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专注-专注

发布时间:2017-11-08 所属栏目:专注力

一 : 专注

课堂多情似故人,朝读暮练倍相亲,心拥诗书精神爽,目中全无一点尘。

二 : 专注

如何做到长时间(4 个小时以上)精神专注?

看到高票答案就无语了,如果问题是“什么情况下,你能做到长时间(4个小时以上)精神专注?”,我赞同答案“明天是deadline”,因为他回答了问题,而且回答内容指出了一种常见情况。然而题主的问题是“如何做到长时间(4个小时以上)精神专注?”,“明天是deadline”是答案吗?大家已经进入神逻辑的状态了么?我比较无知,不知道大家点赞同的准则是什么?你们确定你们是在点赞同而不是赞吗?(UPDATE:为此我决定把所有在回答问题的答案赞同一遍,以示抗议这种评论式讨巧答案获得高票赞同的现象)

还有这么多支持番茄工作法的人(不止在这一个问题里面,在许多个类似问题里面)?真的有这么多人去真正践行过番茄工作法吗?

===================================================================

怒答。

如何做到长时间(4小时以上)的精神专注?

首先,如果这个精神专注的意思是,一点都不分神,哪怕一秒钟,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理解的是:走神或分心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内(如果你一定要说可以走神两秒钟,两秒不行三秒钟,再多就不行了,那么你还是自己去寻找神技吧。)

===================================================================

以下是质疑各种回答: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觉得很多的答案都是不成立的。比如,注意力只能集中一段时间,比如30、40分钟。很多人都有一打游戏就打一个下午,打一个晚上的经历,没有人会说,打四十分钟我就必须要休息一段时间,否则接下来就集中不了精力。当然,你会说打一局中间有休息一下啊。恩,事实会证明你打完一下午或者一天你可能对游戏过程或者经历记忆犹新,中间那休息停滞的一下你根本不记得干了什么说了什么话。我觉得这样的分神就是忽略不计的。大家看电影打游戏的时候,有说我看半小时玩半小时就要休息五分钟么?(除了保护眼睛的需求)。

再举个例子,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我猜绝大多数人都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听闻番茄工作法已久。但是我自己从来没用过。我很好奇的是,无数的人赞同他的时候自己是否用过。对这个问题我有很多疑问,要是打断的时候正好是我精力最集中的时候,怎么办?正是我突破某个难点的时候,怎么办?不停地这样中断,每一次中断我就要保存一次现在看到哪儿了,然后下一次开始的时候我再去进入状态,接上思维,这个开销可以忽略不计吗?还有不停的设置时间提醒自己,不嫌麻烦吗?

至于明天是deadline,如果明天是deadline,当然就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了。如果明天不是deadline怎么办呢?等到了deadline再做?恩,这确实是一种方法,如果各位都喜欢玩这种高挑战动作而且保证自己不失手的话,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方法了。或者我出于好心,再帮各位补充一种方法,没有deadline就创造deadline。这个,你要能够做到自己创造的deadline都和外界施加的deadline产生同样心理作用的话,也是很好的方法。可是,各位,有几个人能够愿意并且做到对自己产生强大的心理暗示把自己逼向死角呢?

====================================================================

我的回答:

如何做到长时间(4个小时以上)精神专注?

让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你所做的事情上,你的处理速度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你的思维跟上你所做的事情的发展。然后保持,就OK了。

这好像是句废话,你问我如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第一句就说你的注意力要集中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这句废话就是问题的实质,我们下面各种例证来揭示这个实质。

当你看一部武侠小说的时候,你为什么能够两个多小时精神专注于这本武侠小说上呢?首先因为你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放在这部武侠小说上,其次你的思维完全同步于武侠小说的发展,最后你的处理速度是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的,(虽然你的大脑处理速度比正常阅读速度快很多,但是看武侠小说你可以跳过一些描写,脑补一些场景,所谓一目十行,再加上你的专注会放慢你的大脑速度。不信可以试想,同样是武侠小说,如果你不熟悉繁体字,突然看繁体竖排版的武侠小说,那么你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吗?字都要认半天你怎么专注?)

同样,如果这是一本教科书,你就很难两小时精神专注于教科书上,首先,你就不一定感兴趣或者不想看教科书的内容,注意力就集中不了,其次就算你集中注意力开始看,你的处理速度是跟不上你的接受速度的,因为教科书的知识密度大,一页书包含了可能很多的信息,你大脑处理不过来。(这一点大家联想下数学教科书就能更深刻的体会),最后,由于处理不过来,你跟不上教科书的思维,可能因为你不知道他说这些是在干嘛,也可能因为你不知道他要干嘛,看了一会儿你自然就很容易地丢失了注意力。

大家试想,如果你去看电影的时候,心里面挂着的旁边的美眉或者帅哥究竟对你有没有好感,什么时候出手搞定她(他),你会像自己独自看电影时那么投入吗?可能看完电影你都不知道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你的注意力根本不在电影上。再试想,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讲得简单,低于你的大脑处理速度,你是不是很容易就掏出手机来刷刷微博看看知乎了?如果老师讲得太难,你思维跟不上,都不知道他讲的是怎么一回事,你是不是也很容易就放弃了听课了?

所以为什么这种问题一旦提出,就有关于deadline的答案。因为deadline到来的时候,你根本无暇关注其他的事情,必须要去关注你手上的事情,必须要去处理你手上的事情,必须要跟上你手上的事情的发展。

而一旦你进入了专注的状态,你自己都会主动排斥掉外界的打扰。比如,你打游戏的时候,到了饭点也经常顾不上吃饭;看电视剧正到精彩部分,有个人挡在电视机面前,你肯定怒喊他走开。

所以你真正要干的事情就是去想办法让去让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让你的处理速度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让你的思维跟上你所做的事情的发展。

我们来讲一些具体的方法或者建议:

(1)对于本可以不需要手参与的事情,增加手参与一下,是特别好的一个方法。比如,看书的时候,同时手上做笔记。哪怕你一开始只是抄书。写字能够让你聚焦在你写的那一部分,由于写字速度的有限,对于特别难的内容,你可以理解一点写一点,写一点理解一点(特别指出,光抄但是不去理解,也就是说大脑不去处理也是白搭),对于简单的内容,写字也避免了浮躁地一目十行(不是一目十行不好,而是在不够专注的时候去增加接受速度很容易就让接受速度超过了你的处理速度,从而丢失掉专注)。而且同时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你对书本的知识脉络有了掌握,跟上了书本讲述问题的节奏。这样很容易进入保持状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直到遇到无法抵抗的干扰或者中断。

对于你的手已经参与了进去了,比如我现在在写答案,那你的大脑必须要积极地去思考你手上的事情,现在在哪一步,下一步是什么,联系是什么。这个也不是废话,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在被动工作,而并非主动工作。举个阅读的例子。阅读长篇英文的时候,大家是不是会有经常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看到哪儿去了的经历?这时你的大脑就不是在积极主动工作,而是被动工作的。事实是,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段文字的他在表达什么,和上一段是什么联系,和文章主题是什么联系,说完这一段,下一段你预期他应该讲什么,到了下一段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如果符合的话你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如果不符合你就去修正你的预期。这样去阅读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就不容易走神了。(当然这个active reading经常需要记笔记去辅助完成)

(2)用一件你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作为开头。我有一段时间学习之前都先看一会儿闲书。比如带上一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先看四五篇之后再开始学习我的专业内容。这就是让你自己先完成那三个步骤之后,进入保持状态后,再切换任务做你该做的事情。

(3)在醒来之后没有多久开始。人刚醒来没多久的时候大脑中没有什么事情,这时候去开始一段长时间的专注任务是比较好的时机。如果你已经脑子里面充满杂事儿,那么你很难去单纯的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

(4)进行自我训练,每天都有一个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内容,保持自己在一个好的状态。如果我们把一次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当做一场比赛,而你是一个运动员,你以为你可以到了比赛日直接上场吗?如果是,那么你就是一个业余体育爱好者,如果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是需要赛前训练去达到能够比赛的状态以及通过训练去保持身体状态。同理,你的大脑也像你的肌肉一样,它需要对你全神贯注的挑战作出更为显著的反应,这会拓展你的大脑,使你的大脑在更高层次运作。所以,你可以采取训练的方法让自己适应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训练内容是什么?首先,请你从一两小时的专注开始做起,而不是直接就要专注五六个小时。其次,淡化刷微博水人人聊微信这种类似活动在你生活中意义,让你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还有,你可以选择一个每天的例行时间,保持一个规律的习惯。

(5)杜绝干扰(断网,断手机)。我是这个方法的使用者。这就是让你去没时间顾及或者说没法顾及别的东西。即当你一开始还没有专注于某事物的时候,或者当你处理速度大于接受速度的时候,你想去处理点别的,没有可处理的。当然,要是你能够顺利到达保持专注的阶段,这些不太大的干扰都不是问题。断网嘛,看这个问题:如何在联网的电脑上工作学习不走神?

(6)用运动去唤醒你的身体,让你适当运动之后再开始,休息的时候也是让你的身体适当运动,而不是抱着冰淇淋去电视机面前坐着。这个意见的来源是那本所谓豆瓣拖延小组宝典的书《拖延心理学》。他说运动后会加强血液循环,让你的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内啡肽,脑源神经营养因子。书上的大意是运动一个小时之后再开始。但是由于题目要集中四个小时以上的注意力,我认为这个运动量太大以至于你可能两三个小时之后就会感到困倦。所以适当的运动唤醒一下身体就好了。(UPDATE: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我最近就是如果人不太清醒就去游泳400m之后去洗个澡出去学习,能够让你的身体活跃起来后适应大脑需要高速运转的需求。当然运动完有时会有些许倦意,要挺住,可以配合一杯咖啡)

(7)拒绝舒适。当你想要在床上躺着看四个小时的教科书,我觉得很难成功。同理在沙发上躺着,甚至在家里面呆着,都不利于你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我以前高中假期想要学习的时候都会去图书馆的自修室,现在要学习也不会在寝室学习。

(8)对自己强烈地进行消极心理暗示。创造deadline是属于此法,你暗示自己今天不做就不行了。同理,你可以暗示自己这事情不做好就完蛋了,暗示自己现在不好好复习,GPA低了很多机会就没有了,人生从此暗淡了。诸如此类,但是一定要足够地强烈,把自己逼向死角,让自己的精神无处可逃,必须要聚焦在你手上的事情。就是注意别把自己逼疯了。同时还要说一句,之所以不建议用积极暗示,是因为怕你自己积极过度,想入非非,YY得无法聚焦了。

具体问题有具体手段,需要各位在实践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比如,等到deadline再做是吧?

==================================================================

关于几个问题的实质:

(1)做你热爱的事情。兴趣,是促使你在第一下能够很容易地聚焦在你遇到的事情。人不可能永远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变成你热爱的事情。你只能是去充分理解你正在做的事情,至于理解前后你爱不爱它,那全看你自己了。我想,当你去试图理解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已经足够专注了。

(2)保持运动、充足睡眠。保持运动是为了睡眠质量高,身体健康,醒着的时候精神状态好。精神状态好,你的机体都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大脑能够正常处理它接受到的信息,眼睛能够正常地阅读。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明天deadline,即便你睡眠不足,我觉得你都会因为压力而刺激机体透支运转。所以保持运动是为了让你能够规律地长期地每天玩一次长时间集中精力。

(3)番茄工作法。大问题划分成小问题,分而治之。集中精力二十五分钟当然比四个小时要容易许多。但是要是你二十五分钟都集中不了,那么番茄工作法不是白搭吗?难道变成工作十分钟休息五分钟?

===================================================================

最最后:

这个答案我编辑了三个小时了,没有使用番茄工作法,没有出现不可忽略的走神。当然,也没有坚持到四小时以上,因为三小时我已经做完了。(什么?三小时没做完,又没法继续高度专注了怎么办?人啊,不要执念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情,休息休息,到你想继续做了为止。) 显示全部

如何长时间让自己保持专注(2012-03-17 15:46:20)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学习

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关于我的麻省理工挑战的问题是这样的:我如何能够在这么长的工作时间中保持专注呢?

为了确保进度,我需要每天学习10-12小时。而且还得专心,而不仅仅是时间长。当你在以两倍的播放速度看上课视频的时候,即使是短暂的开小差也会让你的进度脱轨。

在这封邮件中,我将分享我用于保持专注的策略。这些策略都是有关(如何)激发你自然的动力循环的,所以你并不需要摄入更多咖啡因或非法兴奋剂。

下面是我发现有效的几个关键点:

1. 启动效应

2. 无干扰的休息

3. 主动工作

4. 固定日程

启动效应:如何大幅提高动力来保持专注

我采用的第一条策略被我称作启动效应,意思是设置好你的工作环境和常规工作来让你更想把事情完成。

我们都明白启动效应的消极形式。当你在拖延并且没有赶上工作进度的时候,将会非常难驱使自己去着手开始。即使工作量本身很小,还是经常让人觉得不可能着手去完成它。

一个主要原因是负面启动效应。当你开始拖延的时候,它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使得你更难激励自己。心理学家已经确立了很多种情形下的启动效应,所以没有理由认为拖延不适用于此。

但是正如负面启动效应可以灭掉你的动力,积极的启动效应可以创造动力。如果你正确地布置你的环境,他们会强化这种效果,使得你无需多少努力来具备更强的工作意愿。

这里有一些我用启动效应成功的办法:

1. 早起并马上开始工作。

这么做不是为了节约时间,而是因为早起对我来说和完成工作有着极强的关联。当早起的时候(早是相对我的休息日而言,那些日子我通常睡到自然醒),我相当于马上给自己一个“今天要好好干”的潜意识信号。

2. 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即使工作并不复杂,我也经常制定计划。因为计划本身是一种开始行动的正面启动效应。当然,你可以浪费很多时间在计划上。但是用10分钟来筹划你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要做的事情可以促使你前进。

3. 早早完成一大块工作。

如果你很早就把工作完成,这会给当天剩下的时间带来积极启动效应。我一大早就完成2-3小时工作的日子也正是我能够轻易在接下来的8个小时中坚持工作的日子。

无干扰休息:如何不消灭你的动力

休息是无法避免的。并且有时候,休息是有意义的。在解决bug的时候休息一段时间可以帮助你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清空你的大脑有助于你重新获得专注。

然而,大部分人的休息方式是愚蠢的。他们不仅休息时间有问题,并且在休息期间做的事情也不对。这些错误完全消灭了他们早先获取的动力。

无干扰休息意味着不消灭你的动力的休息方式,这样你就可以重新激发能量,而不是被停工拖住而最终陷入拖延。

第一条休息原则是:永不采用参与式的休息。电视,网络,电子游戏,脸书(Facebook),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任何会占据你的头脑的东西都不行。原因是,你不能让好不容易建立的动力被其他任务所替代。

相反,我发现采用放松式的休息更加有效,但我可以很容易地重新回到工作中。散散步,喝杯水,或者伸展一下,都是不错的选择。我还发现小憩也很有用,不过好像这并非对所有人有效,所以小心使用吧。

那么,听起来我好像把所有有趣的事情都从休息中排除了。如果你没法享受的话,那么休息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休息不是用来做有趣的事的,放假才是。

休息是有策略地重新组织你的能量和能力来完成手头上的工作。把电视,游戏,和娱乐放在你可以没有负疚感放松的夜晚吧。

主动工作:或——为什么听课的时候那么难保持清醒

被动任务比主动任务更难专注。比如,阅读比写作更难保持专注。听课比编程更难保持专注。被动任务主要是在观察,主动任务主要是在做事。

因为被动任务使得保持专注更难了,并且那么多学习内容都默认为一种被动任务,许多学生都发现一次保持一到两小时的专注时间是难以置信地难。

我用了这些办法来学习:

1. 使得任务变得主动:阅读的时候,采用主动阅读技巧来使得阅读过程不那么被动(这不车轱辘话么,囧——译者)。听课的时候,写下你自己的想法和解释,而不是只写下授课老师说的话。

2. 分解主动任务。将长阅读或听课分解为主动的自我解释任务。这可以是采用费恩曼学习法或对学习内容进行快速自测。

固定日程:努力工作的最好办法是好好过日子

调整适应大量工作任务的最重要办法是保证自己有休假时间。如果你白天不好好工作,却逼迫自己整夜学习的话,你很容易就会筋疲力尽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我最晚在下午7点就停止工作。而且我总是保证周六放假。这两件事情是不可协商的,并且他们帮助我保持清醒。

Cal Newport (另一个效率博客的作者——译者注)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我发现,如果你需要灵活性来经常变更每日任务计划,却又不想推迟工作时间的话,这是一种特别有用的办法。

我在工作日使用固定日程的既定界限,同时结合我自己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时间管理系统——每周/每日目标法。当我的工作可以很容易地被事先分解成为任务时,我喜欢仅仅采用每周/每日目标法。但是我发现,如果我事先无法知道自己将做些什么的话(当我打算几天就学完一门课的时候,往往如此),两种办法都用比较好。

然而,关键之处并不在于你采用哪种系统,而在于你将工作和生活清晰地分离开来。我见过总是陷入超时工作无法自拔的学生。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么做对他们的整体效率是多么大的损害。即使我一周学习65小时,以四倍的速度来学习一门课,我仍然确保自己的夜晚和周六是空闲的——没有例外。

专注的关键不在于巨大的毅力或滥用药物,而在于使用你自己的心理与动机机制来完成更多事情。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你需要有策略地使用休息和放假。这样,你就可以最大化自己的生产效率,而不是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真正的效率源自专注

发布:花花 2012-07-17 10:56 2844 PV 栏目:阅读生活 标签:社会职场生活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爆炸了。在这样的时代,每个人似乎都更加忙碌,做科研的也是如此。每天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邮件,各种会议通知。也要看 各种资料,开各种喜不喜欢都要开的会议。也要关心社会,浏览大量的社会信息。作为课题组长,还要关心很多课题的进展,写各种报告申请等。我们面临太多的事 情需要处理,那么我们就非常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处理事情的效率呢?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寻求各种技巧,寻找各种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处理各种事情。但是多年下来,情况并不理想,每天都被各种事情缠绕,心烦意乱。最近一行禅师的书让我开悟,他说,真正的效率来自专注。要想做很多件事,就要学会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专注才能做得更好

处理事情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我们调动我们的知识,辅助以一定的体力劳动而对某个问题给出解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能不能充分调动我 们的知识和智慧。假如我们不断地被各种事情打断,等我们再回到原来的事情时,发现很多地方还要重新思考,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思考时间。

而专注可以集中精力,对于解决问题更有好处。毛泽东的游击战法中有一条就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正好可以作为这个做法的注解。一个问题最好歼灭,不然留在那里,迟早还要去解决,但是这些遗留的问题可能不断地来干扰我们处理其他事情。在精力有限的时候,专注是最好的办法。

二、专注是最节约体力的方法

现在都市繁忙,大家都得了不少的职业病,其中最多的就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导致的焦虑。那么这种焦虑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过度消耗了我们的精神,让我们面对自己的局面感觉到不能控制。这种过度消耗之后的无奈感觉可以用如下来证明。

有时候,我们晚上会对某些事情没有处理好而感觉到比较焦虑,甚至忧愁,但是到了早上,我们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因为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这实际上 告诉我们,我们感觉到焦虑并不是我们真的需要焦虑,而是我们自己的状态不好,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假象。假如我们能够有更好的状态,我们的焦虑感自然就会降 低。

那么我们的精力到底哪里去了呢?被我们不良处理事情的习惯给浪费了。我们盲目的在几件不同的事情之间来回切换,就导致我们的精神被无谓的浪费。这可 以跟芯片的功耗进行比较。一个芯片如果内部电路不断地翻转,功耗就非常高。如果尽可能的保持一个状态不变,那功耗就可以降得很低。我们人也一样,在不同的 状态中来回切换,让我们的精神不断地消耗。实际上,耐心的想一想,其实每天要做的事情没有太多,也不应该让我们感觉的疲惫。这种疲惫完全是心理上造成,也 完全是我们的不良行为造成的。

三、专注是乐趣的源泉

以前出差,对于乘坐火车或者飞机比较烦,因为有那么多时间要消耗,到后来都有出差恐惧症。但是有一次,我彻底改变了这种心理。那一次从某地回京,动 车上人异常的少,躺在靠阳的一排椅子上,看一本所谓的名著。很快就进入了读书状态。看着看着,有人来催我下车,我一下慌了神,哎呀,到哪里了?一看,车厢 里没人了,已经到了北京,幸好是终点站,否则不知道被拉到哪里去了。

那是最好的一次旅行,几个小时的时间似乎从我的生命中被拿走了,似乎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沉浸在书里,得到了真正的乐趣。而不是象过去,坐在火车上,老想着其他事情,一件一件,有时候还比较着急,体验就很差。

做事情也一样,我们只有全副精力的投入了,我们整个身体的机能才充分的发挥,而我们的体验也在全副的投入,收获是全方位的。不能专注的人,即使有了 收获,其体验我相信也不够深刻。即使放在我们的一生来看,我们最难忘的还是我们曾经很专注的投入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运气成分较多 的事情上。

四、专注是身体健康的条件

有一篇文章,说一个癌症患者治疗无望的情况下,埋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微雕,当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微雕中,连癌症都怕他,最终不知不觉痊愈了。实际上,人身体的奥秘还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的身体也许正如机器一样,我们需要良好的运行秩序和状态,不然也会象计算机一样, 容易死机,容易毁坏。

我们在专注的时候,心理是安静的,整个肌体是有序的。这在社会上也一样,和平社会太久了,社会就滋生很多弊端,而战争时期往往内部秩序是最好的。就是因为所有的细胞都有了共同的目标,整个系统的信号不再混乱。这对系统的健康稳定的运行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专注是学习的最好办法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但是往往我们感觉到到了一定年纪,学习学不下去了。这为什么呢?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精力不够了,也不是我们的学习能力下降了,而 是我们不能专注了。人到中年之后,杂事多,整天都忙乎在各种杂事中,我们始终没有时间去专注。回想自己小时候学习,没有哪一次不是在专注中学习的,那样的 感觉很好,而且学得很扎实。

专注的学习就是集中所有的资源进行吸收的过程,当我们不能集中所有的资源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下降了。不同的信号不断地互相干扰,彼此打架,互相混淆,那我们就不要指望我们还能学得进去。

浮躁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专注。从功利的角度看,我们如果非要去处理大量的事情,专注才是我们最好的方法,既能节约体力,也能获得更好的快乐,同时还能拥有更好的健康,当然对于学习也能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用专注的状态做每一件事,但是可以拥有许多专注的状态,在不同的专注中切换,每次切换都是在歼灭了一个敌人之后的转移,而不是临阵脱逃。这样,也许我们就算是做对了。当然怎么才能做到专注,这需要每个人不断地锻炼,技巧很多。我也在不断地摸索属于自己的技巧。

五个方法专注于重要的任务

5 Replies

想要区分一个人是否有效率,只需要看他如果花费他的时间——高效的人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重要的行动上。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忙碌了一天,却觉得自己并没完成什么任务。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做事情。回复了邮箱,读了一本书,关注的新闻也读了,等等。这些事情占用了自己的一天,似乎使自己显得很充实。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并不是重要的行动。

这里有五种方法专注于重要的任务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列出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任务

找出最重要的任务的最好方法就是精简出你一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问问你自己:“如果我一天只能做三件事情,什么将会让我觉得最充实呢?”

?专注于创造价值(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

衡量一个任务是否重要的,就是这件任务是否能为自己或他人创造价值,即是否符合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

?思考得更长远

不要只专注一件事物现在带来的利益,思考得更长远。想想,一个月或一年后,这件任务是否还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

完成最重要的任务要从早晨就马上开始,因为这段时间是最少有打搅和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你可能说自己晚上的效率也不错,不过弥缝建议不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一是可能白天执行任务时总是为晚上要去做的重要的事情担忧;二是重要的事情一般挺费心思和体力,晚上太过疲劳或熬夜去完成任务,往往影响睡眠和心情。

?清晰的计划

制定计划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有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清晰的规划,我们才能仔细专注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而是每天忙东忙西。没有计划,如果你在计划上失败了,那你注定会在执行上失败。

当我们做好了以上提到的规划、优先、重要性、长远思考以及专注于创造价值,很自然的结果是我们将变得更高效。我们也将通过一个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来满足我们把握自己的生活的愿望,有的时候仅仅是提高我们的认识就足够让我们更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当我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做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将会为我们自己和别人创造有价值的财富。

一个时间只专心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 2007-10-20 15:22:04| 分类: 人生感悟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小 订阅

学会管理时间,成为高效能人士彼得德鲁克说过:不会管理时间就不能管理一切。时间管理其实就是人生管理。学习时间管理,目的是希望你未来的历程中,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有效率的,而每一天的效率都离你未来的目标更接近。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做一个训练有素的高效能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则,这就是手表法则。简单地说,所谓手表法则就是:一个时间只专心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有一只表时,你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几分甚至几秒,而当你同时拥有两只表时,你却很难精确地确定时间。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很容易掉入两只手表的陷阱,就是正在干的和心里想的不是同一件事情,或者同时干两件事情,或者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开始做另外一件事情。结果,脚踩两只船或多只船,使我们的行为陷于混乱,最后一件事情也没有彻底地做好。所以,一旦你确定眼前要做这件事,你就要专心致志地把它们做好,不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当你与老婆休闲度假的时候,你就不要想你工作上的事情,以免你的老婆生气,破坏了美好的时光和心情。当你集中精力撰写报告公文的时候,你就不要想着下午开会可能发生什么问题。下午开会的问题,你可以在文件完成后专门考虑。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和时间打着交道,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掌握一些小窍门可能会就为我们的时间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的这些方法你可以试一试:   (1)格式化。将你常用的公文、信件、名片档案、表格等设计成相对固定的格式,利用电脑制作成格式化的固定文档。当你需要的时候,只需填空或稍作修改就可以了。   (2)学会说“不”。很多时候我们碍于情面不会客气地说“不”,结果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当你遇到无休止的电话、闲聊、不速之客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婉转地回绝对方,回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去。

(3)请人帮忙。不要抱着“万事不求人”的心态。遇到问题或棘手的事情,请朋友或同事帮忙可以大大缩短完成的时间。

(4)避开高峰。乘车、就餐、购物、看病等都有高峰的时候,要尽量避开,合理安排。

(5)善用工具。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节约时间的工具,比如电话、电子邮件、QQ、MSN、视频会议、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都要善加利用。

(6)精于算计。要计算自己的时间成本,比如有时候打个的士可能要多花十元钱,可是你因此节约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值多少钱?有不少琐碎的事情可以花自己较少的金钱换来宝贵的时间,比如如果你收入还可观的话,像洗衣服、接孩子、做饭等,都可以由别人代劳。

(7)远离诱惑。有趣的往往都是不重要的。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电视肥皂剧、小说、花边新闻等,一些不必要的聚会、闲聊等,要远远地离开它们。

(8)避免争论。有时候,我们常常为了自己的面子,因为一个非原则的问题,或者一个无聊的话题而争论不休,结果不仅伤害了人际关系,还浪费了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9)过滤信息。信息爆炸的时代使我们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因此付出了宝贵时间的代价,所以,提高自己的信息过滤、采集能力十分重要。日报只需浏览标题即可,或者干脆不要订日报而改订周刊之类的综合性信息刊物更好。给自己固定几个网站和频道,每天只浏览一两个网站即可。

(10)善于等待。日常生活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等车、等人、排队、坐车、堵车、候机等,这时候千万不要上火骂娘,应该在等待中思考问题、听听音乐、养养神等。

(11)合理计划。科学利用人体生物钟的规律,以一个主管为例,早晨7点到8点是大脑最清醒和最活跃的时间段,应该在这时做计划、思考一些复杂的问题;上午的工作效率相对比较高,可以安排会议,处理重要工作,起草重要文件;中午尤其是午饭后应该小憩片刻,以缓解疲劳;下午2点至4点是生物钟的又一个小高峰,可以会见客户、处理公文等。接下来的则可以处理信件、回电话等,做一些零星的事务。

(12)绿色休闲。尽量避免无休止的喝酒、打牌、打麻将等有损健康又浪费时间的休闲方式,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旅游、登山、散步、健身等休闲活动,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放松自己紧张的身心,积蓄自己的能量。

(13)保持整洁。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有序、干净。如果你是一个文员,自己的办公用品要规范有序,需要时随手可得;每一个月都要对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文件、资料等进行整理、分类、归档,没有用的销毁处理;你可以把自己的文件分为红、黄、蓝三类,以区别急办、待办、备查备忘的事务;电脑中的文档也要按照纸质文档的办法进行定期清理归档,将那些备用的文件或资料复制到移动硬盘或光盘上,电脑中只保留对近期工作有用的文档,其它一律清除。如果你是一个操作工人,就要将自己的操作台、工具箱等整理得井井有条,保持工作现场安全、卫生。这些对于树立你干净利索的职业形象很有利。

如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来源:网上收集 发布时间:2013-12-04 文字:[大 中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核心提示:让注意力聚焦在你所做的事情上,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趋近于接收速度,思维跟所做的事情。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如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让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你所做的事情上,你的处理速度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你的思维跟上你所做的事情的发展。然后保持,就OK了。这好像是句废话,你问我如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我第一句就说你的注意力要集中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这句废话就是问题的实质,我们下面各种例证来揭示这个实质。

一、

当你看一部武侠小说的时候,你为什么能够两个多小时精神专注于这本武侠小说上呢?首先因为你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放在这部武侠小说上,其次你的思维完全同步于武侠小说的发展,最后你的处理速度是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的(虽然你的大脑处理速度比正常阅读速度快很多,但是看武侠小说你可以跳过一些描写,脑补一些场景,所谓一目十行,再加上你的专注会放慢你的大脑速度。不信可以试想,同样是武侠小说,如果你不熟悉繁体字,突然看繁体竖排版的武侠小说,那么你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吗?字都要认半天你怎么专注)。

但是,如果这是一本教科书,你就很难两小时精神专注于教科书上,首先,你就不一定感兴趣或者不想看教科书的内容,注意力就集中不了,其次就算你集中注意力开始看,你的处理速度是跟不上你的接受速度的,因为教科书的知识密度大,一页书包含了可能很多的信息,你大脑处理不过来。(这一点大家联想下数学教科书就能更深刻的体会),最后,由于处理不过来,你跟不上教科书的思维,可能因为你不知道他说这些是在干嘛,也可能因为你不知道他要干嘛,看了一会儿你自然就很容易地丢失了注意力。

二、

大家试想,如果你去看电影的时候,心里面挂着的旁边的美眉或者帅哥究竟对你有没有好感,什么时候出手搞定她(他),你会像自己独自看电影时那么投入吗?可能看完电影你都不知道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你的注意力根本不在电影上。再试想,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讲得简单,低于你的大脑处理速度,你是不是很容易就掏出手机来刷刷微博看看知乎了?如果老师讲得太难,你思维跟不上,都不知道他讲的是怎么一回事,你是不是也很容易就放弃了听课了?

所以为什么这种问题一旦提出,就有关于deadline的答案。因为deadline到来的时候,你根本无暇关注其他的事情,必须要去关注你手上的事情,必须要去处理你手上的事情,必须要跟上你手上的事情的发展。

而一旦你进入了专注的状态,你自己都会主动排斥掉外界的打扰。比如,你打游戏的时候,到了饭点也经常顾不上吃饭;看电视剧正到精彩部分,有个人挡在电视机面前,你肯定怒喊他走开。

所以你真正要干的事情就是去想办法让去让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让你的处理速度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让你的思维跟上你所做的事情的发展。

三、

我们来讲一些具体的方法或者建议:

(1)对于本可以不需要手参与的事情,增加手参与一下,是特别好的一个方法。

比如,看书的时候,同时手上做笔记。哪怕你一开始只是抄书。写字能够让你聚焦在你写的那一部分,由于写字速度的有限,对于特别难的内容,你可以理解一点写一点,写一点理解一点(特别指出,光抄但是不去理解,也就是说大脑不去处理也是白搭),对于简单的内容,写字也避免了浮躁地一目十行(不是一目十行不好,而是在不够专注的时候去增加接受速度很容易就让接受速度超过了你的处理速度,从而丢失掉专注)。而且同时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你对书本的知识脉络有了掌握,跟上了书本讲述问题的节奏。这样很容易进入保持状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直到遇到无法抵抗的干扰或者中断。

对于你的手已经参与了进去了,比如我现在在写答案,那你的大脑必须要积极地去思考你手上的事情,现在在哪一步,下一步是什么,联系是什么。这个也不是废话,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在被动工作,而并非主动工作。举个阅读的例子。阅读长篇英文的时候,大家是不是会有经常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看到哪儿去了的经历?这时你的大脑就不是在积极主动工作,而是被动工作的。事实是,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段文字的他在表达什么,和上一段是什么联系,和文章主题是什么联系,说完这一段,下一段你预期他应该讲什么,到了下一段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如果符合的话你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如果不符合你就去修正你的预期。这样去阅读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就不容易走神了。(当然这个active reading经常需要记笔记去辅助完成)

(2)用一件你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作为开头。

我有一段时间学习之前都先看一会儿闲书。比如带上一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先看四五篇之后再开始学习我的专业内容。这就是让你自己先完成那三个步骤之后,进入保持状态后,再切换任务做你该做的事情。

(3)在醒来之后没有多久开始。

人刚醒来没多久的时候大脑中没有什么事情,这时候去开始一段长时间的专注任务是比较好的时机。如果你已经脑子里面充满杂事儿,那么你很难去单纯的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

(4)进行自我训练,每天都有一个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内容,保持自己在一个好的状态。

如果我们把一次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当做一场比赛,而你是一个运动员,你以为你可以到了比赛日直接上场吗?如果是,那么你就是一个业余体育爱好者,如果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是需要赛前训练去达到能够比赛的状态以及通过训练去保持身体状态。同理,你的大脑也像你的肌肉一样,它需要对你全神贯注的挑战作出更为显著的反应,这会拓展你的大脑,使你的大脑在更高层次运作。所以,你可以采取训练的方法让自己适应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训练内容是什么?首先,请你从一两小时的专注开始做起,而不是直接就要专注五六个小时。其次,淡化刷微博水人人聊微信这种类似活动在你生活中意义,让你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还有,你可以选择一个每天的例行时间,保持一个规律的习惯。

(5)杜绝干扰(断网,断手机)。

我是这个方法的使用者。这就是让你去没时间顾及或者说没法顾及别的东西。即当你一开始还没有专注于某事物的时候,或者当你处理速度大于接受速度的时候,你想去处理点别的,没有可处理的。当然,要是你能够顺利到达保持专注的阶段,这些不太大的干扰都不是问题。断网嘛,看这个问题:如何在联网的电脑上工作学习不走神?

(6)用运动去唤醒你的身体,让你适当运动之后再开始,休息的时候也是让你的身体适当运动,而不是抱着冰淇淋去电视机面前坐着。

这个意见的来源是那本所谓豆瓣拖延小组宝典的书《拖延心理学》。他说运动后会加强血液循环,让你的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内啡肽,脑源神经营养因子。书上的大意是运动一个小时之后再开始。但是由于题目要集中四个小时以上的注意力,我认为这个运动量太大以至于你可能两三个小时之后就会感到困倦。所以适当的运动唤醒一下身体就好了。(UPDATE: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我最近就是如果人不太清醒就去游泳400m之后去洗个澡出去学习,能够让你的身体活跃起来后适应大脑需要高速运转的需求。当然运动完有时会有些许倦意,要挺住,可以配合一杯咖啡)

(7)拒绝舒适。

当你想要在床上躺着看四个小时的教科书,我觉得很难成功。同理在沙发上躺着,甚至在家里面呆着,都不利于你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我以前高中假期想要学习的时候都会去图书馆的自修室,现在要学习也不会在寝室学习。

(8)对自己强烈地进行消极心理暗示。

创造deadline是属于此法,你暗示自己今天不做就不行了。同理,你可以暗示自己这事情不做好就完蛋了,暗示自己现在不好好复习,GPA低了很多机会就没有了,人生从此暗淡了。诸如此类,但是一定要足够地强烈,把自己逼向死角,让自己的精神无处可逃,必须要聚焦在你手上的事情。就是注意别把自己逼疯了。同时还要说一句,之所以不建议用积极暗示,是因为怕你自己积极过度,想入非非,YY得无法聚焦了。

具体问题有具体手段,需要各位在实践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时间管理——专注与放下Autumoon | 发布时间: 2010年3月14日

肯定有不少朋友看到本文标题都不会感觉到轻松。是的,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专注和放下绝对是两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后者更甚!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这个话题放到后面才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原因。

在前五篇的文章里,我们共同探讨了时间管理各主要方面的理念和具体措施。但是,一个理念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否真的有帮助,还得实践出真知。如果不去实施,空谈理想是毫无意义甚至令人反感的!

专注与放下,则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最需要也是最难掌握的技能。首先,我们为什么要专注?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一心不可二用”,但是一些年轻的朋友似乎喜欢通过一心多用来“证明”自己超凡的智力。不过据我长期的了解,世界上真正能够做到一心多用而且每件事都办得非常漂亮的人,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我猜我自己做不到一心多用比猜能做到的正确率要高得多得多。

人类的大脑构造极其复杂,甚至于到现在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都还远远达不到透彻的地步。正因为还没有完全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所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要想达到最初设想的目标,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有一点基本上可以明确了,比起现代计算机的多任务机制,人类大脑的表现要差得多。计算机可以在转瞬之间切换多个任务,并推动每个任务都继续执行,虽然每个任务只有一点点执行时间,并非连续执行,但其切换时间之快,是人类察觉不到的。但是计算机缺乏独立思考机制,它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算法来执行已知任务,所以遇到未知情况或者现有算法无法处理的情况时,就只好弹出个提示框来告诉用户:“别迷恋哥,哥搞不定了!”然而人类的优势在于对事务进行分析、判断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很多人甚至可以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要是换作计算机,不是弹错误框就是蓝屏了。但是有得必有失,作为代价,人类对多任务的切换就显得太差劲了。不信可以给自己做个试验,现在同时给自己安排10件事情,哪怕就在您家里来做,比如拼装模型、打扫清洁、洗衣服、切菜、打电话、网上购物……事情应该比较随机,有难有易,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给每件事情都编上号,从1到10,每件事情每次只做10秒钟,到点就放下接着做下一件,就这样循环着进行,看看您只需要多少时间就抓狂了。呵呵,我承认,别说10件事了,恐怕2件事情这么做,我都会很快就“蓝屏”的。

我认为,读任何书、听任何道理,都不如自己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要有效果得多。我曾经就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总是喜欢一下子做好几件事情(而且都不简单)来显示“你看我多年轻、精力多旺盛、头脑多发达”。事实上没有哪一件事情最后真正做好了,摔了不知道多少次跤,最后痛定思痛,我决定承认我只有一个单任务的大脑,只有红白机的处理能力,就不奢望像那些586的天才一样做事了。所以后来我慢慢培养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比如我现在正专注地从事的任务就是研究和实践时间管理,其它任何事情都暂时放在工作栏里,以后时机合适了可以考虑拿出来处理,我再也不希望由于自己的自负而重蹈覆辙、虚度光阴。

专注换来的是效率,我前面提到过,计算机的效率在于任务切换和单个任务的计算(执行),这是人类无法达到的速度,但是计算机还缺乏强大的自行思考机制,它所执行的程序都是人类先思考好再教给它的,离开人类,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至少现在是这样)。虽然人类在执行和切换的速度上都不可能与计算机相提并论,但“无中生有”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却能让计算机羡慕得流口水。我们知道,有很多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极其专注的。所谓“宁静致远”,人的思维只有在外界和内心环境都非常安静的时候才会展开翅膀奋力飞翔,任何一点儿杂念或是外界的干扰都很可能会打断您的思路或者思考的效率。当然,也有人喜欢去嘈杂的环境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客观地看待这类事情,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地铁上看书,尽管嘈杂拥挤,似乎也无妨。不过看书本身并不见得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比如高考考生不会专门到地铁里去复习。

所以说,要想有效率就必须专注,要想专注就必须为自己创造两个条件,一是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另一个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也就是要抛开杂念。好了,这里我们就说到“放下”了。

我对“放下”这个词的感觉似乎总是带着一点儿禅的色彩。人为什么要“拿起”,又为什么要“放下”,似乎很难说清楚。然而放下这个心理行为不仅很难解释清楚而且还非常难做到,其实开小差就是放不下的一种具体表现。常听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说说容易,要想真正做到,谈何容易!人类的思维似乎总有一部分是不受自己主观意识控制的,有人将其称为潜意识。虽然放不下不一定总是潜意识在作怪,但我自己的感受则是至少大部分时候是。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或许大多数朋友都会有似曾相识的体会。明天就要高考了,我告诉自己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数学公式背完。但是背着背着,突然脑子里蹦出一个念头:“<使命召唤4>下周该发布了吧?反正那个时候已经考完了,一定要玩个痛快!”突然又意识到自己正在背数学公式,于是又努力用自己“正义的”主观意识来把“邪恶的”潜意识打压下去。过了一会儿,突然又冒出个想法:“咦,刚才我为什么会有那个想法呢?”……

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而且我本人也不提倡压制或忽视潜意识,因为潜意识所迸发出来的灵感往往会比主观意识要闪亮得多。但是又如何面对潜意识骚扰主观意识的现象呢?我个人倾向的做法是合理利用、有效疏导。正在背数学公式,突然冒出新游戏是否该发布了的想法,不必自责,把这个想法记在自己常用的记事本上即可:下周二查看《使命召唤4》是否已发布。然后就可以继续专心复习了,待会儿突然又冒出自己为什么会走神的想法,就又记下来:高考结束后上网查阅关于人类走神的研究资料。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反复念叨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因为怕自己遗忘了。因为自己觉得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于是怕忘掉,所以反复“背诵”,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即使事先反复想起这件事情到时候还是经常会发生遗漏的现象,所以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过于自信。很多人都能回想起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总是会发生一些疏漏和偏差。对于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无法做到每件事情都在最准确的时间点提醒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咱们人类的大脑还有个特点,虽说大脑容量足以塞下很多个图书馆书籍的信息量,但这只是理论情况,实际情况则是:存储空间被占用越多,可用于计算的空间就越少。也就是说,脑子记的事情越多,大脑对事情的处理能力就越低。

所以,既然人类大脑这么缺乏安全保障,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需要处理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并且养成经常查阅习惯。这样做就会让自己感觉到非常轻松,而且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条理性。我不需要担心自己是不是忘了某件事情,只需要把我的脑力全部用于当前这件事情处理上。爱因斯坦够聪明了吧,但是爱因斯坦却说过自己的大脑是用来想问题的不是用来记住一些常量的。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有些偏差和不人性化,总是希望孩子们记住书本上的信息,越多越好,殊不知存储空间占用量越大,计算空间就越小。我们可以打个这样的比喻,人类的大脑就像电脑主机,用于思考问题的部分就是CPU,但存储设备只有内存没有硬盘,内存空间被数据存储和应用程序运行所需的交换空间共同占用,所以数据存储所占用的空间越多,那么供应用程序使用的运行空间就越少。电脑内存剩余空间非常少的时候,电脑就会运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宕机,同样的,当一个人脑子里的事情太多太多,就很难快速地处理好当前的事情,甚至会活得非常累非常痛苦,以至于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而选择了出家,出家就是这类人对大脑计算机进行重启的方式,为什么需要重启?因为宕机了。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外部的信息存储设备,比如纸张、电脑、小白板之类的,把不需要马上处理的事情统统记录下来,只在脑子保留当前需要处理的那一件即可。就像卸下所有包袱,只拿一把AK47揣几个手榴弹轻装上阵,什么匕首战术、迂回穿插、敌后游击、千里狂奔……只要能解决问题的都给它用上,相信您会对自己的效率和成果感到满意的。但是如果穿得跟美国大兵似的,背着大包小包地冲锋,估计跑不了几步就累得躺到地上了:“别迷恋哥,哥跑不动了!”

专注和放下都很难做到,但是却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虽然我在这里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但是因人而异,每个人想要锻炼自己这方面的特质,就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但我想对于那些在这方面还没有理清思路的朋友们,我提供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做法还是有效的,不妨试试: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把其它所有想做但不必马上做的事情统统记到一张纸上,然后把心态调整平和,开始做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直到完成它或者另一件事情突然变成了更紧急更重要。

我不想仅仅是在这里“卖弄”想法,其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也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和实践着这些理念,虽然很多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但我衷心希望朋友们也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进步,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进步了,我们的行业、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才可能变得更加美好!

专注于工作的时候才是真正开心的时刻,也是你最有魅力的时刻

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应该是一种乐趣,只有当我们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甚至会为它痴迷,这时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轻松起来,因为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快乐和享受。而工作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真正开心的时刻。

周星驰是个好演员,另外他还是一个好的导演和编剧、电影工作者。他认真专业的表演和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将个人的表演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喜剧类表演方面,以“无厘头”的手法,开创了喜剧电影的全新世界。

周星驰说:“我相信要做好一件事情,专注和投入是首要条件。就像我,我喜欢演戏,我就全力投入,我相信穷尽我一生的精力和时间,一定可以把演戏这事做好。我也希望我的电影能有这个信息,有一点励志。”,“正如我现在又做导演又做编剧又做演员,对我来说,一年一部已经是极限。有些人同时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我却不可以,我做事需要很专注。”

除了专注以外,周星驰电影的角色都受到挫折,最后才成功,他坦言自己初出道时也曾受过白眼,听过了不少诸如“就凭你?”,“你行吗?”之类的话。事实上,当初有谁会想到他会攀到今天的地位?反复拍摄同一类题材,是否有一点自我的影射?周星驰表示并非刻意地在角色中影射自己的影子,只是觉得电影要有普遍性和娱乐性。

在央视节目《面对面》中,主持人王志对周星驰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其中有个问题是:“什么才是你创作的动力?”周星驰回答说:“沉浸在工作中,为别人创造快乐时候的自己才是真正开心的时刻,也才是自己的动力。”从这个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星驰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而当这份热爱专注于工作的时候也就成为了他真正开心的时刻。你呢?你能专注于工作吗?当你专注于工作的时候是你真正开心的时刻吗?

周星驰的成名经历也透露着关于专注于工作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上初中时的他整天发白日梦,经常提起TVB无线艺训班的事,幻想成为大明星,更是鼓动着梁朝伟一起去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两个人都去考了,最后的通知却是梁朝伟考上,他落选了。1982年,凭着对表演的热爱,他连考了两次,终于进了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夜间训练班。1992年8月,在对《电影双周刊》记者的询问,他很肯定地说,“如果还没有考上,我会继续再考,因为这是我的兴趣。”毕业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在跑龙套。在那部著名的《射雕英雄传》里演了个没有一句台词就让梅超风一掌劈死的小配角。当时他觉得,导演设计自己被人一掌打死,有点不太真实,于是设计了反抗的动作。他还跑去和副导演商量,但导演马上否决了。之后他还是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也被一再的拒绝。这个希望多挡一掌的跑龙套演员,在此时对演戏已经达到痴迷状态。在他跑龙套的时候,他没有抱怨和气馁,而是积极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跑龙套的小演员就随便应付工作,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将自己对表演的热爱投入其中,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看出虽然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他也能专注其中,成为自己的开心时刻。之后他接手了一档少儿节目,默默无闻地一做就是五年。空闲之余,他天天去看电影,研究关于演技上的东西,研究表演方法的流派,天天研究看书,跟人讨论演技是什么一回事。他说,“那时我整天钻研演技,观察别的演员表演。”在这段很长时间的坎坷经历时,周星驰凭着对戏剧的热爱,并没有消沉自暴自弃,一直在逆境中坚定地集攒着内力。

周星驰对他未成名前那个漫长的等待总结说,“你知道吗?在那种状态下很享受。别人都认为你不行,你偏偏去研究,完全陷在里面。感觉很孤独,但也很浪漫……就那么努力地研究了6年表演。这样,一有机会来,我就不怕了。因为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我已经打好了底。”“我的奋斗史,不是独一无二的,社会上比比皆是……像我们这些个普通大众,如果不是靠着信念、斗志,怎能做出成绩?”

比尔?盖茨说:“一名优秀员工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根据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干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这其实说的是一种专注的精神,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专注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这种精神和境界的反映。

很多年轻人,他们在各种风潮面前左右摇摆,天天发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的感慨。在工作中,朝秦暮楚,跟着感觉走,总是心浮气躁,不不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与此相反,一个专注的人“出污泥而不染”,不被物欲所困扰,不被凡事所羁绊,不为权钱名利而奔波忙碌。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坚信“付出终有回报”,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风景这边独好”。因为坚信,所以能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因为坚信,所以能不随波逐流、迷失自我。无论顺境逆境,始终洋溢着一股豪迈气概。他们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专注于适合自己的目标,摒弃“常立志,不践志”的弊端。难也专注,成也专注。在世事喧腾、红尘滚滚中静下心来,专注于某一个工作,不受其他欲望诱惑的摆布,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意味着有可能放弃很多机会,意味着遭遇困难不能退缩,但是只能这样才能成就于某一天地。

有一个年轻人,到少林寺向师父拜师学艺,准备练好武功之后,替父亲报仇,因他父亲无端地被盗匪杀死了。年轻人问道:“请问师父,我要练多久,才能出师?”

“大概五年吧!”师父说。

“啊,这么久啊?”年轻人急切地问:“假如我比其它弟子更加倍努力,是不是可以提早学成武功呢?”

“这样子的话,你大概需要十年!”师父说。

“什么?十年?那如果我再加倍、加倍地努力学习呢?”

“二十年吧!”师父淡淡地回答。

这时,年轻人愈听愈胡涂,说:“师父啊,怎么我愈努力加倍练习,学成武功的时间就更加倍呢?”

“因为,当你的一只眼睛一直‘盯看着结果’时,你只剩下一只眼睛可以‘专注于练习’了!”师父说。

的确,人,必须两只眼睛都“专注”。所以,只要我们双眼专注于自己“懂什么”的专长时。做任何事,如何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已锁定的目标,才是当务之急。任何成功的伟人、英雄、军事家、企业家……他们除了拥有智慧与执著,更重要的是专注!成功来自于专注。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这世上,最可怕的武器不是切金断玉的宝刃,而是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如果一群人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而去专注一件事,则可以主宰一切,也可以摧毁一切!”相反,如果总是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一件事,就是太高的能力,最终也会失败的

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绝对不能够“吃碗内、看碗外”!一定要记得——“专注”,才是成功的秘诀!让专注成为自己工作的习惯,而且还要把专注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使命。只有把专注工作当作工作的使命并努力去做,养成专注工作的好习惯,你的工作就会变得更有效率,你也更能乐于工作,而且更容易取得成功。对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人类超46%清醒时间处于走神状态 专注时更快乐http://www.61k.com 2010年11月12日10:22 新浪健康

新浪健康讯 科学家发现,近一半清醒时间在走神——做白日梦、盘算未来和反思过去等。这些走神内容非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快乐,反而会带来无尽的痛苦。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马修·奇林斯沃斯教授发明了一种iPhone程序,对2250名来自全球的18—88岁参试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时间涉及一天中各个时段,调查内容包括:参试者快乐度,参试者正在做的事情、正在思考的问题等。研究人员还要求参试者选择22种日常活动中的一种,并记录他们在完成这一活动时的幸福感,以及完成这一活动的时候脑子里是否想着这一活动还是别的事情。

结果发现,参试者走神时间大约占清醒时间的46.9%。参试者表示,除了做爱时注意力更集中之外,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大约30%以上的时间都处于分心状态。研究还发现,读书、做家务和看电视等“中立”活动,似乎不太会左右人们的思绪。

新研究发现,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手头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才是最有趣最愉快的,这种快乐超过做美好事物的白日梦。研究发现,最快乐的事情包括:性爱、锻炼和与朋友倾心交谈等。听音乐和玩耍也有助于防止走神。

另一方面,占清醒时间的46.9% 的“大脑漫游时间”,正是让人们最不快乐的时候。当我们休息、工作或者使用家庭电脑的时候,思绪最容易天马行空,走神最厉害。新研究负责人丹尼尔·吉尔伯特教授和马修·奇林斯沃斯教授表示,人类特有的“瞻前顾后”(反思过去,思考未来)能力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总结说:“人类大脑是走神的大脑,而走神的大脑是不快乐的大脑。”对于尚未发生之事的思考能力是一种付出情感代价的认知成果。

这项采用经验取样法完成的新研究似乎证实了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这项新研究也结果回答了一个常见疑问——为什么人们热衷于极限运动、参加俱乐部和去酒吧与朋友聊天?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现,只有在“活在当下”且不老是琢磨着自己在世界上处于何等地位的时候,人们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陈宗伦)

如何专注时间模式以取得成功

2013-05-16 09:07:00 来源: 创业家(北京) 有0人参与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通过前一章的学习,你明白至少要为一个主要目标而奋斗,并了解了如何绕过目标设置过程中那些典型的陷阱。通过专注于那些能使你的生活产生明显改观的目标上,你就会逐渐把精力转移到最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如果你还沿用以前使用时间的方式和习惯,这对于快速成功可能就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了。

通过阅读本章,你将学会识别那些可能会拖你后腿的时间模式,学会怎样建立新的、更加有效的时间模式。首先,我们来大概谈谈这些技巧都是怎么得来的。

出人意料的时间模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当然,一遍一遍做同样的事就自然会一遍遍得到相同的结果。例如,有的人一直在变换交往的对象,但换来换去,他身边出现的都是同一类型的人,或者有的人总是因为信用卡使用不当而重复陷入资金困境中。当然,也有积极的模式。你可能认识那些总能找到好工作或者总能安全驾驶的人。人们都有一套关于如何利用时间的模式。比如,有的人总会选择先去做一些他们认为最容易的工作,有的人却总是喜欢先解决工作中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更不可思议的是,人们还总是喜欢重复旧有的方式,即便以前利用这些模式所得出的效果并不理想。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从以往失败的经历中总结出换个方式做这件事效果可能更好这样的经验教训(稍后我们会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所以,这样来看,人们会年复一年地使用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时间模式就不足为奇了。

人们通常能够意识到别人的模式,却意识不到自己的模式。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模式都不清楚,就更别提改变了。一旦我们弄清楚这些模式是什么, 那么想要改变就会比较容易了,如此才能改变结果。

模式也可以包括情感、想法、影像和行动。比如,你向老板提出涨工资的请求遭到拒绝,你可能会接着想起自己之前遭人拒绝的所有事情。接着,你耳边可能会响起儿时某个曾在你心里留下阴影的成年人的声音,这个声音在说你永远也做不成任何事。接着你脑中可能会浮现出目前你所做的一个项目将来也遭到拒绝的画面,然后你可能觉得摆脱这些消极想法和感觉的最好办法就是去酒吧买醉。那是一种灭人志气的消极模式。有效的模式可能是真正把拒绝听进心里去,然后回忆起以前那些一开始被拒绝之后又重新被接受的事,并问清楚要想以后能有机会涨工资,你需要做哪些不一样的事,然后按照要求去做(或者考虑换个工作,如果你目前所从事的职位不可能再给你上升的空间)。

如何发现你自己的模式

这里列举了一些最常见的不良模式:

保持身材的老调常谈(在健身中心报名后,锻炼了一个礼拜,放弃)

持续对工作的不满

持续对财务方面的不满

反复出现的有害关系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与时间利用相关的不良模式:

先做最不重要的事情

拖延

“救火”(做最紧急的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任由内心的自责主宰思想

那些惯用这些模式的人们极易受到干扰从而无法实现目标,这是日常生活中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事。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通常都是双眼紧闭看不到自己的模式,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首先,让我们先弄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模式之后,我们就能找出取得更好的结果需要做哪些不一样的事。将这一点铭记于心,来一起学习发现自我模式的六种不同做法。

1. 询问他人。我们能够看到他人的错误,他人自然也能看到我们的错误之处。但是你必须要说服他人对你坦诚相待,并且你必须保证自己听到这种开诚布公的言论后不会影响你和他人的关系。忠言逆耳,可能这些话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你要明白,只有这么做,你才能进步。如果有几个人都在你的生活中发现了相同的模式,那么他们很可能是正确的。比较好的问题可以是:“你对我利用时间的方式有什么意见?你觉得我在哪些方面浪费时间?你觉得我什么时候做得最好?”如果你实在找不到会让你觉得舒服的提问对象,那么就问问你自己这些问题,然后记录下你的答案。

2. 想想你父母都有哪些消极的模式,然后评估自己是否正在复制这些模式。或者出于对父母管教的叛逆心理,你的表现之一就是采取与父母完全相反的模式,但这一模式也是消极的(例如,“不要相信任何人”或“相信所有人”)。在时间利用方面,你父母可能有拖延的习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去做某件事,或者他们是那种完美主义者,从来没时间去做完所有他们想做的事。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觉得这会对你使用时间的观点有什么影响?

3. 使用分解法。考虑一种你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行为的情形。想象在那种情形中你看到了自己,就像你是电影中一位能被他人观察到的演员。这就是一种“分解状态”,和通过你自己的双眼看事物的“联合状态”相反。如果你确实游离于真实自我以外,你就不会对你所看到的东西有任何特殊的感情,不会觉得罪恶、尴尬或任何其他的感觉。你的观察仅仅是要找出对于这种模式你能做些什么。比如,如果你曾经已经开始但之后又放弃学习一种新的技能,仔细回顾并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4. 使用“把你的问题教给别人”技巧。利用这种方法,你假装自己需要教会别人怎样用你的方式工作。你必须给他们确切的详细指导。比如,你要处理的问题是为什么周末总是没法及时把账单都付掉,尽管你一直都想这么做。要教会别人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你可能要教他们首先跟自己的配偶、伴侣或孩子做出承诺,这些承诺包含了周末的活动,而这些活动会占据周末大部分时间。你可能要教他们工作日的时候不要做那些不太重要的工作,这样到周末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把这些事情完成。你可能要教他们在周五和周六晚上熬夜,这样到周六和周日的时候,他们不到中午就起不了床。你可以把这些详细的日程写下来,或者录成录音,或者如果你很勇敢,你可以和另一个作为“学生”的人一起做这件事,让他们为你记录。到时候你就能拿到一张问题行为清单,可以一条一条地进行改变。

5. 下一次运用某一模式时,同时进行规划。比如,假设你计划周五在家完成一份报告。周五到来了,然而直到这天结束,你都没能完成报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记录下那些让你改变想法的过程。比如,可能你起床后发现家里的脏衣服已经堆积成山。你决定把衣服放进洗衣机然后再来写报告。可是当衣服洗好后,你可能又想迅速地把家里收拾一下,这样你就能专心致志地写报告了。你终于把这一切做完,并且准备在书桌前坐下,开始你的报告写作,这时一个朋友给你打来电话。她非常难过,需要有人能够在她痛苦时给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于是你花了一个小时倾听她不幸的爱情遭遇。现在你饿了,于是你给自己做了一份午餐,因为在你饿的时候,你肯定没法写好报告……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事情都会发生。(注:当一种模式总是以模式干扰的形式重复出现时,把它记录下来,这能让你继续按照原计划做事,因此这能成为一种治愈和诊断练习。)

6. 使用“高层自我”来信技巧。对于那些你想要改变的事情,静静地坐下来,问问你的“高层自我”对于你目前的主要时间模式有些怎样的见解。这里所提到的“高层自我”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只是游离于目前你所承受的压力之外的自己,是能够客观地看清楚问题、了解什么才是最好的你自己。记下任何你所想到的事情,先别管你所写下的这些内容是不是真的来源于你的“高层自我”。有人发现用“错误”的手(正常情况下不写字的手)做记录,会获得更好的见解。你可能会发现在这一过程中,你的“高层自我”不仅发现问题所在,还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现在开始在下列横线上粗略写下至少三种让你无法高效并专注地利用时间的模式。如果你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你还能再加些其他的时间模式。

对你而言无效的时间模式有如下几种:

1.

2.

3.

4.

5.

6.

了解目前模式都给你带来了些什么

一项非常有效的心理学研究称作神经语言程式学(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该研究的假设之一称每种行为都附有一个积极的意愿。这个意愿总是想要给你带来某些好处。

神经语言程式学

如果你想对神经语言程式学有更多的了解,不妨读一读由约瑟夫奥康纳(Joseph O扖onnor)和约翰西摩(John Seymour)合著,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于2003年出版发行的《NLP入门》(Introducing NLP)一书,这对你来说会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一旦你识别出某个消极模式,要弄清楚这种模式都给你带来了什么。通常情况下,这一模式能够给你提供某些保护,比如需要面对挑战时的保护,要知道当挑战来临时,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总是不怎么舒服,有的时候还确实挺恐怖。即便如此,这种保护还是有其消极的副作用,你要明白这种模式其实是一个恶魔。这种模式让你继续做以前早已学会的事情,而不是做一些改变。

“当你识别出消极模式,要弄清楚这一模式给你带来了些什么。”

再举几个例子。

总是拖延着不愿意清空“垃圾废物间”的人可能是害怕扔掉那些对他来说带有感情价值或者精神安慰的物品。不做这件事,想到这些东西还在那,他们就能继续拥有那份慰藉。

那些画了幅油画、写了篇文章、诞生了新生意想法或者有些新创造的人,却从来不把这些东西拿给别人看,这可能是因为害怕遭人嘲笑,就像自己小时候在体育课上被人嘲笑是小胖子那样。通过永远不让别人评价他们的作品,他们就能避免受人嘲笑。就算某个主意或者产品不怎么样,也不太可能不给人看,但我们这里所谈论的并不是逻辑,而是情感。

想要跳槽却从来不采取行动的人所收获的,是永远不必面临被拒绝的风险。

有些简单的模式可能没有深层次的回报,它们可能是你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要改变这些模式应该比较简单。当你碰到一些难以改变的行为时,研究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好处就比较有价值了。这里需要重复一下,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对你做这些事情进行批判,而是要利用它,并把它作为改变的一个起点。写下排名前三阻止你获得成功的时间模式,然后在每条后面,写下你觉得这一模式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模式1.

好处:

模式2.

好处:

模式3.

好处:

在把消极模式转换为更有效的模式之前,你需要找到其他方法来获得这些模式所能带来的好处。

找到获得类似好处的更好途径

让我们把这和80/20法则联系起来看。假如有人认为做电子商务的利润很大。如果他把自己能支配的时间中的80%都用来实施他的想法,这可能会给他带来极大的价值。相反,如果他把80%甚至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阅读和学习关于电子商务营销方面的知识,却根本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建立一个网站、开发某种产品或者服务,也根本不去吸引潜在的客户。

他可以给自己找借口说他需要在采取行动前获取所有的最新信息,但你觉得这么做的真正结果会是什么呢?

只要他一直只是在计划,他就不会失败。但是我们是从尝试和错误中不断学习成长的,再完美的计划如果不付诸行动,永远都不会给我们带来金钱。然而,只是简单地告诉他(或者你自己)这个道理似乎作用并不大。你必须想出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同现有模式差不多一样安全,但处理事情的方式就不一样了。

采取行动

如果你正遭遇“分析麻痹征”(paralysis by analysis)的折磨,持续不断地研究计划而没有任何实际行动,那么迈出第一步才是比较理智的做法。然后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搜集其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在开始行动前就想着把所有事都考虑好。

一旦你对结果有所识别,你就能想出一些替代方法,用更加温和的方式取得相同的效果。假设我们刚刚起步的企业家最大的恐惧是来自他人的嘲笑(可能因为他曾尝试过一个商业项目却失败了),他无须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任何人,而是先对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测试,然后看看这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一旦他得到测试结果是积极的这种感觉,他就可以和生命中最支持他的人分享这一信息。如果他犯了几乎不可避免的错误,他能够从这些错误中学习经验并不断前进。

关键的一点是:仅仅改变模式还不够,你必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改变:那就是在改变的同时,还能获得原有模式所能够给你带来的同样结果。如果这个条件没法满足,那么这种新的模式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总是逃避于清理垃圾间的人可能会有意识地选择保留一些带有情感或慰藉价值的物品,而会扔掉其他垃圾。或者他们可以把这些物品放进盒子里,保留在阁楼上,而不是当垃圾扔掉。这样如果需要的话,这些物品还在。一年或者两年后,当人们对这些物品的特殊情感渐渐淡去,这时他们可能才会觉得是时候把这些东西扔掉了。

做出开创性努力的人如果惧怕他人的嘲笑,可以首先找支持自己的朋友或同事来做个测试。

想要开始一份新的事业但又害怕失败的人可以把这一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更安全的部分。他们可以在从事压力较小的志愿者工作时尝试使用自己的新技巧。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活动组织策划人员,不妨从为慈善组织创办集会开始。

分析模式

如果你无法弄明白你的模式会带来怎样的好处,那么就问问自己,“如果我不再做这件事,最坏的情形将是怎样?”然后,要想找到替换做法,问问自己,“我还能做些什么更积极的事,能够阻止这种最坏的事发生。”

关键是要找出对你有用的方式,这就是不断尝试不断犯错的过程。千万别指望你试着做的第一件事会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把玩和实验的精神投注到整件事情上。我们是寻找有效工作方式的社会科学家;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是自我学习之旅中的英雄。你可以更进一步,通过回过头重新审视你的这三个最消极的模式以及它们的后果,然后再想出一些能够取得相同结果而无需重复消极做法的方式。在下面画线处写出针对你的三种模式,至少为每种模式写出一种解决办法。

好处1:

获得这一好处的更好办法:

好处2:

获得这一好处的更好办法:

好处3:

获得这一好处的更好办法:

让我们对最常见的一种消极的时间模式按照这一过程走一遍。

如何避免过多承诺

一个典型的消极时间模式就是过分安排时间。如果你这么做的话,结果就是你所要做的比你所能做的要多得多,你筋疲力尽、疲于应付,最后只得偷工减料,上交一份令人失望的产品或服务,也可能是你错过截止日期,让那些对你满怀期望的人大失所望,又或者是你完全毁了一个或者更多个项目,这不仅让人失望,更有可能会让你丢了工作或者客户。正是因为你试着做太多的事,这使得你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

如果我们用图片形式把这一过程表现出来,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当有人要你做某件事情时,你都倾向于立即做出肯定回答,或者当你想到一个新项目时,你自己心里就已经默默地同意要去做这个项目,于是你立即着手开始做这件事,甚至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全部告诉了其他人。然而不幸的是,你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是这将如何和你承诺好的想要达成的其他事相衔接。

重复做这件事情的好处是什么?即便你意识到过去你的这些做法最终的结局都很差。这里有两点:

如果是其他人要求你做些事情的话,你可能不想让他们失望或沮丧,因此你都一口应承下来。

如果是项目本身确实很吸引人,让你很兴奋,你就只是单独地考虑这个项目,而不是把这个项目放到所有你需要做的事物中进行综合考虑,并且你不想错过这样一件很棒的事。

在这些例子中,真正的元凶其实是你的想象力。在你的想象中,别人会很失望。你想象这个项目将很棒,你想象着如果错过了什么,那会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一件事。

“商场中最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是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是非常懒的人,但他们却依然有能力应付突发的密集工作。这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巧合,而是因为懒惰意味着有时间可以进行思考:思考可以带来好的想法,而好的想法比缺乏思考的埋头苦干在如今的商业社会更具优势。”

汤姆霍奇金森(Tom Hodgkinson)

《懒人杂志》(The Idler Magazine)共同创刊人

休息一下

给自己时间,来克服平常一些感情方面的反应,至少花些时间(如果必要的话,花一天时间)考虑一下新项目能否排进你目前的日程表。

如果是你自己的主意,那么务必记录下来。记录下方方面面你所能想到的全部内容,把这些内容保存在一个新的文件夹内。但是至少一个礼拜内不要立即采取行动真正去做这件事(除非你确实无事可做)。当你最终需要决定是否真正要去做这件新的事情时,在头脑中把你正在做的所有项目都列出来,然后想一想每个项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如果你一直以来都会高估自己完成事情的速度,那么在你第一次预测的时间基础上再加上25%~50%的时间。

如果是有人找到你,向你提出要求,你也觉得他们的想法非常好非常令人兴奋,那么就把你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但同时你要告诉他们,你不能立即作决定。如果换作是我,我可能会这么说,“这听起来真是棒极了,但在我作决定之前,我需要确认下是否有能够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我能明天再告诉你,是否可以接下这个项目吗?”这给了你24个小时的时间去综合考虑目前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不是一时激动而忘乎所以做出不合时宜的决定。

如果你意识到接下新工作会让你过度负重,那么想想其他能让你获得你所习惯得到的好处的办法,但是这个新的方法要让你能够说不。

好处1:不让要求你做更多工作的人感到失望或沮丧。

替换做法: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同意,但之后并没按照你所承诺的去做,或者半路退出,他们的失望程度会比现在高多少。向别人解释你不能接受这个项目的原因,以及如果硬要接受这个项目,所可能造成的结果就只能是双方的失望。这种事理明白的解释应该会让你赢得他人的理解,而不会造成任何过激的情感反应。如果合适的话,推荐其他人做这项工作。

好处2:这个很棒的新项目给你带来的兴奋感以及不愿错失这个项目的愿望。

替换做法:新的项目总是让人激动,因为它新鲜,也因为随之而来的所有艰难困苦都还隐含不见。要提醒你自己,每个新项目都有这种绊脚石,想象下这个项目会有怎样的障碍在前面等着你。想象下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好好地做这件事,于是你不得不中途放弃,这将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一件事。再想象下,因为你试着要去做更多的事,于是你无法成功地完成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然后再想象下如果你成功完成了你现在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这将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正如你所看到的,在每个案例中,你都在使用着同一样东西—你的想象力。但是在替换做法情景中,你使用想象力是要借助这个工具来弄清楚你正在做些什么以及避免在事情处理极限上再添加更多的事。

下一步是什么

既然你已经有了一些目标,并且找出了如何改变可能阻止你前进的模式,现在是时候来看看大多数人无法成功的两个绊脚石了,以及你怎样才能成为那些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绊脚石的少数人之一。这些内容都在第4章。

以上摘自《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 作者:于尔根.沃尔夫 译者:朱曼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开复:善用时间碎片 专注产生效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3-08-21 08:52:45

□ 李开复

人在职场,时间是最重要的,最容易流失,也最容易把握,关键是会掌控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以下是李开复老师的几个建议:

知道时间是如何花掉的

笔者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的时间如何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巧用时间碎片

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这些时间可以用来背单词、打电话、温习功课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笔者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笔者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笔者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笔者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要事为先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3件事,当天一定要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要学会放掉。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

要有纪律

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他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运用80/20原则

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

【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了】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个小时,你浇灌在哪里,哪里就可能长出灿烂的花。你每周读一本书,十年就是520本,你就可以涉猎百家。你每天写500个字,十年就是180万字,你就可以著作等身。你每天发呆,十年就成呆萌。你每天狂吃,十年就成胖子。专业无它,专注而已。——佚名

专注是效率的灵魂(1) 专注是效率的灵魂

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要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好得多。”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源于专注的力量。

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爱迪生认为,高效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专注。他说:“能够将你的身体和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感到厌倦的能力就是专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都要做许多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将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他就会成功。”

专注要求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就要做好它,下面这段摘自名为《觉者的生涯》书中的对话,或许能更好地解释这种状态。

释迦牟尼说道:“我一时专注于一件事。当我用斋时,我用斋。当我睡觉时,我睡觉。当我谈话时,我谈话。当我坐禅时,我入定。这就是我的实践。”能够在每一件事上做到专注,大概只有释迦牟尼才能做到。但是,在工作?时候做到专注,你也可以做到。

一个人在进行工作时,应该专注于当前正在处理的事情。如果注意力分散,头脑不是在考虑当前的事情,而是想着其他事情的话,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即使事情再多,我们也要一件一件地进行,做完一件事情就了结一件事情。全神贯注于正在做的事情,集中精力处理完毕后,再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情,着手进行下一项工作。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勤奋和对某个目标持之以恒的毅力。他说:“我专心致志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好像世界上就只有这一件事?”正是这种对自身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和专注追求,造就了他最后的成功。

周阳在出版社从事校对工作,开始时,工作效率很低。因为工作环境比较宽松,所以她一会听听音乐,一会跟同事聊两句,一天下来也看不了几页稿子。后来,周阳觉得不能总是这样下去,便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准则:工作时一定要全心投入,除非有特殊的紧急事件。她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即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状态。换句话说,一坐到桌前,她就不再想别的事,哪怕手中的书稿校对到最后一页,她也绝不会去想下一部书稿的事。

没多久,周阳就发现,这条原则让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不再感到校对是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她甚至发现一个小时的专心工作,抵得上一整天懒散工作的成果。

当你集中精神,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时,你将获益匪浅——你的工作压力会减轻,做事不再毛毛躁躁。由于对工作的专注,还能激发你更热爱公司,更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从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专注是效率的灵魂(2) 盖尔克是西门子中国区第一任销售总经理,他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器产品占领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本人也因此赢得了名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记者采访他:“你可以透露一下成功的秘诀吗?”

盖尔克说:“秘诀谈不上,我从1983年开始在西门子工作,用中国人的话说已经有19年工龄。我始终有一个座右铭:工作要专心致志,一次只做好一件事。近20年来,我一直坚持这一信念,在西门子的市场部、产品销售部都工作过。如果说取得了一点成绩,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如今,做事是否专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职业品质的标准之一。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专注,全身心地投入,是务实、敬业最实在的体现。但有人会说,我在工作中也想做到专注,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分心,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慢慢进入专注状态。

1.从你感兴趣的事情做起

做某项工作时,先从你感兴趣的部分开始,一旦你投入其中,那些原先不感兴趣的部分也会变得不那么令人讨厌了。

2.调整好精神状态

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状态,能确保你的大脑有足够的养料。而大脑的投入,正是进入专注状态的首要条件。如果实在觉得累的话,就暂时休息一下吧,哪怕十分钟,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3.努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专注工作,是由于经常受到环境的干扰。如果你的工作并不需要总是与人打交道,那就不妨用耳机把耳朵塞起来,或者把办公室的门关起来。外界的声音消失了,你就能静下心来工作了。

只有努力养成专注工作的习惯,你的工作才会变得有效率,你也会更加乐于工作,并且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果你对专注工作带来的效果仍心存疑虑,就不妨尝试一下,相信你很快就会沉浸于专注工作所带来的乐趣之

三 : 专注

是什么要我如此专注,

是美丽的风景

还是纯洁的人儿

是什么让你如此美丽

是紫色的裙纱

还是清澈的湖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蓝天高远

群山雄峻

你的柔媚定格在坚强的怀抱

你征服了风景,

山如眉黛是你的

水似肌肤是你的

慌乱的风知道匆忙前来

你的裙摆顺应它的姿态

你显得那样自然

那一刻

世界只有你和你的目光

所有的一切因此而淡然

风中你是湖边沐浴的仙女

湖边你是亭亭的粉莲

远山是你的陪衬

草木是你的舞伴

是风景让你美丽

还是你让风景更美

有你那才叫风景

有你那才叫美丽

因为你的到来

水更清天更蓝

让你的秀发和衣袂自由舞动

这样的地方只合做你的舞台

因为你的到来

风更柔山连绵

世界都静下来

驻足只为你的姿态

目光如注

只叹世间人儿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来得太晚

四 : 专注

专注

--由“我只卖豆干”想到的

一个月前的上午我到自己无数次惠顾的一家豆腐店买豆干,看到女店主“挥汗如雨、辛苦劳作”的身影以及摊位上“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堆积如山”的豆干和如同“山泉般”源源不断的客户,不禁心里暗自感叹道“小生意,勤劳致富,照样赚大钱呀!”。当我买完豆干,这才发现紧邻着女店主豆干边缘有数款凉皮出售,而且等着购买的顾客将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男店主忙得不可开交显得手忙脚乱,生意异常红火。我思忖道“他俩定是一家夫妻店吧”,便买了些凉皮并把钱递给女店主。然而女店主的“不是我的,钱给他;我只卖豆干!”一句回答让我倍感吃惊及意外(本地的豆腐店通常除了做豆腐、豆干,还兼做凉粉、凉皮、蘑芋)!我意外的是女店主没有借着生意“如火如荼”的东风将生意扩张而一如暨往的坚守一心只“专注”于“豆干”生意,这与时下人们做事时追求“多而全、全而大”的信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一个月来我总是反复琢磨女店主说过的“不是我的,钱给他;我只卖豆干!”这句话,我心里禁不住暗自佩服豆腐女店主对“豆干”生意的执着、专注。我想或许正是因为她几十年始终如一对“豆干”制作工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总结、完善、提高,让她的“豆干”制作工艺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正是由于她“情有独钟、至死不渝”的这份专注,才铸就了她“豆干的‘色、香、味’”别具一格、独领风骚。由此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交口称赞,并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于是理所当然的招来了不计其数的回头客及络绎不绝的新客户,更让她顺理成章的从中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细细还原、回味及认真思索,才最终清晰地发现,“专注”便是豆腐女店主之所以成功唯一的基石和秘诀!这或许恰恰是我们应该好好补的功课。

时下部份家电、汽车企业,本来最初只生产单个产品,市场占有率才勉强维持;却见异思迁,盲目、片面的追求“大而全”,转而“引进、扩张、生产”自己并不熟悉的多种产品。然而企业无论是“资金、技术、人员、装备”实力还是管理水平都明显跟不上,由此“研发、生产”不出“缺乏核心竞争力,科技含量高,令竟争对手‘望而却步、望尘莫及’的拳头产品”,产品质量上更可谓是“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这样的企业迟早会被“竟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残酷地淘汰。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刚进入单位不久,就对本职工作失去激情,“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跳槽到自己并不熟知甚至可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结果四处碰壁最终一事无成。这些都是因为对“工作、事业”不“专注”, “好大喜功、华而不实”导致的恶果。(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人们曾经未知的多个领域不断被开发、更新,即使你专心致志,花费毕生精力也只能追求在某一支节上有所成就;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就是这个道理。毕竟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对“事业、工作”的专注才是取得成绩、铸就辉煌的唯一保证。推而广之,单位、集体、企业亦然,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兢兢业业、全神贯注、众志成城”的专注于某一领域,制造出性能卓越的产品并建立“优质、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与之配套,从而“水到渠成”的树立企业自身过硬的品牌,逐步形成自己卓越的核心竟争力。

女店主的“不是我的,钱给他;我只卖豆干!”一句话以及她的实际工作、操作经验,像光芒万丈的指路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同时更分明的昭示我们:“专注是通向成功、铸就辉煌的致胜法宝!”。

寻思

2015年07月13日

本文标题:专注-专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38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