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企业如何进入创业板-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管理?

发布时间:2018-03-08 所属栏目:创业

一 : 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管理?

  创新之于企业,不是某一个阶段战略的产物,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无关乎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发展阶段,但持续创新乏力的问题在大企业或者传统企业中更为明显,且过去创新越成功的企业,保持持续创新会越困难。究其原因,持续创新的最大障碍是惯性,依赖成功路径的惯性思维和绩效考核的现实魔咒,导致人们对未知充满恐惧,不愿面对学习新知识的挑战,最终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和勇气。下面就是61k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管理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管理

  组织要给员工发挥创造力的时间和机会,不断增长信心与勇气,最终将创新固化到行为中,扎根于思维中。

  为创新留出宽松的空间

  让与时代接轨的员工接管创新大旗,形成“鲶鱼效应”。

  想要在传统环境下实现创新模式的突破是非常困难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成立创新的独立运营体,在这个运营体内,必须有完全与市场接轨的运作和评价体系。如果一个组织还在讨论创新岗位如何与绩效接轨,还很在意企业管理层的意见和评价,甚至刻意去讨好管理层,那创新依然是换汤不换药,难以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也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创新成果。

  组织所组建的创新团队,应是面向全体员工开放的,不唯职务唯未来,不唯指标唯市场,没有绩效考核的紧箍咒,有的则是容错机制,让员工感受到创新是自由、安全的。

  为创新留出充足的时间

  3M公司允许员工有15%的工作时间去做私事,并且在这15%的时间之内,凡有创新必有重奖。这种情况下,才产生了3M特有的创新模式和今天的业绩。

  除了完成KPI(关键绩效指标),组织需要给员工留出一定的创新时间,特别是创新板块的员工。同时,创新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试错中逐渐产生,因此,从创意到创新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是不确定的。

  发挥领导力的驱动作用

  任何文化的塑造都是由管理者发起,自上而下地宣贯,通过僵化、优化和固化,最终自下而上达成一致。在创新文化变革的关口,是考验领导者关键决策的能力和勇气的时刻,需要领导者推动变革的执行,确保文化的落地,而不仅仅是把它们挂在墙上,因为员工往往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到底做了什么。

  创新的过程是漫长而孤独的,而且结果是不可预见的,这都需要组织为创新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上下同心,前后一致。真正的创新文化,不仅有创新成功的鲜花,还有探索失败的包容;不在于一时的成功,而在于让创新成为组织和员工的一种习惯。

二 : 企业级服务创业 如今面临何种难处?

  导读:企业级服务已成为新一轮厮杀阵地,谁才能撬动这个万亿级市场,成为独占鳌头的新霸主?创业者又该如何切入,还会面临什么问题?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呈现裂变式增长,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互联网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当C端消费级业务如社交、通信、电商、游戏等行业格局基本已定,B端企业级服务就开始成为新一轮厮杀的阵地。如今资本进入、巨头布局、中小创业者也死死盯着这块效率至上的企业市场,但谁才能撬动这个万亿级市场,成为独占鳌头的新霸主?创业者又该如何切入,还会面临什么问题?

  潜力无限的企业级市场,沟通协同仍有诸多问题

  2014年5月,百度李彦宏一番“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大蛋糕在企业级软件市场”的言论惊醒了无数人,人们开始逐步把眼光从消费级2C服务转向企业级2B服务。据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企业级服务投资有230起,相比2013年的67起,增幅达到243%,并在逐年增长。我们再从中美的对比数据中也可以看出toB领域的巨大机会,比如中美风险投资在To B和To C两个领域的投资比例,中国是95%(To C):5%(To B),而美国是40%(To B):60%(To C),如今美国的企业数在2700万家左右,在美国三家企业服务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之和就在35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目前有2200万左右的企业,创业团队超过4300万,却还没有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服务公司。

  其实从信息服务到交易服务、从娱乐化到实用化的互联网渗透中,2B市场确实有待挖掘,尤其是人们在通讯、协作、营销、管理等多样化的企业应用场景中越来越关注对沟通成本的降低和决策效率的提升,而现实中企业市场的沟通协同仍有诸多问题。这集中表现为:

  1、因组织层级多,分子公司地域分布广泛、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类异构系统分立管理等使得信息传递层次多,或因个别人为维护人情过滤部分信息或对信息进行修改,造成信息失真,形成沟通障碍。

  2、受封建文化影响,企业等级观念较重,管理者家长制无处不在,上级居高临下,下级对上级多顺从迎合,有话不敢说、有事不敢问,造成沟通单向性;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显示,企业职业活动中最关心“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的员工占人数的67.3%,而这种家长制、等级制沟通模式,降低了沟通质量。

  3、日常沟通过程中,因使用各类IM如QQ、微信、百度HI、飞信等,再加上各类邮件工具,导致沟通工具凌乱,信息呈碎片化,协同难度大。

  4、最常用的邮件IM因其产品功能问题易造成信息割裂,办事效率低,比如传统的IM消息只能投递到一个客户端,如果在手机上收到了,电脑却可能没有收到。再比如消息不能检索或者只能检索本地数据,历史留存上看不到相关群组之前的沟通信息,不利于新人融入团队。还容易导致信息丢失,如果不及时或者来不及看消息,就会丢失大量重要的过往信息。另外传统IM在回复消息和话题讨论上也有缺陷,比如不能针对某一话题反复深入探讨,而不必担心被其他消息湮没,不能定时处理和回复消息等等。

  这些行业痛点恰好成为创业者们的切入口,于是一大批为解决企业内部跨部门、跨职能的沟通协同工具,如阿里钉钉、叮当旺业通、益信、Grouk、Callin、华夏易联e-Link、UcStar、RTX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信、钉钉、班聊、Grouk四个角度切入,各有优劣

  如果从时间维度划分,我们多数人主要分为生活和工作两个场景,其中生活场景衍生的是个人消费,如今阿里和腾讯已成霸主,而在工作场景中,尽管不同企业在规模、行业、流程上有所不同,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需要大量的内部沟通协同。尤其是沟通协同工具还有可能成为企业场景下O2O线下服务的入口,让人浮想联翩。今日我们挑选其中四款评述,已探其发展方向。

  微信及其企业号:成也个人,败也个人

  背靠微信的庞大用户数,微信企业号曾被寄予重大厚望。2015年12月,微信官方首次披露,微信企业号用户数达到1000多万,接入企业数超过60万。可惜看似全能的微信及其企业号,却一直没有引起市场较大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在微信内部和腾讯公司没有受到足够大的重视外,还受自身定位和用户习惯影响。

  第一、定位不是工作的微信,难以承担提高工作效率的重任。微信强调的是沟通流程,沟通之外的事情并不擅长,即便微信企业号拥有各类接口,能实现多项功能却少有人使用。有数据显示,超过70%的员工对微信工作群开启了消息免打扰。所以即便你激情四射在微信里安排工作,对方很可能根本不关注。而你通过微信请假、报销看起来方便,行政、人事却不一定认。而且微信里还有亲朋好友的对话、公众号里的文章、朋友圈里的动态等各种“骚扰信息”,必然占用员工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第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智模式也决定了微信成不了企业级市场的霸主。多数人把微信看做是私人生活的通信工具,而不是工作道具。即便你在群里可以@同事“指手画脚”,他们看到都不一定执行,再说有没有做,通过微信你也无法跟进。这无关责任心和工作激情,仅仅是人在不同的场景下,需要不同的沟通工具。

  所以微信天生不是为工作和企业场景而生,它在C端越强大,其离B端则越远。未来腾讯依靠微信及其企业号攻占B端显然不太靠谱。

  钉钉:产品功能用力过猛,未来成疑

  与把“一个生活方式”作为Slogan的微信对应的是这个用“一个工作方式”作Slogan的钉钉,2015下半年,阿里巴巴旗下软件钉钉独立成钉钉事业部,并宣称将投入 5 亿元作为品牌宣传费,如此大张旗鼓,可见马云希望从连接消费端和商家端的维度打造另一个微信。如今钉钉已陆续推出C-OA(钉应用)、C-Space(钉云盘)、 C-Mail(钉邮箱)等功能,未来钉钉还可能提供包括但不限于CRM、ERP、OA、HRM、财务管理、差旅管理、协同办公、云存储、会员管理、客服管理、进销存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服务,这种巨无霸的打法早已突破了IM的界限,依靠阿里的资源和资金在跑马圈地。截止到11月初,钉钉平台接入的企业已超过85万家,2015年钉钉的企业数量一定可以突破100万。但这些成绩并不意味着钉钉已经成功,未来之路钉钉仍不太明朗。

  一是钉钉用力过猛的产品功能并未“讨好”到所有用户。以它的Ding功能为例,这个功能据说阿里内部都争议不断,这种自上而下的强压式的沟通方式确实让老板很爽,却严重打击了员工的使用热情。再说通过ding消息发出的任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后续跟踪,也没法提高工作效率。殊不知沟通协同工具需完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融合:自下而上解决一线执行员工的实际问题,强调工具属性;自上而下解决老板管理问题,强调管理属性。只有在上端有客户价值,让老板成为最终买单者;在下端有用户价值,让一线用户使用体验好,才能完成沟通协同工具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转换。

  二是钉钉的PC版本和移动端并未完全融合,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目前,大多数人办公还是在电脑上,钉钉移动端难以上手办公,而钉钉的PC端又太过简陋,再加上些让人谛笑皆非的功能性BUG,要让用户给个高分可能性不大。

  三是钉钉的定位逐渐模糊,尤其是在12月初,钉钉推出红包功能。看似解决了中小企业主表扬员工发奖励时的麻烦问题,实则只是画蛇添足。如今微信红包用户习惯已成,钉钉并未构建出新的使用场景,支付宝红包都没有完成的任务让钉钉去做,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看来钉钉还是得继续摸索,尽管阿里熟悉做B端产品,但工作场景之下的用户需求和电商的用户使用习惯还是有巨大差别,只希望钉钉不是下一个来往。

  班聊:想做的事情太多,前景也不明朗

  班聊或可说是个奇迹,成立四年,试运营不到4个月就拿到了金沙江创投、UMCCapital、富厚资本等国内知名风投的1.4亿元融资。目前班聊imo注册用户数438万,其中付费用户30万,日活占比70%,这个数据算不上漂亮,但在高手林立的IM市场上能活下来实属不易。这和imo在企业级市场沟通协同的沉淀无不关系。

  不可否认,班聊imo抓住了PC端企业工作场景,知道企业场景下,90%以上的上班族还需通过PC电脑进行日常办公。他们在企业工作场景中也牢牢抓住了高频服务内容,为自己的生存争取了空间。

  但班聊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不太关注。或许正如他们产品核心理念描述的是“掌控”,希望把企业办公场景中的所有工作内容都用他们家一个工具完成,于是“任务”“日程”“审批”“公告”“对话”“轻审批”等各类功能层出不穷,去实现所谓的沟通协同一体化、轻OA、任务协同、掌控等功能设计和构想。只是这样的体量和竞争格局,就眉毛胡子一把抓,班聊imo真能Hold住么。尤其是原来宣称永久免费,却在近期突然收费,这让用户们情何以堪。

  Grouk:更正确的未来? 未来之路漫漫

  相对于班聊imo,Grouk则表现得相对专注。他们从团队内部沟通效率低,沟通工具太多,尤其是创业团队在面临多重交叉任务时,经常面临沟通混乱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出发,去实现企业团队的沟通、合作、决策流程的优化。他们针对于企业协同沟通问题和现有协同沟通工具产品功能上存在的不足做了特定的优化,第一做到了可以做到所有信息可以永久保存,即时检索;其次开发了话题功能,可以让大家可以在IM里讨论话题,就像在邮件里一样方便,兼顾了效率和功能。第三是强大的互动集成功能,可以在群里集成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工作工具,他们的理念是集成其他的应用的消息流,而不是自己去实现,这是一个更可行的方法,比班聊和钉钉的自己实现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Grouk还集成了比如微信微博这类客户沟通工具,实现了信息互通(可接受微博、微信的信息也可直接回复),这是钉钉等这类主要以通讯为主的工具所都不具备的。

  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体量小,面对巨头强敌,如何招架应对是对他们团队最大的考验。再比如成立时间短,从用户获知到用户信任再到用户沉淀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之未来留给Grouk的也有诸多可能。在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2B领域,大家都需要快跑。

  向前看,协同沟通工具未来大趋势以及还有哪些坎

  如此看来企业服务市场上沟通协同工具类产品还未成定局,巨头们虽有优势也并未拿到绝对话语权,创业者仍有机会。那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躲不过的未来大趋势

  首先,企业级市场服务的创新极有可能产生于中小企业服务中,他们并非拥有强大的技术,却从从细小的应用/服务场景找到自己的位置,关注于某一特定市场。类似Grouk以“聊天”这样一种简单又高频的行为作为切入点,并打破当前IM和邮件割裂的状态,通过和邮件集成,让IM和邮件互通,从而实现像聊天一样的发邮件,高效管理在聊天中形成的任务和文件。

  其次,随着应用场景多样化,沟通协同工具通用产品免费,行业深度服务付费,未来决胜的关键不再只是单纯的产品销售,而是产品体验和服务的强化。

  再次,产品应用及功能趋向集成,人们不再需要多个APP,更加希望一个应用就能解决工作场景中的所有问题,是否能将团队日常所需的各种第三方工具的集成到协同工具中也将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同时,双向集成将成为标配,也就是要从简单的通知中心升级成通知加处理中心,用户在查阅到相关通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

  最后,基于SaaS的协同融合并向移动化深入是必然方向。巨头通过快速收购来完成布局,中小创业者可借助开放平台获得发展。随着企业自身的移动信息化的发展、协同沟通工具的移动化变得必不可少。

  而沟通协同工作平台打造工作统一入口,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企业与企业之间连接的使命是否完成的标志则是是否建立起企业社交生态链。

  除了光明的前景,当前还有些挑战需要处理。比如

  1、大蛋糕下充分竞争带来的市场压力,尤其是对于初创公司,一方面需要处理因快速发展由几个人到上百号人团队扩大带来的管理问题和用户激增的运营问题,一方面还要面对行业的各类竞争状况。

  2、企业市场表面上不温不火,实则暗流涌动。这考验着创业团队的全网整合能力,包括技术上移动IM通信的开发能力、企业市场的理解能力和资源的协调能力等。

  3、协同沟通工具某种意义上仍是一类社交产品,而社交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何筛选用户、让用户永不厌倦、保持好的平台粘性也是协同沟通工具需要考虑的。虽说企业市场用户相对稳定,但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引起的平台问题却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在这个万亿级企业市场中,沟通协同满足着入口级产品的五点条件:刚需、痛点、高频(天天使用)、强场景(延伸性强),连接(企业内部、企业和企业之间),这对于巨头和创业公司而言,都是机会,扎根于此的从业者只有把握用户痛点优化体验才可能赢到最后。

三 : 警惕!创业入坑, 如何跳出?

  创业是个永久不变的话题,在创业者路途上,要警惕创业之中的各种坑!一不小心,就可能破产,正在创业中的你跳出了吗?

  

 

  每个创业理念刚开始都会遭到质疑,你要问自己,别人说不行就不行吗?就像别人说你行,你就真行吗?你不需要从旁人嘴里建立自信,反而要对商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创业的大前提,是你在有自信的商业判断上冲动一下,不能反过来。

  你身边有人在创业,大家都在谈论创业,来一场说干就干的创业,可是在进入创业圈之前,你就该清楚,创业本身就是个坑,除了跳不跳,就是选择用哪种姿势跳入罢了。创业本身就是个坑,想创业要迈过的第一个坑就是自己。

  创业很多时候就是踩中了运气的节点。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跑得动的最快速度不断试错,打磨产品,做到万事俱备等风来。创业不是嘴上说说,你要真信,就别创业了,特别要警惕,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此种创业之坑。

  苹果没有乔布斯,小米没有雷军能行吗?他们开始的时候都没什么经验。他们的天赋是眼光和实现想法的能力。你得问问自己,你的公司没了你行不行?真正推动大家向前冲的是你的愿景,实现愿景的瓶颈是你的悟性。

  工作经验很可能成为你创业失败的原因,在有成熟架构的体系里成功和在市场化野蛮竞争下成功是两回事。成熟企业通过流程化管理将犯错几率最小化,造成节奏拖沓,难有突破。初创企业为了生存则必须高效试错,找到最适合的打法,找到后还要不断迭代。产业精英的创业优势,不是工作经验,而是通过工作积攒的产业洞察、人脉、和资源。

  作为创始人/CEO ,你的唯一任务,就是用超人的想法去组装团队。但你的死党、家人、同学的加入往往是希望在情感的基础上获得经济利益,这远远比不上在经济利益基础上建立起的情感走的长远。

  你不是必须得有团队,而是必须得有好团队。所以有隐患的团队不如没有团队,单打独斗一阵思路会更清晰。碰到心动的合伙人,你问问他们,他们最想要什么?创业本身是孤独的旅程,和团队无关,创业者都拥有能享受孤独的贵族气质。

  创业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创业就像移民,时间会告诉你,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你敲钟那一秒的辉煌,而为了这一秒,多少人陨落深坑,无缘握锤。

  我只是挖了几个你刚准备创业就会踩到的坑,让你在创业前再思考一次,算是抛砖引玉。创业是心路,是历程,是体验极差的心路程,希望你在深坑之上能一眼见底。

四 : 我是如何帮助创业公司改进企业工作的

  前段时间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几十个人的团队,正处在规模逐渐扩大的阶段,但是整个公司的协作工作和日常管理却越来越麻烦,鉴于我以前对Saas和协作平台都有过一点研究,于是leader叫我去找一个“简单,好用,方便”的好工具,来帮助公司更好的管理和运作。

  我个人是微信的重度用户,关注了几十个微信公众号,并且几乎只用微信和朋友同学交流。于是我想到,如果能用微信来管理公司工作,那就太爽了。使用微信来工作,并非不可能,腾讯官方的“微信企业号”就是因为这个需求诞生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微信企业号”?

  这两年做自媒体的很火, 他们大都是利用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此前只分为两种,一种是订阅号,一种是服务号,但这两种都是面对普通用户的。不久前,腾讯增加了一种微信公众号 ——企业号,企业号的使用对象是企业,也只有属于这个企业的员工才能关注和使用。企业号限制更少,也更加私密。微信企业号,相当于腾讯官方出品的一款办公 平台。

  我很快注册了微信企业号,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觉得不尽人意,因为腾讯企业号的功能有些单一,不能够完全满足公司的需求,诸如签到,请假等等都没有相应的功能。在腾讯微信企业号的官 网的推荐里面,我发现“哈根达斯”的企业号看起来特别完善,于是我专门跑去咨询了他们的运营人员,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告诉我,他们用的是畅移

  经 过了解,畅移创始人赵永是前腾讯的大佬,负责过腾讯的很多产品,离职后创业做的畅移,畅移也是腾讯首批邀请的第三方开发者,能够在微信企业号的基础上实现 更强大的功能。做一个比喻,微信企业号就像腾讯给了大家一个300平的清水房,房子是够大,但是我们住进来却不是特别舒服,因为什么都没有。而畅移基于微 信企业号进行的拓展,就相当于给这个清水房进行了装修,并且还安装了4k电视100M光纤和顶配电脑,这无疑让我们能够住的更加舒适。简陋的微信企业号, 经过畅移的拓展之后,也会变的非常强大,强大到足以支撑起一个企业的日常工作管理。

  在使用方面,畅移做到了“蕴繁于简”,所有功能都可以在微信上面完成。简便不等于简陋,这些工作通过丰富的模块来实现,企业主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模块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涵盖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诸如“签到”,“巡店”,“任务”等都是一个个可以自由设置和管理的功能块,这些功能都能原生集成在微信中,体验非常流畅。点击进入这些模块,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点击按钮,则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查询,值得一提的是,畅移的细节优化做的非常不错,每个页面都很漂亮,如“任务”的查看页面

  

 

  

 

  使用畅移和微信企业号相搭配,便捷性和完善性都得到了满足,而且用户体验还十分出色,我推荐给leader之后,得到了他的认可,最后我们还发现畅移的基本功能都是免费的,高级功能按月收费,也很便宜,这算是一个惊喜吧。普及到全公司之后,大家的使用热情都很高。

  当我们谈如何做微信的时候,会想到它背后可以是自媒体,可以是电商,但是我们却很难想到它还可以承载企业的日常工作,事实上,我们的工作方式会不断的从桌面转移到移动,而使用微信管理工作,则是移动端最简单轻松的方式。

  因为推荐了这个工具,公司特意奖励了我五百元的奖金,今晚吃饭又可以加个菜了。希望大家也能找到优秀的工具,帮助公司的发展,也提高自己的价值。

  来源:卢松松博客(微信/QQ号:13340454)

本文标题:企业如何进入创业板-企业如何进行创新管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125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