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十一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发布时间:2018-02-22 所属栏目:教案

一 : 十一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倒数、比的概念和计算。

复习目标: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倒数、比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运算和比

1、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口答(课本第130页复习第1题)。

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4 4× 4×0.75 4÷
课本第132页练习三十五第5题中的1、2题。

2、复习倒数的意义。

口答(课本第130页总复习第3题。)

下面各题做得对不对?若不对,请说明理由。

= ,3的倒数是 ,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4,0的倒数是0。

讨论:什么叫倒数?0为什么没有倒数?

课本第132页练习三十五第3题,第5题中的3、4题。

3、复习比的意义。

什么叫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求比值(课本第130页总复习第4题。)

思考:怎样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

化简比(课本第132页练习三十五第4题。)

讨论: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复习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直接写出得数(课本第132页练习三十五的第1题。)

口答得数后提问:

怎样计算1 +3
怎样计算0.5+1 ,1 -0.15

怎样计算 ×
怎样计算4 ÷5 ,20÷2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

问题:百分数、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是什么?

3、练一练。

课本第132页练习练习三十五第2、6题。

4、讨论(课本第132页练习三十五第5题的5、6、7、题。)

5、小结。

课本第130页总复习第2题。

二 : 苏教版十一册总复习(五)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

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

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7、课后习题三:(1)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

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2)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8、“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10、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

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

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8、背诵1-4自然段。 练习5

《练习》背诵风速歌及《秋》。

三 : 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复习》学案

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复习》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因此,我设计一系列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用上周开过的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为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整理
1、求镜框的长就是求什么?(奖状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求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求它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下面我们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环节利用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把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掌握和运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3厘米、4厘米、5厘米
长方形:长6分米、宽3分米
正方形:边长13厘米
  不规则图形:
让学生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进一步明确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又增强了概念的清晰度。
2、综合练习:
(1)填一填(单位:厘米)
                   长方形
正方形

12
10
是宽的2倍
6
 
边长
20
 

8
比长少4
3
 
7
周长
 
20
周长
 
 
 
16
30
(2)选一选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分米,它的周长增加(   )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   )厘米。
  ①6厘米   ②12厘米    ③24厘米
(3)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   )倍。
  ①2倍   ②4倍    ③8倍
(4)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从这些练习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两个信息, 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题中的信息与问题,使原题的结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扩充,通过变化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使学生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3、实际运用
用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70米,宽30米,小明沿着操场跑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2)有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①给它做一个镜框,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镜框?(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镜框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
 ② 如果两张这样的奖状拼在一起,需要多少长镜框?
  ③如果要把4张这样的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拼在一起,需要多长的镜框?
  想: 为什么拼成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两张分开来的周长要短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小结:当把两个长方形拼接起来后,这个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而要减去拼接处的两条边。拼接处越少,周长越大;拼接处越多,周长越小。
(3)有一块地,长12米,宽7米。
①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②现在要从中分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地种白菜,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
③剩下那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④如果这块地有一面靠墙,并用竹篱笆围起来,需要多少竹篱笆?
①审题:从第一句话中读到什么?(靠墙)
②画草图解答读一读问题,画一画,算一算
③反馈
两次操作一拼一剪。拼——周长会因为拼接处而减少,剪——周长增加。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进一步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  下图是有6个长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5)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
(1)思考:周长16米,长(   )米,宽(   )米。
(2)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你能画出几种?(每格边长为1米)
(3)实物投影,算出周长进行检验
(4)怎么思考,可以找出各种不同的画法呢?
(5)回顾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得到长和宽的和,再有顺序的一一列举,画出来也要计算检验周长是不是16米。
    感受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并让学生理解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正好是周长的一半。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长、正方形的周长。
2.我们应该运用长、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所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是间接条件,要首先把它转化为直接条件,再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但在复习中,好象学生对长、宽、边长的变化带来周长的变化规律会判断,就此,我让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很多学生都能进行判断了。但如果问题出现多种可能,学生就很难全面的考虑问题,只能说说其中的一种情况而已。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十一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561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