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教学设计(一)

发布时间:2017-12-25 所属栏目:预防青少年犯罪法

一 :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教学设计(一)

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目标

明确控告检举的含义、方式及重要作用。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含义及实施正当防卫的四个必备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事例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能自主地意识到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2.在法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学会辨别什么是正当防卫行为。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懂得作为一个公民要能运用法律手段,积极有效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人民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控告检举违法犯罪;实施正当防卫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教学难点 
实施正当防卫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投影一)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提问:

1.这一规定说明了什么?

2.如何解释“有权利也有义务”?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析引发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2)使学生从对法律条文的讨论中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这一规定表明每个公民都有控告、检举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义务的含义是指法律要求必须去做的。这一规定同时表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嫌疑人,没有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的是违法行为,严重的将构成犯罪。

讲授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两种有效手段:控告检举,正当防卫。

二、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板书)

1.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板书)

提问:什么是控告检举?控告检举有哪两种形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控告检举:是指公民为了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向执法机关控告违法犯罪事实,检举嫌疑人,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

(2)控告检举的两种形式:

控告检举既可以用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

事实证明,公民积极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有利于执法机关迅速侦破案件,及时制裁违法犯罪分子。

(投影片二)

1997年,《半月谈》的法律咨询台收到这样一封信:内容如下:一天,我去某储蓄所取款,一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一中年妇女的两叠人民币就跑,值勤门卫拦截,歹徒吼道:“谁管,捅死谁!”说着夺门欲逃。我骑上停在门前的摩托车追击,猛力将歹徒撞倒,随后行人、巡警赶来抓获了歹徒。但是,我很后悔,怕撞死了歹徒惹麻烦,弄不好自己违法。

读者:刘永一

提问:刘永一如撞死歹徒是合法还是违法?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哪四个条件?

(学生看书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

2.实施正当防卫同犯罪分子做斗争(板书)

(1)正当防卫的定义(板书)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在当时的危急时刻,刘永一如果撞死了歹徒,表面看来,似乎符合犯罪的特征,但是,由于夺回了人民币,避免了中年妇女的损失,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不认为是违法犯罪行为。相反它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因而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

(2)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板书)

第一,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提问:什么是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举例说明。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归纳。)

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是指法律所保护的国家、集体的利益,或本人、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的侵害。例如,上述例子中的刘永一就是看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而用摩托车猛力将歹徒撞倒,属于正当防卫。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流氓集团聚众斗欧,一方先动手,另一方将其打伤,则不属于正当防卫。因为流氓集团聚众斗殴是非法行为,非法行为无权行使正当防卫。另外,张三故意用挑拨、挑衅等不正当手段激怒李四,诱使李四进行侵害,尔后予以反击,将李四打伤,也不是正当防卫。这种情况叫做“防卫挑拨”(即有预谋地进行故意犯罪),由此构成的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第二,必须是非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提问:什么是非法侵害正在进行?非法侵害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能否实施正当防卫?(学生看书发言后,老师归纳。)

非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是指客观存在着非法侵害已经着手实行,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或公民的个人权益正处于直接的、实在的威胁状态中,例如上述事例中,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一中年妇女手中的两叠人民币,夺门欲逃之时,这是客观存在着非法侵害已经着手实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的非法侵害,或者属于主观想象、推测的危害行为,都不能实施正当防卫。例如,张三对李四有仇,张三天天在家诅咒李四,搞封建迷信活动,由于张三的诅咒不具有客观的社会危害性,不法侵害行为尚未开始,因此李四不能以此为借口实施正当防卫。

如果发现非法侵害处于预备阶段(即尚未开始),应该立即向执法机关告发、检举,以使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非法侵害已经结束,可以及时将人犯扭送执法机关处理,绝不允许再将人犯打伤,否则应负法律责任。

第三,实施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第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提问:什么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为什么对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不能过于苛求?(学生看书对投影事例展开讨论,老师归纳。)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一般可以理解为应以防卫行为能够足以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比较缓和的手段就可以制止住不法侵害,则不宜采用激烈的防卫手段;对没有直接危及人身安全或国家重大利益的不法侵害行为,不要采用重伤、杀害的手段实施防卫。

另外,对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不能过于苛求。只要是为了制止侵害所必需的,即使防卫的强度大于侵害的强度也是允许的。上述投影事例中的刘永一,是对正在进行抢劫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刘永一在抢劫犯欲逃走的紧急关头,骑摩托车追击,猛力将歹徒撞倒,如果撞死了歹徒,也属正当防卫。因为我国刑法还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3)我国法律鼓励公民敢于实施正当防卫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了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那就是防卫过当了。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们学习了两个基本知识,正当防卫的定义、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懂得了一个重要道理:正当防卫是公民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一种有效手段。

巩固新课

辨别并改错:

1.正当防卫行为对加害者造成了一定损害,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不认为是违法犯罪。

2.正当防卫是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一种主要手段。

课后作业 

简要回答什么是正当防卫?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哪四个条件?

二 :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追究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教育、道德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众多方面。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因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下面首先谈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一般而言,良好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常常成为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外,不良家庭因素是导致子女犯罪的直接原因。①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有效的家庭教育,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缺乏父爱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另外不良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二) 学校教育的失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正规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目的性和有计划性,学校教育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其应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它常常是造成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重要外因之一,②据调查发现,近70%的少年犯超过了一条由学生变为流生,再由流生沦为犯罪的道路。被调查的少年犯中,在校成绩好的占2.97%;成绩一般的占31.68%;成绩差的占56.44%,还有8.91%说不出成绩好坏。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与学校教育有极大关系。就学校教育来看,影响其应有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有:(1)教育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前看,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班级三、六、九等的划分,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在违法犯罪的在校学生中,这样的学生占据多数。(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水平不高,不了解改革开放形势下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不善于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懂得寓教于教学、活动和管理之中,不会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仍然采取封闭式、程式化、模式化的简单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用歧视、体罚、甚至推出学校的办法来对待差生。有些教师平时不认真备课,上课时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不着边际地海吹一通,学生听得乏味,进教室就是感到精神压抑。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中常常是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对那些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有着一种更为激烈的抵触情绪。由于在学校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重视,他们就会到社会上寻找安慰和欢乐,其中有不少人因结交坏朋友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3)学校生活枯燥单调,少数教师师德不彰。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身心成长迅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他们需要七色阳光,需要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然而有许多学校就连这些最起码的需要都满足不了,枯燥单调的学校生活使得青少年学生感到生活于其中实在是太没劲了,于是乎,他们常常将自己旺盛的精力发泄到不该发泄的地方,一失足成千古恨。(4)教育教学分离,校内外教育脱节。教师教书育人,校内外教育一致,是学校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现在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甚至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苗头往往也视而不见,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实际上等于害了学生。校内外教育脱节表现得更为明显,常常是教师对学生在学校外的情况一无所知,而家长对孩子在家庭外的情况也漠不关心,只是当孩子出了问题时,他们才会感到大吃一惊,埋怨孩子怎么会这样,而忘记了自身应该担负的教育责任。此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生还存在“读书不如趁早赚钱”的思想,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没能及时跟上,这些学生流向社会就很容易成为“犯罪预备军”。③(5)加强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学校、家庭联合教育。下大力气办好普通学校,改变现行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快慢班”作法,正确对待后进生、双差生,减少学生辍学失学现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www.61k.com]“防线”作用,通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 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④另外,遍布中小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台球厅等更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是不良的文化信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所呈现的世界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限度。它们所介绍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因其表演手法的更加生动、形象和逼真,而更容易为青少年儿童所模仿接受。有些青少年因其思想单纯,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看中,将其拖下水。青少年犯罪为何以团伙犯罪见多,个中原因不言自明,团伙首领的引诱和威逼常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四) 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⑤按心理学的划分,十一、二岁到十四岁是少年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是青年时期,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成熟过渡而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在这个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虽然在生理、心理上发育很快,但还未成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年人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此期间,如果给以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他们就能顺利地健康地向成人过渡;反之,他们如果受到不良的教育和影响,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⑥国内外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大量研究表明,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错误的道德认识。品德不良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认识能力低下,因而容易在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亡命称霸的英雄观、哥们义气的友谊观等错误观念的支配下,强烈追求私欲(物欲、性欲、报复欲等),产生种种不计后果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不良的道德,众所周知,一定的道德情感总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况认识支配下产生的。一般来说,在正确的道德认识支配下,通常只会就是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有不少青少年极易产生激情而又往往难以自我控制,由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 : 干预青少年犯罪:假定的未来与威慑

心理导读:青少年做出犯罪行为的时候考虑过他的未来吗?一项“以身试法”的实验,告诉我们假定的未来是否能够对青少年起到威慑作用。——www.61k.com


电影《黑板森林》(BlackboardJungle,1955)的制片并不算强大,但它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历史珍品。甚至在对白出现之前,电影的滚动介绍已经明确表明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一次郑重的公众服务声明:“今天我们关心的是青少年犯罪——它的起因以及影响。”

在50年代,国家的确关注着,同时也困扰于青少年犯罪这个社会问题。《黑板森林》抓住了社会对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那整一代青少年的恐惧。那一代的青少年被视为傲慢无礼,不合群,胆大妄为和大多数危险的代名词。这个相同的困扰也驱使了参议员埃斯蒂斯·基福弗(一个有希望当选总统的人)召集了一个特别的小组来调查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此举最终让他和他的调查结果荣登时代杂志的封面。

在那时立法者着重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之一归结于漫画书,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是很稀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初始于流行文化之中的摇滚舞。多年来,即在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专家已经瞄准了从基因到贫困再到贫穷的家境和糟糕的师资等种种一切来作为青少年行为不端的原因。现在从心理科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荷兰犯罪与执法研究所的让—路易斯·范·盖德对青少年犯罪这种过于目光短浅的行为感兴趣。这些年轻的孩子们表现得过于注重眼前的回报,比如金钱,性欲以及刺激,而不顾长远的代价。在某种程度上,显然那就是他们会去犯罪及以入狱告终的原因。但是范·盖德好奇的是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现在会被如此地关注。以及是什么机制造成了这种近乎于自毁的犯罪决策?

范·盖德与纽约大学的哈尔赫斯菲尔德和西北大学的罗兰诺德格伦一起工作时,他决定研究青少年犯罪是否遭受了认知障碍的这种可能性。认知障碍可能会使青少年难以想象未来的自我。如果青少年无法生动具体地看到例如他们四十岁时的样子,那要让他们如何预见未来会为年轻时所冒风险而付出代价的自己呢?科学家们为了证实这个观点,在实验室做了几个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他们要求将近20岁的年轻人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一些人写给20年后的自己,另一些人写给三个月后的自己。然后给这些年轻人制造一系列的困境让他们不得不作出选择:你需要一台电脑,并且听说了有个机会能廉价买到烫手的电脑。你会去买被偷来的东西吗?其他困境还包括盗窃,诈欺保险,盗版行为等类似的犯罪。科学家们想要弄清是否那些看得到他们自己遥远未来的人不太可能在他们20岁时偷盗。

事实确实如此,那些朝前看到他们40岁样子的年轻人显然不太可能会去买被偷来的电脑或犯保险诈欺等等。仅仅是细想了未来的自己就能改变青少年犯罪的决策,使得他们更加慎重。在这里,对照组显得尤为重要,想象自己未来三个月后的样子也会使人考虑到结果,因为一些犯罪行为的后果会来得较快,比如被逮捕。所以改变他们选择的不是考虑到犯罪的代价,而是他们40岁后的样子。至少在几分钟之内,脑子里考虑到的就是这样。

心理学家们想要以不同方式再次验证这个可能性。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的方式。当青少年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时,他们遇到了自己的化身。这个虚拟世界的一切都是按现实世界照搬的,让人感觉离开了现在而穿越到了许多年后的自己身上。对照组也进入了这样的一个虚拟世界,但是他们并没有遇到多年后的自己的化身。

在这次研究中,科学家们同时使青少年犯罪测试更贴近于现实。在经历过虚拟世界之后,志愿者们进行了上述的小测试,在这个测试中他们可以赢到钱。但是这个测试被后台设计成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每个人都失败了。然后给他们实行了信誉制度,即自己为自己评分,如果做得好就可以直接拿钱。但是因为他们不可能做好这个测试,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认为任何一个去拿钱的人实际上都作了弊。

科学家们希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即虚拟的自我)的志愿者会尽量不去作弊。果不其然。就像是在一本即将出版的杂志《心理科学》中所描述的一样,那些能看到他们40岁样子的孩子比起对照组来说更加诚实。他们几乎不会去拿那些自己不应得的钱。所以照此看来能清晰地看到未来自我的形象是当下会慎重做决定而减少犯罪倾向的关键。

我可以过早地断言:青少年犯罪只是轻微的罪行,并不是像贩毒,超速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或贩卖违法枪支等真正的犯罪。好吧,但就像是科学家所说的,甚至“小”的偏差行为与犯罪行为也有共同之处。偷车和抢银行的人更可能会抽烟,喝酒,吸毒,或入室抢劫,甚至是在中学的几何考试中作弊。犯罪并不始于大的抢劫,而是始于违反了规则,比如在信誉制度中作弊。

科学家们也想要从“以身试法”的实验项目中区分这种研究方法以及它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这种方法能通过未来对现在的影响从而防止犯罪。饱受争议的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区别在于“以身试法”的干预靠的是这个假定的未来能威慑到青少年:如果青少年不停地犯罪,他们可能像那些惯犯一样最终以入狱而告终。这些方法凭借着情绪激发的恐惧心理来改变自身行为,但是这种情绪激发不会持久。这可能就是这类实验项目无法有效运作的原因。

相较之下,衰老是真正存在的,无法避免的。关注自身的衰老能够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或者可能会导致更持久的变化。

译者:去杀死Q

来源:psychologicalscience.org

【本文由壹心理用户 去杀死Q翻译,经由壹心理编辑。非商业转载须保留译者、壹心理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壹心理】

心理延伸

心理游戏:触不到的樱花

心理话题:如果给你一次机会改变过去?

治愈系应用:小确幸——记录身边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四 :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鄞州职教中心学校 政治组 刘芳

摘 要: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给社会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基础上,针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出一些建议。[www.61k.com]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教育感化 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时,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已刻不容缓。

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

青少年是最有朝气和富于创造性的社会群体,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当肯定,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重视和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他们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新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对青少年教育失当、管理失控,一些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目无法纪,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我们从新闻报道和下基层调研中,常看到、听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有的案件是触目惊心。如发生在云南省校园内的“马加爵案件”,是一起性质严重、情节恶劣、手段残忍的报复杀人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后,新闻媒体又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披露。

二、青少年犯罪突出的原因

在一些地方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失误,对学生管理不严。有的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品德和法制教育,有的虽然也开设了法制课,但缺乏师资和教材,多数采取上大课、念材料的办法,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普遍不感兴趣。有的学校对“问题学生”是指责、体罚的多,甚至动辄采取停课、罚款、开除的办法,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有的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老师很少与家长联系,很少过问学生在家的表现,致使一些顽皮学生逃学、旷课,甚至从家中骗钱到外面看录像、上网吧、搞赌博,家长、老师都不知道。有的学校团组织、少先队活动不正常,团结教育后进学生的工作未做好。

1

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二是家庭教育失当,对子女监护不力。(www.61k.com)有的家庭父母重智轻德,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过问他们的思想、心理要求,一旦学习成绩不好就遭到咒骂、毒打。有的家长素质不高,对子女或娇纵、溺爱,或简单粗暴,对孩子缺少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对他们的品行和在外交往很少过问,特别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管教,有的因无钱无食,到处流浪乞讨,有的被不法分子拉拢、利用,进而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不良文化严重侵蚀了青少年。一段时间以来,不良文化、腐朽生活方式对社会污染极为严重。一些非法经营者利用网吧、游戏机房、录像厅和一些出版物,传播暴力、色情、迷信等内容,严重侵蚀青少年的心灵。一些分辨能力、抵抗能力差的青少年往往被蒙骗、被侵蚀,从而走向犯罪的边缘。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教训也极为深刻。

四是社会不良风气、腐败现象对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失守、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现象屡有发生,这些也都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一旦受到坏人的挑唆、引诱,有的青少年就会摆脱道德规范的约束,放纵个人行为而误入歧途。在农村,“黄赌毒”的侵蚀,超现实的消费欲,也是导致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五是法制教育抓得不紧,法治手段相对滞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校园内的法制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教育效果不佳;农村普法教育不深不透,一些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有的根本没有法制观念,他们在不良文化的影响下,在宗族观念、哥们义气的驱使下,拉帮结伙、争强好斗,为争一口气,为得一点利而不惜以身试法。

六是治安防范措施不落实,预防犯罪工作没有跟上。有的学校、乡村,综治组织不健全,治安保卫人员不落实,没有制定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对有劣迹和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抓得不紧,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犯罪苗头的预测、预防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制止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策略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整体环境的因素,可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是一项社会工程,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必须由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教育、保护、预防性的措施和打、防、管、教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要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对青少年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公民道德规范为着力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灌输到青少年头脑中,使之成为全体青少年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认真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加强沟通,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参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冬夏令营、2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节假日参观、环保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使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www.61k.com)

第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由于自身的弱点和受外界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如有的因家庭贫穷或父母离异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因接受不了父母或老师的批评而离家出走;有的因遭到他人讽刺打击而产生报复心理;有的因辩不清是非或经不住诱惑而误入歧途。许多事实证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否,对其成长成才有很大影响。因此,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青少年工作者要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平时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对不健康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和矫正,教育、帮助他们逐渐养成开朗大方、诚信待人,承受挫折、意志坚强的良好心理素质。中小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倡导推广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定期举办心理、生理健康讲座,帮助、引导青少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健康发展。

第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要切实把法制教育引入学校和广大农村,改进教育方法,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重点内容不同的法制课,有针对性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要在各类学校特别是在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的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政法部门要为学校选配好法制副校长,积极配合学校和农村基层组织抓好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第四,要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做好劣迹和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农村、社区关工委、老年协会要动员和吸纳更多的老同志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组成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校外德育辅导员队伍、失足青少年帮教队伍,对后进学生、劣迹和失足青少年进行矫治和帮助,切实抓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

第五,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坚决取缔非法出版物市场,坚决查缴和封堵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查处含有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和宣场色情、暴力的玩具、饰品,清除各种不健康的“污染源”。要抓好对网吧的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对网吧进行整治和管理的各项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要建立综治工作责任制,领导负总责,层层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强化治安防范工作;派出所干警、农村的治安人员以及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保卫人员要加强对周边治安环境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中的不良苗头和矛盾纠纷,要及时疏导、调处,防止事态扩大;对那些“问题学生”、劣迹青少年要跟踪防范、跟踪帮教、跟踪管理,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公安政法部门要加大防范和打击犯罪的力度,一旦发生违法犯罪案件,要出警迅速、处置及时,严格依法处理。特别对那些组织、教唆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团伙及其头目,一定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第七,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教育、管理青少年的整体合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共青团、妇联、工会以及各级关工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要负起责任,在教育、挽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各单位3

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督查抓落实,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www.61k.com]

4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本文标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教学设计(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41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