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BAT联手芥末堆发布《中国教育科技蓝皮书》

发布时间:2017-09-25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BAT联手芥末堆发布《中国教育科技蓝皮书》

新浪科技讯12月4日上午消息,在今天上午举办的GET教育科技大会上,芥末堆联合百度教育、腾讯教育、淘宝教育以及未来工场联手发布了《中国教育科技蓝皮书》,《蓝皮书》中全面整理了目前教育科技产业投融资信息以及BAT在线教育产业的布局与策略,并提出了对未来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分析与见解。据了解,这也是BAT三方首次同时公开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具体数据。

《蓝皮书》重新解构了教育科技产业及其商业模式的变革,随着教育科技产业逐渐崛起,互联网巨头BAT分别入场,基于自身优势,以“钥匙、钱包、手机”的姿势在教育领域布局,百度教育、淘宝教育、腾讯教育提供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好未来、新东方等美股上市公司也在尝试用科技为手段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根据蓝皮书,2013年起,在线教育行业创业企业(或项目)数量平均以每年50%左右的增速出现,截止2015年9月,在线教育项目数量已超过3000个,尽管2015年的创业企业依旧集中在K12与职业教育领域,但是兴趣素质教育异军突起,创业者的选择也更多样性与全面化。

同时,根据芥末堆跟踪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全球投融资总额突破40亿美金,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中国和美国带动全球教育科技融资,同时垂直于教育的投资、孵化等机构开始出现。从全球来看,境内外资本市场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据全球知名的私募基金GSV资本统计,预计2015年全球教育市场规模达到5.5万亿美金。(周雪昳)

二 : 其他教案-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题】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

        ▲识记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运用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难点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具     投影机(片)、

        ▲教法        读-问-导-练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讨论它所反映的问题:

表1:1998年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比较

    国家       分数       名次       科技贡献率

美国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国       69.35       4     54%

中国       58.57       13    -     

 

 

 

 

 

表2:部分国家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比例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图表反映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较小。

认识: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实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习新课

◆读

1、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123-126,要求:时间为3分钟,寻找本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体系。

  2、提问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

◆问

1、学生再细读课文5分钟,思考有关思考题。

  2、投影出示思考题:

     1)发展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发展教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4)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忣的战略地位?

   5)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6)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师提问,学生依次回答,对于不会的学生,让其再读再思考,让已会的学生纠正,实在难懂的问题,由教师点拔。

  4、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问题〗 

选择: 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

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D、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答案:B

〖课堂小结〗

着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认清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③要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练 

       见《初三政治精讲精练(8-3)》        

【板书设计 】

    三、发展教育与科学

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学后记】   

三 : 小站教育出席中英教育科技发展论坛,畅谈黑科技教育

  9月23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部直属单位)与英国教育与技能发展署(英国国际贸易部直属单位)在上海联合举办“中英教育科技发展论坛”,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健丰、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 Jo Johnson,以及英国广播公司英语教学频道(BBC Learning English)、培生集团等出席会议。论坛同时邀请了小站教育等互联网教育界的代表企业参会。  

图片1

 

  自去年10月以来,中英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深入开展,而教育领域的科技交流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主办方英国教育与技能发展署一直致力于帮助英国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全球经济中获得商业价值,同时也帮助国外企业在英国的繁荣经济中进行高质量投资。此次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举办两场以“Education is GREAT”为主题的大型活动,旨在与教育部共同搭建一个具有政府背景并获得双边政府支持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教育科技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小站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界的代表,“左手名师,右手黑科技”的特殊模式深得业界关注。小站的高级技术总监李天一和高级产品经理付冠峰出席了论坛,与众多同行交流讨论了科技力量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近日,小站教育在与培生集团进行VEPT测试系统的合作同时,也顺势发布了他们自己研发的LMS课程系统。小站新升级的“赢+” 课程以目标分数段为课程设计主线,以培生集团的VEPT测试工具为依托,真正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课程规划。VPET负责前期的测试,而LMS则承担了整个上课过程。小站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系统,以“学习者为中心”为理念,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在小站更快速提分”为目标,融合小站工具、内容、教学方法,为意向学习者提供线上智能学习规划,是连接小站老师,班主任,学员,家长的智能学习管理平台。LMS系统的发布标志着小站正式告别第三方互联网工具借用时代,开始建立自己的课程管理体系。

  或许是互联网基因的作用,小站教育一直重视网络多元化学习工具的使用。为了便于学生在移动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小站教育的“小站托福”、“小站雅思”等APP一直开放免费下载使用,在考生中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另外,小站的官网、论坛等咨询互动平台也都达到了日均10万UV的活跃度,考生可以在课程之外的时间里通过这些平台交换资料、交流信息,让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你教我学”。这一系列工具都从侧面激发了考生的学习主动性,即使在正式课程之外,他们也能利用各种工具和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任何一个行业的腾飞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互联网教育从不被认知到普遍运用,就如同曾经的网购所经历的历程一样。互联网模式走进各行各业是大势所趋,相信更多“黑科技”一定会给教育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

四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繁 體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机构设置 | 科研基金 | 科技成果 | 知识产权 | 科技奖励 | 成果转化 | 大学科技园 | 科技产业

技术市场 | 计量认证 | 教育信息化 | 大学排行榜 | 政策法规 | 书刊征订 | 网友信箱 | 联系我们

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所有栏目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重要讲话 基础研究 科技奖励 科技成果 知识产权 科技园区 科技产业 科技开发 技术市场 地方科技 财经金融 教育信息化 综合管理 科研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 霍英东教育基金 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 科技成果 相关文件 成果登记 软科学评审 成果查新 成果鉴定 高校最新鉴定成果简介 按学科分类 数学 物理天文 化学 生物 地学 力学 土建水 工程热物理 仪器仪表 机械 电力电机 化工轻纺 电子通讯 计算机 自控管理 材料 农林牧鱼 医药卫生 按任务来源分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F) 博士点基金(DF) 优秀青年教师基金(EF) 霍英东基金(HF) 留学回国基金(RF) 其他基金(QF) 攻关项目(BP) 863项目(TP) 973项目(NP) 省市计划项目(PP) 教委计划项目(JP) 其它计划内项目(GP) 其它部委项目(QP) 横向项目(CW) 自选项目(SW) 其它项目(SH) 软科学项目(RK) 科技奖励 教育部科技奖励 相关文件 授奖项目 奖励统计 国家科技奖励 相关文件 授奖项目 奖励统计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 其它科技奖励 高校专家 中科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名单 求实论坛 相关文章 留言信箱 教育信息化 科技产业 科技产业工作通知 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简报 全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简报 各地教育厅和各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介绍 高校校办企业改制 相关法规 改制动态 改制论坛 操作实务 高校产业新闻 高校企业经验集萃 校办产业统计 知识产权 技术市场 研发机构 重点实验室 工程研究中心 其它技术开发机构 其它机构 镜像资源 综合信息 大学科技园 主任专栏 李志民专栏 关于科技工作 关于高校科技产业 关于大学科技园 关于教育信息化 随笔 李建聪专栏 周静专栏 大学排行榜 科技奖励 科技产业 科研基金 成果专利 论文引文 论文在线 教师队伍 其它 科技经济周刊 高校科技动态 高校产业动态 国内科技要闻 国外科技进展 国内财经信息 国际财经资讯 一句话新闻 科技周刊征订 宏观经济要闻 产业金融信息 国际科技进展周刊 数理化科学 天文科学 地球科学 生命科学 医药学 工程、能源与技术 环境科学 材料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其它学科 国际周刊征订 天体物理与空间科学 天文与地球科学 电子与信息技术 化学与化工 机械与工程技术 农业与生物学 其它学科及交叉学科 生命科学与技术 数理化与材料科学 数理科学 高校技术管理论坛 专家信息库系统 热线传真 高校科技动态 国外科技动态 计量认证 相关文件 政策法规 书刊征订 我要征订 征订信息 高校科技处 地理位置 联系学会 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 相关链接 中心工作动态 公告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 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 各期目录 综合信息 核心优势 系统资源 征订单 杂志介绍 联系我们 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重点新产品计划 火炬计划 星火计划 其它推广转化工作 科技经济周总往期回顾 近期活动 科技工作研究报告 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教育信息化烽火行动 专家观点 成功案例分析 深度报道 优秀产品方案推荐 福建 安徽 郑州 济南 南京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四川 四川-相关图片 四川-相关信息 重庆 重庆-相关图片 重庆-相关信息 陕西 陕西-相关图片 陕西-相关信息 甘肃 甘肃-相关图片 甘肃-相关信息 山西 山西-相关图片 山西-相关信息 烽火行动简介 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 教育行业信息安全大会 教育信息存储大会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国际科技进展周刊往期回顾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高交会列表 第六届 高交会动态 图片频道 图片报道(一) 图片报道(二) 图片报道(三) 图片报道(四) 国家大学科技园专题展 高校高新技术成果专题展 近期活动列表 网友信箱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网友留言 首页调查问卷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 >> 最新文章

崛起中的技术经营业

来源: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07-01-08

点击数:

文/王玉民 中国科学院原副秘书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技术经营活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科技进步成果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存在久远。但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则是在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变革中逐步形成的。最早把技术经营概念从国外引入国内是刘海波博士所著的《技术经营》。这是一个值得关注、正在崛起中的新兴产业。

技术经营是崛起中的新兴产业

人 们最为熟悉的是科技成果或其专利的产业化。通常这被认为是技术通过产品化、商品化创造价值的过程,也称为专利的实施或技术成果的转化;也有人将在技术传 播、扩散与运用过程中认识与实现专利资产价值的过程称为专利产业化;还有人将两者合而为一;有人则将两者视为完全不同的概念。对此类称谓习以为常,作为一 定发展阶段的认识,应当说是可以理解的。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两种概念并不能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与知识产权制度演变的现实。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 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在生产要素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以知识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依赖资源、资本、劳力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逐步 向依赖知识、人才、信息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并推动知识经济的发育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在这一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占据经济要素主导地位的科技成果及其知识 产权,其社会功能形式与价值实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的产业化形式已经变得五彩缤纷了。

早在1980年美国国会为了促进联邦政府机构拥有 的专利的商业化实施,通过了《斯蒂文森-威尔德勒法案》,也称“联邦技术转移法案”,特别是受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重视专利政策的刺激和影响,主要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鼓励专利的流通、交易和实施的政策。在这些国家内,技术转移开始兴盛,专利经营组织增多,技术经营的理论兴 起,企业的专利策略发生变化。与此相应,技术成果或专利产业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拓展。

其实,所谓技术及其专利都是其价值的载体,而技 术或专利产业化的本质是其价值实现的过程;反之,其价值实现的过程都应归属于技术或专利产业化的范畴。因而,技术或专利产业化不是其流通的专有概念,也不 是技术应用的特有含义,而是技术或专利在流通、实施以及其他一切现有或将来可能出现的能达到其价值实现目的的所有形式的统称。这是一个需要适应科技进步与 经济发展而逐步演化、不断扩展的概念。和这一概念对应的英文词汇含义是技术或专利的商用或商业化,日文词汇是特许事业化。与其相比,商业化的概念可能更为 贴切。

对于技术或专利商业化(产业化)多样的实现形式,已经有人依据产品形式为标准进行了归类:在物质产品生产上的运用与非物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两大类。前者即为技术或专利技术通过产品化、商品化而实现其价值的经营形式;而后者比较复杂。其中以技术成果、专利甚至包括所有知识产权自身为基本产品形 式提供非物质产品服务的市场赢利活动,即为技术经营。这类的技术经营可以存在于企业内部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技术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单独存在于专业性的技 术经营企业内。

从上述分析可知,技术经营不是完全陌生的现象,只是技术及其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中的一种形式而已。但是,这是一类属于非物质 性产品经营的产业领域、在知识经济发育时代日显重要的产业形式。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经营与以网络化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相并列,构成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成为支撑、提升农业、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智力型产业基础。

技术经营是形式多样的创意性产业

以知识为依托从事非物质性产品营销的技术经营,其 实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对技术经营归类的角度很多,分类的类型自然不同。例如以专利经营为例,如果从专利与专利的相关要素关系角度对专利产业化进行分类,则 可以区分为四级应用形式:一级应用(与资本的关系),如实施(专利权人实施;专利人许可他人实施)和交易(专利交易);二级应用(专利与专利的关系),如 专利交换,市场流通,基于专利的谈判,市场进入等;三级应用(建立制度),如标准(事实标准或形式标准);四级应用为上述各类应用形式的组合应用等。

一般还是以产品形式为标准对技术经营形式进行归类更易于操作。如果按照技术或专利价值实现的商品形态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类。

1.技术交易类:这是以技术或专利的资产属性作为商品形式的技术经营。包括资产评估、技术交易、专利交叉许可、专利保险、专利信贷、技术入股等。其交易的基础是对技术或专利在市场中应用价值、应用前景与风险性的判断。

2. 技术群交易:这是以解决商品需求所必需的技术群为商品的技术经营,是经营者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再创新所产生的创意活动的结晶。其中,经营者进行技术群创意 的思维模式又区分为两类。一是从技术出发引申出具有市场使用价值的商品概念,并开发出商品概念产品化所需要的技术群。如王选集成数字压缩与激光照排等技 术,提出并完成数字印刷系统;索尼从磁性材料磁极子在电磁场中具有取向性的原理开发出录音机等。二是从已经出现的市场需求出发,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形成实 现市场需求的技术群以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如蒋佃水教授对占水产品60%的下脚料,全部开发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其创意活动重点是开发水产品下脚料 中具有高附加值新产品的概念系列,再集成国内实用技术构成产品化的技术路线,进而开发新产品生产的要素配置等。这两种创造技术群的活动都需要借用“技术路 线图”的辅助工具。

3.技术再生交易:这是以开拓技术或专利的潜知识与潜价值从而大大提升技术价值含量或扩展应用范围为基础的技术交易或技术群交 易。虽然其本质也是技术交易,但是与其有所不同的是,不是在现有社会共识的技术价值基础上的交易,而是对原有的技术拓展或者提升了技术应用价值后的技术交 易。如挖掘专利潜在的新技术价值的市场经营活动、对休眠、过期、废止专利寻求市场运用的新方向、新方式、新条件,达到其增大市场使用价值而获取利润的市场 经营活动。此类技术经营不仅需要技术价值的挖掘,也需要技术群交易所采用的创意活动方式与技术手法。

4.技术策划交易:这是利用技术或知识产权信息凝练具有战略价值的技术信息所进行的智能型商品交易,或者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形成市场垄断性获益的智能服务等,如参与产业联盟促成技术标准产业化运作等。

上 述各类技术经营活动,都属于依托创意能力的智力型产业。其技术经营的前景无限。我国具有储量丰厚的技术潜价值,不仅可以挖掘的技术或专利的潜知识无限,而 且可以挖掘的国内现有技术或专利的数量庞大,每年创造的新技术、新专利还正在迅速增加。如果巧妙运用专利权属策略,全世界可以运用的专利数量更多。专利潜 知识潜价值不仅价值丰度极高,而且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开发的关键在于创新,开发的程度取决于知识水平。技术经营业可谓前景无限。

技术经营是支撑创新发展的基石

从技术经营的运作形式不难发现,技术经营业还具有多重值得重视、急需合理运用的社会功能性。

首先,技术经营是典型的创新型产业,显示企业在技术转移、技术应用、技术价值实现环节中主体地位的标志;并从技术运用路线图入手,提高技术的可用性,减低风险性,加速技术的扩散、传播速度,将大大扩大技术的实施率,提升我国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

其次,技术经营业属于依托智力的现代服务业,与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并列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技术经营业的发展,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抓手、促进发展模式转变的条件、反映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志。

再次,技术经营活动属于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是连接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的纽带,是会聚市场需求拉动力、技术供给推动力作用的中枢,是强化技术创造、传播、扩散、应用直至市场价值实现的技术流的助推器,是推动技术价值实现的市场性渠道。

第 四,技术经营业在实施技术路线图的过程中,以风险投资入手集聚技术资源并凝聚有关市场信息、技术专家、企业经营等多类创新要素,通过交流进行集成创新。客 观上形成整合创新资源的有效形式,实现了对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的连接、对社会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初步配置。技术经营是促进产学研结合、 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调控因素。这是达到创新体系自我完善的内自组织性动力机制。

第五,作为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的技术经营,是以创意能力为依托,直接作用于三类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推动一二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特殊产业。

第六,技术经营的创意活动有利于合理合法地运用国际知识产权,通过再创新快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我国快速迈向知识产权大国、强国的战略地位。

总 之,借助技术经营业这种创意型新兴产业,有助于激活创新活力,有助于强化技术的市场需求拉动力,有助于构建、优化创新体系,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立足国内以及世界技术资源推动创新发展的步伐、打破国际技术壁垒,为国家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技术经营业确实是值得扶持、引导,加速发展的一种产业形态。

助推技术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1.将技术经营业列为重点产业序列。制定技术经营业的产业政策予以扶持、引导、强化。同时,要引导现有各类产业内设技术经营部门或主管;扶持专业性技术经营性企业的发展;树立已经出现的技术经营的典型,宣传技术经营的范例;引入外国技术经营业参与竞争。

2. 列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措施。产学研组织上的结合是困难的;合建研发机构是可能的,但数量不会太多;合作技术攻关形式较好,需要任务引领。大学科技 园、孵育基地、高新区则是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创新体系的组织形式。而技术经营则是以市场机制引导创新要素整合的有效方式。应当把技术经营作为提升技术创 新动力、促进产学研结合、集聚技术创新要素、加速技术流的措施,列入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之中。

3.调整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现代知识产权战略性 问题包含多层面的战略选择。其中关键是对创造、传播、运用与保护关系的处理。这是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的阶段性判断问题。就我国目前发展阶段而 言,单纯保护为主战略是错误的,创造与保护并重的战略也是不适当的。依据国际经验和我国自主创新方针,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战略理应为知识产权的传播扩散、 应用与创造并重的战略。如果考虑到体现发达国家利益的保护为主的国际规则,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至少应当确定为:传播、运用、创造与保护并重的战略思路。另 一战略重点就是正确处理知识产权自主创造与知识产权权属策略并重的原则和急需拓展技术产业化的理念问题。

4.重视技术经营人才培养。技术经营性人 才,是既懂技术创新又明市场营销、金融投资,既善于创意又善于经营的素质综合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难得。我国不仅缺乏经营管理的职业队伍,尤其缺乏的是 技术经营型人才。对于社会急需的人才,要打破学科限制、创新教育模式,不要等到人才缺乏拖了后退再后悔,软件人才培养就有这类的教训。建议:一、会聚国内 外经营案例、制定基本的课程设置,开设在职经营人才研讨班,探索经验;二、选择几所有条件大学设置专门的专利经营或技术创意类的专业,开设硕士、博士点, 以招收在职、有一定经验的人员进修;三、制定技术经营人才专业化、职业化的引导政策等。

5.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政策措施。比如,设立技术经营 业扶持公共基金,包括技术经营业的创业基金、经营周转信贷金、社会效益奖励基金等。给予优惠的政策扶持。对技术经营业给予高新区创业型高新技术产业同样的 优惠待遇。实施“技术经营示范工程”。由国家科技部会同知识产权局以及有条件的省局委托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牵头,联合大学、院所设立技术经营中心,开展瞄 准市场需求进行技术集成创新或技术再创工程。实施“技术路线图计划”。技术的产品化既存在产品创意问题,也存在解决配套技术、工程工艺、材料资金等相关问 题,难度较大。因此增大了专利应用的风险,往往金融资本望而却步,企业则犹豫不决。解决技术的产品创意以及配套技术、工程工艺问题,增加技术实施的可行 性,降低风险,自然吸引金融、企业的青睐而加速产品化过程。大院大所大学不仅具有技术研究能力,更具有以市场为牵引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力。建议在大院大所大 学开展“专利路线图计划”,为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打印】【 发送给朋友 】【关闭】

客户服务信箱  Tel:010-62514689,62514697  Fax:010-62514678  京ICP备:05004627号

2007 版权所有: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转载本站信息

Produced By HZCMS协同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专家 publishdate:2007/07/17 15:11:48

五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主任,各位校长、同志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我们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今天,我要特别感谢北京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长期以来支持我们的工作,参加我们的会议。

这几年北京市教委的同志,特别是几位主任非常重视我们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和发展,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应该说北京市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在稳步推进,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刚才杜主任也总结了,校办产业得到了发展。同志们知道,校办产业不仅仅安排了学校的富余人员,在为学生实习,为教学提供服务,转化学校的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为我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的学校得到了相当的回报,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支持。这几年,北京市的校办产业,杜主任刚才讲我们现在总资产700多亿、净资产300多亿,我觉得尽管规模不大,但我们对社会的贡献从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来。在提供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实习,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特别是在国家领导层面上更多地是重视发展我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校办产业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这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我想利用今天这次机会,主要跟大家通报一下我们高校校办产业这几年来的情况,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从2005以来,事实上我们这个工作启动试点在2001年,在北大、清华两校开始试点。试点进行几年以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5年教育部召开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发了文件。会议后大约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全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情况一会儿给大家报告一下。第二方面,我想向大家通报下一步教育部想做些什么事情,主要有那些考虑,包括一些工作安排,跟大家稍微提一提。 第一项内容,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部署了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尽管我们高校产业工作的方针是“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但是我们的重点是规范化建设。从教育部来说,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以后列入了教育部的重点工作。我们多次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议,基本上每年都有好几次,讨论研究产业的问题,并专门成立了由周济同志担任组长的高校

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推进这项工作,我们科技发展中心作为具体实施部门,在部领导的支持下,在相关司局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很多工作。

首先,开展了会议精神、文件的传达、学习、培训。

第二方面,我们积极进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比如财政部、国资委、国税总局、工商总局等。因为教育部我们在产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很少,我们不是事权部门,但是我们这项工作都需要把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高校产业工作的政策也得到了这些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们成立国有独资的资产公司的时候,2006年出台了新《公司法》允许成立法人独资公司解决了我们很大问题。2006年年终的时候,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及时指导高校组建资产公司的工作。 同时,为了加大推进工作的力度,在2006年4月中旬到6月底,我们对全国高校,第一次面向全国的专项检查,落实文件的精神(我也来了咱们北京市,当时杜主任接待了我)。那次检查不是检查规范化的结果,而是检查文件的落实、会议精神的传达。这是面向全国的检查,主要是督促各地高校特别是直属高校、地方职能部门加快推进这项工作。这是一项重要主要工作。

还有一项对工作促进比较大的,2006年11月教育部再次召开推进产业规范化工作的视频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济、赵沁平和田叔兰等部领导都亲自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视频会议后,因为各个各省市、教育部直属院校的领导都参加了,应该说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工作推进的力度更大。实质上真正重视起来,我觉得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是2006年大家真正起步了。我们文件要求用一年半时间完成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但由于会议文件的传达、会议精神落实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我们要清产核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难度非常大,所以说我们原来估计的 一年半的时间要没有达到。

2007年3月份,我们又组织了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产业规范化的自查工作。我们多次开会强调,要进行一次自查,并且针对部属高校的自查报告进行了逐项检查。我们还请专家组,因为有几所做的比较靠前的学校,比较有经验的专家,以专家组的名义对各校检查结果写出有针对性较强评价意见和改进的意见。学校自查以后,我们请专家仔细研究了各个学校的进展,针对各个学校在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

转发了专家组《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建议》,从操作层面对学校实施中遇到的20多个问题给与指导。

去年年终我们还组织教育部直属院校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总结。我们花了一定的时间对各个学校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研究。从工作的实施情况来看,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教育部的直属院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各个高校的进度差异也很大。目前,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中,有50所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达到或基本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按照文件的规定全面清产核资、组建资产公司,完成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今后学校对企业的管理不再是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出资额多少以股东的身份参与管理,建立防火墙,避免教学、科研与产业的相互影响。我们说有50所学校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其中有9所学校工作比较出色。同时,我们认为还有22所部属高校从严格标准还没有达到基本的工作要求。对这些学校,我们几次找校长谈、找书记谈,工作现在还都在积极开展,但有些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因为涉及到法律,涉及到案件,(一些案件在处理,等待案件处理完了再继续进行),但清产核资都在进行。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应该说,经过这段工作,全国面上的,特别是部直属院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应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所投资企业都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清理,摸清了所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教育部直属院校目前是这个情况。开展了清产核资,为高校建立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摸清了家底。另外,通过高校设立资产有限公司,将学校经营性资产划入资产公司,基本改变了学校以事业法人的身份直接投资,创办或管理企业的状况,开始探索建立新型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到目前,部属高校中有52所已经组建了资产公司,并且拿到了营业执照,已经开始运营,法律上也正在运作。

我们也统计了地方的学校,到2007年8月底,全国包括中央部委和地方的高校,已经有63所(不是教育部所属学校)组建了资产公司,有147所高校正在筹建。清产核资都做完了,地方高校和中央部委高校大概加起来有210所高校进行了(规范化)工作,也是资产规模比较大,严格按照2005年2号文件精神在做这个工作。

第四,各个高校重点围绕着“三重一大”开始探索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和决策的监管体制,严格管理高校产业活动和投资行为。由于清理和规范以后,高校领导对学校的投资行为更加重视,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各高校也认真部署和实施撤并、重组、改组企业,积极推进现

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校产业规范化的其他工作我们也在进行。特别是学校领导在企业中持股和兼职进行认真的清理。特别是这二年来,对学校冠名的问题,学校领导兼职的问题等等进行比较彻底的清理。有些学校开始依法整顿学校冠名问题。

两年来虽说工作取得了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距离教育部党组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教育部党组着眼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做出了开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决策。决策是正确的也很及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颁发了指导性文件,符合高校产业发展的实际,方向明确,目标明确,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想各个学校要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做好这项工作。从2005年的2号文、2006年1号文,到最近又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学校领导兼职的事。

下面我想稍微花一点时间,讲一讲我们下一步做哪些事情。

2007年以来部里专门召开了两次部长专题办公会。特别是2007年4月5号,陈志立国务委员正式听取了高校产业规范化工作汇报。这可能是有高校有产业以来,国务院领导第一次正式场合听汇报。当时财政部、国资委,科技部、国办、教育部、审计署等部门的领导都参加了。陈志立国务委员就高校产业做出重要指示。去年年底12月14号,教育部部长办公会又听取我们对近两年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也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了重要决定。结合落实部长办公会的精神,我们进行了工作的研讨。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有一些想法:

首先在整个高校产业工作的发展方向上,我们还是继续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工作,大部分重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今年重点是地方院校,我们还可能会再检查。我们是不是开些现场会?主要是推动地方大学规范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我们想地方大学要继续全面深入清理学校所投资的企业,摸清企业风险。特别是一部分风险比较大的企业,从学校层面要制定阻止风险的预案。我们这几年重点做了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工作),一些地方大学的资产规模也很大,给学校带领经济上、法律上的风险都有可能。我们希望学校能全面摸清家底,进行清产核资,把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开建账,分别管理,按照教育部的文件,有条件的成立资产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企业。

第二,我们工作就是尽快建立高校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目前还没有组织全面清产核资的学校要抓紧组织。我们要求在2008年上半年以

前,对教育部直属院校还没完成组建资产公司部署的高校要组建完毕。同时要求2008年底把科技型企业的资产化转到资产公司。各个高校在建立健全相关产业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防止所投资企业出现重大经济问题。一个是投资失误,监管体制建立起来,也防止个别人犯罪。

第三,要加快全资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步伐,尽快在部属高校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校要在全面清理高校企业的基础上,适当压缩高校企业规模,坚决关闭一部分效益不好的全资企业。要督促一部分负债比较重的高校,退出在企业中的股权,包括一部分上市场公司的控股权,以减轻债务负担。现在学校负债太重,我们能变现的就变现一部分。因为,咱们现在高校作为第一大控股的股东上市公司有41家。这一阵股市不是太好,股市好的时候,希望能够变现一部分,能够减轻债务负担。其它保留下来的企业,要加快推进改制工作,加速社会化进程,按市场化原则来经营和管理。我们重点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把企业要做大做强。但是企业做大作强后毕竟会是个社会的企业,所以我们能够变现的,做大做强后变现。

第四,我们要继续深入其它规范化工作,包括规范学校对外投资行为。要继续清理不合规的企业担保(特别是我们校领导和资产公司老总都在这,我们担保的事情一定要特别重视,不合规的担保一定不要做),以及清理校领导不合规兼职行为。对部属高校,我们最近又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在企业兼职的校领导要在6月底前全部退出。这是科技发展中心会同人事司、监察局三个部门最后以教育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文件,要求直属院校的校领导全部退出在校办企业中的兼职,但在资产公司,主管产业的领导做资产公司的董事长还是可以兼职的,其他校领导一律退出。前两天见到田部长,田部长问怎么样?还有142个直属院校(领导)在兼着,不合规,兼着校企领导。田部长说,授权你们,就是二选一,你做校长就别做董事长,要做董事长就别做校长。这次教育部非常坚决。原来清产核资,或者我们规范化建设推进不力也好,很多是因为校领导在不同的公司兼职。政策也不一样,上缴的也不一样,都是校长谁管谁?这次教育部下决心,除了我们合法规定的,作为学校资产公司的董事长由主管产业的校长来兼任,这个可以,其他的校长一律不得在公司兼董事长或参与企业管理。6月底要清理完毕。 今年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还是要组织高校制定经营性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或者是法规性文件。因为资产公司成立起来了,相关的管理我们要做,推动高校建立比较完善的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重点是建立学校对资产公司,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监管管理制度。今

年我们会出台个指导性文件,具体到学校要根据指导文件,制定学校对资产公司管理规定,资产公司对参股企业的管理的规定。今年我们还会加强对部直属院校的指导和检查,下一步准备依托高校产业协会,建立一个专家巡视组,对一部分进展比较缓慢的和风险比较大的学校,加强督察,召开相关会议 ,推动和指导地方院校开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这是规范化建设的几个主要思路。

在积极发展方面,我们也想结合我们国家在准备推出创业版,也跟证监会,因为证监会对高校科技企业比较重视,我们在一块商谈,遴选出一些我们高校条件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创业版条件的,重点支持一批能够在创业板推出。同时,我们也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包括体制机制一些关系。因为我们想积极发展,那么由相关的各方利益,我们现有的法规体系、现在的经济发展环境都要做一些相关研究。我觉得高校科技产业对国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知道有没有新闻界的朋友,不要把我这句话传出去。我就觉得我们的科研现在有点异化。科研到底为了什么?你们校长都知道,我们现在把科研论文当成主业。事实上,科研论文是科研的副产品,而现在我们科研人员也好,校长也好把科研论文当作主业来抓。我觉得这是科研的异化。科研一定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在我们这条战线上,尽管产业规模不大,但我们高校的科研力量很强。我们高校科研现在基本上占到全国,从人员上我们是第一大队伍,从贡献上我们基本上是半壁江山。国家的三大奖我们都超过50%。凡是能够让高校竞争的,比如科研经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项目拿到80%,百分之七十九点几;重点项目占到三分之二。但是我们很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让学校参与竞争。还是原来的体制,比如说按工业部委他的系统来申请。如果让放开申请的话,高校科研的贡献会更大。所以说,高校的科研一定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我觉得我们的事业,尽管我们北京市现在控制资产700多亿,但是我们的前途非常光明。我们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也希望北京市教委加强对所属高校的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快这项工作的步伐。今天特别感谢北京市政府各个部门对我们高校产业工作的支持。

本文标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BAT联手芥末堆发布《中国教育科技蓝皮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436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