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47、童年与蜗牛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读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描写汉字6个,能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圈划能够体现小蜗牛不怕失败,努力向上攀登的词句。
3、体会作者对蜗牛情感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蜗牛不仅给童年的我们以快乐,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品词品句,感受蜗牛坚韧不拔的毅力,进而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了解蜗牛,揭示课题。
1、示蜗牛图片,学生三言两语说说对蜗牛的了解。看图明确“犄角、螺旋形的外壳”所处的部位和形状。学习生字:螺
2、蜗牛爬行的速度不快,外表也并不漂亮,但在充满天真幻想的孩子眼里,会是什么样的呢?
3、示题:童年和蜗牛,读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1、合作读课文,要求:(1)组内轮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2)交流记字形的好办法。
2、字词反馈:歌谣 莫大启示 谨慎 摔跤 长途跋涉 登攀
重点 字音: 谨慎(前鼻音) 字形 :辨析“跋、拔、拨”
指导书写“登”
3、自由读课文,思考:在“我”眼里,蜗牛是什么样呢?
4、交流,板书: 瞧不起 胆小鬼
敬 佩
启示与力量
理解:敬佩
三、学习课文。
1、过渡: “我”会看不起我蜗牛,认为它是胆小鬼,这是为什么呢?
2、自读课文第二节,找找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1) 交流有关的句子。
(2) 再读这些句子,想想哪些词语中让你感受到了蜗牛真的特别胆小。
(3) 交流词句,理解“谨慎”。板书:总是藏 谨慎
(4) 有感情的朗读。
(5) 师生合作读第二节。
(6)小结:边唱歌谣,边逗蜗牛玩,这是我们童年生活中的一项乐趣,而且,我们一直认为蜗牛很谨慎,是胆小鬼,然而,在一次玩耍时,却让我对蜗牛产生了另外一种情感,那就是——敬佩,是什么使我对蜗牛有了新的认识呢?
3、学习第三节。
(1) 师范读课文。
(2) 交流。
(3) 蜗牛在爬行时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再读课文,在有关的词语下面画上小圆圈。
随机出示,引导学生品词品句:
第2、3句。比较句子,
a 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的壳向下坠着。在它后面留下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爬痕。
b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好半天,在它后面留下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爬痕。
比较欣赏更喜欢哪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创设情景:请每位学生拎起自己的书包,然后说说感觉。
通过抓“像大石头般的的壳、向下坠、好半天”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蜗牛爬行时是克服了很大困难的,但仍不放弃,非常顽强。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
第6句,抽生读。让学生感受到蜗牛在艰难的爬行中掉了下来,但一点也没灰心,继续向前爬。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说说蜗牛的这种精神。(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毫不气馁……)
第8句,只不过是一块石壁,可对蜗牛来说这是“长途跋涉”,“长途”意思就是?非常艰辛的经历了这段路程,在这爬行途中,它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抓住“几十分钟、长途跋涉、终于”引导学生感受蜗牛到达目的地的艰辛。
指导朗读。
(4) 蜗牛艰难地爬行着,我也被蜗牛那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住了,当看到它不小心从石壁上摔下来时,我为它——担心,看到它继续向上爬时,我又对它——敬佩,师生合作读第三节。
(5) 蜗牛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交流,抽生说。
4、齐读最后一节。
5、尽管这件事已过去了很久,尽管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已长大,但每当听到那首有关蜗牛的歌谣时,听录音,欣赏第一节。理解“莫大”的意思
追问:那启示就是——
6、补充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论是伟人还是小人,只要有极强的意志,他便可以做出事业来。事业的大小虽然不同,但那股坚强的心力与成功是一样的,全是可佩服的。
7、语言拓展:在已往的生活中,有没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经历,尝试着与同学交流。
四、复习词语,完成填空
1、读词语和短句。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47 童年和蜗牛
瞧不起 胆小鬼 总是藏 谨慎
敬 佩 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启示与力量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教学反思 课文第三节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目标的关键段落。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小蜗牛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到达石壁顶端,从而水到渠成的理解本文的主题,是我在备课时着力思考的问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着蜗牛在爬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线索,细细的品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了关键的词语,如:光滑的石壁、重如石头的背壳、爬行的时间长等等,在交流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走过场,同时出示重点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课文中把蜗牛的背描写得很具体,在学习这句时,用比较句子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作者正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把蜗牛的背是怎么样的写清楚了,紧接着又创设情景让学生拎起自己的书包,既理解了课文中“坠”的意思,又让学生对大石头般的重量有了亲身感受,更加体会到了小小的蜗牛确实了不起,竟能背着如此重的壳攀登石壁,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开始敬佩起蜗牛来,并体现在朗读课文时全身心地投入进来。由此及彼,学生对下文中的“长途跋涉”也有了更到位的理解,当学生在交流“蜗牛在爬行途中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学生的回答异常踊跃,而且都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交流,有的说:“石壁太光滑了,爬了一段它又掉下来了,可它不泄气。再继续爬。”有的说:“蜗牛爬呀爬,感到很累了,但是它仍然坚持不懈。”还有地说:“蜗牛觉得背上的壳越来越重了,可是如果停下来,那刚才的努力又白费了,于是咬紧牙,再向前爬”……
我想,只有在备课时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尚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 : 不要继续蜗牛的悲哀
通过分析上述材料,我觉得这只蜗牛最终碌碌无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它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了。它想要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这对于一只蜗牛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泰山对它来说太高,它爬得太慢。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看江水。可它一计算,需要3000年的时间,蜗牛的寿命很短,显然,这个目标对它来说太遥远。这两个目标都太高,太遥远,太不切合实际,它望而却步了。第二,我觉得这只蜗牛只是在用各种困难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它是个空想家,从不脚踏实地地去去做事情。不管是登泰山,还是看江水,如果它脚踏实地地去做了,就算它到达不了泰山、长江,也能看到沿途的风光,也能一饱眼福,长长知识,也不至于终身碌碌无为,抱憾终身。
这时,我突然联想到了自己,自己不就是这只蜗牛吗?记得小时候看春晚,那些载歌载舞的艺术家们的舞姿是那么优美,歌声是那么悠扬动听。当时,我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觉得自己很笨,不能像他们那样跳和唱,就急哭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极了。现在想想,我当时的想法是可笑的,他们能有如此的艺术成就,非一日之功,我一天也没有学过,如何去和他们媲美?我烦了那只蜗牛的错误,一味地觉得自己无力达到目标,一味地自哀自怨。
我又联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时,我还在上小学,表姐正在“攻克”一张数学卷子,我瞄了一眼那些题,被吓住了。那些题实在太难啦,我一个都不会做,心想:这些题这么难,我将来要是上了高中,数学还不考大鸭蛋?这件事给我的心里压力非常大,我对上学产生了恐惧感,非常怕上学,觉得自己将来上了高中,成绩一定很糟糕。我又犯了那只蜗牛的错误,只是仰望了一眼泰山的高度,想了一下长江的遥远,就用种种困难把自己吓住了。现在,我已经上初中了,回头再看小学那些题目,感觉是它们是那么简单。是啊,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山需要一步一步地攀登,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需要多少个日子的学习积累啊!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怎能不被吓倒?
这则材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遥远,以免让实现目标所要面临的困难吓倒我们。当然,困难来了,我们也不要逃避或畏惧,要勇敢地去面对,绝不给自己的懒惰和怯懦提供任何借口。因为我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初一:孙海琳曼
三 : PS合成童话中坐在蜗牛上的小花仙子
思路简析:首先我们添加一个模糊背景;接着要加一只蜗牛,并用草地素材把蜗牛的壳转化成草地样子;然后添加人物、草丛、蝴蝶、草地,并用调整图层,蒙版和笔刷让它们融合。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