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团购是否应该标准化

发布时间:2018-01-22 所属栏目:站长

一 : 团购是否应该标准化

  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理论是个好东西,让生产和商业活动有了衡量的刻度,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塑造品牌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培训流程……

  那么,团购是否应该引入标准化?标准化团购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同?

  何谓标准化团购?

  1. 出售商品不再局限于少数特定商品。

  传统团购的商品种类主要集中在:建材、家具、五金、门窗等。这些商品的尺寸、材料等因素决定了它们不能在网上进行销售。而标准化团购是指:销售的商品包括数码、家电、服装服饰、母婴产品、户外军用、香水美容等各种类型的产品,多为中小型尺寸,方便运输,适合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并通过快递寄送到家。

  2. 明确的团购标准,透明的价格体系。

  传统的团购是先聚人,后砍价;而标准化团购是先砍价,后聚人。传统团购的商品由于其专业性让消费者无法分辨好坏,而商家却可以通过现场团购来进行软性促销,但实际的利润空间仍然非常巨大,消费者是最终受害者。没有真正地获得优惠,却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砍价。而标准化团购将每件商品的购买人数与相应的价格做了明确的标识。

  例如:某件商品原价为1000元,而每售出一件时,价格便以5元为一个档次递减。即:当被买走一件时,该消费者实际只需支付995元。当售出第二件时,两位购买者都只需付出990元。假如当天一共售出20件,那么该商品售出的实际价格为900元/件。

  3. 无须成群结队,劳师动众。

  传统团购的方式是由商业公司或网友自发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商品提供者统一协商价格,但挑选场地并协调每个人的时间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受到地域、交通、个人因素、组织者能力等条件的限制,通常只能在小范围内集合人群。并且遇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这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所有参与者最终获得的价格。而标准化团购下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可以相互认识,也可以完全不认识,不需要组织,不需要协商,只须在同一天购买同一件商品,便完成了团购的程序,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可以因此而得到优惠。

二 : 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

[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
当然,是否强迫,这个度很难把握。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胡天翼[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看完了两个月来各种回答后,我想到另一个问题:在孩子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家长扮演的角色难道就是“逼”,“不逼”,或者“稍稍逼一下”吗?

小时候父母问我要不要学乐器?我说不要。于是他们没让我学。
十年后,我无法自拔地喜欢上古典音乐,无数次为自己没有学过乐理,不会弹钢琴而失望。如今我每年要向家人提出几次买一架钢琴,或者数码钢琴的请求,都被拒绝了。说实话,我后悔他们没逼我学琴。

看到这个问题,我有了另一个想法:

如果我未来有机会成为人父,一定会往家里摆一架钢琴。但我不会逼孩子学,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同的是,这架钢琴我会自己学。我要学会平均律,要会弹《哥德堡变奏曲》的“咏叹调”。我要让孩子知道音乐的美妙,即便不能激发他学琴的热情,也让他能知道一点:学琴,学任何东西,从来都是为自己的。

孔子云:“古之学者为己。”


网友蒙面大侠[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出身音乐家庭, 我妈还是国内颇为著名的钢琴老师. 四岁开始学琴, 被发现唱歌都跑调遂放弃音乐道路... 也从来没有自发的产生对任何音乐的兴趣, 从古典到流行. 现在仍然觉得当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且明智的.

很多人或许有这样的想法, 让小孩学些艺术, 会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凭本人长期近距离和国内严肃高雅音乐人接触, 没有发现这个群体的素质高于其他群体...


网友RefuseBT[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你的孩子只要一学,你就会幻想。你一幻想,就想投入。你一投入,就担心白费。你担心白费,就会强迫。你一强迫,孩子就不爱学,最后就矛盾了。


网友伦巴[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我曾经看过一位社交学大师的观点,他是这么说的:当我想要我儿子学滑冰的时候,我也去学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理解我所看到的其他父母对着他们的孩子大喊大叫强迫他们去学滑冰而他们自己却不愿意去学。从我有了孩子后我总是看到这样的事情。逼着他们的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一定要成功的无知父母甚至不愿意踏上冰去准备摔跤。而我身上的那些淤青,避免让我成为一个伪君子。
子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之于子女,永远是不能“教”的,而是靠影响。


网友独眼[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应该学。对于耳朵、识谱、品味都有好处。
我很羡慕那些听一遍或者拿到谱子就能唱歌的人。
最后一点的意思,并非是说听严肃音乐才是高雅,但我觉得会乐器的人比较能体会出一些结构性、体系性甚至技巧性的好,而不会乐器的人在这些方面需要大量自学。

小孩的兴趣不是某一个点,什么都应该接触一些,但最终的程度要看他和兴趣之间是否合拍。

学一门乐器的枯燥决定了中间必然有抗拒和冲突,坚持必不可少。但是否学乐器和学到什么程度是一件该商量决定的事。
我同事的儿子是自己要求学钢琴的,大概出于四五岁时亲密的幼儿园小朋友间的攀比心。现在小孩四年级,中间有小的不耐烦和冲突,他自己不认真学的情况有,但也有我同事觉得麻烦、耽误学习不希望他继续学下去反而是他坚持要学的时候。两次参加比赛也是他自己要求的,我同事对儿子参赛的抵制以及对最终获奖的深感意外之喜让我十分扶额。
最好还是有兴趣,我的同事经常对她儿子强调这是自己提出的选择和要求要自己负责。我觉得这个对话的角度可以减轻强迫感。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的堂姐是被她父亲进行特训培养出来的专业钢琴演奏者,现在在美国做家庭主妇还经常受邀在州长的活动中作表演。但实话说,一直听着她练习冗长繁难的曲目长大的我从未听她跟任何人谈论音乐,跟强迫她长时间练琴的父亲截然不同。

(p.s.虽然我点了负二的上键,但我发现他又一次偏移了问题,问题问的是该不该学,而不是学到多么好。)


网友吴健楠[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小时候做了十年的琴童,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是惨痛的回忆,没有玩耍没有课余,只有无休止的练习曲一年一年的考级。

考过最高级后马上把琴放到一边宣布与之划清界限,直到现在也一下没碰过。

就是不喜欢,只是为了满足我妈小时候的梦想。现在长大了,会慢慢试着理解她,但是如果再让我来一回,我还是讨厌学。

所以我对于让孩子学习乐器这件事是极其反感的,尤其是强迫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如果没有音乐方面的兴趣,倒不如让他自由一些,小时候不玩,长大就没有时间玩了啊。


网友负二[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不强迫学不好乐器的。


网友谌斌[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我们往往会以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遗憾,来看待某些东西。
我们往往把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强加于人。

却往往是,此之蜜糖,彼之毒药。
------------------
这个问题真的有很多扩展性。
也许孩子喜欢唱歌呢?
也许孩子喜欢跳舞呢?
也许孩子喜欢画画呢?
也许孩子喜欢编程呢?
也许孩子喜欢看书呢?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无兴趣,是最大的折磨。


网友带三个表[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没必要。你要求孩子干什么是霸王条款。


网友南瓜[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家长自己都不爱音乐,怎么可能让小孩子去爱音乐呢?不爱音乐的小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乐器呢?大家都活的太功利了。我的意见是,小孩子喜欢就让他学,不喜欢就拉倒,尤其是现在做个音乐家也没啥前途,哈哈


网友曹梦迪[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说实话,如果真不强迫,那还是别学了。

学乐器(音乐)为了什么:
往高尚里说:为了提高音乐素养、为了提高手眼脑(口)的协调能力、为了培养审美能力、为了能够自娱自乐……
往实用里说:为了能进特长班、为了高考能加分……

然而无论是为了高尚的目的还是实用的目的,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行。而学习一种东西,无论知识也好,技能也好,都是“先苦后甜”,最开始接触到的一部分是枯燥的、记忆性为主、杂乱无章的的部分。具体说到学乐器,你要先学基本的姿势动作,音阶,然后逐步学会演奏及其简单的曲目,这期间你演奏的东西毫无欣赏价值可言——这和水平无关,把海菲兹你拉一小时音阶的录音,杨宝忠柔一个小时弦的录音给你也不会有丝毫的美的感受,更何况你的水平比起海菲兹杨宝忠来还差十万八千里,不准确不连续不稳定不饱满……要多少毛病有多少毛病,这个阶段的人练琴,基本上听了一定减寿,而这个基本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

千万不要以为这就算过去了,在这之后你可能能演奏一些稍微复杂点的曲目了,但是没有长期的练习,你的演奏听起来就不像那么回事!依然不准确不连续不稳定不饱满,只能说“听起来有个调”了,可是你看看演奏者?全身紧绷,胳膊和手指都跟铁棍似地不怎么会弯了,一动就好大动静,瞪大双眼死盯谱子,精神紧张得好像拿着定时炸弹,耳朵里还听得是自己不准确不连续不稳定不饱满的曲子,这时候演奏是什么感觉,痛苦!极度痛苦!没有体验过的同学可以去学学简单的乐器,如葫芦丝、口琴等试试。

等到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声音基本上准确了也稳定下来了,人能够松弛下来,自己不累了,其他人听起来也觉得“有点意思”了。这时候自己才能谈得上“感受”或者“欣赏”自己的演奏,其他人也才有可能真心地夸赞你“拉(弹、吹、打)得不错”。这时候内心和外部都能给自己奖励了才能进入正循环,也只有这时才能谈什么演奏自我放松自我享受之类的。

借用@Ruki 老师的图片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必须先从外界吸收能量先跨越活化能,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学习乐器或者音乐也是如此,若说一开始十分生涩地演奏着噪音十足的音阶还能自己觉得享受自发持续下去,那是胡说八道,必须要先从外界接受能量——比如赚钱的动力、弹吉泡妞的动力等等,当然这些对小孩子完全不适用,以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外界能给与的能量不外乎奖励(正强化)或者强制(负强化)。必须要依靠这些外界动力让小孩子跨越过“活化能”,真正地“活化”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喜欢上演奏和音乐,也才能真正地自动坚持下去。学习乐器或者音乐也是如此,若说一开始十分生涩地演奏着噪音十足的音阶还能自己觉得享受自发持续下去,那是胡说八道,必须要先从外界接受能量——比如赚钱的动力、弹吉泡妞的动力等等,当然这些对小孩子完全不适用,以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外界能给与的能量不外乎奖励(正强化)或者强制(负强化)。必须要依靠这些外界动力让小孩子跨越过“活化能”,真正地“活化”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喜欢上演奏和音乐,也才能真正地自动坚持下去。

我是成年之后才学的琴,我的老师是国家一级音乐家,对音乐的欣赏、讲解、演奏、创作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教我之前很严肃地告诫我:“要学拉胡琴,你一定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我这里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坚持不下去了,因为在开始阶段都是很痛苦的。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你才能能够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果不其然,在之后三四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处于非常痛苦的状态,脑跟不上眼,手跟不上脑,经常好好的一个段子拉成四不像,即使勉强拉成,也半身僵硬酸痛,大汗淋漓。直到最近两年才可以逐渐成调一点,自如一点,也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我才敢说自己真正的感觉练琴是一种享受,而在这之前的时间里,完全是靠意志力坚持下来的。我当时是一个成年人,如果换做一个小孩,恐怕早就失去兴趣了。

以上观点,对任何活动都适用:任何活动都有一个自己的“活化能”,都是先难后易,孩子有可能喜欢那些高手们娴熟的表演,却绝不可能自发喜欢上最开始最痛苦的部分。如果家长不给与一些外力,那恐怕很难学成什么东西。


网友罗洪旗[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你强迫自己学过一门乐器吗?如果有,你们就一起学;如果没有,你就别为难孩子。


网友徐枢盎[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如果把乐器作为技能去学就意义不大了。更多要培养会听的能力,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声音制造者。要让学习者能够辨别音色的好坏,交响乐每个部分所表现的好坏。好的乐手每个时代只需要那么几个,培养会欣赏的能力是重要的。那样觉不仅仅掌握了一门技术,而是人生视野的拓宽。


网友付涛[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小孩子是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了自己的将来喜欢什么的
爱好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的
学习乐器是一个很好的智力启蒙,到孩子成年后自然知道学乐器的好处
所以,个人还是比较赞成在不强迫的条件下让孩子学习乐器
当然,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不学就算了,那是他不喜欢,换一个兴趣灌输给他就行了


网友陈子尧[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虽然还不是家长,但是说说我的看法,既然你是在不过分强迫的情况下,应不应该就是要考虑孩子的兴趣了,你可以去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如果他喜欢,就去好好培养,如果他确实不喜欢,那就去引导其他方面,直到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顺其自然发展,我是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学的,人只要掌握一两样擅长的东西就行了。


网友傅成宝[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首先,学不学乐器这个问题不重要,因为按照你的想法,乐器只是让他成长的一种工具而已,的确如此,不会乐器而生活得很开心,工作也开心的人大有人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但是,如果按照你的问法,你想用半强迫的方式让他学不一定可取,诚然,楼上有些童鞋自己有被逼的经历而今感觉受益匪浅,但这不是普遍现象,这个事情对小孩的帮助与否和老师的授课技巧、心态,家长的心态等等关系很大,弄得不好负面影响也很大,这时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如果要学,让他自己有些兴趣,然后有好老师,家长自己心态摆正是前提,这样的基础上,有时小孩惰性来了,适当强迫,方为正道。


网友蒙面大侠[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学到是不一定 ,毕竟 学一种技能 尤其是乐器是需要反复大量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的,我觉得 会欣赏更重要。
个人猜测 学乐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在过程中培养一种艺术修养和感觉。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学会品味和欣赏音乐一样能达到这个目的。
而且父母少操心、孩子少遭罪。


网友Wang Yaqing[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我建议学,这个问题其实在于家长在让他学习乐器到底对他的强迫程度,孩子如果是在高压下学习的话,肯定会对他的性格产生不好的影响,我自己学的时候就是这样,本身因为学习音乐,占用了很多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让其对这音乐产生反感,在那么小寄希望他因为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心系于此,显然也并不可取。而据我的看法,那些被逼迫学音乐学成的孩子,一般也有两个特征,家长本身没有过音乐的训练,认为是遗憾,所以转嫁到孩子身上,第二个,是孩子本身性格比较柔弱。他们的学习更多是技能上的,而不是灵魂上的喜爱,没有自己的选择爱也很难产生。我的答案归结起来为,更多的进行影响,放慢他在这门学期上的进度,不要过多的进行考级,多让他了解音乐家和音乐。


网友蓬岸 Dr.Quest[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强迫…额,看到这个词我还是不建议您的小孩学乐器了…在这一点上,您的思维的出发点就已经错了,明显的你是从自我中心而不是您孩子的角度出发要学的。。。

大概3岁左右的时候碰过电子琴和手风琴…当然小孩没定力,很难坚持,爸妈看我不是个正样就放弃了,其实我内心很喜欢音乐的,听古典的爱好一直从小到大…后来上小学上初中的时候好多次想重拾音乐,但是都被爸妈一句“过去叫你学你不好好学”顶回去了…


总算到大学之后家里给买了架钢琴,结果一年之后去住校了…大学毕业之后到了加拿大,更没机会学了……不过家里还是放了架电子琴,偶尔的玩一下…


我觉得我爸妈犯了典型的中国家长的错误,要么就不学,要么就系统的学,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乐器这东西,最后走上专业道路的人终归是少数,但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欢乐,所以对于小孩子,我的观点是,应该接触,但学不学精完全凭爱好


网友滕威[能说话的乐器]家长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小孩子学一门乐器?给出的答复:
我觉得很多人对音乐都有一种潜在的喜好,但是这种兴趣可能是在懂事之后才激发出来。小时候被家里强迫学小提琴,不情愿地学了几年,因为练琴占用了已经很少的玩儿的时间,当时并没有什么兴趣,可多年之后,在学习、工作压力激增的环境下,突然很想很想再买一把小提琴,重新再学学,那种从自己手中发出音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还是顺其自然吧,前提是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兴趣。

三 :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安乐死定义

因现代医学无法挽救而面临死亡的病人的主动真诚要求,医师为解除其不堪忍受的痛苦而采取无痛苦的措施,提前结束其生命。[www.61k.com)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六版

系指对于患有无法医治又不能承受疾病折磨而自愿接受医学帮助立即平静地加速死亡的行为。

——《新编实用医学词典》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出版

语源于希腊,现指病人患有绝对不治之症,且已濒临死亡,痛苦难忍的情况下,为解除其死前痛苦,基于病人的真实意愿,经过严格的鉴定和审查后,由专业医师采用适当的医学手段促使病人无痛苦的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中华法学大辞典》

荷兰:

(1)由患者本人深思熟虑后提出实施安乐死申请;

(2)确认患者病情根本无望好转且病人在经受病痛无法忍受的折磨;

(3)主治医生应向患者详细陈述实际病情和后果预测;

(4)与患者协商并得出结论, 认为安乐死是唯一的解脱办法;

(5)一直看护患者的医生就上述4条写出书面意见;

(6)征得另一位独立医生的支持;

(7)对病人实施规定的安乐死程序。

荷兰经验不能借鉴

荷兰之所以能使安乐死合法化,至少有四个有利因素:

1、荷兰的医疗服务在全世界来说,可以说是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95%以上的老百姓有私人医疗保险。长期疗养也包含在保险范围内,而且涵盖没有私人保险的少数人民。

2、缓和医疗非常进步。几乎每一家医院都有疼痛控制及缓和医疗中心。与之相较,其它国家的类似中心少而昂贵。

3、纳粹占领时期,只有荷兰的医生不参与纳粹的r安乐死J计划。这个因素显示荷兰医病关系有高度彼此信赖的传统。

4、他们的家庭医师制度推行的很不错。大部分的病人与医师都有长久的友谊关系。 中国情况

1.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很多是小病发展成大病或绝症

在未治疗患者中, 城市居民因经济困难未治疗的比例为36%,农村居民因经济困难未治疗的比例为39% 。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41%。

2.当下我国医务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状况和社会的道德风尚还不足以达到实施安乐死所要求的程度。

医患关系紧张

据中国医师协会对114家医院进行的调查统计, 近3年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 发生打砸医院事件5. 42件, 打伤医师5人; 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为10. 81万元, 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总金额为92万元。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生命权定义

人身权利的一种。(www.61k.com)指自然人具有的保护和维持其生命,不受任何非法侵害的权利。是杀人罪侵犯的直接客体。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负杀人罪的刑事责任。但是,为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而将非法侵害人杀死,只要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不负刑事责任。死刑犯人不能以维持自己的生命为由,而拒不执行判决。

——《刑事法学大辞典》

个人保有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各种生理、心理特征的存在和延续的权利 ——《中国人权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死亡权

对方同学说我们有选择如何死亡的权利,可是对于这种权利您方没有任何的资料说明其存在,只有断言,没有论证。您方只是根据“生命权”这个概念作出推论。好,那我们就考证一下生命权究竟有否包含您方所说的这层意思。我国提到生命权概念的主要是《民法通则》98条以及今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但其中都没有对生命权作出具体的阐述。但在《刑法大辞典》以及《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都给出了词条,其中都是说明“延续的权利,不可被剥夺”。而在世界范围内,您方所说世界人权宣言中也只是提到生命权,但是在其1966年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盟约》才给出了具体解释,是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所以其实死亡权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因此您不能以对一种权利的伸张作为安乐死的需求性。不让人安乐死未侵犯任何人的权利。

只能说人有死亡的需求,但能否满足要视情况而定。

民意调查支持正方

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非常有限,一般调查都是问“您是否赞同安乐死/当一个人病入膏肓?”,但当问及“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由于担心成为家庭的负担或者觉得苟延残喘没有意义而想要结束自己生命,超过半数表示了反对。

治愈无望 2009年12月28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5岁的妮卡·奇特温自8岁起就被医生诊断为某种癌症,经过漫长的化疗及手术后才发现被误诊,不仅耽误了她真实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导致她终生失去生育能力。这一事件,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误诊丑闻。

0)不存在标准,怎样才叫治愈无望

1)癌症误诊率,石家庄解放军国际和平医院,陈晓红医生。癌症综合误诊率38.5%;其中肺癌误诊率达到50%,脑肿瘤误诊率70%

2)《安乐死:反对合法化的论证》剑桥大学教授,约翰,澳洲,3个医生,1个9个月,2个认为不是绝症。结论:主观

3)俄勒冈州,每年批准安乐死但未被执行的人群中,23%的人可以活过预期寿命。

1.死亡的预言是不准确的

美国俄勒冈州

2008年,有88人被批准获得致命药物,最终死亡人数为60人,其中,54位病人服用致命药物而死,有六位病人是先前获得药物于2008年去世,有22位病人由自身不明病因死亡,有12位病人截止2008年仍然活着。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1998年公布的报告内容大致如下:

23位患者均领取了致命药物。[www.61k.com]其中15人服用致命药物结束了生命,6人放弃服药并在这一年中自然死去,剩余两人也放弃了服药但在这一年里并没有死去。

中国肿瘤年鉴对我国近50年来各种恶性肿瘤住院死亡的病人1 0 71 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发现诊断存在极大的误差。延误时间最短1 天, 最长4 年, 平均误差时间5. 6 个月。

疼痛难忍

如何判断?

安乐死者的主要原因不是疼痛而是经济原因

0)所有人中,本来就会出于其他考虑的

A. 雷米克林报告90年和95年版本中,都提到了将疼痛作为原因之一的,仅占32%和46%,其余的都完全没有提到疼痛。

B. 俄勒冈政府官方网站上也有相似的报告。

1)中国医疗体系差——>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治病的

A. 《江苏省价格理论研究所》医疗费用过高——》国民难以支付

B.08年卫生部发起的调查中,有21%的病人该住院不住院,其中70.3%的人因为没钱。

美国俄勒冈州调查结果:

病人自愿

1.被安乐死?雷米林克报告指出,1040例未经同意生命终止以”临终关怀”的名义出现。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且认为这些情况和安乐死没有什么区别。[www.61k.com)

2.精神病患者算不算?

A. 荷兰三所大学对澳洲安乐死实施的调查显示,有抑郁症是无抑郁症申请的4.1倍。

2010年6月《实用老年医学》2010年第24卷第3期中指出,38.33%的癌症患者患有抑郁症

B.非常难鉴别。奥瑞刚只有6%的心理医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对抑郁做出鉴别,而根据前述剑桥大学的那一本书,医生难以做出判断,因为患者赴死的情况使得不友好

C. 中国,09年新华社,11年北京日报,指出中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仅1W余人,而同时,中国只有0.8%的抑郁症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亚特兰大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5%的癌症患者有抑郁症状 晚期癌症更是普遍抑郁

3.痛苦时的冲动

A. 德国多个研究小组的调查报告,痛苦常伴随着精神分裂、焦虑症等伴生性病症。很有可能一时冲动。瑞典的一份数据显示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有95%在之后的35年间再无自杀的念头。

Sydney Cohen要求安乐死而不成功,在8个月之后仍然存活,并表示自己享受生命的每一分钟(诊断/自愿是冲动)

抑郁医治能力有限

新华社在2009年9月11日报道,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达1亿人以上,但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仅16383人,平均10万人仅有1.26名精神科医师,针对精神病学的继续教育和科研项目也十分匮乏。

抑郁症有效治疗率不足一成

北京日报2011年04月29日报道,我国精神病有效治疗比例仅为0.8%左右。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江开达在此次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抑郁症的患病率达3%-5%,患者约2600万人,其中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不足20%。在就诊人群中,能够被医生正确识别的约占20%,而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在正确被识别患者中仅占20%左右。由此推算,我国抑郁症患者能够接受有效治疗的比例仅为0.8%左右。

滑坡理论

荷兰雷米林克报告中指出 安乐死合法化后,在特定的一年内,除了报告的医生协助死亡和安乐死之外,还有约1000例是非自愿的安乐死。一些神智丧失的患者,虽然没有明确的要求安乐死,却被实行了安乐死,这种情况极为常见。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安乐死合法化 中国该不该将安乐死合法化(资料)

荷兰,95年的报告,有59%的人没有清晰同意

比利时,07年的报告,31.8%的人没有清晰同意

临终关怀

北京天坛医院宁养院的马振山医生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数字,天坛医院宁养院现有732位病人,每一位病人都要登记自己的身份证,建立麻醉药品专用卡(简称麻卡)。[www.61k.com]医生通过检查,根据每位病人疼痛的不同性质进行用药,同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医生还要进行回访。有效地运用镇痛药物,可以使90%的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解除。

l临终关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桑德斯博士在回顾和总结自己一生的护理生涯时认为,病人的生命终究挽救不了,但完全可以减轻病人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哀伤。她说,在我们的病人中如果有人要求安乐死,那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桑德斯坚决反对将安乐死合法化。她还说,我们的社会还不至于穷到不能提供时间、爱和金钱来帮助人们安然去世。对于那些身陷恐惧和忧愁之苦的病人,我们有可以解除其痛苦的方法,我们不需要杀他们。让自愿性的安乐死合法化,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会妨碍我们对于老弱、残障和临终者的真正尊敬和责任。

李梦岩:

一切形式的死 都是对人格和尊严的莫大放弃 因为人格和尊严是生命的属性 不能脱离生命

本文标题: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团购是否应该标准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23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