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幼儿园教育问题与对策-高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3篇

发布时间:2017-10-05 所属栏目:酒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 高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3篇

第一篇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解读

(一)教育管理资源配置不均衡

教育管理是学校领导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更好更快地实现学校预定目标。因此,任何一种学校管理方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资源这一“硬件”基础之上进行的。离开了这一资源基础,任何的管理手段都难以实施,任何的目标都将变得空洞。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国家对重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的财政投入不均衡的政策,直接导致了“211”、“985”高校获得了更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而一般的普通高校则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科研仪器设备紧张、学生宿舍条件差、授课教室紧缺、图书资料缺失或陈旧等。同时由于东部和中西部的区域经济的不均衡性,地方财政对高校支持的不均衡性,更加剧了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发展的不均衡性。此外,由于高校扩招现象的持续,我国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师生比例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www.61k.com](二)教育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高校现存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所创立的。科层制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特征主要包括: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严格的规则、照章办事、量才用人和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并划分等级,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等。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也体现出了一些优点,如:学校组织分工明确、追求效率、照章办事、理性化程度高等。但这种管理模式的消极作用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过分强调老师和学生对领导的服从,造成学生和老师主动性、创造性的下降;工作僵化,不能很好的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形式主义作风、官僚主义习气也在高校中出现;教师之间、教师和管理领导之间关系冷漠等。除此之外,该管理模式最大的消极作用是可能会导致学校管理与教学脱节、与学生身心发展脱节、与外界社会环境脱节,如果不能对管理过程的僵化及时作出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果,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管理的主客体缺乏互动

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作为教育管理的客体存在着的。学校管理资源的运用、目标的制定、管理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这两个群体进行的。因此,教育管理的评价优劣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管理中针对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活动为标准的。教师作为教育管理领导者和学生之间的连接者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开始追求金钱、效率。这些不良习气也渗入了高校。一些高校老师无心教学和科研本职工作,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校外的兼职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不能否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我们教育管理人员管理失位存在很大关系。另一方面,高校中一些教师待遇偏低、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收入不均衡性也同样影响到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教育管理的另一重要客体是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成败的好坏甚至是评价教育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1990年国家教委第一次以“学生管理”为关键词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指出学生管理就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还是一种“旧”的管理体制,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这种管理体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高校教育管理的另一指向性是学生就业。近年来,高校扩招等诸多原因影响到学生就业,增加了就业压力。此外,由于受家庭、学校和其他一些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校园心理咨询治疗室也亟待建立。教师和学生关系层面的问题是,在一些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他们仍然是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仍然处在教师作为“说教者”,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的层面,他们相互对立,关系疏远、冷漠,沟通甚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管理活动的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为我国现代建设提供着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任。由于我国教育管理存在着“硬件”、“软件”等诸多问题,这大大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应在协调好教育管理资源的同时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并且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使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硬件”更硬,“软件”不软,教育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高等教育事业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为教育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增强教育管理的“硬”实力

1.政府在高等教育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好市场、学校、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政府由计划经济体制中计划管理角色变成宏观调控者。政府从许多经济社会事务中分离了出来,同时也给予各种市场主体更多的自主性。高等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市场资源,也应当符合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一般特征,应该让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政府则应重新定位角色,发挥好宏观调控者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为其提供一个好的制度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准入机制,完善市场资源进入高等教育的规则,同时也应该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并且针对市场失灵等现象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调节和控制。针对高校办学资源不足的现象,政府还应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以集中更多的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来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做好教育规划,控制教育拨款权。政府应根据相应的实际调查和专家评估等,编制好高等教育指导性规划,用以指导和帮助高校自身处理好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还应该控制好对高校的教育拨款,改变以往的单纯按照学校规模大小、学生人数等量化拨款的方式,引入绩效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将财政拨款和学校的若干绩效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效率挂钩。[2]

2.学校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该完善资源运行和监督机制

高校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该完善自身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应该明确学校各个机构的职责,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节省教育行政成本。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为市场资源进入高等教育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吸引社会资源进入高校。[4]例如,针对学校宿舍不足的现象,学校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将学校宿舍的运营权利交由投资主体,一定年限后,将宿舍所有权与使用权再转交学校,这样既解决了高校宿舍紧缺问题,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收益。此外,高校还应该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会等团体的监督作用,防止一些权利过分膨胀,防止一些人为自己谋取私利。

(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变教育管理“软”部分为硬保障

1.充分发挥教授治校的管理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教授治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评议会、教授会、校务会等机构均由教授互选产生,如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二是教授在评议会、学科会议等学校决策与管理机构中占多数,如慕尼黑大学;三是学院一级设立教授会,实行教授管理,如日本大学体制。[3]教授参加高校教育管理可以让学校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学校的审议决策机构。

2.将高年级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吸收到教育管理队伍中

高年级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在学校各项实践过程中历练出了一定的实践和管理能力,同时自身又处在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在没有硕士、博士授予点的学校设置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辅导员职务,在有硕士、博士点的学校设置硕士带本科生,博士带硕士的辅导员职务。这样的工作形式,不仅能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增加助学、助教、助研岗位,为学生实践创造更好的学校平台,有助于对兼职辅导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

3.加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国家对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显得尤为迫切。从理论层面来看,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经验,以及他们的新模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以及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发展适合自身的教育管理理论,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来看,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应该建立教育管理培训基地,根据经济、社会形式变化、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促进教育管理者实践经验提升。从个人层面来看,教育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善于总结自身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同时向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学习经验,结合个人的特点,发展和改进工作方法,使自身教育管理工作更具专业化水平。[5]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确立教师主人翁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立教师主人翁地位

大学教师,尤其是学术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大学教师是评价一个大学是否为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一个大学办学精神、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为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放到重要地位。首先,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人格提升,以学生为本,不断激励学生进步,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所起到的作用比任何书本的作用都更大。其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师保障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为教学、科研解决后顾之忧。再次,应完善教师聘任制度,防止高校“近亲繁殖”现象,同时积极开展高校间、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在工作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者。要在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首先,应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育管理中压制学生个性、强调教师绝对权威的做法,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适时放下老师的架子同学生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其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此,一方面要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进行自我排解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讲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个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让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最后,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招生,调整院系的招生规模和招生比例,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学科分布失衡现象,让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在当今社会有用武之地,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本文作者:杨丽媛 工作单位:西南大学

第二篇

一高校学生教育惩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时惩戒

从教育的角度看,惩戒越及时,教育效果也就越好。及时惩戒,其教育有效性保持的时间较长。因为及时进行惩罚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挫折体验,使学生意识到惩罚是自己违法、违纪行为的必然结果,便于学生产生对自己过失行为的羞愧感,从而强化正确、合法行为,理解、认可教师、学校及社会所期望的行为。但现实中,很多高校对学生的惩罚都较为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了解学生过失行为较为滞后;其次,未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失行为等。

(二)惩戒标准不一

高校惩戒就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但各高校在实施学生惩戒时往往根据各自的校规以及其他政策性文件,因此,各高校的惩戒标准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关于考试作弊的处理问题,有的学校作出“严重警告”以上处理;有的学校作出对作弊者取消学位的处理等。再如在学籍管理方面,有的学校规定英语四级不通过者不能获得学士学位,未通过英语六级不能获得硕士学位;[2]有的学校明文规定学分绩点不达要求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学位;有的学校规定创新学分未能达到要求不能获得学位证等。各高校制定各自学校政策的初衷是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科研以及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各高校制定政策的标准不一,可能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处境”是不同的。[3]因为学校制定校规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在高校惩戒方面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在校内,高校很难做到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惩戒,致使某些学校内部也存在教育惩戒不公的现象。

二教育惩戒的对策

(一)教育惩戒要适度

惩戒行为过强时,其违纪行为可能完全被抑制。研究表明,惩戒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不能不痛不痒,这样才能起到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制约与教育作用。然而,过度地运用惩戒也就是说过度惩戒,其教育效果也会适得其反。一则,惩戒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度也不能低度;另则,惩戒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强度不够将不能达到罚戒目的。那么,惩戒的度应如何把握?惩戒应能使学生产生羞愧感,利用物质和精神惩罚两种手段,使学生能抑制不需要的行为,唤起所需要的行为。以前,对等原则常常成为人们选择惩戒手段的依据,即根据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轻重程度来选择惩戒手段。马卡连柯则认为:在某些情形下,即使对非常严重的过失,最正确的方式也只是采用口头责备。在另一情形下,为了不很严重的过失,也应给予严厉的惩罚。[4]高校教育者实施惩戒轻重主要应看该种惩戒能否使学生产生羞愧感,能否阻止不需要的行为发生和唤起所需要的行为的产生,而不应只看过失是否严重。当学生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时,如果用较轻的惩戒手段就能使其产生羞愧感,阻止不需要的行为,唤起所需要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应该优先采用较轻的惩戒手段;相反,不严重的错误,如果使用较轻的惩戒手段难以使其产生羞愧感,不能阻止不需要的行为,唤起所需要的行为,那么我们也应该选择采用较为严厉的惩戒手段。[5]

(二)教育惩戒要适时

一般来说,惩戒的越及时,教育效果也就越好。及时的惩戒,其教育效果保持的时间较长。因为及时进行惩罚会给学生带来较为直接的挫折体验,使学生意识到惩罚是自己违纪违规行为的必然结果,便于学生产生对自己过失行为的羞愧感与挫折感,从而强化教师、学校以及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违纪违规行为给社会、学校、班级以及其他人所造成的影响,给社会发展、学校文化或班级发展等带来的困难与困惑,这样更有利于被惩戒学生全面理解自己的不良行为,利用社会、学校和其他非教育者力量惩戒与教育违纪学生,使他们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抑制错误,唤起社会所需要的行为。

(三)教育惩戒要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相对的,当然世上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要做到相对的教育惩戒公平公正,首先,各高校要制定较为统一的高校教育惩戒机制与标准,只有这样,高校的教育惩戒才能做到相对公平公正。其次,高校教育者应对所有违纪、违规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教育惩戒。一则,如果教育者对某些学生的过错行为不加制止或者有意宽恕,那么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公平感,造成学生心理不平等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学生的规章制度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只是针对部分学生的。这样一来就会严重扭曲学生的价值评价,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等,从而导致学生敢于藐视和肆意侵犯纪律、规范,影响学生教育教学的运行。没有什么比指望网开一面的侥幸心理更能削弱惩戒机制,使惩戒变得不公正、不合理。另一则,学生虽然违纪违规,但教育者仍应保持正常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高校教育者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与违纪违规学生交往,应善待犯错误的每一位学生,使犯错误的学生体会到惩戒的公平、公正与惩戒的必要性,使他们感到教育者对自己的惩戒是为了治病救人,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正如洛克所说:在实施惩戒时,要使被惩戒学生感觉到你的做法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而必要的;要使他们感觉到你之所以吩咐或禁止他们去做某件事情,并不是随心所欲、出于情绪或异想天开。[6]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违纪违规行为自觉地进行反省,主动承担责任、改正错误,激发自己积极进取的信心与决心。

总之,教育惩戒的适时、适度以及教育惩戒的公平公正化对于高校教育惩戒的发展及教育惩戒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惩戒的适时、适度以及公平地进行惩戒。

本文作者:李小霞 工作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

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

1、教育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现代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是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大部分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培育素质人才的要求,表示自己会应国家要求对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实际情况大都是“口号喊得响,实际没行动”,现代高校的教育管理依旧是以传统的应试型教育为主,并没有把实践真正地纳入教育管理计划当中,即使在学生学习中加入实践活动,但大都以辅助学科性知识为主,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要求。这种“纸上谈兵”的做法让许多学生在毕业走上岗位后,无法尽快适应工作的专业操作性,对于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知识运用毫无帮助。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高校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其教育管理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但是,现代高校的教育管理大都还是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成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学生的优劣,但是大多高校却把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学期末的最终考核中,高校基本都已笔试考试为主,但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减小对于实际操作的重视程度,但在学生就业后,企业最为看重的却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其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高校——企业”相反想法,更能体现出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理念的落后性和与实际的不相称性。

2、教育管理模式与现代教育管理新观念不相符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大多延续传统的行政性管理,但是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是提倡发展“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沟通”的平等式的教育管理。但传统的行政性管理是自上而下的传达式的遵从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新任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也是不利的。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框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虽然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执行能力,但对于学生的计划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新任的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也是亦然。并且当代高校学生大都为成年人,具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对于各种事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高校对于学生传统的行政性教育管理也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高校对于学生的统一性管理。

3、忽视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管理

我国提倡高校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我国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思想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也是逐步递延的。在学生进入高校后,虽说其价值观、人生观等各类思想都已趋近成熟,但学生处在全社会大发展的环境里面,某些思想的影响还是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学生进入高校后,高校却在在思想教育管理方面放松了对学生的掌控,进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辅导员工作不及时或是在工作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强制性干预。思想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与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思想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果其工作不及时、不认真,这一工作职责必然不能完成;高校学生大都为成年人,其思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说,高校思想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时,要抱以和善、诚恳的态度,引导性的改善学生思想行为,但如果在工作中对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强制更改的行为,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二是高校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实施措施不到位。像上文所述,现今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大都为行政性管理,自上而下传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意思传达的误解,某些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管理不认真、不积极,就会影响其下属单位的思想教育管理。三是高校在思想教育管理上采取的方式不得当。现代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大多是“说教式”的,这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管理方式早已不被学生所接受,其必然在思想教育管理中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4、对于教育管理的直接工作者——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直接工作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最容易影响学生。某些高校过分追求规模扩大,从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考核,而且教师的考核制度也不完善,导致某些不适合于高校直接工作者的教师仍然在其工作岗位上执教,从而影响学生的教育管理。像是某些教师本身就属于某些言论的激进者,其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甚至有时在课堂上停止自己教学的职责,向学生宣扬某些激烈的言论。其实,适当的激进的言论可能会增加学生对于时政的关注度,但是,过于激进的言论就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对于思想教育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对于高校的另外一些老师,其热爱自己的岗位,对于学生态度也很友好、诚恳,知识面也很广泛,但是其在教授时却无法发挥自己真实的能力,无法对学生教授有用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师虽然受学生欢迎,但是其还是不太适合此岗位。解决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有利于高校自身继续优化发展,对于我国走教育强国的路线也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二、现代高校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现代高校要真正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更具适应性。而学生在未来的好的发展对于高校也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其他的片面的宣传方式与这种无形的宣传是无法相比的。高校对于自身教育管理理念应该具有大胆创新、积极革新的胆识与魄力,要与社会相接轨。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如果高校与社会、时代脱轨,所培育的人才再高端也是不容易被社会所吸纳的。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性的知识再强悍,如果其实际操作能力不好,也是很难将其自身的想法转变成现实,从而为社会所服务。且广泛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再加上学校对于其与社会所需技能相符的培训,高校所培育出的这样的人才也正是当今社会所需的高端专业人才。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要改变单一性的以学生成绩评判学生的方法,学生的成绩只是学生学校生活所体现的一个方面,当今社会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的也是具有一定关注度的。现今社会所需的是全面发展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等都是社会所注重的。

2、完善教育管理模式现今高校的行政性教育管理模式

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社会所需的、学生所需的都是“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沟通”的教育管理模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品格、个性,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带动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等特点,这样不仅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能力的锻炼。学生在完成高校学习后,进入社会,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慢慢忘记,但其所培养的能力却不会消失,这种能力就是支持学生在社会发展的立足之本。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所培育出来的学生,其素质大都较高,就拿自信心来说,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在培养学生专业性技能的同时,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学生敢于自我表现,拥有真才实学,交际、沟通等各方面能力强悍,其以后在社会的发展也是很有前景的。

3、创新高校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建设高素质思想辅导员队伍

由于进入高校的学生基本都已成年,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管理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必然是高校在思想教育管理上的一大进步。对于学生,思想辅导员可以采取引导性的方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存在、使用的时间不短,必然存在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但是引导性的方式,以学生的步伐为主,更能让学生适应老师进行思想教育管理的节奏,使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不至于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者思想辅导员可以利用讨论的方法,加之自身的引导,让学生带着健康、积极的思想去讨论。这样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同龄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更利于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管理的接受,对思想辅导员而言,学生新时代的想法也是思想辅导员自身知识的补充。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时,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像是具体化的原则,思想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时,空泛的知识内容和架构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走神,思想辅导员可以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和具体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具有现实、实际的教育作用,学生对于实际化、具体化的问题还是较为感兴趣的。另一个就是大众化的原则,思想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管理,一定要采用大家都很喜欢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选择高素质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就要保证自身坚定的政治工作立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标准,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保证了,才能确保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4、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

教师队伍是学校最为基础,且最有力量的资源,是教育管理最为直接的工作者。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高校提高学生素质,就要加快完善教师考核制度的步伐。考核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还可以发现教师中优秀的人才,储备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资源。教师的高素质,对学生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真正有所知,有所学;教师认真、诚恳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们才会真心接纳教师的教导和批评,利于教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三、总结

作为专门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特定场所,高校的优化发展,才能保证输出的人才的高素质、高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现代高校发现其自身教育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也有利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自身发展的正确性、有效性,为我国教育强国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黄朝晖 工作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二 : 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论文联盟 www.61k.com 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在数量上如雨后春笋般得到空前发展,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www.61k.com)与数量的迅猛发展大不对应的是,由于当前民办幼儿园体制上实行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孩子是否能健康快乐成长。
一、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滞后
目前社会上将民办幼儿园看成是个人的事情、家庭的事情,很少从国家、社会、公民都有承担幼儿教育之责任这样的高度去看待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由于幼儿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其他两个阶段相比,"既缺乏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和政府责任属性,也缺乏高中教育选拔功能带来的强烈的民众需求特性"。 [1]《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民办教育有了发展的制度保障,我市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激增,相关的法规和文件,虽对幼儿园建筑设计、设备设施、人员资格、安全、卫生保健等方面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很少能够在幼儿园层面发挥作用并成为设立幼儿园的刚性要求。
二是管理上尚未进入规范轨道
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相关制度的缺失是导致民办幼儿园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主要原因。公立幼儿园在办学经费、教师配备与设备添置等方面都有着稳定的来源,而民办教育却在资源配置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使其在竞争中缺乏制度性保护,有的民办幼儿园为追求经济利益,违规扩大办园规模,增加幼儿园的班级数量和招生数量。个别民办幼儿园为减低成本,低价购买过期食品,使用伪劣的设施设备,这些势必会增加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没有很好地做到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民办幼儿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投资者不懂教育和市场规律,一哄而上,使得民办幼儿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
三是教研工作缺乏内涵
教研活动的系统性不强,内容零散,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立足于本园的教育实际,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多数民办幼儿园主认为办好幼儿园就是要满足家长,以家长的需要为前提,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搞一些令家长满意的东西,比如识字、算术、学拼音等。另外就是搞所谓的教学特色,或引进一些商业性质的教材教具,更多更快地灌输孩子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从而更好地吸引家长,增加生源,增大经济效益,教研活动整天是忙于学习这些教学特色和教材教具,而到最后教师对这些教学特色或教材教具是否能促进孩子发展还是却惘然不知。师资队伍素质相对薄弱,民办幼儿教师不要说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有的甚至连简单的五线谱也唱不准。幼儿教师未婚多,工资低,大部分教师很难把幼儿园教师工作当作立身之本来考虑,当然更谈不上为此进行深造和提高,往往在婚嫁之后自动离职,如此往复循环。
四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
民办幼儿园用人制度比较自由,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举办者不愿意在人员的培养上多投资,久而久之,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及教师长期得不到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又不能很好在本园获得有效的培训与研究

幼儿园管理论文 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指导,教育质量下滑是显而易见的。[www.61k.com]由于民办幼儿园长期以来只注重使用教师而不注重培养教师,教师培养上缺乏长远思考,教师没有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追求,更难把事业当作立身之本来考虑。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幼儿教育的管理部门,理应负起服务、协调、参与与引领的责任。
二、民办幼儿园管理的对策建议论文联盟 www.61k.com
一是强化政府在民办幼儿园中的责任,突出均衡的幼儿教育发展观。
《教育法》第十七条也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可见,面对幼儿教育具有的"外部性"效应,需要政府在个人、家庭和社会责任之外承担其应尽的责任。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责任具体表现为在政策制定中体现公共性的诉求。坚持"在地方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保持地区内的必要均衡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取向上应当树立起面向所有幼儿园、面向所有适龄幼儿的观念,在制定教育政策措施、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有必要制定"幼儿教育基准"或者"幼儿园最低办学标准",以规范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上的非理性竞争,"一张图纸建所有的幼儿园、一个标准建所有的幼儿园",解决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之间的"生存性差距"。
二是加强有限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政府和市场是两种很重要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手段和管理机制。对于政府而言,有两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政府管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的,管不好的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二是"对于市场,不是法律禁止的行为,政府不干预;对于政府,不是法律规定的事情,政府不做。"对于民办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场的信号来调整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和布局。政府要对"市场失灵"的部分加强宏观管理,由登记注册管理转变为审批管理,严格办园的标准和程序,对一些不符合设立标准的幼儿园坚决不予批准,对设立后运行出现问题的幼儿园,要限时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的幼儿园要坚决予以取缔。
三是管理分类化、网络化、教研制度化
采用"分类管理,分步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策略,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分类管理的工作策略并不是把幼儿园分成绝对的等级,只是把条件基本相同的幼儿园进行归类,以便于在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时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幼儿园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等级园,以一级以上的等级幼儿园为主。等级幼儿园以高标准进行自身发展,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特色活动、课题研究等开放性教研活动,落实示范和指导作用;第二种类型为配套园,以办园条件较为规范的幼儿园为主,配套园要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争取再上台阶;第三种类型为改造园,以综合楼、厂房、民房等改建的办园条件较为薄弱的幼儿园为主,改造园要努力改善硬件设施,提高软件质量,力争提升办园档次和水平。分类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标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开展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和指导,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同时,分类管理与片区教研结合,形成条块结合教研活动网,加强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的指导扶持和促动提升。
根据幼儿园所在地域实行分片区管理,并构建全市-街道(乡镇)-幼儿园三级教研网络的管理机制。以市为中心辐射,引领各片区、各园进行教研活动。打破园际格局,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还让幼儿园得到更多展示的空间,营造开放、合作、彼此接纳与支持的研究氛围,建立良好的教研文化氛

幼儿园管理论文 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围。[www.61k.com)
制定民办幼儿教育教研工作制度,规范民办幼儿园教研行为,提供相关的工作指引,使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深入课堂,与教师对话,了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真实情景和日常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促进教师教论文联盟 www.61k.com 学行为和儿童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
四是鼓励和规范正规民办幼儿园,加大对无证幼儿园的处罚力度
当前我市尚存有"公办园难、民办园贵、黑户园乱"的现象,"入园难"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突出。[2]因此监管部门不能简单一味的采取取缔的态度,应积极引导规范推动无证园正规经营,最终实现无证园的清除。在督促办园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民办幼儿园给予优惠政策、必要的资(捐)助等。加大对无证经营的处罚力度,有效提高民办幼儿园正规经营的概率。现有对无证园的处罚主要包括限期整改、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等。"但对于无证幼儿园开办简便,对其办园者来说,取缔的损失可谓远远小于重新开办的收益,这也是无证幼儿园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3]为此应予以立(修改)法,加大对办园条件极差、教学质量低劣的无证幼儿园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取缔,更应对相关负责人处以高额罚金。此外,在立(修改)法上还要增加对此类幼儿园一旦出现事故应追究负责人的刑事责任的条款,使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更为规范有效,更好地促进民办幼儿园成长。

三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幼儿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本文试图在理论上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些问题,分析原因,试图改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9.29
1. 引言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能够达到相应年龄组的平均水平,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情绪积极、较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是同样重要的问题,但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常常只重视身体健康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人的眼中,孩子是快乐并且无忧无虑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着心理的障碍,他们的嫉妒、孤僻、胆怯等心理,以及因此产生的自私、任性、霸气等行为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有,我们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比较新兴,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比较落后,相关的积淀浅薄,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上就落后于其他国家,导致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有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在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采用一些比较零散的书籍,无法形[www.61k.com]成系统。
2.2 专门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幼儿园教师从事了大部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多数地区,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没有达到任职资格,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所规定的学历要求。由于很多教师在校学习时缺乏对幼儿心理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缺乏扎实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造成时常会对幼儿的心理表现,种种现象而感到手足无措。这样既不能及时矫治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无法预见和预防幼儿心理可能导致的疾病。
2.3 医学化模式倾向
很多幼儿教育者,在工作中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成人化,经常借鉴小学甚至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导致了对幼儿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一些幼儿园老师对有问题幼儿进行心理矫正,照搬一些心理问题治疗方法,而不去考虑采用这种方法后,对幼儿能否造成消极影响。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并且缺乏经验,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做普通的个人习惯来对待。很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德育工作来替代,老师经常把幼儿心理问题片面的视为思想品德问题,所用方法也只是一些思想品德谈话、劝导等方法。
3 改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有效对策
3.1 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学习,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者的水平
目前,我国很多的高校开设了幼儿心理学专业,这对幼儿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的能力。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成为其实验或科研的基地,这样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经常邀请心理学教育专家来园指导,比如进行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幼儿园实践也能为专家们理论研究提供相关检验依据。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幼教,提高幼教专业水平,进行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是解决师资缺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把这种心理学专业培训当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者掌握有关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3.2 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既要包括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建筑、幼儿园的一草一木等;也要包括心理环境,比如师生关系、班级氛围、同伴关系等。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决定了环境创设要充分顾及到幼儿需要。幼儿园教室墙饰的布置,也要充分考虑到色彩如何选用,通常所选用的色要彩比较柔和,不宜选用比较鲜艳的颜色。还有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做好绿化与美化,在布局上做到美观、合理,符合幼儿审美方面的需要。除这些物质环境上的要求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心理环境看作是幼儿与教师、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心理场”。
3.3 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相得益彰
在幼儿园每天的活动中,游戏基本上是所有的话题。通过游戏的具体且形象的活动特点,幼儿的心理在不断成长和发展。在游戏的体验与训练中,幼儿不断的表现自我,不断的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了自控、自理、自律,不断完善了他们的人格内涵,提高了幼儿自身的社会化水平。除游戏这种方式外,还应当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重视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一天幼儿的生活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内容,既要包括德育方面,也要包括心理教育方面。幼儿园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在教学中注重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4 建立幼儿心理档案,家园合作共同促进
幼儿心理档案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姓名、年龄、家庭背景、所在的班级、个性心理品质测试、社会适应能力测试、幼儿园老师评价等。这些信息作为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幼儿园应该对每一个幼儿都进行归档,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幼儿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家园合作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家长们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并且要掌握一部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幼儿园可以通过开设专门讲座,为家长提供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4.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应特别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影响问题的因素。在教育中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孩子纠正不良性格的倾向,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把自尊、自信、独立性、责任感、创造性和社交能力等作为重要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参 考 文 献
[1] 张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115-326.
[2] 郑毓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67-82
[3] 夏小刚.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教育学报,2010(2).70-71.

四 : 幼儿园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新时期幼儿教育日益繁荣,幼儿教师需求量大,新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结合不够紧密;课堂教学模式不够灵活;教学活动只备教案不备幼儿;对幼儿年龄段把握不准;对幼儿缺乏应有的耐心等问题,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强化师德意识打牢新教师职业基础、实施正确引导助推新教师角色转变、注重鼓励激励增强新教师工作信心、突出现场帮带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等多项引导培训方法,强力推进新教师由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快速形成成熟教育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强化师德;正确引导;鼓励激励;现场帮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60-02
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教学事业的日益繁荣,各地市、区县、乡镇的公立、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有幼儿园开办分园等扩容现象也非常普遍,幼儿园教师的缺口也进一步增大。每年都有大批幼师毕业生充实到幼教队伍,不断为各级幼儿园注入新生力量。但由于专业、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因素,致使这一新教师队伍在专业思想、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缺失,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实际工作。因此,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内容,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多年来本人从事幼儿教学的实践,对新教师引导培训谈几点看法。
一、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特点把握不准。主要表现: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们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些孩子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对这样的孩子,一些新教师会一点办法也没有,当众批评他们,甚至还会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们。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这些孩子就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再如,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不会或不愿与别的孩子说话交往。老师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从而不经意冷落了这些孩子,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对幼儿教学缺乏耐心。由于个别新幼儿教师从学校毕业后,本人还是个大孩子,所以新教师普遍存在缺乏耐心爱心,吼叫呵斥责备扯拉孩子问题。比如:幼儿年龄小,爱动、爱玩,受不了约束等原因直接造成教师对孩子大声吼,把孩子吓的心跳不已。再比如,班上教师少,小朋友多,教师顾不过来,就会对不守规矩的小朋友进行语言批评、指头擢头大声骂吼,从而给孩子造成教师非常凶的印象,直接造成纯真的孩童畏惧学校,害怕老师的后果。
3.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有的教师在语言活动中,主要的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所讲故事的内容,练习用“原来如此……直到现在……”等句式说话。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却过分强调了对故事内容的讲解,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句式的练习体现的不明显,并没有着重完成主要目标。
4.教学模式不够灵活。教师过多关注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www.61k.com]计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能灵活的追随幼儿的表现,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将幼儿的思维转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环节中。比如:有的老师在活动中,出示图画后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吗?”孩子们回答:“是什么”后,教师不回应也不了解幼儿的想法,直接说画的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同时不及时地通过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是什么图形?你在那里见过”等问题,把孩子的思维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中只顾进行自己的环节,不注重幼儿表现,不核对幼儿的回应。再如:有的教师教幼儿画气球。教师拿出一个范画贴在黑板上,站在黑板的右半侧讲气球的画法。右侧边上的幼儿尽管侧着身,也看不到黑板上的气球。接下来,教师整个身体面对黑板,又画了一个气球,孩子们扭着身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到老师在画什么,甚至连坐在中间的幼儿也无法看到。气球画完后老师说:“孩子们,开始画气球吧。”只听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也不会画”,等等。于是,老师就忙了这个忙那个一一帮忙。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累的气喘吁吁,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5.只备教案不备幼儿。教师的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备孩子的前期经验,备孩子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不备幼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时,只把语言书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打开书听她讲故事。而孩子们拿到书后,有的被书中有趣的大头娃娃吸引了,有的随便翻,有的把书举到头上当帽子,有的卷起书来当做望远镜,有的大声和旁边的幼儿说着什么……老师吃力讲解的故事,孩子们并没听到,三分钟后活动中断。这说明教师并没有真正把孩子们拿到书之后的情绪和兴趣备到家。
二、对新教师入岗后引导培训的几点思考
1.强化师德意识打牢新教师职业基础。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以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为宗旨。只有这样,新教师才能真正喜欢幼教、喜欢孩子,才能针对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耐心地引导好孩子。工作中,在注重新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应注重他们的师德培训。坚持组织新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她们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组织学习观看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净化心灵;通过爱岗敬业演讲比赛,激发新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通过向家长发放师德调查问卷、开展家长对教师的师德评议等形式,提高新教师的师德修养,强化幼教工作的神圣意识,从而奠定其入岗后的基本素质。2.实施正确引导助推新教师角色转变。一个幼师毕业生成为教师,从学校到工作单位,不仅仅是简单身份与认识水平上的转变,同时必须在心理发展层面也实现转变。首先,引导新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和工作的对象。正确认识自己,找准个人能力与幼儿教学需求的结合点,才能便于自己进行充分的教育教学活动准备,便于有的放矢的适应自己的岗位。其次,引导新教师做好三项准备。一是心理准备。新时期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也越来越受到方方面面人士的关注。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角色适应前必须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面对家长、孩子、同事等各色人群的准备,以及教师观摩课、期末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每年的五项技能比赛等一切工作的准备。只有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才会在更短的时间里适应环境,才不会忙中出错。二是技能准备。即除了必要的五项技能外,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特点必须具备的课程设计和课堂管理的技能、环境布置的技能、家长交流沟通的技能以及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技能等等。三是物质准备。幼儿教学是一个有别于中小学教学的特殊的实践活动。随着各个不同节日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为更好适应幼儿教学要求,新教师必须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手工技巧和工具的运用,以期在装饰环境的时候得心应手。
3.注重鼓励激励增强新教师工作信心。新教师对周围的新环境有一种新鲜和好奇,对新的工作有一种兴奋与冲动,对工作不乏激情与热情。但是她们遇到困难也容易退缩,抗压能力欠缺,缺乏经久的耐性。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中单位领导和有经验的老教师应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抓住他们工作热情高,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以及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大孩子容易和幼儿亲近,有上进心、教态自然的特点,大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给他们支持和信心,让他们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修正工作中的失误,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勇敢地迈出履职的第一步。
4.突出现场帮带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对新建的幼儿园而言,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尤为迫切。而新教师最薄弱的方面也正是对教育教学最基本技能的缺乏。虽然,新教师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但是教学的基本技能实践性强,并非看书就能学到的,其需要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转变为教育技能。因此,提高新教师教育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战――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教学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听推门课,可以作为应急之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在新教师第一次组织活动时坚持以老带新的方式,让老教师进行现场观摩,现场引导,当活动不成功时马上接过来组织幼儿活动,活动后共同探讨活动不成功的原因,引导新教师通过活动学习到如何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并避免注意力分散;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引起幼儿足够的兴趣,让幼儿更愿意参与;如何运用教具对目标的达成更有帮助;如何在活动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取得更好效果等等。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指导,上示范课并现身说法,为新教师迈出组织开展好教育活动的第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组织新教师欣赏、思考、评论一部份骨干教师的课程,再让他们听听专家教授是如何评论这一节课的,以期使新教师更容易熟悉一节课的流程,也可以让新教师们学习一下骨干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气氛的等等。第三是提供舞台,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观摩活动。新教师人人上课,相互观摩,研讨,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上课,继续“评头论足”。大家在活动的组织,游戏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语言的巧妙运用、教学具的使用及活动效果等方面不断改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把握课堂突发情况的现场应变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新教师在内外交互作用下,不管她们自身差异如何,都会很快进入角色,成为一个好老师,为幼儿园这个百花园争艳添春。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育问题与对策-高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3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82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