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敬畏自然

发布时间:2017-11-08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教案

一 : 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畏之下就是爱护。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就不难看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文章行文本身也很有特色。其特色有三点:一是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先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然后展开,从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又用不少篇幅用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二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论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也是对比。三是视野开阔。用自然的眼光看,用历史的眼光看,用长远的眼光看,用宏观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二、问题研究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但是,拟人手法毕竟是拟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3.几个难点的探究。

①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生物学家研究得越精细,越觉其精巧。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想想这样小小的生命怎么会长成这样的,苍蝇怎么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够汲血,不能不觉奇妙。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②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照作者的说法,人,这种智慧生物其本身就是宇宙智慧的创造,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级形态,又包括高级形态的概念;一个是小概念,单指低级形态。所谓“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这里所说“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头脑的认识、头脑的思维当然就是一个人的认识、一个人的思维,这就容易理解这一串话语了。再则,也说明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公害,破坏宇宙机体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③“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用拟人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而高级生命形态正是从低级生命形态中产生的,所以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却暂无声息,那就是一种“沉默的声音”。

练习说明

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本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深入思考,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思考这些问题,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要求,提取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

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二、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三、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本题结合课文学习反问这种修辞手法,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陈述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反问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陈述句: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本题旨在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与作者平等对话。学生不仅要发表看法,而且应尽量说出根据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根据事实来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建议

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可以从“造物主”说起。基督教徒称上帝为造物主,我们不信什么上帝,不信什么造物主,但是不妨将大自然、宇宙拟人化,将大自然、宇宙看作是有智慧的,大自然的一切,宇宙的一切,都是这种智慧的创造,请想想自然的智慧(可以想整个宇宙,也可以想任何一种自然物,也可以想人类自身),大自然创造的一切何等奇妙,先想了几分钟再看课文。

2.也可以从“征服自然”与“敬畏自然”说起。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的主张。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安排足够自读两遍的时间,初读之后,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读了第二遍,扼要写下自己的感受、理解和评价。

2.张挂宇宙、大自然的挂图或使用投影。

3.汇报自主学习成果,鼓励自主学习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1.要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质疑解惑。

精读不能不求甚解,应该引导学生钻研课文,疑难之处深入钻研,弄明白句意。这样的钻研,主要是自问自答,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求答案。例如,为什么说“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答案可以到上下文中去找。下文有一句“如同大脑是我的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可见作者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比作大脑与身体,大脑的认识当然就是人的认识,大脑对身体的认识当然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把人类看作宇宙的一部分,能思维、有智慧的一部分,就容易懂了。

2.探究定向。先让学生自设探究方向:哪些问题需要探究?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再加以引导、归纳、筛选、补充、整理,确定探究的问题和顺序。本文探究的重点应该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3.探究导航。让学生谈每个问题应该如何探究,教师再予引导。如探究“敬畏自然”的内涵,宜分解问题:其一,“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其二,“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无所作为?其三,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四、随文学习必要的修辞知识。

拟人手法学生是熟悉的,结合本文学习拟人手法可以充实已有的认识,要明确拟人毕竟是拟人,将大自然拟人化,不等于真有一个什么上帝,如果陷入痴迷,就会走向有神论,走向神创论,就会走到科学的反面。

有关资料

一、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

“天人合一”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他们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天赋,尽心知性便能知天,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主张消除一切差别,天人混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宋以后思想家则多发挥孟子与《中庸》的观点,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关系的合一。明清之际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但强调要“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天人合一各说,力图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协调、和谐与一致,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之一。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

天人之辩,即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关系的论争。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要“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后天人关系一直成为哲学上长期争论问题之一。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唐中期,“天人之辨”又出现高潮,柳宗元用元气来解释宇宙起源和宇宙的无限性,刘禹锡对天与人的职能作了区分,并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宋代理学家大都从物我合一论证天人合一。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二 : 《敬畏自然》课堂实录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教学能手评选一等奖 于咏梅 执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众):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们一定听说过我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的消息吧!你们是否留心过他们成功登顶后的感言?一起读一下这两条登顶感言
(课件展示)
我们把珠峰踩在脚下
五星红旗飞扬于世界之巅
(《人民网》2003年5月22日)
珠峰接纳了我们,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登山运动员林涛2009年5月22日)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句话说话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生1:体现了人与自然的2种关系
生2:人对待珠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第一句踩在脚下是征服珠峰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生(众):豪迈
师:我们用豪迈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珠峰接纳了我们”,表明了人们对珠峰的敬畏之情,那么,短短六年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严春友的文章《敬畏自然》课前布置了预习,要求同学们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画出每段的中心句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
请一名学生读屏幕上的词语
(课件展示)
读一读 写一写
蓬蒿(hāo)狼藉(jí)
咫(zhǐ)尺 鲲(kūn)鹏
精巧绝伦(lún)
不自量力
美味佳肴(yáo)
相形见绌(chù)
(一生读)
(学生齐读词语,书写词语)
师:学习一篇新文章要快速抓住文章内容,那么,怎样快速抓住文章内容呢?
生1: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
师:准确!抓住中心句其实就是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内容请几名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生2: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生3: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类;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1个组成部分;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生4: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1种存在方式;第10段,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师:这几位同学找的非常准确,这就为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知并整理作者的观点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一生读)
生1:因为跟大自然相比,人类永远只是1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生2:因为人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水滴
生3: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师:作者认为人类要“敬畏自然”的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速读课文210段,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速读,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合作探究的结果?注意汇报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
生1:作者认为人要敬畏自然,主要是因为……
(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
人类与自然相比:
比智慧:相形见绌
说作用:认识工具
论关系:宇宙处处有弟兄
师:在此基础上,作者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这里作者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生1: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的其他部分是我们的弟兄,与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敬畏他们,就是
敬畏我们自己
生2:人和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结晶,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所以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爱护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师:我们这两位同学从2个方面阐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道理你们是否被他们两人说服,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了呢?
(生点头称是)
师:那我们就怀着敬畏之情再读作者的观点
(生齐读)
师: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语言的特点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举个例子,比如可以从词语入手:“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妈妈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在这个句子里,“窃笑”用得就很传神,我们试着改成“嘲笑”、“冷笑”,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1:窃笑是偷偷地笑,写出了自然像妈妈一样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情状
生2:嘲笑和冷笑都是公开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品析语言还可以从句子入手,我们看这个句子
(课件展示)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
师:我们从句子入手品析语言,可以从修辞、句式、情感、内容等方面来说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
师:我们品析语言还可以从段落入手比如说文中的第8段,我们可以变式来读
(课件展示朗读角色分工情况,师生合作诵读)
师: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男生:宇宙是1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女生:那永恒的运动、
男生:那演化的过程,
师生: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师: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女生:这个宇宙
男生:到处都隐藏着生命,
女生: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
男生: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师生: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合: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师:同学们读出什么味道来了?
生1:我感受到宇宙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生2:我感受到宇宙的生命都很友好
生3:我觉得这一段句式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作者用了很多反问句
师:你真是个有慧眼的孩子整个这一段作者都用了反问句,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们可以先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生改反问句为陈述句,诵读比较)
1.宇宙是有生命的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3.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4.你能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5.你能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师:有什么不同吗?
生1:我觉得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
生2:加重了语言的力量
生3:从情感上说也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
生4:改之际应该把肯定句变成否定句,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
师:你的意思是说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课文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的语言,按照老师教给你的方法,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
(生品读课文,师巡视)
生1:我喜欢“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1个小水滴”这个句子,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www.61k.com)自然智慧的伟大
师: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很好
生2:“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这个句子句式整齐,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师:你是从句式的角度来说的
生3:“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个句子,作者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责问的语气告诫人们,如果不保护自然,肆意开采,就会破坏地质结构,最终危害我们自己
师:谈得很深刻我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再写1个句子呢?可以参考老师的提示
(课件展示)
仿写句子: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 不会是
生1: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呢?
生2: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人类的棺木呢?
生3:谁能断言那些排向大海的污水不会是人类的血液呢?
生4:谁能断言那浓烟滚滚的工厂不会是人类自己的墓地呢?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是敏锐,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一首现代诗的创作,我们一起朗诵一遍我们的作品
(师生共同朗诵)
师:现在,你是否接受作者的观点了呢?这篇文章自1998年发表以后,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来看几篇
(课件展示)


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
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1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
我要严厉批评1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1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之际提出的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


人与自然要对话
季羡林


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要求人与自然的合一,不要成为敌人,而是成为朋友在东方,要求“天人合一”,理论上是这样,但没有做到
若干年来,我有1个想法: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称之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我称之为“天人合一”;然后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
(生阅读)
师:我们总结一下这几个观点
(课件展示)
严春友:敬畏自然
何祚庥:征服自然
季羡林:天人合一
师:这些都是专家学者的观点,那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继续探究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关于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环保问题,还要在今后几课的学习中继续深入,希望同学们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老师在备课之际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浏览了许多论坛,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是其中几篇文章的出处和几个论坛的网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继续探究!
(课件展示略)
自主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读一读,并将它们连词成句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读一读,并试着仿写1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读一读,并试着仿写一段话
师: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下课!

三 : 《雨点儿》第五自然段教学实录与反思

师:过了不久,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场雨……。(cai课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师:在没有花没有草的沙漠上,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渐渐的,雨停了……(课件演示情景)看着图画,你能说说下雨后的美丽景象吗?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生问: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答1:因为雨把花草身上的尘洗干净了。
  答2:因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生问: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答1:因为花下面有泥,雨把泥淋松软了,就会长出小草。
  答2:因为人喝水就会长高,小花小草喝水也会长高。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欣赏乐曲《小雨沙沙》。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生1: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水我喝。
  生2: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
  生3: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会经常来看我好吗?
  生4: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教后反思】
  在本片段教学中,我运用cai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但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对这问题有个模糊的认识。尽管它牵涉到科学常识领域,但面对着一年级刚人学的小学生,老师也不能把这问题当做上自然常识课那样讲解。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课前观察──课中联系实际──课后实践” 的方法。首先,在上课前一周就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花草在浇水前和浇水后的区别,或观察花草在下雨后的变化。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观察所得。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布置学生课后参加实践活动的作业,如到校园的花圃给花草浇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雨水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儿歌、诗歌、画画、唱歌、舞蹈等)、在班内举办“我眼中的雨点儿”展览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对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一设计思路正符合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三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的:“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引进、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或观察、调查、或读书、看报、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教学的铺垫,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教学的拓展……改变课程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课程内容向生活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本文标题:敬畏自然教学实录-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敬畏自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389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