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往事依依教案-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17-10-01 所属栏目: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一 : 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教者语:2003军9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连云港市举行,大会邀请的专家中有我一直崇拜的于漪老师。作为主办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我立刻想到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于老师参与我们的“教研活动”。“作报告”显得重复,“签名”、“合影”缺少内涵,“座谈会”时间不允许……我恰巧要教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了。对了,为何不与于老师一起上这堂课呢?于是,在李震校长的指导鼓励下,我就开始了这次“班门弄斧”的准备。)

(教室后面悬挂大幅横标:和于老师一起学语文)

师(激动、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是一个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我们将和于漪老师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生齐答:“往事依依”)(师板书课题)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读得怎么样?(部分学生小声说:“还可以。”)还有哪个同学愿意再读一遍?(又一生读)

师:这一次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

生:“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悟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了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生1: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2:还有一种感觉,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3:我觉得是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觉得,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

师: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回答:形容留恋)

师:“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到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师边讲边板书)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师: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这句话力求精练、准确。(生充分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生1:我觉得主要写于老师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于老师的影响。

生2:我觉得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

生3:我觉得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了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

师:根据于老师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背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生齐背)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竟然背下来了。看来是被于老师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这首词了。大家想一想: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

生1: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生2: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了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事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曰”、“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于老师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一位老教师退休的时候,送我一本《于漪教案选》(出示给学生看),我就像得到了宝贵的财富。后来我在书店又买了一本《于老师教记叙文》。从此,我上课就跟着于老师的感觉走(学生发出笑声)。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生齐答: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师边讲边板书)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

生:“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生: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

生: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

生: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请你读一下。(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师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

师: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误读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师:找得正确。“雕镂”的“镂”应该读作lòu,不读lóu(师边纠正边板书:镂lòu)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

生:“也”字。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

生: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

师:噢,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生:67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里也有一个“也”字。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生齐读几处过渡句)

师:今天于老师已经来到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于老师为什么说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惟有这几件小事“历历在曰”、“记忆犹新”呢?下面我们就欢迎于老师到讲台前跟大家讲一讲吧。(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于漪(微笑、激动地,健步走上讲台):刚才老师教同学们学习的是《往事依依》,老师激情澎湃,全身心投入教课,而我们同学朗读得很好,理解得也很好。我坐在这儿已受到大家的青春活力的感染,因此,(亲切地微笑着)首先谢谢李震校长安排这样一个精彩的场面,让我回忆往事,让我分享同学们的青春活力。

刚才老师说,为什么要写这四件事呢?当时写的时候,有一本杂志要我写回忆童年的文章。我想: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少年。我读这些诗的时候,大概和同学们一般大小,(慈祥地弯腰望着前排的同学,微笑地)是十三四岁。真是年华似流水啊,已经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是七十几岁的入了。所以我在听这堂课的时候,幸福的感觉不仅是涌上心头,而且让我充满憧憬。

我感觉到同学们是非常幸福的,而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没有这么好,没有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师教我们也是激情澎湃的。比如刚才讲到新派的老师,我至今还记得:他姓黄,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一件长衫,下面穿一双雪亮的皮鞋,是非常时髦的,也非常引人注目,(谈笑风生地)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很时尚。那时教我们的老先生往往穿一双布鞋呀。黄老师的教课可真是出神入化啊。我至今记得他教《故乡》时的情景,他说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金黄的圆月,地上是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田。就在这瓜田美景下,突然有一个少年英雄出场了,他出场的时候是动态的,颈子上戴的是银项圈,握一杆钢叉,向着猹刺去,银项圈在月光下发出的光与钢叉的光交相辉映。老师出神入化的教学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那瓜田美景中了。然后,他给我们讲中年闰土的变化。我当时坐在下面就想,教科书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看过,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些深刻的问题呢?老师知道得真多呀。老师教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心里想着长大了也要做一名老师,让孩子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把人类的文明传给孩子,这是多么崇高幸福的职业。

今天看到同学们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人只有一个青春,青春是无价之宝。小时候爱读书,爱学习,主动接受文学作品,你就会得到人类最好、最美、最宝贵的东西。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的终生的,形成了能力就不会下降的。从小读些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那是终生受益的。刚才你们学的“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件事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一旦把它们镌刻在心中就久久不能忘记。形成了能力,就像手脚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运用自如。我至今还记得读《水浒传》的情景,一看到插图就想到我们家乡焦山脚下的壮阔景象,书中描绘的场面就在眼前浮现。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发挥想像,联系实际。(师插话:于老师是我们的老乡啊,江苏镇江人)(于漪老师接着讲)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喝长江水长大的。人们讲人杰地灵,江苏,长江边上,地是灵的,人就要杰,(微笑着倾斜身子问前排同学)懂不懂?(学生点头说:懂)对,人就是要一辈子追求卓越,(幸福地微笑着)正像你们李校长题在墙上的“追求卓越”四个大字。

我们这一代是经历很多曲折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才迎来了同学们很好的发展机会,施展才华的机会。那时,我们学业务,被说成是搞“白专”,连唐诗宋词都成了“四旧”啊。其实啊,我们的唐诗宋词真如天上璀璨的明星,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啊。我们的同义词、近义词的丰富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我曾经问过一个日本的朋友,你们见面怎么老是“哈衣哈衣”啊?他跟我讲,我们哪有你们那些丰富的词呢!你看,我们的语言多么成熟,多么有魅力啊!

我是老人在回忆往事,当然是不堪回首,怎么一下子这样美好的时光就过去了?我奉送同学们四个字一一把握现在!将来你们写“往事依依”的时候,肯定比我写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了。谢谢同学,谢谢同学们今天和我这个七十好几的老太婆一起学习。(教室里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师: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4段,跟随于老师一起陶醉于《千家诗》的意境中。(生齐读课文第4段)

师:同学们,这节难忘的课就要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为了表达我们全班同学对于老师由衷的敬意,下面请班干部向于老师献花。(于老师在一片掌声和笑声中,再次走上讲台)

生:于老师,祝您夕阳更红!(敬队礼)

生:于老师,祝您夕阳更美!(敬队礼)

于漪(拥着花束,灿烂地微笑):愿同学们像这鲜花一样幸福地成长,愿你们的新海实验中学也像这鲜花一样越办越好,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室里又一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提(感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读《水浒传》(古典小说) 文

二、分写 读《千家诗》(古典诗歌) 学

听教辛词《南乡子》(宋词) 作

听教新诗《南归》(现代诗歌) 品

三、总结(呼应)

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二 :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 能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 初步了解“引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步骤] 

(一)导读进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曾经是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而现在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她是谁呢?在于漪的少年时代,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以至于对于漪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熟读课文,给重点字正音。 

    徜徉(cháng)(yáng)                   浩淼(miǎo)                   雕镂(lòu) 

    镌(juān)                                      谆谆(zhūn)                    雨晦(huì) 

    婵娟(chán) 

  

(三)词语解释:(同学们思考片刻,由老师读出)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雕镂:雕刻。 

    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 

    依稀:模糊。 

    万端:极多而纷繁。 

  

(四)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教师分析:从题目《往事依依》来看,作者文章的主体是回忆往事,听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往事在于漪心中的地位。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仍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答案: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五)围绕往事,文章突出描写了哪几个片段场面?这些往事,又给于漪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 

  1. 看图画 

    内容:家里的山水画和《评注图象水浒传》。 

    感受:百看不厌,“徜徉于山水之间”,身临其境,津津有味。 

  

  2. 读诗歌 

    内容:四季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童”,“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感受: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3. 听讲课:(两位老师) 

    ①国文教师: 

    特点: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慷慨悲歌。 

    感受: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每次登上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②代课的国文老师: 

    特点:教田汉《南归》诗的时候,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感受: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4. 聆教诲: 

    特点:“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感受:一生受用不尽。 

  

(六)总结往事及带给于漪的影响。同学们做短暂思考,由教师总结。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受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七)联想拓展: 

    当合上书本,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了她的少年时代,一起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在心里涌起了许多感想,的确,文学带给人们如此多奇妙的感受,文学带给人们如此重要的影响。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第一课,赵丽宏老师在《为你打开一扇门》里深情地召唤我们每个人去亲近文学,去真切地感受文学,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在我们和于漪老师一起走进了《往事依依》,感受了于老师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积极向上的人生之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赵丽宏写下的自己对文学的感受,相信同学们此时会有更多的共鸣。 

    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同学们用心聆听: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漫长曲折。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八)思考,请同学们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师总结: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课后练习]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徜徉(    )(    )                     浩淼(    )                     雕镂(    ) 

    镌刻(    )                                   谆谆(    )                     雨晦(    ) 

  

二、词语解释 

  1. 徜徉: 

  2. 浩淼: 

  3. 雕刻: 

  4. 镌刻: 

  5. 走投无路: 

  6. 心旷神怡: 

  7. 鸦雀无声: 

  8. 谆谆教导: 

  9. 搜索枯肠: 

  10. 万端 

三、填空: 

    《往事依依》的作者是(    ),通过对(    ),(    ),(    ),(    )等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深情。 

  

幼时记趣 

                                                                                           —沈复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 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 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 

    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进行文章的复述。 

  

[教学步骤] 

(一)导读进入新课 

    内容: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课文的题目是幼时记趣,我们就知道了文章的内容和童年有关,童年,人们经常形容它是“金色的童年,所有人的童年是相似的:每个人的脑海中有着无限神奇的想象力,总是以天真烂漫的童心去看周围的世界,同学们一定也有这样的体验,在大人们看起来不起眼,不以为然的事物我们却把它想得神奇美妙。比如夏天看黄昏时的火烧云,它们可以在孩子的眼中像巨人,像大山,像狮子……,比如我们堆积木,在沙滩上盖城堡,在童年的我们的眼中仿佛也都在真的城堡中自得其乐一样。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幼时记趣》的作者沈复虽然早已作古,但他的童年也和许多人,和同学们的童年是一样的——儿时的沈复对大自然有一颗天真的、有丰富想象力的童心,他也曾把很多藐小微物看作另一种奇妙的景观,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得到共鸣,也引起我们对自己童年生活无限的遐想与回忆。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幼时记趣》的作者是沈复,清代散文家,他能文善画,做过幕僚,游历四方,足迹遍天下,著有《浮生六记》六卷,内容抒写个人家庭情爱生活,有快乐有哀愁,发自肺腑,文学味道颇浓,但情调低沉,略带伤感,这大概和他一生困顿不遇的经历有关。 

  

(三)由教师朗读课文,给重点字正音。 

    童稚(zhì)                       藐小之物(miǎo)                   拟作(nǐ) 

    项为之强(jiàng)                     鹤唳(lì)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癞蛤蟆(há)(ma) 

  

(四)词语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之  
    为  
    其  
    鞭数十:鞭:原意是鞭子,本句中当动词,用鞭子打。 

    昂首观之:观:观看。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五)思考问题: 

  1. 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 

    分析: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驱打蛤蟆 

  

    思考问题: 

  2. 从文中你看出作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 

    分析:沈复此时有丰富的想象力 

  

    思考问题 

  3. 文中表现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 

    分析: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总结:以上都说明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思考问题: 

  4. 文中表现作者观小为大的丰富想象力的句子有哪些?各出现在哪一幅画面里? 

    分析: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观蚊如鹤 

    ②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得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 

    ③庞然大物,盖一癞蛤蟆也  驱打蛤蟆 

  

(六)总结全文结构 

    分析: 

    第一段:总叙“物外之趣” 

    第二段:“物外之趣”  一、观蚊如鹤 

    第三段:“物外之趣”  二、神游“山林” 

    第四段:“物外之趣”  三、鞭打蛤蟆 

  

(七) 

    拓展思考: 

  1. 同学们,这篇叙述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分析:童趣 

    拓展思考: 

  2. 你认为文中能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件事例它好在哪里? 

    分析:同学们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如可以说自己对“观蚊如鹤”这幅图画印象深刻,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蚊子想到的是快把它赶走,以免被叮咬,而儿时的沈复却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不但把蚊子联想成同样细腿细脚的仙鹤,还把它们特意赶到蚊帐中,用烟喷蚊子,造成美妙的青云白鹤景观,而自得其乐,这些都是大人们想象不到的,正因为有着天真的童趣,沈复才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让自己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无穷趣味。(同学们在这一题中可发挥自己想象,你从文中某一事例又想到了什么,可自由发挥) 

  

(八)由教师诵读(和同学一起诵读),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丰富想象力和天真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凹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课后练习] 

一、解释加线词 

    徐喷以烟(    )                            拔山倒树(    ) 

    怡然(    )                                   明察秋毫(    ) 

    余年幼(    )                         项为之强(    ) 

    常蹲其身(    ) 

  

二、给加线词注音 

    童稚(    )                            项为之强(    ) 

    鹤唳(    )                            刚强(    ) 

    丘壑(    )                            怡然(    ) 

    凹凸(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分钟)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浩miǎo(    )                   juān(    )刻              安tián(    ) 

    xuàn(    )丽                      凹者为hè(    )            yí(    )然自得 

    wéi(    )帆                         怪pǐ(    )                xié(    )取 

    xī(    )利                        惆chàng(    ) 

  

二、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 徜徉(yáng)                     雕镂(lòu) 

       谆谆(zūn)                     雨晦(huì) 

    b. 童稚(zhì)                        藐小(miǎo) 

       自诩(xǔ)                       荟萃(huì) 

    c. 土砾(lè)                           拟作(ni) 

       摒弃(bìng)                    絮语(xù) 

    d. 沉淀(dìng)                    履历(lǔ) 

       鹤唳(lì)                          霎时(shà) 

  

三、解释下列加线字词(5分) 

  1. 月中霜里斗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骚人搁笔费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红紫芳菲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荟萃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白驹过隙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完形填空(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是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恨暮气,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永远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③见_____________________,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使之冲烟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观。 

    ⑥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五、阅读(41分) 

(一)(20分) 

    夏蚊成雷,私拟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入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语段选自课文《幼时记趣》,课文选自_________代作家_________著的_________一书。(3分) 

  

  2. 解释下列加线字词。(8分)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                                   以丛草为林(    ) 

    凹者为壑(    )                                   鞭数十(    ) 

    盖一癞蛤蟆也(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3. 翻译下列句子(6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 

    吞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 

  

  4. 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文中所描绘的三个场景(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天的怀念》(21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儿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着……”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涮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5.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3分)(    ) 

    a. 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 

    b. 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c. 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 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互相鼓励。 

  

  6. 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3分)(    ) 

    a. 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 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 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的令人神往。 

  7. 文章三次用“悄悄地”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3分)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画线的一句话中为什么用“挡”而不用“站”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里,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熟,老母亲全部磕好了。没有皮,白花花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无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多少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再在煤油灯下嗑瓜子。磕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他们像小山一样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的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磕着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了,他忏悔了。 

    一次,同龄的朋友对我抱怨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要求:假如你就是作者的朋友,听完这两个故事后,你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呢?写一写你的心理感受,不少于200字。 



【试题答案】 

一、 

    淼  镌  恬  绚  壑  怡  桅  癖  撷  犀  怅 

二、b 

三、 

  1. 美好的容态 

  2. 放置 

  3. 花草的芳香 

  4. 聚集 

  5. 少壮的马 

四、 

    ①生活是多么广阔,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②恨一切衰朽的东西,热烈同勇敢 

    ③藐小微物,物外之趣 

    ④群鹤舞空 

    ⑤青云白鹤 

    ⑥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五、阅读 

    (一) 

  1. 清  沈复《浮生六记》 

  2. 指蚊子  用  沟  原来是  同“僵”,僵硬  当作  鞭打 

  3. ①心中这样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鹤了。 

    ②在想象中游历,快乐而得意啊。 

    ③舌头一吐两个虫子全被吞吃了。 

  4.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驱打蛤蟆 

阅读(二) 

  5. a 

  6. c 

  7. 前两次表现母亲为儿子的痛苦而痛苦,为无法解除儿子的痛苦而伤心的心理,而后一次表现母亲因高兴而说漏了嘴,怕儿子伤心的敏感心理,这些细腻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大意对即可) 

  8. 母亲怕“唰唰啦啦”的秋叶落下后,会引起“我”的伤感,所以要“挡”住它。 

  9. 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地活。

三 : 《往事依依》教案 3份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配乐磁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十分钟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一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二)配乐朗读,了解课文
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
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三)品味语言内涵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             (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            
                     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四)感情启迪
创建情境,通过刚才的品、朗读,我们可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文学这扇大门真是神奇啊,处处是名言绝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谈经历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卷调查: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评价、点拨:读书学习是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酷爱文学的人。
(五)结束语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接近尾声, 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最后,我们一起朗读第6段: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总结:同学们,牢记信这一节课,只要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今天的努力一定能铸就你们明天的辉煌。
教后记:本节课由于课前学生预习充分,加之课文本身浅显、易懂,辅之投影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活泼,讨论发言热烈、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同学喜爱上文学,喜爱上语文课。
附:板书设计
 
 
 
 
看山水画          好读书
读《水浒传》     读好书
往事依依              品《千家诗》          读书好
听老师课
登北固楼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采用循环播放)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研读)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思考: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预设目标 

1 整体学习,理清思路 

2 欣赏优美典雅的语句,提高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 

(师生讨论解决) 

2、分组讨论.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话概括)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2)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三. 品味语言,明确主旨,欣赏背诵. 

1、生默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 

2、生齐读第四段,再背出一两句读过的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3、根据课文第五段描写的情景,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生表演,评价,集体背诵) 

1、请一位同学朗诵新诗<<南归>> (教师作指导) 

2、体会作者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写好后全班交流评价) 

3、考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教师明确) 

(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4、说说自己课外读过哪些好书,推荐给大家(学生交流) 

四.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拓展资料 

1、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65年参加中国gong产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九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等等. 

2、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四 : 《往事依依》教案10

教学内容:
  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36—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提高审美情趣;积累语言材料;处理时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
  ⑴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 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
  ⑴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⑵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3、突破: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于漪老师的有关资料。
  2、学生收集文中出现的古诗文并了解大意。
  教学步骤及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
  学生活动……
  几位同学积极地回忆了儿时的事与我们分享。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板题:往事依依)
  2、走进作者
  生展示其收集的作者有关资料。
  二、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意思的词语把它标出来,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注意学会使用工具书。
  师生着重辨析“泊”:pō(解释为“湖”) bó(解释为“停泊”)
  2、请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⑴ 学生读课文。(师正音、评价朗读)
  ⑵ 讨论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写了作者对小时候几件事情的回忆。
  ⑶ 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段落。(第一节)
  齐读第一节。
   3、“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那么,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呢?
   请大家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活动……
  明确: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三、赏析语言
  1、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感受一下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写得美。请用笔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活动……
  2、⑴ 文中引用了很多歌咏祖国风物或者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现在,我们来弄清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生展示收集的诗句资料……
  ⑵ 你知道哪些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能不能背出其中的一两句?
  学生活动……
  3、大家积累了很多诗句,希望能继续保持读诗、背诗的好习惯。在品析语言时,我们要学着去比较、辨析一些词语或句子。请看下面的例子:
  示例:“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的心头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一句中的“雕镂下”能否换为“留下”,为什么?
  学生活动……
  (小结)我们在品析语言时,不妨多揣摩一些词语的意思,辨别句子的修辞,或者领悟它们所营造的意境。
  4、自选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读一读。
  四、明确主旨,拓展延伸
  1、文章中,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都写得有声有色,文情并茂。你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得到了哪些有助于你成长的启示?
  学生活动……(板书)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
   多读书 读好书 明做人之理
  2、你读过哪些课外书?能为我们简要介绍书的大概内容或书中的主要人物吗?
   学生活动……
  3、今天,我们走进了于漪老师的少年时光,赏析了优美的语言,也懂得了要读书的道理。我想,只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就能明做人之理,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那么,你准备怎样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呢?请制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注意要和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想结合。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水浒传》 启示:
  忆 诵《千家诗》 热爱自然、生活、祖国
  听《南乡子》 多读书、读好书
  赏《南归》 明做人之理
  练习设计:
  课外阅读《千家诗》,背诵其中你最喜欢或者最受感染的几首,准备在班级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要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赏析美的语言,并能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教学中运用想想、读读、说说、背背、写写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引导他们品味语言,感悟道理,课堂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五 : 《往事依依》教案 2份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 观看 
      2 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 介绍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 
      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 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 
      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 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 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 
      (三)、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要求:通过设计小档案,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少年读书生活的哪几件往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出示范例 
      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2 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自由发言 
      3 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穿插播放:水泊梁山美景 祖国四季风光图片 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 自由朗读 
      (四)、感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 
      独立思考 
      2 教师评价 自由发言听讲 
      (五)、结束语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思考发言 
      2 结束语我想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也正是于漪老师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三、教材学情分析

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怀有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怀念的情愫,这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提供了极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词汇量大而丰富优美,诗句应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使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语言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四、           相关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本文的教学多用两教时,且教学内容多拘囿于课文本身,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所获并不丰富,兴趣反而见少。为改变这一“少慢差费”现象,我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我校“四自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自觉探究”、“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等原则与手段,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设置探究创造性练习贯穿于课堂,尝试用一教时来高效地完成课文的学习,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五、           教学过程

本过程分四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复品读课题,结合童年经历体会“依依”一词的含义及本文的情感基调。(播映表现儿童生活的画片,如幼儿笑脸、学走路、游戏、读书、画画等)

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枚春芽,她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块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情

让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使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结合原文,提炼概括词句的方法,讨论评点后播映投影一)

板块三:细节探究,品读练习

(一)重点评点“看图画”的第二片段(播映画面)

指名一女生朗读,让学生景物描写中的妙词佳句,并作分析评点。(教师示例:如“烟波浩淼”表现了水面开阔、水汽蒸腾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四字短语典雅凝练,富有想象空间等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西陵峡的画片,多用四字短语进行描述。(播映西陵峡画片)

教师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景物顺序,努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对图画再做描述。(以图表形式播映具体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赋予景物一定的主题,并围绕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师小结,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评读“读诗歌”语段

学生高声诵读文中引用的描绘四季风物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美之所在,教师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现四季景物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

鼓励学生背读平时所积累的描述祖国风光、四季景物的诗句。

学生朗读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并补充其他的表现色彩的词语。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勤背诗词,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生活情趣。

(三)评读“听上课”语段

1、指导学生对两位老师的描写作比较,从而理解人物描写注重细节,笔法灵活,相映生姿,为主题服务。(经学生讨郏?鍪就队八模?br>
2、口头小作文:难忘的瞬间

3、教师小结生动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板块四:收束全文,课外延伸

1、学生跳读全文综述:作者童年时期的文学生活对她产生的有益影响,从而寻觅作者成长的源头。

2、例举地摊文学等不良读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3、学生互相介绍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

4、学生反复朗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并牢记之。

5、布置课后学习

①    片段练笔:“状哉,西陵峡”或“某某老师速写”

②    通过网络查找并阅读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相关评论

③    结合朱光潜《谈读书》及下发的推荐书目,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

六、           教学评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影象、音响等感性材料的激发,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贯穿于全程的讨论、练习,有趣而扎实;诗句背读、词句评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写的课堂课后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物的比较性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材料与写作目的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课后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附:相关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

   投影二:   《哉,西陵峡》例文(略)

  投影三:    

   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鲜花遍地,万紫千红

   夏:绿树浓荫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树木繁茂,石榴争艳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双洁白,月色皎洁。

   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白雪纷飞,寒梅飘香

  投影四:

比较
 不同
 相同
 
人物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入情入理

充满爱国情怀
 
描写
 动作
 神态
 
内容
 辛弃疾词
 田汉诗
 深受感动

激发了爱国热情
 
时代
 古代
 现代
 
影响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对新文学更感兴趣
 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相关画片、音乐略。

本文标题:往事依依教案-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460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