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一:上册
为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顺利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制定音乐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课堂教学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非常偏重,更重于唱歌,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学生借助乐理知识理解音乐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努力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
2、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1)教学目的、任务
a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b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完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视唱能力及创作能力。
c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国外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2)要求
a 唱歌:做到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楚,合唱时声部和谐,均衡,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b 器乐:要求学生人手一支竖笛,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c欣赏:要求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和声乐的演唱形式,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及其相关作品。
d 基本乐理:音乐知识本学期从基础的调式、音阶、音程等学起,让学生对乐理的认识有一个阶梯式的学习;欣赏课对中外民歌和部分大型组歌有关知识的学习及欣赏,拓宽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
e 视唱练耳:通过听辩、视唱等练习,培养学生的主音感和调式感。
(3)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a 教学内容:以简谱教学为主,其间穿插流行歌曲进行辅助教学。
b 教学方法:以启发,分组教学法为主,充分运用多媒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9月份:第一单元 月亮颂
第二单元 说唱天地
10月份:第三单元 西洋乐话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
5 月份:第五单元:环球之旅
6月份:第六单元:冬之舞 文 章来源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二:上册
一 本期教学任务与课时分配
本期九年级有六单元教学内容。音乐课时每周一节,每单元两课时左右。正常教学时间约十八周,根据学生实际补充三至四节唱歌教学,(包括歌曲追梦人等)一至两节欣赏课(班得瑞音乐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斯美塔那,能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体会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 。知道变奏形式。能够用豪迈的情绪演唱《黄河水手歌》。
3、聆听名家名段了解北京三弦、苏州评弹、广东粤曲、四川清音这几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历史发展表现形式。模仿京韵大鼓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
4、了解贝多芬、德沃夏克。知道欧洲交响乐,有感情的演唱《念故乡》
5、了解鱼咬尾、换头合尾等中国民乐传统的创作手法。知道德彪西和刘天华在音乐上的贡献。感受体验中外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
6、了解徽剧、庐剧、泗州戏的唱腔特点模仿。京剧韵味学唱《天地大舞台》
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知道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丰富感情,联想想象音乐中所蕴含的意境。在学唱中大胆表现,注重情绪表达根据歌曲内容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从音乐作品中体验爱国情怀增强爱国信心和决心 ;关注西北地区,愿意探索相关的文化,能对西北音乐产生兴趣;愿意了解曲艺音乐地方戏曲音乐能主动收集学唱。关注生活体验艺术作品中的美,热爱生活。
三 学生现状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因而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下活动时间会很少。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适当进行唱歌基础教学,教学生以正确方式呼吸发声。注重音乐课实用性。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非常偏重,更重于唱歌,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学生借助乐理知识理解音乐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努力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1)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完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视唱能力及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国外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2)要求
a、唱歌:做到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楚,合唱时声部和谐,均衡,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b、器乐:要求学生人手一支竖笛,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c、欣赏:要求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和声乐的演唱形式,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及其相关作品。
d、基本乐理:音乐知识本学期从基础的调式、音阶、音程等学起,让学生对乐理的认识有一个阶梯式的学习;欣赏课对中外民歌和部分大型组歌有关知识的学习及欣赏,拓宽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
e、视唱练耳:通过听辩、视唱等练习,培养学生的主音感和调式感。
(3)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a、教学内容:以简谱教学为主,其间穿插流行歌曲进行辅助教学。
b、教学方法:以启发,分组教学法为主,充分运用多媒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四:下册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要勤奋刻苦,尽职尽责,为人师表。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改革,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组织的新课改培训,将课改新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去。
二、调查分析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紧紧围绕中小学教研教改工作要点,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调查分析任课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态度,音乐知识,技能基础,音乐能力水平,骨干学生及后进生的人数比例。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三、课堂教学方面
新课改提到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本学期要实现以下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群体合作能力,及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要实现以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唱歌教学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现行的各类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A、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与风格。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的和他人的演唱作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教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 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
二 : 2014年新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2013年新学期音乐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已经到来,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听说训练一查字典,选择恰当的意思看多幅图,写一段通顺的话记住要点,按顺序复述故事二根据词语意思,读准多音字观察制作过程,写一段连贯的话三懂得用总起分述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听一段话,听出说话中的错误四读日记,了解日记的特点写日记五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一)听广播,说出主要内容六懂得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七读出句子的语气用总创始句子写一段话(二)说一段放大,叙述自己的见闻八说说一段话(自然段)的意思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有围绕阅读训练点选编的课文3篇,1个习作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第1、3、5、7单元还有1次听说训练和1篇选学课文。全册共有必学课文24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8次,听说训练4次,单元练习8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单元是遵守纪律的教育;第三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第六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七单元学习革命先烈,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介第四、五、八单元,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56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60(www.61k.com]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小学三部袁秀敏
2014年3月制定
三 : 人音版第九册音乐 教学设计
人音版第九册音乐 教学设计
天地外校 徐彤立
第一课 朝夕
教学内容
1 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 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 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 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4 1|6 6 4|3. 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 《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 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
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引言: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 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 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 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
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
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
春天的草原对我笑,
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
丛丛的山村在身旁,
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
5 、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欣赏《晨景》与《清晨》及《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1、引言: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 教师做总结
2 、复习一遍歌曲《清晨》
再次体验感受描绘中国的早晨的音乐《清晨》。
3、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感受外国的早晨。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4 、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
5 、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6、 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7 、欣赏《渔舟唱晚》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三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8、充满感情及表情地演唱一遍歌曲《清晨》
对比欣赏了这么多的曲子,感受早晨和晚上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唱唱《清晨》,愿我们生活每天都朝气十足!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 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
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第二课农家乐
教学内容
?1、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 2、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教 学 目 标?
1. 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把握。
教材分析:
1.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2.《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首乐曲
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3、《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歌曲《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通过旋律天空练习,让学生对音乐旋律进行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
教学过程: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说出歌曲在歌唱什么?怎样的情绪?集体朗诵一遍歌词。
?3、放慢速度学唱歌曲旋律
4、加进歌词,用歌曲应有的情绪演唱歌曲。
?5、排练打击乐与人声,然后再加上音高乐器为歌曲伴奏。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苹果丰收》,体会果农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 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表演《苹果丰收》
??1.引入:通过前边的学习,大家一定对新农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今天要来感受一下朝鲜族的果农们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范唱欣赏)
??2.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后快。
??3、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第三课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第一课时
内容: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哪部分比较抒情?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四、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学唱旋律。
(1)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
(2)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
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红梅赞》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四、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
三、教学歌曲《我怎样长大》?
??1.引出课题,并指导学生理解歌词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强调学生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四、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
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四课 可爱的家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
教 学 目 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
教材分析:
1. 歌曲《天黑黑》
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又名《天鸟鸟》。虽是童谣,但为大人小孩所喜爱,传唱十分普遍。它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天真纯朴的形象,折射了台湾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中又可分两个层次(乐段),这首民歌不仅以其优美的旋律、诙谐的情趣带给听者愉悦的感受,并且通过它所叙述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2.管弦乐《可爱的家》?
??这首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即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各包含两个平行的乐句。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然后通过4小节的感叹似的音调,再现了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对“家”的执著的爱恋。
??乐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编,曲首和结尾采用歌曲的第一乐句加以发展,作为引子与尾声。乐曲把歌曲主旋律重复两遍。第一遍,由中提琴主奏;第二遍,则用钢片琴及弦乐演奏。 ??乐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泼的伴奏音型使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可爱的家”听带来的甜蜜与欢乐。
3.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
??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从而感到无限的亲切与温馨。对那些远离故土、久别亲人的游子来说,“家”,更是一个为之深深眷恋、苦苦企盼的避风港。在这里,客居异乡的寂寞愁苦,坎坷生活的辛劳创伤都会得到抚慰,一切都将消融在家的温暖与亲人的关爱之中。
??《回家》这首萨克斯管独奏曲就是表达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乐曲共分三个部分。这首乐曲采用了现代爵士音乐的音调、节奏和伴奏形
式,使音乐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有的韵味。
4.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5、歌曲《牧场上的家》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欣赏3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二、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黑黑》(第一课时)
??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你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第二课时)
??1.1=C 音阶练习
??2.1=C 三度音程练习:
??3.乐曲练习:
??(1)《剪羊毛》。
??(2)《别处哪儿有》。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通过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教学过程: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关注到声音的和谐与轻柔。
二、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三、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
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学唱曲调。
??(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 故乡
教 材 分 析?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影片以解放战争中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一役大败敌军的史实为题材,不仅描写了英勇杀敌的人民战士,也描写了积极支前的革命群众。这首歌曲就是由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它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吐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影片放映之后,这首歌曲不胫而走,在全国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第一乐段由各为两小节的四个乐句组成。这个段落旋律高回低转,节奏张弛有致,生动地描绘了青山起伏、绿水环绕的美丽风光。高亢嘹亮的长音“哎”,引入了第二乐段。在“哎”后的一小节,由于巧妙地使用了“”音,产生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以“5”为宫音),与前一乐段形成对比,突出了歌曲的主题“谁不说俺家乡好”,旋即又转回到原来调性(“1”为宫音),并将第一乐段的第四乐句扩展再现,表达了对家乡、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作曲者吕其明。他还作有电影音乐《城南旧事》、管弦乐《红旗颂》、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2.小提琴曲《思乡曲》?
??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这就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所作的《思乡曲》。该曲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常被小提琴演奏者选为表演曲目。?上述旋律为乐曲主题,直接采自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由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型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一方面又使感情逐层高涨。?
??第一变奏:???? ??第二变奏:???? ??
第一和第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区等方面揭示和深化了主题的音乐内容,使思乡之情更为浓厚。?
第三变奏是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变为宫调式以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音乐显得活泼、明朗,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对往事的美好的回忆。???
??第三部分,主题在明亮的高音区再现,小提琴的柔美音色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 乐曲的结尾十分短小,最后落在羽调式的不稳定的属***上,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作曲者马思聪(1912~1987)。他一生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作有《绥远组曲》、《山林之歌》、《祖国大合唱》、《新疆舞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作品。 ??3.歌曲《乡间的小路》?
??这是一首颇为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幅农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但节奏富于变化。第一乐句的八分体止符、第三乐句的三连音、第四乐句的切分节奏,使原来匀称、齐整的节奏产生了波动,在恬静之中的增添了生气。 ??第二乐段的音乐更富于活力,旋律在高音区流动,节奏也更为活跃,歌曲洋溢着舒畅、满足,无忧无虑的乐观情绪。这个乐段以半终止( )结束,然后进入第三乐段——第一乐段的再现。最后,尾句连续反复,短笛声、歌声伴随着夕阳、霞光渐渐消失在天际。? ??4.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这首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天真纯朴的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通过颇具特色的儿童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村一派大丰收的欢乐景象。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引子后的第1-8小节是两个句首相似的平行乐句,节奏相同,旋律忽高忽低,十分贴切地描写了母子(女)俩的对话。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紧缩,插入两个过门,表现出兴奋、喜悦的心情。第四乐句为两声部合唱,以断音唱出爽郎的笑声,充分抒发了两人幸福愉快的心情。?
??最后8小节是一个扩充乐句,节奏拉宽,歌声柔和连贯,使人感受到母亲与孩子间的无限深情。?
??歌曲的音调很有民族特色,形象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是一首很好地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儿童歌曲。?
??5.歌曲《故乡的小路》?
??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 教 学 目 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 教 学 内 容?
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2、活动与练习
3、聆听《乡间的小路》
4、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5、创作活动?
6、表演《故乡的小路》?
7、音乐知识:变拍子
课时安排?
??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 第二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 第三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
2、做变奏创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唱《故乡小路》
2、聆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3、音乐知识:变拍子
教学过程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
二、?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因此
“#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唱《如今家乡山连山》
2、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例”,如: ??
??4.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第六课《欢乐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第七课 雨花
教材简析:
这一课主要以“雨”为主题,表现了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这节课主要由欣赏乐曲《雨滴》和演唱歌曲《踩雨》组成。《雨滴》是一首钢琴曲,整首乐曲听起来就像一滴滴轻重不一的雨滴声。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可以感受到雨滴声的奇妙、欢快。《踩雨》是一首甜美欢快的歌曲,旋律比较轻松,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欢闹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设想:
雨是最寻常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雨、听到雨声。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有过对雨的描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可就是这再也平常不过的雨,我们却很少有人去留心过。平时,雨来了,我们只是一味地躲,撑着伞,穿雨衣,可能没有多少人去体验雨带来的欢乐。因此,我把体验雨的快乐作为本课的重点部分。我打算从“听雨声、创雨声、唱雨声”三个方面去突出本课的重点。在这三个环节里,“创雨声”、“唱雨声”,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说是这节课的难点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雨滴》体验雨声带来的快乐。
2、聆听自然界中的雨声,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
3、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条件制造雨声效果,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4、学会歌曲《踩雨》,能够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踩雨》,聆听雨声。
教学难点:
1、结合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2、创造雨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光盘、米粒若干、黄豆若干、塑料瓶四个
第一课时
教学过 程
组织教学
1、播放音乐:
随《小雨沙沙》的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伴着富节奏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猜谜语赏古诗
1、师出示谜语,生猜:
无数线儿细又长,
上连天来下接地,
线长能当鞋和袜,
线长不能缝新衣。
(打一自然现象)
2、欣赏几幅有关雨的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
3、欣赏古诗《春晓》,学生集体朗诵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雨”,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欣赏古诗、图片,增加审美效果,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听雨声创雨声
1、欣赏《雨滴》
(1)第一遍聆听 要求:感受雨滴声的奇妙、欢乐;
(2)第二遍聆听 要求: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雨声;
2、教师用自制的乐器表现下雨时的声音效果,学生用声音模仿;
3、学生用自制乐器表现雨声 1、通过聆听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通过摇晃自制的乐器,使学生能更加亲切地感受、聆听雨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唱雨声
1、听唱法学唱歌曲
(1)完整听一遍《踩雨》的歌曲,了解熟悉歌曲旋律,师示范做动作;
(2)听录音,学生轻声哼唱;
(3)学唱歌曲,伴做动作表情,师作评价;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重点难点训练。
2、用雨的其他声音演唱
(1)引导学生用“哗哗哗改编歌词,跟录音演唱;
(2)用“嗒嗒嗒改编歌词跟录音演唱; 听唱法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听、唱的能力; 采用其它“雨声”演唱,避免演唱的疲劳,同时更加熟悉歌曲的旋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聆听了雨声,共同领略了雨世界的奇妙,还一起体验了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啊!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耳去聆听,我们一定会收获很多的快乐,发现生活处处是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第八课冬雪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 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三、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水彩笔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二)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5.你觉得这首歌有没有比较难唱的一句?(反复练习节奏 XX | X. XX | X. XX | )
6.用节奏呼应的游戏反复练习 P50页第二行最后一小节到第三行第三小节 的旋律
7.完整的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找出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8.请再轻声歌唱全曲,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等把歌曲演唱得更好。(在演唱时也可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二)歌唱教学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
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 .
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
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 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二)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三)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6.师总结: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八小节,运用以跳进与级进交替的旋律,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的骑驴观景的画面。第二乐段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铃儿清脆的响声。
7.带着我们刚才的分析,跟着音乐小声歌唱歌曲。(两遍)
(四)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1.聆听《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一遍),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歌曲?
2.复听音乐《打虎上山》(一遍),跟随音乐讲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剧情和唱段背景。(引子部分表现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杨子荣在乐队伴奏下逐渐表现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最后为西皮快板,音乐转为急速,气愤热烈紧张,具有强烈战斗性,生动有力的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英雄气概。
3 再次聆听,把刚才分析的内容带入歌曲,哼唱主旋律。
4.再次聆听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一件什么事?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四 : 低年级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音乐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本学期我将遵循音乐教学中培养兴趣,精选教法这条途径进行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年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一课时,先用幻灯片放出祖国的美景,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如身临其境,感觉到了祖国的山河美,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既是以形象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到了祖国的壮丽和伟大,产生爱国的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根据教材特点,我在上“颠倒歌”一课中制作了很多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来吸引孩子,有小老鼠、大狮子、小鸟、公鸡、大象等等。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大家都争着说,抢着回答,积极学唱。教具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的利用教具,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教具中发展思维,提高了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五 : 九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为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顺利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制定音乐教学工作计划如下: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