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说说连绵词“兜鍪”
原文地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说说连绵词“兜鍪”作者:大尉军衔我喜欢辛弃疾的词,词如其人,真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我记得上高中语文课时最早接触辛弃疾的一首词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也是那时我记住了“兜鍪”一词,“兜鍪”,头盔也,在这首词里代指兵士。
“兜鍪”这个词似乎是1个双音节词组,实际应该是1个叠韵“连绵词”。或者说是1个“分音词”,其本字就是“胄”也。因为《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兜”的:“兜鍪,首鎧也。”没有单字解释“兜”字。而“鍪”的单字意义是:“鍪,鍑屬。”其实就是大锅,《广雅》解释为:“鍪,釜也。”
《汉典》引《说文》:“胄,兜鍪也。从月,由声。”
段玉裁《说文注》云:“兜鍪,首鎧也。鎧者,甲也。鍑屬曰鍪,首鎧曰兜鍪,謂其形似鍪也。(《说文》)冃部曰:冑,兜鍪也。古謂之冑,漢謂之兜鍪。”
《尚书·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唐孔孔颖达传:“甲,鎧;胄,兜鍪也。”
东汉《东观汉记·马武传》:“(武)身被兜鍪鎧甲,持戟奔击。”
当我们懂得一些音韵学的知识的话,就会发现“兜鍪”其实就是“胄”的分音词。就如“蚯蚓”就是“螼”的分音词一样。只是因为“胄”的声母现在变了,人们往往找不到“兜鍪”的归宿了。
“胄”,直祐切。在中古属于流摄尤韵开口三等澄母字,根据古无舌上音的理论,澄母上古音声母为定母。王力先生拟音为[diuk],音应该似今天的“丢”。(上古属于入声觉部。但是《说文》“胄,兜鍪也。从月,由声。”应该与“由”一样属于幽部。)
“兜”,当侯切。属于流摄侯韵端母字。“鍪”,莫浮切。属于流摄尤韵明母字。
按照古人的说法,急读“兜鍪”则为“胄”,缓读“胄”则为“兜鍪”。
古人也把“兜鍪”说成“鞮鍪”:
汉代扬雄的《长杨赋》:“鞮鍪生虮虱。”李善注曰:“鞮鍪即兜鍪也。”
也有说成“低牟”的:
《敦煌变文集》卷一《捉季布传文》:“顺风高绰低牟炽(帜),逆箭长垂锁甲裙。”又云:“忆昔挥鞭骂阵日,低牟锁甲气如云。”
“低牟”与“鞮鍪”音近,似乎比“兜鍪”更似“胄”的古音?
“兜鍪”作为“连绵词”在古代往往字形不定,读音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异。“胄”说成“兜鍪”、“鞮鍪”、“低牟”与山西人把“头”说成“得脑”、“得老”、“低脑”、“登脑”,是1个道理。
张涌泉先生还考证出1个“钅互hu鉾”实际就是“钅氐鉾”,即““鞮鍪”、“低牟”也。
《乐府诗集企喻歌辞》:
“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臕。牌子铁裲裆,钅互鉾鹳尾条。”
“前行看后行,齐著铁裲裆。前头看后头,齐著铁钅互鉾。”
张涌泉先生根据“两汉以迄晚唐五代,俗写文字‘氐’旁每书作‘互’形,诸如‘低’作‘仾(di)’,‘抵’作‘扌互’…。其例至为纷繁。唐彦元孙《干禄字书》云:‘互氐:上通(通用俗字)下正(正字)。诸从氐者并准此。”及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广雅》:胄,兜鍪也。中国行此音。亦言鞮鍪,江南行此音。鞮音低,鍪,莫候反。”考证出“钅互鉾”当作“钅氐鉾”。因而考证出“钅氐鉾”是“鞮鍪”的俗字。认为自己解决了1个“千古之谜。”我是非常佩服张先生的,正是看来张先生关于“钅互鉾”的考证,才启发了我“兜鍪”可能就是“胄”的分音词的想法。
张先生列出了“兜鍪”一词的多种写法,並标出了其演化的原因:
兜鍪—音变—>鞮鍪—假借—>低牟—换旁、增旁—>钅氐鉾—俗书—>钅互鉾—讹变—>铉鉾。
张先生另外列了2个例子:
《乐府诗集企喻歌辞》正文前有一段解题,其中引《古今乐録》云:《企喻歌》四曲,或云后有二句:“头毛堕落魄,飞扬百草头。”其中的“头毛”,实亦即“兜鍪”的借音字。
上文引《捉季布传文》:“低牟锁甲气如云。”句,“低牟“伯3697号作“头牟”。又敦煌写本伯3867号《汉将王陵变》:“霸王亲问,身穿金钾,揭去头牟,搭箭弯弓,臂上悬剑,驱逐陵母,直至帐前。”“头牟”犹“头毛”,亦即“兜鍪”。
其实“头牟”比“兜鍪”更接近“胄”的古音,“头”在上古与“胄”同为浊音声母定母,后来浊音清化,“头”是平声,就变为送气的[t’]了。“兜鍪”、“头牟”古代读音是很相似的。所以在古代“兜”往往“与‘头’通。《山海经》:‘讙头国。’《注》:‘讙兜,尧臣也。’”(《康熙字典》)
至于“头毛”则是“头牟”的音转。或者说就是“牟”的方言音,在很多方言里,“毛”、“牟”是同音或音近的。如西安“毛”、“牟”同音[mu]。
这样下来表示“胄”的“连绵词”(或叫分音词)就有了八个:
兜鍪、鞮鍪、低牟、钅氐鉾、钅互鉾、铉鉾。
兜鍪、头牟、头毛。
连绵词“字无一定”是古代汉语一致今天汉语方言里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依靠今天的信息手段和行政手段是可以逐渐予以统一的,关键是我们的语言学家要给出最合适的字。如:
孔——窟窿,圈——曲连、圐圙,浑——囫囵,句(勾)——佝偻。
二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⑺年(www.61k.com]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赏析】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三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说说连绵词“兜鍪”
我喜欢辛弃疾的词,词如其人,真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我记得上高中语文课时最早接触辛弃疾的一首词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也是那时我记住了“兜鍪”一词,“兜鍪”,头盔也,在这首词里代指兵士。
“兜鍪”这个词似乎是一个双音节词组,实际应该是一个叠韵“连绵词”。或者说是一个“分音词”,其本字就是“胄”也。因为《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兜”的:“兜鍪,首鎧也。”没有单字解释“兜”字。而“鍪”的单字意义是:“鍪,鍑屬。”其实就是大锅,《广雅》解释为:“鍪,釜也。”
《汉典》引《说文》:“胄,兜鍪也。从月,由声。”
段玉裁《说文注》云:“兜鍪,首鎧也。鎧者,甲也。鍑屬曰鍪,首鎧曰兜鍪,謂其形似鍪也。(《说文》)冃部曰:冑,兜鍪也。古謂之冑,漢謂之兜鍪。”
《尚书·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唐孔孔颖达传:“甲,鎧;胄,兜鍪也。”
东汉《东观汉记·马武传》:“(武)身被兜鍪鎧甲,持戟奔击。”
当我们懂得一些音韵学的知识的话,就会发现“兜鍪”其实就是“胄”的分音词。就如“蚯蚓”就是“螼”的分音词一样。只是因为“胄”的声母现在变了,人们往往找不到“兜鍪”的归宿了。
“胄”,直祐切。在中古属于流摄尤韵开口三等澄母字,根据古无舌上音的理论,澄母上古音声母为定母。王力先生拟音为[diuk],音应该似今天的“丢”。(上古属于入声觉部。但是《说文》“胄,兜鍪也。从月,由声。”应该与“由”一样属于幽部。)
“兜”,当侯切。属于流摄侯韵端母字。“鍪”,莫浮切。属于流摄尤韵明母字。
按照古人的说法,急读“兜鍪”则为“胄”,缓读“胄”则为“兜鍪”。
古人也把“兜鍪”说成“鞮鍪”:
汉代扬雄的《长杨赋》:“鞮鍪生虮虱。”李善注曰:“鞮鍪即兜鍪也。”
也有说成“低牟”的:
《敦煌变文集》卷一《捉季布传文》:“顺风高绰低牟炽(帜),逆箭长垂锁甲裙。”又云:“忆昔挥鞭骂阵日,低牟锁甲气如云。”
“低牟”与“鞮鍪”音近,似乎比“兜鍪”更似“胄”的古音?
“兜鍪”作为“连绵词”在古代往往字形不定,读音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异。“胄”说成“兜鍪”、“鞮鍪”、“低牟”与山西人把“头”说成“得脑”、“得老”、“低脑”、“登脑”,是一个道理。
张涌泉先生还考证出一个“钅互hu鉾”实际就是“钅氐鉾”,即““鞮鍪”、“低牟”也。
《乐府诗集企喻歌辞》:
“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臕。牌子铁裲裆,钅互鉾鹳尾条。”
“前行看后行,齐著铁裲裆。前头看后头,齐著铁钅互鉾。”
张涌泉先生根据“两汉以迄晚唐五代,俗写文字‘氐’旁每书作‘互’形,诸如‘低’作‘仾(di)’,‘抵’作‘扌互’…。其例至为纷繁。唐彦元孙《干禄字书》云:‘互氐:上通(通用俗字)下正(正字)。诸从氐者并准此。”及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广雅》:胄,兜鍪也。中国行此音。亦言鞮鍪,江南行此音。鞮音低,鍪,莫候反。”考证出“钅互鉾”当作“钅氐鉾”。因而考证出“钅氐鉾”是“鞮鍪”的俗字。认为自己解决了一个“千古之谜。”我是非常佩服张先生的,正是看来张先生关于“钅互鉾”的考证,才启发了我“兜鍪”可能就是“胄”的分音词的想法。
张先生列出了“兜鍪”一词的多种写法,並标出了其演化的原因:
兜鍪—音变—>鞮鍪—假借—>低牟—换旁、增旁—>钅氐鉾—俗书—>钅互鉾—讹变—>铉鉾。
张先生另外列了两个例子:
《乐府诗集企喻歌辞》正文前有一段解题,其中引《古今乐録》云:《企喻歌》四曲,或云后有二句:“头毛堕落魄,飞扬百草头。”其中的“头毛”,实亦即“兜鍪”的借音字。
上文引《捉季布传文》:“低牟锁甲气如云。”句,“低牟“伯3697号作“头牟”。又敦煌写本伯3867号《汉将王陵变》:“霸王亲问,身穿金钾,揭去头牟,搭箭弯弓,臂上悬剑,驱逐陵母,直至帐前。”“头牟”犹“头毛”,亦即“兜鍪”。
其实“头牟”也是“胄”的分音词,“头”在上古与“胄”同为浊音声母定母,后来浊音清化,“头”是平声,就变为送气的[t’]了。“兜鍪”、“头牟”古代读音是很相似的。所以在古代“兜”往往“与‘头’通。《山海经》:‘讙头国。’《注》:‘讙兜,尧臣也。’”(《康熙字典》)
至于“头毛”则是“头牟”的音转。或者说就是“牟”的方言音,在很多方言里,“毛”、“牟”是同音或音近的。如西安“毛”、“牟”同音[mu]。
这样下来表示“胄”的“连绵词”(或叫分音词)就有了8个:
兜鍪、鞮鍪、低牟、钅氐鉾、钅互鉾、铉鉾。
兜鍪、头牟、头毛。
连绵词“字无一定”是古代汉语一直到今天汉语方言里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依靠今天的信息手段和行政手段是可以逐渐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予以统一的,关键是我们的语言学家要给出最合适的字。如:
孔——窟窿,圈——曲连、圐圙,浑——囫囵,句(勾)——佝偻。
四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www.61k.com]长江滚滚流。五 : 情未断
风前月,如梦幻,湿了眼
孤灯、萧剑、美酒作伴
一丝愁意、万千苦笑锁眉间
花不同时,颜未开
落叶有情,痕满怀
沾了青丝划了指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扬开衫衣,冷意连连
一句呼唤,暖了冷颜
溢了热泪,晶了眼眸
一杯酒随月饮下
丢了千转狐媚,声声咽
情未断
冰晨雪梦2009/11/29
本文标题: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说说连绵词“兜鍪”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