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摘录: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8-01-09 所属栏目: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 : 摘录: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

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4、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把瓶子放到热水中,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空气的热胀冷缩 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入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时,气球瘪下来了,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

解释热胀现象:A、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B、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C、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

6、金属的热胀冷缩 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7、热是怎样传递的 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8、传热比赛 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9、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

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

一、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 快 );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 慢)。

二、太阳钟: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而计时的。

三、用水来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四、我的水钟: 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五、机械摆钟: 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六、摆的研究: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无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七、做一个钟摆: 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八、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 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九、实验题:

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测:有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

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

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

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一、 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3、地球静止不动4、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他的著作是《天体运行论》。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2、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3、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4、在太阳是静止不动的,5、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 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夜晚看天空北极星不动的,是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

地轴是(倾斜)的(23°),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

六、地球在公转吗: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

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二、恒星的周年视差。三、从卫星、飞船上的观测。四、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

七、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我们的家乡可能是(春季)或(冬季)。

2、当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3、当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的阳光是(直射),处于(夏季);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处于(冬季)。

八、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这种现象就是极昼、极夜,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1、地球是倾斜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二 :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身边的材料

1、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3、 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

4、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 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

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第二课:塑料

1、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 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

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 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 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

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

第三课:倾听声音

1、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

4、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5、 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课:物体传声

1、 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2、 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

3、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

4、 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

5、 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6、 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

7、 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

第五课:自制小乐器

1、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3、 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时,会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

4、 声音的产生于哪些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5、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过面?为什么?

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牛皮纸有韧性。

第六课:声音与生活

1、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2、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躁。

3、 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

4、 声音有什么用处?

答:能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5、 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答: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

6、 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危害的?

答:如人们设立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耳机里装上厚厚的垫子,在马路两旁大量植树造林,利用树木来降低噪声的强度,给汽车、摩托车装上消声器等办法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7、 耳机里为什么有厚厚的垫子?

答:厚厚的垫子可以降低声音对耳朵的危害,又可以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

8、 为什么说树木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答: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第七课:光的传播

1、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2、 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为天然光源;电灯、手电筒、电视机等为天然光源。

3、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4、 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5、 门窗或密林的缝隙透出来的阳光是直的。

6、 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

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次能看见灯光,第二次不能看见灯光,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八课:透明与不透明

1、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

2、 用光的透过成都来划分物体,可以分为:不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透明物体三种。

3、 台灯的灯罩通常是用不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

4、 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圆形纸片时,会发现一个圆形的影子。

5、 用手电筒照射用泥制成的小兔时,会出现小兔的影子,前后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上下移动一

下小兔会发现影子变长变短。

6、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7、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

答:遇到透明的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几乎不让光通过。

8、 毛玻璃片也能让光线通过,我们可以说毛玻璃是透明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毛玻璃虽能让光线通过,但只是一部分光线通过,只能说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 第九课:镜子

1、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会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2、 不要用镜子把光反射到同学的眼睛上去。

3、 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 用两面平面镜可以制作一家潜望镜。

5、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光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

6、 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

答:医生可以用目镜来给病人检测,制成潜望镜进行水下观察,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射光需要时间计算距离等。

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制造物体的材料也有关系。

第十课:七色光

1、 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赤、橙、黄、绿、蓝、靛、紫。

2、 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红与绿出现黄光,红与蓝出现红光,蓝与绿出现深蓝色光。

3、 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

4、 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5、 拿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会看到什么现象?

答:会看到七色光带,这是由于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太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6、 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答:在雨后天晴的天空和瀑布的上空可以看到彩虹。

7、 三色光的混合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

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需要的材料: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把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灰)白色光,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

8、 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答:会看到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被阳光一照能出现彩虹,停止喷水,不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第十一课:电在我家中

1、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家里的电器使用的电是由供电站供给的。

2、 生活中的电器,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工作。

3、 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厚才会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4、 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答:(1)家里的电是从哪里来的?(2)是谁发明了发电机?(3)为什么发电机能发电?(4)点有什么用处? 第十二课:让灯亮起来

1、 我们生活中游弋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还可以使今晚变得绚丽多彩。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

2、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二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

3、 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

4、 在组成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电池可以给电路持续供电,导线可以将电路接通,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灯泡可以发光,以消耗电池中的能量。

5、 既然用导线接通电源和用电器后,用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开关就没有必要再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不接开关,直接用导线接通用电器,虽然可以工作,但每次连接时都容易出危险。为了用电安全,开关接入是必不可少的。

6、 我们还知道哪些开关?

答:铡刀开关、空气开关、按钮开关等。

第十三课:导体和绝缘体

1、 容易使电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2、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可以导电的。

3、 导电材料又称为导体,大多数金属是导体,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

4、 螺丝刀、插座、插头、导线和灯座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

答:这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和塑料制成的。因为金属是导体,可以导电;塑料是绝缘体,防止导电。

5、 安全用电方法?

答:1、不要用东西接触交流电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第十四课:磁铁的力量

1、 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

有两个磁极。

2、 北在英文中是North,南是South。因此,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N极,指向南的一端叫S极。

3、 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

4、 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铁做的。

5、 曲别针为什么能在空中跳舞?

答:这是因为曲别针受到了磁铁的吸引,所以能在空中跳舞。

6、 磁铁能吸引那些物体?

答:磁铁能吸引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等铁制品。

7、 通过吸铁钉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答:通过实验发现,磁铁离被吸物体越近,吸引力越强。

8、 磁铁指南北的实验。

答:(1)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出现N极指向北,S极指向南;(2)还可以用漂浮法看到同样的现象,把磁铁放到塑料板或木板上,然后把塑料板或木板放在水面上,静止后,磁铁就会出现N极指北,S极指南的现象。

第十五课:制作小磁针

1、 我们可以用缝衣针、曲别针以及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来自制小磁针。

2、 每个磁铁都有两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3、 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答:会看到两个磁铁互相排斥或吸引,实验说明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4、 怎样自制小磁针?需要哪些材料?制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需要的材料有: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制作方法: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滑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小磁针就制成了。应注意:制作时小心别扎伤手。

5、 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答:可以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检验,如小磁针的一端与磁铁的S极相吸便是N极,相斥便是S极;还可以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来检验,把小磁针用线悬吊起来,静止后指向北的是N极,指向南的是S极。 第十六课:磁铁的应用

1、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

2、 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4、 磁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等方面。

5、 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起来,提高行驶速度,降低噪音。

6、 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1995年研制成功。2001年8月,中国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样车下线。时速500千米。2004

年,命名为“奥运号”的样车下线,将出现在2008年的北京。

7、 那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

答:生活中有许多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如电铃、电冰箱、音箱、电视机、电话、电动机等。

8、 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有点:与一般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有无摩擦、速度更快、无噪声等优点。

第十七课:传递信息

1、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

2、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答:有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视、手势、语言、旗语、网络、电话、传真等等。

3、 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

答:一般可分为编码、传递、接收、译码四个步骤。

4、 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答:优点:远距离就可接收到信息内容,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之,便于在同学之间传递相应信息。不足:不向直接说话那样直接清楚,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遇到障碍物时就不能使对方接收到信息。

1、 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应用,使

快捷、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2、 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答: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驿站、烽火、信鸽,到现代的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通信发展的趋势是速度越来越快。

3、 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答:希望电话能具有面对面谈话的影声效果,希望电话能传递气味、冷热,希

望电话能具有随时想看的电影,随时想要的资料等。

4、 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如何?答: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却的方向发展。

5、

三 :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身边的材料

1、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www.61k.com)

2、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3、 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

4、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 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

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第二课:塑料

1、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 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

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 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 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

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

第三课:倾听声音

1、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

4、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5、 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课:物体传声

1、 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2、 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

3、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

4、 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

5、 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6、 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

7、 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

第五课:自制小乐器

1、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3、 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时,会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

4、 声音的产生于哪些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5、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过面?为什么?

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牛皮纸有韧性。

第六课:声音与生活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1、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www.61k.com)

2、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躁。

3、 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

4、 声音有什么用处?

答:能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5、 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答: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

6、 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危害的?

答:如人们设立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耳机里装上厚厚的垫子,在马路两旁大量植树造林,利用树木来降低噪声的强度,给汽车、摩托车装上消声器等办法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7、 耳机里为什么有厚厚的垫子?

答:厚厚的垫子可以降低声音对耳朵的危害,又可以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

8、 为什么说树木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答: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第七课:光的传播

1、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2、 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为天然光源;电灯、手电筒、电视机等为天然光源。

3、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4、 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5、 门窗或密林的缝隙透出来的阳光是直的。

6、 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

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次能看见灯光,第二次不能看见灯光,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八课:透明与不透明

1、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

2、 用光的透过成都来划分物体,可以分为:不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透明物体三种。

3、 台灯的灯罩通常是用不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

4、 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圆形纸片时,会发现一个圆形的影子。

5、 用手电筒照射用泥制成的小兔时,会出现小兔的影子,前后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上下移动一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下小兔会发现影子变长变短。

6、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7、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

答:遇到透明的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几乎不让光通过。

8、 毛玻璃片也能让光线通过,我们可以说毛玻璃是透明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毛玻璃虽能让光线通过,但只是一部分光线通过,只能说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 第九课:镜子

1、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会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2、 不要用镜子把光反射到同学的眼睛上去。

3、 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 用两面平面镜可以制作一家潜望镜。

5、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光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

6、 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

答:医生可以用目镜来给病人检测,制成潜望镜进行水下观察,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射光需要时间计算距离等。

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制造物体的材料也有关系。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十课:七色光

1、 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www.61k.com]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赤、橙、黄、绿、蓝、靛、紫。

2、 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红与绿出现黄光,红与蓝出现红光,蓝与绿出现深蓝色光。

3、 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

4、 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5、 拿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会看到什么现象?

答:会看到七色光带,这是由于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太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6、 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答:在雨后天晴的天空和瀑布的上空可以看到彩虹。

7、 三色光的混合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

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需要的材料: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把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灰)白色光,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

8、 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答:会看到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被阳光一照能出现彩虹,停止喷水,不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第十一课:电在我家中

1、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家里的电器使用的电是由供电站供给的。

2、 生活中的电器,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工作。

3、 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厚才会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4、 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答:(1)家里的电是从哪里来的?(2)是谁发明了发电机?(3)为什么发电机能发电?(4)点有什么用处? 第十二课:让灯亮起来

1、 我们生活中游弋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还可以使今晚变得绚丽多彩。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

2、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二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

3、 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

4、 在组成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电池可以给电路持续供电,导线可以将电路接通,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灯泡可以发光,以消耗电池中的能量。

5、 既然用导线接通电源和用电器后,用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开关就没有必要再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不接开关,直接用导线接通用电器,虽然可以工作,但每次连接时都容易出危险。为了用电安全,开关接入是必不可少的。

6、 我们还知道哪些开关?

答:铡刀开关、空气开关、按钮开关等。

第十三课:导体和绝缘体

1、 容易使电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2、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可以导电的。

3、 导电材料又称为导体,大多数金属是导体,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

4、 螺丝刀、插座、插头、导线和灯座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

答:这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和塑料制成的。因为金属是导体,可以导电;塑料是绝缘体,防止导电。

5、 安全用电方法?

答:1、不要用东西接触交流电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第十四课:磁铁的力量

1、 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

有两个磁极。

2、 北在英文中是North,南是South。因此,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N极,指向南的一端叫S极。

3、 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

4、 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铁做的。

5、 曲别针为什么能在空中跳舞?

答:这是因为曲别针受到了磁铁的吸引,所以能在空中跳舞。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6、 磁铁能吸引那些物体?

答:磁铁能吸引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等铁制品。(www.61k.com]

7、 通过吸铁钉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答:通过实验发现,磁铁离被吸物体越近,吸引力越强。

8、 磁铁指南北的实验。

答:(1)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出现N极指向北,S极指向南;(2)还可以用漂浮法看到同样的现象,把磁铁放到塑料板或木板上,然后把塑料板或木板放在水面上,静止后,磁铁就会出现N极指北,S极指南的现象。

第十五课:制作小磁针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1、 我们可以用缝衣针、曲别针以及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来自制小磁针。

2、 每个磁铁都有两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3、 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答:会看到两个磁铁互相排斥或吸引,实验说明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4、 怎样自制小磁针?需要哪些材料?制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需要的材料有: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制作方法: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滑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小磁针就制成了。应注意:制作时小心别扎伤手。

5、 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答:可以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检验,如小磁针的一端与磁铁的S极相吸便是N极,相斥便是S极;还可以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来检验,把小磁针用线悬吊起来,静止后指向北的是N极,指向南的是S极。 第十六课:磁铁的应用

1、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

2、 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4、 磁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等方面。

5、 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起来,提高行驶速度,降低噪音。

6、 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1995年研制成功。2001年8月,中国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样车下线。时速500千米。2004

年,命名为“奥运号”的样车下线,将出现在2008年的北京。

7、 那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

答:生活中有许多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如电铃、电冰箱、音箱、电视机、电话、电动机等。

8、 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有点:与一般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有无摩擦、速度更快、无噪声等优点。

第十七课:传递信息

1、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

2、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答:有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视、手势、语言、旗语、网络、电话、传真等等。

3、 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

答:一般可分为编码、传递、接收、译码四个步骤。

4、 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答:优点:远距离就可接收到信息内容,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之,便于在同学之间传递相应信息。不足:不向直接说话那样直接清楚,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遇到障碍物时就不能使对方接收到信息。

1、 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应用,使

快捷、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2、 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答: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驿站、烽火、信鸽,到现代的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通信发展的趋势是速度越来越快。

3、 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答:希望电话能具有面对面谈话的影声效果,希望电话能传递气味、冷热,希

望电话能具有随时想看的电影,随时想要的资料等。

4、 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如何?答: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却的方向发展。

5、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www.61k.com]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四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放大镜

1.什么是放大镜?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2.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水珠冰块玻璃珠装满水的瓶子、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都是凸透镜,可将物体放大。(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2.放大镜有什么作用?答:放大镜能将细小物体放大,还有聚光、聚热、成像等作用。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弯曲

4.圆柱形透明物体可以将其他物体放大。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在放大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越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7.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可以组合起来,可以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第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8.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9.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10.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11.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1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3.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A;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或者观察现场照片;B: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来修理仪器。C:农业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种子和土壤结构D;在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老花镜上都用到放大镜。

14. 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数。
微生物

1.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动物

2.、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放大镜)(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5.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6.(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7.微生物是生物,因为微生物有生物的生命特征:A、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B、能吃食物或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食物;C、能呼吸;D、对外界刺激有反应;E、有生殖现象。

8.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钟虫太阳虫细菌

9.水域中生活着人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在水中随水流动,所以叫浮游生物
10.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医学方面:A、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B、费莱发明青霉素,使每年4万人免死于肺炎。

食品工业:利用酵母菌酿酒,制作酱油,酶豆腐,泡菜,奶品,面包,腊肉等。

农林业方面:袁隆平培养出杂交水稻。

环保方面:1、利用微生物分解生物的尸体,2、能处理污水和垃圾。

克隆技术:1996年,名叫“多莉”的绵羊在苏格兰诞生;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

微电子技术:制成0.07X0.25毫米的微小马达。

显微镜

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5.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
6.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7.做简易的显微镜要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8.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
9.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大肠杆菌SARS病毒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10.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详细)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向着光摆放;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要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方向正好相反。
11.观察工具的改进,观察视野不断变化。

肉眼:细小昆虫

放大镜:放大几倍到十倍,观察晶体和昆虫的器官。

光学显微镜:放大1500倍,观察生物的细胞、原生动物和极少细菌。

电子显微镜:放大200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和物质的极小颗粒原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和分子。(纳米技术)

细胞

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2.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大发现是物种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

4.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5.(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像一个个小房间。
7.一个完整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五个部分。

8.(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一个细胞。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9.(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比如: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叶表皮的细胞形状是不规则的。叶肉细胞中有大量的叶绿体

10..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晶体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4.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晶体是立方体,如:白糖食盐黄铜矿;有的是柱状的,如:味精水晶;有的像一簇簇针,如:维生素C

5.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两种。如:将海水风干可以等到食盐晶体,将水蒸气骤然降温可以得到雪花

6.制作晶体常用蒸发法,制作大的晶体用过滤法

昆虫

1.昆虫都是由组成,有一对触角三对足

2.昆虫的复眼对于移动物体反应十分敏感,便于捕食。

3.蟋蟀的听觉器长在足的内侧

4.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是一层扁平的细毛,有很好的反光作用;

5.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嗅觉器官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有复眼
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
9.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在10倍的放大镜下能看清蚜虫的肢体。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0.草蛉虫是怎样吸食蚜虫的?答;草蛉的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它的体液,只用了二十几秒钟,草蛉的幼虫就把蚜虫吸的只剩一具空壳。

11.各种昆虫触角的形状

蟋蟀蝗虫

蚂蚁

蝴蝶

蚕蛾

天牛

丝状

膝状

棒状

羽毛状

鞭状

实验题:

1.得到晶体的步骤:先制作食盐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时玻片离火焰要远一些,慢慢烘干。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特征:(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养皿、吸水纸。(2)制作切片标本的步骤,a、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上滴一滴水b、用镊子把要被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要折叠c、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d、需要染色的标本,可以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e、将做好的载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五 :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读读记记。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一个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       数位顺序表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0个一是十  10个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4、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步行每时约走3千米,骑自行每时约行15千米,汽车每时约行60千米。 5、笔算多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的减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6、验算加法,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 验算减法,用结果(差)加上减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 7、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 角的两边张口小,角就小,角的两边张口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钝角都比直角大。 8、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对边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9、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摘录: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96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