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找规律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内容]:课本p59~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p62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掌握用计算方法解决周期问题,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知新知
(欣赏图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星期等)
师:其实,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有规律的,里面还含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数学新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有机整合,把学生源于生活世界的丰富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伊始,教师从学生熟识的自然现象切入,不仅顺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自然引发学生对周期现象的“感应”,从而形成共同的数学学习心理趋向。]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
师: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设计了几种装点校园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
师: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摆放,你能发现什么?(生独立思考,交流发现)
生: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
全班交流: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首先感知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规律是确定不变的。交流、汇报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规律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为下面探究、理解计算解题的方法埋下伏笔。]
2、自主探究盆花,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出示盆花小图)
师: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师:想一想: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猜猜看。
师:你有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你想到的办法。
教师巡视,注意每一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办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交流讨论后整理板书)
预设:
a列举法:
师: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生:左起,第1、3、5、7盆都是蓝花,第2、4、6、8盆都是红花。位置是奇数的都是蓝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师:你能用这个方法快速判断出第20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第23盆?第200盆?第999盆呢?
b画图法:
生:画图(提示学生用符号来表示)。○表示蓝花,●表示红花,○●○●○●○●○●○●○●○ 第15盆是蓝花。
师:哦!一个一个画,虽然麻烦些,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c计算法: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每两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所以第15盆是蓝花。(教师板书)
师:“2”从哪里来?“7”表示什么?余数是1表示什么?
生:除数“2”表示每组2盆花,商“7”表示有这样完整的7组,余数“1”说明第15盆花是第8组的第一盆,它的颜色和每一组的第1盆相同。(可以请2—3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画圆的图画圈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找盆花的规律,了解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情境设计,使学生逐步进入探索的状态,通过看图、同桌交流,让学生感知摆放规律的过程,找出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规律。在引导学生探索“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问题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尽可能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3、独立尝试,优化解题方法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彩灯,谁再说说彩灯是怎么排列的?(课件出示彩灯图)
(1)“试一试”第1题。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彩灯,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你会解答吗?请你在纸上试试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们是怎么解答的?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追问。
明确:用列举奇数偶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它只适合两个一组的排列。
让用计算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为什么要除以3?余数2说明了什么?
师: 那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我们可以怎么列算式?(课件出示:18÷3=6(组)),师:得数没有余数,该怎样得到答案呢?
师:第4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呢?谁能快速帮老师找到答案?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答
明确:画图的方法对于数目较小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数目大了,就很麻烦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主要通过哪个数来判断的?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余数是1是说明彩灯是红色的,余数是2是说明彩灯是紫色的,余数是0是说明彩灯是绿色的。
师: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到了列举、画图、计算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像盆花那样两个为一组用奇数偶数的方法很快;数目小的时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用计算应用范围最广,比较简便。
(2)“试一试”第2题(课件出示彩旗图)
过渡语:我们再来看看彩旗,谁再说说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课件出示:从左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独立完成。
师:左起第21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如何解答?
(课件出示:21÷4=5(组)……1(面))
师:余数是1,说明是什么颜色的?
师:左起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如何解答?
(课件出示:23÷4=5(组)……3(面))
师:余数是3,说明是什么颜色的?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怎样根据余数判断是红旗还是黄旗呢?
(课件出示: 余数是1、2时是红旗。余数是3、0时是黄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不强行规定用某一种方法去解题,放手让学生采用画图、列举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从而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根据除法计算所得的余数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这类周期问题的模型及解题策略。]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既然大家都学得这么好,老师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好吗?
1、练一练第1题
师:有两位同学玩起了这样的数学游戏,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同学摆●●○●●○●●○……)。他们是怎么摆的?
师:如果继续摆下去,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如何算? (课件出示: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
口头汇报(课件出示:21÷3=7(组),第21枚摆的是白子)
2、练一练第2题
师:小红在怎么穿珠子?每组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每组按绿、黄、蓝、红的顺序排列)
师:你能口算吗?(课件出示:题目要求: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
师:谁来口答?(课件出示:18÷4=4(组)……2(个) 24÷4=6(组))
师:第一个算式中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
(开放)要保证第32颗是红的应该怎么排列?讨论,设计,交流
(拓展)5颗珠子一组,要保证第24颗是红的,应该怎么排列?
3、练一练第3题。(课件出示:第3题要求及图)
师:请看下一题,谁来读一下题目要求?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60页,完成练一练的第三题,把算式写在旁边。
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师针对每一题提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每组几个?所以除以几。余数是几说明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三道题都是问第32个图形,结果却不一样呢?(每组的个数不一样,图形的形状也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学习到这儿,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解答有规律的题目比较简单了吗?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与拓展,进一步加深对周期性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用计算法找出答案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规律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巩固新知。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二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 一 单元:小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www.61k.com)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
7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及练习—第1~4题的教学。(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过程目标: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
如果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3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强调“估计”这个词。(www.61k.com]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板书:
预设解法
方法1:连加(相同加数相加,体现乘法意义) 。
方法2:利用单位间的进率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引导学生说明方法,知识根据,输理思路。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探索新知
(出示0.72 × 5)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 学生独立思考。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2)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演示。
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3、小结:
仔细观察乘法算式,你能用你的话说说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小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www.61k.com))
4、练习:结合主题图,提出问题: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风筝呢?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1、2题
2、课本第7页练习一1、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我们大家说点什么?
五、布置作业:2、课本第7页练习一3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 0.72
× 3 × 5
10.5 3.60-------0可以去掉
第二课时
课题: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过程目标: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www.61k.com]
教学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0.8 ×1.2
二、探究新知
1.师:自己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你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2.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得出:
先把因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另一个因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3、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 6.052×0.82呢?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主归纳:
先按照整数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占位,再点小数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师:大家会计算小数乘小数了吗?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www.61k.com)你们有信心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4页做一做。
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学生板书,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说出:
(1)你是怎样算的? (2)怎样点小数点?
课本第5页做一做。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 .1056×27= 1.056×0.27=
3、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P.8页5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1. 2---------一位小数
×0. 8---------一位小数
0.9 6---------两位小数
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得小数位数
第三课时
课题: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5页的例4,“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9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板书出示例4 :
(1) 6.7×3,(2) 0.56×0.04 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
想一想,这道题小数乘法你想怎么计算?
二、探究新知
1、 6.7×3,
学生自主完成,可学生扮演方法。
回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学生总结归纳后,老师再总结。(www.61k.com)
2、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
板书:0.56×0.04,这道题根据刚刚大家得出的结论,积应该是几位小数?(4位),请同学们竖式计算。
结果学生将小数按整数计算出来的积是三位整数,出现了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老师放手让学生讨论,积的小数点应该如何点?点在什么地方?
归纳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课堂练习:P5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该怎么点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P5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该怎么点小数点?
2、P7练习一第4题
3、P8练习一第7题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我总结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P8第8题
第四课时
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6页的例5,“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www.61k.com)
2、过程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情感目标: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练习一第10题)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后面一只凶猛的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1)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www.61k.com))
(2)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
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方法2:用计算器来验算;
方法3:用原式再做一遍;
方法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 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 可以发现答案是7.28是错的。
师: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 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5)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
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
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www.61k.com]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3.2×2.5= 0.8 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习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3、P9页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P9页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5 6
×1.3
72. 8
第五课时
课题: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目标: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精确到百分位。[www.61k.com)
0.256≈ 12.889≈ 40.00001≈
2、出示例6主题图,观察一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引出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计算方法,列式。
教师板书: 0.049×45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
(1)计算的积精确到哪个数位?(千分位)
(2)保留一位小数该怎么办?(用“四舍五入”法对小数求近似数)
(3)运用“四舍五入”法对小数怎样求近似数?
教师板书答案。注意提醒学生,由于最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2、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P10“做一做”)。
0.8×0.9 1.7×0.45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精确到百分位。
0.85×1.12 0.86×5.4
3、小结:引导学生说说在求积的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应该保留不要划去;
(3)在以后计算应用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小数位数。如:遇到有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付钱的题目时,如果计算的结果小数位数较多时,要自觉地保留两位小数,即精确到分。[www.61k.com]
三、巩固练习
1. 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2.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8×0.9 1.7×0.45 3.14×3.9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精确到百分位。
0.85×1.12 0.86×5.4 0.15×2.34
3、拓展练习。
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P13页,练习二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0.049×45≈2.2(亿个)
0.04 9
× 4 5
2 4 5 1 9 6 2.2 0 5
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
课题: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11页的例7,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9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过程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类推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1)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得出: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www.61k.com)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7: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 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答:100块不够.
追问:0.9×0.9是先求的什么?再乘100又求的是什么?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0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5、(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6、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1)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出结果。
(3)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4)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P.14页7题
(1)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5.04 =25.894
(2)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www.61k.com]
(3)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4)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3、P14页练习二第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P13页5题、P14页6、8题
六、板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例7: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81平方米<85平方米
答:100块不够.
那110块够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答:110块够。 答:100块不够。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
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P12的例8、做一做,P13—15练习二第11—14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过程目标:使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探索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便计算:
25×95×4 25×32 4×48+6×48 102×56 44×25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说一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3、出示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www.61k.com]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出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画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 1.25×0.7×0.8 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8第(2)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乘法分配律
=130+0.65
=130.65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0.78×100.5 1.5×102 1.2×2.5+0.8×2.5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www.61k.com]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 102×0.45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P13.4
六、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乘法结合律
=4.78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乘法分配律
=130+0.65
=130.65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 二 单元:小数除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www.61k.com]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课时:
11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一)
教学内容:第16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例1的教学情境理解整数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不能除尽的两种特殊情况的计算方法。(www.61k.com)
2、过程目标:能正确计算“要添0”再除的题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难点:
“添0”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情景图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晨炼吗?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王鹏一家每天都要进行早锻炼。(出示主题图),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生列式:22.4÷4
师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计算方法。
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生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生2:列竖式计算。(www.61k.com)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指名将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并具体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第一步22除以4,商5余2。这里的24表示24年十分之一,第二步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
师:怎样在商的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
生: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讨论: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总结计算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生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生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应用
1、基础练习:用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算一算,比一比
(1) 42÷3= 4.2÷3= (2)91÷14= 9.1÷14=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6.8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评价。
四、课堂总结
回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第1、2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224÷4=56 22.4÷4=5.6(千米) 5 6 5. 6
4)2 2 4 4)2 2. 4 2 0 2 0
2 4----- 24个一 2 4------24个十分之一 2 4 2 4
0 0
第二课时
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二)
教学内容:P17页例2、例3、做一做,P18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4、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过程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www.61k.com)
3、情感目标: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出示复习题:
(1)34.4÷8 (2)31.65÷15
2、师先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www.61k.com]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师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生: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
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学例4
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基础练习 用竖式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7.83÷9= 4.08÷8= 0.54÷6=
6.3÷14= 72÷15= 14.21÷7=
2、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画“√”
5.04÷6() 76.5÷45() 0.84÷28()
3、1、 计算并验算
15.6÷12= 328÷16= 1.35÷27=
4、拓展 1.8÷12=0.15 不计算,你能说出18÷120=?吗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第4、5、6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5.6÷7=0.8(千米) 1.8÷12=0.15(千米/分) 0.8 0.1 5
7)5.6 12)1.8 5 6 1 2
0 6 6
第三课时
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内容:P21~22页例5、例6,做一做及P24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www.61k.com)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www.61k.com]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2、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出思考过程。
6.23÷0.3=( )÷3 220.5÷1.47=( )÷147
3、引入新知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为: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7.65÷0.85 师:这道算式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1) 尝试探究
师:引导学生各自在本子上试做,集体交流时教师找出不同的做法,让其说一说。
生1、把题中以米为单位的数统一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进行计算。(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名说)
生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转化。[www.61k.com]
师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 :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两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应用
1、P2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出各题的除数与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怎样移动小数点?然后再计算。
2、练习:判断并改正(P22页“做一做”第2题)
1.44÷1.8=8 11.7÷2.6=45
3、P24练习四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P24练习四第3—5题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7.65÷0.85=9(个) 12.6÷0.28=45
9 4 5 0.85)7. 6 5 0.28)1 2 .6 0 7 6 5 11 2
0 1 4 0 1 4 0
第四课时
课题: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P23页的例7、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www.61k.com)
2、过程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
求小数的近似数。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商的近似数,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小数位数多一位。
教学难点:
求商的近似数,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小数位数多一位。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www.61k.com]
4.58 5.23 7.24 8.05 9.99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6.897 7.996 5.602 9.003
9.785 6.864 2.483 7.347
注:做完后,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爸爸在超市买了一筒羽毛球(一打装)一共花了19.4元,你知道一个羽毛球多少钱吗?
师:“一打”是多少个?
生:“一打”是12个。
师:请同学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尝试)
师:在解决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你打算怎么办?
生:取它的近似数。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除不尽的现象或者是没有必要除到很多位,我们就要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将商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师:你认为这一题应保留几位小数?我们在计算时只需要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交流)
生:最多保留两位小数,因为第二位小数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只需算到第三位小数就要以。
师:请大家除到小数的第三位,并保留两位小数,求出一个羽毛球是多少钱。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师:谁来说一说结果?
生:19.4÷12≈1.62(元)
2、小结。[www.61k.com)
“怎样求商的近似值?”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要注意在模式中用“≈”。)
三、巩固应用
1.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四、课堂总结
回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P26练习四第10—11题
六、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19.4÷12≈1.62(元) 19.4÷12≈1.62(元)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 表示计算到分 表示计算到角
第五课时
课题: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 P27-P28页例8、例9及P30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过程目标: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www.61k.com]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2、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
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www.61k.com]
4、介绍简便记法 .. .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 . .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师生共同辨析)
5、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6、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三、巩固应用
1、19÷11 1.08÷3.3 13.25÷10.6
先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再独立计算。
2、P30页练习五第1、2题。
3、深化练习(P30页练习五第6题)
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
1.23 ○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布置作业:
P30页练习五第3、4题。[www.61k.com)
六、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400÷75=5.3333(米) 5.3 3 3
75) 4 0 0 3 7 5
2 5 0 2 2 5
2 5 0 2 2 5
2 5 0 2 2 5
2 5
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第七课时
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P29页例10、做一做及P31页练习五第7—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吗?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www.61k.com]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可能答:(1)商是循环小数
(2)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生独立完成)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
(1)你发现什么规律?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巩固应用
P31页练习五第7—9题。
四、质疑总结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P31 7.8.9
六、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第八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例11、做一做及P34页练习六第1至4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应用小学除法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2、过程目标:通过做连除问题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用连除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3、情感目标:P32页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www.61k.com)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指名板演。
生1:220.5÷3=73.5(千克)
73.5÷7=10.5(千克)
生2:220.5÷7=31.5(千克)
31.5÷3=10.5(千克)
生说不同的思路。
师:我们已经学过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你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生1:220.5÷3÷7
生2:220.5÷7÷3
小结:这个问题同学们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的,都用了小数的除法,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关于小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
1、P32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页练习六第3题。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 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课堂总结
回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布置作业:
P34 4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220.5÷3=73.5(千克) 20.5÷3÷7
73.5÷7=10.5(千克) =73.5÷7
=10.5(千克)
220.5÷7=31.5(千克) 220.5÷7÷3
31.5÷3=10.5(千克) =31.5÷3
10.5(千克)
第九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P33例12、做一做及P35页练习六第6、7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近似值的方法。
2、过程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www.61k.com)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2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1)先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巩固应用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页练习六第6题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
3、P35页练习六第7题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说说学习体会。[www.61k.com]
五、布置作业:
P35 8.9.10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2.5÷0.4=6.25(个) 2.5÷1.5=16.6666?(个)
第十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练习
教学内容:P34—35页练习六第5、8、9、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过程目标: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P35页练习六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
二、巩固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页练习六第5题
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www.61k.com)
4、P35页练习六第9题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
5、P35页练习六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什么?和我们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自编题)
1、一台收割机7小时收割小麦3.5公顷。平均收割每公顷小麦要多少小时? 平均每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2、一个汽油桶最多能装汽油5.7千克,要装70千克汽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汽油桶?
3、每千克大豆2.8元,李大妈带了104元,最多能买多少千克大豆? 4、3台同样的抽水机,4小时可以浇地2.4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36-37整理和复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www.61k.com)
2、过程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1)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2)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巩固应用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 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2)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www.61k.com)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1)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2)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课堂总结
回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你会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吗?试试看!
0.66○0.66?? 8.25○8.2525?? 5.41○5.4141??
3.888○3.088?? 7.28○7.2828?? 0.99??○0.9999
2、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循环小数
3.2525??= 17.0651651??=
1.066?? = 0.333??=
3、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然后再精确到百分位。 13÷11= 57÷32= 11.625÷9.3= 30.1÷33=
4、竖式计算并验算:
8.84÷1.7= 18÷2.4= 1.35÷27=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三步骤: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2、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www.61k.com)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3、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 三 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www.61k.com]
2、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单个及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
4、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5、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会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立体图形,辨认形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课时:
3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内容:P38页例1及P40练习八的第1-2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过程目标: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P38页例1
出示一个足够大的小药箱。
让学生站在小药箱的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一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两个面,也有的学生看到三个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什么?(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www.61k.com])
注意: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否则,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很难只看到一个面,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看小药箱,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把自己看到的面画在作业本上。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提问:如果我们从后面、右侧面和下面看小药箱,又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小结:根据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但我们发现,从正面和从后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注意: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4)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3、拓展延伸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40页练习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完成教科书40页练习八的第2题。[www.61k.com]
3、出示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让学生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的面画下来。
4、分别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四、课堂总结
1、观察一个物体时,站在任意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2、观察立体图形时,怎样观察其中的一个平面?
五、布置作业:
自己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把这个物体的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第二课时
课题: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教学内容:P39页例2、做一做及P40练习八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过程目标: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www.61k.com]
教学准备: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科书39页的例题2。
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3、出示教科书例题2的摆法。
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左往右看,看到 从上往下看,看到
从前面看,看到
提问:从右往左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看到 )为什么只看到一个 ?(因为球被圆柱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有看到球。)
从后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图形?
从下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图形?
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从前面看和从后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边看和从右边看也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39页的“做一做”。[www.61k.com)
2、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P40 3
六、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第三课时
课题:从不同角度观察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例3、做一做及P40练习八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小正方体的拼摆,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过程目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
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形,圆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猜是由
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www.61k.com]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出示:
1、生从左面、上面和正面观察这四个正方体,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2、让学生用四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把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画下来。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按要求摆。
用四个小正方体摆,正面观察的平面图是 有几种摆法?(五种) 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左面观察的平面图是 有几种摆法?(三种) 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上面观察的平面图是班 有几种摆法?(一种) 小结:我们仅仅依据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只有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科书第42页练习九的1-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P42页练习九的第4-6题。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
用四个小正方体摆,正面观察的平面图是
左面观察的平面图是
上面观察的平面图是班
第四单元 简 易 方 程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www.61k.com)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4、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5、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6、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7、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8、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能正确列出ax=b 或x ÷a=b的应用题。
9、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数量是多少,求这个数”。
10、使学生掌握ax+ab=c和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单元重点:
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答方程。
单元难点:
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答方程。
单元课时:13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www.61k.com]
2、过程目标: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
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
面积。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课前准备:学生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 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www.61k.com)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 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
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www.61k.com]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
五、布置作业:49页练习十1至3
六、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一)
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 C=4a 2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二)
教学内容:教材P47-P48例4 做一做,练习十第4-6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目标 :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
情感目标 :通过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www.61k.com]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
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www.61k.com)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独立解答P49 第4题 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独立完成P50 第5题 独立完成P50 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 t =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S=ut=150×30=4500 (注: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
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三)
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P51-P52 练习十第7-13题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归纳总结,巩固学过的知识 情感目标: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1)a+a=( ) a×a=( )
(2)当a=5时,2a=( ),a的平方=( )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 30x (2)30x+a (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www.61k.com)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
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s c b a
2. 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过程目标: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www.61k.com)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
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
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
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
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
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
2、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3、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4、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5、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6、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明其理由。(www.61k.com]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
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目标: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
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
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
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www.61k.com]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
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
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
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
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
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
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www.61k.com)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
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2、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3、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巩固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的含义。
2、过程目标: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
式。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
3、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解决问题。
1、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2、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www.61k.com]
4、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5、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6、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7、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四、布置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
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2、过程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教学例1
1、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2、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3、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4、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5、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www.61k.com]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6、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例2
1、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2、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3、展示、订正。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3、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4、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5—7题。[www.61k.com]
六、板书设计:
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过程目标: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2、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3、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www.61k.com)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2、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3、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4、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5、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6、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7、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8、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www.61k.com]
9、小结: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1、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能正确列出ax=b 或x ÷a=b的应用题。
2、过程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列出ax=b 或x ÷a=b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 复习旧知
解方程:x-4.8=19.32 x+3.8=24.3
二、学习新知:
教学教科书第61页的例题4。(www.61k.com]
1、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提问:半小时的接水量表示什么?(表示30分钟的滴水量。)
每分钟的滴水量×30分钟=半小时的滴水量
3、列方程。
提问:根据等量关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
板书:解题:假设每分钟的滴水量为xg,
1.8kg=1800g
30x=1800
30x÷30=1800÷30
x=60
答:每分钟的滴水量为60g。
三、小结
1、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 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出来。]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弄清楚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并写出答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6题。
(1)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求出方程的解。
(3)教师讲评,重点讲解等量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7题。(www.61k.com)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你是怎样判断圈出来的字母表示的值得最大的?
小结:当和相同时,一个加数越大,另一个加数就越小,所以第一组中a最大。
当差相同时,一个减数越小,被减数就越大,所以第二组中a最大。
当积相同时,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就越小,所以第三组中a最大。 当商相同时,除数越小,被除数就越大,所以第四组中a最大。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教科书第64页的练习十一的第8-11题。
七、板书设计:
解题:假设每分钟的滴水量为xg,
1.8kg=1800g
30x=1800
30x÷30=1800÷30
x=60
答:每分钟的滴水量为60g。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数量是多少,求这个数”。
2、过程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数量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3的6倍是多少?
2、比3的6倍多4的数?
3、比3的6倍少4的数?
4、x个5是125,求x
5、公鸡x只,母鸡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www.61k.com)
用方程和线段图怎样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6、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2、审题,理解题意。识别哪些信息是解决“求黑色皮块数”
学生讨论分析白色皮鞋数与黑色皮鞋数之间的关系。
可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画出线段图)
3、提问:哪个数量是未知的?怎样设未知数X?
4、问:能列方程解答吗?请大家自己列方程解答,然后小组相互交流,讨论方 程是怎样列出来的,并且说说检验的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解题过程,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5、让每个学生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让学生列在书上)
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数量间相等关系,再说一说哪 一种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容易思考,便于列出方程。
引导总结:裂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⑴弄请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⑵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⑶解方程
⑷检验、写答案。
三、巩固练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做“练习十二”第1、2题。[www.61k.com]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存在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3-5题。
六、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ax+ab=c和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过程目标:使学生掌握ax+ab=c和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ax+ab=c和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ax+ab=c和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数量关系:
单价 × 数量 = 总价
速度 × 时间 = 路程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2、已知苹果的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已知梨子的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已知苹果的总价和梨子的总价,怎样求两种苹果总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学习新知
教学教科书69页的例2 。(www.61k.com)
1、请同学们观察69页上面的一幅图
学生:通过图我们观察到
阿姨到水果店去买了苹果和梨各2千克,共10.4元,每千克梨2.8元,每千 克苹果多少元?
说一说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苹果的总价 + 梨的总价 = 总价
种水果的单价总和 × 2 = 总价
3、列方程并解方程。
⑴苹果的总价 + 梨的总价 = 总价
解:设苹果每千克x 元,
2x + 2.8 × 2 = 10.4
2x+5.6= 10.4
2x+5.6-5.6= 10.4-5.6
2x=4.8
2x÷2=4.8÷2
x=2.4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⑵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 × 2 = 总价
解:设苹果每千克x 元,
(x + 2.8)× 2 = 10.4
x + 2.8 = 10.4 ÷ 2
x + 2.8 = 5.2
x = 5.2 – 2.8
x = 2.4
验算:把x = 2.4代入原方程
左边 = (2.4 + 2.8) × 2 = 10.4 右边 = 10.4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因为 左边 = 右边
所以 x = 2.4 三原方程的解。[www.61k.com)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三、巩固练习:
71页2题
通过观察图例,使学生明白解题的思路和知道怎样着手解这个题。
学生:
解一: 儿童票价 + 成人票价 = 总价 解二:(成人单价 + 儿童单价)× 2 = 总价
解设儿童票价每张x元
2x + 4 × 2 = 11 (x + 4) × 2 = 11 2x + 8 = 11 x + 4 = 11÷ 2 2x = 11–8 x + 4 = 5.5 2x = 3 x = 5.5 - 4
x = 1.5 x = 1.5 答:略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么?
2、应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正确地求解
4、验算并写出答语。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 72 ——73页(1—4题)
六、板书设计:
⑴苹果的总价 + 梨的总价 = 总价
解:设苹果每千克x 元,
2x + 2.8 × 2 = 10.4
2x+5.6= 10.4
2x+5.6-5.6= 10.4-5.6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x=4.8
2x÷2=4.8÷2
x=2.4
答:苹果每千克2.4元。[www.61k.com]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过程目标: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 )人, 男女生共( )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 )人,男女同学共(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www.61k.com]
陆地面积 + 海洋面积 = 地球表面积
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在解题时,只要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设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 x + 2.4x = 5.1
(1 + 2.4)x = 5.1
3.4x = 5.1
3.4x÷3.4 = 5.1÷3.4
x=1.5
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
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
另一种:2.4 x=2.4×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3、练习13 (4、6、7题 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5 —10题)
六、板书设计:
陆地面积 + 海洋面积 = 地球表面积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
x + 2.4x = 5.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 + 2.4)x = 5.1
3.4x = 5.1
3.4x÷3.4 = 5.1÷3.4
x=1.5
3、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其分析数量 关系的方法。[www.61k.com)
⑵ 会正确熟练地解各种方程。
2、过程目标:通过练习、比较的方法,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回顾思考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2、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字母公式。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⑴ 一本练习本α元,买5本练习本应付多少元?
⑵ 买m千克白糖应付b元,买一千克白糖应付多少元?
⑶ 一堆煤重α吨,用去6吨,还剩多少吨?
⑷ 汽车每小时行α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⑸ 甲班有α人,乙班是甲班的1.5倍,两班共有多少人?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4页的第1题。
提问: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解方程,然后教师再讲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完成教科书第74页的第2题。[www.61k.com)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⑴ 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式:
两个月前的体重-减少的体重=现在的体重
解:设两个月前的体重为x千克,
X-3=93
X-3+3=93+3
x=96
答:两个月前的体重为96千克。
⑵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式:
每盏路灯的灯泡数×这条街路灯总数=整条街的灯泡总数 解:设这条街一共有x盏路灯,
5x=140
5x÷5=140÷5
x=28
答:这条街一共有28盏路灯。
⑶ 分析:3.65m表示什么?
这一道题把什么看着一倍数?
长颈鹿的高度-羚羊高度=3.65m
解:设羚羊高度为xm,那么长颈鹿的高度为3.5xm,
3.5x-x=3.65
(3.5-1)x=3.65
2.5x=3.65
2.5x÷2.5=3.65÷2.5
x=1.46
1.46×3.5=5.11(m)
答:羚羊高度为1.46m,长颈鹿的高度为5.11m。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75-76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6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www.61k.com)
4、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单元重点:
1、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时安排:10课时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79页本单元教学主题图,80至81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www.61k.com]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1、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3、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5、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www.61k.com)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www.61k.com]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三、巩固应用
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2、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4、做书上82页2题。
四、课堂总结: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题。(www.61k.com))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www.61k.com)
2.(1)练习十五第5题:
2.5
厘米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c、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练习十五6题
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3.练习十五第3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 7m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
四、课堂总结: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4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4-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www.61k.com)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5厘米2
2、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www.61k.com)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www.61k.com](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 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
四、课堂总结: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八5~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
积。[www.61k.com)
2、过程目标: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
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让学生尝试分。(www.61k.com)
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 :
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www.61k.com)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六第8*题。
四、课堂总结: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六第4、5题。
3 梯形面积的计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88―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
形的面积。
2、过程目标: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
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
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www.61k.com](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www.61k.com)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
六、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4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92和93页 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
形面积的和(或差);
2、过程目标: 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题。(www.61k.com)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面图形
1、“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口答,教师在长方形图的下面板书:S=ab
“第二个图形呢?”
??
2、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
3、教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认识组合图形
1、让学生指出92页页的四幅图有哪些图形?
2、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图形,组合成多边形(展示台上拼)
6
对学生的拼出的图形,有选择地出示其中的几个。(如下所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分别说出这些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www.61k.com]
师: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板题)
3
6565
36
5
6
5565
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讨论计算上面拼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生板演其余每组完成一图)
订正,讨论第一图的两种方法。
5×5+5×6÷2 [5+(5+6)]×5÷2
=25+15 =16×5÷2
=40(平方厘米) =40(平方厘米)
2.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例1题目
及图)。
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横虚线的作用)怎样计算这个
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讨论方法后,再打开书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5×5+5×2÷2
还能用其他的划分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下面情况。
[5+(2+5)]×(5÷2)÷2×2
小结: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再分别
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要注意分割图形时,应当考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计算的方便,特别要有计算面积所必需的数据。(www.61k.com](比如——图示,能容易找出所需的数据吗?)
四、巩固应用
1.做一做/书93页
2.练习十八/第1题
3.练习十八/第2题
(1)由中队旗引入
(2)算出它的面积。(单位:厘米)——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6060
S总=S梯×2 S总=S长—S三
五,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习十八/第3、4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1-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组合图形,进一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目标:让学生在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组合图形?(由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www.61k.com))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有几种方法?(分割法、添补法)
2、这个图形可以看成哪些基本图形的组合?
3、下图涂色部分是个圆环形。它的外圆半径是 10厘米,内圆半径 是 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1)分割法。
把它分割成两个梯形,求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和。
[(60+45)×(30÷2)÷2]×2
把它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和。 30×45+[30÷2×(60-45)÷2]×2
(2)添补法
添上一个三角形,求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差。
(30×60)-[30×(60-45)÷2
2、练习十八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3、练习十八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本题解题思路是:空心地砖实际占地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
4、练习十八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本题解题思路是:草地的面积=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5、练习十八第5题。(www.61k.com]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要指导学生看图,它不是两幅图,而是一个组合图形的分解图。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10)×12÷2-3×4÷2-(4+6)×4÷2
6、练习十八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10×20+20×10÷2
7、练习十八第7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火箭模型平面图的面积,就是求图中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总面积。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8×10÷2+8×70+(8+16)×8÷2
三、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8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各部分的面积应先求出总面积(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各部分与总面积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相应的面积。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
五、布置作业
1、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2、如图,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教学内容。[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将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2)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巩固学
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目标: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说一说、算一算等方式,引导
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目标:
(1)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体会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渗透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育。
教学重点:
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巩固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请你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指名学生回答。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看来,这个单元学的知识和方法真不少,如果你们将你们刚才的回答进行一下整理,相信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会理解得更清楚。(www.61k.com]下面,同学们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清楚又有特色。
3、小组展示自己的整理结果,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4、教科书第96页也对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出示下面的知识结构图)你会看这张知识结构图吗?你会把这张知识结构图填写完整吗?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把这些公式填写在书上。
6、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组合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哪些基本方法?
7、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二、巩固深化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右图是一个梯形,当上底分别是6cm,4cm,2cm 和1cm时,梯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议一议:
(1)当上底为0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当上底为30cm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通过这样的变化,你们知道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变化,说明了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互相转化。[www.61k.com)
2、复习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
三、拓展应用
1、自学。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96“你知道吗?”内容
2、检查。
通过自学,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分割、移补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 公式的过程。 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组织学生交流想法。
具体方法可参考如下:
推导过程:
从梯形的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www.61k.com]
2、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教学内容。(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将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2)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巩固学
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目标: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说一说、算一算等方式,引导
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目标:
(1)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体会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渗透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育。
教学重点:
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巩固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www.61k.com]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请你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指名学生回答。
看来,这个单元学的知识和方法真不少,如果你们将你们刚才的回答进行一下整理,相信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会理解得更清楚。下面,同学们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清楚又有特色。
3、小组展示自己的整理结果,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4、教科书第96页也对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出示下面的知识结构图)你会看这张知识结构图吗?你会把这张知识结构图填写完整吗?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把这些公式填写在书上。
6、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组合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哪些基本方法?
7、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巩固深化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www.61k.com]
右图是一个梯形,当上底分别是6cm,4cm,2cm 和1cm时,梯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议一议:
(1)当上底为0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当上底为30cm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通过这样的变化,你们知道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变化,说明了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互相转化。
2、复习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
三、拓展应用
1、自学。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96“你知道吗?”内容
2、检查。
通过自学,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分割、移补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 公式的过程。 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组织学生交流想法。(www.61k.com]
具体方法可参考如下:
推导过程:
从梯形的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2、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练习十九的第1-4题。(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掌
握水平。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目标: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
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
价值。
(2)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口答。(www.61k.com)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二、演算。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弄清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后再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计算梯形面积时,要分清图中哪些线段是上、下底,哪些线段是梯形的腰,哪些线段是梯形的高。
(3)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时,要注意“÷2”。
三、指导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发现,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练习十九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185×(5×4+5×1.2÷2)
3、练习十九第3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理解题中收割机的作业宽度和速度的关系,即是收割机1小时收割面积(一个长方形)的宽与长。另外,在计算中要注意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www.61k.com]
4、练习十九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第(1)题。小树的平面图的面积:
3.2×3÷2+(2+6.6)×3÷2+(4.6+10)×3÷2+2×6
=4.8+12.9+21.9+12
=51.6(cm2)
第(2)题。本题是选作题。因为小树是不规则的图形,不能简单地用手工纸的面积除以小树的面积。要考虑实际的排列。
(1)
这样排,手工纸的宽可以排1棵。用手工纸的长除以小树的宽,得到能剪的
棵数。
45÷10=4(棵)??5(厘米)
(2)
这样排,手工纸的长可以排:
45÷15=3(棵)
手工纸的宽可以排:21÷10=2(棵)??1(厘米)一共能剪3×2=6(棵)
(3) 这样排,手工纸的宽可以排1棵,长可以排:(45-8) ÷6=6(棵)??1(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4) 这是在第(2)种的基础上的排法,因为宽还多5厘米,可以在中间插
入2棵,所以一共可以剪:
3×2+2=8(棵)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右图),分成三块种菜。(www.61k.com)第①块种黄瓜,第②块种箩卜,第③块种白菜。每块地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3、有一台播种机,作业宽度1.6m,用拖拉机牵引,按每小时行5km计算,大约多少小时可以播种完下面这块地?(保留二位小数)
4、用一块长方形的纸板剪三角形学具。长方形的纸板和三角形学具的规格如图所示。你最多可以剪这样的三角形学具多少个?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单元目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www.61k.com]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2、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3、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4、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单元重点:
1、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2、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单元难点;
1、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课时安排:4课时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2、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
探索新知。
3、情感目标:在潜移转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
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1教学难点。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
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www.61k.com)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www.61k.com] 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
1面的可能性是 。 2
三、巩固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 第1---2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3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过程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
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
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探索新知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www.61k.com)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1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18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
99个人就是 ,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1818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课堂小结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P.101.做一做。 12,两个人就是 ,??9181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www.61k.com]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3、 完成练习二十一
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一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计算出其可能性。
2、过程目标: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
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学习新知: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www.61k.com]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33
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
99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三、反馈练习 1、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2、、练习二十三第一题 独立完成,集评。
3、练习二十三第二题 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第三题 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第 四 课 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www.61k.com)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2、过程目标: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www.61k.com]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 ,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 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 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第4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目标:
1、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www.61k.com)
2、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3、 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重难点:
1、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2、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
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www.61k.com)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
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布置作业:书P118第1、2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www.61k.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
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www.61k.com)
④、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6~P119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过程目标: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
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www.61k.com)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
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
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新知学习:
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www.61k.com]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
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
总 复 习
第一课时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第120页1、2,第123-125页1、2、3、4、5、13、15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目标:将“小数乘、除法”这两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情感目标:养成自觉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概念回顾。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同点?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www.61k.com]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3.25×4.8 3.6÷0.25
四、简便计算。
0.25×32×1.2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69-(1.69-5.8)
五、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六、巩固练习:总复习第1、2题。
七、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第1---5题。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第121页5、6,第124-125页7、8、9、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从观察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
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过程目标: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www.61k.com)
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养成自觉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各种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再现:
÷
2
S=
(a+b)h÷2
二、基本练习
1.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 )不变,( )变小。
2.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
5.想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6.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三、巩固练习:总复习第6、7、8题。[www.61k.com)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P 124第7、8、9、10、11题。
第三课时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第120-121页3、4、5,第124-125页6、14、16、1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2、过程目标: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养成自觉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概念回顾。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数应该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方程0.6X=3的解是( )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4.判断。[www.61k.com)
(1)a×b×8可以简写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5.解方程。
10.2-5X=2.2 3×1.5+6X =33 5.6X-3.8=1.8
3(X+5)=24 600÷(15-X)=200 X÷6-2.5=1.1
6.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
(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三、巩固应用:第120-121页3、4、5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第124-125页6、14、16、17
第四课时
可能性和编码
教学内容:第121-122页8、9,第124-125页11、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2、过程目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www.61k.com)
教学重难点: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盒子中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10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8个,蓝色球10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4、说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1)3 5 8 9 6 (2)25 14 13 18 20 16
(3)
5、介绍你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6、游戏:妈妈的卡片写有2、3、4、5、6,妹妹的卡片写有1、8、9、10、7,
(1)每人任意出一张,有多少种可能?
(2)每人出一张,和为单数妈妈胜,和为双数妹妹胜,这公平吗?为什么?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吗?
二、巩固应用:第121-122页8、9
三、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P125第12——17题。
三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四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