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第四课 第三框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8-03-21 所属栏目:政治教案

一 : 第四课 第三框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第四课  第三框题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2)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2、能力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般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基本要求

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理解: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对策

课时安排

1课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大工程”:路通、水畅、气充、电足。即: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讲解新课

1972年,以芭芭拉女士为首的一大批学者,以"只有一个地球"的鲜明口号,再一次针对全球的整体发展,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同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环境大会。大会的主题就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名。

P90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P90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992年到2002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10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可以从以下所列的国家战略行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1)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里约宣言》上签字。

2)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3)1994年3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

4)1994年,政府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5)1995年8月,我国第一部流域治理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实施。

6)1996年3月,全国人大第八届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耍》,第一次以最高法律形式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国家战略。

7)1997年3月,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并于1999年进一步扩大为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

8)1998年,全国抗洪斗争取得胜利,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森林法》、《土地管理法》。

9)1998年政府批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接着又在2001年批准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耍》。

10)1999年8月,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黄河防汛工作,提出退耕还草、还林的具体措施,落实“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

11)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开工建设十大项目。

12)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五"计划纲要,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置于重要地位,完成了从确立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进程。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和各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行动纲领,例如《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等。

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法》、《环境噪声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

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立法,有《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种子法》、《防沙治沙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防灾减灾领域的立法,主耍有《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等,以及有关的检查工作。

配合上述的战略决策和国家行动,各级政府和社会民众开展了从宣传教育到实际执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形成了"政府推动、立法规范、社会参与、公众理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民总动员。这是中国取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0年成就的根本保证,也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巩固总结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关系。

板书设计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布置作业 

谈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谈谈实施西部大开发应坚持什么国策和战略。

教学后记

 

二 : 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

摘要:不可再生资源企业的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树立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消费观念,改革资源税,发展生态工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西部地区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税;生态工业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193-02

不可再生资源也称可耗竭资源, 包括各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非能源矿物质诸如铜、铁矿、重晶石等, 它们是经过数百年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 储量固定不变, 在某一时点上的任何使用都会减少后续时点可使用的数量, 因此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1]。所谓不可再生资源产业指的是以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为主要劳动对象的经济活动部门,在产业分工体系上处于能源、原材料供给方的角色。西部丰富的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孕育了众多资源型产业,使得资源型产业在西部的经济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张伟教授在《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2008)》一文中认为,目前,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仍然处于初级化的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大多为以增加投入要素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普遍存在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掠夺式发展之后,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开始面临资源耗竭及环境恶化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一、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当代人在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问题上,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基本条件,要求在代际内部实现效率,在代际之间探求公平。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是某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也不是将资源封存起来不去使用,而是超前考虑资源的枯竭时限,将耗损减少到最小程度的技术可行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资源之前,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不会枯竭[2]。
二、中国西部地区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现状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较低资源利用效率。从工业生产的能源效率来看,中国八个主要耗能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近一半,而这八个主要的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耗的7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的总回采率大概是30%,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而在建筑、节能领域,建筑能耗高的问题也都十分突出。节能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的3.5%,但是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3]。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尽管在近年来有所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
2.技术落后使资源型企业失去竞争力。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企业大多创办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存在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的问题,企业生产成本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现有生产条件和设备难以形成有效规模。并且,由于资金瓶颈,新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困难。
3.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日趋枯竭。虽然丰裕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地区的经济结构就是合理的。当资源耗竭时,因经济结构单一而致使区域经济不能持续发展,高成本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代价将无法得到补偿。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资源型产业为其支柱产业,其他主导产业相对缺乏。非资源型的替代产业、接续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根据资源开发程度和目前拥有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量,西部地区许多资源已经接近枯竭,资源的自给率不断下降,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
4.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开发成本、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粗放型、掠夺式开发比较普遍,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大气浮尘指数过高;二是“挖地球”式的采掘生产作业方式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三是地下过度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危及当地居民与生态的安全。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了资源开发的高昂社会成本。
三、中国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树立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消费观念
与传统消费观念不同,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是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消费方式。中国西部地区(甚至是全国)的可持续消费意识淡薄,需要加强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宣传教育,促使消费者反省过去的消费行为,增强消费的危机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要加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机制的研究,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规制手段,规范消费行为,倡导文明、合理和适度的消费方式,坚决扭转因不可持续而导致的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二)改革资源税,构建不可再生资源消耗补偿机制
如何有效开发不可再生资源是关系到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当前资源税改革所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在资源开采阶段减少浪费及减轻生态破坏,从而降低因生产外部性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现行资源税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如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过窄,调节广度不够,课税税额过低,计税方法不尽合理,税收调节效率低下等等。针对矿产资源生产外部性带来的高昂社会成本,急需对中国资源税进行改革。
1.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将水资源、森林和草场资源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且极易因资源开采外部性而受严重破坏的基础自然资源纳入征税范围,真正体现资源税的保护功能,使矿产资源地区生态保持良好,资源可持续开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采取从价定率的征税方式,设计合理的资源税税率。从价定率的征税方式可以将资源税收入与企业获得的级差收入内在地联系起来,使资源开采企业获得的收入在价格上涨时增加,应缴的资源税也相应增加,当价格下跌时,资源开采企业获得的收入减少,应缴的资源税也相应减少,这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税负不均衡、不对等问题。为了避免为获取短期超额利润而出现的采富弃(www.61k.com]贫现象,应将因资源自然条件不同产生超额级差收入部分收归政府,从而避免资源开采企业的短视行为。另外,应将税率与资源回采率相联系,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资源的有效利用[4]。
总之,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环境实际状况,采取恰当方法,力求准确评估资源开采对环境的损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征税方式,构建不可再生资源消耗补偿机制,使资源开发带来的外部性内部化。
(三)发展生态工业,减少环境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工业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是降低因资源开发外部性产生的社会成本的有效途径。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协调为目标的新型工业。根据生态工业的生态链系统,把不可再生资源开采放入工业生态链相关环节。发展生态工业,需要构建工业生态化政策体系,把工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植入工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需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综合规制各生态链环节协调发展,以有效减轻环境破坏,降低社会成本。西部地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离散度高,加上企业资金的制约,必须走联合重组、集约经营的发展道路[5],实现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促进生态工业化建设,促进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政策机制,提升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型企业建立内部创新机制,促使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不断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由过去低科技含量的粗放型高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型低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对企业的各环节产品,包括副产品、废弃物等进行综合研究,依靠现代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对现有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另外,西部资源型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 寻找替代资源,研发可替代的原材料而放弃以前的原材料,以降低对原有资源的过分依赖[6]。

参考文献:
[1]徐娟.不可再生资源合作开发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9):88-89.
[2]唐秋香.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08,(11):143.
[3]宋冬林,赵新宇.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1):28-32.
[4]孙冰,裘实.中国资源税现状及改革思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127-128.
[5]郜更顺.构建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补偿机制[EB/OL].,2010
-03-23.
[6]张伟.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7):116-117.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Taking Western China as Example

CHANG Guo-shan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Kaili Uniwersity, Kaili556000, China)
Abstract: Backward in technology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companies, in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sing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erious damaging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seriously hindering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resource-rich” areas western China. Sett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o non-renewable resources, reforming resource tax, development eco-industrial, improv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can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 industries in western region.
Key words: non-renewable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 tax; eco-industrial[责任编辑刘娇娇]

三 : 第四课 第三框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第四课  第三框题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2)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2、能力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般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基本要求

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理解: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对策

课时安排

1课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大工程”:路通、水畅、气充、电足。即: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讲解新课

1972年,以芭芭拉女士为首的一大批学者,以"只有一个地球"的鲜明口号,再一次针对全球的整体发展,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同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环境大会。大会的主题就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名。

P90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P90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992年到2002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10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可以从以下所列的国家战略行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1)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里约宣言》上签字。

2)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3)1994年3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

4)1994年,政府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5)1995年8月,我国第一部流域治理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实施。

6)1996年3月,全国人大第八届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耍》,第一次以最高法律形式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国家战略。

7)1997年3月,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并于1999年进一步扩大为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

8)1998年,全国抗洪斗争取得胜利,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森林法》、《土地管理法》。

9)1998年政府批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接着又在2001年批准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耍》。

10)1999年8月,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黄河防汛工作,提出退耕还草、还林的具体措施,落实“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

11)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开工建设十大项目。

12)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五"计划纲要,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置于重要地位,完成了从确立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进程。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和各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行动纲领,例如《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等。

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法》、《环境噪声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

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立法,有《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种子法》、《防沙治沙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防灾减灾领域的立法,主耍有《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等,以及有关的检查工作。

配合上述的战略决策和国家行动,各级政府和社会民众开展了从宣传教育到实际执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形成了"政府推动、立法规范、社会参与、公众理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民总动员。这是中国取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0年成就的根本保证,也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巩固总结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关系。

板书设计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布置作业 

谈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谈谈实施西部大开发应坚持什么国策和战略。

教学后记

 

四 : 第四课 第三框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第四课  第三框题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解: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2)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2、能力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般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基本要求

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理解: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对策

课时安排

1课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大工程”:路通、水畅、气充、电足。即: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讲解新课

1972年,以芭芭拉女士为首的一大批学者,以"只有一个地球"的鲜明口号,再一次针对全球的整体发展,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同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环境大会。大会的主题就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名。

P90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P90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992年到2002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10年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可以从以下所列的国家战略行动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1)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里约宣言》上签字。

2)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3)1994年3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

4)1994年,政府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5)1995年8月,我国第一部流域治理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实施。

6)1996年3月,全国人大第八届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耍》,第一次以最高法律形式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国家战略。

7)1997年3月,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并于1999年进一步扩大为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

8)1998年,全国抗洪斗争取得胜利,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森林法》、《土地管理法》。

9)1998年政府批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接着又在2001年批准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耍》。

10)1999年8月,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黄河防汛工作,提出退耕还草、还林的具体措施,落实“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

11)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开工建设十大项目。

12)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五"计划纲要,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置于重要地位,完成了从确立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进程。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和各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行动纲领,例如《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等。

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法》、《环境噪声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

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立法,有《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种子法》、《防沙治沙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防灾减灾领域的立法,主耍有《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等,以及有关的检查工作。

配合上述的战略决策和国家行动,各级政府和社会民众开展了从宣传教育到实际执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形成了"政府推动、立法规范、社会参与、公众理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民总动员。这是中国取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0年成就的根本保证,也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巩固总结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关系。

板书设计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布置作业 

谈谈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谈谈实施西部大开发应坚持什么国策和战略。

教学后记

 

五 : 霍震霆:打造休闲生活方式才是南沙主流发展方向

霍震霆简介 霍震霆:打造休闲生活方式才是南沙主流发展方向

霍氏集团掌门人霍震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www.61k.com]

8月8日,南沙湾区全新豪宅项目——南沙湾·石奥游艇会接待中心正式开放,吸引了大批市民到场先睹为快。这也是继南沙新地王诞生后,南沙湾区在8月份亮相的首个全新盘。作为在南沙扎根“埋头苦干”长达二十多年的霍氏集团,如今可谓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已是自贸区的南沙如今正在大干快上,霍氏集团的“南沙梦”也正在梦想成真,作为霍氏集团掌门人的霍震霆,对未来的南沙发展有着怎样的期待?对旗下的首个住宅项目南沙湾·石奥又寄予了怎样的厚望?未来,霍氏集团在南沙还将有哪些大手笔的动作?围绕着这些话题,日前,霍震霆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把南沙建成广东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霍震霆说:“家父当年有一个坚持,就是想创造一个利于香港、北京和西方合作的地方。长远来说,家父觉得香港回归后,可以建立粤港两地年轻人真正可以交流的平台。发展南沙是集团的一项长远投资,当时的主要考虑点,并非就是当地的天然资源以及开发带来的即时利益回报,而是一个长远的发展。因此,初到南沙之时,尽管发现这里甚至连一棵树都没有。但我们坚信,南沙一旦被全面开发,不仅可以贯通珠江东西两岸、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可以联结港澳地区,加速大珠三角的经济繁荣。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因此,由初始布局开始,我们就强调低碳永续发展的主轴,并要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的环保滨海新城。”

据了解,著名爱国人士、香港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祖籍广州番禺,他生前曾多次说过,自己有一个“南沙梦”,希望将南沙建设成广东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霍英东先生为了家乡的发展,在番禺(南沙)倾注了巨额资金和大量心血。

舍弃“回报为本”原则立志建设典范性大社区

霍震霆说:“现在已初现高楼林立的南沙过去曾被称为 西伯利亚 ,当时从香港来南沙交通相当不便,单是搭船过渡就要四次。当地的农民基本以采石为生,可见的就是矿场、石塘,曾被形容为 破碎山河 。但先父霍英东先生则认为这是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也是难得的深水海港,要善用和开发城市的海岸资源。霍氏集团在此先是填沙造地、建造了万吨深水码头,同时在30多个矿场遗址开展 复绿工程 ,广种树木,单是种下的树木就多达三十多万棵。”

据了解,在南沙苦心深耕了二十多年的霍氏集团,发展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打造一个屋苑,而是建设一个大社区、一个可以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一颗闪耀珠三角湾区的明珠。

霍震霆表示:就是在这一使命的驱使下,霍氏集团从一开始,就决定不遵循“回报为本”的商业原则,而是立志建设一个典范性的新区。事实上,多年来,霍氏集团聚焦于南沙的基建、桥梁道路、会展中心、学校、货运码头等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建设,相继建成了南沙轮渡码头、客运港、快速路、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游艇会、南沙资讯科技园、英东中学等等。可以说,霍氏集团在南沙的投资一直都是只有付出、而未见回报的“吃亏”买卖。

霍震霆说:“直到今天,我们才推出首个项目,这充分反映出我们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单纯为了盈利,而是从为家为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以建设南沙、发展南沙为己任。”

把南沙湾打造成风景怡人的滨海低碳城市

“当年,霍英东先生发展南沙的理念就是:要发展一个地方,要先为其规划定位建好相关的配套,而不是如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那样,将地块一卖了之,建设大量高楼,这种短期的、模式化的城市建设其实并不利于区域的真正发展。”霍震霆说。南沙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与底蕴的地方,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鸦片战争的关键军事海口,因此南沙湾的项目建筑风格应该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契合。

采访中,霍震霆反复向记者强调:“南沙应该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建得和内地任何一个大城市一模一样。否则南沙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那到访的外地人或者海外的人来到南沙还有什么可看呢?”

“一个真正的国际城市必须具备:外港、快船、旅游。而这些南沙都已具备。希望南沙这个新区的规划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应该尽量在规划上能有多一些的自由度。毕竟一个新区不仅仅是只有楼盘,也应该营造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度假之地不一定就非要像法国南部,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就一定可以吸引粤港两地甚至是国外的人在此居住生活。”

记者从南沙湾·石奥的模型图发现,该项目的海滨商业街以及住宅外立面均具有浓郁的地中海风情,但整个小区的住宅群采用的却是岭南式的半围合布局。对此,该集团的相关人士就表示,中外合璧的设计风格为的就是能在滨海风情居住区内保留原汁原味的岭南建筑特色。

霍震霆略显无奈地表示:现在拆掉老房子已变成一个很大的争论话题,如今的广州很多老建筑都不在了,真让人觉得可惜。“老建筑代表了一段历史,它也代表了一代人的感情,拆掉了就再也没有了。老建筑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把房子拆掉了盖五星级、六星级酒店就可带动旅游,但是外国人来中国,并不是要看你这里有多豪华的酒店,多高的楼,他们来是希望看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许多侨领回来为的就是寻根,想寻找的就是当年熟悉的感觉。天津对老建筑的保护就值得学习。”

记者发现,不仅岭南风情在这里完整地保留了,同时,浓郁的地中海休闲风也被巧妙地糅入其中。从项目规划可发现,有着一线海景资源优势的南沙湾·石奥一期,并没有把最值钱、最美丽的一线海景让住宅的业主私享,而是沿着海岸线,规划为开放式的公共空间——滨海商业街,真正做到让小区内外的市民可“共赏”海景。同时,小区住户还可享受相邻的游艇会多项免费服务设施如泳池、SPA、健身设备、桑拿设施等。

同时,为了贯彻低碳永续的建设理念,该项目从最初的项目选址和建材供应,再到具体规划,开发商都坚持不计成本,不强推施工进度,以避免耗损当地原已极度短缺的天然资源。一个低碳滨海风情之城就是在这样的精雕细琢中诞生了。至于如何锁定项目的目标客户群,霍震霆乐观地表示:南沙湾·石奥作为我们在南沙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当然是以自住客为主。不过,这里有游艇会、有高尔夫,希望营造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来吸引到一些有创意、有生活态度的人,不论是内地的、还是香港的、甚至国外的,让大家聚集到一起,在这个美丽的滨海之城共同生活。“当然,实现这一蓝图的前提是要交通顺畅,配套要完善,教育、医疗的配套都不可缺少,这样才能满足中产阶层的需求。”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第四课 第三框 活动课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538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