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一切从实际出发-期末思想汇报:重新看待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布时间:2017-11-11 所属栏目:实用工具

一 : 期末思想汇报:重新看待一切从实际出发

敬爱的党组织:

本学期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而画上了句号,而本学期的“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和学期末的课程论文的完成让我学会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想。

作为一门必修的政治课,我们看到了它拥有的高学分和一些理论性很强却又较为枯燥的知识,而一篇论文应该写些什么?只谈理论会显得空洞,这也不是我们学习政治课应有的目的,最终的考试终究是课本上的内容也就是别人的理论,而我们自己所要写的论文才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载体。把我们所知的看似包罗万象的政治理论从小处出发,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理论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总结当下社会的现状,那么这些指导性的思想才能常用常新而不会过时。换言之,理论的永久的活力不是由它的创始人,而是由我们注入的,我们不应该被动地去认为某一理论或思想有它的先进性,而应该主动地想一想,为了让它保持先进性,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屹立不倒,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作为学生,现在的我们有多门课程需要学习,各种实践活动需要进行,而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不论是思想道德修养、近现代史还是毛邓三,都成为各学院学生应付的一门课程,处于一个尴尬的“政治课”的地位。所幸这一学期的毛邓三课程让我们遇到了一位上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好老师,然而这样的老师必然是不会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的。所以,可以看出不仅是我们,全国的高校想必是同样的结果:统一的政治课教材理论空泛,编写缺乏文化素质;授课老师多半知道这一门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便多是照本宣科难有自己的思想体现;学生上课应付差事,老师需要依靠点名等手段保证出勤率。那么换一个角度想一想,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口口声声说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直到把这一句话喊成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当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成为口号的时候,还有什么可以理论结合实践呢?于是课本、老师与学生全都孤立起来,编书的人闭门造车,教书者教案传承多年,学习者平日反感考试背书,没有人去想一想这之中的问题在哪里,也就这么得过且过。然而学习的意义,甚至政治课学习的各种意义,早已不复存在。

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理论尚且不能体现出其本身的含义而沦为口号,我们还在洋洋自得,那么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反思的东西实在太多。可以说政治课本中的内容确实是博大精深的,那么有多少能够被我们记住,又有多少能够落实到生活中、实践中呢?很多最基本的问题被我们忽略了很久,而我们应该首先思考的,恰恰是这些。

 

此致:

 

敬礼

赫然

 

二 : 一切从实际出发

摘要:生物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具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想要实现对初中生生物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生物教学活动。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学科;生活化
前言:
由于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习之前,并没有系统的接触过生物学科,所以他们在初遇生物学科时,会存在一种选择两难的境地。所谓“选择两难”即:想学,怕太难;不想学,又好奇。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学生在接触新学习内容所必然出现的情况。在这时生物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生物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爱上生物课程。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分析,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是最佳的,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生物素质的培养,在初中教学阶段开展生活化生物教学十分有必要。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想要实现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就必须要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沉浸于生物学习环境当中,通过有趣的生物知识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激发出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教材内容能够与生活化情境之间的有效融合,通过实际的生活事例将生物知识有效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生物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动力,让他们将生物知识学习看作是一个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笔者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时,常以故事来作为教学导入的内容,并通过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进行“生物的生活环境”内容教学时,笔者就讲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并提出了“为什么‘桔出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叶徒相似,而其味不同’?”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浓烈的求知兴趣,此章内容的教学进行的非常顺利,教学效果也非常好,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意义非凡。
二、转化生活化教学内容
想要使生物教学课堂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转化,使每一章甚至是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更为贴近生活化教学目标,进而更好的完成生活化教学目标。由于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生物知识,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教材当中的生物概念、意义等内容的理解都不够透彻,教师想要让学生学好生物学会生物,就必须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转换,化繁至简,使学生能够更为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在生活化教学背景下实现学习水平的突破。例如在进行“酶的催化作用”内容学习时,学生对于其概念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在这时,笔者做了一个小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意义所在。笔者在两块相同的布上泼洒了牛奶,用不加酶的普通洗衣粉洗其中一块布,布上的污渍并没有完全清除。另一块布则用加酶洗衣服来清洗,结果加酶洗衣粉洗过的布上一点污渍都没有。利用这种小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实例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际作用,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其意义。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课堂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其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和技能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关键性作用,想要使初中生物课堂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师就必须要开展生活化教学课堂。在此环节当[www.61k.com]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知识的最大程度吸收,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物知识探究活动,实验活动等;来让‘活动’围绕知识开展并服务于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生活化体验,构建起自己的生物知识结构。相对于生活化情境和生活化内容来说,生活化课堂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但其必须要在前者的指导下进行,否则生活化课堂很容易失去意义。当然生活化教学课堂并非真正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内容的把握,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当中去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练习
一堂完整的教学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总结,更是对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重要推动。因此在进行生活化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后练习的有效布置。在布置课后练习时,教师要以生活化练习为主要形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与生活化课堂导入、内容转化以及课堂构建之间的配合,使生活化生物课堂成为一个系统,提高其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布置时,一定要突出对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锻炼,使学生在建立起生物知识体系的同时,使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就常开展一些“实践性课后练习”,例如让学生自己种植花草(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让学生自己腌制咸菜(发酵技术)等都是笔者常用的课后联系。这种课后练习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还能让他们参与到生物实践党徽宗,更为细致的观察生物的演变过程,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其对于学生的生物知识及技能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学阶段,想要实现对生物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在掌握学生知识需求点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出生物学科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进而建立起他们的生物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生物学习基础,为他们将来的高难度生物知识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秋菊.生活教育视野下的中学生物教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林家凤.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3,04:95.
[3]卞金来.关注身边的生物科学――小议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文理导航(中旬),2012,11:84.

三 : 高二教案(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复习教案 )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物质概念的基本含义;
2)宗教观念的本质;
3)哲学的基本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1)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2)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3)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4)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5)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6)用实例表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7)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或联系个人经历,比较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8)列举实例表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9)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运用意识反作用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2)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
  3)联系个人成长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
     4.
..通过复习使学生提高能力的方面
 1)学习第一节时要着重训练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基本事实的分析,能逐步抽象出“客观性”的含义,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既要肯定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性,又要承认意识在改造自然社会中的作用,即用辩证思维理解世界的客观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2)学习第二节要着重辩证思维训练,既要承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又要看到意识形成是主观的,在看到主观性时,又要承认它仍根源于客观物质性。还有既要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也要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段意、框题中的层次、框、节的联系;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的分析思路,要帮助学生领悟“要从实际出发”的分析叙述,要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叙述;
5)通过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5. .
通过复习使学生提高能力的方面
   
1)进行无神论教育,鲜明地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迷信;
2)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要将思考问题的基本点放在国情之上;
3)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因而是正确的。
复习重点
(l)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说明党的基本路线与国情的关系;
(3)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复习难点
(l)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2)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3)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与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逻辑结构

   (这个问题由老师讲述)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题、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是从实际出发,所以讲好本课对全书教学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2.本课的逻辑结构
本课共三节。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两节讲的是世界观道理。第三节主要讲的是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因此教材的逻辑起点,即第一节首先讲“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个最基本的观点,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三部分有机构成,因此第一节的一、二框就分别讲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和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第一节的中心观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意识是什么呢?从而引出第二节的内容: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第一框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说明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又进一步完善了第一节的内容 “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框题“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明确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为了较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材第三框题阐述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第三节前两框题讲的就是方法论。第一框题“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最一般的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对青年学生来说,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这就是第二框题,它是第一框题的深化和具体要求。第三框题则带有总结的性质,从世界观上概括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观点。
   
二、本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

1. 本课的基本概念

①物质P13    ②意识P14    ③宗教P16    ④感觉P16    ⑤抽象思维P17       ⑥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P24      ⑦一切从实际出发P29     ⑧唯物主义P37       ⑨唯心主义P37-38  

2. 基本原理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P6—13;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P14­—28;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P28;

     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P29—33;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P33—37;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P40—41。

3.基本常识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11

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P21—23

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表现P19、24—26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P37—38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P27

主观主义的表现及危害性P32—33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原因P38—3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P38—39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P37

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39—40

.教师讲解复习本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呢?

回答是否定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2
.既然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状况来客观地决定,不能由人主观随意地选择,那么,为什么又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根本原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不仅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而且生产关系的变更也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于生产力的水平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的状况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但是,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为各阶级共同认可。不同的阶级,集团按照本阶级、集团的利益,主观上总是希望生产关系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他们在主观上就要选择生产关系。中国从1840年以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都试图选择一种社会制度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当然,无产阶级也在探索,在选择。
(3)主观选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主观愿望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趋势,是否符合本国所处的内外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自觉地认识、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国情及世界环境,认定中国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而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发展历程,同样是客观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成功,这只是体现了主观选择的科学性,体现了主观选择与历史发展客观性的统一,绝不意味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3.“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对人们的行动会有什么影响呢?
它会使人们放弃认识世界的主观努力,从而使改造世界的活动失去正确的指导。我们青年学生将来都要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要参加改造世界的实践。为了正确有效地进行实践,我们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4.从主观方面看,人们为什么犯错误?
首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表现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其次,从主观来讲,由于人们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的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可能发生错误的认识。从客观来讲,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和许多方面的总和,并且客观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客观历史条件和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能发生片面性,也可能发生错误。

第三,过于强调主观的作用,忽视了客观事物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或者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忽视了事物运动性和特殊性,都容易在实践或认识中犯错误。

5.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学生来讲,有多方面意义。
⑴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⑵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⑶只有了解国情,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

6.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

因为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要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7
.通常说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通常说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是指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这是对实际存在的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正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决定哪个?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对这两方面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可见,这里所回答的第二个内容,与前面说的第二个内容不是一回事,两处说的“关系”是有不同之处的。
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史的总结。历史上的哲学,都以不同形式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新的高度上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进一步科学地指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8.意识的反作用,也包括对人自身的调节作用。

健康的心理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人奋进,使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情感。如果认为唯物主义者只是关心物质生活,不追求精神生活,那是对唯物主义极大的曲解。”这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而作出的回应。同时,在该框题中还明确表述了“人们的意识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这个观点,并以如何对待网络文化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9.关于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把“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教材在本课运用有关理论用了较多文字分析了这个问题。其中在第27页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热点点击

    1.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与三峡工程蓄水、行船、发电成功。

[热点] 2003年6月1日9时,随着一声令下,三峡4个开启的泄水底孔其中的一个被关闭,标志着三峡蓄水下闸成功。几代人魂牵梦萦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终于初现姿容。
2003年6月13日上午,三峡船闸首次试闸试航成功。7月9日、15日三峡大坝左岸2号和5号电站相继发电成功。

[点击] 第一,早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既然人类在实践中能够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说明原有的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规律的,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第二,适当作一些理论补充:一是客观事物有相对稳定的一面,这给人正确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二是从认识主体看,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逐渐完善的大脑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三是从认识能力看,人有抽象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三峡工程蓄水、行船、发电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2.意识的反作用与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

   [热点] 20037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场斗争的胜利,进一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这再一次充分说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有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风险。

[点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与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五年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是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特殊政策。我们始终坚持经常性预算不打赤字,建设性预算赤字不突破年初确定的规模。在银行存款增加较多、物资供给充裕、物价持续负增长、利率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发行国债搞建设既可以利用闲置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银行利息负担,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一举多得。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使用中,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科技教育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注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点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同形势,实施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就反映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而正是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因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则又体现了意识又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道理。

五、单元复习效果考评(另附)。

六、本课知识结构简图(略)。

 

 

 

四 : 一、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我是1945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前后共教过38个班级的学生。这30多个班级中,大部分是普通班,也有差班。从我所教过的班级看,优、中、差三类学生有很大的差异。现在以1988年我所接的差班为例,谈一谈我是怎样从调查研究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的。

  1988年我接了一个差班,也是一个乱班,有学生54人。接班前据代课的班主任介绍,这个班在期末数学考试成绩是全学年最差的。不足70分的有6人,不及格的有8人。为了搞好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摸透学生的实际情况极为重要。为此,我先向学校领导和科任教师做了调查,他们都说,这个班太乱了,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但这个班的小干部还是挺负责任的。接着,我普遍进行了一次家访,看了学生的档案材料,并多次召开大、小型学生座谈会和班队干部会。同时找了一些差生谈心。通过比较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我从中了解到,学习差一些的学生中,大多数品德都很好,原有6名班干部都很关心班级集体,家长积极支持我的工作,学生对我这个新来的班主任也表示欢迎。几个学习差一些的女生问:“老师,您能教我们到毕业吗?我们就怕总换老师!”当我对她们做出肯定的回答后,她们都乐得蹦了起来。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孩子们都愿意有一个好的班级集体。

  在一次有班级干部和少数中、差生的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讨论研究怎样把班级管理好,变差班为优秀班问题。会上,学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学生说:“班里太乱了!上课听不清老师讲课。我爸爸想找学校给我换一个班。”有的学生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会了还是没有学会。”还有的学生说:“我们班常换老师,好事坏事都没有人管。您得厉害点儿,越严越好!”根据多方面的调查,综合各方面的反映,接班后我首先抓了两个“严”字。

  (一)严密组织

  1.先抓班级干部的评选和培训。同过去一样,根据新班的实际情况,首先暂时确定了评选干部的标准:(1)关心同学,愿意为同学服务,愿意帮助别人,关心班级工作;(2)勤奋好学,上课注意听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这两条既是评选的标准,又是要求新干部必须努力做到的。通过评选,从全班54人中,选出14名小干部,其中有1人当班长,1人当中队长,有12人当小组长(兼中小队工作)。

  2.把学生严密组织起来。全班54人,按能力和学习成绩分五组4个学习小组,因材施教。每个小组有1名组长,3名组员。前后相邻两张桌子的同学编成一个小组,如下图: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这样的分组便于小组工作,利于本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时可以讨论同样的问题,选学同样的内容,有助于克服学习差的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学习的信心;更有助于教师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变式发展训练题。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小组,组织学生分组学,分组说,分组做,互相评定作业,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严格要求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同数学本身的精确与逻辑的严密相适应,必须进行严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必须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如上课时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写作业或答卷时,要认真审题,认真计算和检查,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按时完成;在实验和操作时,要专心、认真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里“头三脚难踢”,可是我抓了“两严”之后,班级面貌很快变了样。一位科任老师说:“乱班不乱了,柳老师用的什么办法?”我用上面说的那种办法,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班级的确不乱了。接着我又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清底。同过去一样,每接一个新班,我总是先调查清楚班级的基础情况和其他“底细”。对于主要问题,能解决的尽快先解决,及早清除新班管理的不利因素,以便逐步开展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我初步了解到这个班里数学成绩所以成为全学年最差的原因有“三多”,即落课多、断头课多、赶进度课多。针对学生的情况和班级的实际,我充分利用开学初的一周复习课时间,开始做清底的工作,也就是做落课、断头课和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的清底工作。让全班学生基本上达到应会的课程重新学会,不再对后面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此,我采用了分散处理的方法。把六年制第八册教材分成了四块。需要清理的有:第一块整数四则的意义、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第二块“角、垂线和平行线”内容,我准备在讲第九册教材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与新课结合起来一并清理;第三块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减法”,对这部分内容准备跟第九册教材“小数乘法、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结合起来进行处理。这样清底,既可把落的课程补上,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清底,重要的是要清理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底。如复习六年制第八册应用题例3,“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只数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时,同是这个内容,我对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优等的,要求他们自己画图、自己计算解答;对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先通过画图和实际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指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用分析法深入地思考。我问:求三月份运出多少只应该怎样求?学生甲:“一月份运出的加上二月份运出的,再减去800只,就是三月份运出的。”学生乙:“甲说的不完全对,因为二月份和三月份运出的数不知道,所以还不能相加减。”学生丙:“甲说的对,但是必须先求出二月份运出多少,才能求出三月份运出多少。”

  这时,我肯定了他们说对的部分,同时结合画线段图讲解题意。我先在黑板上画出第一条线段,用来表示一月份运出的: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接着提出:“二月份和三月份运出的线段图应该怎样画?”两名学生分别画出下边的线段图:

  二月份运出的: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三月份运出的: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不少同学发现第三幅图画错了。这时,我组织学生反复读题、讲题。画图的学生恍然大悟。主动到黑板前把自己画的图作了修改,如下图: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刚改过后,学生还喊错,改图的学生问老

师:“我哪个地方错了?”我启发他自己去发现:“比总数少800只,应该怎样表示?”他翻开书看了看,又一次把图作了修改: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我问他:“为什么要改成虚线呢?”答:“因为三月份运出的比一二月份运出的总数少800只,不应画在三月份里,所以要改成虚线。”

  这样,在这个班里先清出的“第一个底”是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我还对12名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单独出两道题并作了调查:(1)育英小学有520名同学参加植树,平均每人每天栽3棵。要植树6240棵,需要几天?(2)学校举行运动会,四年级有86人参加,其他年级参加的人数比四年级的4倍还多12人。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多少人?在12人中,做对第一题的有5人,做错的7人;做对第二题的有6人,做错的6人;两道题全做对的有3人,全做错的有4人。后来,我继续做清底工作,重点抓了两道题全做错的四名学生。在课后,我一个一个地给他们吃“小灶”进行补课。中间还用简单的应用题作过测验:(1)学校合唱队有男生28人,比女生少18人,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2)学校科技小组有男生24人,比女生多9人,科技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这两道题有2人全做对,另外2人各错一题。后来,在每周一次安装“小锁头”零件的劳动中,我让他们做统计工作,统计每次每个劳动小组的4个人中,各安装几把锁,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开始时我和他们一起做统计,边统计数字,边给他们出题,他们边数锁头边计算。有一个在班里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一次她装了6把锁头,她的同桌装了4把,我让她看着锁头,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你比同桌多装了多少把?”“2把”。随后我把锁头收起来,继续问:“你装了6把锁头,你比同桌的多装了2把,同桌的装了多少把?”答:“同桌的装了8把。”问:“你是怎么算的?”答:“6+2=8,同桌的装了8把。”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呢?”“因为我比同桌的多装了2把。”这时,我又拿锁头做了演示后问她:“你们做的相同的数是多少?”她想了一段时间说:“4把。”问:“用什么方法算?”答:“用减法6-2=4。”问:“减去的2把是哪2把?”她又用心地想了想说:“是我比同桌多的2把。”我说“对”。又问:“组长比你少做1把,组长做了多少把?”她摆了摆锁头说:“组长做了5把,6-1=5。”通过劳动和操作,她终于把思考题中的难点攻下来了。后来,又把这类问题带回应用题中去检查她,她很少出错。从学生的变化中看到,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把学生一个一个地教明白,从中等生中分化出一些学生跟上优等生;从差一些的学生中分化出一些学生跟上中等生。这样老师就可以对筛出的最差的那一部分学生,集中力量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迅速提高。

  2.打底。对全班的调查了解和初步的清底工作,使我掌握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学习能力、成绩、志趣、爱好、长处、弱点等一般情况,为引导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学好后面的课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开学后,经过一段复习,开始教学第九册教材。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重新打底,在新课中让全体学生40分钟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进步,即让尖子更尖,让中等生迅速赶上来,让差生不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新学期一开始,为了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新授课时,我抓了三项工作:抓纪律,抓教学设计,抓兴趣小组。这“三抓”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称赞和好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抓纪律,有严格的要求,有严格的检查,有具体的措施做保证。在班里开展了小组与小组纪律的评比活动,每周三小组自己评,评出每个组的优缺点和每个人遵守纪律的情况;每周六班里评,评出了全班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课堂上具体要求有下面四点:

  第一点:上课必须注意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课堂内的作业不拖到课外去做。

  第二点:作业和答卷时,要仔细审题,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查,按时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点:计算认真,会检查,会验算。

  第四点:学会用分析法分析应用题。

  在给学生制定了学习要求的同时,我也给自己做了规定: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以及在课堂上拟提出的问题和应完成的练习题。

  多年教学中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应用已经形成的概念和已经理解的知识,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完成这一任务手段之一是安排好练习。练习是学生带有创造性的劳动。保证一定数量的练习,对于学生形成迅速、准确的计算技能和牢固的熟练技巧,以及启迪他们的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练习要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地进行。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练习的形式、内容和方法要多样,以保持学生最大的兴趣、积极性和练习的质量。

  (2)精心设计问题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精心设计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为此,设计问题在注意其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要抓住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例如在讲小数的基本性质和移动小数点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让学生计算这样一道数学题:求8.89÷3的近似值(商保留一位小数)。有不少学生的计算结果都是3。这时,我给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题的小数点后面的零能不能去掉?”引起了一场争论:

  学生甲:“根据小数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个零可以去掉。”

  学生乙:“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个结论是对的,但这个性质不是对取小数近似值讲的。这个零不能去掉,题中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通过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对题中的要求理解得更深刻了。

  为了达到上面提出的四条教学要求,我注意充分发挥“分组学习”的作用。每次我走进教室,小组长总是提醒组员:“上课要注意听讲!”如果有的同学精神一溜号,同桌就低声提醒他“注意!”这样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就基本上保证了上课的纪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也使教师按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计划。

  例如,在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出示例题:3.22÷0.14=?并提出第一个要求:想想应该怎样算?学生都在认真的思考,正在他们想也想不出来时,我又提出第二个要求:看看第九册教材第23页,然后分组进行研究。

  第一小组有两名差一些的学生和一名优等生、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认真负责,在他的组织下,一帮一进行研究。小组长带的这个同学,接受能力差,小组长就一遍一遍地讲给她听:15÷5=3,150÷50=3,1500÷500=3,这三个算式说明什么?“这三个算式说明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所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了。后来他们四个人打开书边看边研究。这样的学习就跟运动员赛跑前先做一些准备动作一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能质疑问难,解疑答难。而且还主动研究了怎样计算才能又快又好,怎样验算才能保证算一道对一道。不仅很快掌握了算法,而且弄懂了算理。

  3.培养尖子学生。针对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接了这个乱班之后,把很大精力放在了对中下等生的辅导和提高上。但是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有时出现了陪听陪练的问题。这样容易限制那部分学生的学科特长发展,容易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课讲授完了,在巩固练习时,采取类似“同班复式”的方法,把学生分为三部分: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先让他们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然后自己做题。对疑难问题,再由教师辅导讲解,使他们“吃得饱”;再组织另一部分学生独立解答课后练习题,使他们“吃得好”,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能力差一些的学生,以辅导为主,让他们多动口,多动手,查漏补缺,能根据例题的解答方法,解答课后的练习题,使他们“吃得了”。后两部分同学独立做题时,再开始给第一部分解疑答难。这样做互不影响,并且使尖子“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同学也能“吃得了”。

  例如,在讲循环小数一节课时,新课讲完之后给第一部分学生发了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的内容如下:

  讨论题:

  (1)什么叫周期性?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2=25(个周期)

  循环小数的第50位上的数字是8。

  (3)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共180个,按先5个红的,再4个白的,再3个黑的,排列,如图: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试回答:(1)黑珠共有几个?

  (2)第158个珠是什么颜色?

  答:一个周期内共有红、白、黑珠5+4+3=12(个);

  共有180÷12=15(个)周期

  每个周期中有3个黑珠,所以共有黑珠3×15=45(个)。

  又,158÷12=13余2(13个周期余2),所以第158个珠是红的。

  在课堂的练习巩固阶段,充分发挥了分组学习的优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增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互帮互学,培养了一个个“小先生”。学生家长赞扬说:“这些小先生真像‘老先生’”。 

五 : 谜语:从实际出发(打一成语)

谜面从实际出发
谜语类型打一成语
谜底不虚此行
本文标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期末思想汇报:重新看待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285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