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金黄的大斗笠初中语文-短文两篇《散步》《金黄的大斗笠》知能同步训练

发布时间:2017-12-19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教案

一 : 短文两篇《散步》《金黄的大斗笠》知能同步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或按拼音填写汉字。

(1)小山羊在田g7ng______上y#u______闲地k7n______着青草。

(2)庄稼的叶子翻过。______……小山羊的毛被______理好。

(3)金黄的大斗l@______下:这边,露出一条qi4o______起的小bi4n______;那边,露出一条l3n______着笑,遮着小山羊的滚yu2n______的胳膊。

(4)金黄的大斗笠下还______着笑,遮着小山羊______尔发出的咩咩______  ______声。

(5)后来发生了分q0______。

(6)小路的尽头有一口水______粼粼______  ______的鱼t2ng______。

2.运用形声字的知识,分别指出下列字的声旁和形旁。

蹲   瘦     熬   挺    摸    挤     悠

3.挑出下列各组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a.干净      篮天     混身       挥动

b.歌摇       汗珠     缩紧       掀开

c.坐着      水炮     委曲       桑树

d.蹲下来     仔细     霎时       鱼溏

4.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事物的特征。

(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2)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那又粗又亮的线线,似乎能数得清。

参考答案

1.(1)埂  悠  啃  (2)b8i  sh&  (3)笠  翘  辫  揽  圆  (4)zh5  %u  mi5  (5)歧  (6)b#  l0n  塘

2.

“足”形旁,“尊”声旁。

“疒”形旁,“叟”声旁。

“灬”形旁,“敖”声旁。

“扌”形旁,“廷”声旁。

“扌”形旁,“莫”声旁。

“扌”形旁,“齐”声旁。

“心”形旁,“攸”声旁。

3.a  篮  改为“蓝”;“混”改为“浑”。b“摇”改为“谣”。 c“炮”改为“泡”;“曲”改为“屈”。 d“溏”改为“塘”。

4.

(1)敬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能造福家庭,造福自己。

(2)写出了头顶乌云,四外晴空,雨点又稀又大的天气特点。

二 : 短文两篇《散步》《金黄的大斗笠》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知识掌握
 
1.《金黄的大斗笠》一文运用________描写,刻画了姐弟俩的形象,充分表明了姐姐________的性格,展示了弟弟________的性格,有力地凸现了主题。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散步》中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一两句你所熟悉的描写初春景象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和另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b.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c.风,总想掀开斗笠,看下面遮着什么。
d.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能力提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段话中的一“前”一“后”一“叫”一“笑”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前一段话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即“敬老”;后一段话则表现了“我”对孩子的疼爱,即“爱幼”。
c.“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姐姐的语言,更好地表现了姐姐对弟弟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d.“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段话中“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不能互换,因为“我”与母亲生活的时间长,所以说“早已习惯”;儿子与“我”生活的时间短,尚未养成习惯,但儿子比较懂事听话,所以说“还习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
a.“桂林山水甲天下”,游人置身其中,顿有栩栩如生之感。
b.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世界体育运动、国际奥委会、北京,真可谓各得其所。
c.我们要变本加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取得优良的成绩。
d.进入初中后,我无时不处在兴奋之中,同学们热情友好,领导和老师的关怀更是无所不至。
3.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
①上面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诗谜一般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几句话中,“花非花,雾非雾”是抓住了梦的________的特点,“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________,“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霞无觅处”则抓住了梦的________的特点。
4.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金黄的大斗笠》、《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读起来会感到亲切有趣,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的描绘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对话、聪慧有爱心、天真顽皮。
2.突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召唤,为下文作铺垫。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a
(二)能力提高
1.b
2.b
3.比喻、不真实、出现的时间、短暂
4.提示:只要能选取细节,小中见大,体现家庭的温馨和睦即可。

三 : 语文教案-金黄的大斗笠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斗笠 啃 翘 悠闲 雨帘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柔和 看管 梳理 翘 偶尔 雨帘 生气
3.描写:是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拟人及其作用: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拟人使无生命的物人格化,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淡化情节、注重画面的写法,理解作者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2.学习散文中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特别要注意停顿。
3.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三、情感目标
体会本文描绘的风雨童趣图的画面所表现出的生活的欢乐与纯真的童心。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描述结姐姐给弟弟送斗笠,姐弟二人在金黄的大斗笠下面躲雨、谈笑的情形,表现出生活的快乐和姐姐弟的亲情。
《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文章共写了三个风雨镜头。一是风小雨稀,二是风疾雨急,三是风雨交加。写了三个风雨镜头之后,又写姐弟欢乐的形象。

二、思路结构:
《金黄的大斗笠》全文共2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描绘天气由晴变阴,小男孩儿在田埂上放羊的情形。
第二部分(2~11):写风雨由小变大,小男孩非常着急,在风雨交加的时候,姐姐带着大斗笠及时赶来。
第三部分(12~25):写姐弟俩在大斗笠下避雨谈笑的情景。

三、写作特点
1.本文跟一般文章写人记事的方法不同,没有具体详细地记叙事情的因果、经过,也没有细致地去描写人物,而是在展示一幅风雨图画中,点出了人和事。可见构思之巧妙。
2.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善于在简洁的叙述中选取小故事来表现主题,择取了风雨中的几个镜头,烘托出了温馨、欢快的气氛。
3.本文的景物描写有两个特点:一是抓住景物不断变化的特点写,一是景中含情。文章融写景、抒情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且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朗诵《金黄的大斗笠》应该注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本文时要特别注意文字的停顿,根据词语意义的组合,不读破词语。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温馨、欢快的。
第一部分要读得平稳、亲切、柔和。因为这是风雨来临之前的小男孩牧羊图。蓝天是那么干净,乌云是偷偷溜来,梯田是那么美丽,小山羊是那么悠闲地啃青草,文章描绘出清新、和谐的气氛。
第二部分三幅风雨图,要读得一幅比一幅速度加快,音量加大,语气加强,渲染出急促、紧张的氛围。
第三部分要读得温馨、愉悦。突出姐姐聪慧,识风雨;弟弟天真,可爱。要读出姐弟之间的情意。

五、可以这样组织朗诵活动
1.轻声读《金黄的大斗笠》,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2.列发言提纲,先在小组发言,然后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3.发言题目:我认为应当这样朗读《金黄的大斗笠》
4.发言要求:运用已学会的朗读方法,具体说明朗读《金黄的大斗笠》时语气、语调怎样把握,语速、重音怎样处理。
说明:列提纲和发言的过程,正是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过程。
5.听朗读,描述画面。
请甲、乙两位同学到台前,甲同学依次朗读课文中三幅画面,每朗读完一幅画面,乙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然后,全班评议朗读和描述的优缺点。
说明:描述画面要绘声绘色。
6.从风雨图中看故事。
朗读第三幅画面(从风来啦!雨来啦!到它是那么有生气),然后,按顺序叙述姐姐给弟弟送斗笠的经过。
7.由同学们推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谈谈练习一段话朗读时该怎样停顿,然后请他(她)朗读一遍课文。

六、文章结尾讨论活动设计
在课文最后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雨过天晴后的姐弟俩会做些什么呢?
要求学生紧紧围绕课文体现的手足情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可以设想,在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启发,思维活跃,创造性的火花在相互讨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这样不但会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性。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通过朗诵和摘评,充分感受课文的诗情画意,分析人物姐姐和弟弟的性格特点。
难点:朗诵过程中对课文感情基调的把握。

教学过程 
1. 试着朗诵课文,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注意句中与句间的停顿。
2. 文中哪些段描绘的是风雨图?这幅风雨图包括几个风雨镜头?分别请同学朗诵这几个风雨镜头,并简单概括一下每个镜头的风雨特征。
3. 在这幅风渐大、雨渐急的风雨图中,什么人出现了?课文是怎么说的?
4. 随着姐姐的出现,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请一个同学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5. 读完这个故事,你对姐姐和弟弟有什么看法?(分析人物姐姐和弟弟的性格特点)
6. 再次朗读课文,可由教师示范朗读,也可听朗诵录音,请同学注意体会朗读每一部分时的语气。
7. 同学们在本上摘评,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简单写写喜欢的理由。
8.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点评高手,并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9.老师为学生提供三幅画面(有条件的制作成幻灯片),配合画面内容,学生反复练习朗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练习做好句、好段的摘抄和点评。学生自主选择句段,点评围绕遣词造句、画面的意趣、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在学生细致地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组织分小组发言,评选出点评高手在全班交流。为了能够控制交流的进度,使交流有条不紊的展开,可按照课文所描绘的三幅画面进行交流。一方面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探究好句、好段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加深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应当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重在让学生发言,让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发挥导的作用,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上加以点拨。切忌教师喧宾夺主,使交流活动流于形式。

本文标题:金黄的大斗笠初中语文-短文两篇《散步》《金黄的大斗笠》知能同步训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838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