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散步说课稿-散步说课稿 83

发布时间:2017-10-26 所属栏目:语文教案

一 : 散步说课稿 83

《散步》说课稿

凤山中心学校:王庆芳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2013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1、 感知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感悟亲情美,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难点: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听读及自由朗读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运用歌曲创设情境并对“家”加以阐述,是想用歌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用诗化的歌词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的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沟通语文学习同个性成长的内在联系。

(二)、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内容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听准字音,标出生字新词

2、你从课文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温馨和谐,幸福美满)

3、在课文中勾画出散步这一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遵循一种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认知过程,设计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面积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拉近不同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一个平台。

(三)、深入探究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 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是由谁决定的?

2、说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4、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说成是背负着“整个世界”呢?

本文是一首真善美的颂歌,闪耀着亲情和人性的光辉。通过美读课文这一环节,提升学生对亲情的深层感悟,对人性美的理性思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经受一次道德的洗礼,从而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体现“学语文先学做人”,注重培养情感方面养成的教学新理念。

(四) 、品读句子,探寻美点,感悟主题

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句子?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请同学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家”为主题进行仿写

例: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家是_

(六)、课堂小结 ,升华主旨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祖国,爱世界。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让爱弥漫在每一个家庭里,最后,欣赏音乐:《让爱住我家》。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并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动态交互的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畅谈构建和谐班级构想的这一环节,即是通过这一活动,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唤起生活体验的重现,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七)、课外作业: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2、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延伸,通过做课外作业,还可以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发展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踏实、严谨、自觉、主动和富有自制力等性格特征。

七、课后反思:

《散步》是七年级下册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本课对于刚深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虽然知识上不是很难,课文分析上也并不太难,但人物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却是可以挖掘的。可以和实际相联系,所以在课堂开头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初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对于本课,我课前进行了精心地准备,安排了情景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品味语言,深究主旨,诗意表达等环节,试图将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做实实在在的接触,亲历阅读,深谈体悟,力求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这一节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尝试,一节课下来,按预定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求索远远没有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既有设计的成功之处,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功之处:

1、导入方面,选取学生耳熟能详,同时与本节课爱的主题相当接近的歌曲《吉祥三宝》来导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好的创设了情景,在歌曲中轻松地进入文本,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2、抢答环节的六个问题,有四个问题可以直接从课文里找出来答案,有两个问题需要稍加提炼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设计既照顾了中下水平的学生,也满足了学习欲望强烈的学生。

3、重难点安排合理得当。刚深入中学一两天的学生,对于中学语文的学习还很茫然,我把教学的重点设定为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重点的语句,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方法。

4、各个教学环节安排紧凑,衔接得当,过渡语言恰当得体,留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注重鼓励、赞美学生,我认为这是激励学生最好的方法,我们都不应吝啬肯定他们的话语,因为,积极来源于需要的满足。大多数学生能在意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让学习变得很轻松。尽管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自认为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学生不是很活跃,一方面原因是课堂上有老师听课,导致学生心理紧张,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自信,回答问题时不是很主动。

2、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分析文中两个写景的句子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

3、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引领学生很好地进行诗意的表达,处理的比较粗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警记优点,改进不足,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 : 《光的色散》说课稿

《光的色散》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光的折射教学之后,内容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及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对比区别。教材安排了观察和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感性材料,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
然后是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第一章声现象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通过实验观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停顿)和进行科学探究的经验,但对光现象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但学生对光现象的形成原因比较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希望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后能了解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知道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不同。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学生能够描述色散现象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热爱大自然,并乐于探索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教学难点是: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演示法、启发讲授法、科学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我用彩虹与花朵图片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彩虹产生的原因和花朵的颜色由什么决定吗,由于引课提出的问题就来自于生活,但却无法给予解释,学生的认知基础遇到挑战,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很快高涨,此时我会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知识能回答以上的问题。之后就是新课的讲授环节。
第一部分——光的色散,为了突出重点,我将借助两个实验展开教学。第一个实验是三棱镜的分光演示实验。在实验之前,我会介绍三棱镜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通过介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之后,我将讲解什么是光的色散、介绍色散的色序并引导学生得出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个结论。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结论,将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光通过水的三棱镜中发生色散现象的图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色散的认识。在色散部分教学的最后,我将解释彩虹形成的原理,呼应引课时提出的问题。
之后是第二部分色光混合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仪,用它演示色光的混合,然后介绍色光的**色是:红、绿、蓝。最后通过电视机色条知识的视频使学生了解物理与科技息息相关,
第三部分是物体的颜色,这是另一教学重点,在这一部分中,我将通过两个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了突出重点,我会再列举身边的例子强调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强调了重点知识。
最后是探究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教学。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了颜料混合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区别是不清楚的,很多成年人对这点的认识也比较薄弱。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防止形成错误认识,我把这一内容设计为实验探究教学,在探究之前,首先我会提出问题: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规律是否相同,如何确定?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请学生代表借助图表展示实验成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实验。最终得出结论: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是不同的。在这一环节中,我希望学生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感受成功的快乐,最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到这里新课的讲解已经全部完成,这时我会趁热打铁,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布置课后作业。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以上是我的说课部分。下面是我的讲课片段节选。

扩展:光的色散教案 / 说课稿 / 光的色散

三 : 散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莫怀戚《散步》,以下我将从教材简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www.61k.com)

一 教材简介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以亲情为主题。《散步》讲述了一家四口人在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最后解决分歧这样的故事,

表现了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应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我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脉络。

2.能力目标:学习文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即我背上)的象征意义。

(破解方法: 我将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联系学生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最后用天枰这样的图生动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四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课文内容,我的设想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1 教学时数 我将用一课时两大步讲完,今天我说的是第二步。

2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已经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因此正确引导尤为重要。 3 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启发式与点拨法相结合 3多媒体展示法

五 教学程序

1 激情导入:我将采取音乐配合导语,使学生一上课就沉浸在这浓浓的亲情中。 2 整体感知

首先我将用“复习法”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回忆文中讲了件什么事并用一句话概括。 然后我抛出本节课要讲的重点,着重从分歧讲起,让学生有目地有重点的去学习。 3 互动探究

根据新课标“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产生的分歧及如何解决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主人公面对分岐你会怎么做?

最后一句话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4 小结归纳 本节课通过分析散步发生的分歧,表达了应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5 作业布置

为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我决定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通过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来给学生启发~让学生回家后为亲人尽一份孝心。

6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我设计如下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完成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且重点突出,又能有难点突破,能够在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

四 : 中班绘本教学《兔子先生去散步》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它是由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这个方面相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这个对本的要求,还有所欠缺。在这里希望通过此活动能使幼儿在这一方面有所进步。结合《纲要》强调尊重幼儿自主性,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我在实施这个活动时,则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阅读出发,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幼儿感兴趣的标志入手,带幼儿在有趣的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熟悉读本。
根据《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将有关标志的故事制作成课件,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愉快的接受和积极的参与,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说目标和重难点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能力、认知、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其目标为:
1、大胆猜测标志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运用故事中的标志图案,认识常见符号的意思。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根据活动的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故事内容,认识常见符号的意思。我在这里用标志来做整个故事的主线,用不同的标志来把这个故事串连起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用一个个小的图案,来帮助幼儿记忆故事。
难点定位于:大胆猜测书中标志的意义。我并不是直接出示一个标志,就让幼儿来猜其中的意义。而是用课件的方式,让幼儿结合故事来猜测标志的意义。
三、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通过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作了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视机。
2、和故事中相应的小标志。
3、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社区标志的资料。
四、 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美好的意境,在操作中得到充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提问法: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倾听和理解故事和歌曲中的内容。提问法中我主要是运用了启发性问题和假设性问题,同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如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组织语言能力不是很好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课件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生动的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3、讨论法: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更何况诗歌是语言的范畴。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
五、 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且 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我主要采用了:
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视觉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认识到我们故事中所出示的标记。
2、讲述法:幼儿观察后大胆、清楚的讲述自己的观点。
3、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去探索寻找标志来认识标志的意思 ,并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六、 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通过课件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提问: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
播放课件:
兔子先生从家里出来,要到外面去走走。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我们好象有点知道的,但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有点难了,你猜是什么?这个形状象什么?(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
教师小结:标志上弯弯的形状代表拱形的桥洞,上面是平坦的桥面。
师:我们小朋友平时过桥要注意些什么呢?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对,要慢慢走,小心摔跤。
2、继续播放课件:
他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个也看不懂!你们看得懂吗?这是什么标志?
小朋友快帮他看看,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能猜出来吗?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互相帮助。可是,兔子先生没有看懂,他继续往前走。
⑴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
⑵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掉进了洞里,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⑶这是谁啊?
咦!小老鼠来帮忙了,这又是什么标志啊?
你们猜,他和小老鼠会怎么样?
小老鼠邀请兔子先生到他家里做客,成了好朋友。他想有一个“好朋友”的标志要请小朋友帮忙来设计好吗?(幼儿自由讲)
三、教师总结,加深幼儿对标志的理解。
1、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确实很好听,还很有趣,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看来呀,这个标志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我们的小朋友生活的小区里或小区周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呢?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2、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社区标志等介绍给同伴。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讲到了很多标志,这些人行横道标志、红绿灯标志等我们把它们称为交通标志,这些……称为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四、游戏活动。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幼儿园里也有一些标志,那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马路上的标志、设计标志等等)

五 : 《散步》说课稿

《散步》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本文标题:散步说课稿-散步说课稿 83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763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