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困境-传统代加工工厂如何转型网络电商

发布时间:2017-08-26 所属栏目:电商

一 : 传统代加工工厂如何转型网络电商

  从2011年开始,受网络电商的剧烈冲击,大批代加工工厂上游客户减少,下游成本加大,自身运营困难等问题,代加工工厂急需转型转电子商务,但转型谈何容易呢,很多企业在转型时直接倒掉,那如何降低风险呢,元创给代加工工厂转型的建议是:先活着,再发展。

  很多企业知道要开展线上业务,开展速度也很快,参加培训、招人、建团队、开网店等,认为线上业务很好操作,能很快赚钱,就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线上,把原有代加工业务停掉或不重视,这样线上还没做好,线下业务减少,结果就直接挂掉。所以,要先让自己先活着,再转型发展,将目前代加工业务量稳定或扩大,然后逐步开展线上业务。

  因为代加工工厂对成本、产品质量、供应链能够很好的控制,可以在代加工的同时,建立自己的品牌定位,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体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渠道,发展线上,这样两步走,才能更好的发展。或者利用自己的货源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大量铺货,建立品牌。只有有了品牌,才能算转型成功。产品不同,选择的方式也不同,不能盲目跟风,如果要开展线上业务,元创给几点建议:

  一、自建商城

  我不建议自建商城,因为运营成本太高且需要团队支持。自建商城需要技术团队、运营团队、客服团队、供应链等,刚开始组建团队难度非常大,更不用说其他方面了。现在很多企业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招人难(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有个朋友半年时间组建了10人的团队,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还有个朋友代加工羽绒服,要自建商城,但招聘发了2个月,没有一个应聘的,就找到元创,让帮忙推荐一些人过来,我了解了下他的情况,他自己不懂,前期资金不是很充足,元创就建议他,不要自己建,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批发还是零售,零售的话,可以招平台或代运营合作,批发的话可以入住阿里巴巴等平台,他就先从阿里巴巴开始做了,现在做的也不错。

  二、平台合作

  借助现有电商平台合作,让他们帮代销,比如入住京东,亚马逊,1号店等平台,自己投入少,不需要自己建团队,只需要把供货问题解决掉即可。前提是自己的产品有品牌。有个朋友代理一品牌麻将机,刚开始自建了一个企业网站展示产品,靠竞价和SEO来做,销量还可以,但遇到了瓶颈,销量增长很慢,元创就建议他可以入住天猫和京东,经过和京东一个月的沟通,成功入住,销量翻了一倍,自己团队也就3个人。所以,如果自己有品牌,找平台合作,事半功倍。有朋友会问,那找代运营公司可行吗?接下来元创来说说代运营公司。

  三、找代运营公司

  前提自己建团队困难,可以通过朋友介绍靠谱的代运营团队,让他们帮助把天猫淘宝等店铺运营起来,在销量做起来的同时,自己也要多学习,慢慢招人,最后再逐步实现自己组建团队来做。

  四、招牛人

  找懂电商的人才来分股份。这样老板懂产品,可是苦于不知道怎么去把产品卖出去,就需要配搭一个懂营销的人员。让懂的人来招人,建团队,这样会更容易。但这类人才大多集中在北上广地区,二三线城市很难招到此类人才,所以要出高价或者分股份才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但大部分人不愿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原因有两点,一是对对方不了解,二是小地方资源缺乏,交流的机会少,相当于是吃老本,所以,给的薪资待遇如何能吸引牛人来是关键。 那如果真的招不来牛人,自己学习可行吗?

  五、自己学习

  如果是自己想找个相关工作来学习实践,元创暂时不推荐。原因是,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运营体系也相应不同,特别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经营策略相差很多,所以会面临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在自己企业中,暂时运用不上,不过到了企业稳定期,还是鼓励出去学习的。学习中大型公司的运作模式和流程,还是非常好的。

  这是元创给要转型的代加工工厂的一些建议,不同产品,方法稍有不同,还需要灵活运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开展。如果有其他途径,希望和元创一起交流,共同分析代加工工厂如何转型,才能更容易成功。

  作者信息:元创,推一把联合创始人,网络营销讲师。想看作者更多文章请登录元创的博客或加元创个人微信号:2353344517。

二 : 微盟朱芳文:传统企业做微商绕不开七重门

【亿邦动力网讯】4月25日消息,在2015亿邦跨境电子商务峰会上,微盟内容总监朱芳文发表了 《传统企业做微商的七重门》公开演讲,他认为,微商的七重门第一个是声誉问题,微商名声不太好,各种刷屏,各种假货,甚至传销都比微商更能吸引人注意。(www.61k.com]

第二个方面是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优势或者一个缺点就是品牌的优势。

第三个问题是技术问题,传统企业处理好它的经济流、物流、客户流,包括对消费人员的管理,这些技术体系还要确保互通,能够稳定、能够易操作。

第四个是运营问题,微商就是从消费者到消费者,分两层,第一层消费者如何找到、如何确保他有比较高的转化率,这两个非常重要。

第五个问题是产品问题,朱芳文认为在微商这个阶段,每一种商品都不一样,非标准通常是高价低频的购买,而标准品倾向于低价高频,她认为标准品卖的多一些,非标准可以把品牌清仓做上去,但是在市场肯定是非常小众的。

第六重是培训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培训这一块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第一层消费者做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包括对产品的理解,对品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的理解。

最后一个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朱芳文表示微商中的利益分配会更复杂,除了自己自有的之外,还有一批不认识的产品,如何去管理它,尤其在利益分配这一块需要企业考虑。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亿邦动力网主办,思路网协办。会议围绕“你好,世界商店”的主题开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分别就“大形势,2015会怎样”、“全球供应链:进口电商凶猛”、“全球用户:出口电商重构”三个主题以及出口电商卖家、出口电商服务、进口电商创业、进口电商服务、跨境O2O、跨境微商等领域,共同探讨与解读2015中国跨境电商新格局。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七重门 微盟朱芳文:传统企业做微商绕不开七重门

微盟内容总监朱芳文

以下是演讲实录:

朱芳文:谢谢吴主编,大家好我是朱芳文,我主要负责微盟产品品牌建设这一块。今天由我给大家汇报微盟对微商的看法。主办方给的题目是传统企业做微商要丢掉哪些包袱,看起来传统企业对做微商还是犹豫不决的,我们想强调一下传统企业做微商的重要性,我们加了一个小标题,我们加了七重门,牌坊是封建伦理道德,没有好坏之分。传统这两个字相对于新兴而言的,我们想建牌坊比喻一下,可能说传统的企业会固守老套的做法跟规则,所以我想我今天分享的内容看看大家能不能有办法离开这扇门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一件事情我要来跟大家重新理解一下什么是微商。微商是移动社交电商。对于移动我们的理解是,其实它是一个无边界的场景,这个社交我们强调的是消费者的社交圈而不是企业的,在我看来企业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社交圈的,他可以有粉丝,粉丝不属于社交,我对社交的理解是一对一点对点,普通人对普通人。电商其实是一个产品交易的知识体系而已。

微商是什么?它想赋予消费者多重身份。我们把它称为商品的贩售者,我们想它成为品牌的拥护者,甚至是品牌的建造者,也就是说这种多重身份的人需要我们寻找的微商。

传播及营销的现状,讲简单一点我们原来从大众传播到之前强调分众,微信出来以后大家强调个体,怎么解释呢?最早的时候通过央视媒体渠道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推广,后来我们再聚焦了某些明显特质的人群,包括打高尔夫球的,车主或者买房子的这些人,所谓的分众营销,今天我们看一下我们发现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有可能跟品牌做直接接触,而企业提供的服务也会越来越定制化、个性化,所以我们在各行各业一对一的交易已经成为可能。对行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但是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我想提醒企业的是传播营销已经走入一个由企业到消费者,并且由消费者到消费者新的阶段,从消费者到消费者是我们最想表达的契机,企业发现你对消费者无论说什么,无论怎样包装消费者都持怀疑态度,但是你的产品是由消费者分享到或者推荐到他的社交圈,这种推销阻力会远远小于本身。比如说微商这个圈子里面面对一种主流的产品,比如说一个朋友说我有一款面膜里有什么物质,哪怕猜测的话你一定会记住这个品牌,传播都是要借助身边人的力量。

为什么有这个趋势呢?我从一点做分析,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有多重需求,这个已经上升到被尊重的需求,消费者想告诉大家你们要尊重尊重我,我们企业打400电话给他,这种情况下大家觉得有可能建立所谓的社交和信任吗?事实上这只是简单尊重的问题,我们理解出来是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跟他玩我听你说,你教他做,大家知道这是人的基本本性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企业能做到吗?这一点很重要。这种情况下传统企业要赢得未来,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赢得微商,微商不是模式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思路。

微商至少可以帮传统企业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交还有一个是信任的问题。社交方面微商可以进入身边人的信任,分享的方式,我们之前都说分享,在他的社交圈里谈到互动关联,原因很简单,微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肉体,之前我们提到消费者和消费者,两个个体之间才能发生真正的关系,消费者对陌生品牌的信任往往依赖于朋友的推荐,而不是自说自话。

不过说起来蛮简单的,但是对传统企业来讲想要尝试微商的话又有蛮大的困难,我们梳理一下有七种困难。第一个是声誉问题,微商名声不太好,各种刷屏,各种假货,甚至传销都是在比微商更能吸引人注意,另外一个方面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优势或者一个缺点就是品牌的优势,我们不管是爱惜羽毛也好,或者本身品牌脆弱也罢,举一个恰当的例子,名声不好是不是不要做呢?菜刀不好是不是不用做饭呢?我不能给答案,只能靠传统企业去给判断。

第二个问题上是技术问题。我接触到很多草根微商,有什么手机端做微信多帐号管理的那种,我们想帮助传统企业处理好它的经济流、物流、客户流,包括对消费人员的管理,这些技术体系还要确保互通,能够稳定、能够易操作,举一个例子说到面膜,在技术缺失这一块,我们有一家蛮知名的品牌,他在分销商管理这一块做的不好,导致假货横行,今年年初他们宣布退出微商市场。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第三个是运营问题,微商就是从消费者到消费者,分两层消费者,运营来讲第一层消费者如下找到,我们如何确保它有比较高的转化率,这两个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换个思路去想,我们强制的要求一个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怎么讲呢?我们任这些有能力和有需求的人哪怕是做兼职赚外快也好,我们通过产品、理念比较恰当的利润吸引这些有能力的卖家,或者是微商为个人卖家团队中的一份子。

第四个问题是产品问题。我们认为在微商这个阶段,每一种商品都不太一样,非标准这一块我们意见基本一致,高价低频的,对标准品我们倾向于低价、高频的,我个人认为标准品卖的多一些,非标准可以把品牌清仓做上去,但是在市场肯定是非常小众的。

第五重是培训的问题。这个和我之前运营系统有一定重合,我说的第一层消费者最关注的是他跟身边的朋友圈联系的能力,他不知道这个能力如何使用,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大家一说到微商就说到传销,只有暴利才做传销,但是微商不是传销的代名词的时候,传销这个词可以忽略不计的。对于企业来讲培训这一块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第一层消费者也就是说种子用户,我们要帮他做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包括对产品的理解,对品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的理解,他们不愿意随随便便链接,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连接的能力。

第六重门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在任何新的商业模式出来之后是绕不开的,我们记得PC时代是线上线下统一利润如何分配,包括物流怎么重新架构,其实微商会更复杂,除了自己自有的之外,我们还有一批我们认识都不认识的产品,我们如何管理它,尤其在利益分配这一块,我是做微商的,我把东西卖给北京某一个经销商或者某一个门市附近的消费者的时候,这个门市帮我配送货,但是这个利益该怎么分配?尤其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情况下,企业是不是要投入很多东西架构这些体系?这是要思考的。

前面说了最早从剩余一共有6重门到利益这一块,大家可以把这个梳理一下,声誉这一块是一个大泥潭,大家就可以把传统企业做好就可以了,本身也有其他的问题,不一定是微商,微商只是一个点而已,如果在技术、运营、产生、利益上搞不定的话,传统企业没有必要做微商这个事情,因为你做的不好,还要把责任推到微商上面,我觉得没有好的坏的问题,只有在执行力上有好与弱的问题,不管做得好与不好,有一件事情无法阻挡,这件事情不能免俗就是趋势,它的终极状态我也不知道,我尝试用一句话解释一下,它是面向全球的点对点零售服务。那么到那一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雇佣很多卖家之外,我们的员工也会变成兼职员工,我把它定义成这个说法不一定很恰当,就是大B的C化,就是活生生的C去跟消费者链接,而不是通过冷冰冰的B,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到达消费者那一端是需要足够的简洁,基于以上的趋势判断,我们长期的思考,这就是我们微盟在制订产品规划的时候的一个依据。

所以接下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传统企业想要拥抱微商的话,他可以使用两把钥匙。一个是旺铺加SDP,这个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店铺级用户互动解决方案,他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电商的移动化和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跟大家做得的都差不多,我们在SDP这一块我们延伸出我们的供货商不只是主动作业,它要有分销商、微客、消费者,但是这样做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是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已经上线了这么一个产品,叫做微盟V店APP,大家可以下载到,可以体验到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对于这款APP我们做的事情,第一吸引优质货源,我们会发现很多优质供应商,我们希望通过优质货源吸收优质的卖家,微商平台对个人卖家是免费的,目前阶段的重点是为微商找到合适优质的商品,所以关于产品的东西这是两款可以解决我们七重门的问题。具体的东西我不多讲了,大家可以通过官网直接下载APP可以了解。我想说今天我们讨论这些东西不一定真的让你做微商,但是可以让你稍微走出这个排放,稍微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也许会对你们有其他的启发,这是这次分享的价值,谢谢各位。

【直播】2015亿邦跨境电子商务峰会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三 : 房企:SOHO中国转型遇困境 (10.5-10.10)

在公开表示“目前不会投资海内外楼市”之后,SOHO中国又将此前与复星互不相让的上海外滩8-1地块项目50%的股权出售给复星。[www.61k.com)近日,并不好看的2015年中期业绩的发布和退出外滩项目使得低调了许久的SOHO中国又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SOHO中国3年前开始的转型之路,也备受外界质疑。

本周有关房企报道共50条,其中负面信息5条,中性信息45条,从监测的情况来看,本周负面信息围绕业绩暴跌,SOHO中国转型存疑展开。本周总体信息量在10月9日、10月10日达到高峰,其中,《现金为王或难以持续 业绩暴跌SOHO中国转型存疑》成为本周舆情热点。

关键词:SOHO中国;地王之争;万科;招商;转型

舆情关注前十:

soho中国销售额 房企:SOHO中国转型遇困境 (10.5-10.10)

注:以上数据源自房观察数据研究中心对42家主流媒体一周(2015年10月5日-2015年10月10日)新闻监控。

1、现金为王或难以持续 业绩暴跌SOHO中国转型存疑

摘要:近日,持续四年的复星、SOHO中国(00410.HK)外滩项目之争终于迎来了结局,SOHO中国打包卖出所持股权决定全身而退。但另一方面,正处于转型期的SOHO中国也面临着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挫。

2、万科商业地产投资寻新突破 上海至少布局4个万科广场

摘要:万科商业地产投资正在寻求新的突破。一个事实是,万科一向专注的普通住宅领域已不再有高增长,这从万科年报数据可见一斑:2011年至2014年,万科的净利率逐年下降,分别是15.01%、13.08%、12.01%和11.41%。

3、SOHO中国退出上海外滩地王 转型业绩下降是被黑?

摘要:2011年,SOHO中国40亿买入“上海外滩8-1地块”50%的股权。不过,因为该地王项目的控制权纠纷,“先入为主”的复星系和SOHO中国展开了长达三年半的诉讼拉锯战。今年9月24日,潘石屹宣布出售手中握有的海之门项目50%股权,SOHO中国“回笼资金50.85亿元”。

4、建发股份分拆计划效应:地方国有房企谋效率与估值双赢

摘要:在闽系房企中,建发房地产可谓是地产国企中“老大”,即使放在全国房企百强中,其排名也一直比较靠前。借深化国企改革这股东风,建发股份几个月前的一纸停牌公告,令外界猜想不断。

5、万科1790亿元销售额领衔今年前三季度房企销售榜

摘要:日前,房地产研究机构克尔瑞研究中心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前100排行榜。在今年前三季度,万科以1790.5亿元的销售额排在榜单首位,其次分别是绿地集团和恒大地产分别以1348.2亿元和1302.2亿元的销售额排在二、三位。

6、招商地产董秘回应复牌先跌后涨 深国改特色激活民营资本

摘要:9月24日晚间,招商地产(000024.SZ)公告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蛇口控股拟以发行A股形式合并招商地产A/B股。此外,蛇口控股还发布定增募集资金以及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这是招商地产停牌五个多月之后公布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7、招商地产股东大会通过吸收合并等议案 业务将转型

摘要: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招商地产董事长孙承铭表示,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积极响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以发行A股形式合并吸收招商地产A/B股实现整体上市,招商局努力成为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

8、 华侨城混改先动人事 地产业务显疲态

摘要:9月28日晚间,华侨城A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董事长刘平春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即日起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离任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同日,华侨城集团旗下子公司深圳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总裁刘丹递交辞职报告。

9、一家地产商的起死回生:佳兆业上海广州项目全面恢复销

摘要:面对高达650亿的境内外债务,一度因蒋尊玉案陷入破产危机的深圳地产商佳兆业和债权人的沟通在9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接近佳兆业人士表示,目前中国银行已经于佳兆业上海公司签订了债务重组协议。

10、佳兆业延迟刊发2014年年报及2015年中期报告

摘要:10月9日,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延迟刊发2014年年度业绩公告及2015初步中期业绩公告及延迟寄发2014年年报及2015年中期报告。

舆情关注:现金为王或难以持续 业绩暴跌SOHO中国转型存疑

观点一:自2013年宣布转型以后,SOHO中国业绩就一直延续下滑态势。2014年,SOHO中国的营业额约为60.98亿元,较2013年的146.21亿元下降了58.3%;毛利润为30.78亿元,与2013年的81.14亿元相比下降62.1%;净利润为40.8亿元,同比下降44.8%。

观点二:早些时间,媒体对于SOHO中国半年报业绩下滑提出了不少质疑。“转型期的SOHO中国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些负面新闻是同行指使写的。”在仔细研究之后,潘石屹抛出了SOHO中国“被黑”的说法。

观点三:上海外滩地王项目,吸引了证大、复星、绿城、万达和SOHO中国诸多的行业大佬先后投身其中。从项目股份变更的“换手率”上看,该地块已经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随着SOHO正式退出,为期近4年的“外滩地王”之争画上了句号。

漫长而艰难 SOHO中国转型前景扑朔迷离

穷则思变,变则通,不变则死。然,愿望虽美好,但现实却总是很残酷。

近期SOHO中国2015年中期报的发布将SOHO中国的转型推向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转型3年后,SOHO中国交出的2015年中期成绩单显示,实现营业额约3.93亿元,同比下降约92%,毛利率达75%,较前一年增长50%;但核心纯利为1.35亿元,比前一年下滑约94%,净负债率25%,现金及银行存款达到97.7亿元。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这一份并不出彩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彼时转型前,SOHO中国纯利总规模达到6.13亿元,是今年同期的5倍左右。一系列数据的下滑,这让3年前高调宣布转型的SOHO中国如今饱受转型失败的质疑。

与此同时,近日SOHO中国退出上海外滩项目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头条。

这场持续近4年之久的“地王之争”,以SOHO中国的退出画上了句号。对于此事,潘石屹发微博称,“现金为王”、“回笼资金50.85亿元”。

尽管SOHO中国退出外滩项目回笼了半百亿的现金流,然通过SOHO中国2015年的半年报可以看出,如今的SOHO中国与四年前相比,资金实力下降了许多,土地购买力也不比从前。

面对半年报业绩的下滑和退出外滩项目所受的质疑,潘石屹将这归结为“被黑”,认为这些负面新闻是同行指使所写。潘石屹认为,SOHO中国的转型是成功的,因为在现金流方面,“SOHO有接近100亿现金,在整个房地产行业少见。”

是否被黑,或许可以从近年来SOHO中国的财报数据上窥见端倪。2013年,SOHO中国全年营业额146.21亿元,净利润73.88亿元;2014年上半年,SOHO中国营业额47.50亿元,净利润26.97亿元;2015年上半年,SOHO中国营业额3.93亿元,净利润为1.35亿元……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大幅缩水,或许是SOHO中国由“出售物业”到“自持出租”转型的结果。

SOHO中国所面临的转型阵痛不仅仅是现金流和净利润削弱,此外,转型自持型物业,其中最为关键的运营环节却是SOHO中国的弱项。此外,正值转型却遭遇写字楼市场风向转变,使得SOHO中国的处境愈加艰难。这让潘石屹想借助租金收益成功转型的梦想变得更加遥远。

或许现在判断SOHO中国转型是否失败还为时过早,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SOHO中国的转型之路仍漫长而艰难。

『观察家』由创家live+出品

观察家是国内首家基于房地产全产业链构建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及资讯发布机构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困境-传统代加工工厂如何转型网络电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9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