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腾讯垄断-谢文:腾讯有创新 垄断论危言耸听

发布时间:2017-10-12 所属栏目:chinajoy腾讯互联网+

一 : 谢文:腾讯有创新 垄断论危言耸听

  8月9号《环球时报》发表一篇评论,题目叫“腾讯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新垄断”。作者从来没听说过,也许是个笔名,但看简介好像也是个懂网络的。文章大意是前一段业内媒体和舆论批评腾讯,说它依靠模仿挤垮了众多中小网站。作者认为这不是问题实质,真正要害在于腾讯在网络业形成了垄断。战胜腾讯的办法是反垄断,把QQ与其他服务割裂开,就像对微软的WINDOWS一样,必须把它与OFFICE,IE等等产品分开,不能捆绑销售。

  前一阵,《计算机世界》发了篇猛文,标题就很刺眼:《“狗日的”腾讯》。这未必准确但大致反映了很长时间以来业内对腾讯的某种情绪,某种看法,某种恐惧,某种嫉恨。文章作者在准备这篇东西时采访了我,文中也大量引用了我的一些话。近来其他一些媒体也联系我,希望完整地讲讲对腾讯以及相关问题的看法,我都回绝了。因为事情太简单,不值得说什么。但是,《环球时报》的文章终于让我警惕了。以其央企官煤的身份,相当极端顽固的“左”派立场,以及百分之百的原创选题(这一点我是非常敬重的),发表一篇介入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的争论的文章,并且提高到反垄断的地步,的确过去不常见。虽说一般说文章不能代表报社的立场,但联想到这家报纸在谷歌事件,百度事件,魔兽事件,整治运动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这篇文章就显得不同寻常了。

  无论按什么标准衡量,腾讯都是中国互联网业的领头羊。虽然我不是腾讯网的用户,但我从来不掩饰我对这个公司的敬佩和尊重。当然,我也从来不掩饰我对腾讯的批评和看法。不管对错,这有我过去一系列博客为证。但无论敬佩还是批评,我从来没想到过用垄断这个概念去评判腾讯。在中国,垄断这个词从来都是与体制,央企,暴利行业,行政保护,国库支持,利益集团等等概念相联系的,甚至成为所谓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一个以民企为主的,高度竞争的,日新月异的新兴高科技行业与垄断有干系,总有一种不可承受之重的感觉,总觉得有一种有人要利用权力抢夺市场的不祥之兆。

  腾讯是垄断企业吗?无论按什么标准都看不出来。2009年腾讯的总收入为120亿,是网络业第一个收入过百亿的网络公司,我为此还欢呼过,认为这是中国网络业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无论是放到全国各行各业去横比,还是与美国网络公司的业绩去竖比,横竖都找不到垄断的影子。120亿不过是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吧?和石油,电力,电信,金融等垄断产业中的巨头相比,恐怕连人家半个月的收入都到不了。120亿大致相当于18亿美元,不到谷歌年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离雅虎,亚马逊,EBAY等距离也很远。去年中国网络业前十大公司的总收入是410亿左右,腾讯占29.3%。去年全行业总收入估计在700-1000亿,那么腾讯占12%到17.1%之间。即使是占腾讯收入相当比重的游戏收入,如果与盛大,网易,搜狐相比,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优势。在全国网络游戏市场上,腾讯也就是占了四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从用户量看,腾讯最高同时在线用户号称过亿。如果去掉QQ自动登录,其实在访问其他网站或干些别的事情的用户,这一个多亿的数字是要打折扣的。所以,腾讯在网络用户市场上最多有个15-20%的市场份额。在细分市场上,腾讯的确在即时通讯市场上是遥遥领先的老大,但随着WEB2.0和移动网络的兴起,即时通讯正在逐渐走向没落。在网络游戏市场上,腾讯不过这两年才成为老大,地位并不稳固。如果不是网易惨遭不测风云,它今年的游戏收入很可能逼近腾讯。至于广告市场,电子商务市场,搜索市场,网络服务市场(例如商旅服务),WEB2.0市场,移动市场等等,腾讯或者还在苦斗之中,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总之,如果把腾讯这样的公司都算作垄断企业,那诸如中石油,国家电力,中移动,工商银行,央视这样的央企算什么呢?公益事业?超级垄断?历史遗留问题?

  腾讯的崛起与创新有着密切关系。当然,要说绝对意义上,全面的,上游的,革命性的创新,腾讯没有做过,中国任何一个网络公司,甚至各行各业任何公司都没有做过。但是在相对意义上,局部的,应用层面的,进化式的创新,包括腾讯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在不同层次上努力过,例如新浪的中国式门户,联众的休闲游戏平台,百度的搜索和贴吧,阿里的B2B服务,淘宝的C2C服务,支付宝的服务,携程的商旅服务,当当的网络售书服务,盛大的游戏代理模式,中国移动的早期SP服务模式,等等。腾讯的创新在我眼中至少有三个值得学习,可以分别称为嫁接式创新,跨平台创新和整合式创新。所谓嫁接式创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腾讯把源于韩国网络社区的AVATAR服务创新移植到即时通讯平台之中,加强了服务的人性化和黏性,也摸索出了对应的商业模式。所谓跨平台创新,指的是腾讯在移动SP服务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就主动地,全面地将即时通讯在有线平台和无线平台上无缝连接起来,提高了用户的依赖度,也提高了其他无线娱乐服务的推广和营收能力。所谓整合式创新,就是依托即时通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把公司的服务领域扩大到资讯,游戏,电子商务和搜索等方面去。核心竞争力的根深蒂固带来了其他服务的枝繁叶茂。今天的腾讯,既不是早年师承的ICQ所能比拟,也不是传统的中国门户所能概括。

  至少在我看来,腾讯的业内老大地位绝不是不可动摇,稳如泰山的,它的弱点和问题显而易见。首先,腾讯的创新层次不高,基本属于产品层面,没有平台级,架构级,标准级的努力,在平台开放和平台间互通方面长期迟疑不决。随着网站上的产品和服务堆积得越来越多,网站逻辑就越来越混乱不清,信息传播效率日益下降,ARPU值没有显著提升。根据美国雅虎的经验教训,一个非常成功的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堆积如山而架构上没有根本性的革命,或迟或早是要出现危机的。这就像许多没有认真规划的城市,规模发展摊大饼,人口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交通阻塞,空气污染,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失去竞争优势。其次,腾讯的企业文化过于求实,过于保守,过多的兵力集中于中低级应用方面,而在一些战略性的方向上没什么突破。例如,在满足中低层用户的需求方面,腾讯不遗余力,而业内多数公司也集中在这一领域,于是民怨沸腾,千夫所指。而在满足中高端用户需求方面,腾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资讯,搜索,商务,WEB2.0等领域没有任何特色和优势可言。第三,腾讯在企业品牌建设,公共关系,吸引人才和社会公益等方面欠账甚多,工作不力,和业内老大的地位不大相称。

  至于《“狗日的”腾讯》一文,作者是认真努力的,但基本立意我不大以为然。联众是腾讯打垮的吗?不是。说联众自我毁灭可能更贴切些。腾讯对团购服务是致命威胁吗?不是。说团购模式没技术含量,没进入门槛,没核心竞争力可能更有说服力。至于像网页游戏,杀毒安全,视频服务等等细分市场上的雕虫小技,没有腾讯本来也大不到哪去,做不大却赖在腾讯身上毫无道理。这篇文章所反应的业内情绪是真实的,准确的,因而也是令人悲哀的。如果大家都热衷抄袭,不思创新;如果自己先抄了什么东西,而认为大公司随后也抄是不合理;如果自己抄了一个东西但缺乏全面运营的经验和能力,反而怪罪有经验和能力的大公司后来居上;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该在中国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公平竞争主要指的是机会均等,不是实力均等或者结果均等。

  回到指责腾讯垄断的那篇文章上去。垄断一般指两种现象。一种是市场准入问题上的垄断,例如不许民营企业和资本进入电视业;一种是一个公司在某个产业上市场份额过大产生的不平等竞争,例如IBM, INTEL和微软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反垄断起诉,因为他们的市场份额都达到70-80%以上,可以用各种手段阻碍竞争对手的成长。但是,这两种垄断都套不到腾讯身上。文章作者以GOOGLE为例来论证腾讯的垄断,因为二者都是因为主营很强而带动了其他兼营业务。这是一个很牵强的论证。首先,GOOGLE是否是垄断并无定论,因为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与它一样好的搜索引擎与它竞争。大家的怨言主要集中在保护隐私,算法公正性和国家安全方面,而不是由于谷歌的存在让其他搜索引擎无法公平竞争。同样,在中国还没有哪个搜索引擎敢说自己与百度的质量旗鼓相当,市场份额上不去是因为百度垄断。恰恰相反,有些央企拼凑了一些不像样的队伍,仗着从国库掏钱容易,勉强推出不入流的搜索引擎却大言不惭地自吹权威性最高,倒是很有些试图垄断的嫌疑。对于腾讯的分析也是同理,谁不服就也做个一流的即时通讯工具来竞争好了,有了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利用用户的黏性产生衍生效应啊。谁规定即时通讯服务只能千古不变,一旦伸展出去变成全服务平台就是垄断?君不见苹果不甘困守IT制造和软件生产,活生生地把手机做成了计算机和网络终端,把平板电脑做成了时尚品,横扫手机业,网络业和电脑业?君不见亚马逊不甘只做图书销售,推出KINDLE重新定义出版与发行?君不见FACEBOOK不甘简单的社交服务,把自己创新为新一代互联网服务的标准架构和无所不包的网络生活平台?腾讯在互联网业的地位和影响远比不上上述三个公司,现在就宣布腾讯垄断未免有点为时过早,危言耸听了吧?

  在WEB2.0时代,互联网业正从过去的独门独户,小家小业,树个旗,开个店的草创阶段转入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平台化的发展阶段。一个依托真实的用户和人际关系,建设开放型平台,集成数以百万计的第三方应用以满足个人化,个性化网络生活需求的大趋势正在形成。几个或者十几个网络平台公司服务于全国网民的绝大多数,其他公司专注于平台下的应用服务应该是不远的将来必然形成的格局。这不是垄断,是专业分工,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该也不能被权力,集团利益或意识形态所左右,所干扰,所破坏的。

二 : 腾讯阴影笼罩国内创业公司 未来或面临反垄断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昨天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演讲。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昨天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演讲。

导语:国外媒体周四发表文章称,腾讯在中国社交网络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虽然产品线广泛,但都颇具竞争力。创业公司要想取得发展,就要避开腾讯的覆盖网。而腾讯未来面临的挑战将是反垄断。

以下是文章全文: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周四在北京举行,中国成功互联网企业家全体出席,表明现在仍然是在中国开启网络业务的好时机。

但是每一个成功企业故事似乎都被腾讯的阴影所笼罩。腾讯在社交网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都在中国网络企业家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要么生,要么死,要么“被腾讯”(Life, death or Tencent)。

一个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企业要么选择与腾讯合作,要么就被击溃,很少有人能在寄希望于与腾讯竞争的前提下取得快速发展。

这一现状被金山董事长、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在周四早上的会议中提及,他当时正在讨论小米去年推出的即时通信服务米聊。当着坐在前排的腾讯CEO马化腾的面,雷军回忆起了他与同事预测腾讯何时会推出相对应的服务。“我们当时认为腾讯可能需要6个月,”雷军说,“但是他们只用了2个月就推出了微信。”微信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移动通信服务,分析师预计,自从去年发布以来,微信目前积累的用户量已经超过了6000万。

附合着尴尬的笑声,雷军开始谈起他如何使用竞争对手更加流行的通讯服务研究竞争之策。

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一个充满机遇的移动网络浏览器市场,腾讯QQ浏览器是他们的头号中国竞争对手。俞永福表示,他坚信能够击败腾讯,UC优视仍是中国移动浏览器市场领导者,这主要源于他们专注单一产品。

不过腾讯已经数次证明,尽管他们的产品线广泛,但依旧可以击败专注单一产品的公司。

营销策略公司沃尔夫亚洲集团(Wolf Group Asia)CEO大卫·沃尔夫(David Wolf)认为,腾讯未来面临的主要障碍就是自己所取得的成功。“腾讯将面临一些类似微软此前经历的挑战,虽然不受谢尔曼反垄断法的约束,但中国有自己的反垄断法。如果这种状况发展到一定程度,腾讯将打破一些人的梦想,甚至是那些不能得罪的人的梦想。腾讯到时可能就会发现自己面临一些挑战。”

对于那些勇敢寻求抗衡腾讯的创业公司来讲,沃尔夫认为,关键是要业务多样化,扩展中国以外市场,打入腾讯不去竞争的行业。

UC优视已经将业务拓展到中国以外的多个国家,而小米则开发低成本智能机,所以他们都占有一席之地。但现在似乎还没有哪家暴发户能将腾讯击败。(晓明)

三 : 新浪结盟MSN对抗腾讯 垄断之后的又一托拉斯?

任何事物强大到一定程度都会成为其漠视公众利益的筹码。腾讯360的隐私战从口水仗到弹窗战再到诉讼层面,沸沸扬扬延续了几个月,虽然双方打的不亦乐乎,但受害的却是我们这些忠实的用户,且引发了用户对腾讯的反垄断诉讼,双方的拉锯战终于在相关部门的调解下暂时平息。但硝烟弥漫的即时通讯市场却暗流涌动,争抢市场之风和拉拢抱团之势蠢蠢欲动。金山与可牛今天宣告合并,新浪和MSN也将在明天宣布深度合作。

据悉,新浪与微软MSN双方将于11月11日宣布全面合作。双方合作的项目包括微博、博客、即时通信以及门户业务,其重头戏是互相开放平台。业界普遍观点认为,新浪与MSN的合作显然是双方共同对抗腾讯的战略部署。微软希望借新浪之手重振MSN,而目前新浪UC占据中国IM市场份额仍然微不足道,从而通过与MSN的合作扩大其即时通讯市场份额。

此前,新浪与微软MSN的合作就已展开。双方之所以于明天宣布,也被指是为了抢夺“3Q大战”中腾讯失却的市场份额。自腾讯让用户“二选一”以来,MSN下载量迅速增长。近日,MSN更是推出导入QQ好友功能。据悉,该功能可以直接通过登录QQ账号,实现对QQ账号好友的邀请,实现导入MSN的功能。而在“3Q大战”的第一天,新浪借机推广UC时,就已经用“随时启动MSN”作为吸引用户的卖点。

有分析师认为新浪和微软MSN的合作主要是为了遏制共同的对手腾讯,由于新浪微博具有较强的媒体性,所以如果能够把MSN的用户群导入,会促进新浪微博的突破性发展,而常年被腾讯QQ压制的全国第二大即时通讯聊天软件MSN也不想无所作为,据MSN中国方面透露,近几日MSN的注册用户量暴增。

但我们似乎又忽略了一个问题,正是由于腾讯QQ的上亿用户资源,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大打“弹窗战”,强制用户在QQ和360之间二选其一,如果新浪和MSN强强联手之手,或许会对腾讯有些威慑,但并不能保证用户又要面对一个腾讯式的“巨人”。

腾讯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产品线向来以丰富着称。借助客户端、品牌、资源、能力等因素,腾讯往往能让产品后来居上,从而得罪了很多“被抄袭”的企业,360董事长周鸿祎称腾讯此前抄袭360安全卫士并强制推广的行为,是欲置360于死地,所以腾讯和360打起来了。11月3日晚间腾讯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并要求QQ用户在360和QQ聊天软件之间二选一,此举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斥责和QQ用户的集体维权。不过,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调停,针对此次360和腾讯纠纷的工信部官方调查程序正式启动,“3Q之战”暂告平息。大家又开始清算腾讯的垄断原罪,甚至有人支招要把腾讯分拆。

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也首次就“腾讯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征询意见,但尚未表态。而有律师以网名身份提出反垄断调查申请,称一方面QQ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却强行捆绑视频、音乐、游戏、邮件、安全模块等相关软件,强制弹出新闻资讯,用户没有选择权;二是腾讯公司应该开放接口,实现互联互通,允许QQ用户自行选择其他公司软件加载到QQ软件界面中。

2008年中国颁发的《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所谓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根据《反垄断法》,单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份额超过一半时,可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艾瑞咨询2009年数据显示,腾讯在即时通信整体市场份额高达76.2%。

动荡中的即时通讯市场也成为各大网络巨头们的觊觎对象,“3Q大战”之后,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纷纷趁机拉拢用户。新浪MSN合作也在情理之中,且不论新浪和MSN的联手是否会撼动腾讯军团,只希望这种结盟不要像腾讯遏制360那样成为左右用户权利的强势。

四 : 专家:不应对腾讯反垄断 需建竞合互联网生态

11月10日,针对影响巨大的腾讯360大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及商业价值主编张鹏做客搜狐IT访谈间,就这一热点事件展开讨论。

商业价值主编张鹏

商业价值主编张鹏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

3Q大战系列访谈组:

11月5日,ZDNET总经理高飞、CSDN总裁蒋涛、华军软件创始人华军做客。

观点:网民对软件忠诚度不应太高 否则易被绑架

11月4日,天极传媒集团总裁李志高、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及中国企业家网执行主编金错刀做客。

观点:腾讯应更开放 360别老认为自己是小公司

11月3日,原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IT经理世界副总编贺志刚以及百度非官方独立博客作者,Bianews助理总编辑丁西坡做客搜狐。

观点:专家建议腾讯应反思扩张模式 360决定战局走势

11月2日,互联网律师胡钢、华军软件园主编米晓彬以及“可能吧”博客作者伍嘉贤。

观点:扣扣保镖设计巧妙难定性外挂

精彩观点:

1,姜奇平:在我看来,就好比是一场足球赛踢着踢着,双方的运动员跳出来拿着红牌说我要把你罚出场。其实要等到真正的裁判员、监管部门出来了,才有权威性。

2,张鹏:我们以前一直会认为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像是一场高尔夫球比赛,大家很优雅,每个人的对手是自己,不是直接的对抗。但是后来忽然发现其实这是一场拳击赛,甚至是地下的拳击赛,其实没有规则,以把一个人打倒、不得翻身为最终的胜利。这是互联网非常大的悲哀。

3, 姜奇平:在我们制订正常规则之前,其实有一些现在已经可以看清楚的,那就是什么东西是不能做,是属于底线的。比如说使暗器,我比喻的是不正当竞争,这应该是不允许的。比如说你本来是一个拳击赛。如果我们用泰拳的比赛规则,既可以用拳,也可以用脚。你把泰拳拿到拳击运动里面去了,你不能用脚了。如果是武术,大家规定可以用手和脚,但是不许使暗器,现在就有人使暗器了。

4,张鹏:比如说360也好、腾讯也好,尤其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他还是应该有一个顾全局的意识,要逐渐形成一个观念,即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我应该是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个很重要,因为它毕竟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公司,是在业界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5,姜奇平:这个领域创新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现在技术非常活跃,但是,现在大家不是说各忙各的活,而是在一些焦点领域互相拥挤进去了,这需要反思。大家为什么不在增量领域争夺,跑到存量领域去争夺?即使是在存量领域,他有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方式,一种方式是由完全竞争导致的。还有一种可能是生态合作关系,是竞合关系。

6,张鹏:现在用反垄断的方式去针对腾讯,你很难最终有什么结果。因为你从法律上去认定腾讯是否垄断,以及拆分问题,这是人们很难想象的事情,一个是过程非常复杂。另外,没有先例。你要说反垄断的话,中国垄断的行业多了,你拿腾讯开刀多少有一点不公平。

7,姜奇平:我认为从垄断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从基本面上不太成立。首先我们现在的企业放在国际上不是过大了,而不是足够大。

8,张鹏:这件事情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不敢说叫里程碑,至少也是划时代的事件。有几个层面,先从总简单的层面来说,我们希望这件事情完了之后让所有企业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逐渐形成一个底线和基本的规则。

9,姜奇平:大家在这时候不要算错帐,到增量领域去竞争,不要去存量领域竞争。这是红海,而且这个红海开发得非常充分。

10,张鹏:这件事情对两家企业的伤害都是挺大的。我认为这是一场失控的战争。进攻者和防御者最终谁也没有实现自己,全都受到了伤害。

以下为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我们今天邀请的嘉宾是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先生和《商业价值》杂志主编张鹏先生。

最近大家关心的还是腾讯和360的大战,这不仅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关注,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加入了大战中。最近这两天有新闻和言论说,大战已经从表面上很激烈的口水战到了暗战了。我不知道两位老师是怎么看的。

3Q大战暴露问题多多

姜奇平:如果从看热闹的角度讲,最热闹的部分过去了。但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和解,但是里面深层次的矛盾我觉得并没有解决。很多暴露出的问题要留待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

张鹏:总体感觉直接桌面上的交锋告一段落。但是在桌面下还有什么样的交锋,现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觉得更关键的要看到的是这件事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带来的影响,现在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我看最近大家已经开始把目光从事情所谓真相的本身逐渐延展到这件事引发的思考。这些思考在这个阶段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种事情不光是在中国,在全球也是绝无仅有的特殊的案例。可能这种事情需要有一个深入的探讨。

主持人: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事件,我们做一些总结性的、发现问题的看法。姜老师也说这个事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您觉得哪几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迫切关注的?

姜奇平:在双方交锋最激烈的时候有一个理念是大家公认的,都说消费者利益至上,谁也没有说我准备去损害消费者。但事实上什么是消费者的利益?这个看法是不一致的。很多的消费者自己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了。这里面将来就会有一个问题,消费者的利益应该由谁来代表?这里面应该建立一些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比如说公司打到什么程度要怎么样考虑消费者。消费者利益何在?这些事现在还没有说清楚。第二,我认为这次之所以这么热闹,就如张鹏所说,要说论其精彩程度和激烈程度,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在我看来,就好比是一场足球赛踢着踢着,双方的运动员跳出来拿着红牌说我要把你罚出场。其实要等到真正的裁判员、监管部门出来了,才有权威性。我们的游戏规则到底是什么?谁来当裁判?运动员自己打起来了,大家在这里看热闹,看完热闹以后大家发现这场球怎么没有裁判呢?每个运动员口里振振有辞说我依据什么要罚你、判你,但是他说的这个东西是不是规则呢?因为他是当事人之一。那么制订这些游戏规则的人哪去了?类似这些可能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互联网竞争不应使暗器

主持人:一个是裁判员缺位的问题,但是另外我们也看到好象现在这个事情,政府也开始出面来做一些调停了。您觉得调停的现状是符合您当初的想象的吗?或者这样是合理的吗?

姜奇平:现在有关部门的干预只是暂时把激烈的冲突的形势给压下来,说先别这么打了,考虑到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但是这并不等于把他们矛盾的冲突点排除了。或者把问题解决了。我们在这里面并没有看到裁判员关于谁对谁错的判断。里面的规则是什么,怎么叫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呢?怎么叫触犯隐私了,或者怎么叫不正当竞争了,具体的还没有。我相信矛盾只是转化了一个形式,就像张鹏说的,有可能转到法庭上去了,有可能将来在政策的层面上深入讨论了。所以目前政府的介入还不等于裁判员就到位了,他是救火性质的。他和我们说的,立了一个法。

张鹏:基本还是警察,不是裁判,不要弄得头破血流,还没有说谁违反规则了,现在只是制止一次群殴的事件。

姜奇平:现在只是堵车了,先让你把车挪到一边去,先被把车堵着了。

张鹏:这件事你会发现,我们以前一直会认为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像是一场高尔夫球比赛,大家很优雅,每个人的对手是自己,不是直接的对抗。但是后来忽然发现其实这是一场拳击赛,甚至是地下的拳击赛,其实没有规则,以把一个人打倒、不得翻身为最终的胜利。这是互联网非常大的悲哀。这段时间我跟大家交流,大家都有一个感觉,不是看热闹的心态,你会感觉很悲哀。

这两个人,马化腾、周鸿祎,这两个企业都在中国互联网史上都有他们自己值得称道的地方。360颠覆了原来收费安全软件的模式。他也会让用户的安全降低门槛。腾讯更是一个有6亿用户的一个伟大产品的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是应该有闪光的地方。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没有人看这些东西了,我们所有人看的都是说周鸿祎怎么违反规则了,马化腾怎么绑架用户。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行业里面都在看暗面,你会逐渐让这个行业发现,没有人再去关注他们当年做的哪些东西是正确的,他们如何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去把产品做好,这些东西不再成为互联网上的根本,而变成了谁更有技巧、谁更有力量、谁更有资源、谁更凶狠,谁就可以在这个行业里面最终赢得胜利。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里面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这么发展,是一个最大的悲哀。

就像刚才姜老师说的,警察来了制止了流血的事件,但是一定要往下探讨规则是什么。即便这不是高尔夫球赛,这一定是有对抗的。但是这里面的规则是什么。即便是拳击,也总有不能打的地方,也总有得分的点是可以打的。这些东西需要逐渐梳理,我也不能寄希望于政府出面就能很快形成一个很好的东西,中国有出现这种状况,不管就乱、一管就死,有时候也会有问题。我们为当事的企业以及有可能将来会重蹈覆辙的企业,都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有问题的,自身都有一些要反思的东西,并没有说因为没有规则我就可以按照没有规则的方法去做。

比如说360也好、腾讯也好,尤其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他还是应该有一个顾全局的意识,要逐渐形成一个观念,即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我应该是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个很重要,因为它毕竟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公司,是在业界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从非常功利的角度来看,美国为什么要当全球警察?因为世界出现混乱和问题对他损害到的利益。对腾讯来说,你在中国互联网有很大的利益,你造成这么大规模的系统性的混乱,对自己是有伤害的。对这个事情你自己是不是采用了完全合适的方式,以及未来从根上避免有人用这种方式攻击你,这些事情,我们要思考的东西很多。

姜奇平:确实在我们制订将来正常的规则之前,其实有一些现在已经可以看清楚的。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做,而且是属于底线的。还是用这个比喻,比如说使暗器,我比喻的是不正当竞争,这应该是不允许的。比如说你本来是一个拳击赛。如果我们用泰拳的比赛规则,既可以用拳,也可以用脚。你把泰拳拿到拳击运动里面去了,你不能用脚了。如果是武术,大家规定可以用手和脚,但是不许使暗器,现在就有人使暗器了。他带有和一般人们的行为方式不一样了。比如说360出暗器,逼得腾讯急了眼的情况下以暴制暴,起了连锁的反映。比如说在足球场上,正常情况下跟裁判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但是最怕的是运动员使小手段,趁裁判不注意绊一下,或者是故意激化矛盾。暗器、不正当竞争,这不需要讨论,这个马上可以确定。

互联网大公司应有生态意识

主持人:这个事件您觉得还不是靠政策法规的事情,还是要靠大家来反思、自律,自己的企业是不是这样的。

姜奇平:有多个层面。

张鹏:我再补充一点,因为有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你制度缺位的时候就会形成所谓的民间正义。美国原来有一个说法,制度管不到的地方,我们自己定一个规则。这个人杀人了,我们就要把他绞刑还是怎么样。没有制度,就会形成民间正义。民间正义是怎么形成的?往往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以暴制暴,最后成了一个循环,我受过伤害,我要用更大的伤害来惩罚他。这件事情演化下去其实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反过来讲,如果我们静态的看这件事情,360可能是战争的发起方。在这之前,腾讯和360也会有一些纠葛。甚至站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腾讯质疑很多?可能也是这家企业它的模仿性和创新,这种方式让很多的企业很恐惧。甚至可能伤害了一些企业产生的利益。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别的办法,你可以假如说恐怖主义是怎么诞生的。你也要追寻他之前也有一些东西,虽然恐怖主义不对,但是你要根绝他,并不是把所有的塔利班人员全部杀死,你也要从根源上考虑是什么地方滋生了这些东西。

互联网这样的顶级大公司要考虑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我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大公司,我怎么让整个产业链因为我而共同的成长、获得收益,而且是一个健康的环境,就像刚才说的我怎么维持一个秩序。最符合公司的利益、最符合大公司的利益。

在这一部分,我们跳开这件事情本身的对错和真相,其实是互联网大公司应该要开始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足够大,他们要考虑长期的发展,你是老大,你就要以老大的视角来思考问题,老大不光是我每年的财报,还在于整个产业链条、整个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发展。你的地位是在他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的基础之上去实现的。换句话说,我们中国即便现在互联网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你跟美国比仍然是一个很初级、幼稚的阶段,你怎么让它通过创新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那个时候才是你最后的长期利益。我认为最后也不能局限在战术层面谁用了什么,要在大的视角上企业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真正的领袖的思维。在这方面是不是很好的做到了领袖的位置,这个也是要考虑的。

姜奇平: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整个的产业秩序,除了游戏规则以外,还有一个大家共同来塑造发展模式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首先在这个领域创新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现在技术非常活跃,但是,现在大家不是说各忙各的活,而是在一些焦点领域互相拥挤进去了,这需要反思。大家为什么不在增量领域争夺,跑到存量领域去争夺。即使是在存量领域,他有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方式,一种方式是由完全竞争导致的。大家彼此之间都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还有一种可能是生态合作关系,他是竞合关系。

比如说大企业和小企业我们要反思,他有可能会是一种共生关系。比如说苹果有三四十万开发者,为什么苹果公司不往死治这些开发者呢?那是因为他们双方形成了一种生态关系,从这个产业链上去梳理清楚了,他是一个增值业务和开发业务相互互补的结构。陷入这种结构以后,双方之间的关系就从简单的竞争关系变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大家共赢、双赢。我的,他们竞争的领域是完全可以形成竞合关系的。如果是完全竞争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避免恶性竞争,特别是不正当竞争。

不该对腾讯反垄断

主持人:昨天有媒体报道说国家一些监管部门也在考虑听取一些专家的意见。比如说对腾讯采取拆分的措施,国家反垄断局现在也在听取一些律师的意见。你们觉得这会引起我们对反垄断领域的一些思考吗?中国互联网需要吗?

张鹏:现在用反垄断的方式去针对腾讯,你很难最终有什么结果。因为你从法律上去认定腾讯是否垄断,以及拆分问题,这是人们很难想象的事情,一个是过程非常复杂。另外,没有先例。你要说反垄断的话,中国垄断的行业多了,你拿腾讯开刀多少有一点不公平。虽然他现在让互联网企业很气恼,他是中国互联网的大锅盖,大家都想掀翻它。但是客观的讲这不是合适的时候。但是我觉得至少我们在这里面,应该要有一些从立法的角度、从规则的角度要有一些调整和涉及。

比如说我们就认为垄断不是企业的错,腾讯如果是你愿意让他垄断,这不是腾讯的错,他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的成就成为了一个市场上最优秀的公司。他做的没有错,你不能说你这个企业就不能追求我的利益,作为一个商业企业的目标都是要求在市场份额最高,结果就是垄断。企业有合理的去追求垄断的权利,但是任何一个企业也有合理挑战垄断的权利。中国最需要建立的是这样一个平衡。我怎么去合理构建我的垄断的份额。一个大的市场份额。我怎么去通过一个创新的方式去挑战原来的领袖,进而可能我成为领袖,等他成为垄断的时候又有人去挑战他。只有这样的时候,才是这个市场最健康的时候。他的合理性是双重的。

反过来,姜老师讨论的,我们现在一方面限制大企业,不让他怎么着,同时,还要挑战者们用什么样合理的方式去竞争。这两点我觉得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任何一步缺失,你最后成功了,不给这些挑战者合理的方式,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垄断,这对产业是不利的。这种体系在中国互联网上建立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至少这件事情应该会引发大家深入的思考。包括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先不要说拆分腾讯。先对腾讯在产业链的做法是否形成共识,这样是好还是不好,这样是我们倡导还是不倡导,原来有说腾讯模仿、抄袭,也有一些案例,这些案例都有结果,但是这个东西没有形成一个共识让大家说这是一个规则,腾讯再不能这样做了,你再这样做我就限定你。先从产业对他行为模式的限定,这种角度来说。最终是否构成垄断再拆解,那是一个太远的事情。

主持人:您提的这一点特别好。中国互联网还是缺少对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成长,向垄断企业挑战的政策。

张鹏:你要给他一些限定,他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做。你不限定,他们最后就是民间正义,我能用你哪个缺陷,就用你哪个缺陷。我拼了,大企业最后为了生存,他也只能拼了。最后就变成你扎我一刀,我灭你全家。所以应该平衡的来限定。

姜奇平:我认为从垄断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从基本面上不太成立。首先我们现在的企业放在国际上不是过大了,而不是足够大。现在欧洲人很后悔,他说我们的企业放到国际市场上,大企业几乎都是美国的,他只顾着在国内反垄断了,而没有注意到自己企业的发展。市场形成的垄断和行政形成的垄断有本质区别。我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的垄断情况非常复杂。其中最复杂的一个情况,我们在这次分歧中不一定能够解决的,就是高科技数字化和网络有一个特点,有自然垄断性。由于自然垄断造成的对市场份额的占有,是不是一定要用拆分的方式现在全球都在思考。我认为对美国拆分贝尔以后已经在反思了,因为其实效果并不好。对于自然垄断可能会用其他方式来治理。考虑到从创新的角度怎么去保护创新、激励创新,比如说从定价方面考虑自己的权益,这些都是对自然垄断形成的方式。而拆分这种方式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潮流了,尤其在互联网里面不是潮流了。

互联网还有一个特性,你看他在某一个门类里面占有一定的份额。比如说360现在用户也不小了。你能说360是垄断吗?腾讯虽然在即时腾讯领域里面占有很大份额,但是他要跑到杀毒软件领域,他又不是垄断了。如果从某个角度讲,腾讯在应用角度,可能占有份额比较大。但是要占到系统层,实际这两者,是周鸿祎占优势。这都会带来一个复杂性,这个复杂性对于小企业在什么地方,带来了很大的变数。小企业可以再无限细分的其他空间,比如说增量空间,在我看来在他们争夺的热点领域之外,有比他们标地大得多的领域,他们都没有关注。中国人喜欢一窝蜂,觉得这里赚钱,都跑到这里来了。其实现在大家各做各的事情,天下大得很。而且那些领域都做得不是很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反垄断要慎重。具体到反垄断本身,我认为还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垄断状态问题,现在很少以垄断状态来判断反垄断,这也不是潮流了。第二,重点治理的是垄断行为。比如说你借助于自己在某一项技术或者某一个市场里面的特殊地位,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的手法。比如说你给人家黑一下,或者把人家灭了,这样的一种方式属于恶性竞争领域的,我认为如果说垄断的行为和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联系在一起,我认为这是要反的,反的不是垄断,而是垄断行为。

还有一种是,垄断也是合理的,也不存在垄断行为,但是他存在着滥用垄断地位去损害消费者利益、损害创新,这些都会是反垄断法在高科技条件下新的治理方法。你既然不能做到操作系统遍地开花,我有可能让你降价,有可能采取一种什么措施鼓励竞争者。这方面是可以的。另外,关于创新的问题,我认为也是蛮复杂的,因为创新分成几种创新。有自主创新,有扩散创新,就是模仿创新。现在仔细看世界各国真正强调自主创新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中国强调自主创新是跟随美国的政策。但是你仔细看日本和英国,英国从93年以来已经把重点从自主创新转向了模仿创新和扩散创新。这是欧洲的政策。而日本从他整个崛起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模仿创新或者扩散创新,也不能简单的说原创好还是模仿好,这些东西都要慎重的判断。我认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刺激应该是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公平竞争的平台,并且采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政策,这可能比拆、限制别人要好,从积极的方面去刺激,我觉得要更好一些。

形成鼓励创新机制

张鹏:我很同意姜老师说的垄断行为,说垄断这个词都不是很恰当,腾讯现在在讨论他不光是垄断的问题,我们要探讨他可能原来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大家怨声载道的一些做法。我们需要把它分开看。

我们总说腾讯模仿,但是并不是说腾讯所有的模仿全都叫抄袭,全是错误的。比如说腾讯的邮箱,邮箱谁都可以做,但是他就做得非常好。有一些他模仿的东西做得就是比原来好,还赢得了市场。当然他背后借助了六亿用户的量去帮助他。但是他做的有一些东西就没有成功,他没有做到位的东西最后还是没有到位。

我们现在要考虑的就是,什么东西是腾讯真正模仿式的创新,什么东西是抄袭和对原创结果的伤害。我举一个例子,三国杀大家觉得很流行,后来腾讯出了一个英雄杀,基本的规则都是和那个一样。这相对来说就不像腾讯邮箱是一个概念。

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界定?当没有人管的时候,这个企业自然就会去做。当最后这个东西能够限定,你不能做,企业的精力就可以去集中到其他的方向。就像姜老师说的,我们的创新怎么能够创新,你要给他集中,你要给他限定在一个领域里面,而不是说满地都是粮食,你随便去玩都可以。最简单的方式,人都是懒惰的,当你不真正去逼迫他创新,不有这么一个规则的话,企业就愿意找一个更容易的方式去做。因为你不能完全说这个企业应该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么要求我觉得这是太虚的东西,再反过来讲,腾讯去做QQ医生。这不能完全说是模仿360。但是QQ医生跟着它的更新去下载、装到用户电脑里面,这也存在你这个方式是不是合理。这个事情可能也是需要探讨的。所以我觉得并不是说腾讯做的事情都是错的,我们也要辨别出什么东西是正确的,什么东西是不行的。

这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公司、小公司不能差别对待,对创新对企业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公司要有大的视野,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不能完全法律上不公平对待。

姜奇平:我很赞同你这个说法。我觉得现在其实从美国前沿的情况来看,我隐隐约约已经感觉出来路数,我们千万不要站在以传统观念来看待这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创新我们看出来有两种规律:一种是拷贝RIGHT,一种是拷贝LIFT。一种是自由开放代码为代表的GOOGLE模式,它的收费端不是靠产品、技术收费,而是靠服务收费,这就是回避大企业的重要的利器。因为你通过服务器收费的话,你卖的不是产品,大企业无从跟你竞争。我觉得像微软这样的大企业更适合于用知识产权保护,封闭产权的方式来去保护他,加强他的创新能力。但对很多小企业来说,开放也是一条道路,在开放的时候,就碰到了你说的游戏规则的问题了。

开放也不是瞎开放,现在形成的游戏规则,从自由软件转向开放原代码运动中就可以看出一个特别清晰的线索。原来是说有软件运动的时候,自由开放,谁都可以去抄。这个时候就抑制了大家的创新。但是这个运动到第二阶段以后,叫开放原代码运动,它里面的窍门是把这分成两半,一个是基础的是开放的。但是到了服务器的模式就不开放了。谁开发的,你要标明人家的贡献。很多玩家就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但是涉及到增值、服务这一关了,充分保证他的利益,可以利用这个赚钱。免费模式真正做得好也是有利于创新的,基础平台大家都用,但是等你变花样的时候,我变的花样跟你不一样。花样和花样之间没有竞争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山寨机,他的芯是一样的,大家都可以做。但是这个时候是抑制了创新还是鼓励了创新?实际是鼓励了创新,原来西门子做的时候,出一万个手机才能出一个花样。现在四五百台就变一个花样,这种创新就不存在竞争关系了。我认为现在小企业都想着我哪天突然靠一门技术成为微软那样的大公司吃尽天下,这个观念也有点OUT了。他为什么不想着说我有可能在增值业务的领域通过变花样、通过服务来去和大企业形成一种合作关系。这里面既有大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小企业调整的问题。

张鹏:前提就是大企业要有这样的心态去迎接这样的问题,否则的话,小企业全部被大企业消灭了。

主持人:是不是也要有一些规定,大企业也要规定他只能做这几个领域,或者有一些领域他不应该去做的?

张鹏:这个比较难限定。

姜奇平:国外开放原代码,他有开放版权作为游戏规则,这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不是说道理都是一边倒的。即使是你开放,即使是模仿,他也是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的。

3Q事件会让互联网竞争更有序

主持人:刚才我们讨论了垄断各方面的问题,我们看到这一次战争不仅仅是两家企业的战争,很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卷进来了。包括有几家企业说站在360的一边,有的是站在腾讯的一边,有的是说我也要兼容360。我们得到比较可靠的消息,新浪和MSN也要有一个紧密的合作。有一种评论,这次的事件会不会成为改变中国互联网格局的标志性的事件?

张鹏:这件事情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不敢说叫里程碑,至少也是划时代的事件。有几个层面,先从总简单的层面来说,我们希望这件事情完了之后让所有企业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逐渐形成一个底线和基本的规则。原来互联网里面大家都是叫共识,说好象不应该这么干。但是后来没有人说你不可以。我希望这次能够有新的规则让竞争更有序。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说,这件事情对两家企业的伤害都是挺大的。我认为这是一场失控的战争。进攻者和防御者最终谁也没有实现自己,全都受到了伤害。这两家都受到伤害之后,他会溢出一些东西,我认为中国互联网是一个力学体系,一个东西变化其他的东西会传导,一定会有变化。这里面几个层面,一个是网络安全领域里面,这次360肯定是受到腾讯很大的打击和冲击。这一块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那些家跟出来也是为了捡漏,不是一个价值观问题,就是利益问题。在即时通讯领域,我相信中国也没有人敢说这次腾讯在即时腾讯领域就怎么样,但是点燃了中国传统的大互联网企业,在新的沟通领域的挑战的新希望。我们其实把互联网可以划分成几大通道,搜索这一块是百度。通讯这一块是腾讯。交易这一块是阿里巴巴。媒介的层面上原来是很分散的状况,现在大家都在做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形态有可能会形成一些比较集中度高的媒介巨头。他们都是中国互联网的主要通道。这些主要通道之间过去的竞争,这都不是跨到对方的核心国土里面去打仗,顶多在边界线交锋。

阿里也有一个旺旺,但是没有太大的野心,腾讯也做新闻,但是不是做到国内最优。但是未来这几大通道之间会有交叉。在这里面通讯这个渠道结合现在新的沟通、传播的方式,结合移动互联网,结合移动终端,手机就是一个最大的关系,你的人员之间的强关系都在这个盒子里,原来的QQ上可能还有一些弱关系,怎么把这些东西最后也许会在一个新的平台、新的终端用新的形态产生。这些事本身在产业界就在酝酿,结合这件事我相信激发了很多企业在这里思考。据我了解,中国至少有三到四家中国互联网有势力的公司已经在新形态的即时腾讯领域开始要抓紧研发布局。这是对产业非常大的在模式上非常大的变化。

姜奇平:这次争斗在我看来挺可喜的。这是一个可以双赢,或者应该是一个可以合作的产业链格局下却发生了恶性竞争,甚至发生了不正当竞争。按说同时安装QQ和360应该没有什么冲突。他是典型的属于互补型的,很多用户反映了,如果非要拆一个的话,他很难以取舍。从他们商业模式来说,也有高度的相似之处,这两个企业都是非常有特点、很优秀的企业。腾讯的商业模式是被摩根斯坦利高度加以评价的,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代表,在虚拟商品门类是世界老大,超过美国的商业模式。

周鸿祎的免费商业模式我也非常提倡,他的要点是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分离,基础业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我对他的商业模式是蛮看好的。很多人攻击他,因为受到了他的损害。很多人对他的攻击,说他是损害了别人,至少在杀毒软件领域里面,我认为他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认为周鸿祎这次做的在我看来不太对的攻击性的手法,放在谁身上谁都得反击,他把腾讯引诱得反击过头了。我认为周鸿祎要自己加强,他需要加强的是他的增值业务如何开放,在他上面去加强增值业务这一块,在这方面他应该向腾讯学习。他俩要是在平台上打起仗,对平台都没有好处。

周鸿祎现在不缺用户,缺的是要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他过去一直在做平台技术方面,别人通过他的这种争斗会不会有机会呢?从大局上来看,你要在里面获得机会的前提是建立在对方犯错的基础上,如果他们都不犯错,别人很难有机会。

这个事情的主导权不在别人,在他们自己。腾讯2000年的时候QQ收费的时候他也招来很多的竞争,但是他采取后面的免费措施了,后面很多追兵都不见了。

我也有一个对大家的建议,我觉得大家在这时候不要算错帐,到增量领域去竞争,不要去存量领域竞争。这是红海,而且这个红海开发得非常充分。我觉得至少我的视野里面,我觉得到处都是空档,而且这个空档甚至不亚于QQ这么大,也不亚于360这么大,这些人为什么不进去呢?所以,不要一窝蜂的追逐红海,一定要开辟自己新的天地。现在在美国如日中天的是定位技术,人家都发展到第二代了。即使它发展到第二代仍然留下大量的空档,我认为定位技术将来的发展要比整个腾讯都要大得多,更不要说360了,这时候这些小孩为什么不赶紧追上去?去追他们干吗?

比如说支付业务,包括现在很多的移动互联网核心数据业务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机会被国际上评价为,这会带来新赢家,现在这些巨头都会被边缘化。在西湖论剑的时候,有人说马云现在出来了,我们还有机会吗?我就跟大家说,按我的测算,至少会出现24个马云,但是有前提条件,都不能结婚,一结婚冲劲没了,没有头脑了,就没有了。现在天上掉馅饼为什么不捡呢?为什么跟别人挤作一团。所以我觉得赶紧抓住现在好的机会。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方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做百年老店,都想当最大的国家首富,其实世界上的活法很多。我们有没有可能是,就像你刚才说的形成一种生态,大小企业各得其所。人家在电子商务摸索这种情况,可能不是越大越好,可能因小而美。我们为什么不琢磨琢磨自己怎么能够因为自己就是不大,所以我才厉害。比如说意大利,意大利群众就没有大企业。他的小企业就是一个信念,我只当世界冠军,不当大企业。我就是生产一个马桶盖,但是我要在马桶盖这个小的市场里面实现垄断,弄一百年。他也没有少赚钱,他的利润也很高。干吗非得当大企业?所以大家脑子在这方面要灵活一些。

小企业需寻找新创业领域

张鹏:中国现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腾讯这件事最后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很多业界的人都说腾讯在最开始的反映速度比较慢。确实是,腾讯过去这么多年发展,没有人这么突然一下袭击本土,还不是在边界模式。

姜奇平:这相当于9.11事件。

张鹏:至少是抓住腾讯的本土。腾讯因为以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没有直接这样深入到攻击QQ的核心。那些大佬们都不尝试去做了,突然出现这个事多少有一点意外。因为一个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并不对这个企业长期发展创新是好事。

我相信腾讯在这方面也会做很多的反思和思考。中国互联网的土永远只有一层,你把土挖走一层,我也要挖走一层。你没有分几层在不同的角色,在这个生态链里面。这里面要怎么做,我觉得还是要从大企业要有一个思维,包括一个产业环境,大的企业和产业的环境,包括整个产业的政策是不是扶植这样的,因为有时候小企业往前跑,或者他有一些不正当竞争的做法,他有时候不是因为自己真的有攻击性。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恐惧,因为他恐惧的是我不这么做可能明天就没有了。你怎么让大家能够说你不会来,你做不了全世界最大,但是你依旧是一个企业,依旧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你还可以持续的创新。从大企业、从产业环境政策规则,小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让他们从根上这么想,真的很难。有一天他这么想了,多少人都会这么死掉,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姜奇平:你刚才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这里面可以悟到一个道理,小企业在已经有大企业存在的情况下他怎么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本身要反思,其他的商业大企业也要反思。

商业周刊有一个文章是写API淘金潮,他说在技术前沿领域出现了这样一个淘金潮,他不是生产技术而是开发出这些接口导致小企业突然之间遍地开花。我们现在太缺这个了,我们现在小企业做的事统称为服务业。但是这个服务业的特点是赤手空拳的服务业,他上来就想开发技术,想拿这些技术跟大企业博弈。相当于他只有开发小米加步枪的实力,却跟会开发核导弹的超级大国竞争。成熟的情况是,这个服务业分成两层,要为这些中小企业创新本身要搭建平台。

过去从小作坊向工厂转变,产生了工厂这样一个东西。在服务业里没有工厂这个东西,大家赤手空拳上阵了,是不正确的。什么是给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平台呢?比如说API、中间件、云计算,云计算里面分成基础设施、平台、软件。这些如果发育得好了,他就会使中小企业获得很多机会。他不是跟大企业竞争,而是彼此之间争夺用户。最典型的就是苹果。苹果原来是不开放的,现在他除了原代码以外,把API开放了,一下就转变了对微软的弱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谁占有了好处呢?是小企业。三四十万个应用开发都是小企业干的事。解放了这批小企业。中国现在需要的是,谁来做这种平台?如果平台营造得好的话,小企业就会各得其所,他可以在每一个立体市场里面当世界冠军。

主持人:我相信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建议,就是怎么样建立一个非常好的互联网生态圈,让大企业做得更好,让小企业也有自己更好的创新空间。谢谢各位,谢谢两位老师!

本文标题:腾讯垄断-谢文:腾讯有创新 垄断论危言耸听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723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