》,被永久陈列在亚特兰大世纪公园。如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收藏有韩美林的艺术作品。
韩美林认为,艺术要达到世界水平,就必须依靠民族传统加上现代意识。世界艺术的大同之日就是世界艺术的末日到来之时。在吸收中西方艺术传统的关系上,我们必须摆正两者的位置。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古今结合,以今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这不是保守,也不是僵化,而是一个很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使韩美林的艺术创作走上了成功之路。他为中国北京申奥设计的会徽,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完美结合的经典设计。韩美林说:任何一个图案标志的设计,最关键的就是简洁明快,干练易懂,还要有较深的内涵和不落俗套。这是摆在每个设计者面前的难题。北京申奥会徽标志的成功,正是这种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
韩先生告诉我,从2001年申奥到现在,他做了三个“组长”:申奥会徽设计组组长。北京奥运会标志创作组组长、吉祥物设计组组长。每当一次组长,都是一次心血的付出,都融入了他那浓浓的奥运情。


韩美林:石破天惊的奥运吉祥物设计(2)
“做得最痛苦的是这次吉祥物的设计”,先生停顿了一下,“在几百种备选方案中,我们选出了有代表性的六个,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六种形象:大熊猫、藏羚羊、拨浪鼓、金丝猴、东北虎和中国龙等,经过反复考虑,我们觉得上述每一个单个的形象都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奥运形象。比如大熊猫憨态可掬,但胖乎乎的,跑不动;中国龙过于威严,缺乏亲和力;拨浪鼓能起哄能发亮便于给运动员增加士气,但却只有‘一条腿’,不能运动。这时我就提出了另一个思路,吉祥物不是一个单个的个体形象,而是2个、3个甚至5个的组合行不行?这个思路一打开,我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我们设计小组熬了一夜,终于从大熊猫和拨浪鼓中挣扎出来,第二天拿出了一个组合形象的设计稿,蒋效愚当时看了挺高兴的,后来国际奥委会官员乔治看了也很满意。”
<b>  千变万化寓深意</b>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来,奥运吉祥物就已经告别了“单身”时代,吉祥物组合成为奥运会的流行趋势。而即将发布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到底是单独一个还是系列组合,是主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中西合璧?
采访过程中韩先生一再强调:“吉祥物的创作,征求了各界群众代表的意见,是集体的积极创作。”吉祥物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具代表意义的形象,究竟怎样的作品才能完美诠释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因此,在整个筛选过程中,“和谐”成了最根本的标准。“简直太困难了。”心直口快的韩老说起这个时忍不住皱起眉头,孩子一样的表情。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的一个情结,被赋予的希望太大了,众口调一不容易,但怎样能让更多人满意,怎样通过具体的吉祥物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抽象的“中华文化”?看似简单的吉祥物,其设计却让韩老痛并快乐着,仅参考资料就装满了74个麻袋。
韩先生介绍说,此次吉祥物设计充分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数量上,正如蒋效愚向公众透露的那样,此次北京奥运会将选取五个吉祥物。突破了往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数量。在佛教文化中,“五”代表圆满,而“五”也契合了中华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更与奥运标志“五环”遥相呼应。
在具体造型上更是费尽心机。不仅借鉴了此前收到的300多份候选作品,更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甚至包括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谓面面俱到。最终从亲和力的角度出发,决定选用一种奥运会吉祥物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形式来展现,这种形式巧妙地将人与动物结合在一起,将历史与物产融为一体,从而展示了更深刻的意义。韩美林先生还介绍说,此次奥运会吉祥物也突出了母爱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在吉祥物的制作过程中也糅进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多种古文化遗产。比如运用了彩陶制作的点、线、面来组成画面。在创作时也打破了迪士尼平构的线条而采取了中国版画的线条,尽量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都参与进来。在吉祥物的色彩运用上采取了五环标志的五个颜色来凸显与奥运的紧密连接。
“这组吉祥物,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把中国的书法美放进去。”韩美林意犹未尽地说。但这样的创意已经让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员兴奋不已:“韩美林天才的创意,比奥运还要奥运!”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张朝阳: “狐”眼观奥运(1)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搜狐为何能突破新浪、网易、腾讯三方的围追堵截,成为唯一的互联网赞助商?张朝阳能否借助奥运机遇问鼎盟主?
历史上富士胶卷,曾经利用取代柯达胶卷成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赞助商的机会,在全球发起了一系列的营销行动,并利用奥运概念进行传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当年将自己全球市场占有率从8%提升至16%,目前已成为与柯达分庭抗争的领导品牌。“搜狐”要成为网络门户第一品牌形象,必须要在传播上给予新的做法。要确定领先地位,只有第一,才是有效的。在行业中,所有实质性的优势几乎都集中到了领先者手上。“搜狐”必须要将自己塑造成行业品牌形象,就像人们印象中,可口可乐就是可乐,微软就是电脑软件,丰田就是汽车,百威就是啤酒。想达到这个效果,“搜狐”就需要不断宣传整个行业知识、理念,如IBM的广告通常都对竞争者避口不提,专门宣传计算机的价值所在。“搜狐”要不断强化自己是以“第一”的身份在网络世界的印象。
2007年3月,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张朝阳穿着鲜艳的滑雪服,从风雪中俯冲而下,像一个精灵。
43岁,张朝阳还像10年前回国创办搜狐那样精力旺盛,热衷于参加各种类型的###和发表演讲,只是更加成熟老辣。张朝阳这次来亚布力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滑雪。他来参加中国企业家第七届年会,其中作为“企业家谈奥运”的嘉宾又谈了很多关于奥运的想法。
那天晚上,东北暴雪。在当地一家酒店里,我约张朝阳煮酒论奥运。
<b>  “搜狐不仅出了点钱”</b>
张朝阳认为“奥运会是一个大Party”。因此,相对于其他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对手,天生具有游戏和娱乐精神的张朝阳志在必得,不管出多少钱一定要拿下。面对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新浪等网站只好退出。搜狐具体出了多少钱,张朝阳没有透露,这显然不是他关心的重点。他只是强调“我们不仅出了点钱”,主要还是提供了一个媒介平台。
拿到这个赞助商的身份对搜狐意味着什么,对搜狐的竞争对手又意味着什么?
“拿到这个身份是对搜狐品牌影响力和受众影响力的一个集中肯定,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也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最新技术的平台。这会让我们的广告商还有我们的用户感到自己是在一个非常可靠的承载奥运使命的平台上生活,会感到很放心,这是对我们的品牌的一种提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官方网站由搜狐承办,所有相关的权益套餐如奥运的LOGO、歌曲、吉祥物标识及文化主题活动,搜狐都有权使用或参与;还将得到礼遇套餐,比如有一定的票、证件及采访的权利等。另外,官方网站中自我版权的内容搜狐都可以使用。搜狐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新浪,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这个巨大的战略机遇面前,新浪显然没赢。
张朝阳始终不承认,是因为自己比其他赞助商出的价钱更高才拿到赞助商的资格。他认为基本的原因是,搜狐在体育营销方面一贯做得不错,比如说签约姚明、承建NBA中文官方网站、F1的赛事报道、再到中国网球公开赛,包括与迪斯尼的合作,体育营销是跟奥运项目直接相关的;但是更本质的原因则是奥组委对于搜狐这样一个团队的稳定性及技术实力的认可。
<b>  互联网与百年奥运</b>
在张朝阳的人生履历表上,最近的十多年来一直跟网络有关。他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年底回国任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1996年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4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
张朝阳认为,一直到2000年奥运会,互联网的全球用户还是很少,到了2004年比较多了,但是雅典本身互联网的发展又不是很普及。2008年奥运在中国举办,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已经是十分领先的,同时用户群人数也将是全球第一,所以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一定是和以往不一样的,因为这是互联网全面进驻人类生活时代的第一次奥运会,奥组委开办互联网这个特别的赞助商是顺应这个时代,是非常及时的,它将引起人们的传播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的巨大改变,这确实跟一个单一的传统企业提供一些资源的意义不太一样。


张朝阳: “狐”眼观奥运(2)
就这样,百年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网络赞助商,而且又不仅仅是赞助商,还有系列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10年,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看一些东西,到了现在已经发展为有声有像的互联网,并且是随时随地的互联网,张朝阳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社区技术、博客技术、等很多创造丰富网上生活的技术条件,到2008年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全人类体会一次技术引导现代生活的盛宴,同时这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机会。”
“从我们做NBA的官方网站、姚明的官方网站、2004年亚洲杯官方合作、我们签约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到2008年结束以后,我相信体育肯定是搜狐的主要优势或者说更主要的切入点。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可能还会有为奥运会继续做下去的时间。”这就是张朝阳赞助奥运带来的自信。
<b>  那些网络兄弟们</b>
2007年夏天,网络界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新浪、腾讯、网易宣布联合出手,成立“奥运报道联盟”。分析人士认为,这都是被搜狐逼出来的。
北京奥运会面前,商机无限,这是任何一个公司和经营者都明白的事,对互联网来说,尤为重要。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几乎每次重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有巨大的变革,这也是为何所有门户网站都为了奥运,摩拳擦掌奋力一搏的原因。在搜狐获得了奥运赞助商的身份后,搜狐公司和张朝阳一直都以咄咄逼人的气势直接与其老竞争对手新浪展开搏斗。在另外一边,三家一直被认为是有竞争关系的网站,新浪、腾讯、网易竟然破天荒地联手了,而联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搜狐的垄断,在搜狐的压迫之下,几乎让其他门户网站都感受到了压力,在压力下求变,体现出了中国商业竞争的成熟。而对手的联合,似乎让搜狐的腰杆子也硬起来了。
搜狐拿了奥运赞助商后,一开始多数网站都不以为然,但是当张朝阳抛出:“奥运赞助商如果在其他网站打奥运联合LOGO就是违规,除搜狐外所有的网站也都不能出现奥运标志。”这才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厂商花了高价从奥组委获得了赞助商的权益却发现做广告只能投搜狐,原本需要铺天盖地的宣传现在却只能在平面、电视上打广告而已。因此,第一重争论,是奥运赞助商广告投放之争,目前为止,奥组委除了开发部副部长陈锋的讲话外,没有相关的证据与消息。
陈锋说:“如果企业要做奥运相关的广告,除了到搜狐以外,是不可以选择其他网站的。因为搜狐是北京奥组委唯一的互联网赞助商,搜狐的一切与奥运相关的权益都要受到保护。” 他还举例说,如果某政府机构要举办一个纪念奥运会申办成功多少年或者倒计时多少天的活动时,是可以允许的,但是如果允许非奥运会赞助企业借助该活动进行营销宣传是不妥的,因为这给隐性市场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平台。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认为,到目前为止,国际奥委会没有任何相关法规限制网络媒体经营奥运相关广告。而且三大门户的网站奥运同盟已经得到国际奥组委的确认。在各奥运赞助商的奥运赞助协议中,也并没有对赞助商只能在指定网站投放广告的限制。联盟网站会在尊重奥运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保护广告主权益,坚决抵制一切误导广告主、侵害广告主正当权益的不正当竞争。
萨马兰奇先生曾讲过:“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与否,媒体是最终裁判”。这场网络界针对2008年的奥运之争,恐怕要到奥运会结束才能尘埃落定。


柯瑞嘉:老牌中的王牌(1)
柯瑞嘉,国际体育产业巨头阿迪达斯2008奥运项目的主管。
面对北京奥运会蕴藏的无限商机,老牌体育用品跨国企业阿迪达斯怎会无动于衷?
目前,中国在各大品牌的战略当中已经成了重心。例如熟知运动行销的柯瑞嘉女士,随着阿迪达斯的奥运营销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出任了2008阿迪达斯奥运项目的主管。
这是全球运动行销精英们向北京进行战略大转移的一个信号。这些重量级人物统统都到了北京。奥美公关国际集团的决策者们相信,因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奥运营销已经成为中国传播市场的新热点和新需求,尤其是北京,将是全球品牌市场的主战场之一。
阿迪达斯赞助奥运会的历史已近80年,1928年,阿姆斯特丹-阿迪达斯勒的运动鞋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这家对奥运营销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情结的体育用品厂商,正倾注其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在北京2008奥运会上,并希望借助北京奥运会在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上甩开其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体育品牌。在北京奥运会截至目前为止的11家合作伙伴级赞助商中,阿迪达斯是唯一的一家体育用品企业,因此阿迪达斯对于北京奥运会也有着与其他合作伙伴所不能比拟的热情和野心。阿迪达斯2008年奥林匹克项目总监柯瑞嘉女士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阿迪达斯的目标是通过赞助北京2008奥运会,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体育品牌。”
<b>  2008 黄金之年</b>
谁都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蕴藏着无限商机。然而真正能把潜在的商机转化为现实利润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因此体育用品制造商德国阿迪达斯公司在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以后,加快了在中国的奥运营销推广步伐。“北京奥运会将会是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无论是从投入上,还是从参赛国家的数量来说都是最大型的。对阿迪达斯的品牌来说,将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展示机会。”柯瑞嘉坚定不移地认为。
柯瑞嘉负责的奥运市场部,就是伴随着阿迪达斯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而产生的。早在参与竞争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时候,就有知情人士透露,阿迪达斯志在必得,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成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决心,柯瑞嘉介绍说,因为他们预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可望大幅度增加。而目前人们已经感觉到北京奥运会前的商机,在今后4年中,公司在亚洲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0亿欧元。中国目前已是阿迪达斯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但排在日本之前。
从阿迪达斯品牌成长的历史看,柯瑞嘉说,2008年将是阿迪达斯携手奥运的第80年,比其他很多品牌的奥运历史要长得多。从1928年,阿迪达斯的创立者阿迪·达斯勒为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选手制作第一件产品开始,阿迪达斯品牌就与奥运息息相关,奥运精神也就成为阿迪达斯品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营销策略上来说,阿迪达斯目前积极参与整个奥运会在全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推广。阿迪达斯作为一个体育品牌,柯瑞嘉认为要在北京奥运会上体现出最好的品牌价值。“我们品牌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要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体育装备使之达到最佳的体育表现。”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与其他合作伙伴不同的是,阿迪达斯本身就是一个体育品牌,柯瑞嘉称这种合作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阿迪达斯作为中国奥委会最关键的合作伙伴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阿迪达斯将向所有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技术人员、裁判员提供服装及运动装备。从这个层次来说,阿迪达斯与北京奥运会的合作是更深的合作。
据悉,阿迪达斯与奥运会的合作将持续到2014年,柯瑞嘉告诉我:“这次合作将影响到阿迪达斯未来25年在体育市场的发展和表现。到目前为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雅典奥运会上,我们为比赛提供运动服装和运动装备。在我们看来,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论对设备提供者、赞助商、奥委会官员以及志愿者来说,都是一次十分有价值的经历。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阿迪达斯有幸参与了奥运赛事的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获得了奥运体验。而阿迪达斯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也令我们的品牌价值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和回报。我们为雅典奥运会的参赛队和运动员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服装和运动装备,同时也包括为裁判和志愿者提供了服装。”在企业品牌战略中,体育营销是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许多企业在对奥运会的赞助上尝到了“甜头”。如三星电子凭借对奥运会的赞助成为全球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可口可乐拥有全球38%的饮料消费份额,“奥运会指定饮料”的头衔更是功不可没。毫无疑问,阿迪达斯也将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热潮中掘金。阿迪达斯董事长赫伯特·海纳曾宣称,2004年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销售额是1亿欧元,而4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当年的销售目标是20亿欧元。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柯瑞嘉:老牌中的王牌(2)
<b>  借奥运“一统江湖”</b>
一直以来,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都非常快,据柯瑞嘉介绍,目前阿迪达斯正以每天两家店的数量在增长,###络也在不断拓展,而阿迪达斯的目标是通过赞助北京2008奥运会,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体育品牌。对此目标,阿迪达斯信心十足。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服装赞助商,阿迪达斯不仅负责提供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所有服装,还包括所有官员、裁判员以及近10万名志愿者的服装,这对阿迪达斯来说,既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自己产品和品牌的机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近10万名志愿者的服装,这个数量非常庞大,而志愿者又可以说是奥运会的脸面,是摆在奥运会最外面、最广泛的一个团体,所以为这些志愿者提供合适的服装也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富有挑战的工作,阿迪达斯对这个工作也十分重视。
阿迪达斯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北京奥运会特许服装产品上印有自己LOGO(标识)的企业,这些特许产品不仅可以在阿迪达斯的专卖店可以买到,在北京奥组委下设的一些特许专卖店内也可以买到,一般体育产品虽然也可以做特许经营,但是企业不能印上自己的LOGO,而阿迪达斯是唯一一家可以有自己LOGO出现的特许经营厂家,这样的深度合作权利可以让阿迪达斯把赞助和品牌营销更直接地结合起来。其他体育品牌企业,比如耐克、李宁等竞争对手,对此只能望洋兴叹。
据说,早在2005年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企业之争中,体育用品类企业之间的争夺是最白热化的。根据奥运赞助企业排他性原则,这些老对手们最后入围的只能有一家。作为阿迪达斯的老对手,耐克在竞标之前就选择了放弃,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公司则成为阿迪达斯竞标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对于李宁公司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最好契机,但李宁公司在最后一轮中也因为资金等原因退出了竞争。
<b>  没有不能夺的金</b>
柯瑞嘉说:“‘没有不可能’是阿迪达斯的品牌理念,阿迪达斯鼓励每一位奥运选手在这个实现梦想、超越不可能的舞台上都能表现最好,夺取金牌。杰西·欧文斯、埃米尔·扎托沛克、威尔玛·鲁道夫、纳迪亚·科马内奇、皮拉斯·迪马斯这些体坛风云人物都曾在阿迪达斯产品的帮助下,在奥运历史上留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她说:“2008年奥运会将要产生超过300枚金牌,作为北京奥运会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希望看到当北京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的时候,每一位中国运动员能表现得更高、更快、更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从正式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开始,我们就着手准备一系列的奥运市场计划。通过这几年的市场宣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阿迪达斯是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并进一步感受到阿迪达斯‘没有不可能’的品牌精神。”
据了解,2005年,阿迪达斯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大连等城市推出了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为主题的路演活动,宣传阿迪达斯的奥运历史,并庆贺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合作。目前,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授权产品已经在全国约200家阿迪达斯专卖店中有售。2007年,阿迪达斯刚和中国奥委会在北京宣布启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的公开征集设计活动。柯瑞嘉表示,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始终致力于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最好的运动装备。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志勇:奥运会“一切皆有可能”(1)
张志勇,李宁有限公司现任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在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竞标大战中失利后,李宁公司继续着“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它如何借势塑造国家品牌?
在围绕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竞标大战中,李宁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但依然只有接受苦涩的失败,它被资金雄厚的阿迪达斯击败,后者成为北京奥组委选择的第七家合作伙伴。阿迪达斯是这场角逐的胜利者,因为从赞助北京奥运中,它拿到了丰厚的福利: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以及参加北京奥运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都必须穿着印有“Adidas”标志的体育服饰;所有运动员上台领奖时,都必须穿着阿迪达斯的服装。
这对李宁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李宁从1992年起就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领奖装备,其中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以中国龙图案为主题的领奖服和源于自然灵感的蝴蝶鞋大放异彩,被参与奥运报道的各国记者票选为“最佳领奖装备”。角逐奥运赞助商的失利,意味着此番荣景已很难在北京奥运会上演。但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说,李宁全体员工绝不会放弃奥运机遇,现在依然“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世界著名体操王子,李宁在奥运赛场上叱咤风云成为中国人心头不可磨灭的记忆。正如李宁本人在体育上的成功,他退役后创办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在市场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一代青年创业者的精神偶像。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几届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服装、中国奥运健儿领奖服都穿“李宁牌”,但就是这个民族品牌,在中国的土地上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的赛场上却不能露面,着实让人扼腕叹息。
这一切,因为阿迪达斯击败李宁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
李宁公司2004年上市以后,李宁就从创业者转入幕后。现在代表公司发言的都是CEO张志勇。作为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且经历过从北京申奥到向奥组委递交赞助商申请的整个过程,张志勇先生显然比别的企业家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更深的理解。在2007年3月4日召开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七届年会上,就奥运会的战略机遇和李宁公司发展的系列问题,张志勇和我聊得格外兴奋。
<b>  绝不放弃奥运机遇</b>
张志勇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带来的机遇是空前的。原因在于,他说,中国人看奥运会其实跟西方人看奥运会是不一样的,中国经常把体育作为一个外交的手段,如“乒乓外交”那样,所以每当中国人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时候总被视为一个国家荣誉。
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起,奥运会就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的大事,从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中国要承办奥运会时候起,这个梦想正好在100年的时间实现。举国办奥运会的体制,使13亿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热情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提并论的。李宁公司做了大量调查,发现2008年奥运会以及2008年之后,群众体育将在国内空前高涨,因此体育用品不愁没有市场,这会使李宁在内的体育用品公司获得巨大的市场机遇。
财务官出身的张志勇非常务实,他非常清楚李宁公司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面对来自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竞争,年仅16岁的李宁公司还在发展中。因此,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巨额赞助门槛面前,李宁公司选择了战略性退出。“成为奥运会赞助商和借助奥运会机遇发展自己的品牌是两码事”,张志勇解释说,“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还要有相当于赞助款4到5倍的钱去推广,如果没有经验和把握不好,很容易玩不起这个游戏。”他的潜台词是,没有贴上“奥运标签”,同样可以抓住奥运会所带来的产业机遇。对奥运会如数家珍的张志勇现场给企业家们上了一堂“奥运课”:“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项目管理,通过它可以改变我们很多的价值以及文化理念,这些项目经验都是非常非常有用的。”
面对“复杂庞大的奥运会”,李宁公司同样制作了一套详细的“奥运营销计划”:“具体想法我不能说,这是我们公司非常重要的策略,对每个细节都有项目执行计划,现在还不能透露出来,但是方向可以说,这个是既定的。我们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走,第一我们不是特大企业,不可能投入巨大的财务资源进行营销;第二个关键是整合营销,要把产品、零售、广告、数字营销、媒介全部结合在一起。”


张志勇:奥运会“一切皆有可能”(2)
乘坐飞机的时候,细心的张志勇发现,在登机的通道墙壁上,奥运会合作伙伴通用电气的宣传很巧妙:几片绿叶,一个公司的标识,简单的几幅图画就跟奥运的价值理念联系起来了。把企业与体育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天衣无缝,非常经典。
有鉴于此,张志勇提出了一个“奥运营销公式”:一个是你的品牌对奥运会的认识是什么,品牌定位是什么样的,在这个阶段跟消费者说什么,写出来。第二,把奥运会代表什么写出来,让你的团队来写,让你的合作伙伴写,把跟体育本身最紧密的形容词全部写出来。第三,你的目标消费者在奥运会这个阶段可能要什么。然后把三段里面可能连接的情感拿出来。以上三部分找到一个“交集”,为这个“交集”找一个形象载体,即具体化,就是你要推广的东西。
追溯奥运会的历史,直到1984年,它才跟“盈利”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此前,对于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而言,更是一场投入远远超过产出的亏本买卖,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超出预算的那部分投入,蒙特利尔到现在还没有还清。
<b>  李宁与阿迪达斯贴身肉搏</b>
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和阿迪达斯大中华地区总裁桑_琳分别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和阿迪达斯—所罗门集团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第七个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所有工作人员、自愿者、技术官员以及参加都灵2006年冬奥会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奥运代表团成员届时都将穿着印有“Adidas”标志的体育服饰。事后据了解,李宁公司原计划的赞助底线是10亿元人民币,但阿迪达斯最终以13亿元的出价让他们选择了退出。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此次奥运服饰的赞助招标并没有公开的仪式,北京奥组委一直在和国内外很多著名的服装品牌谈判,最终阿迪达斯取得胜利,所凭借的无非是资金和实力。这位知情人士称,在北京奥组委与这些企业的谈判过程中,企业能够提供赞助费用也节节上升。在达到8亿元的时候,只剩下了国内最大的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和国际第二大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双方对于竞争对手的开价也格外关注,在阿迪达斯得知李宁公司出到10亿元的时候,直接以13亿元结束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依照国际奥委会不成文的规矩,赞助商没有严格的准入门槛,而一个品牌的赞助费用到底是多少也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但北京奥组委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奥运经济的合作伙伴名额有限,可能是九个或十个,并且合作伙伴招标工作将在第一季度完成,所以最后的几个名额也就成了昂贵的“蛋糕”。 由于赞助费用的不公开制度,外界无法知道阿迪达斯最终得到这块“蛋糕”的真实价格。但一位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对记者表示,在国外参加奥运会,大家都知道一个规律:在一大串的赞助商名单里,是以所提供的赞助费用的数额来排名的。
竞标结束后,李宁公司表示他们不会放弃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只是他们在奥运推广宣传策略中的一环。李宁公司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李宁公司不是没有继续竞争下去的实力,只是出于全方位衡量投资与赞助的考虑,并且这次较量的影响不是一两年就见效的,可能会持续很多年,真正的结局也许到2008年以后再见分晓。 在企业品牌战略中,体育营销是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许多企业在对奥运会的赞助上尝到了“甜头”。如三星电子凭借对奥运会的赞助成为全球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可口可乐拥有全球38%的饮料消费份额,“奥运会指定饮料”的头衔更是功不可没。
<b>   “非奥运营销计划”</b>
在东方卫视的《头脑风暴》节目里,主持人拿着两张纸片,一张写着“阿迪达斯”,另一张写着“李宁”,让观众选择哪一个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企业,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一半人选择了“李宁”。
这一方面是因为“李宁”是本土品牌,另一方面也说明李宁品牌塑造的成功。当然,李宁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奥林匹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下遵守规则的结果,也说明了李宁的努力。因此,绝对没有人相信李宁会放弃奥运会,包括胜利的阿迪达斯,因为它相信李宁这家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在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上展现自己更多的身影。而且,李宁的“非奥运营销计划”,为那些没有入围奥运赞助的企业指明了另一条道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张志勇:奥运会“一切皆有可能”(3)
角逐奥运会服装赞助资格失利仅仅几天后,早有第二手准备的李宁开始接连挥出数记重拳:2007年1月5日,李宁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签订协议——2007-2008年播出的栏目及赛事节目的主持人和记者出镜时均需身着李宁牌服饰。此举意味着,在北京奥运期间,只要打开央视体育频道,李宁的Logo就会映入观众眼帘。这是一次颇具创意的营销方案,它十分巧妙地躲过了“奥运知识产权”的壁垒,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去拥抱北京奥运会——我不能跟北京奥组委合作,我就跟中央电视台合作,赞助不了整个赛事或者运动队,我就赞助报道赛事的主持人和记者。
截止到今年2007年5月上旬,备战奥运数月之久的李宁已经打造出一支星光璀灿的“李宁代表团”:其中包括中国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体操队。李宁会为它们提供服装,而这四支球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数超过中国队金牌数总和的一半。 “李宁代表团”里还有些“国际纵队”:瑞典奥运代表团、阿根廷篮球队、西班牙篮球队、苏丹田径队。李宁会为它们提供服装。其中,签约瑞典奥运代表团使李宁公司成为第一个签约外国奥运代表团的中国品牌。
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时,出镜的央视记者和主持人都穿上了“李宁服装”,这使坐在电视机前的许多中国观众误认为李宁才是中国队的服装赞助商,此举让砸下重金赞助中国亚运代表团的耐克郁闷不已。张志勇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可以用来概括李宁的非奥运营销:“与阿迪达斯和耐克比花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没关系,我们有的是主意——而且保证都是好主意……李宁公司很早就开始想办法寻找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广品牌: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花小钱办大事。”
<b>  借势塑造国家品牌</b>
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竞争落败后,中国体育英雄、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和CEO张志勇在许多公开场合都表达了心中难以忘却的遗憾。痛定思痛,李宁公司向公众推出了“国家品牌”这个全新概念,同时也把“国家品牌”建设当做公司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在张志勇看来,国家品牌是指一个地区文化代表的商品呈现给消费者的一种印象,很多方面都是印象,说到法国,说到意大利就是时尚,说到日本就是高质量、精细的概念,这是一个国家品牌的概念。
中国国家品牌的现状如何?张志勇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以我自己专业方面来看,美特斯邦威作为一个零售品牌,在供应链能力、设计力量国际化方面,在中国做得都非常出色。但是,上海淮海路进行改造时,当地有关方面要把它清除出去。因为它是中国品牌,不是洋品牌,更有品位的人会消费洋品牌。不仅如此,目前大商场普遍都分国际品牌区和国内品牌区。为此,我还跟长沙的一个商场‘打过一次架’。李宁在那里凭效益排第二位。商场说,‘对不起,你要到那儿去,因为你是国内品牌’,我说,‘对不起,我退出’。一年以后,他们发现李宁退出损失太大又回来找我。这种现状造成本土品牌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逼着很多人搞假洋鬼子。”
塑造中国的国家品牌,必须靠本土企业的持续努力。张志勇认为,作为本土企业必须要作好两件事情:“第一是好男儿当自强。首先自己要做好,不要在提供消费者的使用价值方面出问题。第二是开放心态。把产品的使用价值做到最好,比任何竞争对手都做得更好。”
国家品牌是企业最终实现价值的一条路径。张志勇表示,希望联想、海尔等中国企业成长为中国的国家品牌。这也是李宁品牌追求的目标。
失去北京奥运赞助商资格,李宁公司上下都很遗憾,但没有沉沦。在家门口的奥运上,作为本土领军品牌,“李宁”不甘为看客。张志勇在接受我的专访时称,“奥运战略是李宁公司近期的战略核心。我们不会放弃,但会遵守规则。公司利用运动营销的诀窍和系列分析工具已经研究安排了100多项营销活动方案。”
当全世界篮球迷对身穿李宁牌的西班牙男篮封王2006世锦赛还记忆犹存的时候,李宁品牌又签下了一支世界冠军队——雅典奥运会冠军阿根廷男篮。而且,在今后的六年中,包括阿根廷男女篮在内的阿根廷篮球各支“国字号”胸前将统统“标配”李宁品牌的标志。有专业人士感叹李宁品牌的营销妙招:左手西班牙,右手阿根廷,拥有两支篮球世界冠军队。


张志勇:奥运会“一切皆有可能”(4)
“一切皆有可能”。有一种可能值得期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篮决赛,阿根廷大战西班牙,双方身披“李宁”战袍上演一场斗61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唐师曾:我为申奥斡旋中东(2)
北京申奥成功后,唐师曾利用自己在世界各地奔走的优势,向世界介绍北京2008年奥运会。有人曾经看到他身着球衣,在北美的沙滩上和一群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喝酒,头上的帽子都画着中国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哥们儿要弄奥运会了。”唐师曾这样告诉他世界各地的朋友,“我通过这种民间的活动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北京奥运会。”
<b>  二、唐老鸭的梦想</b>
在圈子里,唐有一个尽人皆知的绰号——唐老鸭,他也很乐于别人这么叫他,显得很哥们儿。他是一只有梦想的鸭子。
1979年,唐师曾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在北大图书馆,对军事的执著和对摄影的迷恋,使他很快认识了罗伯特·卡帕这位战地摄影记者,1987年,唐师曾进入新华社摄影部。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当时唐师曾正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中东要打仗了”。四年大学、四年教书的国际政治训练,让他立刻作出这个判断。他全部的神经都随着这个预感兴奋起来。在鸭绒睡袋里,他打着手电起草给新华社领导的电报稿,请求赴中东采访。唐师曾最终获准奔赴海湾,单枪匹马,带着300美元。1991年1月15日,是联合国安理会给伊拉克的最后期限。为了能留在巴格达,他竟然拒绝办理出境手续;以致1月14日中国使馆郑大使率最后一批中国人员撤离时,唐师曾差点在巴格达机场被扣下。当伊拉克袭击了以色列,所有的人都在往回撤的时候,在安曼待命的唐师曾越级上书北京总社,强烈要求去以色列。于是,他成为新华社用“特拉维夫”电头发稿的第一人。
“世界分成四类人:一类是爷爷级的,比如丘吉尔、沙龙,是制定规则的;第二类是爸爸辈的,巴顿、艾森豪威,他们执行规则;第三类是儿子辈的,他们遵守规则;第四类是孙子辈的,他们破坏规则。我认为我是属于爷爷级的,我一直在开辟一个东西,不是模仿谁,而是走一条自己新辟的路: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开辟了这样一种有美国有阿拉伯也有中国生活方式的人生”。这只鸭子,是不是有点狂?
突然问起唐师曾:“在您心目中,‘优秀记者’的标准是什么?
唐师曾回答:“勇敢、诚实、有良心、讲真话、不贪财、不怕死。古代有司马迁、玄奘,现代有卡帕、斯诺、萧乾。我希望我和他们血脉相连,我希望我身上有他们的基因。”
<b>  三、在路上远行</b>
海湾战争成就了唐师曾的人生梦想,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度抑郁症”,让他的身体和心理备受折磨,但这并没有使他放慢脚步,他不停地行走,带着他的相机、手表、笔记本和越野车。从文明古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一路行来,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梦想。
采访那天,北京大雨如注,中关村图书大厦,人们排着队买他的书。可我的心情始终很沉重。唐师曾告诉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在今天签名售书吗?因为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本来今天想带儿子一起来的。可是没能带来——前妻不让。”、
我理解了这位挚爱儿子的40岁男人的痛苦。
记得第一眼看到《我的第三个愿望》,立刻被别具一格的封面所吸引。封皮上,“唐老鸭”与儿子亚述肌肤相亲,酣睡在一起,柔情浓浓,展现了这位著名的战地记者儿女情深的另一侧面。《我的第三个愿望》与唐师曾以往作品视角截然有别,书中主要记录和描述作者与家族、儿子、朋友之间发生的系列故事,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内情,以作者多年###的——呵护妻子、孕育儿子、儿子出生前后及成长的大量照片资料为主,穿插以独到而厚重的人生感悟和对儿子未来的期待。“为儿子写一本书,是有生以来投入感情最深的一本书,”“是儿子,使我几度摆脱生活和精神的绝境,” 为此“唐老鸭”日夜写作。行文风格保持了唐氏文章一贯的生动流畅、情深意长的特色,使人读之动容、思之泣下。
“当好记者、娶好姑娘、生好儿子,这是我人生的三个愿望,现在都一一实现了,足慰平生了。”
他说:“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两个点:时间和空间,对我来说,时间就是手表,空间就是相机,然后就是活在中间的我,我开着车,戴着表拿着相机照相,然后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放到我的IBM里,整合了我所遇见的时空。加工成一本书,一捆捆放在那儿就成了过去,我再开始新的一切。”最终,《我从战场上归来》、《重返巴格达》、《我钻进了金字塔》、《我在美国当农民》、《我的第三个愿望》以及《我的诺曼底》先后出版,而且每本书都在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唐师曾:我为申奥斡旋中东(3)
他在《我的诺曼底》序言中引用了丘吉尔的一句话“我们都是虫,可我是只萤火虫”。他说,我不敢说我是一个灯塔去引导别人,只能说我是个萤火虫,至少可以发一点点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于西蔓: 五彩人生 七彩世界(1)
于西蔓,世界最大色彩咨询机构CMB日本代表处的专业色彩顾问,她将 “色彩季节理论”及“色彩营销”概念引入中国。
“中国色彩第一人”为何建议市政府为北京“洗脸、化妆”?
“目前我最关注的除了人的形象,还有城市环境的形象,所以到哪里都会拍很多城市环境的照片,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和谐的街头广告配色,在今天的中国城市里面比比皆是。在沈阳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一种叫做“丰城环路”的公共汽车,配色特别典雅和谐,特别国际化,堪称这座城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为了多拍几张它的照片,差点跑到马路中间去了,只因为它的配色设计之美在全国都非常少见。现在大街上的公共汽车多数都被涂上了花花绿绿的广告,广告用色都是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看久了会产生视觉疲劳,让本来就浮躁的都市生活更加烦心。如果全国的公共汽车都能做到这么赏心悦目,人们行走在路上的摩擦必然会减少,生活变得更加和谐舒心,我们的政府机构又何乐而不为呢?”
——西蔓博客
透过东方广场一间办公室的透明玻璃看下去,车水马龙的长安街和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尽收眼底。某个夏日的黄昏,夕阳不经意地点缀在这间办公室的花盆、沙发以及书桌上,色彩明亮而温馨,散发着芬芳。这间办公室的女主人叫于西蔓。她的西蔓色彩是全国第一家专业色彩咨询机构。
2001年1月,她的新书《西蔓美丽观点》问世,短短3个月已经再版4次,“我没有想到能得到大家如此的厚爱和认可,深感‘美丽警察”称号下的责任重大。有不少朋友反映新书中对男士朋友形象的建议太少,我打算再写出一本新书献给关注形象的男士朋友们。”她被爱美的人亲切地称为“美丽警察”
于西蔓是个有远见的女人。尤其是对色彩。尤其是对中国。
谈起她的工作,于西蔓说就是把色彩的知识及文化传播给广大人群,鼓励中国人先从个人的形象范围做起,然后再延伸到企业,甚至,延伸到整个城市或整个国家。“我的客户大体分两种:一类服务是普通的个人咨询,为顾客提供个人色彩诊断及建议参考、个人款式风格诊断及建议参考等;另一类服务是针对企业的,提供企业的色彩营销,可以是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橱窗设计的色彩主题,甚至是一个城市在建设上的色彩规划等。”
从1998年回国创办这家公司开始,于西蔓就成了积极的色彩“布道者”。
<b>  一、奥运会发现美丽</b>
1999年,在国内色彩市场上摸打滚爬一年多的于西蔓,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突然有一天,一件意外的事情让她感到万分惊喜:当时的北京奥申委办公室找到她,于是她成为了北京申奥进程中城市改造专家组的28位专家之一。
2000年前后的北京,申办奥运会进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而作为有希望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北京,城市改造、城市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每天都是推土机的轰鸣声,每天都有新大楼拔地而起。
“也许当时奥申委在媒体上发现了我吧,我的色彩理念太超前了,当时国内还没有色彩观念。”回忆当年往事,于西蔓一脸自豪,“北京奥申委把我们这些专家召集在一起开会,有建筑、照明、民俗、美术等方面的专家,但色彩方面的专家却只有我一位。”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也是申办2008奥运会的主要城市,有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太重要了,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脸面,还直接决定申办成功与否,于西蔓谈起了当年给奥申委提议的情形:“北京是什么样的颜色,这是人家来北京最直观的印象,北京的色彩会告诉世界,北京是什么样的,崇尚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而北京每天都在搞建筑,假如把北京的城市建筑想象成一个油画,是不能任由建筑者随意涂抹的,必须精心设计色彩外观,才能给人以美感。”
“就像世界上每一个大城市一样,北京需要有自己的主色调。”它应该是由政府出面组织专家进行1—2年的考察,根据四季色彩的变幻对比、四季空气明亮度的对比、绿化在每个季节鲜亮程度的变化……考证许多东西后作出选择。”“这个专家组应该有建筑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学家等,当然也要有色彩顾问。”“现在离那天还有3年时间,我们得抓紧点,能够让北京在2008年看起来更好!至于我,我愿意无偿地去做这件事!”


于西蔓: 五彩人生 七彩世界(2)
<b>  二、源于那年那梦</b>
“还记得有次在餐厅里见到一位老太太,特别震动。那时候我也就二十五六岁,没见过比我妈妈还好看、还会打扮的人,那老太太的穿着品位让我很羡慕。当时我想,我也挺爱美,要学着打扮可能更好看。”
“人不可能同时坐在两把分开的椅子上,天职,永远都是最适合你的椅子。我认定,色彩咨询顾问就是我一生的天职”。 
年龄很小的时候,于西蔓就对美有特别的神往。出生于东北的她在文工团大院长大,这使得小时候的于西蔓特别爱美。但那时候她赶上的是一个没有色彩的年代,人们并不敢大胆地以色彩来表现自己,而她则尽可能地去发现搜罗颜色好看的衣服来穿,1987年,于西蔓经过严格的考试被公派去日本航空公司研修。1年后,她考取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生。和大部分留学生一样,于西蔓当时也异常艰难,高昂的学费、让她头疼的数学……
然而,不同于大多数留学生的是,艰苦的学习并没有让她放弃生活之乐。在学习之余,她挤出时间去参加化妆、插花、丝巾系法的学习班,并将很多钱花在买时尚杂志、丝巾、时装上。别人都觉得她这样做不可思议,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正是这些唯美的“奢侈”,一点一滴地积淀成她日后色彩事业的坚实基础。
美丽的梦想积聚起来,就成了人生的追求。1998年,她回国创业。她被众多媒体称之为“中国色彩第一人”。她把国际上流行的色彩咨询业引入中国,为个人、产品、企业,乃至一个城市,寻找与其匹配的色彩风格规律,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
“女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适合相夫教子,有的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燃烧。我是后一种人,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拿破仑说过,当你到了一个不熟悉的城市,你就要研究它以期占领,因为战场永远和梦想一样辽阔。”
<b>  三、找到自己的颜色</b>
这么多年,每一天她都觉得这个职业真好。“我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也有更多的动力和韧劲。”她说:“我可能是公司里精力最充沛的人、最爱笑的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想办法克服,白天嗓子累哑了,晚上还要给各种媒体写专稿,最近还集结出版了《女性个人色彩诊断》、《中国人形象规律》等五本系列丛书……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还是精神抖擞,因为工作让我有成就感。”
“布道”起步过程很艰难,当时西蔓还和手下的员工开玩笑说:“如果没有顾客上门,也没人打电话来咨询,你们千万别急着辞职呀。”她并没有像别的企业那样采用广告攻势开拓市场,而是先作了几场色彩理论的演讲,告诉人们怎么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第一场大庭广众之下的演讲是在王府井的世都百货,“西蔓色彩工作室”的大招牌早就摆出来了。准11点,她打扮利落走上台,却发现台阶前一个人都没有。拿着麦克风,她进退两难,当过大学老师留过学,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就像个大街上卖鸡蛋的,必须自己吆喝。好不容易她开口了,对着假想的观众演讲。3分钟后来了三两个人,10分钟后有了一小堆人,过了半小时,台前挤得水泄不通……演讲结束后,掌声很热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她腿一软,趴在桌上眼泪就掉下来了。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西蔓的第一个客人也是免费的——大学同班的一位女生。说服那个女生用足了力气,半年才扭正她的观念!那半年,西蔓总带她逛燕莎、赛特,还买衣服送给她,让她进到办公室每天都能听到“哇,好漂亮!”在西蔓的“强迫性实验”下,那个女生终于慢慢接受了色彩理论。
真正给顾客作色彩诊断,更难,真的就是观念冲撞!西蔓告诉在中国的第一位顾客,她的风格属于少年型,适合干练利落的中性化服装,对方简直从座位上蹦了起来:“我怎么能是少年型呢,我是女人啊!”好不容易她才接受建议:把烫的长发剪短,穿立领衬衫,宽幅的花裙子收起来……三天之后,她又来了,兴奋地说:我的朋友都说我越来越漂亮了!
战场就是这样打下来的:事先对开拓市场的困难估计,以及一直以来的韧劲,就是保证。
<b>  四、建议北京“洗脸”</b>
“城市色彩是景观色彩,是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说到2008奥运会,于西蔓兴奋地说:“我希望鼓动政府再给北京市洗脸,目前北京市的整个基调还是灰色调,我希望经过布局后,2008年的时候会更好看。”
书包网 www.61k.com

于西蔓: 五彩人生 七彩世界(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每个中国人都希望为奥运会做点什么,而对于西蔓来说,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意味着商机,还为她的色彩事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她现在要努力做的是:能不能让古老的北京更漂亮一些,能不能让北京市民看起来更时尚一些?
设计北京的色彩,从眼下做起,她认为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进行色彩调查,摸清北京的“家底”,同时了解北京适合什么颜色。北京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每个季节都有适合自己的颜色,还要给现有的建筑“测色”,看是否与北京的整体色彩协调。北京是一个独有的城市,跟上海、东京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外观上,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阶段耗时耗力,也有很强的技术性,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但只要这个工作做好了,下面的工作就好做了。
其次,色彩设计阶段。以色彩调查为基础,把北京按照功能分区,比如高科技区、政府机关区、金融区、教育区等不同区域着色设计是不同的,可以确定整个北京色彩基调,以什么颜色为主,以什么颜色为辅,要组成一个由建筑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论证、模拟、设计,同时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
再次,应用调试阶段,设计出一些方案后,由城市规划部门出面协调,参考国外的城市色彩战略为北京“涂色”,由专家写出北京城市色彩指南,推广使用。于西蔓介绍说,巴黎被称为浪漫的色彩之都,不是偶然的,早在1973年,巴黎就完成了城市色彩规划。
“我希望2008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每一个来参观的外国人都会由衷地说,北京真美,中国真美!”这是美丽女人于西蔓的奥运之梦。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王敏:从核心图形到奥运奖章(1)
王敏,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和奖章设计者。
核心图形的设计能否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点睛之笔”?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奥运色彩”?奥运奖章“金镶玉”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一本名为《奥林匹克100年》的书中写道:“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创造出最伟大的作品。”那么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设计师能创造出什么样伟大的“作品”呢?
“海归”王敏就是这样一个设计大师。作为中央美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着他的团队,相继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出核心图形、奥运奖章,中外人士对其赞誉有加。
然而2003年,47岁的王敏从世界著名图像处理软件公司阿多比(Adobe)的设计总监这个很少华人企及的位子辞职,携妻女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做了“海归派”时,很多美国的同事都好心地劝阻他不要回来。王敏倒觉得,国内艺术设计的空间很广阔,在奥运会内景下,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b>  一、北京奥运会的“点睛之笔”</b>
“我们目前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的设计”,看到我一脸迷惑,王敏解释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从各类标识到吉祥物,从环境色到核心图形,从单项体育标识到各类宣传品,所有的奥运景观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才能突出奥运会的整体形象,奥运从准备到举行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很多活动,也有很多材料要设计,需要一个视觉形象来将所有的奥运视觉元素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奥运会的核心图形。雅典奥运会就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核心形象,并自始至终都在用这个核心图形来塑造一个完美的、和谐的奥运形象。”
“核心图形和吉祥物等一样,都是奥运会视觉元素的一部分。”奥运艺术研究中心李沐泽设计师说,“原来人们普遍称之为辅助图形,主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辅助作用,是为了突出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等标识。但随着对奥运会视觉元素认识的深化,该图形在奥运会整体视觉元素中不是单纯的辅助作用,而是能够覆盖奥运会整体形象的设计,比如使街道的布置、相关商品的开发等都有一个统一的形象。”王敏为我们举了雅典奥运会作为一个成功运用核心图形的范例,希腊是西方文明和奥林匹克文明的发源地,因此,雅典奥运会的主办理念为“文化奥运”,主题是“回到故乡,共享希腊文明和奥林匹克文化”,雅典奥运会视觉形象的设计围绕着文化发源这一主题进行设计,有效地使雅典奥运的设计理念“遗产、人本、参与、庆典”自然地绽放出来!雅典奥运会组委会成立了由优秀设计师和出色的设计管理者组成的形象设计团队,他们设计的核心图形来源于希腊自然地貌、自然环境以及日常生活所常见的形态、运动形象,古希腊石头上所刻的文字、波浪和大地的图案等。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核心图形带来了动人的奥运景观,也为雅典奥运会形象中其他设计提供了基础,如:吉祥物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的玩偶,取名为Athena(雅典娜)与Phevos(费沃斯),代表希腊悠久的文化和雅典城市形象;35个体育项目的标识设计灵感主要来自古希腊的艺术,核心图形和色彩在视觉形象的应用元素中得到综合性运用,这些要素的来源在它们的博物馆中都能找到,把这些要素应用在奥运会宣传画、景观布置、事务和办公用品、服装、纪念品等方面变换出既丰富多彩又主题统一的视觉形象,并在开、闭幕式中得到进一步诠释。雅典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借鉴。
王敏认为,设计成功的核心图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意义很大——不仅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北京的国际形象,还可以推动市场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推进中国设计文明的进程,提高城市艺术品位、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因此,核心图形设计目标既要表现永恒的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也要表现出中国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独特理解,要捕捉到并表现出中国、北京的独特形象与精神,还要体现具有悠久历史的北京正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新世纪的决心,传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会主题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
<b>  二、北京需要何种“奥运色彩”</b>
在王敏他们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已经完成的成果中,为北京2008奥运会提供的专用色彩系统设计方案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作为北京奥运会形象的基础元素之一,专用色彩系统的作用是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基础色彩、辅助色彩及主要色调,营造北京奥运会形象与景观的独特视觉环境。“奥运色彩的运用,既要体现我国优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凸现生机勃勃的国家形象,又要体现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同时要充满动感,要突出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王敏这样谈到对“奥运色彩”的理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王敏:从核心图形到奥运奖章(2)
在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王敏在两位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亲自操作电脑,向记者展示了他们设计的“奥运色彩”,让人惊叹于色彩组合带来的美,在专用色彩上,他们选择了以下几种:
中国红: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婚礼,红色的春联……红色是北京的颜色,也是北京的象征。从古至今,北京的生活中充满红色的装饰主题。红色是激情和运动;红色是喜庆与祥和;红色是民俗与文化。因此红色构成了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颜色的主色。
琉璃黄:黄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树叶和丰收的农田,是北京最亮丽的色彩。“琉璃黄”代表着北京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与历史的精彩和辉煌。黄色在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将在奥运会专用色彩系统中扮演明亮与欢快的角色。
还有“长城灰”、“青花蓝”、“国槐绿”等,以灰色为例,北京整体城市色彩以无彩色的灰色调构成,该色调一是能够体现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合院民居;二是能衬托皇家“红墙黄瓦”,从而将北京的历史地位展示得更加突出、鲜明;三是使北京具有浓郁的现代感,灰色是北京奥运会色彩系统中独具魅力的元素。
原来奥运会可以如此美丽。我不禁惊叹起来。
<b>  三、奥运奖章“金镶玉”</b>
当无数人猜测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上将雕刻“龙”还是“故宫”时,王敏所领导的奖牌设计团队却别出心裁地将“玉”这一特色材质运用进来。“这个设计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关键是,它较之历届奥运会都不同。”王敏向我们回忆起此前的诸多设计方案:“团队的许多预选作品都各有千秋。每个设计的风格也差别甚远。最后敲定‘佩玉’方案,就是因为它前无古人的突破性。”
据透露,在奖牌设计过程中,王敏和他领导的设计团队无不在“外国人如何才能领悟”、“如何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这些问题上苦苦推敲。王敏说,用本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去大胆地实践,体验前所未有的设计,是这次奥运奖牌之所以获得各界认可的关键。
2006年10月,王敏作为奖牌设计的发言人向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做过陈述。他说:“在奖牌里嵌入玉是我们的首创,我很担心奥委会出于奖牌金属识别性的考虑而拒绝方案。但出乎意料的是,奥委会成员对这个设计非常喜欢,都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特色’不仅是表层文化元素的做秀。外国人看到一个大灯笼,或者一帖书法,并不能明白什么。民族的东西要让别人认可,就要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语气对中华文化精髓娓娓道来。一定要简洁、要有强烈的时代感。” 随后,与奖牌同时配发的证书还处于后期完善中,每样材质的敲定都是一次考验。王敏透露,证书中用到的绢就取材于“绢锦名城”杭州。从中国极富历史传承特色的城市取材,这显示了奥运奖牌的至高尊荣。
攻克了奖牌设计这个大难关,王敏所在的团队还将面临奥运官方海报、门票、指示系统等设计重任。“前方尽管压力重重,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举多得的。”
<b>  四、海归设计师的人生故事</b>
“2001年北京申奥时,我作为申奥团队的一员去过莫斯科,主要负责申奥陈述中的多媒体资料设计。”王敏动情地与我们聊起他与奥运的一段渊源。“那时我在美国,但是我已经向奥申委有关负责人承诺,一旦申奥成功,我将回国工作,尽我能力为奥运会出谋划策。”
原籍山东的王敏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美术学院,1983年留学德国,1986年考上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成为自1949年后该学院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生。王敏毕业后留校任教。早在2001年,王敏就与北京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北京申奥多媒体陈述报告的主要设计师,王敏为北京成功申奥贡献了很多个不眠之夜与他的才华。
在海外,他深感中国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不相匹配——外国人眼中的中华文化往往就是中餐;制造业中,“三来一补”产品的比例相当高;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形象设计、品牌宣传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大。但随经济发展,他相信,中国自主生产的产品会增多,有关产品的创意宣传要求势必提高。
他的老同事萨姆纳·斯通曾向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介绍说,王敏是一位极其难得的优秀设计师。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简捷、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又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他把东西方美学思想熔为一炉,并通过现代科技良好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跨文化的设计语言。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王敏:从核心图形到奥运奖章(3)
在阿多比公司工作期间,他还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任教八年。他说,实在想把自己在耶鲁的一些教学经验带回国。国内的设计教育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我真觉得,回国任教是件有意义的事。”妻子申晓红和王敏一样,也特“事业”。她当过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回国后将在北京大学下属的一个基金会工作,帮助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中文。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尹智君:京味儿 中国茶(1)
尹智君,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作为“国饮”,中国茶能否承载悠久的中文文明走向世界?“大碗茶”里装着什么样的奥运梦?
京城的大小茶馆有五六百家,为什么只有老舍茶馆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誉?一是因为它由于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开放以后,京城开的第一家新式茶馆。二是因为茶馆以“老舍”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为老舍茶馆有味儿。什么味儿?当然是京味儿了。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伴随他度过了那儿时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那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饱含着泪花,它饱含着泪花。”
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高高的前门,几回梦里想着它,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欲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叫一声杏儿豆腐,京味儿真美,我带着那童心,带着思念么再来一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它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它直传到天涯。”
北京前门大碗茶,熟悉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大碗茶与冰糖葫芦、兔儿爷一样成为了京俗京韵的象征。
茶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那么中国茶叶能否借助2008年奥运东风走向世界?
这个问题,关心中国茶的人都想知道。从事茶这个领域的经营经营者更想知道。老舍茶馆的现任掌门尹智君,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线。
<b>  一、大碗茶的奥运梦</b>
老舍茶馆1988年创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北京的首家茶馆。这家开业之初就以“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为己任的中国传统文化窗口,从1992年开始先后接待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德国前总理科尔等44位国家政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就专门去老舍茶馆品茶。
连战大陆行之后,台湾媒体大都对老舍茶馆这样一个京味儿十足、传统气息浓郁的茶馆竟然由一个文弱女子掌管而感到惊奇。其实少年时期的尹智君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认同并投入到父亲的茶水事业当中。1979年父亲尹盛喜贷款创建青年茶社,卖2分钱的大碗茶。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青年茶社已经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大碗茶商贸公司,而此时西方文化浪潮席卷中国,民族艺术开始失去自己的舞台和观众。尹盛喜决心创办一个茶馆,为传统文化搭建舞台,老舍茶馆由此诞生,继而踏上文化坚守之旅。
2003年,一场大难骤然降临在老舍茶馆头上,“非典”肆虐,茶馆停业,总经理尹盛喜病逝,职工几个月没发工资,尹智君就在这样的时刻被推选为总经理,她靠推销茶叶渡过了难关。作为茶叶生意的延伸产业,茶馆不仅是传承茶文化的场所,也是茶叶流通的加速器。所以,对于茶馆的经营者来说,怎样能拿到质美价廉的茶叶就非常关键。从2002年开始,尹智君和父亲就开始到茶产区去找这样的茶,他们的目标锁定了无名新秀——浙江新昌大佛龙井。在老舍茶馆2004年和2005年举办的两届茶文化节中,大佛龙井都成为主角,而且此次连战来老舍茶馆喝到的第一道茶也是大佛龙井,老舍茶馆在为大佛龙井打出名气的同时,也为自己打造了又一条盈利途径。
“你想过没有,作为北京茶文化的代表,借助奥运东风,走向世界?” 在一个周末,我和尹智君这样面对面地开始了交谈。
“我天天想啊,我在想怎样切进去。奥运会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历史,不抓住这个机会太遗憾了。”尹智君语气中透出焦急。
但要销售作为奥运商品销售谈何容易!在交谈中,尹智君很清楚这一点:“先要获得奥运会组委会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四种身份中的一种。而且,具体卖什么产品,也要事先向奥组委申报、经过严格审批。截至2006年8月底,在茶叶与饮料方面,可口可乐公司已捷足先登。也就是说,这条路走不通了。
当然,绝大多数茶企业与其他领域的企业一样,也拿不到奥运会独家供应商及供应商资格,因为供应商的起点价格是1600万元人民币,中国茶企业大多分散,规模、资金无法达到。但也不意味着无所作为。除了争取成为奥运会指定消费场所等外,非奥运标识产品的营销与服务市场空间非常大。”比如,我们老舍茶馆主动与奥运会某相关供应商合作,在店内设立奥运产品专柜,代销奥运标识产品,苦干加巧干,效果也不错。”说到这里,尹智君显得有些无奈。其他著名茶企业,如更香、御茶园、茶枕工坊、绿雪芽、碧露轩、五福、碧水丹山、圣淘沙、###茶院、茗都、茗香、清香林等也可适当借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尹智君:京味儿 中国茶(2)
<b>  二、“国饮”与中国独特的茶馆文化</b>
泱泱华夏,炎黄子孙,国人与茶有着五千年的情缘。茶圣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出神农。”从唐宋遗风,到明清兴盛,茶文化已悄然铭上深深的民族烙印。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但今天,一亩茶园都没有的英国在茶业方面收入最多;日本在唐宋时代是中国茶的学生,而在当代,日本学生超过了中国先生。中国茶产业能不能围绕北京奥运会做一番事业,能不能培育出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中国著名茶业品牌,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茶艺形象代言人,能不能多创造一些奥运茶艺的服务金牌、销售金牌。这一切,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整合好中国茶业资源,能不能把握好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
自明清起,北京城就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北京茶馆之多,北京人爱喝茶都是出了名的,因此茶文化成了京味文化的一部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点燃了京城茶界的“奥运情结”,他们希望古老的中国茶艺能为奥运增光添彩,同时借助奥运东风重振雄威。
一个令尹智君受到启发的事例是: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让更多人认识了日本寿司,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让韩国的泡菜扬名天下。那么2008北京奥运会,也隐含着一种可能,中国茶变得有更多的“世界味”。
“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宣传、推广中国茶文化的最好机会。”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付磊博士建议北京奥组委,希望将闻名世界的中国茶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许商品。在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行的一份奥运特许商品调查报告中,食品和茶叶排第一,纪念品和工艺品排第二,服装和丝绸排第三,瓷器和陶器排第四。可见,茶在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热力。利用奥运推广中国的茶文化,是再合适不过的。
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就有一个巧妙营销的案例。当时,生产相机的柯达公司是东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而富士公司则没有入围,但该公司却抓住奥运的大好时机,在奥运期间举办送一次性富士相机的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茶研究所陆尧秘书长认为,我国的茶企也可以准备一些以茶文化为主题,带有企业品牌标识的礼品,送给各参赛国的领队,由其分发给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另外,还有中华茶艺、茶食品、紫砂壶等都可以另辟蹊径,达到推广品牌的效果。
尹智君说:“茶文化的核心与人文奥运的灵魂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应该搭乘人文奥运的列车,将茶叶品牌的树立和推广做好,做实,做强。”
北京奥运商机的确诱人,但中国茶与其他行业的多数企业一样难以成为赞助商,而中国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对外国朋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关键是,中国的茶企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


埃里克:奥运将会改变中国(1)
埃里克,曾任《世界报》主编,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专栏作家。现任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
我们能否看见这样一条路径:奥运会将改变中国,中国将改变世界?
中国属于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在不断地改变,这种改变本身就是在改变世界,所以说,中国一直在改变世界。从逻辑上讲是这样,而我们要关注的是,中国在多大程度上,中国在影响别的地方。
《当中国改变世界》的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引用了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中国使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但依然有光明可寻,去寻找吧。”《当中国改变世界》就是他“寻找中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坦言:“虽说我不是中国问题的专家,但我不可能不观察到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我注意到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就是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将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一个法国人,凭他对中国30年的追踪观察,写出了一本畅销书,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经济学博士、法国《回声报》副主编、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这本书就是《当中国改变世界》,2005年2月在法国出版,短短一个月内即登上法国畅销书排行榜,5个月后其中文版在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亮相。
<b>  一、“不懂政治”的中国问题专家</b>
2005年12月19日,圣诞节前夕,京城商场店铺已经有了浓郁的圣诞和新年氛围。来北京为新书做宣传的埃里克博士住在东三环京广中心,这里曾是京城第一高楼,很方便俯瞰“皇城根”的全貌。在一楼大厅,埃里克博士西装革履,很悠闲地泡上一杯咖啡,操着熟练的英语,一边跟我漫无边际地聊中国经济,聊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该回家过圣诞节啦。”
和埃里克谈话是很轻松,这个中年法国人具有幽默的气质。
记者:“您曾经是一名记者,从事新闻报道27年,而且主要是经济报道,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有兴趣呢?”
埃里克:“在人类的经济史中,还从来没有过一个如此巨大的国家(13亿人口),在一个如此短的时期里(25年),有过如此迅速的增长(每年8%)。这一成功理应使人欢欣。在过去1/4世纪的时间里,世界曾改变了中国。今天,中国就要改变世界。正因为如此,才使当今最有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不得不断言‘中国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发展成功的案例。’如果用动物打比喻的话,今天的中国就像一头闯进世界经济瓷器店的大象,为了给大象腾出地方,人们需要对瓷器店进行重新改造。为了使大象找到自己的位置,还需要对它进行驯化。任何操之过急都是危险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这种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不得不令每个中国人感到光荣和自豪。”
“我不是汉学家,不懂政治,也不想教育什么人,我甚至不会说汉语。我只是一个经济记者。……我每年至少来一次中国,每次都目睹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中国经济腾飞已经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我不能不关注中国,任何研究经济、报道经济的人不能不关注中国,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不能不关注中国。”
记者:“感谢您对中国的关注。注意到您在《当中国改变世界》这本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了申奥成功带给中国的变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请您谈谈北京2008年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新变化?”
埃里克:“‘从现在起到2008年,我们将为奥运会做好一切准备。首都的全部居民都将会讲英语!’这是北京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们解释2008年奥运会准备工作的进展。现在,首都的基础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十多个场馆正在建设中。到处都在平整土地、重建,紫禁城也被粉饰一新,城市将变得很干净。有关官员保证说,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是国家大事,他们会很好地完成,完全可以令人放心。”
“奥运会将改变中国。当然,我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的。综观这些年来各国举办的奥运会,特别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只要操作得当,一般都会带给举办国经济腾飞发展的契机。”
“1964年,全世界惊奇地发现飞来了一只新的稀有大鸟——正在起飞中的经济大国日本。国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很快动员起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在世界经济增长的竞赛中已摘到了金牌(年增长率为8%—10%)。当年的东京奥运会成了首次展示日本新生工业经济的橱窗,其运作极为成功。然而,运动会还是有个缺陷:所有外国人都曾迷路,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道路没有标志牌,奥运场馆只有日语指向牌,当地居民也难以给外国人提供帮助,他们能讲的外语太有限了。”


埃里克:奥运将会改变中国(2)
“北京不会重复东京的错误,所有的北京人都在学英语。对于中国来说,2008奥运会也是向世界展示它的新面孔的机会。”
记者:“作为一名记者、经济学家,有机会发现经济发展中的新趋势,您是怎样从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中国自身的变化及其带给世界的影响?”
埃里克:“我发现中国是新兴的经济力量,而且是独特的。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她的发展变化给世界带来了很多不同,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所有方方面面,它的影响力很大。而相比之下,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影响力的。”
“1990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遍及中国各地的旅程。我收集了很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同时我也与很多不同的人见面、交流。”
“记者的身份使人有一个很好的位置,成为很好的观察者。尤其是对于财经记者来说,他们有机会看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告诉读者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就我自己而言,我努力看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而当我发现中国经济的发展时,我意识到这是对于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
<b>  二、中国将改变世界</b>
今天,生活在急剧变化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更多的时候是在享受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实惠,而对中国的这种变化带给世界的影响,显然就没有外国人的感受那么深、那么直接而清晰了。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作为法国排名第一的专业财经报纸《回声报》的副主编和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成员,与欧洲和世界许多重要企业的高层人士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因此,他对中国今天及未来发展实力的分析,就更加引人注目。在他看来,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只是自家的事情。“在过去1/4的世纪里,世界改变了中国,今天中国要改变世界。明天,中国可能将是位居美国之前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由于它广阔的幅员和饕餮的胃口,中国动摇了石油、钢铁、黄金、小麦、技术、劳务等所有市场的稳定。它的冲击影响着全世界。”
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对中国发展作出的判断并非主观臆测,而是基于对大量事实的客观分析,因而是可信的,非常有说服力的。他在书中以清晰的笔触回顾了20世纪末以来最为重大的经济事件,用大量实例阐述了中国如何改变全世界人的生活,向西方读者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讲述中国选择改革开放道路的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所经历的重要阶段,中国的竞争和市场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的主要影响。他强调,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并不仅仅是残酷的竞争,它将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培育充裕的人力资源和发展的机遇,而这些将使世界从中受益。今天,在“中国制造”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前,在中国市场和资源的巨大诱惑力面前,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熟视无睹,唯有重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适应中国的“胃口”,才能实现共赢。这是中国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也是中国手中的一张强硬“王牌”。
当我们把这一切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北京之下,放在世界几十亿人日益关注的目光里,我们仿佛隐约可见一条路径:奥运会将改变中国,中国将改变世界。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全文阅读 作者:张永恒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全文阅读页面。
本文标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外-北京奥运开幕式:见证中国外交的辉煌一页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391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