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这场针对ofo共享单车+NB-IoT的狂欢,别怪我给你们泼一盆冷水!
昨天一则关于“ofo与中国电信、华为研发NB-IoT的共享单车解决方案”的消息刷遍朋友圈,“共享单车+NB-IoT”这两个分别来自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牵手”,自然会引起轰动。在所有对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稿中,有一篇题为《ofo与中国电信华为联手 打造全球首款物联网共享单车》传播最广。
不可否认的是,NB-IoT作为主流的低功耗、广覆盖且专用于物与物通信的网络解决方案,将由全球各大主流运营商进行部署,通过全网无缝覆盖,可以实现设备随时接入,补齐了物联网通信层的一个短板,赋予大量原先无法接入网络的设备以连接能力。资产定位跟踪是NB-IoT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共享单车无疑是NB-IoT资产管理的一个示范应用,ofo与NB-IoT走到一起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不过,仔细阅读新闻稿内容,其中多处让人产生疑惑,笔者选择部分疑点,希望能和业内同仁共同探讨。
1 为什么是“全球首款物联网共享单车”?
在广为传播的稿件中,“全球首款物联网共享单车”最为吸睛。既然为“全球首款”,是否意味着此前的共享单车并非物联网模式?那么,如何定义“物联网共享单车”呢?
图:广为传播的ofo稿件
我们从物联网典型业务架构来看,具备了终端感知、传输、平台和应用一整套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业务就可以称为典型的物联网业务。目前在市面上运转的所有共享单车,大部分都具备这些因素,通过内置于车辆的GPS终端感知车辆位置信息,通过蜂窝网络传输至运营平台,进行计费和数据分析,并反馈到用户的手机应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联网共享单车”已经存在了。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中普遍采用蜂窝网络制式的智能锁,但是这种网络和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网络是不同的。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需要专用的物联网卡、蜂窝网络专网接入,还要使用运营商专用的物联网平台,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共享单车物联网解决方案。摩拜单车在 2015 年 4 月份正式运营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物联网卡, 同时在去年 12 月份,爱立信、中国移动和摩拜科技就在上海完成了基于NB-IOT物联网现网的端到端测试并召开发布会,这是第一次将NB-IOT技术应用于共享单车的典型案例。所以从这方面来说, 摩拜单车才是第一个真正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共享单车, 而且根据其规模, 也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基于共享单车场景下的物联网应用!
其实,从共享单车诞生起,就具备了物联网的基因。不少专家和从业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共享单车是通过物联网手段,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NB-IoT+共享单车能彻底抛弃外来电源吗?
“以往共享单车需依赖车上发电装置为电子锁供电,这将成为历史,用户再也不用边骑车边发电”,这是ofo对采用NB-IoT后车辆供电的展望。的确,NB-IoT在终端功耗方面的优势,让很多场景无需专门供电,电池供电即可解决,也让人们记住了“电池寿命 10 年以上”的宣传。但是,共享单车应用场景比较复杂,这样的功耗表现能否实现?笔者认为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1)车辆定位管理
采用NB-IoT就能实现共享单车的位置管理了吗?目前还不行。众所周知,在去年 6 月份NB-IoT核心协议冻结的3GPP R 13 版本中,NB-IoT并不支持基站定位功能,因此NB-IoT初期主要应用于位置相对固定的物品。计划在3GPP R 14 版本中加入NB-IoT定位增强,根据规划,R 14 将在 2017 年 6 月份完成标准冻结,NB-IoT定位精度希望达到 50 米以下。
不过,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度,NB-IoT定位精度会大大衰减,而且即使按计划目标达到了 50 米以下的定位精度,NB-IoT也无法对共享单车进行定位。在 50 米的视距范围内,可能就有多辆共享单车,用户无法判断哪一辆是其预定的车辆,平台也无法精确对每一辆车进行管理。因此,必须借助GPS、北斗等厘米级的定位工具感知位置信息,NB-IoT进行辅助定位并承担传输位置信息功能。而借助GPS、北斗之后,车锁的功耗会大大增加,还能做到电池供电多年的寿命吗?
(2)车辆使用频次
NB-IoT能够做到 10 年电池功耗,是由于引入了PSM和eDRX省电机制,增加终端在空闲时段的睡眠时间,且在相对严苛的场景下才能实现,如在增强覆盖下,每日发送一次不超过 200 比特的数据包,可达到 10 年以上电池寿命,但现实场景有如此理想吗?
在NB-IoT商用初期,很多应用场景是周期性报告类型业务,但共享单车作为城市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其使用频次并不固定,也不具有周期性,尤其是在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的主城区,车辆的使用频次非常高,也就意味着智能锁使用NB-IoT网络进行数据上行和下行非常频繁,在这样高频次使用下,靠电池供电的智能锁功耗有多大?能否实现在自行车生命周期内不用更换电池?
因此,仅考虑车辆定位功耗和高频使用的功耗,笔者觉得目前断言采用NB-IoT的共享单车可以抛弃太阳能供电或自发电还为时过早,因为毕竟NB-IoT的智能单车还未在城市环境下验证过。
3 网络商用就意味着业务商用吗?
早在去年年底,中国电信就发布了NB-IoT的部署计划,希望部署800M的NB-IoT网络, 2017 年上半年覆盖全国。800M频段部署NB-IoT无疑是最佳频段,但是网络商用后,能否实现共享单车基于NB-IoT网络的业务商用?
前文提到,由于目前版本的NB-IoT还不具备基站定位功能,因此主要应用于位置相对固定的设备上。而R 14 版本除了增加定位功能外,也希望增加非连接的移动增强,这些演进会进一步支持具有一定移动性和位置要求设备的需求。但是,在标准冻结到商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周期,并非马上可以商用。
4NB-IoT如何影响开锁速度?
不少媒体传播的稿件中,有一个“ofo共享单车NB-IoT解决方案优点”的附录部分,其中“开锁快,成功率高。NB-loT网络覆盖增强,保证快速开锁和高成功率。车锁秒开,而现有智能锁均要等待5— 10 秒”一条让笔者有些不解。
智能锁开锁速度取决于锁本身的质量外,通信技术也对其有很大影响。NB-IoT覆盖比传统蜂窝网络的增强,让不同位置的车锁打开成功率提高可以题解,但是,NB-IoT为什么能提高开锁速度?
抛开开锁成功率,在相同覆盖环境下,笔者理解,通信技术对一个无线锁的开锁速度的影响可能来源于其带宽和时延,因为带宽保障了数据量的传输,时延保证了响应速度。
2G网络相对于NB-IoT更适合中速率业务,NB-IoT并不具有速率的优势。
图来源:华为
而时延方面,笔者引用第三方网络测试机构Open Signal的测试结果:
可以看出,2G网络的平均时延为629ms,而根据已公开的资料,NB-IoT并不适合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其允许的时延大约为10s,远高于2G网络的时延。
那么,在相同覆盖环境下,NB-IoT的带宽、时延都不具有优势,为什么采用NB-IoT的智能锁开锁速度会更快呢?
文中还提到ofo的市场占有率数据,此前也有机构统计出的数据与此出入很大。不过,这需要去行业内各家验证,而且这一话题也不在物联网或NB-IoT讨论范围之内。从以上与NB-IoT相关的四个疑点以及其他问题,欢迎批评指导。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61阅读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广告二 : 芝麻信用+共享单车 摩拜和ofo也快零押金了?
征信机构为用户打分,这个分数将在你的出行、购物、住宿、社交、金融等方面带来直接影响,比如分数高就可以免交押金租自行车、信用高可以在不带身份证的前提下直接入住酒店……
2月3日,一款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App“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正式上线。该App和芝麻信用合作,推出芝麻信用租车服务。
另据《天下网商》了解,目前芝麻信用正在和摩拜、ofo两家共享单车公司谈合作,但还未最终确定合作内容。芝麻信用内部人士称,“到2月底会公布几家新的共享单车合作伙伴。”
除了北京市政府,截至目前,芝麻信用在单车领域的合作伙伴还有四家,包括骑呗单车、优拜单车、永安公共自行车和破风骑行。
芝麻信用与上述几家共享单车的合作模式基本相同,用户只要达到一定的芝麻信用,就可以免押金进行单车租赁服务,不过每家单车公司对芝麻信用分数的要求不同,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芝麻分门槛最低,是600分,而骑呗最高要求750分。芝麻信用会通过记录用户借还单车的履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或者降低芝麻分。
根据官方介绍,“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是北京市政府推出的一项惠民工程,旨在帮助广大市民解决短途出行的问题,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京市10个区县,包括城六区、顺义、房山和延庆的公租自行车都能用这款App租赁,密云也在积极改造测试中,今年上半年能够上线。
在用户进行实名注册后,App有三种租车方式,分别是芝麻信用租车、公交卡租车和押金租自行车。第一种方式,只要用户芝麻信用分超过600分即可免押金租车。
在北京共享单车市场,又多了政府这样的新玩家。目前北京市政府共建立了1500余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投放5万余套设备。资费标准为第一小时免费,超过1小时每小时1元。
2016年,以摩拜和ofo为首的共享单车位列市场第一梯队,这种搭载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公共单车服务,一时间成为资本和公众追捧的对象。
2016年11月,芝麻信用宣布与骑呗单车合作,通过信用租车的方式进军共享单车领域。芝麻信用,是央行批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八家机构之一。
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去年曾在公开场合介绍,芝麻信用的合作伙伴已超过200家,90%和蚂蚁、阿里没关系;覆盖信用贷款、酒店、租房、租车、婚恋、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上百个应用场景。
三 : 为何ofo成为扩张最快的共享单车平台?
如今中国已转变成汽车王国,但交通依然面临以往同样的秩序问题。”这是2012年,时任比利时驻华大使的奈斯在一个公开活动中发表的观点。当时,奈斯提出,从提倡环保的角度来看,中国能否重回自行车时代?现在看来,奈斯当时的倡议正在成为现实:自行车逆袭了。
为什么共享单车会如此受到欢迎?理由五花八门。
它是更环保的出行方式,在越来越多城市沉浸于迷雾之中时,不论是单车还是电动车这样的环保出行方式都会得到大众和政府的支持。
它是可避免拥堵的出行方式,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是环保之外的又一个城市病,自行车恰好可以缓解拥堵。
它对于市民来说是灵活、便捷和低成本的出行方式,说走就走,无需等待,特别适合短程、接驳类交通。
它是健康的出行方式,骑行即运动,从城市马拉松的兴起可以看到,体育在中国崛起,而自行车出行恰好又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从校园走出城市,先下手为强
ofo 萌起校园,直至 2016 年 10 月,已来到全国22座城市、200 多所高校,累计提供超过 4000 万次共享单车
出行服务, 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园交通代步解决方案,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经济、绿色低碳、
更高效率的校园共享单车服务。
在城市,低效率的出行状况已经无法满足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两点一线的生活半径和不断加速的城市改造,
让外来人融不进来,也让原住民忘了城市本来的样子,
正因如此,ofo 共享单车怀揣“随时随地有车骑”的朴素愿景来到城市,试图满足人们短途代步的需求,
更用这辆单车,重新丈量人们经过的每一条路线,找寻与城市的全新连接方式。
为何ofo成为扩张最快的共享单车平台?
共享单车与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业务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有“实物”布放在街头给市民提供服务,并且是无人值守的。因此,短时间内规模性扩张的关键则在于,一是足够强的供应链能力,可在短时间内生产或整合更多的自行车,并高效率地投放到城市;二是要有足够强的配套管理能力,能够对投入到街面的自行车进行科学的管理。ofo之所以走在了行业前面,一天一城地扩张并且要进入到100个城市,正好是因为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未来,ofo 以开放平台和共享精神,欢迎用户共享自己的单车加入 ofo,以互联网创新模式调动城市单车存量市场,提高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城市节约更多空间;让人们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 ofo 解锁自行车,随时随地有车骑,满足短途代步的需求。
在服务上,ofo宣称将押金、充值秒退,退款即时到账;同时,ofo还称,为了保障每一名用户的人身安全,将为用车用户提供太平洋保险。
同时,ofo的绿色出行理念受到各地政府支持,地铁站出入口、热门商圈、公交站附近都将为ofo设立专门的共享单车停放区。这种合作必然会被复制开来,作为日趋主流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与城市和谐共处是重要命题,得到政府部门和公共交通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
四 : ofo联合创始人:共享单车行业混战今年会到终局
2015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没有去考古队,也没有去博物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跟着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家叫做ofo的共享单车公司。
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的热潮涌起,这群来自北大的大学生创业者,从校园出发,仅一年时间,已经进入了超过200所高校和33座城市的街头,并且开始向硅谷、伦敦以及新加坡进军。
“我们现在每天都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在春节后,我们计划进入100个城市。”近日,在2017GIF大会现场,ofo共享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他认为共享单车领域是少数诞生时间并不长,却已经产生了激烈竞争的行业,现在正处于混战阶段。而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数量。
目前,ofo的平台上连接着80万辆共享单车,每天超过1000万的用户,提供近1亿次的出行服务。每天近200万订单在ofo的平台上产生。
张巳丁提到,在ofo提出进入城市后的几个月时间内,经历了很多次黑客攻击平台,也正是那段时间,几位年轻的联合创始人才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
张巳丁认为,混战并不会永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共享单车领域的决胜终局将会发生在2017年的年底。到那个时候,这个行业将出现二八分化,第一名的企业最终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并且会有企业迅速消失。
张巳丁
下为张巳丁和澎湃新闻的对话实录:
“还没有跟谁合并的想法”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领域出现了很多实力相当,理念接近的共享单车公司,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张巳丁:ofo不同于其他的企业,我们强调共享单车不是生产单车,而是连接全世界的所有单车。我们做连接很有意义,我们说需要连接更多自行车的生产商和自行车的品牌商,我们希望联合传统行业的力量。传统的自行车的生产和制造,实际上他们的低端出货量一直以来就是那么多,高端销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我相信随着共享单车整个新领域的出现,整个行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因为共享单车,实际上并不是说对自行车没有任何的要求,它的要求是非常多的。它的智能性决定了它的材料,它的设计感又对外观有要求。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要联合更多的自行车制造商,这也是基于人们有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和别人合作。这并不是说,我们自己一家大包大揽都能干完,因为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开放比封闭更要重要。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竞争对手?如何看待更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出现?未来会像滴滴与快滴一样出现合并么?
张巳丁:在目前这个领域里,我们自己的判断一定是合作大于竞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ofo要做一个自行车连接的平台。
实际上自行车的需求有很多种,这也决定为什么很多自行车除了普通的代步,还有山地车、公路车,实际上是因为需求本身的不同。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在短途出行中,他们需要的是一辆更好骑更舒适的自行车。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制造商和不同的品牌商,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所以我们会选择这些传统行业里有经验的制造商和生产者,我们要和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推动行业的进步。
关于合并这件事,实际上目前没有任何相关的想法,应该不会合并。
“网格化管理”
澎湃新闻:在城市中,人们的出行需求多样化,保证每一个用户能很快做到找到他们需要的单车,如何做到运营的高效?
张巳丁:所有的共享单车都会涉及线下运营,因为自行车不像汽车一样,可能有司机可以开着汽车跑,自行车本身是不能动的,所以必然一定程度上借助人力的调运,才能让自行车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好。这里面实际上有两点很重要,一点就是数据线下和线上,整个效率一定要通过数据的同步和共享整合来实现,除了我们用户端的APP,我们线下运营人员单独有一个Work端APP,在这个Work端APP上每一个运营人员是有很多自己负责区域的相关数据的。
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随意调动,或者说单纯哪里有人,就把车调到哪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精细化的过程。简单理解,我们把运营区域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里固定一个运营人员,他会对这个固定区域所属的车辆负责。在这些固定的区域,我们会根据目前平台积累的数据,进一步筛选出需求密集产生的点。这个之前我们也提到过,这个点叫虚拟停车桩,也就是在这个点上,需求大量产生,很多人在这个点都有使用自行车的需求,我们就在这里设立一个虚拟停车桩,作为车辆调度的参考点。不像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传统公共自行车有桩,但是问题就在于很受限,一个停车桩上容纳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而虚拟停车桩的好处在于,它虽然没有桩,但在地图上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得到,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大数据,更好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能够用到车。另外一点,在于自行车的管理和维护,很难说一辆车自行车生产和制造出来之后,就扔在城市里没人管。我觉得这个过程,基本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自行车都需要管理和维护。
ofo共享单车定价为1元/1小时,保证金99元。 东方IC资料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领域运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如何?
张巳丁: 现在对于我们这个平台来说,它现在已经给1000万用户跑了1亿条出行的数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积累,我们需要不断地观察用户使用的需求,因为这个需求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固定的,是短途结果的需求。
所以在这个需求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虚拟停车桩也好,通过其他的技术也好,我们希望实现,在调度车的时候,我明确告诉你往这个方向上调度更合理,在下一个小时,可能下一个分钟,这里就会产生50个要用车的需求,所以调度到这里是更科学、更合理的,而不是说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成本来讲其实并不多,我们现在最主要成本,还是车本身。
“不急着接入滴滴”
澎湃新闻:去年9月ofo宣布获得了来自滴滴出行的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这是你们获得的第四笔融资,当时很多人猜测滴滴会开放共享单车端口连接ofo,现在合作进展如何?
张巳丁:跟滴滴合作,目前最大规模的合作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在12月底,我们一起搞了一次跨界的营销,那时候我们看了一下数据,整体效果非常好,很好拉动了我们自己的用户,也拉动我们自己订单的增长,对滴滴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次导流,对他们的用户来说,有更多的用户开始选择用滴滴,用滴滴的快车。我们觉得接下来在品牌营销上,还会有更多的合作。
另外今年我们会考虑在产品和服务上,因为最开始,我们自己的车毕竟也少,而且共享单车本身刚刚兴起,其实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不完的完善,所以可能在今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希望在产品和服务上,会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至于滴滴连接ofo端口,这个我觉得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并不是着急接上去。一方面其实共享单车本身还很新,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好多人都不知道有共享单车。好多人都觉得,这自行车是不是就是政府搞的公共自行车。所以对它的认知,还没有到那么广泛的阶段。
另外一方面,整个共享单车发展,我之前说这个数据很重要,现在数据积累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对数据的分析还很有限。所以很可能如果我们过于着急的介入,给用户反而造成了不好的体验,用户在APP上找不到车,或者无车可用。所以我们觉得需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时机和时间节点。
“行业混战今年会到终局”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出现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就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你在刚刚的演讲中提到,在2017年底将有终极对决,这一年将会发生什么?
张巳丁: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对整个战争形态的判断,我自己的想法可能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刚才说的实际上让用户更多能见到车,并且能使用到车。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所有的共享单车,可能都刚刚开始。只不过我们跑的比较早而已,可能部分用户已经对于我们建立了认知。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扩大用户规模的过程,不断让用户一出地铁,或者一下公交马上能看到车。
所以在这么一个阶段里,数量就很重要。不仅数量重要,投的数量足够多,同时你还要让每个用户需要的时候,要看到它,这两点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在这时候,谁的数量多,谁能够优先被用户找到谁就胜,这是第一阶段的判断。
第二个阶段,实际上就涉及到对产品本身更深层次的考虑,一方面那时候可能赤橙黄绿青蓝紫,市面上所有的车都出现了,这样的话更多的用户就会去选择,我到底骑哪个颜色的车?不骑哪个颜色的车?那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用户是很实在的,他肯定会选择好骑、轻便,骑起来足够舒适的车。
这就涉及到从各个方向上对用户的理解,所以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的需求,虽然自行车大同小异,实际上这里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点,所以在这里面我们需要更多考虑产品本身,这是第二阶段的内容。
到了第三阶段,这时候基本上市面上共享单车可能只剩下那么几家了,这时候需要看谁的产品经得住考验。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后期的维修和管理就非常重要。其实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第一个阶段必须把数量直接往上铺,不在乎后面两点,也不是说第二阶段必须注重产品,不在乎数量,不在乎后期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这三者都得兼顾,只不过每一个阶段有一个不同的侧重点。
刚才说2017年我们觉得会到终局,实际上这个终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名,并且是每个对号入座,而是基本上会形成一个二八的原则,在头部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后进入的人,可能会有很大的劣势,这是我的一个判断。
目前,ofo的平台上连接着80万辆共享单车,每天超过1000万的用户,提供近1亿次的出行服务。 东方IC资料
共享单车出海
澎湃新闻:在共享单车领域,一直强调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可是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已经出海,拓展海外市场与国内发展有哪些不同?
张巳丁:其实区别还蛮大的,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整个产品可能都会有区别,一个是国际的用户对自行车的需求跟国内用户需求,整个自行车的使用体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块我们整个生产制造就要调整,就要按照国外尤其欧美人的标准,来调整适合他们的自行车。
另外一点,在于实际上国内对于自行车的管理,相对来说,还没有一个非常有规范化的机制,但是在国外,土地是私有的,自行车是不能随便乱停的,而且还有很多法律的问题。在国外像美国,那么多州,每个州都有不同的法律。
所以如果更好能跟当地的政府包括当地的学校或者社区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方案和机制,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探索。国外的APP,可能相对来说更为简洁,有一些功能其实是很突出的,但是国内的APP更为综合,这需要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产品和APP本身有调整。所以我们海外版的APP和国内版的APP是不一样的。
澎湃新闻:在演讲中提到ofo现在占了供应链的40%,为什么会选择在供应链上重点布局?
张巳丁:在数量上,在第一阶段有更多的考虑,就在于因为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没有数量上的优势,那用户根本对你建立不起认知,可能用户放眼望去,这里面都没有黄色的自行车,那有什么颜色的车,他自然就骑走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抢占用户认知,我们必须要扩大自己的产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供应链上有一些相应的布局和调整。
从第二方面来说,实际上当整个竞争进入到更深入的阶段,各家产品可能更趋同了,这时候更多就是产品的体验,会一点点的体现出来。如果你在产品方向上有优势,会促使你更好的获取用户。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一方面整个自行车,你要确保在数量上你能跟得上,因为很可能一旦你供应链跟不上,还没有到下一阶段,你看不到明天就死了。另一方面,你要保证在上跟得上,因为整个产品要不断迭代,不能保持原有的思维,觉得这个竞争会一直以数量不断的投放以这样的形态竞争下去,科技还是很重要的,所以科技更新也会同时跟进。
本文标题:ofo共享单车-这场针对ofo共享单车+NB-IoT的狂欢,别怪我给你们泼一盆冷水!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