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吐蕃王朝-吐蕃王朝

发布时间:2018-04-28 所属栏目:饮食习惯

一 : 吐蕃王朝

吐蕃

百科名片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时疆域

吐(tǔ)蕃(bō ),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目录

















起源及建立

疆域

统治

鼎盛削弱

宗教信仰

民俗风俗

历法医学

饮食习惯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及建立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系就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stod”(意为上部,即西部)的音转。

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 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编辑本段疆域

辽、北宋-吐蕃诸部(公元1038~1065)

吐蕃在其赞普(首领)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兼并了苏毗、羊同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不仅统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西部、滇西北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向东、向南扩展,取得了唐朝大片土地。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东至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居延海,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国势衰落,以后内部分裂。10世纪时,河陇地区只剩下一小部分,祁连山南麓的阿柴是原臣属于吐蕃的吐谷浑部落,在今青海地区的吐蕃族称为脱思麻,在原吐蕃中心地区的称为乌思,其东为波窝、敢,其西为藏,今阿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分为纳里、古格、布让、日托、麻域等部。

编辑本段统治

吐蕃

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适应奴隶社会的需要,制定法律及职官、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创制文字,与唐朝及天竺(今印度)、尼婆罗(今尼泊尔)广泛交往,引入封建文化,佛教也于此时正式传入吐蕃。

8世纪后半期,墀松德赞为赞普时,吐蕃实力最为强盛,统辖范围除青藏高原外,远达安西四镇(今新疆天山南路)及河西陇右(今甘肃省)等地。此时,佛教在与本教不断斗争,并在王室的大力扶植下,势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朝开始设置“却论”(僧相),开佛教僧人掌政之先声。

在吐蕃社会中,王室和贵族是奴隶主阶级,其余的人都是属民。属民包括平民和奴隶。8世纪中叶以后,不仅属民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迭起,在奴隶主阶级内部,王室和贵族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很激烈。王室和贵族的斗争,往往以宗教上佛教和本教的斗争反映出来。

牟尼赞普在位期间,曾三次下令平均属民财富,以缓和阶级矛盾,毫无成效。9世纪初,墀德松赞、墀祖德赞父子两代赞普,相继大力发展佛教。其时,王朝政务把持在佛教僧人钵阐布之手。墀祖德赞规定了一人出家为僧,七户平民供养的制度,还制定了严刑峻法,镇压反佛势力,又极力与唐朝和盟(公元823年所立“唐蕃会盟碑”,一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至今在拉萨大昭寺前保存完好),以抑制贵族势力,最后遭到崇信本教的贵族权臣杀害。其后,达玛在贵族势力的拥戴下即赞普位,厉行“禁佛崇本”的政策,旋被刺杀,王朝崩溃。

吐蕃

9世纪后半叶,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奴隶制社会全面瓦解。

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墀德祖赞联姻, 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与二公主嫁入吐蕃的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陆续传到吐蕃,对吐蕃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吐蕃的畜产品及装饰、游艺等,也传入中原地区。

松赞干布曾接受唐朝官位(驸马都尉)和封爵(西海郡王、賨王),奠定了吐蕃与唐朝政治上的亲密关系。唐朝与吐蕃之间虽然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但双方交往密切,民间接触更为频繁,“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是唐、蕃关系的主流。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手工业。冶铁有较高水平,能在江面上架设铁索桥。

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编辑本段鼎盛削弱

鼎盛阶段

西藏高原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吐蕃

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629年,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他削平了叛乱,统一了西藏。松赞干布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与唐朝进行了激烈的角逐。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西域,不仅完全控制了西域,而且夺走了河西和陇右地区。763年(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陷唐都长安。在8世纪下半叶,吐蕃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友好往来

吐蕃

吐蕃和唐朝虽然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的主流。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答应吐蕃的请求,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710年(景龙四年),唐金城公主又携带着锦缯各数万匹、多种工匠以及一个龟兹乐队进入吐蕃,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子学学习汉文化。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情谊。729年(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说明在唐代汉蕃人民的关系已经不可分离了。国力削弱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编辑本段宗教信仰

吐蕃的传统信仰乃是本教,其中早巳融了许多自身生长的原始巫教因素。又崇拜自然神灵,有专业巫师。这些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图腾崇拜,以及占卜、禁忌、巫术、血祭等都是藏土原来流行的原始巫教重要特征。本教传入后并未消灭这些传统信仰,而是予以吸收、改造,由之其宗教一新面目,本教原是一种外来的宗教,但这里反映的似乎仍是较晚的传说,其时本教已出现了专业巫师、卜师、咒师的分化。

本教非常重视驱邪和禁忌。举行驱邪祈福仪式首先须净身,接着焚烧刺柏木与香草,而以血祭为高潮。据汉文史料记载,小的祈神活动须杀羊、狗、猕猴,大的祈神活动须杀马、牛、犬、驴,还有人祭。虽然本教的兴起一般平民之家人祭已鲜有举行,改以模型代之,但在赞普和贵族人家依然保留丁这一传统。直至佛教大盛以后才予废除。驱邪祈福的主要法器是剑。又奉教认为地下是一个鬼魂世界,而地下动物可与鬼神相通,因此禁杀鱼、蛇、蛙、鼠。古吐蕃人本来吃鱼,及本教兴而止,流俗至今。在本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杜本、迦本、觉本三派。杜本以供祀、禳祓鬼怪为宗旨,乃辛浇正支;迦本以巫术为主,属古极秘铁让教余脉;觉本则是佛教传入后,接受其部分教义及宗教仪式,佛教化的本教;此为后论。佛教的传入乃吐蕃精神生活的重大事件。

佛教的入蕃确乃始自松赞冈布,但当时并不是佛教的兴盛时期,事实上直至乞黎苏笼猎赞继位之前本教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佛教虽在流传,但却并未稳占上风,至乞黎苏笼猎赞之世,出于铲除同本教相联系的传统贵族势力,加强王权的政治需要,大力提倡佛教,并随着吐蕃大军向唐朝境内的推进,先后占领了陇右、河西、北庭诸道及西域城邦诸国,大量佛教徒尽为其臣民,因之迅速把佛教提升至国教的崇高地位。此王派人分赴天竺与汉地,延请名僧至蕃,召开了僧诤大会,公开辩论佛教教理。争论的焦点是渐进成佛还是顿悟成佛,结果主张渐进成佛的天竺僧侣占了上风,印度密宗大师邬仗那高僧莲花生主持了桑耶寺的修建,这是由天竺、泥婆罗、勃律工匠完全按照印度风格修建的,规模宏大,内有东胜神洲、南赠部洲等古印度地理观念中全世界各大洲的微缩景观,实乃西藏佛教发展中的第一座历史丰碑。

吐蕃武士

吐蕃佛教发展到可黎可足时代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赞普颁诏制定了七户养僧制,全国到处兴建寺院,佛教钵掣逋取代了昔日本教桑门的地位,开始全面干政,乃至如唐蕃会盟这样重要的大会也由其主持,由之不但进一步加剧了佛、本二教的矛盾,而且全面激化了憎、俗之间的矛盾。至朗达磨立,志在借重恢复本教势力,以重振王权,下诏灭佛。寺院尽毁,经典尽焚,诸如桑耶寺等名刹大寺,亦逐僧封门。但佛教在吐蕃流传已久,早已拥有众多的信徒,而本教早衰,势难再振,导致朗达磨政治改革的失败,并引起子剧烈的社会动荡。此王死后,乞离胡(永丹)、欧松二赞普并立,国内分为二派,吐蕃全面内战爆发,由蕃土波及回境,于是吐蕃国势大衰,终结了其长达百余年的西域统治,重新退回帕米尔高原,结束了吐蕃的盛世,也结束了西藏佛教历史上的前弘期。

吐蕃佛教明显有异于汉地佛教,它把西域流行的小乘佛教、天竺引进的密宗佛教,与本地的本教、巫教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藏传佛教。其中密宗思想尤占主导地位。在戒律方面近似于西域佛教,食肉,不戒杀生,但反对血祭,并形成了严密的教团组织,从而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铺奠了道路。

编辑本段民俗风俗

吐蕃人的服饰

关于吐蕃人的服饰,吐蕃女子是辫发的,吐蕃男性也是辫发的,但形式似乎与北方民族的辫发有所不同,未必是全结一支大辫,很可能是结成若干小辫,故帽落会出现“乱发如蓬”的外观。女性之赭面同高原人之肤色相应,更带一股健康之气,为唐人效法,曾风靡长安。自居易《时世妆》诗云:“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膏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髹无鬓堆髻样,叙红不用赭面妆……无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这种以赭面泥唇为特色的时妆就是由吐蕃传入的。

吐蕃人的服装最初皆以牛羊毛皮为原料,白居易《缚戎人》诗中记吐蕃人“身着皮裘系毛带”,其腰带很具民族特征,既不同于汉人的绦带,又不同于北方民族和西域诸族的革带,而是以纺绩编结而成的毛带,引人注目的是牛毛也用于纺绩,还有以牛羊毛混纺而成的高级毛料谓之氆氇(phru),可广泛用于制作战袍,官服,以及便装。这种毛料已传入西域,吐蕃人有特色的服装乃是披风、披肩。自丝绸传入后,其贵族大都改服丝织物,赞普为丝织品,其官员各以臂饰区分级别,以瑟瑟、金、金饰银、银、铜为五等,装于方圆三寸的氆氇上,安于膊前。吐蕃的居住与交通

吐蕃乃行居与定居兼而有之的两栖民族,吐蕃的地面建筑皆平顶,与塔里木城邦诸国相似,其“寝处污秽,绝不栉沐”的习俗与柔然相同,出于对水的珍惜,不允许因栉沐而造成水的浪费和污染。行则居帐,止则居室,其帐篷形制特大,且非以羊毛,而是以牛毛毡制成,具极强的抗寒功能,其平顶住房依地势高低成阶梯形,而王宫多建山上,拉萨之布达拉宫就是其典型建筑。

吐蕃具有完善的交通设施,陆路乘马,以牦牛及独峰驼为驮畜,水路以皮筏载渡,并善造索桥,所占领地区沿交通干线不仅建立烽燧斥堠,而且建立驿传制度,有金箭传驿与铁箭传驿两种形式,金箭为调兵专用,铁箭则为一般驿传。一如金箭传递之制。吐蕃驿传一般由四人组成,未必来自同一部落,以便互相纠察,他们不仅负责传递军情,而且传递公文信件,是维护吐蕃西域统治的手足和耳目。婚俗

吐蕃的婚姻家庭完全以男性为中心,并存在着强烈的门第差别,婚姻皆在相同或相近门第间进行,同王室悉补野氏通婚者仅限于韦氏、没庐氏等少数最显赫的家族,例如噶尔家族虽数世为相,却并非高门,故始终末获与王族联姻的殊荣,其余概可类推。复据《新唐书·吐蕃传》吐蕃法有“妇人无及政”的禁令,女子虽贵为赞蒙,不得干预政事。男女婚嫁实质上是一种买卖婚,吐蕃娶文成、金城二公主,聘金皆极重,但这种聘金实即买女的费用,故公主至蕃,虽仍自有仆从,自为帐落,却丧失了一切权利,政治上更难于发挥任何作用。王族通婚尚且如此,普通婚姻更是这样,吐蕃贵族通行一夫多妻制度,且有嫡庶妻妾之分,等级非常严格,报婚制在吐蕃也非常盛行,这是买卖婚的必然伴生物,以保证夫家财产不致流失。

关于吐蕃的葬俗,吐蕃实行土葬,王者、贵族还盛行人殉,这些都是本教全盛时代产物,佛教兴起以后这一风俗似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杀牛马列墓上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吐蕃王国末世。吐蕃人以黑为丧色,墓皆平头,以像生前屋舍。吐蕃的礼俗

关于吐蕃的礼仪,吐蕃人的娱乐博采众长,綦即围棋,传自中原,博乃掷骰子赌博,源自巫术、占卜,陆指双陆,传自波斯,蠡即笛,乃羌人古乐,鸣鼓、吹螺则乃创自蕃土,而螺不产于帕米尔高原,疑吹螺实乃吹角。此外,据唐人文献记载,吐蕃也非常盛行马球:如《封氏闻见录》卷6,打马球条记:“景云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吐蕃赞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上令仗会试之,决数部,吐蕃皆胜。”马球源自波斯,吐蕃与之为邻,从事这项体育活动显然早于中原,其技术更为超绝。

编辑本段历法医学

吐蕃的历法

文字

吐蕃的历法制度非常完善;至迟松赞干布之世已推行一种以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种动物命名的纪年法,这一历法与汉历基本相同,西域、漠北诸族所用历法也都与之大同小异,显然都是汉历的变种。引注目的是,吐蕃人在这种历法的基础上又以阴阳、五行与之相互配合,衍生出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铁(阴金)、阳铁、阴水、阳水等十项名称,以此十与十二相配,恰如汉历之天干与地支相配一样,也是六十年一循环(一甲子),区别仅在于名称的不同,反映出二者既存在着内在的血缘关系,又显现了自身的特色。著名的《唐蕃会盟碑》所使用的就是这种纪年法。此外,可黎可是赞普还仿照汉历创立了王位纪年法,以彝泰为年号,然而后继者无人,及佛教盛行后还使用过所谓火空海纪年法及佛历纪年法,主要在僧团内部使用。吐蕃医学

吐蕃的医学博取众长而独成一系,即为今日藏医的源头,其中受汉方医学影响尤深。传说文成公主人蕃,带去“治四百零四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弃隶缩赞之世还曾派遣贝兹旃檀往汉地翻译医书多种。这些医书有的仍存录于藏文大藏经之副藏《丹珠尔》之中。吐蕃的医学还受到西域和突厥的影响,《汉藏吏集》记“赤德松赞时由译师毗卢遮那延请四方名医,译其医著为藏文”。其时“由突厥人森却钦波把金刚手菩萨所说的续部译为藏文”,吐蕃十三种疗法中有葛逻禄疗法与突厥疗法,又有索波疗法与冲水疗法则同西域有关。吐蕃的医书浩如烟海,其中的经典名篇多诞生于唐朝时期,如医圣云丹贡布(开元十七年至大中七年,729—853)之名著《四部医典》,汉医韩之海、天竺医巴惹达扎与大食医嘎林诺三人合著之《门杰吉树恰》(无畏的武器),汉僧马哈金达、汉工使加楚尕布与藏医琼布政攻、琼布顿珠、爵拉门巴等合译之《月王药珍》,汉医塔希·东瓦冈瓦与汉僧马巴拉、香蒂巴拉等九太医合著之《太医药诊紫色经函》等,皆为传世之著,足证吐蕃医学的发达昌隆。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吐蕃兼食粮、肉,好饮酒,《新唐书·西域传》。吐蕃主要以粮、奶、牛羊肉为食,而忌食驴、马肉,其原始的饮食习惯本以调好的炒面捏成一个容器形状,奶酪、肉羹盛于其内,连容器带羹酪一起吃光,无碗,以手捧酒以饮,后来才有了木碗。吐蕃人最具代表的食品乃是糌粑,以青稞炒面同酥油拌和而成的食品,营养好,含热量高。饮料则为青稞酒,度数不高,有解渴,提神的效果,每逢祭祀,皆须备用糌粑与青稞酒。这就是说,一般游牧民族皆习惯于吃羊肉,吐蕃人则尤重吃牛肉。吐蕃人还吃狗肉。到了晚期吐蕃人的饮食又有了新的发展,据(贤者喜宴),吐蕃王热巴巾赞普元和十年至开成元年在位,(815~836)时已有了葡萄酒,并创造了加盐的酥油茶。食品内容也大为增加,既包括西域,又包括汉地的品种。吐蕃人也已知面粉发酵的技术,已有了制作饼、腌菜、干果、酸奶的方法。多种汉地食品如豆腐、粉丝、白菜、韭菜、芫荽、萝卜、水腌菜、酱油、醋、扁食(饺子)、馒头(包子)等也已传入吐蕃。其饮食文化的进步显然是吐蕃奉行进取开放政策,博纳众长的结果。

编辑本段与唐宋的关系

与唐的关系

松赞干布于唐太宗贞观八年( 634年)遣使与唐修好,唐也派臣入蕃。西元638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两年之后,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 641年文成公主入蕃, “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迎于河源,文成公主进蕃时把各种大唐的生产技术转入吐蕃,如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能治404种疾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医学论著四种,还有大批日用品和农作物种子等。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将近40年,于680年去世。

这次联姻是大唐与吐蕃统治者之间第一次建立起正式的联系。大多数历史学家也赞扬松赞干布从尼泊尔王室娶得一位公主。但是否确有其事还存在怀疑,因为早期历史并没有这一记载。 虽然有些证据表明这一时期西藏对佛教并非全然无知,但主要是由于大唐公主对其丈夫的影响才使得佛教在西藏广泛传播。 在松赞干布在世的时期,唐蕃之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节来往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自贞观四年( 630年)开始,到842年,双方来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使唐125次。 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返回长安,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域宋到长安祝贺凯旋,并献高七尺的黄金铸成的鹅作为礼品。 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适逢天竺发生战乱,大唐使臣被抢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赞干布派兵帮助,并征兵于尼泊尔,由王玄策带领前往天竺,平定了战乱,使大唐使团顺利返回,并献俘于长安。后来王玄策在唐高宗显庆三年( 658年)还经过吐蕃出使天竺,至今在西藏吉隆县还保存有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摩崖石刻。 649年夏天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遣使入蕃告丧,并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到长安吊祭,献金银珠宝15种置于太宗灵前,并上书表示对唐高宗即位的祝贺和支持。又再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称: “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 , “西海郡王” ,又晋封松赞干布为“ [宗贝]王” ,并刻松赞干布石像立与唐太宗的昭陵之前。

松赞干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由孙子芒伦芒赞(中文: Mangsong Mangtsen继位为赞普,由大臣噶尔东赞域宋辅佐朝政。噶尔东赞域宋继承松赞干布的方针,完善法律,清查户籍,确定税负,安定吐蕃内部。他利用吐谷浑王室的内争,多次带兵攻击吐谷浑,甚至与支持吐谷浑的大唐发生冲突。 670年,大唐为了支持吐谷浑,出动十几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噶尔钦陵得到情报后立即调集吐蕃二十多万军队迎战,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军覆没。从此吐蕃牢固控制了青海湖地区,并进一步与大唐争夺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力图取得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676年芒伦芒赞去世,其遗腹子都松芒波结(中文:堆荣芒保杰)被立为赞普,噶尔钦陵继续掌政。由于噶尔氏家族长期专权,与其他贵族产生矛盾,同时也威胁到赞普王权的巩固,都松芒波结长大后,于695年到698年对噶尔家族进行讨伐,钦陵在青海宗喀地方兵溃自杀,其弟赞婆及儿子莽布支率部众投降大唐,赞婆受封为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莽布支先封安国公,后以战功晋封拨川郡王,其后裔世代在大唐担任官职。

都松芒波结剪除噶尔家族后,吐蕃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但是不久以后都松芒波结于704年在远征南诏时去世,其子赤德祖赞(中文:充银tshoms )同年即吐蕃王位,因他年仅一岁,由其祖母没庐氏赤玛类临朝听政。这一时期处于武周女皇帝武则天的晚年,周蕃双方都被连年战争所困,希望恢复和平友好,都松芒波结在世时,赤玛类就曾为他向大周求亲,其后又为赤德祖赞向大周求亲。 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辟大唐即位称帝。 710年,唐中宗许金城公主于赤德祖赞。同年唐中宗派专使和吐蕃的迎亲使者一起护送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亲率百官隆重送行到陕西始平县,并因吐蕃的请求,把黄河九曲之地赐给金城公主为汤沐邑。 731年赤祖德赞和金城公主遣使向大唐请求“毛诗” , “礼记” , “左传“等,并要求定界互市。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733年唐蕃双方在赤岭(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于赤岭,甘松岭互市,双方边将和官员参加,并通告各地,双方和好禁止互相抢掠。

不久,由于唐蕃双方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势,而且边将也想从战争中获取功名,战事遂起。吐蕃北面与突骑施联合,东南与云南的南诏联合,合兵对唐造成巨大威胁。约在754年,担任大论的末东则布和朗迈色等作乱,赤德祖赞被害,到755年吐蕃王朝平定叛乱,年仅十三岁的赤松德赞继位。就在这一年大唐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唐朝廷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面的防务空虚,吐蕃相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大唐的大片地区,并在763年10月,乘大唐君臣不和之机,集中约二十万军队东进,直入长安,唐代宗仓皇出奔陕州。吐蕃军占领长安十五天,同时立金城公主的侄子(实际上与金城公主同辈)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并设置百官。后蕃军不适应长安秋季的酷热,吐蕃军中疾病流行,加上大唐勤王之军逼近,吐蕃军主动退出长安。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还多次进到宝鸡,威胁长安,北到宁夏贺兰山与回纥相接,南面以南诏为属国,西面尽有安西四镇,在中亚与大食相抗。据藏文史籍记载,此时吐蕃还一度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据历史记载,从西元705年至822年,唐朝和吐蕃共会盟八次,其中第八次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因为第八次会盟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 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以也称为“长庆会盟” 。盟文如下: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文武孝德皇帝与赞(普)陛下,二圣舅甥,睿哲鸿被,晓今永之屯,享矜湣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今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善,再续旧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和矣。今蕃汉二国,各守见管本界, (洮泯以东,大唐封疆,其塞)以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或有猜阻,捉生问事讫,给以衣粮放归。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任常相往来,两路)蕃汉,并于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只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于万代,赞美之声) ,遍于日月所照矣。蕃于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 (于)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如此盟约,各自契陈。刑牲为盟,设此大约,倘不依此誓,蕃汉(背约破盟者,受其殃)祸也。仍须仇(报)及为阴谋者,不在破盟之限。蕃汉君臣,并稽首立誓,周细为文,二君之验,证以官印,登坛之臣,亲署姓名。手执如斯誓文,藏于玉府焉。

吐蕃王朝时期的西藏一直处于本土的苯教与新传入的佛教两股势力的争斗之中。 841年赤祖德赞被反对佛教的大臣暗杀,其兄朗达玛被扶上王位。朗达玛代表着反对佛教传播的势力, 843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杀害僧人首领,强迫僧人还俗,关闭寺院,毁坏佛像,佛经,史称“朗达玛灭佛” 。 846年朗达玛被僧人拉隆贝吉云丹射死。达玛的两个儿子在父亲死后又为争夺王位爆发内战,掌握军权的将领也随即发生混战,长达二十多年。统治集团的混乱又在869年引起平民百姓的反上之乱, 877年起义军发掘赞普王陵,逐杀王室和贵族,吐蕃王朝彻底崩溃,西藏二百多年的统一局面到此告终。后来的西藏形成许多部落,土邦等。大唐凑巧也同时代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西元907年大唐灭亡,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又一大分裂时期,直至最后北宋的建立。与大宋的关系

西元960年,北宋建立。由于大宋的所处的地区的缘故,与远离汉族地区的卫藏等地藏族各部联系交往较少,但与邻近汉族地区的甘,青,川,滇藏族各部则相对密切。 大宋开国不久,原吐蕃帝国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后裔唃厮啰在以邈川(今乐都) ,青唐(今西宁)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藏族为主体的一个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权。唃厮啰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纳贡,并乞官职。西元1032年(明道元年) ,宋仁宗封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 ,并给以优厚的俸禄。西元1041年(康定二年) ,大宋皇又封唃厮啰为”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此后,唃厮啰的子孙继承人董毡,阿里骨,瞎征,陇等,世代均由大宋封官任职。唃厮啰部统治地区,隶属于北宋全国二十六路中的秦凤路。到西元1116年(政和六年) ,唃厮啰部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此外,宋真宗皇帝还于西元1001年年(咸平四年)加封凉州(武威)藏族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的官职。

从西元11世纪开始,大宋在今甘肃省南部,河西走廊,青海省东部,西康等地区,大力推行屯田戍边的政策,以对付西夏的入犯,增加防卫力量。在此基础上,大宋向河西走廊等地的藏族部落拨发弓箭及其它武器,并招募藏族弓箭手,在藏人中建立类似大宋民兵的军事体制,以共同防御西夏人的入犯及袭扰。宋将王韶在今甘肃临夏,临洮一带大量开拓土地,招纳30多万藏人从事垦种。著名的茶马互市也在今四川雅安,甘肃临夏以及陕西一些地区的大宋专设市场上进行,开始了尔后数百年藏区马匹与汉区茶叶的经常固定交易。

编辑本段吐蕃国王

吐蕃赞普(王)世系,如下表所示:

达布聂赛(讵素若,公元六世纪中叶)

囊日论赞(论赞索,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丨〔达布聂赛子〕

原为吐蕃首领,后统一西藏高原称尊。在位11年,为旧贵族毒死,葬于顿卡达贡日索嘎陵沦赞弄囊,祖上世代为吐蕃首领。他袭位时,年富力壮,思想敏锐,励精图治,发奋自强,于公元620年攻灭苏毗部,统一了西藏高原,被尊称为“朗日沦赞”(意为政治如同天那样高明,盔甲如同天山那样坚强的君王)。朗日沦赞统一西藏高原后,重用在统一战争中立功的新贵族,引起旧贵族的仇视。晚年,旧贵族(父王三臣和母后三臣)先后叛乱,并乘机毒死了他,不少属部纷纷叛离,吐蕃又陷于分裂。

松赞干布(弃宗弄赞,约617~650年)丨〔囊日论赞子〕

芒松芒赞(乞黎拔布,弃芒论芒赞,生年不详,650~676在位)丨〔松赞干布孙〕

松赞干布孙。松赞干布病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俄西尸保陵,因其父贡松贡赞早死,祖父松赞干布于公元650年5月病死后,他于同月继位。芒松芒赞幼年即位。在位期间,由相禄东赞父子相继执掌国政,总揽实权,完善了王朝的政治组织,并划定田界,实行改革,使国力继续得到增强。对外他攻灭了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唐时迁灵州一带),又和唐朝兵革相见,北攻西域(今甘肃省敦煌西北玉门关以西地区),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龟兹、疏勒、于阗、马耆),向东攻击巴蜀,占领了羌族居住的12个唐朝边境州,是吐蕃王朝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公元676年,芒松芒赞病死于后藏巴昂冈芒。

都松芒布结(器弩悉弄,生年不详,676~704在位)丨〔子〕

又译为器弩悉弄、弃都松。弃芒论芒赞子。弃芒论芒赞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在进军南诏途中病死,葬于拉日巾陵。都松芒布结在位期间,松赞干布时的大相禄东赞之子沦钦陵的势力膨胀,权力大于赞普。对吐蕃王权勾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元698年,都松芒布结以“出猎”为名,亲征青海。他乘论钦陵外出之机,消灭其党羽2千余人。论钦陵举兵对抗,战败,自杀于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从此,禄氏家族控制吐蕃王朝大权的局面宣告结束。都松芒布结曾派兵攻伐西洱河(今云南洱海一带),降服了各部落。当时,所辖面积约510万平方公里。为吐蕃最强盛时期,境内人口达到960万左右。后来,唐朝又利用都松芒布结和贵族间激烈争斗的机会,争取洱海各部重新归附了唐朝。公元703年,都松芒布结亲自率领大军再入据洱海地区。第二年死于蒋域军中。

墀德祖赞(弃隶蹜赞,697~755年,704~755在位)丨〔都松芒布结子〕

其父都松芒布结死后,在公元704年继位,年仅7岁。弃迭祖赞在位期间,重新向唐朝示好。并向唐朝求婚,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了他。公元730年,唐玄宗派皇甫唯明入吐蕃,弃迭祖赞十分兴奋,取出贞观以来唐朝皇帝的文书给皇甫唯明看,并上表唐玄宗说:“外甥是先皇帝宿亲,又蒙陛下送金城公主入藏,从此,唐朝和吐蕃就和好如一家,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后又订立和盟,分界立碑,相约互不侵犯,进一步密切了汉藏关系。弃迭祖赞还进行了许多改革,使国力继续得到发展。公元752年,册封南诏王阁罗凤为“赞普钟”,一度和南诏结成联盟。公元755年,弃迭祖赞的大臣郎氏和末氏产生“叛违之心”,于亚着贝擦城(今地不可考),将弃迭祖赞害死(据拉萨的《达札路恭纪功碑》)。

墀松德赞(娑悉笼腊赞,742~797年,755~797在位)丨〔墀德祖赞子〕

史书又称弃松德赞、乞立赞、婆悉笼腊。弃迭祖赞子。弃迭祖赞被害后继位。在位42年,让位给王子,病死,终年56岁,葬于木惹山楚日朱昂陵。其父弃迭祖赞在公元755年被害后同年继位,并在达扎路恭的协助下,平定了郎氏和末氏的叛乱。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他乘机派兵攻唐,占据风翔以西地区。公元763年10月,吐蕃军攻入长安,居十五日,为郭子仪所退。又西攻大食(伊朗)、南入天竺(今印度)。公元783年,唐蕃双方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787年再次在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会盟。由于连年征战,民众困于兵役,又结怨近邻,加上灾荒不断,激起人民起义,社会动乱,吐蕃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赤松德赞为了抑制信奉本教为主的贵族势力,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王权,严厉镇压本教,大力提倡佛教,从印度、唐朝延请著名僧人入藏,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还任命佛教僧人为相,开创了僧人干预政治的先例。后来,赤松德赞让位于王子牟尼赞普,退居于松卡宁马卡宫,于公元797年病死。

牟尼赞普(足之煎,775~798年,约797~798在位)丨〔墀松德赞子〕

弃松德赞病死后继位。在位1年7个月,为母哲蚌氏毒死,终年24岁,葬于拉日登保陵,其父墀松德赞在公元797年病死后,同年4月继位。牟尼赞普继位后,遵循父王国策,极力扶植佛教,命令臣民必须向寺院布施财物。他又三次下令平均臣民财富,试图缓和贫富悬殊的阶级矛盾,但遭到了以母后哲蚌氏为首的贵族的强烈反对,均未见成效。弃松德赞退位时,曾将王后抛容女赐给牟尼赞晋。在弃松德赞丧事期间,抛容女仍然浓装艳抹,毫无悲伤之情。这使母后哲蚌氏十分反感。哲蚌氏要派刺客谋杀她,被牟尼赞普阻止。哲蚌氏移恨于牟尼赞普,就于公元798年11月乘机在逻些的雍布宫毒死了牟尼赞普。

牟如赞普(公元?~798年)丨〔牟尼赞普弟〕

弃松德赞第二子,牟尼赞普弟。牟尼赞普被害后继位。不久,被仇家害死,葬于顿卡达的江日江登陵。

牟尼赞普于公元798年11月被母后哲蚌氏毒死后,他继位。因牟如赞普曾于弃松德赞在位期间无辜杀死了文臣香务仁,公元798年12月,牟尼赞普被寻仇的香务仁族人所杀,在位1个月。葬于顿卡达的江日江登陵。

墀德松赞(赛那累、牟笛、火弃腊松赞,?一818年,约798~815在位)丨〔牟如赞普弟〕

其兄牟如赞普被仇家杀死后,他于同月继位。墀德松赞继位后,仇家又企图谋杀他。他在僧人钵阐布的保护下,终于免遭死难。从此,他便重用钵阐布,并提高佛教僧侣的地位,待遇,僧侣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势力。公元818年,赤德松赞病死于扎沟。

墀祖德赞(可黎可足,公元806~约838年,约815~838在位)丨〔墀德松赞子〕

可黎可足,于其父赤德松赞在公元818年病死后,同年继位,建年号为“彝泰”。可黎可足在位期间,吐蕃王朝内部分裂,国力大大削弱。公元821年和822年,他先后在长安西郊和逻些东哲堆园与唐朝会盟。公元823年,建立了“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长庆会盟碑”碑中写道:“甥舅商量和协,希望天下统一,与唐皇帝缔结此大和盟约……唐蕃要患难与共,相互帮助,友好相处,不动兵革。”这块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和友谊的历史见证。可黎可足扶植佛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规定一人出家为僧,由7户平民供养;谁胆敢以手指僧人,断指,以目瞪视僧人,剜目;广建寺院,顶礼僧人。他在位时长期患病,政务一概交给僧人钵阐布掌管。这些措施激起了反佛派贵族的极端仇视。他们先以钵阐布与王后行为不轨为借口,杀死了钵阐布。公元841年(另一说为838年),贵族贝达那巾、交绕拉隆又乘可黎可足酒醉熟睡的机会,潜入墨竹厦白宫卧房,用带子将他活活勒死。

达玛(达磨,809~842年,约838~842在位)丨 (可黎可足弟)

史书上又称达磨、朗达磨。在位5年,为信佛派贵族刺死。终年34岁,葬于层环陵。公元838年灭佛派贵族勒死可黎可足后,在同一年被拥立为王。达玛继位后,反可黎可足之道而行之,改为信奉本教,严酷镇压佛教。他下令禁止臣民信佛,焚毁佛经、关闭佛寺,迫令僧人还俗,这又激起了僧人的强烈反对。公元846年,信佛派贵族拉隆贝德将乘坐的白马用炭涂黑,身穿外黑内白的法衣,头戴黑帽.用油拌炭涂黑脸部,袖中暗藏弓箭,骑马来到拉萨,找到了达玛。这时,达玛正在阅读碑文,拉隆贝德走到面前拜见,口中诵着本教经。他第一拜时暗将弓箭取出,第二拜时暗暗地拉弓搭矢,第三拜时将箭朝达玛射去,箭矢正中达玛额头。达玛忙用双手将箭拔出,却血流如注地死去。拉隆贝德则逃往西康去了。达玛死时只有遗腹子。后来贵族们分别挟持达玛的遗腹子欧松和大妃领养的儿子永丹,连年争战,争夺吐蕃赞普的宝座,吐蕃王朝崩溃。

(括号内汉文译名据《新唐书》)

编辑本段崩溃之后

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百姓相继起来,在各地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

元朝疆域图:自元朝起,西藏就是中国领土

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

1、当东北部镇将混战时,吐蕃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自号“温末”军,这个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是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部,除此之外还有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汉人和其他民族。这支起义队伍大致往两个方向发展:

①向南进驻大渡河流域。(首领鲁耨月)

②向西北移居河西,主要是凉州一带(今武威)

在凉州一带的温末集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原来分散的小部落,逐渐联合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一个势力很强的地方政权(角嘶罗政权),五代时中原王朝派往凉州的命官多不能立足。

东北部镇将混战是指公元843年,论恐热率兵二十万攻鄯州(今青海乐都)守将没卢氏尚婢婢,尔后,整个河西、陇右的吐蕃边将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时达二十余年。公元866年,论恐热为拓跋怀光所杀,战争才逐渐平息下去。

2、发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

①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领韦·阔竭勒登从康氏区率领起义军向卫藏挺进,席卷拉萨一带,取得巨大胜利。

②随后卫如的韦·洛波洛琼趁乱揭杆而起。(没卢氏与贝氏混战)

③约如(今山南、工布一带)的大奴隶主尚·解赛耐赞强派奴隶百姓在山顶修筑水渠,工程浩大而艰巨,奴隶不堪其苦役折磨与残暴压迫,提出:“砍出头不如砍人头容易!”的起义口号,以钦普和工布地区的六人为领袖,发动了暴动,给了奴隶主以沉重打击。

④公元877年,起义军首领许布达泽等四人率军攻下山南穷结,将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掘毁多处,取出的殉葬财物,则由几个首领们瓜分。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农民和奴隶大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吐蕃奴隶制社会。杀死了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在《藏族史略》中记:公元895年在娘若香波堡杀死统治该地的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西藏佛教史略》中欧松的儿子贝考赞于公元九二三年被起义军杀死。)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的割据局面,其中出现了四个王系:

1.拉萨王系—朗达吗之子云丹的后裔占据拉萨,称为拉萨王系。他的势力多在拉萨、桑耶、朵康等地。

2.阿里王系—哦松之孙尼玛衮退居阿里布让为王,其三子分别统治孟域——拉达克王系,布让、象雄——古格王室,总称为“上部三衮”。古格王室之后拉喇嘛绛曲斡迎请阿底峡大师至西藏。

3.亚泽王系——尼玛衮的第十一代孙据亚泽为王,称亚泽王系

4.雅隆觉阿王系——哦松之孙扎西邹巴有三个儿子:巴德、斡德、基德,称为“下部三德”。斡德的第三个儿子赤穹,据雅隆秦昂达则城,形成雅隆觉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后人在青海定居,成为宗喀王(角厮罗)。

二 :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

吐蕃是一个在历史上位于青藏高原的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这片土地有史以来创立的第一个政权。虽然有资料说明西藏早期已经建立了一个政治实体,但关于六世纪末以前的情况还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西元六世纪时,一个名叫囊日论赞(570年-620年)的部落酋长企图用武力兼并其邻近的部落。后来他的儿子松赞干布(620年-649年)完成了这项使命。西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先后征服,兼并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等古羌人部落,建成强大的吐蕃王朝,建都逻些(锁)(今拉萨),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统一了西藏的人。

吐蕃国_吐蕃王国 -基本简单介绍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系就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stod”(意为上部,即西部)的音转。
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 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吐蕃国_吐蕃王国 -疆域划分

吐蕃在其赞普(首领)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兼并了苏毗、羊同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不仅统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西部、滇西北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向东、向南扩展,取得了唐朝大片土地。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东至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居延海,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国势衰落,以后内部分裂。10世纪时,河陇地区只剩下一小部分,祁连山南麓的阿柴是原臣属于吐蕃的吐谷浑部落,在今青海地区的吐蕃族称为脱思麻,在原吐蕃中心地区的称为乌思,其东为波窝、敢,其西为藏,今阿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分为纳里、古格、布让、日托、麻域等部。

吐蕃国_吐蕃王国 -历史统治

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适应奴隶社会的需要,制定法律及职官、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创制文字,与唐朝及天竺(今印度)、尼婆罗(今尼泊尔)广泛交往,引入封建文化,佛教也于此时正式传入吐蕃。
8世纪后半期,墀松德赞为赞普时,吐蕃实力最为强盛,统辖范围除青藏高原外,远达安西四镇(今新疆天山南路)及河西陇右(今甘肃省)等地。此时,佛教在与本教不断斗争,并在王室的大力扶植下,势力有了进1步的发展,王朝开始设置“却论”(僧相),开佛教僧人掌政之先声。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

在吐蕃社会中,王室和贵族是奴隶主阶级,其余的人都是属民。属民包括平民和奴隶。8世纪中叶以后,不仅属民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迭起,在奴隶主阶级内部,王室和贵族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很激烈。王室和贵族的斗争,往往以宗教上佛教和本教的斗争反映出来。
牟尼赞普在位期间,曾三次下令平均属民财富,以缓和阶级矛盾,毫无成效。9世纪初,墀德松赞、墀祖德赞父子两代赞普,相继大力发展佛教。其时,王朝政务把持在佛教僧人钵阐布之手。墀祖德赞规定了一人出家为僧,七户平民供养的制度,还制定了严刑峻法,镇压反佛势力,又极力与唐朝和盟(公元823年所立“唐蕃会盟碑”,一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至今在拉萨大昭寺前保存完好),以抑制贵族势力,最后遭到崇信本教的贵族权臣杀害。其后,达玛在贵族势力的拥戴下即赞普位,厉行“禁佛崇本”的政策,旋被刺杀,王朝崩溃。
9世纪后半叶,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奴隶制社会全面瓦解。
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墀德祖赞联姻, 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与二公主嫁入吐蕃的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陆续传到吐蕃,对吐蕃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吐蕃的畜产品及装饰、游艺等,也传入中原地区。
松赞干布曾接受唐朝官位(驸马都尉)和封爵(西海郡王、賨王),奠定了吐蕃与唐朝政治上的亲密关系。唐朝与吐蕃之间虽然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但双方交往密切,民间接触更为频繁,“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是唐、蕃关系的主流。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手工业。冶铁有较高水平,能在江面上架设铁索桥。
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吐蕃国_吐蕃王国 -鼎盛削弱

鼎盛阶段
西藏高原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

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629年,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他削平了叛乱,统一了西藏。松赞干布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与唐朝进行了激烈的角逐。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西域,不仅完全控制了西域,而且夺走了河西和陇右地区。763年(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陷唐都长安。在8世纪下半叶,吐蕃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
友好往来
吐蕃和唐朝虽然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的主流。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答应吐蕃的请求,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710年(景龙四年),唐金城公主又携带着锦缯各数万匹、多种工匠以及1个龟兹乐队进入吐蕃,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子学学习汉文化。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情谊。729年(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说明在唐代汉蕃人民的关系已经不可分离了。
国力削弱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吐蕃国_吐蕃王国 -宗教信仰

吐蕃的传统信仰乃是本教,其中早巳融了许多自身生长的原始巫教因素。又崇拜自然神灵,有专业巫师。这些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图腾崇拜,以及占卜、禁忌、巫术、血祭等都是藏土原来流行的原始巫教重要特征。本教传入后并未消灭这些传统信仰,而是予以吸收、改造,由之其宗教一新面目,本教原是1种外来的宗教,但这里反映的似乎仍是较晚的传说,其时本教已出现了专业巫师、卜师、咒师的分化。
本教非常重视驱邪和禁忌。举行驱邪祈福仪式首先须净身,接着焚烧刺柏木与香草,而以血祭为高潮。据汉文史料记载,小的祈神活动须杀羊、狗、猕猴,大的祈神活动须杀马、牛、犬、驴,还有人祭。虽然本教的兴起一般平民之家人祭已鲜有举行,改以模型代之,但在赞普和贵族人家依然保留丁这一传统。直至佛教大盛以后才予废除。驱邪祈福的主要法器是剑。又奉教认为地下是1个鬼魂世界,而地下动物可与鬼神相通,因此禁杀鱼、蛇、蛙、鼠。古吐蕃人本来吃鱼,及本教兴而止,流俗至今。在本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杜本、迦本、觉本三派。杜本以供祀、禳祓鬼怪为宗旨,乃辛浇正支;迦本以巫术为主,属古极秘铁让教余脉;觉本则是佛教传入后,接受其部分教义及宗教仪式,佛教化的本教;此为后论。佛教的传入乃吐蕃精神生活的重大事件。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

佛教的入蕃确乃始自松赞冈布,但当时并不是佛教的兴盛时期,事实上直至乞黎苏笼猎赞继位之前本教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佛教虽在流传,但却并未稳占上风,至乞黎苏笼猎赞之世,出于铲除同本教相联系的传统贵族势力,加强王权的政治需要,大力提倡佛教,并随着吐蕃大军向唐朝境内的推进,先后占领了陇右、河西、北庭诸道及西域城邦诸国,大量佛教徒尽为其臣民,因之迅速把佛教提升至国教的崇高地位。此王派人分赴天竺与汉地,延请名僧至蕃,召开了僧诤大会,公开辩论佛教教理。争论的焦点是渐进成佛还是顿悟成佛,结果主张渐进成佛的天竺僧侣占了上风,印度密宗大师邬仗那高僧莲花生主持了桑耶寺的修建,这是由天竺、泥婆罗、勃律工匠完全按照印度风格修建的,规模宏大,内有东胜神洲、南赠部洲等古印度地理观念中全世界各大洲的微缩景观,实乃西藏佛教发展中的第一座历史丰碑。
吐蕃佛教发展到可黎可足时代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赞普颁诏制定了七户养僧制,全国到处兴建寺院,佛教钵掣逋取代了昔日本教桑门的地位,开始全面干政,乃至如唐蕃会盟这样重要的大会也由其主持,由之不但进1步加剧了佛、本二教的矛盾,而且全面激化了憎、俗之间的矛盾。至朗达磨立,志在借重恢复本教势力,以重振王权,下诏灭佛。寺院尽毁,经典尽焚,诸如桑耶寺等名刹大寺,亦逐僧封门。但佛教在吐蕃流传已久,早已拥有众多的信徒,而本教早衰,势难再振,导致朗达磨政治改革的失败,并引起子剧烈的社会动荡。此王死后,乞离胡(永丹)、欧松二赞普并立,国内分为二派,吐蕃全面内战爆发,由蕃土波及回境,于是吐蕃国势大衰,终结了其长达百余年的西域统治,重新退回帕米尔高原,结束了吐蕃的盛世,也结束了西藏佛教历史上的前弘期。
吐蕃佛教明显有异于汉地佛教,它把西域流行的小乘佛教、天竺引进的密宗佛教,与本地的本教、巫教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藏传佛教。其中密宗思想尤占主导地位。在戒律方面近似于西域佛教,食肉,不戒杀生,但反对血祭,并形成了严密的教团组织,从而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铺奠了道路。

吐蕃国_吐蕃王国 -民俗风俗

吐蕃人的服饰
关于吐蕃人的服饰,吐蕃女子是辫发的,吐蕃男性也是辫发的,但形式似乎与北方民族的辫发有所不同,未必是全结一支大辫,很可能是结成若干小辫,故帽落会出现“乱发如蓬”的外观。女性之赭面同高原人之肤色相应,更带一股健康之气,为唐人效法,曾风靡长安。自居易《时世妆》诗云:“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膏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髹无鬓堆髻样,叙红不用赭面妆……无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这种以赭面泥唇为特色的时妆就是由吐蕃传入的。
吐蕃人的服装最初皆以牛羊毛皮为原料,白居易《缚戎人》诗中记吐蕃人“身着皮裘系毛带”,其腰带很具民族特征,既不同于汉人的绦带,又不同于北方民族和西域诸族的革带,而是以纺绩编结而成的毛带,引人注目的是牛毛也用于纺绩,还有以牛羊毛混纺而成的高级毛料谓之氆氇(phru),可广泛用于制作战袍,官服,以及便装。这种毛料已传入西域,吐蕃人有特色的服装乃是披风、披肩。自丝绸传入后,其贵族大都改服丝织物,赞普为丝织品,其官员各以臂饰区分级别,以瑟瑟、金、金饰银、银、铜为五等,装于方圆三寸的氆氇上,安于膊前。
吐蕃的居住与交通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武士

吐蕃乃行居与定居兼而有之的两栖民族,吐蕃的地面建筑皆平顶,与塔里木城邦诸国相似,其“寝处污秽,绝不栉沐”的习俗与柔然相同,出于对水的珍惜,不允许因栉沐而造成水的浪费和污染。行则居帐,止则居室,其帐篷形制特大,且非以羊毛,而是以牛毛毡制成,具极强的抗寒功能,其平顶住房依地势高低成阶梯形,而王宫多建山上,拉萨之布达拉宫就是其典型建筑。
吐蕃具有完善的交通设施,陆路乘马,以牦牛及独峰驼为驮畜,水路以皮筏载渡,并善造索桥,所占领地区沿交通干线不仅建立烽燧斥堠,而且建立驿传制度,有金箭传驿与铁箭传驿2种形式,金箭为调兵专用,铁箭则为一般驿传。一如金箭传递之制。吐蕃驿传一般由四人组成,未必来自同一部落,以便互相纠察,他们不仅负责传递军情,而且传递公文信件,是维护吐蕃西域统治的手足和耳目。
婚俗
吐蕃的婚姻家庭完全以男性为中心,并存在着强烈的门第差别,婚姻皆在相同或相近门第间进行,同王室悉补野氏通婚者仅限于韦氏、没庐氏等少数最显赫的家族,例如噶尔家族虽数世为相,却并非高门,故始终末获与王族联姻的殊荣,其余概可类推。复据《新唐书·吐蕃传》吐蕃法有“妇人无及政”的禁令,女子虽贵为赞蒙,不得干预政事。男女婚嫁实质上是1种买卖婚,吐蕃娶文成、金城二公主,聘金皆极重,但这种聘金实即买女的费用,故公主至蕃,虽仍自有仆从,自为帐落,却丧失了一切权利,政治上更难于发挥任何作用。王族通婚尚且如此,普通婚姻更是这样,吐蕃贵族通行一夫多妻制度,且有嫡庶妻妾之分,等级非常严格,报婚制在吐蕃也非常盛行,这是买卖婚的必然伴生物,以保证夫家财产不致流失。
关于吐蕃的葬俗,吐蕃实行土葬,王者、贵族还盛行人殉,这些都是本教全盛时代产物,佛教兴起以后这一风俗似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杀牛马列墓上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吐蕃王国末世。吐蕃人以黑为丧色,墓皆平头,以像生前屋舍。
吐蕃的礼俗
关于吐蕃的礼仪,吐蕃人的娱乐博采众长,綦即围棋,传自中原,博乃掷骰子赌博,源自巫术、占卜,陆指双陆,传自波斯,蠡即笛,乃羌人古乐,鸣鼓、吹螺则乃创自蕃土,而螺不产于帕米尔高原,疑吹螺实乃吹角。此外,据唐人文献记载,吐蕃也非常盛行马球:如《封氏闻见录》卷6,打马球条记:“景云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吐蕃赞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上令仗会试之,决数部,吐蕃皆胜。”马球源自波斯,吐蕃与之为邻,从事这项体育活动显然早于中原,其技术更为超绝。

吐蕃国_吐蕃王国 -历法医学

吐蕃的历法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文字

吐蕃的历法制度非常完善;至迟松赞冈布之世已推行1种以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12种动物命名的纪年法,这一历法与汉历基本相同,西域、漠北诸族所用历法也都与之大同小异,显然都是汉历的变种。引注目的是,吐蕃人在这种历法的基础上又以阴阳、五行与之相互配合,衍生出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铁(阴金)、阳铁、阴水、阳水等十项名称,以此十与十二相配,恰如汉历之天干与地支相配一样,也是六十年一循环(一甲子),区别仅在于名称的不同,反映出二者既存在着内在的血缘关系,又显现了自身的特色。著名的《唐蕃会盟碑》所使用的就是这种纪年法。此外,可黎可是赞普还仿照汉历创立了王位纪年法,以彝泰为年号,然而后继者无人,及佛教盛行后还使用过所谓火空海纪年法及佛历纪年法,主要在僧团内部使用。
吐蕃医学
吐蕃的医学博取众长而独成一系,即为今日藏医的源头,其中受汉方医学影响尤深。传说文成公主人蕃,带去“治四百零4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弃隶缩赞之世还曾派遣贝兹旃檀往汉地翻译医书多种。这些医书有的仍存录于藏文大藏经之副藏《丹珠尔》之中。吐蕃的医学还受到西域和突厥的影响,《汉藏吏集》记“赤德松赞时由译师毗卢遮那延请四方名医,译其医著为藏文”。其时“由突厥人森却钦波把金刚手菩萨所说的续部译为藏文”,吐蕃13种疗法中有葛逻禄疗法与突厥疗法,又有索波疗法与冲水疗法则同西域有关。吐蕃的医书浩如烟海,其中的经典名篇多诞生于唐朝时期,如医圣云丹贡布(开元十七年至大中七年,729—853)之名著《四部医典》,汉医韩之海、天竺医巴惹达扎与大食医嘎林诺三人合著之《门杰吉树恰》(无畏的武器),汉僧马哈金达、汉工使加楚尕布与藏医琼布政攻、琼布顿珠、爵拉门巴等合译之《月王药珍》,汉医塔希·东瓦冈瓦与汉僧马巴拉、香蒂巴拉等九太医合著之《太医药诊紫色经函》等,皆为传世之著,足证吐蕃医学的发达昌隆。

吐蕃国_吐蕃王国 -饮食习惯

吐蕃兼食粮、肉,好饮酒,《新唐书·西域传》。吐蕃主要以粮、奶、牛羊肉为食,而忌食驴、马肉,其原始的饮食习惯本以调好的炒面捏成1个容器形状,奶酪、肉羹盛于其内,连容器带羹酪一起吃光,无碗,以手捧酒以饮,后来才有了木碗。吐蕃人最具代表的食品乃是糌粑,以青稞炒面同酥油拌和而成的食品,营养好,含热量高。饮料则为青稞酒,度数不高,有解渴,提神的效果,每逢祭祀,皆须备用糌粑与青稞酒。这就是说,一般游牧民族皆习惯于吃羊肉,吐蕃人则尤重吃牛肉。吐蕃人还吃狗肉。到了晚期吐蕃人的饮食又有了新的发展,据(贤者喜宴),吐蕃王热巴巾赞普元和十年至开成元年在位,(815~836)时已有了葡萄酒,并创造了加盐的酥油茶。食品内容也大为增加,既包括西域,又包括汉地的品种。吐蕃人也已知面粉发酵的技术,已有了制作饼、腌菜、干果、酸奶的方法。多种汉地食品如豆腐、粉丝、白菜、韭菜、芫荽、萝卜、水腌菜、酱油、醋、扁食(饺子)、馒头(包子)等也已传入吐蕃。其饮食文化的进步显然是吐蕃奉行进取开放政策,博纳众长的结果。

吐蕃国_吐蕃王国 -与唐宋的关系

与唐的关系

松赞干布于唐太宗贞观八年( 634年)遣使与唐修好,唐也派臣入蕃。西元638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两年之后,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 641年文成公主入蕃, “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迎于河源,文成公主进蕃时把各种大唐的生产技术转入吐蕃,如营造与工技著作六10种,能治40四种疾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还有大批日用品和农作物种子等。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将近40年,于680年去世。

这次联姻是大唐与吐蕃统治者之间第一次建立起正式的联系。大多数历史学家也赞扬松赞干布从尼泊尔王室娶得一位公主。但是否确有其事还存在怀疑,因为早期历史并没有这一记载。 虽然有些证据表明这一时期西藏对佛教并非全然无知,但主要是由于大唐公主对其丈夫的影响才使得佛教在西藏广泛传播。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

在松赞干布在世的时期,唐蕃之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节来往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自贞观四年( 630年)开始,到842年,双方来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使唐125次。 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返回长安,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域宋到长安祝贺凯旋,并献高七尺的黄金铸成的鹅作为礼品。 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适逢天竺发生战乱,大唐使臣被抢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赞干布派兵帮助,并征兵于尼泊尔,由王玄策带领前往天竺,平定了战乱,使大唐使团顺利返回,并献俘于长安。后来王玄策在唐高宗显庆三年( 658年)还经过吐蕃出使天竺,至今在西藏吉隆县还保存有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摩崖石刻。 649年夏天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遣使入蕃告丧,并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到长安吊祭,献金银珠宝十五种置于太宗灵前,并上书表示对唐高宗即位的祝贺和支持。又再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称: “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 , “西海郡王” ,又晋封松赞干布为“ [宗贝]王” ,并刻松赞干布石像立与唐太宗的昭陵之前。
松赞干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由孙子芒伦芒赞(中文: Mangsong Mangtsen继位为赞普,由大臣噶尔东赞域宋辅佐朝政。噶尔东赞域宋继承松赞干布的方针,完善法律,清查户籍,确定税负,安定吐蕃内部。他利用吐谷浑王室的内争,多次带兵攻击吐谷浑,甚至与支持吐谷浑的大唐发生冲突。 670年,大唐为了支持吐谷浑,出动十几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噶尔钦陵得到情报后立即调集吐蕃二十多万军队迎战,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军覆没。从此吐蕃牢固控制了青海湖地区,并进1步与大唐争夺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力图取得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676年芒伦芒赞去世,其遗腹子都松芒波结(中文:堆荣芒保杰)被立为赞普,噶尔钦陵继续掌政。由于噶尔氏家族长期专权,与其他贵族产生矛盾,同时也威胁到赞普王权的巩固,都松芒波结长大后,于695年到698年对噶尔家族进行讨伐,钦陵在青海宗喀地方兵溃自杀,其弟赞婆及儿子莽布支率部众投降大唐,赞婆受封为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莽布支先封安国公,后以战功晋封拨川郡王,其后裔世代在大唐担任官职。
都松芒波结剪除噶尔家族后,吐蕃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但是不久以后都松芒波结于704年在远征南诏时去世,其子赤德祖赞(中文:充银tshoms )同年即吐蕃王位,因他年仅一岁,由其奶奶没庐氏赤玛类临朝听政。这一时期处于武周女皇帝武则天的晚年,周蕃双方都被连年战争所困,希望恢复和平友好,都松芒波结在世时,赤玛类就曾为他向大周求亲,其后又为赤德祖赞向大周求亲。 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辟大唐即位称帝。 710年,唐中宗许金城公主于赤德祖赞。同年唐中宗派专使和吐蕃的迎亲使者一起护送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亲率百官隆重送行到陕西始平县,并因吐蕃的请求,把黄河九曲之地赐给金城公主为汤沐邑。 731年赤祖德赞和金城公主遣使向大唐请求“毛诗” , “礼记” , “左传“等,并要求定界互市。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733年唐蕃双方在赤岭(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于赤岭,甘松岭互市,双方边将和官员参加,并通告各地,双方和好禁止互相抢掠。
不久,由于唐蕃双方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势,而且边将也想从战争中获取功名,战事遂起。吐蕃北面与突骑施联合,东南与云南的南诏联合,合兵对唐造成巨大威胁。约在754年,担任大论的末东则布和朗迈色等作乱,赤德祖赞被害,到755年吐蕃王朝平定叛乱,年仅十三岁的赤松德赞继位。就在这一年大唐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唐朝廷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面的防务空虚,吐蕃相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大唐的大片地区,并在763年10月,乘大唐君臣不和之机,集中约二十万军队东进,直入长安,唐代宗仓皇出奔陕州。吐蕃军占领长安十五天,同时立金城公主的侄子(实际上与金城公主同辈)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并设置百官。后蕃军不适应长安秋季的酷热,吐蕃军中疾病流行,加上大唐勤王之军逼近,吐蕃军主动退出长安。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还多次进到宝鸡,威胁长安,北到宁夏贺兰山与回纥相接,南面以南诏为属国,西面尽有安西四镇,在中亚与大食相抗。据藏文史籍记载,此时吐蕃还一度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据历史记载,从西元705年至822年,唐朝和吐蕃共会盟八次,其中第八次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因为第八次会盟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 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以也称为“长庆会盟” 。盟文如下: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文武孝德皇帝与赞(普)陛下,二圣舅甥,睿哲鸿被,晓今永之屯,享矜湣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今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善,再续旧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和矣。今蕃汉二国,各守见管本界, (洮泯以东,大唐封疆,其塞)以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或有猜阻,捉生问事讫,给以衣粮放归。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任常相往来,两路)蕃汉,并于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只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于万代,赞美之声) ,遍于日月所照矣。蕃于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 (于)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如此盟约,各自契陈。刑牲为盟,设此大约,倘不依此誓,蕃汉(背约破盟者,受其殃)祸也。仍须仇(报)及为阴谋者,不在破盟之限。蕃汉君臣,并稽首立誓,周细为文,二君之验,证以官印,登坛之臣,亲署姓名。手执如斯誓文,藏于玉府焉。
吐蕃王朝时期的西藏一直处于本土的苯教与新传入的佛教两股势力的争斗之中。 841年赤祖德赞被反对佛教的大臣暗杀,其兄朗达玛被扶上王位。朗达玛代表着反对佛教传播的势力, 843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杀害僧人首领,强迫僧人还俗,关闭寺院,毁坏佛像,佛经,史称“朗达玛灭佛” 。 846年朗达玛被僧人拉隆贝吉云丹射死。达玛的2个儿子在爸爸死后又为争夺王位爆发内战,掌握军权的将领也随即发生混战,长达二十多年。统治集团的混乱又在869年引起平民百姓的反上之乱, 877年起义军发掘赞普王陵,逐杀王室和贵族,吐蕃王朝彻底崩溃,西藏二百多年的统一局面到此告终。后来的西藏形成许多部落,土邦等。大唐凑巧也同时代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西元907年大唐灭亡,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又1大分裂时期,直至最后北宋的建立。

与大宋的关系

西元960年,北宋建立。由于大宋的所处的地区的缘故,与远离汉族地区的卫藏等地藏族各部联系交往较少,但与邻近汉族地区的甘,青,川,滇藏族各部则相对密切。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

大宋开国不久,原吐蕃帝国的1个部落首领的后裔唃厮啰在以邈川(今乐都) ,青唐(今西宁)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藏族为主体的1个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权。唃厮啰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纳贡,并乞官职。西元1032年(明道元年) ,宋仁宗封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 ,并给以优厚的俸禄。西元1041年(康定二年) ,大宋皇又封唃厮啰为”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此后,唃厮啰的子孙继承人董毡,阿里骨,瞎征,陇等,世代均由大宋封官任职。唃厮啰部统治地区,隶属于北宋全国二十六路中的秦凤路。到西元1116年(政和六年) ,唃厮啰部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此外,宋真宗皇帝还于西元1001年年(咸平四年)加封凉州(武威)藏族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的官职。
从西元11世纪开始,大宋在今甘肃省南部,河西走廊,青海省东部,西康等地区,大力推行屯田戍边的政策,以对付西夏的入犯,增加防卫力量。在此基础上,大宋向河西走廊等地的藏族部落拨发弓箭及其它武器,并招募藏族弓箭手,在藏人中建立类似大宋民兵的军事体制,以共同防御西夏人的入犯及袭扰。宋将王韶在今甘肃临夏,临洮一带大量开拓土地,招纳30多万藏人从事垦种。著名的茶马互市也在今四川雅安,甘肃临夏以及陕西一些地区的大宋专设市场上进行,开始了尔后数百年藏区马匹与汉区茶叶的经常固定交易。

吐蕃国_吐蕃王国 -君王列表

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846年,达磨赞普被杀,吐蕃分裂为贵族领主割据的局面。元朝后受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
达布聂赛(讵素若,公元六世纪中叶)囊日论赞(论赞索,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 丨〔达布聂赛子〕
原为吐蕃首领,后统一西藏高原称尊。在位11年,为旧贵族毒死,葬于顿卡达贡日索嘎陵沦赞弄囊,祖上世代为吐蕃首领。他袭位时,年富力
壮,思想敏锐,励精图治,发奋自强,于公元620年攻灭苏毗部,统一了西藏高原,被尊称为“朗日沦赞”(意为政治如同天那样高明,盔甲
如同天山那样坚强的君王)。朗日沦赞统一西藏高原后,重用在统一战争中立功的新贵族,引起旧贵族的仇视。晚年,旧贵族(父王三臣和母
后三臣)先后叛乱,并乘机毒死了他,不少属部纷纷叛离,吐蕃又陷于分裂。松赞干布(弃宗弄赞,约617~650年) 丨〔囊日论赞子〕芒松芒赞(乞黎拔布,弃芒论芒赞,生年不详,650~676在位) 丨〔松赞干布孙〕
松赞干布孙。松赞干布病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俄西尸保陵,因其父贡松贡赞早死,爷爷松赞干布于公元650年5月病死后,他于同
月继位。芒松芒赞幼年即位。在位期间,由相禄东赞父子相继执掌国政,总揽实权,完善了王朝的政治组织,并划定田界,实行改革,使国力
继续得到增强。对外他攻灭了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唐时迁灵州一带),又和唐朝兵革相见,北攻西域(今甘肃省敦煌西北玉门关以西地
区),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龟兹、疏勒、于阗、马耆),向东攻击巴蜀,占领了羌族居住的十二个唐朝边境州,是吐蕃王朝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公元676年,芒松芒赞病死于后藏巴昂冈芒。都松芒布结(器弩悉弄,生年不详,676~704在位) 丨〔子〕
又译为器弩悉弄、弃都松。弃芒论芒赞子。弃芒论芒赞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在进军南诏途中病死,葬于拉日巾陵。都松芒布结在位期间,
松赞干布时的大相禄东赞之子沦钦陵的势力膨胀,权力大于赞普。对吐蕃王权勾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元698年,都松芒布结以“出猎”为名,
亲征青海。他乘论钦陵外出之机,消灭其党羽2千余人。论钦陵举兵对抗,战败,自杀于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从此,禄氏家族控制吐蕃
王朝大权的局面宣告结束。都松芒布结曾派兵攻伐西洱河(今云南洱海一带),降服了各部落。当时,所辖面积约510万平方公里。为吐蕃最
强盛时期,境内人口达到960万左右。后来,唐朝又利用都松芒布结和贵族间激烈争斗的机会,争取洱海各部重新归附了唐朝。公元703年,都
松芒布结亲自率领大军再入据洱海地区。第二年死于蒋域军中。墀德祖赞(弃隶蹜赞,697~755年,704~755在位) 丨〔都松芒布结子〕
其父都松芒布结死后,在公元704年继位,年仅7岁。弃迭祖赞在位期间,重新向唐朝示好。并向唐朝求婚,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了他。公元
730年,唐玄宗派皇甫唯明入吐蕃,弃迭祖赞十分兴奋,取出贞观以来唐朝皇帝的文书给皇甫唯明看,并上表唐玄宗说:“外甥是先皇帝宿
亲,又蒙陛下送金城公主入藏,从此,唐朝和吐蕃就和好如一家,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后又订立和盟,分界立碑,相约互不侵犯,进
1步密切了汉藏关系。弃迭祖赞还进行了许多改革,使国力继续得到发展。公元752年,册封南诏王阁罗凤为“赞普钟”,一度和南诏结成联
盟。公元755年,弃迭祖赞的大臣郎氏和末氏产生“叛违之心”,于亚着贝擦城(今地不可考),将弃迭祖赞害死(据拉萨的《达札路恭纪功
碑》)。
墀松德赞(娑悉笼腊赞,742~797年,755~797在位) 丨〔墀德祖赞子〕
史书又称弃松德赞、乞立赞、婆悉笼腊。弃迭祖赞子。弃迭祖赞被害后继位。在位42年,让位给王子,病死,终年56岁,葬于木惹山楚日朱昂
陵。其父弃迭祖赞在公元755年被害后同年继位,并在达扎路恭的协助下,平定了郎氏和末氏的叛乱。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唐朝发生了“安史
之乱”,他乘机派兵攻唐,占据风翔以西地区。公元763年10月,吐蕃军攻入长安,居十五日,为郭子仪所退。又西攻大食(伊朗)、南入天
竺(今印度)。公元783年,唐蕃双方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787年再次在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会盟。由于连年征战,民众困于
兵役,又结怨近邻,加上灾荒不断,激起人民起义,社会动乱,吐蕃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赤松德赞为了抑制信奉本教为主的贵族势力,缓和
阶级矛盾,巩固王权,严厉镇压本教,大力提倡佛教,从印度、唐朝延请著名僧人入藏,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还任命佛教僧人
为相,开创了僧人干预政治的先例。后来,赤松德赞让位于王子牟尼赞普,退居于松卡宁马卡宫,于公元797年病死。牟尼赞普(足之煎,775~798年,约797~798在位) 丨〔墀松德赞子〕
弃松德赞病死后继位。在位1年七个月,为母哲蚌氏毒死,终年24岁,葬于拉日登保陵,其父墀松德赞在公元797年病死后,同年4月继位。牟尼
赞普继位后,遵循父王国策,极力扶植佛教,命令臣民必须向寺院布施财物。他又三次下令平均臣民财富,试图缓和贫富悬殊的阶级矛盾,但
遭到了以母后哲蚌氏为首的贵族的强烈反对,均未见成效。弃松德赞退位时,曾将王后抛容女赐给牟尼赞晋。在弃松德赞丧事期间,抛容女仍
然浓装艳抹,毫无悲伤之情。这使母后哲蚌氏十分反感。哲蚌氏要派刺客谋杀她,被牟尼赞普阻止。哲蚌氏移恨于牟尼赞普,就于公元798年
11月乘机在逻些的雍布宫毒死了牟尼赞普。牟如赞普(公元?~798年) 丨〔牟尼赞普弟〕
弃松德赞第二子,牟尼赞普弟。牟尼赞普被害后继位。不久,被仇家害死,葬于顿卡达的江日江登陵。
牟尼赞普于公元798年11月被母后哲蚌氏毒死后,他继位。因牟如赞普曾于弃松德赞在位期间无辜杀死了文臣香务仁,公元798年12月,牟尼赞
普被寻仇的香务仁族人所杀,在位一个月。葬于顿卡达的江日江登陵。墀德松赞(赛那累、牟笛、火弃腊松赞,?一818年,约798~815在位) 丨〔牟如赞普弟〕
其兄牟如赞普被仇家杀死后,他于同月继位。墀德松赞继位后,仇家又企图谋杀他。他在僧人钵阐布的保护下,终于免遭死难。从此,他便重
用钵阐布,并提高佛教僧侣的地位,待遇,僧侣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势力。公元818年,赤德松赞病死于扎沟。墀祖德赞(可黎可足,公元806~约838年,约815~838在位) 丨〔墀德松赞子〕
可黎可足,于其父赤德松赞在公元818年病死后,同年继位,建年号为“彝泰”。可黎可足在位期间,吐蕃王朝内部分裂,国力大大削弱。公
元821年和822年,他先后在长安西郊和逻些东哲堆园与唐朝会盟。公元823年,建立了“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长庆会盟碑”
碑中写道:“甥舅商量和协,希望天下统一,与唐皇帝缔结此大和盟约……唐蕃要患难与共,相互帮助,友好相处,不动兵革。”这块会盟碑
至今还屹立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和友谊的历史见证。可黎可足扶植佛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规定一人出家为僧,
由7户平民供养;谁胆敢以手指僧人,断指,以目瞪视僧人,剜目;广建寺院,顶礼僧人。他在位时长期患病,政务一概交给僧人钵阐布掌管。
这些措施激起了反佛派贵族的极端仇视。他们先以钵阐布与王后行为不轨为借口,杀死了钵阐布。公元841年(另一说为838年),贵族贝达那
巾、交绕拉隆又乘可黎可足酒醉熟睡的机会,潜入墨竹厦白宫卧房,用带子将他活活勒死。达玛(达磨,809~842年,约838~842在位) 丨 (可黎可足弟)
史书上又称达磨、朗达磨。在位5年,为信佛派贵族刺死。终年34岁,葬于层环陵。公元838年灭佛派贵族勒死可黎可足后,在同一年被拥立为
王。达玛继位后,反可黎可足之道而行之,改为信奉本教,严酷镇压佛教。他下令禁止臣民信佛,焚毁佛经、关闭佛寺,迫令僧人还俗,这又
激起了僧人的强烈反对。公元846年,信佛派贵族拉隆贝德将乘坐的白马用炭涂黑,身穿外黑内白的法衣,头戴黑帽.用油拌炭涂黑脸部,袖
中暗藏弓箭,骑马来到拉萨,找到了达玛。这时,达玛正在阅读碑文,拉隆贝德走到面前拜见,口中诵着本教经。他第一拜时暗将弓箭取出,
第二拜时暗暗地拉弓搭矢,第三拜时将箭朝达玛射去,箭矢正中达玛额头。达玛忙用双手将箭拔出,却血流如注地死去。拉隆贝德则逃往西康
去了。达玛死时只有遗腹子。后来贵族们分别挟持达玛的遗腹子欧松和大妃领养的儿子永丹,连年争战,争夺吐蕃赞普的宝座,吐蕃王朝崩溃。

吐蕃国_吐蕃王国 -崩溃之后

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百姓相继起来,在各地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
1、 当东北部镇将混战时,吐蕃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自号“温末”军,这个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是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部,除此之外还有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汉人和其他民族。这支起义队伍大致往2个方向发展:?
向南进驻大渡河流域。(首领鲁耨月)?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国吐蕃
向西北移居河西,主要是凉州一带(今武威)?
在凉州一带的温末集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原来分散的小部落,逐渐联合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1个势力很强的地方政权(角嘶罗政权),五代时中原王朝派往凉州的命官多不能立足。?
东北部镇将混战是指公元843年,论恐热率兵二十万攻鄯州(今青海乐都)守将没卢氏尚婢婢,尔后,整个河西、陇右的吐蕃边将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时达二十余年。公元866年,论恐热为拓拔怀光所杀,战争才逐渐平息下去。?
2、发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
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领韦·阔竭勒登从康氏区率领起义军向卫藏挺进,席卷拉萨一带,取得巨大胜利。?
随后卫如的韦·洛波洛琼趁乱揭杆而起。(没卢氏与贝氏混战)
约如(今山南、工布一带)的大奴隶主尚·解赛耐赞强派奴隶百姓在山顶修筑水渠,工程浩大而艰巨,奴隶不堪其苦役折磨与残暴压迫,提出:“砍出头不如砍人头容易!”的起义口号,以钦普和工布地区的六人为领袖,发动了暴动,给了奴隶主以沉重打击。?
公元877年,起义军首领许布达泽等四人率军攻下山南穷结,将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掘毁多处,取出的殉葬财物,则由几个首领们瓜分。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农民和奴隶大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吐蕃奴隶制社会。杀死了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在《藏族史略》中记:公元895年在娘若香波堡杀死统治该地的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西藏佛教史略》中欧松的儿子贝考赞于公元九二三年被起义军杀死。)?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的割据局面,其中出现了4个王系:?
1.拉萨王系—朗达吗之子云丹的后裔占据拉萨,称为拉萨王系。他的势力多在拉萨、桑耶、朵康等地。?
2.阿里王系—哦松之孙尼玛衮退居阿里布让为王,其三子分别统治孟域——拉达克王系,布让、象雄——古格王室,总称为“上部三衮”。古格王室之后拉喇嘛绛曲斡迎请阿底峡大师至西藏。
3.亚泽王系——尼玛衮的第十一代孙据亚泽为王,称亚泽王系?
4.雅隆觉阿王系——哦松之孙扎西邹巴有3个儿子:巴德、斡德、基德,称为“下部三德”。斡德的第3个儿子赤穹,据雅隆秦昂达则城,形成雅隆觉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后人在青海定居,成为宗喀王(角厮罗)。?

三 :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

吐蕃是一个在历史上位于青藏高原的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这片土地有史以来创立的第一个政权。虽然有资料说明西藏早期已经建立了一个政治实体,但关于六世纪末以前的情况还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西元六世纪时,一个名叫囊日论赞(570年-620年)的部落酋长企图用武力兼并其邻近的部落。后来他的儿子松赞干布(620年-649年)完成了这项使命。西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先后征服,兼并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等古羌人部落,建成强大的吐蕃王朝,建都逻些(锁)(今拉萨),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统一了西藏的人。

吐蕃人_吐蕃王国 -基本简单介绍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系就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stod”(意为上部,即西部)的音转。
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 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www.61k.com)吐蕃人_吐蕃王国 -疆域划分

吐蕃在其赞普(首领)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兼并了苏毗、羊同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不仅统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西部、滇西北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向东、向南扩展,取得了唐朝大片土地。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东至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居延海,南至喜马拉雅山南麓。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国势衰落,以后内部分裂。10世纪时,河陇地区只剩下一小部分,祁连山南麓的阿柴是原臣属于吐蕃的吐谷浑部落,在今青海地区的吐蕃族称为脱思麻,在原吐蕃中心地区的称为乌思,其东为波窝、敢,其西为藏,今阿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分为纳里、古格、布让、日托、麻域等部。

吐蕃人_吐蕃王国 -历史统治

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适应奴隶社会的需要,制定法律及职官、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创制文字,与唐朝及天竺(今印度)、尼婆罗(今尼泊尔)广泛交往,引入封建文化,佛教也于此时正式传入吐蕃。
8世纪后半期,墀松德赞为赞普时,吐蕃实力最为强盛,统辖范围除青藏高原外,远达安西四镇(今新疆天山南路)及河西陇右(今甘肃省)等地。此时,佛教在与本教不断斗争,并在王室的大力扶植下,势力有了进1步的发展,王朝开始设置“却论”(僧相),开佛教僧人掌政之先声。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

在吐蕃社会中,王室和贵族是奴隶主阶级,其余的人都是属民。属民包括平民和奴隶。8世纪中叶以后,不仅属民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迭起,在奴隶主阶级内部,王室和贵族之间的权力角逐也很激烈。王室和贵族的斗争,往往以宗教上佛教和本教的斗争反映出来。
牟尼赞普在位期间,曾三次下令平均属民财富,以缓和阶级矛盾,毫无成效。9世纪初,墀德松赞、墀祖德赞父子两代赞普,相继大力发展佛教。其时,王朝政务把持在佛教僧人钵阐布之手。墀祖德赞规定了一人出家为僧,七户平民供养的制度,还制定了严刑峻法,镇压反佛势力,又极力与唐朝和盟(公元823年所立“唐蕃会盟碑”,一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至今在拉萨大昭寺前保存完好),以抑制贵族势力,最后遭到崇信本教的贵族权臣杀害。其后,达玛在贵族势力的拥戴下即赞普位,厉行“禁佛崇本”的政策,旋被刺杀,王朝崩溃。
9世纪后半叶,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奴隶制社会全面瓦解。
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墀德祖赞联姻, 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与二公主嫁入吐蕃的同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陆续传到吐蕃,对吐蕃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吐蕃的畜产品及装饰、游艺等,也传入中原地区。
松赞干布曾接受唐朝官位(驸马都尉)和封爵(西海郡王、賨王),奠定了吐蕃与唐朝政治上的亲密关系。唐朝与吐蕃之间虽然长期处于和战不定的局面,但双方交往密切,民间接触更为频繁,“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是唐、蕃关系的主流。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手工业。冶铁有较高水平,能在江面上架设铁索桥。
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吐蕃人_吐蕃王国 -鼎盛削弱

鼎盛阶段
西藏高原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

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629年,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他削平了叛乱,统一了西藏。松赞干布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与唐朝进行了激烈的角逐。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西域,不仅完全控制了西域,而且夺走了河西和陇右地区。763年(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陷唐都长安。在8世纪下半叶,吐蕃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
友好往来
吐蕃和唐朝虽然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的主流。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答应吐蕃的请求,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710年(景龙四年),唐金城公主又携带着锦缯各数万匹、多种工匠以及1个龟兹乐队进入吐蕃,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子学学习汉文化。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情谊。729年(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说明在唐代汉蕃人民的关系已经不可分离了。
国力削弱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吐蕃人_吐蕃王国 -宗教信仰

吐蕃的传统信仰乃是本教,其中早巳融了许多自身生长的原始巫教因素。又崇拜自然神灵,有专业巫师。这些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图腾崇拜,以及占卜、禁忌、巫术、血祭等都是藏土原来流行的原始巫教重要特征。本教传入后并未消灭这些传统信仰,而是予以吸收、改造,由之其宗教一新面目,本教原是1种外来的宗教,但这里反映的似乎仍是较晚的传说,其时本教已出现了专业巫师、卜师、咒师的分化。
本教非常重视驱邪和禁忌。举行驱邪祈福仪式首先须净身,接着焚烧刺柏木与香草,而以血祭为高潮。据汉文史料记载,小的祈神活动须杀羊、狗、猕猴,大的祈神活动须杀马、牛、犬、驴,还有人祭。虽然本教的兴起一般平民之家人祭已鲜有举行,改以模型代之,但在赞普和贵族人家依然保留丁这一传统。直至佛教大盛以后才予废除。驱邪祈福的主要法器是剑。又奉教认为地下是1个鬼魂世界,而地下动物可与鬼神相通,因此禁杀鱼、蛇、蛙、鼠。古吐蕃人本来吃鱼,及本教兴而止,流俗至今。在本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杜本、迦本、觉本三派。杜本以供祀、禳祓鬼怪为宗旨,乃辛浇正支;迦本以巫术为主,属古极秘铁让教余脉;觉本则是佛教传入后,接受其部分教义及宗教仪式,佛教化的本教;此为后论。佛教的传入乃吐蕃精神生活的重大事件。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

佛教的入蕃确乃始自松赞冈布,但当时并不是佛教的兴盛时期,事实上直至乞黎苏笼猎赞继位之前本教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佛教虽在流传,但却并未稳占上风,至乞黎苏笼猎赞之世,出于铲除同本教相联系的传统贵族势力,加强王权的政治需要,大力提倡佛教,并随着吐蕃大军向唐朝境内的推进,先后占领了陇右、河西、北庭诸道及西域城邦诸国,大量佛教徒尽为其臣民,因之迅速把佛教提升至国教的崇高地位。此王派人分赴天竺与汉地,延请名僧至蕃,召开了僧诤大会,公开辩论佛教教理。争论的焦点是渐进成佛还是顿悟成佛,结果主张渐进成佛的天竺僧侣占了上风,印度密宗大师邬仗那高僧莲花生主持了桑耶寺的修建,这是由天竺、泥婆罗、勃律工匠完全按照印度风格修建的,规模宏大,内有东胜神洲、南赠部洲等古印度地理观念中全世界各大洲的微缩景观,实乃西藏佛教发展中的第一座历史丰碑。
吐蕃佛教发展到可黎可足时代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赞普颁诏制定了七户养僧制,全国到处兴建寺院,佛教钵掣逋取代了昔日本教桑门的地位,开始全面干政,乃至如唐蕃会盟这样重要的大会也由其主持,由之不但进1步加剧了佛、本二教的矛盾,而且全面激化了憎、俗之间的矛盾。至朗达磨立,志在借重恢复本教势力,以重振王权,下诏灭佛。寺院尽毁,经典尽焚,诸如桑耶寺等名刹大寺,亦逐僧封门。但佛教在吐蕃流传已久,早已拥有众多的信徒,而本教早衰,势难再振,导致朗达磨政治改革的失败,并引起子剧烈的社会动荡。此王死后,乞离胡(永丹)、欧松二赞普并立,国内分为二派,吐蕃全面内战爆发,由蕃土波及回境,于是吐蕃国势大衰,终结了其长达百余年的西域统治,重新退回帕米尔高原,结束了吐蕃的盛世,也结束了西藏佛教历史上的前弘期。
吐蕃佛教明显有异于汉地佛教,它把西域流行的小乘佛教、天竺引进的密宗佛教,与本地的本教、巫教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藏传佛教。其中密宗思想尤占主导地位。在戒律方面近似于西域佛教,食肉,不戒杀生,但反对血祭,并形成了严密的教团组织,从而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铺奠了道路。

吐蕃人_吐蕃王国 -民俗风俗

吐蕃人的服饰
关于吐蕃人的服饰,吐蕃女子是辫发的,吐蕃男性也是辫发的,但形式似乎与北方民族的辫发有所不同,未必是全结一支大辫,很可能是结成若干小辫,故帽落会出现“乱发如蓬”的外观。女性之赭面同高原人之肤色相应,更带一股健康之气,为唐人效法,曾风靡长安。自居易《时世妆》诗云:“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膏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髹无鬓堆髻样,叙红不用赭面妆……无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这种以赭面泥唇为特色的时妆就是由吐蕃传入的。
吐蕃人的服装最初皆以牛羊毛皮为原料,白居易《缚戎人》诗中记吐蕃人“身着皮裘系毛带”,其腰带很具民族特征,既不同于汉人的绦带,又不同于北方民族和西域诸族的革带,而是以纺绩编结而成的毛带,引人注目的是牛毛也用于纺绩,还有以牛羊毛混纺而成的高级毛料谓之氆氇(phru),可广泛用于制作战袍,官服,以及便装。这种毛料已传入西域,吐蕃人有特色的服装乃是披风、披肩。自丝绸传入后,其贵族大都改服丝织物,赞普为丝织品,其官员各以臂饰区分级别,以瑟瑟、金、金饰银、银、铜为五等,装于方圆三寸的氆氇上,安于膊前。
吐蕃的居住与交通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武士

吐蕃乃行居与定居兼而有之的两栖民族,吐蕃的地面建筑皆平顶,与塔里木城邦诸国相似,其“寝处污秽,绝不栉沐”的习俗与柔然相同,出于对水的珍惜,不允许因栉沐而造成水的浪费和污染。行则居帐,止则居室,其帐篷形制特大,且非以羊毛,而是以牛毛毡制成,具极强的抗寒功能,其平顶住房依地势高低成阶梯形,而王宫多建山上,拉萨之布达拉宫就是其典型建筑。
吐蕃具有完善的交通设施,陆路乘马,以牦牛及独峰驼为驮畜,水路以皮筏载渡,并善造索桥,所占领地区沿交通干线不仅建立烽燧斥堠,而且建立驿传制度,有金箭传驿与铁箭传驿2种形式,金箭为调兵专用,铁箭则为一般驿传。一如金箭传递之制。吐蕃驿传一般由四人组成,未必来自同一部落,以便互相纠察,他们不仅负责传递军情,而且传递公文信件,是维护吐蕃西域统治的手足和耳目。
婚俗
吐蕃的婚姻家庭完全以男性为中心,并存在着强烈的门第差别,婚姻皆在相同或相近门第间进行,同王室悉补野氏通婚者仅限于韦氏、没庐氏等少数最显赫的家族,例如噶尔家族虽数世为相,却并非高门,故始终末获与王族联姻的殊荣,其余概可类推。复据《新唐书·吐蕃传》吐蕃法有“妇人无及政”的禁令,女子虽贵为赞蒙,不得干预政事。男女婚嫁实质上是1种买卖婚,吐蕃娶文成、金城二公主,聘金皆极重,但这种聘金实即买女的费用,故公主至蕃,虽仍自有仆从,自为帐落,却丧失了一切权利,政治上更难于发挥任何作用。王族通婚尚且如此,普通婚姻更是这样,吐蕃贵族通行一夫多妻制度,且有嫡庶妻妾之分,等级非常严格,报婚制在吐蕃也非常盛行,这是买卖婚的必然伴生物,以保证夫家财产不致流失。
关于吐蕃的葬俗,吐蕃实行土葬,王者、贵族还盛行人殉,这些都是本教全盛时代产物,佛教兴起以后这一风俗似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杀牛马列墓上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吐蕃王国末世。吐蕃人以黑为丧色,墓皆平头,以像生前屋舍。
吐蕃的礼俗
关于吐蕃的礼仪,吐蕃人的娱乐博采众长,綦即围棋,传自中原,博乃掷骰子赌博,源自巫术、占卜,陆指双陆,传自波斯,蠡即笛,乃羌人古乐,鸣鼓、吹螺则乃创自蕃土,而螺不产于帕米尔高原,疑吹螺实乃吹角。此外,据唐人文献记载,吐蕃也非常盛行马球:如《封氏闻见录》卷6,打马球条记:“景云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吐蕃赞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上令仗会试之,决数部,吐蕃皆胜。”马球源自波斯,吐蕃与之为邻,从事这项体育活动显然早于中原,其技术更为超绝。

吐蕃人_吐蕃王国 -历法医学

吐蕃的历法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文字

吐蕃的历法制度非常完善;至迟松赞冈布之世已推行1种以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12种动物命名的纪年法,这一历法与汉历基本相同,西域、漠北诸族所用历法也都与之大同小异,显然都是汉历的变种。引注目的是,吐蕃人在这种历法的基础上又以阴阳、五行与之相互配合,衍生出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铁(阴金)、阳铁、阴水、阳水等十项名称,以此十与十二相配,恰如汉历之天干与地支相配一样,也是六十年一循环(一甲子),区别仅在于名称的不同,反映出二者既存在着内在的血缘关系,又显现了自身的特色。著名的《唐蕃会盟碑》所使用的就是这种纪年法。此外,可黎可是赞普还仿照汉历创立了王位纪年法,以彝泰为年号,然而后继者无人,及佛教盛行后还使用过所谓火空海纪年法及佛历纪年法,主要在僧团内部使用。
吐蕃医学
吐蕃的医学博取众长而独成一系,即为今日藏医的源头,其中受汉方医学影响尤深。传说文成公主人蕃,带去“治四百零4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弃隶缩赞之世还曾派遣贝兹旃檀往汉地翻译医书多种。这些医书有的仍存录于藏文大藏经之副藏《丹珠尔》之中。吐蕃的医学还受到西域和突厥的影响,《汉藏吏集》记“赤德松赞时由译师毗卢遮那延请四方名医,译其医著为藏文”。其时“由突厥人森却钦波把金刚手菩萨所说的续部译为藏文”,吐蕃13种疗法中有葛逻禄疗法与突厥疗法,又有索波疗法与冲水疗法则同西域有关。吐蕃的医书浩如烟海,其中的经典名篇多诞生于唐朝时期,如医圣云丹贡布(开元十七年至大中七年,729—853)之名著《四部医典》,汉医韩之海、天竺医巴惹达扎与大食医嘎林诺三人合著之《门杰吉树恰》(无畏的武器),汉僧马哈金达、汉工使加楚尕布与藏医琼布政攻、琼布顿珠、爵拉门巴等合译之《月王药珍》,汉医塔希·东瓦冈瓦与汉僧马巴拉、香蒂巴拉等九太医合著之《太医药诊紫色经函》等,皆为传世之著,足证吐蕃医学的发达昌隆。

吐蕃人_吐蕃王国 -饮食习惯

吐蕃兼食粮、肉,好饮酒,《新唐书·西域传》。吐蕃主要以粮、奶、牛羊肉为食,而忌食驴、马肉,其原始的饮食习惯本以调好的炒面捏成1个容器形状,奶酪、肉羹盛于其内,连容器带羹酪一起吃光,无碗,以手捧酒以饮,后来才有了木碗。吐蕃人最具代表的食品乃是糌粑,以青稞炒面同酥油拌和而成的食品,营养好,含热量高。饮料则为青稞酒,度数不高,有解渴,提神的效果,每逢祭祀,皆须备用糌粑与青稞酒。这就是说,一般游牧民族皆习惯于吃羊肉,吐蕃人则尤重吃牛肉。吐蕃人还吃狗肉。到了晚期吐蕃人的饮食又有了新的发展,据(贤者喜宴),吐蕃王热巴巾赞普元和十年至开成元年在位,(815~836)时已有了葡萄酒,并创造了加盐的酥油茶。食品内容也大为增加,既包括西域,又包括汉地的品种。吐蕃人也已知面粉发酵的技术,已有了制作饼、腌菜、干果、酸奶的方法。多种汉地食品如豆腐、粉丝、白菜、韭菜、芫荽、萝卜、水腌菜、酱油、醋、扁食(饺子)、馒头(包子)等也已传入吐蕃。其饮食文化的进步显然是吐蕃奉行进取开放政策,博纳众长的结果。

吐蕃人_吐蕃王国 -与唐宋的关系

与唐的关系

松赞干布于唐太宗贞观八年( 634年)遣使与唐修好,唐也派臣入蕃。西元638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两年之后,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 641年文成公主入蕃, “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迎于河源,文成公主进蕃时把各种大唐的生产技术转入吐蕃,如营造与工技著作六10种,能治40四种疾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还有大批日用品和农作物种子等。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将近40年,于680年去世。

这次联姻是大唐与吐蕃统治者之间第一次建立起正式的联系。大多数历史学家也赞扬松赞干布从尼泊尔王室娶得一位公主。但是否确有其事还存在怀疑,因为早期历史并没有这一记载。 虽然有些证据表明这一时期西藏对佛教并非全然无知,但主要是由于大唐公主对其丈夫的影响才使得佛教在西藏广泛传播。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

在松赞干布在世的时期,唐蕃之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节来往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自贞观四年( 630年)开始,到842年,双方来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使唐125次。 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返回长安,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域宋到长安祝贺凯旋,并献高七尺的黄金铸成的鹅作为礼品。 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适逢天竺发生战乱,大唐使臣被抢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赞干布派兵帮助,并征兵于尼泊尔,由王玄策带领前往天竺,平定了战乱,使大唐使团顺利返回,并献俘于长安。后来王玄策在唐高宗显庆三年( 658年)还经过吐蕃出使天竺,至今在西藏吉隆县还保存有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摩崖石刻。 649年夏天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遣使入蕃告丧,并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到长安吊祭,献金银珠宝十五种置于太宗灵前,并上书表示对唐高宗即位的祝贺和支持。又再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称: “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 , “西海郡王” ,又晋封松赞干布为“ [宗贝]王” ,并刻松赞干布石像立与唐太宗的昭陵之前。
松赞干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由孙子芒伦芒赞(中文: Mangsong Mangtsen继位为赞普,由大臣噶尔东赞域宋辅佐朝政。噶尔东赞域宋继承松赞干布的方针,完善法律,清查户籍,确定税负,安定吐蕃内部。他利用吐谷浑王室的内争,多次带兵攻击吐谷浑,甚至与支持吐谷浑的大唐发生冲突。 670年,大唐为了支持吐谷浑,出动十几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噶尔钦陵得到情报后立即调集吐蕃二十多万军队迎战,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军覆没。从此吐蕃牢固控制了青海湖地区,并进1步与大唐争夺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力图取得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676年芒伦芒赞去世,其遗腹子都松芒波结(中文:堆荣芒保杰)被立为赞普,噶尔钦陵继续掌政。由于噶尔氏家族长期专权,与其他贵族产生矛盾,同时也威胁到赞普王权的巩固,都松芒波结长大后,于695年到698年对噶尔家族进行讨伐,钦陵在青海宗喀地方兵溃自杀,其弟赞婆及儿子莽布支率部众投降大唐,赞婆受封为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莽布支先封安国公,后以战功晋封拨川郡王,其后裔世代在大唐担任官职。
都松芒波结剪除噶尔家族后,吐蕃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但是不久以后都松芒波结于704年在远征南诏时去世,其子赤德祖赞(中文:充银tshoms )同年即吐蕃王位,因他年仅一岁,由其奶奶没庐氏赤玛类临朝听政。这一时期处于武周女皇帝武则天的晚年,周蕃双方都被连年战争所困,希望恢复和平友好,都松芒波结在世时,赤玛类就曾为他向大周求亲,其后又为赤德祖赞向大周求亲。 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辟大唐即位称帝。 710年,唐中宗许金城公主于赤德祖赞。同年唐中宗派专使和吐蕃的迎亲使者一起护送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亲率百官隆重送行到陕西始平县,并因吐蕃的请求,把黄河九曲之地赐给金城公主为汤沐邑。 731年赤祖德赞和金城公主遣使向大唐请求“毛诗” , “礼记” , “左传“等,并要求定界互市。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 733年唐蕃双方在赤岭(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于赤岭,甘松岭互市,双方边将和官员参加,并通告各地,双方和好禁止互相抢掠。
不久,由于唐蕃双方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势,而且边将也想从战争中获取功名,战事遂起。吐蕃北面与突骑施联合,东南与云南的南诏联合,合兵对唐造成巨大威胁。约在754年,担任大论的末东则布和朗迈色等作乱,赤德祖赞被害,到755年吐蕃王朝平定叛乱,年仅十三岁的赤松德赞继位。就在这一年大唐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唐朝廷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面的防务空虚,吐蕃相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大唐的大片地区,并在763年10月,乘大唐君臣不和之机,集中约二十万军队东进,直入长安,唐代宗仓皇出奔陕州。吐蕃军占领长安十五天,同时立金城公主的侄子(实际上与金城公主同辈)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并设置百官。后蕃军不适应长安秋季的酷热,吐蕃军中疾病流行,加上大唐勤王之军逼近,吐蕃军主动退出长安。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还多次进到宝鸡,威胁长安,北到宁夏贺兰山与回纥相接,南面以南诏为属国,西面尽有安西四镇,在中亚与大食相抗。据藏文史籍记载,此时吐蕃还一度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据历史记载,从西元705年至822年,唐朝和吐蕃共会盟八次,其中第八次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因为第八次会盟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 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以也称为“长庆会盟” 。盟文如下: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文武孝德皇帝与赞(普)陛下,二圣舅甥,睿哲鸿被,晓今永之屯,享矜湣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今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善,再续旧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和矣。今蕃汉二国,各守见管本界, (洮泯以东,大唐封疆,其塞)以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或有猜阻,捉生问事讫,给以衣粮放归。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任常相往来,两路)蕃汉,并于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只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于万代,赞美之声) ,遍于日月所照矣。蕃于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 (于)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如此盟约,各自契陈。刑牲为盟,设此大约,倘不依此誓,蕃汉(背约破盟者,受其殃)祸也。仍须仇(报)及为阴谋者,不在破盟之限。蕃汉君臣,并稽首立誓,周细为文,二君之验,证以官印,登坛之臣,亲署姓名。手执如斯誓文,藏于玉府焉。
吐蕃王朝时期的西藏一直处于本土的苯教与新传入的佛教两股势力的争斗之中。 841年赤祖德赞被反对佛教的大臣暗杀,其兄朗达玛被扶上王位。朗达玛代表着反对佛教传播的势力, 843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杀害僧人首领,强迫僧人还俗,关闭寺院,毁坏佛像,佛经,史称“朗达玛灭佛” 。 846年朗达玛被僧人拉隆贝吉云丹射死。达玛的2个儿子在爸爸死后又为争夺王位爆发内战,掌握军权的将领也随即发生混战,长达二十多年。统治集团的混乱又在869年引起平民百姓的反上之乱, 877年起义军发掘赞普王陵,逐杀王室和贵族,吐蕃王朝彻底崩溃,西藏二百多年的统一局面到此告终。后来的西藏形成许多部落,土邦等。大唐凑巧也同时代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西元907年大唐灭亡,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又1大分裂时期,直至最后北宋的建立。

与大宋的关系

西元960年,北宋建立。由于大宋的所处的地区的缘故,与远离汉族地区的卫藏等地藏族各部联系交往较少,但与邻近汉族地区的甘,青,川,滇藏族各部则相对密切。

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

大宋开国不久,原吐蕃帝国的1个部落首领的后裔唃厮啰在以邈川(今乐都) ,青唐(今西宁)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藏族为主体的1个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权。唃厮啰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纳贡,并乞官职。西元1032年(明道元年) ,宋仁宗封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 ,并给以优厚的俸禄。西元1041年(康定二年) ,大宋皇又封唃厮啰为”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此后,唃厮啰的子孙继承人董毡,阿里骨,瞎征,陇等,世代均由大宋封官任职。唃厮啰部统治地区,隶属于北宋全国二十六路中的秦凤路。到西元1116年(政和六年) ,唃厮啰部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此外,宋真宗皇帝还于西元1001年年(咸平四年)加封凉州(武威)藏族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的官职。
从西元11世纪开始,大宋在今甘肃省南部,河西走廊,青海省东部,西康等地区,大力推行屯田戍边的政策,以对付西夏的入犯,增加防卫力量。在此基础上,大宋向河西走廊等地的藏族部落拨发弓箭及其它武器,并招募藏族弓箭手,在藏人中建立类似大宋民兵的军事体制,以共同防御西夏人的入犯及袭扰。宋将王韶在今甘肃临夏,临洮一带大量开拓土地,招纳30多万藏人从事垦种。著名的茶马互市也在今四川雅安,甘肃临夏以及陕西一些地区的大宋专设市场上进行,开始了尔后数百年藏区马匹与汉区茶叶的经常固定交易。

吐蕃人_吐蕃王国 -君王列表

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846年,达磨赞普被杀,吐蕃分裂为贵族领主割据的局面。元朝后受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
达布聂赛(讵素若,公元六世纪中叶)囊日论赞(论赞索,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 丨〔达布聂赛子〕
原为吐蕃首领,后统一西藏高原称尊。在位11年,为旧贵族毒死,葬于顿卡达贡日索嘎陵沦赞弄囊,祖上世代为吐蕃首领。他袭位时,年富力
壮,思想敏锐,励精图治,发奋自强,于公元620年攻灭苏毗部,统一了西藏高原,被尊称为“朗日沦赞”(意为政治如同天那样高明,盔甲
如同天山那样坚强的君王)。朗日沦赞统一西藏高原后,重用在统一战争中立功的新贵族,引起旧贵族的仇视。晚年,旧贵族(父王三臣和母
后三臣)先后叛乱,并乘机毒死了他,不少属部纷纷叛离,吐蕃又陷于分裂。松赞干布(弃宗弄赞,约617~650年) 丨〔囊日论赞子〕芒松芒赞(乞黎拔布,弃芒论芒赞,生年不详,650~676在位) 丨〔松赞干布孙〕
松赞干布孙。松赞干布病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俄西尸保陵,因其父贡松贡赞早死,爷爷松赞干布于公元650年5月病死后,他于同
月继位。芒松芒赞幼年即位。在位期间,由相禄东赞父子相继执掌国政,总揽实权,完善了王朝的政治组织,并划定田界,实行改革,使国力
继续得到增强。对外他攻灭了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唐时迁灵州一带),又和唐朝兵革相见,北攻西域(今甘肃省敦煌西北玉门关以西地
区),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龟兹、疏勒、于阗、马耆),向东攻击巴蜀,占领了羌族居住的十二个唐朝边境州,是吐蕃王朝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公元676年,芒松芒赞病死于后藏巴昂冈芒。都松芒布结(器弩悉弄,生年不详,676~704在位) 丨〔子〕
又译为器弩悉弄、弃都松。弃芒论芒赞子。弃芒论芒赞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在进军南诏途中病死,葬于拉日巾陵。都松芒布结在位期间,
松赞干布时的大相禄东赞之子沦钦陵的势力膨胀,权力大于赞普。对吐蕃王权勾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元698年,都松芒布结以“出猎”为名,
亲征青海。他乘论钦陵外出之机,消灭其党羽2千余人。论钦陵举兵对抗,战败,自杀于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从此,禄氏家族控制吐蕃
王朝大权的局面宣告结束。都松芒布结曾派兵攻伐西洱河(今云南洱海一带),降服了各部落。当时,所辖面积约510万平方公里。为吐蕃最
强盛时期,境内人口达到960万左右。后来,唐朝又利用都松芒布结和贵族间激烈争斗的机会,争取洱海各部重新归附了唐朝。公元703年,都
松芒布结亲自率领大军再入据洱海地区。第二年死于蒋域军中。墀德祖赞(弃隶蹜赞,697~755年,704~755在位) 丨〔都松芒布结子〕
其父都松芒布结死后,在公元704年继位,年仅7岁。弃迭祖赞在位期间,重新向唐朝示好。并向唐朝求婚,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了他。公元
730年,唐玄宗派皇甫唯明入吐蕃,弃迭祖赞十分兴奋,取出贞观以来唐朝皇帝的文书给皇甫唯明看,并上表唐玄宗说:“外甥是先皇帝宿
亲,又蒙陛下送金城公主入藏,从此,唐朝和吐蕃就和好如一家,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后又订立和盟,分界立碑,相约互不侵犯,进
1步密切了汉藏关系。弃迭祖赞还进行了许多改革,使国力继续得到发展。公元752年,册封南诏王阁罗凤为“赞普钟”,一度和南诏结成联
盟。公元755年,弃迭祖赞的大臣郎氏和末氏产生“叛违之心”,于亚着贝擦城(今地不可考),将弃迭祖赞害死(据拉萨的《达札路恭纪功
碑》)。
墀松德赞(娑悉笼腊赞,742~797年,755~797在位) 丨〔墀德祖赞子〕
史书又叫弃松德赞、乞立赞、婆悉笼腊。弃迭祖赞子。弃迭祖赞被害后继位。在位42年,让位给王子,病死,终年56岁,葬于木惹山楚日朱昂
陵。其父弃迭祖赞在公元755年被害后同年继位,并在达扎路恭的协助下,平定了郎氏和末氏的叛乱。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唐朝发生了“安史
之乱”,他乘机派兵攻唐,占据风翔以西地区。公元763年10月,吐蕃军攻入长安,居十五日,为郭子仪所退。又西攻大食(伊朗)、南入天
竺(今印度)。公元783年,唐蕃双方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787年再次在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会盟。由于连年征战,民众困于
兵役,又结怨近邻,加上灾荒不断,激起人民起义,社会动乱,吐蕃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赤松德赞为了抑制信奉本教为主的贵族势力,缓和
阶级矛盾,巩固王权,严厉镇压本教,大力提倡佛教,从印度、唐朝延请著名僧人入藏,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还任命佛教僧人
为相,开创了僧人干预政治的先例。后来,赤松德赞让位于王子牟尼赞普,退居于松卡宁马卡宫,于公元797年病死。牟尼赞普(足之煎,775~798年,约797~798在位) 丨〔墀松德赞子〕
弃松德赞病死后继位。在位1年七个月,为母哲蚌氏毒死,终年24岁,葬于拉日登保陵,其父墀松德赞在公元797年病死后,同年4月继位。牟尼
赞普继位后,遵循父王国策,极力扶植佛教,命令臣民必须向寺院布施财物。他又三次下令平均臣民财富,试图缓和贫富悬殊的阶级矛盾,但
遭到了以母后哲蚌氏为首的贵族的强烈反对,均未见成效。弃松德赞退位时,曾将王后抛容女赐给牟尼赞晋。在弃松德赞丧事期间,抛容女仍
然浓装艳抹,毫无悲伤之情。这使母后哲蚌氏十分反感。哲蚌氏要派刺客谋杀她,被牟尼赞普阻止。哲蚌氏移恨于牟尼赞普,就于公元798年
11月乘机在逻些的雍布宫毒死了牟尼赞普。牟如赞普(公元?~798年) 丨〔牟尼赞普弟〕
弃松德赞第二子,牟尼赞普弟。牟尼赞普被害后继位。不久,被仇家害死,葬于顿卡达的江日江登陵。
牟尼赞普于公元798年11月被母后哲蚌氏毒死后,他继位。因牟如赞普曾于弃松德赞在位期间无辜杀死了文臣香务仁,公元798年12月,牟尼赞
普被寻仇的香务仁族人所杀,在位一个月。葬于顿卡达的江日江登陵。墀德松赞(赛那累、牟笛、火弃腊松赞,?一818年,约798~815在位) 丨〔牟如赞普弟〕
其兄牟如赞普被仇家杀死后,他于同月继位。墀德松赞继位后,仇家又企图谋杀他。他在僧人钵阐布的保护下,终于免遭死难。从此,他便重
用钵阐布,并提高佛教僧侣的地位,待遇,僧侣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势力。公元818年,赤德松赞病死于扎沟。墀祖德赞(可黎可足,公元806~约838年,约815~838在位) 丨〔墀德松赞子〕
可黎可足,于其父赤德松赞在公元818年病死后,同年继位,建年号为“彝泰”。可黎可足在位期间,吐蕃王朝内部分裂,国力大大削弱。公
元821年和822年,他先后在长安西郊和逻些东哲堆园与唐朝会盟。公元823年,建立了“唐蕃会盟碑”(又叫“甥舅会盟碑”、“长庆会盟碑”
碑中写道:“甥舅商量和协,希望天下统一,与唐皇帝缔结此大和盟约……唐蕃要患难与共,相互帮助,友好相处,不动兵革。”这块会盟碑
至今还屹立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和友谊的历史见证。可黎可足扶植佛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规定一人出家为僧,
由7户平民供养;谁胆敢以手指僧人,断指,以目瞪视僧人,剜目;广建寺院,顶礼僧人。他在位时长期患病,政务一概交给僧人钵阐布掌管。
这些措施激起了反佛派贵族的极端仇视。他们先以钵阐布与王后行为不轨为借口,杀死了钵阐布。公元841年(另一说为838年),贵族贝达那
巾、交绕拉隆又乘可黎可足酒醉熟睡的机会,潜入墨竹厦白宫卧房,用带子将他活活勒死。达玛(达磨,809~842年,约838~842在位) 丨 (可黎可足弟)
史书上又叫达磨、朗达磨。在位5年,为信佛派贵族刺死。终年34岁,葬于层环陵。公元838年灭佛派贵族勒死可黎可足后,在同一年被拥立为
王。达玛继位后,反可黎可足之道而行之,改为信奉本教,严酷镇压佛教。他下令禁止臣民信佛,焚毁佛经、关闭佛寺,迫令僧人还俗,这又
激起了僧人的强烈反对。公元846年,信佛派贵族拉隆贝德将乘坐的白马用炭涂黑,身穿外黑内白的法衣,头戴黑帽.用油拌炭涂黑脸部,袖
中暗藏弓箭,骑马来到拉萨,找到了达玛。这时,达玛正在阅读碑文,拉隆贝德走到面前拜见,口中诵着本教经。他第一拜时暗将弓箭取出,
第二拜时暗暗地拉弓搭矢,第三拜时将箭朝达玛射去,箭矢正中达玛额头。达玛忙用双手将箭拔出,却血流如注地死去。拉隆贝德则逃往西康
去了。达玛死时只有遗腹子。后来贵族们分别挟持达玛的遗腹子欧松和大妃领养的儿子永丹,连年争战,争夺吐蕃赞普的宝座,吐蕃王朝崩溃。

吐蕃人_吐蕃王国 -崩溃之后

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百姓相继起来,在各地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
1、 当东北部镇将混战时,吐蕃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自号“温末”军,这个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是河陇地区的吐蕃奴部,除此之外还有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汉人和其他民族。这支起义队伍大致往2个方向发展:?
向南进驻大渡河流域。(首领鲁耨月)?吐蕃王国:吐蕃王国-基本简介,吐蕃王国-疆域划分_吐蕃人
吐蕃
向西北移居河西,主要是凉州一带(今武威)?
在凉州一带的温末集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原来分散的小部落,逐渐联合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1个势力很强的地方政权(角嘶罗政权),五代时中原王朝派往凉州的命官多不能立足。?
东北部镇将混战是指公元843年,论恐热率兵二十万攻鄯州(今青海乐都)守将没卢氏尚婢婢,尔后,整个河西、陇右的吐蕃边将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时达二十余年。公元866年,论恐热为拓拔怀光所杀,战争才逐渐平息下去。?
2、发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
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领韦·阔竭勒登从康氏区率领起义军向卫藏挺进,席卷拉萨一带,取得巨大胜利。?
随后卫如的韦·洛波洛琼趁乱揭杆而起。(没卢氏与贝氏混战)
约如(今山南、工布一带)的大奴隶主尚·解赛耐赞强派奴隶百姓在山顶修筑水渠,工程浩大而艰巨,奴隶不堪其苦役折磨与残暴压迫,提出:“砍出头不如砍人头容易!”的起义口号,以钦普和工布地区的六人为领袖,发动了暴动,给了奴隶主以沉重打击。?
公元877年,起义军首领许布达泽等四人率军攻下山南穷结,将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掘毁多处,取出的殉葬财物,则由几个首领们瓜分。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农民和奴隶大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吐蕃奴隶制社会。杀死了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在《藏族史略》中记:公元895年在娘若香波堡杀死统治该地的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西藏佛教史略》中欧松的儿子贝考赞于公元九二三年被起义军杀死。)?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的割据局面,其中出现了4个王系:?
1.拉萨王系—朗达吗之子云丹的后裔占据拉萨,称为拉萨王系。他的势力多在拉萨、桑耶、朵康等地。?
2.阿里王系—哦松之孙尼玛衮退居阿里布让为王,其三子分别统治孟域——拉达克王系,布让、象雄——古格王室,总称为“上部三衮”。古格王室之后拉喇嘛绛曲斡迎请阿底峡大师至西藏。
3.亚泽王系——尼玛衮的第十一代孙据亚泽为王,称亚泽王系?
4.雅隆觉阿王系——哦松之孙扎西邹巴有3个儿子:巴德、斡德、基德,称为“下部三德”。斡德的第3个儿子赤穹,据雅隆秦昂达则城,形成雅隆觉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后人在青海定居,成为宗喀王(角厮罗)。?
本文标题:吐蕃王朝-吐蕃王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886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