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7-11-01 所属栏目:教育科学

一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一、资源和资本虽然只

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第三、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1、在人才招募上:如果我们正在找工作,我们读十份招聘广告,会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十分雷同: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等等,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

我曾听一个年长朋友抱怨过,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那时,这个要求很普遍,为了找工作,他在应聘前还真在口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应聘面试时与考官侃侃而谈,顺利过关,结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类的就没说过什么英文。还有的公司,招聘话务员,要什么:"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能用关于交流。"本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来没有做过对外贸易,资源浪费啊!也许他们是为了长久之计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将人作为资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流利的英语等,只要别人要求,我就要求。这种招聘方式,或者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根源。终将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一个不太会讲英语的人和一个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人对薪酬的期望会有很大差别,同样,一个营销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和一个mba或emba对薪酬的要求更会大不相同,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容易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为了较为稀缺的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较高,一个企业如果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如果,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这是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们带来收益?假设一个企业只做国内贸易,估计在一年之内都不会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时非要求良好的英语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只会带来两种结果:

(1)增加工资成本。本来销售部的工资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于要满足高素质员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资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并不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这样做不是白白浪费吗?

(2)造成流动,增加招聘培训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招来的员工在了解到他们的收入状况后会产生不满,然后另谋高就,这样,不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训费打了水漂,还得不断再去"浪费"招聘培训费用,以维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2、在人才的使用上:一个公司招募了一个新员工,在招聘时其条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试用期结束时,该员工却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这是谁的过错?公司?员工?

我们很难说这完全是一方面的过错,但我们知道,对同一个员工来说,将其视为资本或视为资源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孙先生的故事。孙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甲公司做销售员,三个月过后,被炒了鱿鱼,于是,孙先生又来到乙公司,销售业绩却很不错,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销售主管,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招聘过后,甲、乙公司都做了些什么。孙先生来到甲公司后,人力资源部让他填写了各种表格,然后,就让他到销售部上班。销售经理将一摞产品和公司的介绍资料给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领了笔、本等用具,向他介绍了部门的其他同事,最后,给他下达了销售指标,并让他坐到办公桌旁开始工作。孙先生没有销售经验,由于拿到的资料是公司发给客户的宣传资料,对产品的介绍很简单,孙先生对产品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闯,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仍是一头雾水,不要说完成销售任务,根本就没开张,结果被炒了鱿鱼。在乙公司孙先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后,人力资源部对他们进行了关于公司文化、公司发展史、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使孙先生对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销售部,又受到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随后销售经理亲自带他到销售现场观摩

二 : 紧急需要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需要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题

紧急需要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需要一篇毕业论文5000字
题目:“浅议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行政信息化研究”等题目(行政管理相关题目均可)
提供相关信息也可


浅议我国的听证制度 作者:杨洪霞 发布时间:2005-11-15 11:49:36-------------------------------------------------------------------------------- 前一阵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自7月1日起将全市的有线电视收费从原来的12元涨到18元的涨价通知引起了北京市民的怨声一片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家争议的焦点是有线电视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又是社会公用事业,如此大幅涨价为什么没有开价格听证会呢? 无独有偶,最近笔者所在地的市广播电视机关在没有举行任何听证会甚至没有作出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擅自将部分本来已缴纳有线电视费的模拟节目转为数字节目,从而收取数字节目收视费。推广数字电视本是国家提倡的关系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好事,但是广播电视机构在使用者已缴纳有线电视费的情况下没有事先与使用者进行任何的协商甚至没有尽到充分的告知义务擅自减少节目数量,笔者认为其违反了诚信原则和听证的程序。这两个事件又引起了笔者对我国听证制度的关注。 听证的概述 听证程序是指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提出证据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1] 其实质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听证程序在国外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程序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是普遍适用的程序,是整个行政程序中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行政程序三大原则:“公正、公开、参与”。 在普通法系国家,听证制度来源于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它包括两个程序规则:(1)听取对方意见;(2)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其中第一条听取对方意见被认为是听证程序的规则。美国的《联邦行政程序法》是一部较早确定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律规范。在美国,听证的权利不仅是一般的法律规则,还是一个基本的宪法权利。现在世界上法制发达国家都在行政程序法中明确规定了听证程序。 我国《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一规定为在行政程序中建立听证程序奠定了宪法基础。 1996年公布的《行政处罚法》首次引入了听证程序,《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数额较大的罚款等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199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价格法》也对价格听证做了明确规定,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 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2002年颁布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对价格听证的程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2000年通过的《立法法》也规定在行政法的起草过程中为广泛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听证会的形式。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以专节对听证程序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一、听证制度在中国在短短十年内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得到了飞速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和基本人权理论的发达当今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法治的社会,而民主则要求国家机关在作出任何影响公民利益的决定之前,要倾听公民的意见,征得公民的同意,听证的理念由此而生。据说人类的第一次听证权是上帝在伊甸园中赋予的。传说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之前,上帝就问过他们是否偷食了上帝禁止他们食用的那棵树上的果子。[2] 听取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后来经过发展成为现在的听证制度。另外,基本人权理论的发达在行政权领域要求行政机关尊重和保护公民的人格,公民不再是行政权任意支配的客体,不再是消极的等待行政权的结果,而是可以主动参与行政权行使过程,并推动行政机关作出更加公正的行政行为。而听证程序给公民提供了一个可以参与行政权行使的机会,在这个程序中,当事人可以陈述意见,进行申辩,提出证据等等,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 2、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 现代行政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的角色从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服务行政要求政府抛弃治民的观念树立由民做主的观念,将公众置于行政的中心位置上,政府与公民的地位真正地趋于平等,政府将改进服务质量,高效率的为民服务作为其追求和目的。[3] 公民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再也不是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政府要有效的实施行政管理,必须得到公民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公民积极的参与行政活动。在当今公法私法化的过程中,私法的原则和精神不断的为行政法所吸收,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和合意,协商精神向行政法的渗透,一方面提高了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成为一个意思自治的法律主体,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作出某些决定时,尽可能让公民参与到行政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公民的意见,形成了公法中的听证制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WTO规则的三大原则之一透明度原则也要求我国建立完善的听证制度以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3、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听证是行政程序中的核心内容,在行政程序中设置听证程序并非降低了行政效率,从长远的效果来看而是提高了行政效率。行政听证相对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来说是事前救济。即在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的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通过听证,可以使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双方更清楚的了解事实,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更深入的认识,避免矛盾的产生,使得一些事项在听证程序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降低了相对人寻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几率,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听证程序的设置还可以有效的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避免行政机关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符合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 二、中国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1996年《行政处罚法》引入听证程序后,听证在中国作为一个崭新的制度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过高的期望。尤其是98年施行的《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之后,各种价格听证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但是目前中国的听证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价格听证,立法听证等关系公共利益的听证程序中,听证代表的选出缺少法律依据。2003 年 7 月 15 日 的民航价格听证会, 7 名消费者代表以摇号的方式产生。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指定听证”、“邀请听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选出的代表,他们对听证事项的专业性的掌握程度能否有效的行使听证的权利,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公众的利益,是否接收人民群众的监督等方面都受到质疑。单从参与者的产生方式上分析,就足以见证目前听证法律法规所涉及程序内容的不可操作性,从而也会使听证结果有失偏颇。从这点来说应该建立听证代表的遴选机制。听证代表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代表公众的意愿,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具备听证事项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分析问题,举证,质证的能力。这样,在听证程序中,代表的意见才会被裁决者充分的重视进而被采纳作为作出行政决定的依据。这才符合听证制度设置的本意。 2、很多地方的听证会随意性大,透明度低,形式主义严重 1996年的《行政处罚法》首次将行政程序引入我国法律当中。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因为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细则,加上某些地方基层政府法律意识淡薄或不具备相应素质的专业人员,导致听证程序流于形式,或是被利用为政府弥补不足的手段,使相对人失去了对听证程序的信心。 2000年3月出台的《立法法》肯定了立法听证后,这一民主机制在各地很快渐成潮流,截止2004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级人大常委会举行了38次立法听证会。尽管各地的立法听证实践取得了相当成效,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程序和规则,也暴露出随意性大、透明度低、形式主义等诸多弊端。对于听证会上提出的各种意见,立法机关很多没有予以充分的尊重、考量和平衡,常常是 “听而不取”、“听而不决”,对于未采纳的意见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使得听证会沦为一种 “民主作秀”的行式。类似的问题在价格听证中更是大量存在。 三、完善我国听证制度的几点建议 1、建立公听代表人制度 公听即公共听证,是指听证的事项涉及多人或多方利益时,需要由众多公民,组织参与的听证形式。在西方国家,公共听证适用于公共管理的众多领域,我国自1996年引入听证制度后,公听制度已渗透到价格决定,规章制定等领域。在公听制度中,既要保障多人参与,又要兼顾效率,有必要建立公听代表人制度。公听代表人制度可确保社会各方利益的充分表达,又可兼顾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如上述提到的,为什么听证代表会以摇号的方式产生,正反映了我国听证代表人制度的弊端,所以建议有关机关从下面几点考虑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听代表人制度。(a)代表人的产生途径;(b)代表人的数额确定;(c)代表人的遴选标准;(d)代表人的资格地位等等。只有建立完善的公听代表人制度,才能确保代表社会各方的充分参与和各种利益的充分表达,才能引起听证机关对代表意见的充分重视,符合听证制度建立的初衷。 2、建立严格的职能分离原则 职能分离是英美普通法上的传统制度。普通法中自然正义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事人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职能分离要求从事听证裁决的人员不能从事与听证和裁决行为不相容的活动,包括对案件进行追诉的活动及对追诉事项事先进行调查的活动。[4] 我国唯一对听证程序作出比较系统规定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听证主持人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行政听证必须遵循的“职能分离原则”。我国公共单位经营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大都牵涉到政府的投资、补贴或收益,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政企不分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同处政府序列的价格主管部门要成为中立的主持者比较困难。这才使得我国的听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很难起到保护利害关系人的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政府机关中增设专门的听证部门以满足职能分离原则的要求。 3、要建立起对听证代表意见的回应制度。 美国的听证制度中规定了案卷的排他性原则,即全部听证的记录和相关的文件构成案卷,行政机关只能以案卷作为根据,案卷之外的未经听证的事实不能作为裁决依据。[5] 目前,根据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程度,在我国建立案卷排他性原则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一定要建立对听证代表意见的回应制度,对听证代表的意见,无论采纳与否都要公布理由,作出回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听证过程的透明度,防止“听证会”变成“听过会”甚至成为掩盖部门利益的幌子。 以上只是笔者对我国听证制度的几点设想,要想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听证制度还有待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和一部完善的听证程序法。注释:【1】杨惠基主编 《听证程序理论与实务》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杨惠基主编 《听证程序理论与实务》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石佑启 《论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 载 《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4】杨惠基主编 《听证程序理论与实务》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杨惠基主编 《听证程序理论与实务》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这个网站也有可供参考得论文

三 : 14电大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学校名称: 鄂尔多斯市电大

姓 名: 李秀娥

学 号: 1215001255786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教育层次: 本科

入学时间: 2012秋

指导教师:

论文提纲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一)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二)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一)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二)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行政管理工作已不仅仅是单一在事业和政府部门特定的工作岗位,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行政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企业立足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 ,这就要求一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最大可能协调一致。因此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 ,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即行政管理 ,否则 ,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 企业内以经理或厂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行政手段 ,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结成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 ,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 , 以及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企业 行政管理 问题 对策 探讨

行政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企业中特别是特型企业, 行政工作担负着企业管理的工作职能, 是推动企业工作计划、预算、运营等各大方向, 是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相沟通与联系的纽带。中小企业与其国营企业的管理、运营不同, 中小企业一般不受企业受国家管控, 它是以以市场为目标导向。在管理上更多取决于企业的行政部门,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对推动和保证企业的生产、资金、经营等业务顺利、有效进行,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势在必行。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在现代企业中,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1)一体性。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独立性”不同,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它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营销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一起构成的企业管理的完整范畴。

2)服务性。政府行政管理是存在一定的“官僚性”的,而企业行政管理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为企业各部门、各专业建立重大的效能,保证了管理过程中信息传递及时畅通。

3)盈利性。政府行政管理是“非盈利性”的,而企业行政管理的根本是“创造更大的效益”。企业的行政管理应该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4)灵活性。政府行政管理需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这是它的“制度性”。相对地企业行政管理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这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灵活性“。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企业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14电大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_电大毕业论文

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行政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治环境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企业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 企业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企业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

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 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分析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缺乏或欠缺

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关注点仍然较为集中在企业行政活动中的具体事务上,诸如办公室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这一思路,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为了与国家政府机关匹配,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关,对于这一部分机构的管理就成了企业行 8 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这导致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事务性活动范围,研究重点集中在行政事务活动开理部门围绕着一些具体的事务开展工展上的技术革新方面与相应的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方面。而正是企业行政管作,造成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缺乏,甚至可以说缺失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主要表现在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

明确分工、没有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科学的研究、决策、落实程序;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企业主要负责人总觉得干部员工拿得太多,做得太少;干部员工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肚子怨气,怪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领导与被领导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你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使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3、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不够科学。

我国的许多企业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是影响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根本原因。有些企业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和明确分工,或无章 可依,或有章不依。行政管理不力,造成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混乱,你争我夺,重复劳动,工作上能推就推。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4、企业员工无全局观念,使行政机构运转不灵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企业各部门和环节过多,企业员工无全局观念,认为行政工作只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技术工作就是技术部门的事,销售工作就是销售部门的事。由此在集团内,众多的 9 分支机构就顺理成章地成立单独的部门。各个部门或下属单位互为 “独立王国”,站在 自己的立场说话和思考问题,使行政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使得整个集团的协调困难,无法起到行政管理应有的作用。

5、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企业行政管理不同于国家和其它非经济组织的行政管理,这是由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仅同一般行政管理人员一样需要懂得 一般行政管理学,还要拥有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与企业生产管理等企业管理人员特有的知识。而现在的行政管

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 ,这就很难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 行政管理工作

6、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许多企业行政部门“机关作风”较重,这些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是: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的企业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的“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以上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构建企业行政管理新体系

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体系。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权力体系就是设计企业行政架构。企业行政架构的设计与应时而变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企业组织的概念、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设计的原理和内容、企业组织力量的整合、行政流程的结构设计、职能分解、岗位设 置、人事相合等。同时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技术体系。企业行政管理需要技术支撑。企业行政管理的技术体系包括: (1)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领导与管理,这部分是关于在组织中行政管理人员如何进行有效领导与管理的内容; (2 )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 (3)企业行政控制与监督。然后是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事务体系。事务管理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企业行政管理新体系离不开其事务体系的构建。企业行政管理的事务体系包括办公室管理、文书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总务后勤管理、企业行政信息系统管理,等等。

2、选择规范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游击作风”、“打乱仗”的现象是我们应当大力反对的。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就是企业的管理体系混乱。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企业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执经营者也不可能及时的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败局。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应该在于设置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和结构体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因为 “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方面——我们需要的与其说是最好的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上下级和各岗位之间不但要分工明确,还要明确应有其职责权力,使职责不会被推委,也不会被包揽。

3、提高企业行政效率

完善内部协调机制,不断增进部门沟通协作即建立职责分明、流程明晰、资源共享、协调一致的管理模式.组织内部,部门之间、成员之间既独立分工又无问协作,共同为企业发展目标而努力,使组织能够凭借畅通的工作流程 实现高效运转. (1)强调全体管理者的协调主体地位,变被动协调为主动协调。 在“无缝目宸''管理中,各部门必须打破部门利益壁垒,围绕全局管理目标与其他部门积极协作,才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因此,在所有管理层次上的成员都是协调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由客体到主体地位的转交,使每个工作环节的管理者不得不与其他环节的管理者主动沟通和协调. (2)有效分权和授权,发挥不同协调主体的潜力。 比如适当分权,发挥决策层副职的协调潜力,尽量减少平行协调和垂直协调交织的复杂局面.适度授权.解决办公室协调力量不足问题。因体制原因,办公室与决策层属上下级关系,与其他各部门处于平行关系,协调力量和作用有限.因此,应通过适度授权来增强办公室的协调力量.配置一定数量的具有职位相当、综合协调能力强、沟通技能好的人员到协调岗位,并通过工作规章明确授权. (3)有效利用非正式沟通,改善协调绩效。 人们通常习惯于依赖正式沟通渠道来完成协调,这是基于在封闭状况下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谨慎决策行为.作为正式沟通的补充,在内部管理中,应强调“人性化”的非正式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以满足组织成员社会交往的需要,提供快速、有效的沟通途径。有利于改善组织绩效.

14电大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_电大毕业论文

4、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素质

企业应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深化 服“务与合作 意识。企业行政人员

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服务” 是行政工作的定位,行政永远是为

企业服务的,行政部门的定位一定是服务部门,这种观念应深入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意识

中,定位准确了,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就清楚了。 “合作”是一个高效率的企业行政 工

作质量的衡量标准,行政有没有合作、合作的程度可以界定企业是否 “健康发展”,企

业要发展,行政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推动各

方面的工作。同时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格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成员视为组织最

重要的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开发和利用,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流动管理、培

训与发展管理、激励管理、参与冲突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改革的重点已经从严格地控制

管理转向了激发员工们的责任感,增加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释放他们被约束的创造力。

结 束 语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后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全局的观点,紧紧抓

住重要的历史契机,走上创新之路,克服存在问题和困难,就一定能够为企业谋求利益,推动我国经济发发展。企业行政管理足现代企业参与社会化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

求,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加强企业

行政管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津孚 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

2、程淑华《也谈谈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N].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

3、宋占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其考核》《胜利油田党校学报》[N].2003

年第05期 4、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5、《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册)[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

6、李赞《浅谈企业行政管理》[J]今日科苑,2007年第5期

10

四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论中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层次: 行政管理专科

级 别: 2012级春 学 号: 1261101401546 姓 名: 程丽 分校(工作站): 莲湖校区

指导教师: 薛新建

2013年 11月5日

论中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程丽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莲湖分校12级行政管理专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改革的力度逐步加深,改革的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将获得更加便利、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而在这个过程中,IT行业发展迅猛,其中最容易被忽略而又不能忽略的中小型IT企业的发展将始终在这其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小型IT企业的管理面临诸多挑战,而在行政管理方面,鉴于行政管理“不显于外,不功于果,有失必显,小失事繁,大失事乱”的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与行政管理的结合, 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的IT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站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中小型IT企业竞争压力大,失败率较高,企业寿命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行政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很多企业由于经营者不重视,导致行政部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行政运营,而这一切都需强化行政管理。

一、小型IT企业的概念

首先,界定一下“小企业”这一概念。“小企业”是相对而言的,从时间、空间两方面来看,企业处于初创期,其年龄偏小;与此相对应,其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小型IT企业大概可以分为:硬件、软件销售开发、网络集成、数码技术、通信、市场营销和IT类培训等几类。IT企业的部门大致划分为:研发部、市场部、行政部和工程部,有的企业还有产品部。尽管并非所有小型IT企业都做得成大企业,但只要理念正确,目标远大且孜孜以求,就会有机会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大潮中找到自已的出路。

- 1 -

二、行政管理在中小IT企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行政管理在中小型IT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中小型企业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更注重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工作具有灵活性。

因此,行政部门是中小IT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面对现代IT行业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行政管理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策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行政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产品、人才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行政管理在中小型IT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研究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薪资绩效,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上有

- 2 -

自己的思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否则,就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 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行政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中小型IT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有很多经营者都还未意识到行政管理在企业中有如此之高的作用,因此,分析行政管理在中小型IT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IT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三、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型IT企业由于入门条件低、投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尤其是照搬政府或外资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改进,造成行政管理工作表面化,为此制约中小IT企业的发展。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素质,中小型IT企业规模小,自有管理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管理不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中小型IT企业没有真正的管理部门,完全靠个人想法和手段,

- 3 -

管理方法不善,风险相对来说大,由此造成中小IT企业的管理严重不足,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意识淡薄

IT行业属于新型产业,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吸引了很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所以,中小型IT行业相当一部分是私营性质,投资人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进行行政管理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凭老板个人意愿,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还有些经营者存在重关系、轻管理和重心情、轻理财观念,认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忽视行政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企业经营者行政管理意识淡薄,对行政管理不重视,在机构设置上层次不清,权责不明确,部门管理混乱,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结果其原因,除经营者行政管理意识淡薄外,也受限于经营者本身管理能力不高,在对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人才聘用和培训上欠缺。现代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不了解,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高,缺乏创新能力,这些都使得企业内部管理上职责不清,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缺乏创新。

(三)行政管理不规范

企业行政管理由同部门管理、部门与部门管理、对外管理三部分组成,在行政管理中,应严格依据企业行政制度,对本企业各部门以统一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在中小型IT企业中,有些企业为了小范围的管理,在行政管理方法上存在不规范做法,体现为:1、管理分散;2、管理周期长,管理者方法呆板;3、行政管理不实;4、行政管理流于形式;5、管理手段不统一。有些企业管理人员采用亲属管理,管理手段落后,对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严重滞后。行政管理上不规范,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行政管理上的被动与管理策略制定上的偏差和滞后。

(四)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小型IT企业自身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只要体现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但在原始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行政部门职责权限、行政人员岗位责任制、行政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

(五)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投资战略

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管理问题,不少小型IT企业管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但由于在初创和成长期,企业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小型IT企业照抄照搬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较随意。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已被多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地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

目前,有的中小企业人事管理的职能仅承担行政人事事务和劳资福利,其他职能不到位;有的由公司事业部主管兼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少,分工不明确,

- 4 -

大多未受过专业训练,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

四、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增强管理者能力

中小型IT企业入行门槛相对较低,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质量,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IT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在管理中首先适当分散管理权力,优化管理结构,在不断增加内部管理经验积累的前提下,适度举债,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其次,指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战略决策,降低管理缺陷,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提高行政管理意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成为市场的主体,生存、发展和活力已成为当今企业的总目标,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上产经营者、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观。树立起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观念、管理方法和时间价格观念。还要加强管理指标的运用和分析观。要强化各项管理指标的科学运用,薛惠用指标来分析管理状况,加强行政管理。

(三)加强行政的系统管理及监管力度

行政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行政管理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1、强化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的管理潜力,保证现有管理者的保值增值;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使企业的管理者真正关心企业行政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金的增值功能;3、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企业与行政管理者双方如果能按照管理政策互相协作,就可以将宏观调节与企业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就目前中小型IT企业的现状而言,企业仅靠自身约束来规范行政工作是不显示的,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企业实现行政规范化。我国应建立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行政监督是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实施的;社会监督则以行政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行政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并有相应的处罚制度。

(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经营者必须增强其管理意识,首先应重视企业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指涉及企业管理者和策划人员、编辑及最后决定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即“管理不管策划,策划不管决定”,这样既能够保证各种管理的真实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其次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对行政部门的再监督。内部管理实施是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坚持内部管理机构与行政机构分别独立,保证管理人员独立于被管理部门,查错防弊,改善行政管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最后建立行政管理权限和签字制度。在行政管理程序中规

- 5 -

定管理上的每一个决定都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管理,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个决定的结果应根据行政管理和管理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字,同时还应规定管理只执行完成象征部门应该做的事情,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管理,行政人员应拒绝执行。由此对于控制发生不合理的管理及保持管理的合法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建立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

三维立体模式是指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线经理科学地分工,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并进行相应的协作。总的来说,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规划,基本工作程序是: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执行与评价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决策层主要是解决战略性问题,而此前的大量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工作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一线经理来负责,此后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制定,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执行由一线经理来担任。对规划的评价则是在决策层的领导下,由决策层、人力资源部门和一线经理三方共同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岗位分析、岗位评价等基础业务,并协助一线经理做好核心业务和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的工作好坏关系其他业务能否规范进行。制定和不断调整岗位分析、岗位评价标准,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人事管理的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福利、人事统计、考勤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也由其负责。当然,如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协作配合一线经理的核心业务工作一样,一线经理也要为人力资源部门做好相应的配合,特别是在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这两项工作上,一线经理更应提出意见、建议,甚至参与到工作中去;一线经理负责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中把持关键环节,并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等基础工作,以及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例如,招聘工作的基本程序是:招募——选拔——录用——评估,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即选拔环节由一线经理完成,招募、录用环节则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服务,而招聘评估工作则由人力资源部门与一线经理共同进行。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培训需求评估——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结果评估,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各岗位的员工培训需求评估,应由一线经理把关。同时,一线经理还要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培训结果,而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一般则由人力资源部门来组织。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考绩方法和标准的制定——考绩实施(考绩面谈、评分等)——考绩结果反馈与评估。在这里,关键环节是考绩实施和反馈,由一线经理来执行,并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进行考绩方法与标准的制定以及考绩工作评估。薪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确定与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与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支付方式以及确定每一位员工的薪酬数量。一线经理完成以下工作: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发展,通过薪酬调查来做薪酬定位;逐渐建立规范的薪酬支付制度,并辅以其他方式;结合公司经营

- 6 -

目标,考虑职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职位对企业的影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适当拉开薪酬差距,在职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加大薪资差异和创新奖励,甚至还包括收益提成、利润分享和企业股票认购。

改善中小型IT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得到经营者的充分重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企业的行政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力,加强人员个人的特长利用率,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提高监管力度,不要让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再纸上谈兵。IT行业的发展空间不容忽视,我们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存活,并且强大的持续发展,行政管理部门上的配合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2008

[2]胡淑姣.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新思考[J].江苏商论,2004,(6):144-145

[3]罗湘云.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浅谈[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5月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2

[5]庄小将.吴波红《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9

致谢词

本文得到了薛新建老师的大力支持,陈彦科同学为我提供了资料,在此一并感谢!

2013年11月 5日定稿

- 7 -

本文标题: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26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