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2017-08-19 所属栏目: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一 : 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2014年12月16日和17日,教育部公布了四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性文件,即《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是对今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的细化。同时也是教育部指导各省高考改革的操作指南。

(www.61k.com)

其中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加分瘦身意见》)针对近年高考存在的因“加分”导致的造假、舞弊以及全民奥数热等乱象,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 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等6项 全国性加分项目。此外,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地方性加分项目也要取消。五部门文件重申了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规定保留 “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 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加分项目。

一、从北京的少数民族加分谈起

当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发布后,在北京不少人看 到保留加分的项目有“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下北京的少数民族加分可该取消了吧!因为北京肯定算不上“边 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个理解看似合理,但是公众可能并不理解,教育部在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与北京市每年享受高考加分的六七千名 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不是一回事。这里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并不是这次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新规定的,在每年的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都有这样的规定。五部门这次只是再次重申这个加分项目继续保留而已,并不是从2015年开始对少数民族加分项目重新做出了“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个限定。那么北京市往年的少数民族加分又是怎么回事呢?以2014年为例,北京市的少数民族加分项目是作为北京市地方性加分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并在这个项目前面加注了“*”,北京市文件进一步规定标注符号“*”的照顾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因此不能据此简单判断北京市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取消了。

在北京既然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属于北京地方性加分项目,那么2015年 这个项目的去留问题应当遵照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中关于地方性加分项目的规定。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中提到地方性加分时候已经明确列举了要取消的地方 性加分中有“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偏偏没有点出少数民族加分。显然,教育部是把少数民族加分列入需要保留的全国性加分里面 的,因此在谈及地方性加分的时候就不好再列举,否则会引发异议。而北京市的少数民族加分又是多少年来作为地方性加分在实际执行着,不可以随意否认它的存在 和影响。这就使得2015年北京市是否还会把少数民族加分作为地方性加分继续保留目前不好给出明确的结论。有媒体甚至以《北京地方性加分或只剩“少数民族”一项》为题分析称“地方性加分包括三类,若明年取消市三好、市优干后,仅剩“少数民族”一类”。

如果北京市坚持保留少数民族加分,则必须按照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第二部分第4项“规范和完善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严格执行:根据国发〔2014〕35号文件要求,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由此看出,北京市2015年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最受关注的焦点就是少数民族项目。理由有三:第一,北京市少数民族项目人数所占加分总数的比例太大,以2014年的数据,少数民族考生6842人,占加分总人次(10655人)的64.25%。 第二,北京市的少数民族享受加分是北京公众意见较大的加分项目。而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发布后,让公众更加明确的教育部的本意是“边疆、山区、牧区、少 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才能享受加分待遇。对北京大都市居住的少数民族仍然享受加分的不合理性会有更清楚的认识。第三,如果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北 京市地方性加分全部取消,北京市高考加分人数将不超过300人,不足目前加分人数的3%。完全可以忽略。

二、全国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一个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在北京居然引出这么多说法来。那么我们看一下全国其他省份是怎样一个情况呢?晨雾归纳整理了全国所有省份2014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汇总到同一个表格中(如下表)。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高考少数民族加分 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三、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加分的民族聚居区要求以往就有

首先我们看到,即便在还没有出台五部门《加分瘦身意见》之前,按照往年教育部的规定是这样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教育部的规定从文字看,关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仅仅是一个非强制的指导性意见,具体执行的政策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

四、各省千奇百怪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我们看看2014年各省区是怎样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呢?

1.8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等12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的资源、凌云、西林3个县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2个区、市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20分。

对融安、灌阳、蒙山、上思、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凭祥、上林、隆安、马山、扶绥、崇左市市辖区(江州区)、大新、天等、宁明、龙州等33个山区和边境县(市、区)的考生(含汉族考生),总分降低10分。

除上述50个县(市、区)以及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外,区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考生(除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外),总分降低7分。

5.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加分根据高考答卷的民族文字决定

我们还注意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更加奇特,不是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是否加分的界限,而是根据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选择的文字来确定加分分值。例如吉林省规定: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投档。

6.部分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也加分

我们的常规思维,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是指汉族以外的民族。而在有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可能反而成了“少数”,他们也能享受加分待遇。例如湖南省规定:

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城镇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降低5分。

类似的“汉族加分政策”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也有。

7.新疆只要报考其他民族招生计划就加分

而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有点“意思”。看似在民族之间更加“公平”。少数民族报考汉语言招生计划(民考汉)或者汉族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招生计划(汉考民)都享受加分待遇。新疆规定:

凡参加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以下称民考汉),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参加民语言统考并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对民考汉已给予照顾的十一个民族)考生(以下统称汉考民),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8.西藏少数民族只要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就加分

在伟大的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规定更加简单明了:

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五、内地大都市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可能造成民族隔阂

当我们看到那些真正的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省份, 准确执行少数民族加分,作出这些复杂的规定时,再来联想一下那些从小在北京、上海等超级大都市长期居住的少数民族考生,如果还是仅仅因为户口上记载的是少 数民族就可以无条件享受高考加分,且先不说对大城市的汉族考生不公平,即便是相对那些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考生来说,也是十分不公平的。我觉得除了北京和上 海以外的天津、安徽、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等省区的多数考生和家长都会有同样的感觉。

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北京一位汉族孩子和满族孩子从小一起长大玩耍,一起上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学。互相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到了高三,突然有一天在学校进行高考报名确认的时候,汉族孩子知道了满族孩子会有10分加分(2013年前北京少数民族加10分),立刻感觉到了一种无形中莫名其妙的隔阂;而因此受益的满族孩子在汉族好朋友面前也感到有点不好意思。这是因为在此前,他们谁都没把谁看作是另外一个民族,这里民族团结已经到了亲密无间的融合状态,然而一项貌似促进民族团结的高考加分政策反而造成了民族间的隔阂。

二 : 山东省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少数民族考生加多少分?谢谢

山东省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少数考生加多少分?谢谢


山东省高考加分降分政策 见义勇为可降20分投档2007-03-28 09:12:00  来源:济南时报

时报讯 记者 李栋印 今年我省九类考生可享受加分或降分投档照顾。其中,高中教育阶段见义勇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受省政府表彰的,总分低于高校投档线下20分以内可以向学校投档。

根据省招生委员会近日公布的高考加分或降分政策,达到一定要求后的考生可降分向学校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这九类考生分别是:

(一)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二)高中教育阶段见义勇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凡受市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表彰的,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10分之内的考生,可投档;受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20分之内的考生,可投档。见义勇为学生的认定以政府颁发的证书为准。

(三)获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劳模青年,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20分之内的考生,可投档。

(四)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下列奖项且同时符合保送生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其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这些奖项包括,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范围以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中公布的竞赛名称为准)一等奖以及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

(五)艺术特长考生,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向所报考学校提供档案。

(六)烈士子女,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20分以内的考生,可投档。

(七)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八)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10分之内的,可投档。

(九)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10分之内的,可投档。

考生若同时具备上述几项享受加分或降分照顾条件,可选最高项,不重复计算。

三 : 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
相关问题:「为什么要在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这是否会造成逆向歧视?」http://www.61k.comquestion/20306595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匿名用户[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自问自答。

所谓「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实际上是「降分投档」,全国各地对少数民族考生多少都有「降分投档」的优惠,理论上被投档的高校可以不接受。
以下还是按一般习惯说「加分」。
有篇2007年的文章说:各省招办的民族加分政策不同,有的加5分,有的加10分,有的加50~70分,有的甚至不加分;有的只给聚居地的民族考生加,非聚居地考生不加;有的报省内高校加,报省外高校不加;有的则是降分投档……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种方式。
如果这个描述属实,那么从制度设计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比大家印象里的要公平得多,也确实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某种程度上比「整个高考制度」还要更公平一点点。

下面只说新疆,新疆少数民族考生分新疆考生和内高考生两种,内高单列计划单独录取,这个最后讨论。

高考录取过程是这样:
高校出计划——>考生报志愿——>省教育厅投档——>高校录取

高校计划招生阶段:
各地高校对新疆的招生计划分为三类,分别对应汉语言考生、民考汉考生和民语言考生。
比如,北京大学本部某年招生计划:汉语言26人、民考汉4人、民语言0人;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某年招生计划:汉语言176人、民考汉2人、民语言156人。

考生报志愿阶段:汉族汉语言考生只能报考汉语言计划,无加分;
少数民族汉语言考生(民考汉)可以报考汉语言+民考汉两类计划,有加分;少数民族民语言考生报考民语言计划,有加分;(大家都有,意义不大)
汉族民语言考生报考民语言计划,加50分。(记不清,不确定是不是只能报民语言,但加分是肯定的,南疆有汉族民语言考生,我没见过。)


民考汉可以报两类招生计划,有两次录取机会,报志愿时,汉族考生填一轮「提前批、一批次、二批次、三批次」的表,民考汉考生填两轮。
比如某年的文科民考汉考生努尔麦麦提·卡卡西,汉语言计划第一志愿填了北大,第二志愿及以下空缺,民考汉计划第一志愿填了人大,第二志愿随便填了个,以下空缺。

投档和录取阶段:
努尔麦麦提·卡卡西的高考分数是595分,当年北大文科投档线是630,省招办为努尔麦麦提·卡卡西加50分后(实际上是投档线降35分),向北大投档。
北大攒人品不退档,但努尔麦麦提裸分只有595,所以不可能进入经院这样的高分院系,最终被该校较为冷门的新传学院录取。

万一努尔麦麦提被北大退档,因其在汉语言计划没有其他志愿,招办会向人大投档,人大在录取中,也是以其裸分595来分配,hmmm,可能就进不了该校比较热门的新闻学院呢。


至于加分幅度,总结起来大致是这样:以母语参加高考,不加分(回族加10分);
以非母语参加高考,加50分;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的小孩(简称二转子^_^),加10分;非母语的情况,包括维吾尔考汉、哈萨克考汉等一系列「民考汉」,还包括汉考维吾尔、汉考哈萨克、汉考柯尔克孜和汉考蒙古等一系列「汉考民」。


整体来说,目前为止,新疆这种加分制度还停留在「公平」这个区间,离开「逆向歧视」比较远。实际上,新疆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的幅度,几十年来是在慢慢变小的,2003年是70分(),更早还有过120分的时候,嫌50分太多的同学,心里有没有好过一点?

2012年北京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少数民族从加10分改为加5分了。

内地高中新疆班,有空再写。


网友邓陈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全国各地的政策不一样,因省因校而已。

本人家乡是湖南唯一一个瑶族自治县,所以高考也享有少数民族加分的优惠政策。

具体到06年,县内的少数民族如瑶族、回族是加20分,县内汉族加分10分。

按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的说法,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长期不会变化。

参考:


网友爱新觉罗宏利[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这个是有的,但是并不是说高考分数直接加,而是在投档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投档分数线,如某个学校的本二线是550,那么他只有540,就可以享受加分政策了。


网友匿名用户[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我说一个听来的事情吧,向新疆同学求证。清乾隆年间,索伦(今天叫鄂温克族)和达斡尔1000官兵去伊犁戍边,后人现居塔城一带。按新疆的加分政策,达斡尔族可以加,鄂温克族不加,结果,大多数鄂温克族为了子女上学方便,选择按达斡尔族报户口。一个民族被加分政策搞的人口锐减,如何评价?


网友稻子[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我是湖南的,就说一下湖南的情况吧。湖南的少数民族最高加20分,最低加5分。城镇户口少数民族加5分,农村户口少数民族加10分,如果户籍地是民族自治乡或自治县且是少数民族一律加20分。同时,这个优惠分只是对你进校有帮助,选专业还是看裸分。


网友movlan[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中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是怎样的?给出的答复:
具体政策如网友,很详细。关于逆向歧视,我觉得没有。加分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很好的做法,不过也有点同化少数民族的阴谋在里面。但是,加分政策也使部分民考汉或实验班学生有了惰性。往长远里看,支持。

四 : 新疆高考加分2015年最新政策:南疆民考汉考生父母一方少数民族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在即,南疆考生迎来重磅好消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从今年开始,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高考录取实行特殊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调整加分政策和新增招生名额。其中,父母一方为维吾尔、哈萨克等11个少数民族的考生,使用汉语考卷并报汉语院校的,高考投档加分由10分增加至50分。此前,只有父母均为上述民族的考生才能享受50分的加分。此外,只要未享受少数民族加分的汉语言考生,也可获10分加分。




新疆哈密一考点老师为少数民族考生解答考试相关事项

据中新网报道,22日,新疆招生办公室公布上述消息,该“新政”今年将使南疆四地州4.7万名学子受益,这一数据也包括地处四地州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生。

据新疆招生办公室主任孙红新介绍,上述“新政”是为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扩大南疆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规模,让更多南疆各族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而实行。

据悉,在继续执行《新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各项政策性加分规定的基础上,对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南疆四地州考生照顾加分政策调整如下:汉语言考生中,对目前未享受民族成份加分的各族考生,给予增加10分;对民考汉、双语班、汉考民考生中父母一方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11个民族的考生,调整至增加50分。

据观察者网查询相关政策,所谓“民考汉”是指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11个民族的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汉族考生参加高考同样一套试卷,并报考汉语言招生院校及专业。按照新疆全区的现行规定,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投档;父母一方为上述规定的少数民族者,加10分。

所谓“汉考民”,是指汉族、回族等母语为汉语的考生,从小上民族学校,以少数民族语言参加高考和上学的学生。一般这样的“汉考民”都是由于所居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 从小在多民族环境下长大,他们更容易与少数民族沟通和理解,一般毕业后都比较受重视。按照2011年出台的现行规定,新疆“汉考民”考生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此外,今年还将新增单列面向南疆考生招生计划。今年面向南疆考生单列计划共计3680名,其中本科层次计划1881名,高职(专科)层次计划1799名,共有734所院校安排了南疆单列计划。

据统计,新疆今年共有16.05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较去年减少0.21万人。报名人数最多的是乌鲁木齐市,达到2.56万人;其次是喀什地区,考生人数2.18万人。

翻页阅读:观察者网整理2015年新疆高考加分政策

五 : 我国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政策,对家

我国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高消费征收高消费税……这些政策

[ ]

①有失公平原则 ②可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 ③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④有利于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C


考点:

考点名称:公平公平:是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相应的利益。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会持续发展。
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不公平的表现及危害:
表现:考试舞弊,分重点班,重男轻女,以权谋私,老是喜欢好学生,插队。
危害:①挫伤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破坏健康成长的环境。③破坏社会和谐,制造社会动荡和混乱;④淹没人的道德底线,人际关系恶化。 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才是公平:
①在家庭里尊老爱幼,地位平等;
②同学交往中平等的交往,互相帮助。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公平;
④在竞争与合作中遵守相同的行为规则;
⑤正确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权利。

公平待人的意义:
①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责任,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②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公平学习中常见的误区:
1、公平会抑制人的积极性,所以,公平对社会发展不利。
2、公平是绝对的,所以任何事都应是绝对公平的。
3、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屡见不鲜,所以,真正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4、对待社会部公平的现象发牢骚,产生报复心理。公平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1.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在日常交往中,对不同的人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2.在商品买卖中,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在司法上,秉公断案,不徇私枉法……这些都是公平的表现。
3.当前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如政治生活中,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现象;
4.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经济收入不平衡的现象。市场经济下还存在着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不公平的竞争。
5.在教育领域,还存在着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在就业上,还存在着性别歧视。
6.我国正采取重大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制度、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等。
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的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2.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的做法:我们应该增加维权意识,关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我们不妨高速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更改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学会平等待人: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己,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是应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权利意识会越来越强,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①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
②遵循公平原则,实现互惠互利。
③帮助和支持社会弱势阶层和弱势群体,使他们获得较为有利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条件。
④需要国家和全体公民要不断努力,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向公平社会、和谐社会不断迈进。 近几年国家为促进社会公平采取的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
2、利用税收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利用财政,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标题: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72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