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张军——走出华为 用互联网改变传统印刷业
【61阅读IT新闻频道】张军,以“军无戏言”自称,成长于安徽,求学于武汉,系统工程硕士。作为校招生加入华为,坚持服务了十二年,从研发到销售和市场,从国内到海外和全球。曾经是华为终端早期核心团队成员,华为终端海外地区部部长,华为终端全球市场部长,但不满足确定的生活,毅然投身互联网大潮,放弃了华为的荣耀,拥抱充满变化和不安定的互联网,成为了一名创业者。
说起张军缘何“触电”印刷,要提到一个“引路人”,兆迪董事长凌代鸿。“凌大哥是我的老乡。通过与他的交谈,我发现传统的印刷行业有着非常大的改造机会。”在凌代鸿的启发下,张军决意进入全新的印刷领域,希望可以用互联网的手段给印刷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于是张军创立了云印技术(www.ininin.com),致力于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改造传统印刷包装行业。
国内印刷业有万亿市场体量,但因为市场价格竞争导致一直被低端化,批量生产、竞争大、利润低,资本市场不重视,传统印刷业面临洗牌。 张军认为,传统印刷包装行业的O2O就是闭环,第一个O是商家服务的闭环,第二个O是用户消费体验的闭环。张军坚持外行的打法,内行的经验,整合跨界团队,不拘一格。跨界整合可以给传统价值链带来新的价值,企业转型并非颠覆,需尊重现有体系,逐步变革。
云印团队来自华为、腾讯、阿里、当纳利、雅昌等企业,一部分有着传统印刷行业的工作背景,另一部分则有着浓厚的互联网基因,传统印刷与互联网的结合令云印技术走上一条新模式的探索之路。张军说:“我们尝试过很多模式,包括B2B、B2C、WEB终端应用、移动终端等,最后确定的是O2O模式。”线上构建电商平台,线下布局了云印的门店和服务点;通过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平台中心,管理线上、线下的入口流量,并和ERP 系统完成无缝的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印数设计服务的体验。
传统印刷是个封闭的行业,如何将传统印刷行业与互联网有效结合?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互联网+印刷对生活的改变。针对目前印刷行业的刚需、市场空间、供需两端痛点、以及改造空间、封闭行业、张军带领了团队不断尝试和提速。
张军说:“我们从事的是重度垂直的互联网+传统印刷包装行业,这个行业市场规模过万亿,云印的长远目标是成为商业印刷和包装领域的“携程”,通过构建高效率的平台体系,连接企业用户和传统线下工厂。”
云印通过互联网平台,聚合线上线下订单,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云印为合作工厂提供了智能拼版系统、印前预检系统,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规模化生产和效率的提高,让和云印合作的工厂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和精力去优化产品品质。同时云印也会做严格的品质控制,让用户拿到的商品,真正是物美价廉。
成就客户是云印一直秉承的服务宗旨,这来自于张军在华为工作十几年的深刻体会,成就客户是华为的第一价值观,张军也把这个理念带到云印的企业文化和运营中。而整合供应商资源也是云印成就客户的基础。张军说:“印刷厂是我们的供应商,我们要营造的是和谐的生态,告诉他们我们在帮助他们,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怎么定位和重归价值,而不是颠覆他们,砸大家的饭碗。希望他们能做好产品,主动跟我们合作。”目前云印已和全国数百家线下印刷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范围遍布全国。
在探索印刷包装垂直行业O2O模式之路上,云印平台上线1年时间,已服务超过10万用户,印刷超过1亿张名片,云印用了一年时间去深入这个行业,目前云印技术的触角已延伸到多个领域的业务。张军这样总结云印技术的特色:产品种类丰富、设计服务多样化、页面简单明了、独特的体验店。云印技术在深圳成立了近十家体验店,用户可以亲临店面体验云印技术的产品质量及印制服务。今年3月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服务网点正在逐步遍及全国各省。
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击穿这个行业?张军想了很多。在运营云印一年多的时间从不断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问题,最终选择了用名片来让行业和用户加强对互联网印刷的认识和对云印的了解。
中国每天至少100万盒名片的需求,但价格不好,服务不好,品质不好等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企业老板每天忙碌于商场,并没有关注到公司名片采购的价格与质量。想想您每天收到的各种名片,很难有一张名片让您过目难忘,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的大量的名片是缺乏好的设计;而您花30元甚至更高价格购买的300g铜版纸名片,纸张偷克数,使用劣质油墨和辅材,色差严重等问题比比皆是,不是工厂生产不了优质产品,而是名片从工厂到用户手上,中间环节太多,层层利润相扣,小到快印店,大到广告公司等,中间环节多,工厂的利润不断被中介蚕食,工厂迫于市场竞争,只能不断降低质量压低成本。
您去传统的文印店时也经常会遇到老板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让人户摸不到头脑,无从选择,而您名片由于单价较低,工厂不重视生产和配送经常延期,经常耽误;还有文件的制作和传输没有专业工具,错印,漏印及隐私文件信息泄漏的问题时有发生。
发现这么多问题,加上张军这一年多运营云印的经验,认为必须要拯救这种供应模式。张军说:“我们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定义“新”名片。如何去中介?传统模式是怎样?成本在哪儿?如何在确保供应商的利益基础上满足用户对名片的价格、质量、设计、交付等各种诉求?现在我们怎么做?这些都是需要去探索和解决的。”
张军认为“O2O的价值在于缩短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一端可以让用户享受到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一端可以让生产商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做好产品。”“传统印刷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需求和用户对于印刷行业信息了解的不对称。”云印创立之初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够享受优质的印刷设计服务,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对于云印来说是必须要解决。
7月22日云印正式推出”新“名片系列产品及配套服务升级,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定义“新”名片。让原本一盒高达30多元的名片拉回到正常价值,传统印刷店30多元的铜版纸名片云印“新”名片只卖8元/盒,售价高达60元的特种纸名片云印“新”名片Pro只卖26.8元/两盒!让用户用最低的价格用上极致的产品,这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红利。
“新”名片从名片设计到印刷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用户的体验,只为打造专属于您的“新“名片——新设计,新服务,新工艺,新材质,新价格。此举标志着云印开始快速重塑印刷市场,践行设计“简”单,印刷“省”心的企业价值。
张军强烈呼吁行业同仁们,工业化和IT化是第一步,也是传统行业的立足之本,大家现在不要有互联网会如何颠覆产业等等的忧虑。更应该去做好管理改进、提升信息化水平、改善生产效率,做好产品、做好品质、做好服务,在这个市场就一定会有立足之地。张军表示,云印愿意携手国内优秀传统印刷厂商,一同开创印刷行业的全新时代,加大实现印刷行业对社会的贡献价值,把行业蛋糕做大。
云印刚刚完成A轮融资近5000万,颠覆大幕已经拉开,除了新名片,云印将不断推出“新”系列的多种产品,服务好终端客户和我们的生产合作伙伴。
作为校招生的张军在华为工作12年后,跳入了互联网创业的大潮,凭借之前多年的华为工作经验,用互联网改变传统印刷行业,感恩华为,云印是张军新的事业,势必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最新的变化。
【请搜索微信“今天的科技新闻”加关注】
二 : 传雅虎将出售互联网业务股价周三大涨近6%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3日午间消息,本周有报道称,雅虎董事会正考虑出售困境中的互联网业务。这一消息推动雅虎股价周三大涨近6%。投资者认为,关于如何将雅虎的传统业务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进行剥离,这带来了一种新方案。
消息人士表示,雅虎董事会将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评估出售互联网业务的可行性。然而,雅虎董事会周三并未做出决定,并将于周四继续讨论。
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此前试图复苏雅虎的传统业务,但并未取得太大的进展。而雅虎的340亿美元市值主要来自所持的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股份。
投资者认为,如果分拆阿里巴巴股份,那么市场将会给予这部分资产更高的估值。不过,投资者并不希望雅虎在分拆阿里巴巴股份的过程中缴纳巨额税款。出售传统业务被认为是避税的一种手段。
分析师和银行家指出,作为一家单独的公司,雅虎电子邮箱、雅虎门户网站,以及Tumblr等资产的价值将为20亿至80亿美元。而最终出售价格可能约为40亿美元。
在出售传统业务之后,雅虎剩余资产将主要是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股份。
Pivotal分析师布莱恩·威瑟(Brian Wies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还无法确保能实现这样的价值。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有人愿意收购这部分业务。”
可能收购雅虎这部分业务的包括私募股权公司和其他科技公司。雅虎的互联网业务仍有着庞大的用户数,而雅虎在移动端和网页端均提供了优质内容。这样的收购将类似于此前的Verizon收购AOL。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可能的收购方包括Verizon和IAC。接近Verizon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两家公司之间没有进行任何讨论。IAC则尚未对此置评。
《华尔街日报》周四同时表示,雅虎董事会会议将讨论如何分拆阿里巴巴股份。如果完成分拆,那么这部分股份价值将超过300亿美元。
雅虎互联网业务的广告销售情况不佳,并且面临谷歌和Facebook的激烈竞争。自梅耶尔2012年7月出任雅虎CEO以来,雅虎股价已翻番,跑赢了美国股指,但这主要是由于雅虎启动的大规模股票回购项目,以及该公司持有的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股份。
Rosenblatt Securities互联网、媒体和娱乐行业分析师马丁·皮克宁(Martin Pyykkonen)表示,梅耶尔的工程背景使她能很好地胜任研发工作。然而,她并不擅长与关键的广告主打交道。例如,2014年,在重要的戛纳广告创意节上,梅耶尔睡过了头,导致顶级广告主等了她长达两小时时间。
皮克宁表示:“这些事很难被轻易忘记。3年半之前,她来到一家不再增长的公司。然而这家公司目前仍没有增长。”
消息人士表示,激进投资者Starboard Value也对梅耶尔管理下的雅虎感到失望,并对她失去了信心。Starboard认为,雅虎互联网业务的估值低迷是由于梅耶尔及其团队的管理能力低下。
雅虎的新兴业务被梅耶尔称作Mavens,包括移动、视频、原生广告和社交广告。这类业务是雅虎当前的业绩亮点。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分析师埃文·费恩塞斯(Ivan Feinseth)表示:“对我来说,这是出售时最具价值的资产。私募股权公司也会对Mavens业务感兴趣。”
由于担心纳税的问题,Starboard今年11月呼吁雅虎放弃分拆阿里巴巴股份的计划,转而出售核心的搜索和显示广告业务。
雅虎股价周三上涨5.8%,至33.65美元。(维金)
三 : 《人名传.蔡文胜》:互联网是商人的事业
蔡文胜,福建石狮人氏,少时受经商风熏陶,有大志,喜读书,却不爱读正经书,因此高一时辍学,投笔从商。因福建石狮是全国著名的服装生产及批发基地,当地人擅长服装贸易,因此蔡文胜的社会人生从服装贸易开始。
国内8年,国际6年,蔡文胜做传统服装贸易炉火纯青,此境界使他自然产生人生无追求的绝望。因此,在1999年很有些钱的蔡文胜,唯一的想法是尽快做一些有突破性的事业。于是,在一些偶然机会的催化下,蔡文胜发现了技术含量较高的互联网。这是人们把福建成功商人蔡文胜与现265.com总裁蔡文胜发生联系的开端。
2006年3月23日晚,蔡文胜参加DoNews周际沙龙5G评论,并在21:00左右做主题演讲,题目是《域名秘籍与站长大法》,全程回放已经记录在案,并由刘韧亲自发布。刘韧给蔡文胜的规定动作是:首先,蔡文胜畅谈如何评估域名的价值;其次,大家自由向蔡文胜提问。
以前,蔡文胜很少在5G露面,但是这一次蔡文胜来了,而且神采奕奕,抢了好位置。侧面打听,了解到4月20,“第三届中国站长大会暨2007中国站长论坛”就要在蔡文胜老家不远处福建厦门召开。蔡文胜来5G既是给刘韧老大捧场,也是借机向各路网络大侠PR。但是听众似乎已陶醉在PR中,身在PR却浑然不知,末了竟然鼓掌喝彩(5G大侠牛人居多,历史上似乎不曾给人鼓过掌),可见蔡文胜的PR功力。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轻,有好事者在5G角落冷眼观察,发现蔡文胜征服5G牛人的演讲中,如何带领草根站长共同奔小康倒也寻常,其中亮点俱在域名致富之道。因此,蔡文胜的人名传不妨从域名开始。
根据有关记录,2000年,蔡文胜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国外有一个域名卖了750万美元。商人蔡文胜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生意能挣大钱。随着对域名的了解,蔡文胜发现中国的很多域名已经被外国人抢注。比如,中国2112个县名,80%以上都被外国人抢注。于是他把剩下的100多个域名全部注册下来,并想办法从持有中国县市域名的外国人手中,用卖衣服挣来的钱买回80%以上的域名。这些域名中的90%后来都打了水漂,但是蔡文胜没有泄气,传统商人的韧性使他更加专注。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蔡文胜摸到了域名的很多规律,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对域名的认识体系。依靠敏感的商业嗅觉,他先后注册了几千个重要的域名,并在2001年一年就净赚几百万。这是前服装贸易商人、现网络知名人士蔡文胜在互联网上赚到的第一桶金。
蔡文胜自认为是国际投资域名领域最成功的几个人之一。但是在2001年域名投资最辉煌的时候,蔡文胜却认为做域名只能算互联网领域的投机贸易,他认为让中国不会打字的人轻松上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很有前途——值得一提的是,蔡文胜学会打字花了两年时间。265.com就是在这种朦胧的思考下诞生的。
域名是蔡文胜的幸运符,他在互联网的名气最先是由域名带来的。2003年12月29日,蔡文胜冲破数十万抢注册域名的投机人士,一举拿下当时联想旗下已经失效的价值上亿的www.fm365.com 域名,一时间名声大震。
蔡文胜抢注fm365域名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他的商战功力,以及对于商业和竞争的理解。要成功注册域名,关键是掌握域名究竟在哪个注册商手中,还要准确地了解抢注的域名到期的时间。蔡文胜建了一个数据库,把所有有价值的域名全部收集起来,这个数据库将提前通知他哪个域名即将过期。这一招使得蔡文胜轻松进入抢注fm365的第二轮争夺,而此时的竞争者只有一万多人。如何在一万多人中取胜?蔡文胜要清楚域名到期的精确时间,要精确到秒,而知道这个时间的人不会超过1000人。高手对决惊心动魄,fm365在美国注册,如正常使用国内服务器提交资料要比美国服务器慢0.01。于是,蔡文胜就毫不犹豫地租用了美国服务器。对手手动提交注册资料5秒一次,蔡文胜就专门请人编写了一个在服务器上自动提交资料的软件,达到每秒千次。正是这种不惜一切,近似疯狂,专注、偏执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能力使蔡文胜赢得了抢注fm365大战的最终胜利。
如此辛苦得到的域名自然价值不菲,但是蔡文胜后来做了一个决定,把fm365拱手相送联想,从而避免联想在面子上受到伤害。此举给蔡文胜在业界赢得了仗义的好名声。按照刘韧的评估,蔡文胜至少得到以下好处:近200万广告费;以快速的方式进入IT和互联网领域;更多的人认识了蔡文胜,而且这些人都是有点身份的人。刘韧对蔡文胜的评价是:这人不计小利,有大智慧。
尽管蔡文胜的第一桶金是从域名贸易中得到的,但是给他带来更多名气和江湖地位的还是265.com。依据蔡文胜的回忆,他创建265的灵感来自“hao123”,这时候大概是2003年3月。他在研究后发现,这个网站很简单,简单到5分钟就可以做一个。其特点是符合大多数中国平头百姓的需要,不会打字就能连接到其他知名网站。
类似这样缺乏技术含量的网站当时乃至今天都浩如烟海,十分不入互联网资深人士的法眼。但不知蔡文胜使用了什么办法,2003年5月1日,265.com正式上线的当天,点击量就达到5万人次。此后,265的点击量就没有停止过上升,并在一年后排上Alexa前100名。更加神奇的是,2004年6月,也就是在265.com正式上线的一年后,蔡文胜接到IDG的电话。正在北京的蔡文胜当天就和IDG洽谈,并顺利得到IDG千万元投资,且仍由蔡文胜控股。此时,265.com只是个人网站,员工只有5人,尚未正式注册公司。这段融资故事在今天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是却被只有初中学历的蔡文胜真实地发生了。
IDG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后来针对此事表态:“对于投资,IDG从不轻率。蔡文胜能够打动我们的,就是他脑子很清楚,你问他问题,谈什么事情他都很清楚,这点非常重要。所以,从第一次会面后,IDG就基本决定投资这家公司了。”而蔡文胜本人对此事的评价是:“IDG给265.com的投资打破了两项惯例,第一,我是他们投过的所有创业者中学历最低的人;第二,我是唯一没有提交过商业计划书的人。”蔡文胜的结论是:IDG显然更看重他这个人。
265.com后来的发展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江湖拥有一席之地也已梦想成真。但是对于蔡文胜这个人,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延续解读。
蔡文胜涉足互联网至今只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域名贸易;二是265.com。不可思议地是,这两件事他都轻而易举地干成了。也就是说,互联网人士蔡文胜至今还没有失败过。从蔡文胜的轨迹看,显而易见的是,他所经历的是商人的轨迹,而不是互联网唯美人士或痴迷者的轨迹。或者说,在蔡文胜互联网历史的重大时刻,支持他决策的关键因素是对于商业的理解深度,而非仅对于互联网的理解深度。事实上直到今天,很多圈内人都认为蔡文胜对于互联网之是一知半解。但是,这并不影响蔡文胜对于互联网生意的判断。
蔡文胜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周鸿祎、马云等一干互联网牛人。周鸿祎是技术大拿,技术可能帮了3721一些忙,但是回过头去看,决定3721命运的因素却是他身上天然的商人潜质;马云是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否技术大拿不得而知,但是与蔡文胜相比,学历高一点,互联网从业时间长一点,并天生具有煽动性。仅此而已。至于丁磊、张朝阳、李彦宏等一干人,原本均在文青、愤青、雅皮之列,却有志于晋身商人之列,因而终成正果。最不幸的是一干文不文、愤不愤、雅不雅、商不商的“四不像”人士,屡屡折戟沉沙,遗憾天年。
从蔡文胜身上,悟出了一点道:互联网其实是商人的事业。真要是由着纯正血统的知识英雄们来折腾互联网,也就剩下了折腾——虽为一家之言,却屡屡为残酷的现实所证实。
四 : 阿里影业邓康明:如何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影业公司
新浪科技讯 11月25日消息,今年8月,阿里影业宣布任命阿里巴巴前副总裁、首席人力官邓康明为公司首席运营官,同时公司业务组织架构将按照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的组织生态来调整,全面与传统影业公司脱钩。近日,邓康明在一场演讲中与外界分享了阿里影业是如何用互联网方式改造一家传统影业公司。
因人设岗将取代因岗设人
从事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的邓康明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过去组织建设遵循的原理会逐渐被颠覆,会逐渐转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已经过时,“因岗设人”时代已经过去,“组织”将消亡。
“这是巨大的变化,是人本思想的逐渐变化。”邓康明说,组织其实是违背人性的,岗位、编制不能框算个体的能力和活力,也不能激发个体的能力和活力,传统的依据编制设定岗位的时代一定会过去,典型的责权利时代会逐渐消亡,未来必然是因人设岗或因人设职。
邓康明以自己举例,他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十年中做过五个完全不同的工作,管过市场销售、管过产品、管过教育培训,“比如阿里的教育,公司给我说,你要做,就拿出2亿给你做,如果你不做,这块我们就不做了。这是典型的因人设岗的过程,这是阿里运营企业的思想的折射。”
邓康明认为,因人设岗是在企业管理上是重大变革,缺了你,我就不去干,你想干,你需要什么资源我提供,“这种组织的形式是今天最典型变化,如果一个公司还痴迷于岗位职责,痴迷于岗位职责背后的管理逻辑,那么一定会被其它公司慢慢地超越,比如诺基亚。”
“模块式”和“插拨式”运作
阿里影业在8月份宣布架构调整时,将公司的业务组织架构分为内容研发及制作、宣传发行、电商平台及海外业务四大板块,各个业务单元成立委员会,大部分涉及具体业务的事项在业务委员会层面就能够得到解决。
邓康明说,阿里影业之前也像其他影视公司一样,有版权购买部门,有版权评估运营部门,有编剧部、制片人部、宣传部、发行部,这是典型的职能型构架。通过管理架构调整,这些业务部门全部形成五到七个人的“战斗小组”,采用“模块式”和“插拨式”运作。
“我们把制片、编剧、宣传全部打散重新分组,形成十几个战斗小组,每组5-7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就像一个公司一样,他们会选出一个负责人,类似于CEO,由他来经营小组的工作,”邓康明介绍,这些战斗小组按照模块式运作。
战斗小组完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单纯地执行公司的决策,比如采购版权、采购回来以后做成什么类型的电影,找谁来编剧等工作,全部是战斗小组自己决策、快速行动。
但战斗小组不是固化的,而是插拨式的虚拟小组。比如在拍电影过程中某些事情需要谈判,各个小组都有可能有成员要参与,这时公司就把几个人抽出来,另外组成一个小组去谈判,这就是插拔式运作。
战斗小组的“模块式”和“插拨式”运作,都是为了解决连接的问题,每个小组都必须连接两个主体,第一连接客户需求,反馈影迷们的喜好,而不是小组的喜好;第二连接公司高层,高层的战略方向和决策必须要清楚,“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最佳的场景,这个场景打破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边界。”
中层管理者未来将逐渐消亡
邓康明认为,管理组织的根本原则,是要解决个体自觉自愿的活力。未来的组织建设,上下级关系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评价激励也会发生根本变化。当然,组织掌控仍然是需要的,所以要模块化。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搭平台,让这个机制建立起来。
在邓康明看来,未来企业最为合理的管理架构分为三层:一层是自组织的五到七个人团队;第二层所谓副总裁以上的人,第三层是董事会或股东的架构。中层管理者未来将逐渐消亡,不再存在经理、总监这样的岗位。
“今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帮助组织逐渐变为三层架构,剔除中层,”邓康明透露,阿里巴巴集团的人数由一年前的25000人发展到现在35000人,是中层人数却越来越缩减,最后会从组织架构中消失。中层管理者在未来只有一条路——真正成为有领导力的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或转型成为某一领域的技术专家。
“优秀的组织是五到七个人战斗小组,和五到六个副总裁以上的人去管理,去搭建平台,去建立制度。”邓康明说,组织要回归人性的根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组织就可以放手。
邓康明表示,组织应该是自然的、流动的、柔软的、包容的,让每个个体都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效能。人的问题解决好,企业文化自然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弹性自然会长盛不衰。
本文标题:互联网传统商业-张军——走出华为 用互联网改变传统印刷业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