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000字左右

发布时间:2017-09-14 所属栏目:环保材料论文

一 :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000字左右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000字左右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000字左右的参考答案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

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

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

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

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

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

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

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

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

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

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

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

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

暖,等等.

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

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

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

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

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

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

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

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

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

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

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

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

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

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

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

化.

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

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

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

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

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

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

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

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

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

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

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

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

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

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

获得利润.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

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

痪无力.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

会制度.

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

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

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

2. 1 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

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

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

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

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

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

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

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

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

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

·48·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

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7. 6亿t铝、4. 8

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

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

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

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

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a.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

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

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

2. 2 人口压力

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

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

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

到了极限,难以为继.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如果

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 ,而

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 ,最

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据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纪元

以来的第一个1000a里,只有3亿人.而在第二个1000a

里,就猛增至约60亿人.在这第二个1000a里,世界人口

有过两次大的增长.第一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从

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8亿增至

17亿.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

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从1950

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从25亿猛增至50亿.31a里人口

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间,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

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更有

甚者,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与贫困的扩大是同步

的.

2. 3 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

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

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

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

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

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

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

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

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

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

新速度) .

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

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

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

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

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

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因此,

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

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

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

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

2. 4 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

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

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

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

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

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

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

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污

染和高破坏,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

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

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

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

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

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

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

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

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

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

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

的时间才能形成.

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

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

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

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

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

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

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

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

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

2. 5 技术的滥用

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

·49·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

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

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

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

危害人体健康.

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

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

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

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

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

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

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

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

的永续发展.

2. 6 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

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关系商品化,要求按照

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

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

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

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

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

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

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

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某

些人类的共有物(即共有资源) ,如空气、水等人类生存所

必需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少数人或集团用做换取个人或

集团利益的牺牲品.

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

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趋向于流向能

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收益的生产项目及其所属的企

业.在这种体制下,投资实际上由公司决定.而公司作

出选择的依据是收回投资和创造利润的周期的长短.它

们当然选择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于环境的,同时从

长远看经济效率更高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

而且资金和利润的回收周期长,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场

经济体制下为投资者们所喜欢.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资金分配不可能自发地照顾环境质量所代表的社会

效益.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

的干预、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自由经济“无形之手”所无法

触及的个人权利的滥用和资源浪费之流弊,防止共有物

悲剧的发生.

3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

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

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

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

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

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

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

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

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

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

产和可持续消费等4个方面入手.

3. 1 控制人口增长

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

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00亿.地球

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

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

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

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

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

3. 2 开发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

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

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

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

径.

3. 3 可持续生产

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

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

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

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

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

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是: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

大、污染重的产品.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

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

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

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

“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

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

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

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

处理、处置.⑦建立无废工业区.

(下转第54页)

·50·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

恢复工程.

(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

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

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

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

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

础上,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

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

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

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

参考文献

[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 2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林

业出版社, 2000.

(上接第50页)

3. 4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

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

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

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

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

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

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

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

和意识等等.

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以环境标志(绿色标志)

制度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对转变不可持续消费模式

产生了推动作用.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

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

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

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

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

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

生和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长的极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2 ] 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 3 ] 陈鸿清. 发展新思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

[4 ] 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 5 ] [德]狄特富尔特,等. 人与自然[M ]. 三联书店, 1993.

[ 6 ] 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上接第51页)

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

免疫, 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在免疫各种疫

苗前后3天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

3. 8 消毒

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

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

喷洒消毒,每周进行1次.

3. 8. 2 空间消毒 在育雏前20天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每

立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锰酸钾的

容器中,熏蒸后密闭24~48h,然后通风换气放出甲醛气体.

3. 8. 3 设备消毒 我们用的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

槽等设备,都要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然后

用净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即达到消毒效果.

4 小结

通过对褐马鸡雏鸡的研究饲养,除获得了适合雏鸡生长

的基本因子的理论数据外,还得出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4. 1 行为习性

雏鸡刚能站稳行走就表现出好动、好斗的习性,特别

爱啄抱窝鸡的冠和眼, 3日龄时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

能力增强,在野外不易抓到.雏鸡从9日龄时开始有沙

浴现象,两周后夜间飞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

10: 00时,下午的5: 00~7: 00时,是其活动和取食最旺盛

的时候,中午11: 00~14: 00时不爱动,也不肯取食,但这

个时间饮水较多.

4. 2 健康标志

雏鸡早晨粪便的颜色、形状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壮,

如果呈圆柱状、条状、棕绿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着,

说明鸡健康;如果盐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

稀粪,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黄白色、黄绿色并附有粘液、

血液等恶臭稀便,说明感染伤寒等急性病.

鸡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异食现象和有无软

腿,能帮助判断日粮中营养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时调

节各种营养元素.

4. 3 生长情况

从鸡群中选即将进入亚成体的5只鸡分别在6周龄、

7周龄、8周龄、9周龄测量其6个相关指标,通过计算、比

较得出:雏鸡在即将进入亚成体时,也就是49日龄以后,

生长速度最快.

·54·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二 : 环境保护论文就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或者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论文

就是关于的,或者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的等等,20000字,带有powerpoint的说明的.麻烦各位


20000字那么多肯定是盛不下了,给个地址:

中国环保论文网

这里有很多环保论文,自己挑吧!!

三 : 关于环保的3000字论文

关于环保的3000字论文


地球表面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26%,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0.014%。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

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立方米。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增长之势。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为起码的要求线,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17亿,以16.5亿人计算,届时我国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

预计到200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猛增到180多亿立方米。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198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达到70%。但我国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还是较发达国家低许多,一些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目前,我国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能力为每年5400亿吨,虽然多数供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科学家称它们为水圈。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在海洋出现之前,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样,没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湿气流是形成云雨的主要因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气涌向天空,随着气流飘向大陆,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过江河重新回到两极和大海,另一部分则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而在南北两极和大陆高寒地带,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现的。由于气温过低,大量的积雪又难以变成坚冰,于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主要水源地,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线。每年夏季,当太阳的光辉照射到冰峰的时候,融化的冰雪顺着沟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场,成了当地人畜饮用和农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丰富的水资源给万物带来生机,使生态保持平衡。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积为水所覆盖,然而,人们很难想象,传统观念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已开始成为稀有资源,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储水总量13.7亿立方公里,而淡水却只占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于两极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积雪之中,这么一来,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于地下蓄水层、河流、湖泊、土壤、沼泽、植物和大气层中,这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据联合国关于一个国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

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便是一些国家的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恶化。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现在发展中国家有10亿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死于因饮用脏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许多地区,都隐伏着国与国之间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的危机。水资源危机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问题,在联合国列出的最有可能面临缺水问题的城市名单中包括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另外还有开罗、孟买、雅加达、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国是个多山多河的国家,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条。但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水资源比较贫乏。就全世界而言,工业的高度发展,不仅对淡水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对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现赤潮,江河鱼虾绝迹,有的甚至成为臭河、死河。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 : 关于保护环境论文植物保护论文

五 : 关于环境保护的辩论

1.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不干行吗?保护环境是政府基本职能之一,比个人有更充足的人力、物质、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等手段有效的保护环境,所以..

2,环保的范围很广,先查一下,哪些主要靠政府的。[www.61k.com)比如,对生产厂家排污的管理,垃圾分类处理等。 论证的角度有以下:

1.个人有环保的意识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比如对环保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2.政府要环保的公共设施建设好。

3.政府要用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环保观念宣传,特别是从儿童教育开始。

日本英国等国家在公共场所都设置分类垃圾箱,分类垃圾箱上画了很清晰明确的图画,市民很容易把垃圾正确分类,而且从小灌输环保理念。如今中国人民的垃圾分类观念提高不少,但是真正做到垃圾分类的少之又少,就上海而言,小区垃圾箱是分类的,但是垃圾车收垃圾的时候将所有垃圾都倒在一起拉走,就算居民做到了垃圾分类也会最终被垃圾车混在一起,分类也白分,能回收的垃圾也被当作无法回收的垃圾被填埋,这就是政府的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后果。

3.,个人观点:

问题是个人靠不靠得住。正是因为个人靠不住,所以才要有“政府”这个部门来统一管辖协调,反过来讲,要是个人靠得住,那还哪儿来的那么多问题。

政府的作用,就是将各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和,最终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一直是政府主导型,并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7.5%的公众都赞成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而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我国首个公众环保指数显示,如果以百分制计算的话,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68.05分。综合两组数据不难看出,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很高,但参与度不强。

谁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全民环保”抑或是达及这一目标最好的方式。如果说“搭便车”现象使得公众在环保自觉方面容易产生惰性的话,公民环境权行使与救济的缺陷,则又使这一惰性变成了“麻木症”。

其实,将环境权列为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固然需要公权力强势介入,亦需要更多地借助私权利。通过立法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确保此项权利行使与救济的顺利实现,不仅为公权力的行使提供广泛的民意支持,更可依托广泛的私权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的作为与不作为。如此多管齐下,环境问题的有效缓解将是可以期待的。

通过立法明确公民的环境权,标志着主管部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由单一的部门行政管理,转向高调支持公众参与,切实赋予公民环境权,以形成主管部门、公众与NGO组织多方良性互动的格局。

这一格局的最终成型,不仅将为往昔稍显突兀和孤单的“环保风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问题有望迎来实质性的变革。

5,保护环境,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意识。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四川省有关负责人反思道:这些污染现象表现在企业,但其根源还是在政府。企业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正是地方政府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的结果。如果政府注意保护环境,将成为环境保护的最大动力。

其次,保护环境还要有好的管理体制。中国在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法律,完善政策,增强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监测体系,

关于环保 关于环境保护的辩论

改善技术能力和多方面筹资等多项措施,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成效。(www.61k.com]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总结出来的最重要启示。

再次,保护环境还需要科技强有力的支持。由于技术有限,群众发现环境受到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政府落后。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境内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百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环保部门次日即检测出水体苯超标,但是,松花江流域的群众在距污染发生10日以后才知道事件。

最后,立法 、执法也是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有些规定与WTO原则不符合。自我国加入WTO后,为适应入时的形势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对原《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试问,这些群众能办到吗?

6,之后才有人们的普遍环保意识的提升,所以说环境保护主要靠政府,或者说个人意识的上升是政府动作的良好结果,也是环境保护最终取得成功的一个可能阶段,但是如果把一个中间阶段当成对一件事情的主要决定因素就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了,所以说我们的观点是环境保护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结果,但是环境保护主要是依靠政府!

7,有意引导对方走入误区,力争让听众觉得他们的观点是“要依靠个人”而不是“依靠群众”,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攻击个人英雄主义的论据和例子,会派上用场的;当然如果对方不中计,那么你们就从法律的强制性方面多谈谈吧。

8,历数中国乱砍乱伐事件,没有政府干预,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法律,那么这种现象将延续;(法律)

9,环境保护主要靠政府从三北防护林,到黄河的综合治理;从沙漠绿洲工程到汽车尾气排量的限制;处处都有政府手段在大显身手,政府手段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将分散在民众中的力量积聚起来,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力量,政府手段不仅能够在治理方面占主要作用,还在保持环境方面有巨大作用。而民众意识呢,由于其先天不足,具有松散性,从古至今,公众意识不能形成足够大的约束力,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绝大多数的人都很自觉了,也能抑制少部分污染,却对主要污染源无能为力。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只有政府能多方面地协调;其次,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就要经济与环保并行,就要解决吃饭和资金的问题,这只有政府能办到;再次,政府可以整合人力和财力资源,使其达到效益最优化;再次,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化,全球化需要政府出面;最后,环境保护中政府的立法、监督具有更强的执行力。所以,我们坚信环境保护政府这一倚天长剑

10.,环保需要:

钱--要政府

人力---需要政府

关于环保 关于环境保护的辩论

制度---需要人大,还是政府

税收调控---需要制度,还是政府

宣传---费用,还是要政府

国际合作---要有组织,还是政府

11,群众是由个人组成,但个人不能代表群众,否则就是个人英雄主义

12,反方一辩则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本矛盾在于人口密集,群众环保意识差;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群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www.61k.com]反方举例,德国使用垃圾分类回收箱很成功,是因为德国群众的环保意识好;而中国使用垃圾分类回收箱效果不好,是因为群众环保意识差。反方还举出淮河治理的例子,说明群众的环保意识比政府拨款更重要。最后,反方归纳政府、群众二着在环保中的关系——政府起组织、监督的作用,只能治标,为外因;群众是行动主体,能治本,为内因。反方虽然注意了群众与政府的比较,但本身的立论框架过于简单。

在盘问、驳论环节,双方首先就反方在立论中举出的例子展开攻防,正方说德国、中国都使用分类垃圾箱却结果不同,是因为双方国情不同,这显然是政府的事情(这个推论有问题,但反方没有追究)。反方又举出生活垃圾、环保标志、环保教育等例子,而正方却一直在说,所有的环保行为缺少了政府的参与,都是不行的

13,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实施的保护,自然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类置身其中的整个环境。政府手段是指作为社会管理主导力量的政府采取的保护环境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环境保护要得以有效的可持续的实现,主要靠政府手段。

14,第一,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它有权利有义务对它管理的客体履行相关职责。自然环境是这个客体中的组成部分,政府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责无旁贷。 第二,政府有能力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而且政府保护手段发挥的作用是巨大而无可代替的第三,政府在舆论上可以发挥其杠杆作用,营造全社会都来进行环境保护的浓郁氛围。第四,只有政府手段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科学化,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本文标题: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000字左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6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