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14 所属栏目:教案

一 :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篇一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 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结合高中教师培训联系自己在平时教学时的一些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

  总之,在上好一堂的同时,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篇二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的等方面去展。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二。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启示

  本人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将近30年的时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接触高中新课改教学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搞好高中数学新课改,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

  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

  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 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二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3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2001年后,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4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哪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4.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作解题前的反思。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怎样?失败了能坚持吗?碰到难、繁题能静下心吗?自己有能力、信心解决它吗?以前见过它吗?或者是否有类似问题?哪些知识、技能还需回顾、请教等;其次要不断地自我监控。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

4.3反思习惯的养成

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学生写反思性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首先,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记,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检查自我认知结构,补救薄弱环节。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把上课的精华全都及时记下或理解,通过笔记可以弥补,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错题分析、订正工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其次,写反思日记是一回事,怎样达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师当初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认识到写反思日记的重要性,注重随时翻阅,最好每天抽5—10分钟浏览一下。一个阶段后,老师应做好督查工作,当作一份作业,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对学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直到养成自觉的习惯。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挑战的新教材的实施。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篇2)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 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结合高中教师培训联系自己在平时教学时的一些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

总之,在上好一堂的同时,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篇3)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的等方面去展。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二。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启示

本人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将近30年的时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接触高中新课改教学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搞好高中数学新课改,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

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

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www.61k.com]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 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三 : 2014-2015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好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因为课上学生所问的问题引发深入的探索,这时,原本计划的教学内容便不得不调整了。今天,我又调整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一位学生就教参中关于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69页的第6题的解题过程表示不理解。题为:已知数列{an}中,a1=5,a2=2,an=2an-1+3an-2(n≥3) ,对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进行研究,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学生搬出了教参中的解答。呵呵,现在学生学习参考的资料真多,还随时可以找找度娘、问问谷哥、查查维基之类,难怪有人感叹在答案满天飞的时代,老师真不好当呀。但事实上,合格的老师从来就不是依靠教参进行教学的,为师者应有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将研究问题的过程和心得与学生交流,才能真正启发学生,并收获知识。
教参中的解题是由an+an-1=7×3 (n-2)和an-3an-1=13×(-1) (n-1),得出an=[7×3 (n-1)+13×(-1) (n-1)]/4,学生感到很困惑。
我启发学生道,要求解an,先试着分析an+an-1=7×3 (n-2)和an-3an-1=13×(-1) (n-1)两个式子有无与an不同的元素?
学生答:an-1。
我问,那怎么办?
学生答:要设法消去。
我道:聪明!这种思路类似于初中学过的哪种解法?
学生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
我道:很棒!可以把它看作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仍有疑虑:可是老师,我只得出an+an-1=7×3 (n-2),仅从这个式子怎么得出通项公式an呢?
我道:哈哈,你思考的太棒了,那你觉得有解决的方向吗?
学生答:没有!
我试着启发道:再想想,你是否有见过类似的式子?有一点儿相似都行。
学生考虑道:有些儿像an=2an-1+1的式子。
我问:那an=2an-1+1如何求解?
学生道:可在等式两边同加1,得到an+1=2(an-1+1), 其中{an+1}可以看成等比数列,便可求出an。
我道:真好!那为何要加1呢?
学生道:凭直觉。
我又问,再想想还有没有一般的方法?
学生答:可以用初中学过的待定系数法,设an+k=2(an-1+k),得出an=2an-1+k。与已知an=2an-1+1比较之,得k=1。
我问,这里用到什么知识?
学生答:好像是多项式恒等。
我道:很好!那么an+an-1=7×3 (n-2)呢?这里与an=2an-1+1的比较,可以发现什么差别?
学生答:一个含7×3 (n-2),另一个是常数。
我道:很好!你会解常数的,那么这里的差异在于k与n有关,相当于k(n),那么an+k(n)+(an-1+k(n-1))=0,你说,怎么办?
学生道:可试试k(n)=λ·3n,那么k (n-1)= λ·3n-1 ,将其代入原式,比较可得出k(n)+k(n-1)=-7×3 (n-2)以及λ·3n+λ·3 (n-1)=-7×3 (n-2),所以λ=-7/12,代入k(n)= λ·3n,即k(n)= -7×3n /12
我道:太棒了,这么一来是不是说an+an-1=7×3 (n-2)可以写成an-7×3n /12+(an-1-7×3n-1/12)=0。
学生道:是的。
我道:友情提醒你,最好再检验下,小心这里的失误导致后面解题都是做无用功。
学生道:明白。
过一会儿,学生道:没错。
我道:你可以得出an-7×3n /13=(a1-7×3/13)×(-1) (n-1),那就可以得出an了。
学生道:明白了,谢谢老师。
我问:还有问题吗?
学生问:老师,数学中将an=2an-1+3an-2拆成两种,an+an-1=3(an-1+an-2)和an-3an-1=-(an-1-3an-2),由此得出两个等比数列{an+an-1}、{an-3an-1},为何会想到这么拆,仅仅是靠数学直觉吗?
我道:直觉是一方面,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你想想这样拆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答:想成为特殊数列,比如等比数列。
我道:那么能否模仿an=2an-1+1的思路,引入待定系数试试。把an-λan-1=k(an-1-λan-2)与an=2an-1+3an-2 对比,得出k+λ=2;-kλ=3,由此得出k、λ是方程x2-2x-3=0的两个根,求出来不就是3和-1 了。
学生大悟道:哈哈,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沙·彼得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开水,应当怎样去做?”对此,回答说:“在壶中灌上水,点燃煤气,再把壶放到煤气灶上。”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但他又追问道:“如果其它的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半壶的水,那又应当怎样去做?”有人就此编拟了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数学家的回答,虽有调侃之意,但也有趣。物理学家会回答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工程师则回答:“将水壶水加满,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那么,数学家的回答应是这样的:“倒掉壶中的水即可。”因为倒掉壶中的水,就把问题化归成原先的问题了。数学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善于使用化归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说,这也就是所谓的“化归法则”。未知的东西同已知的东西总是相联系的,因此,我们处理问题的一条重要思想,就是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把待处理的问题,归结为已解决的问题或较易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往前走,可追溯到二十世纪最奇葩的一个数学成就,即布劳尔的不动点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把一张当地的地图平铺在地上,则总能在地图上找到一点,这个点下面的地上的点正好就是它在地图上所表示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在学校的地板上画了一张整个学校的地图,那么你总能在地图上精确地作一个“你在这里”的标记。
我对学生们说道:数学中有些规律,是已经被发现的,但还有更多的未知领域还等着你们去探索。推荐两本书,柳柏濂教授著的《数学,棘手但很迷人》以及张奠宙先生著的《不动点定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图书馆中还有《斐波那契数列欣赏》、《差分方程的拉格朗日方法》、《置换多项式及其应用》、《贝蒂定理与拉姆贝克-莫斯尔定理》、《麦卡锡函数和阿克曼函数》,这些数学知识的普及读物都值得阅读。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下课铃声大作……

四 :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

教学反思是一种深刻的教学理念,其本身具有很牢固的理论基础。本文具体从心理学基础、教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等方面对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作简要的阐述。

(1)哲学基础 “结果便产生了心灵与物质,一个物质的世界和一个心理的世界的二元对立论,自笛卡尔时代这个二元论一直都支配着哲学问题系统的陈述。”①是柏拉图开创并经过笛卡尔加以系统化的二元论,成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模式。而杜威则把经验作为探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基点,并赋予经验本位论的意义,进而怀疑自然界的存在,他主张自然与经验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杜威认为知识的对象是思维在探索和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即知识的对象在一定意义上是实践的东西。②这种实践和探索不仅仅是社会和主体间的互相作用的结果,同时主体要反复的改造和重组已获得的经验,即主体进行的反思。杜威认为,教育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必须以经验为基础,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经验不仅是指已有的知识,而是人自身在生活中的经历,是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教育“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杜威的反思性教育思想指明处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应该审视教学过程,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这种思想确定了教学主体地位,是人类对教育认识的一次飞跃。

(2)心理学基础弗莱维尔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人们对于自己认知活动的认识。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为达到预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的进行监控,并进行适当的调节)。元认知监控本质就是反思性活动。元认知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或认识的自我控制或自我意识。所以,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调节、指导我们的认知或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或认识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皮亚杰、维果斯基等教育家、心理学家很早就论述了元认知的思想。数学元认知则是人们对数学认知活动的认识 和控制,如教学步骤的规划,理解、记忆数学知识的方法,解题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是数学元认知的活动。①元认知理论引起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决策、评价等因素和怎样思考教学等问题有了极大的关注。从而,为教学反思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批判教理论和后现代的教育基础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为人们研究教学反思提供了支持和保障。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他对社会的深刻反思,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精神的特征是以怀疑和反思为本质。哈贝马斯提倡解放,也强调认识的批判性。批判理论对教学反思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从而更好的认识理论,进而更好的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后现代主义对以往权威理论是一种威胁,其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审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反思和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

本文由学位论文网提供,学位论文网提供资料均为独家发行,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61k.com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533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