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做公益,还是做生意?

发布时间:2018-01-04 所属栏目:业界

一 : 共享单车是做公益,还是做生意?

“共享单车究竟是怎么赚钱的?”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比较关心,下面是阿星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1.财务模型说是可以算过来,如果平均一辆车成本按照 1000 算,平均每个人 每年消费 100 元,平均每辆车能够获得 10 个客户的话,达到这个数字的话,一年之后就可以盈利。当然你也可以说平均每辆车没有 10 个客户,或者单个人平均消费达不到 100 元,也就是说盈利会推迟,目前他们的说法是 3 年之后财务模型就可以算出来。

2.如果 3 年之后盈利,也就是说目前每辆单车平均每辆获客 3 个或 4 个人,这个完全可以的,如果是高频使用的上班族 100 元每年,按照一年骑车 200 天的话,那么每天是 5 毛钱。这个也是可以算的,不过我觉得使用习惯形成之后,完全是可以在 3 年之内实现盈利的!

3.上述只考虑到了单车的造车成本,还没有考虑维修、人力、线上运营、广告成本,这些开支都很大,所幸的是单车本身是流量自来水,有车就有人愿意去骑。所以这个财务模型不知道是否适合互联网单车补贴战!当前在北京等车单车免费一周活动是为了争取好政策,效果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很多大妈级别都骑摩拜单车了,说明市场教育期已经过去了。

4.最大的成本是维修成本,ofo单车成本不到 500 元,摩拜(轻骑版)大概是 1500 元,二者每辆车相差了 1000 元的平均成本,表面上看起来摩拜更重一些,但摩拜安装的是智能锁,最大问题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锁不灵,而ofo缺有很多没有按智能锁,很多车比较轻,其反面就是经不起折腾、不耐操!大量存在车胎没气、掉链子我甚至还看到链子被抽掉、脚踏板没了、锁按不动等等各种各种奇葩状况,所以ofo的维修成本是数倍于摩拜。

5.单车丢失也是一大块硬件损耗,目前看来主要分为人为偷盗和损坏为主,ofo智能锁还没有普及无法找到车辆丢失的车辆,甚至维修的人力成本也会更多一些,因为无法准确的定位到;铺的多,丢得多;这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坑。

6.由于ofo每辆单车的下发密码一样,在校园市场中跳过App直接开锁就可以达到长期免费霸主单车的效果,这时候ofo使用频次大,而实际收益却无法实现每单都拿到钱,当然开放市场中ofo这一点有所缓解,但在开放环境中车辆的存在高压运转,报废的会更快!所以,在产品支付以及耐操上,这点摩拜必须只能扫描才能骑走,不关锁就没有结算,所以用户会主动关锁结算,这点摩拜产品闭环上无疑更加成熟!

7.即使现阶段没有盈利,一个客户摩拜的押金是 299 元,如果有 1000 万用户,那摩拜的资金池就有 29 亿元!有这么多钱,还愁亏吗?换个角度来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打起仗来,动作不会变形!O2O大战的一个教训是,太多项目为了获得融资,急功近利,拉大战线,补贴用户而死的,希望摩拜与ofo不要重蹈覆辙!

8.当然也有朋友认为,ofo押金是 99 元,门槛更低,吸引更多人下载,资金池反而会更高一些。其实这样经不起推敲,ofo至少要比摩拜多三倍的用户量,目前至少在一线城市有些投放量而言,摩拜与ofo是势均力敌的,并且ofo最大的用户群体是学生,学生认证之后是不需要交押金的,目前二者之间用户有很多的重合度,所以是两强争霸的局面,押金设置多少是由产品成本及财务模型反推的。

9.除了上述单车租赁经济之外,其他盈利模式设想:(1)App广告,主要有开屏广告、摩拜会与美团、携程等O2O合作,做场景化信息分发,ofo会为滴滴做接口;(2)充当其他线下商店、旅店、酒店、、电商平台等的信息入口,或者一些异业合作;(3)、管理短途数据,与政府合作,政府给予扶持和补贴。以及不可预知的各种可能性……

有人说,国外屌丝的福利是政府给的,国内是互联网公司给的,大家且行且珍惜吧!

作者:李星,策划人,科技专栏作者

二 : 冷热共享单车:行业巨头忙斗法 小玩家偏安一隅

TechWeb3 月 3 日报道 文/王蒙

“我们要把车子投放在用户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放在显眼的地方。”小鸣单车市场总监张恒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的单车还没有进入北京。而此时摩拜单车和ofo已经相继在北京投放了超过 10 万辆单车。

QQ图片20170303072333

2 月 20 日小鸣单车进入第 6 座城市无锡,这个在广州起家的共享单车企业如今已经进入了广州、上海、深圳、乌镇和杭州。 2016 年底,他们曾有北上的计划,但据TechWeb所知,后来并没有成行。但张恒说,小鸣单车会来北京的,目前它们还是想踏踏实实做好服务,自行车应该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一定要放在一个特别显眼的地方,它应该是让人用的,而不是放在那里让人看的。

截至目前,小鸣单车已经进入了 6 座城市,而摩拜单车则宣称已经进入了 24 座城市,ofo则宣布进入了 34 城。支撑起单车投放的背后,其实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但是资本偏爱行业里的一二名,共享单车领域里,尽管玩家众多,但热闹只属于摩拜和ofo。

公关战

融资向来都是企业公关的重头戏。

3 月 1 日,ofo宣布完成D轮4. 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1 亿元)融资。就在此条融资新闻发布后,祥峰基金投资人在其朋友圈中抨击ofo融资、估值注水。而祥峰基金正是摩拜单车的投资方。

祥峰基金投资人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就在 3 月 1 日,ofo投资方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ofo本轮募资资金并非 4.5 亿美元,而是“超过 3 亿美元”。同时披露公司投资 2500 万美元占2.15%股份。若按此数据计算,ofo此轮的估值为11. 63 亿美元。但随后新华联撤回已经发布的文章,替换成与ofo 所公布信息一致的稿件。

尽管融资金额和估值均受到质疑,但ofo创始人戴威坚持认为,ofo的融资总额没有问题。而ofo多位投资方对此均未有任何回应。

围绕融资而来的口水仗不只是这一次。

今年 1 月 4 日,摩拜单车宣布获得D轮2. 15 亿美元融资。摩拜单车当晚发布消息后,在ofo媒体群内,ofo一名公关即发表这样一段言论,“这个行业不缺资本关注,但真正缺少的是有持续造血能力且有盈利潜力的企业。现阶段,共享单车行业战役才刚刚打响,竞争还会持续数年,未来谁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为城市短途出行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为共享经济提供优质商业模式和范本,才是竞争的关键。作为共享单车行业领军企业的ofo已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可以应对各种竞争。我们相信未来是属于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的平台型企业,我们也相信ofo会继续引领行业的持续发展。”

针尖对麦芒的斗争背后,还有数据之争。

日前由由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报告出炉,ofo以51.2%市场占有率完胜摩拜,成为 2016 年共享单车行业的赢家。然而就在此份报告发布后的次日,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 2016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报告显示, 2016 年末摩拜单车月活跃用户量(MAU)已达行业第二名的 3 倍以上,在共享单车市场中占据逾70%市场份额,居于绝对领导地位。

当摩拜单车和ofo在争夺谁是行业第一的时候,其他共享单车玩家都在做什么?这个市场其实足够大,至少目前来看,能容得下摩拜单车和ofo也能容下其他企业。

分羹

天气是影响骑行的重要原因。相比起北京的冷,或许南京的天气会更适合共享单车企业的发展。

TechWeb在南京街头发现了一辆很特别的共享单车,它的车辆外型很特别,车头与ofo的设计类似,前后车轮则与摩拜单车高度相似。车身的整体设计以绿色和橘色为主,在街头十分引人注目。

TechWeb体验发现,这款单车与摩拜单车、ofo无异。下载App,交押金即可扫码完成租车,使用费用为每半小时0. 5 元。

图片1

图注:南京新街口商圈共享单车停放点

据TechWeb观察,在南京街头,尽管摩拜单车和ofo占据了绝大多数,但这款配色奇异的单车仍然有自己的使用人群。

其实不仅是南京,就在共享单车战况最火热的北京。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3 月,已经进入北京市场的共享单车品牌已有摩拜、ofo、小蓝、永安行、酷骑、由你、和海淀智享七家。

这其实也反映出,尽管摩拜单车和ofo来势汹汹,但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够独吞这个市场。出行的需求尚未被满足,众多玩家都能分得一杯羹,只不过是汤多汤少的问题。

顾虑

押金是共享单车最为用户关注的问题。一辆摩拜单车押金为 299 元,一辆ofo小黄车的押金为 99 元。数百万用户量背后,这笔押金涉及的金额达到了数亿元的规模。这笔钱究竟应该由谁来监管?日前在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关注了共享单车的押金退还与监管问题。

央视报道中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广州主要有 4 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摩拜押金为每人 299 元,ofo单车的押金为 99 元,小鸣单车押金为 199 元,优拜单车押金为 298 元。以摩拜为例,去年 12 月活跃用户量已达313. 5 万人,每月活跃用户押金总额超过 9 亿元。对于这笔庞大的资金应该如何监管,应该由谁监管,目前仍然处于监管空白地带。

押金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用户对平台失去信任。共享单车玩家们显然明白这一点。 2 月 28 日,摩拜单车与招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在押金监管、支付结算、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而另一家共享单车公司ofo迄今仍对于其积淀的数亿元押金讳莫如深。

不过摩拜单车与招商银行的合作可能不仅仅是管理押金。在其对外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招商银行特意提到了绿色金融和信用卡积分。因此有业内人士推测,摩拜单车与招商银行的合作未来可能进行用户征信的互相打通。可以想象用户的骑行会与征信挂钩,这对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杜绝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业将具有重大意义。

搅局者

如果说共享单车改变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方式,那公共自行车联合芝麻信用推出的共享单车App则是共享单车的升级版本。

今年 2 月,“北京市公共自行车”App正式上线。实名注册后,APP有三种租车方式,分别是芝麻信用租车、公交卡租车和押金租自行车。TechWeb在选择使用芝麻信用租车后,需要将芝麻信用与北京市公共自行车App做一个授权。授权成功后即可以实现免押金租车,芝麻分在 600 分以上可以免押金租车;同时用户需在本商户和芝麻信用无相关负面记录。

租车并不会消耗芝麻分,但履约情况将反馈到用户的信用记录中,租车超时产生的费用则会通过支付宝账户进行自动支付。

曾经有桩自行车的推动者们,现在回过神来了。共享单车的火爆并不意味着革了他们的命。相较于摩拜单车和ofo这些全新的对手,他们对城市有着足够的了解和经验。为了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他们能做的其实就是将此前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化为无桩。而要做出这样的改变,一个App就可以解决。

3 月 1 日,蚂蚁金服投资共享单车永安行,凡是芝麻信用在 600 分以上的用户均可以实现免押金租车。永安行最先从事的就是有桩自行车的布局。

永安行的进入让共享单车领域又多了一个玩家, 2016 年 9 月 26 日,滴滴和ofo的投资人朱啸虎发布朋友圈,表示 90 天内共享单车会在 90 天结束战斗。直到今天,这场战斗还难说结束。但ofo单车COO张严琪有新的判断,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3 月份以后战斗的味道就要出来了,真正的大战在 6 月份以后,到时候你会感觉到,硝烟四起。”

从 2 月下旬开始,摩拜单车和ofo就不间断的在推出免费骑行和充值赠送的活动,或许这就是厮杀的前奏。

三 : 共享单车一锅粥

共享单车一锅粥

来源:极客公园

作者:宵夜狂魔

从 8 月份第一辆摩拜单车出现在北京街头时,共享单车的话题就开始被引爆并且持续火热到现在。而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新剧情是,越来越多的自行车整车品牌也要加入这场混战了。

除了摩拜单车和 ofo,这些后入局者的身份背景复杂:例如 11 月 24 日刚刚通过媒体宣布进军市场的是国内最大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商之一,永安,该公司宣布在成都率先推出无桩共享单车永安行。而 11 月 23 日,野兽骑行则宣布了全新品牌小蓝车 Bluegogo 的诞生,并把深圳作为攻城掠地的第一站。再之前,背靠凯路仕的小鸣单车、背靠永久自行车的优拜单车也都获得了上亿人民币的投资并高调入局。而根据 ofo 方面透露的消息,700bike 也将通过与 ofo 合作的方式参与进来……

看上去,自行车市场就这样被搅乱了。无论是传统自行车厂商还是前两年新近的智能单车创业者,似乎都在今年「突然」看到了共享单车能够产生的巨大价值:也许共享单车也许的确能够成为创业者带来攫取人口红利的最后机会之一。不过对不少这场混战的新参与者(甚至是观望者)来说,入局共享单车对于他们各自也有不同的意义。

还记得曾经的资本「宠儿」智能单车么?

在摩拜单车、ofo 掀起热潮之前,中国的自行车市场也并非一潭死水。从 2015 年开始,打着「智能」噱头的互联网自行车品牌就曾经带给市场和消费者期待。包括 700bike、LIVALL、轻客、野兽骑行、云马等公司分别在 2015-2016 年的时间段里推出过多款产品。

在共享单车进入人们视野之前,这些公司也为当时的资本市场上带来过小小的狂欢氛围,单从融资金额来说,这些公司也在去年基本上都获得了上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总计金额超过 5 亿人民币,同时,包括百度、乐视、小米等巨头也纷纷斥资打造了自己的智能单车。

当时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智能单车创业者讲述的是和现在共享单车玩家一样的故事:高质量的城市生活需要自行车。只不过智能单车平均 2000 元的定价,让这个愿景发生在了「消费升级」的话语环境中。

时间到了 2016 年 8、9 月份,摩拜单车和 ofo 先后掀起了这股共享单车热潮,两家公司先后在这个时间点宣布了 C 轮 1 亿美元融资,并且大张旗鼓在城市铺设无桩单车。其商业模式也决定了共享单车最大亮点在于「便捷性」。

可以说,共享单车热潮的兴起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结合的结果。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今年资本市场偏冷,但是包括摩拜单车、ofo 两家公司的多为投资人曾经对极客公园提到自己一直在寻找滴滴之后短距离出行的解决方案。

其中,参与了 ofo C 轮融资的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对极客公园表示:「其实很多基金此前都融了很大一笔钱,但是今年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所谓投资人喜欢追的风口,所以当共享单车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大家觉得这个模式和滴滴很像,都有一种不敢错过的感觉。而且虽然机构在投资这两家公司的时候都在扎堆,其实每个人都没有拿到自己理想的额度。」

投资人这种「不敢错过」的心态,则直接导致了资本市场热钱走向和市场态势。而参与了摩拜单车 B+ 轮融资的投资方祥峰投资投资总监赵楠则认为,自这以后做整车品牌的智能单车创业者应该会面临很大挑战。「其实定价两三千的智能单车市场本来也不太成熟,现在来看,整车销售的模式也很难让一家公司做到规模化,暂时不可能出现一家创业公司能够获得市场 70% 份额的情况。而且共享单车如果真的推行的好,想要买车的人可能会变少。」

(Bluegogo 的小蓝车)

现实也的确十分骨感。在 11 月 23 日野兽骑行入局共享单车的发布会上,野兽骑行方面表示,目前在国内,野兽骑行发布的运动型智能单车在国内的总销售额为 2000 多万,同时国外市场对其单车的产品反应更好。不过野兽骑行此前的确出现过发货延期、工厂停工等问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 700bike 身上,国内市场对将定价中高端的骑行产品接受能力有限,总有些曲高和寡的意思。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创业公司向共享单车领域进军的原因。在 11 月 17 日,野兽骑行对外宣布已经完成了 1.5 亿元 B 轮融资,这轮融资中的一部分将会投入到共享单车项目 Bluegogo 中去,而在发布会上,野兽骑行 CEO 李刚也表示即将会公布下一轮融资。同时,Bluegogo 还公布了一系列城市计划:预计以 15 天拓展一个城市的速度,开始在深圳推广小蓝车。

李刚表示,尽管野兽骑行从今年 3 月份就开始立项共享单车项目,但由于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需要长时间的研发和调试,到在市场节奏上稍微「掉队」。「看到摩拜单车和 ofo 推出市场的时候也曾经感到焦虑,但是我认为现在还是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李刚表示野兽骑行此前沟通建立好的供应链将成为优势和保障,「我们的供应链已经能够保证一个月 30 万台的产能,这是我们很大的优势,而且单车的成本将低于摩拜单车此前透露的 3000 元。」

不过入局共享单车以后,不仅意味着产品转型,更意味着商业模式的转变。李刚表示 Bluegogo 只是野兽骑行旗下的一个品牌,野兽骑行并不会因此抛弃之前单车销售。不过他也为团队吸引了大批来自 Uber 的前员工参与「作战」,并且不否认以后 Bluegogo 有可能独立进行融资,「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几年一遇的机遇,烧钱方面,有多少就会烧多少。」

新入局者的「十种可能」

实际上,尽管声势浩大,但事实上目前出现在城市街头的共享单车的确还没远远没有达到「上限」,这也是摩拜单车和 ofo 之后的新入局者还愿意「豪赌」的原因之一。不同 ofo、摩拜单车最先切入北京、上海的城市策略,包括 Bluegogo、永安行之内的共享单车项目开始从深圳、成都等城市入手。

「也许除了北上广深,后入局者还有可能从其他城市切入,」赵毅然说,但他同时也表示,「作为投资人,如果我最开始没有投资 ofo 或者摩拜单车,我也不会投资其他的公司了。因为如果有一家公司先跑出了规模优势、密度优势,他的供应链和战略空间都是领先的。」

所以,在市场上已经有资金充足的市场玩家以后,为什么后面还有人愿意跟进?11 月 25 日,贝塔斯曼中国投资副总裁汪天凡在原创内容 app简书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市场上已经有资金充足的领先者后,后跟进的玩家和投资方身份有以下 10 种可能,分别是:看重背景更强并且可以弯道超车的美元基金、看重有机会被领先者整合机会的美元基金、看重中短期做出收入规模的人民币基金、看中自行车对出行市场补充或者钳制效应从而做出战略投资的机构、上下游产业、之前做智能单车现在转型的同行、地区性有优势的玩家、直接从海外大城市开始的海外玩家、某共享单车公司的前员工创业以及觉得这方面「讲故事能力」比较强的投资人。

「当然,谁也不会说自己抄袭。要么就说有电动车、要么说是成本优势,要么说是二三线城市覆盖,要么说是有战略级资源,要么说是技术方案不同。总而言之,满大街的五光十色。」汪天凡在文章的末尾总结说。

而且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传统自行车厂商以不同方式加入混战的决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冒险」。自行车门户网站美骑网指出,以资本形式介入小鸣单车的传统自行车企业凯路仕,同时也是小鸣单车的供应商,等于是为自己增加了一条订单量非常大的销路。而那些没有入股的其他供应商,比如优拜单车背后的上海永久,更是不必承担风险。「他们不仅在国内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多接了大单,还借此事为自己营销了一把。」

可以想见的是,对于这个「难得一见」的市场机遇,无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不想也不敢错过。不过这也并不是说,如果不加入这场共享单车的「狂欢」,这些自行车品牌就会面临多么巨大的危机。李刚认为,共享单车也许能够催化骑行文化的进程,从而在未来反哺高端自行车的销量。赵楠也认为,转变产品策略也许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1000 元以内的自行车可能以后不太好卖了,未来自行车厂商肯定都会往高端方向去走,做一些高端车卖给一些真正的骑行爱好者和发烧友。」

国内某位至今没有加入这股「热潮」的智能单车创业者则对极客公园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大街上有这么多出租车,难道就代表着人们从此不买汽车了么?」(编辑:王伟)

本文标题: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做公益,还是做生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00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