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清新干练 重点突出——评张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发布时间:2018-03-17 所属栏目: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 : 清新干练 重点突出——评张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清新干练 重点突出——评张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53

清新干练 重点突出——评张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李老师把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作为教学手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她主要采用下列方法: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朗读感悟法 朗读使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上课伊始,李老师通过猜人物激情导入。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将军是谁?(刘伯承)被日本人民把他称为“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是谁?(聂荣臻)“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是谁?(彭德怀)这些都是过去学过的内容,加上老师干练的外形、激情的朗诵,学生怦然心动,一下子就进入课文内学习。接下来通过出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平静、不耐烦、怒吼、发火”,“深情、背过脸、抚摸、缓缓”等词感受彭德怀将军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情地朗读课题读出“爱”,然后让学生自主找找彭德怀将军对大黑骡子的爱的语句,通过深情朗读,简练的对比练习“他不忍心_______,不忍心______。”“他怎么忍心______,怎么忍心________?”让学生充分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疼爱。再读课文,问:“读了课文,仅仅是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吗?”回答是显然的,从语言文字中可感受到“老饲养员、警卫员、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以及彭德怀与饲养员、战士们关于杀与不杀大黑骡子的分歧和彭德怀内心的矛盾来展现彭德怀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一是让学生自学;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三是在班级交流,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解决。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理解,相互交流,学得主动,参与率高。驾驶的主导作用在于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探求的课堂分为提供条件。旨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引导,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二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挖掘课文空白点(第19自然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段。
4、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深埋在彭德怀心里的那份对大黑骡子的感情。这番深深的情化为了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
彭德怀是多么地爱他的大黑骡子啊!把这样的一份“爱”融入课题中,再来读读。指读课题。
过渡: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更渗透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之中,认真地默读2—20小节,用笔勾画出让你感受深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下来,和他人交流。

二、 交流
1、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a、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体会朋友间的友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当时,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溜一溜,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


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都能看见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相依相伴的身影啊!

b、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深情包含的是怎样的情?理解“平静”
过渡: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都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平静的外表下掩饰的都是那份忍痛割爱的伤啊!
练读这句话
c、 彭德怀背过脸去。
d、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e、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反复练读好
理解“发火”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火发的越大,越能看出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对战士们深深的爱!
小结:彭德怀是绝对喝不下肉汤的,那碗肉汤里散发出的都是大黑骡子的气息啊!他深深的爱着大黑骡子,又怎么能喝下这碗肉汤呢?
过渡:同学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仅仅体现在彭德怀身上吗?(战士们也很爱)

2、 战士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 用“—”划出来
生谈感受,随机朗读,谁能读出这样的爱?
小结:是啊,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器材,战士生病了,它驮着伤员一步步朝前走;过大江时,是它一次次将不会游泳的战士运过江;过雪山时,是它将奄奄一息的战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战士们是多么地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我们听见那发自内心的请求声:(引读)
命令下了,而枪声 ,10分钟 ,20分钟 。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的都是人们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
练习朗读:同学们把这份真挚的感情体会的多好!是啊!此时此刻,每个爱大黑骡子的人都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这份深埋在心底的爱此刻又是那么地痛苦,让我们走进每个人的心里,读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分角色朗读3—12小节

 

3、 彭德怀对战士们的爱
质疑: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战士们也是那么不舍得大黑骡子,那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板书:(杀?)
三、 浏览课文第1、2小节。谈感受
交流:红军长途中,最为艰苦是过草地
粮食缺乏,野菜找不到
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
图片讲解:可以说草地一望无际如浩淼大海,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满目凄凉,正如诗中所说: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
荒无人迹鸟不飞,
如有行人误入内,
十有九个去难归。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连一粒粮食都找不到,野菜、草根、马鞍、皮带都成了红军充饥的食物,很多人到达草地前身体已经很虚弱,有的倒在泥浆里永远也爬不起来了,有的小战士临死的时候,已经骨瘦如柴了,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又怎么能舍得?他决定了“杀骡子”,(板书:杀!)从这决定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更爱战士们)板书:(更爱战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 过渡:铁骨铮铮的将军彭德怀此刻的内心是痛苦的,是挣扎的,是压制的,是哭泣着的,而这份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也融在了这个省略号里,(出示第19小节),你能揣摩透这省略号里包含的话语吗?

五、 [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练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断]
练笔: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配乐谈感受
小结:枪声响了,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引读最后一节)

六、 这是***主席在1935年10月写的一首诗,题为《长征》,一起读一读

七、 推荐阅读
在长征路上象这样作最后奉献的骡吗,实在难以计数!推荐同学们读一本书:《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

△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但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这爱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三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这篇课文来自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与课文内容有共鸣的切合点。本课时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促使教学任务在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中绽放出和谐的花朵。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能透过字里行间来分析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信息,他们也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可能在梳理过程中会出现疏漏,所以教师正确及时的指引又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学目标
  根据这样的分析,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两点:
  1.品读课文,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2.朗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大黑骡子的经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学法
  1、阅读指导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讲读代替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阅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引领学生通过初读、精读、活读来把课文读短、读细、读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播放红军长征时的艰苦画面,从而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当时环境的艰苦,从而更能够体会彭德怀作为党的领导人,那种心急如焚的感觉。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感悟生活。让学生自主探究彭德怀为什么会杀了自己心爱的骡子,从而更好的了解彭德怀当时的心境,将心比心。
  3、留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留出一些空白点,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文本,接近文本的灵魂。
  六、教学过程
  介于以上对课文的理解,我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确立如下:
  (一)激情导入,渲染气氛
  在草地上,饥饿是红军战士最大的威胁,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彭德怀决定杀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理智与情感,个人与大局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下面,让我们共同阅读课文,一起走进那永恒的岁月,去目睹那悲壮的一幕,去品味那浓浓的真情,去感受彭德怀元帅伟大的人格魅力。以这样的语言导入,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创设的情境切入,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活动
  根据活动但模式,我将本课的活动内容设计如下:
  活动一、品读课文,体会深情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划: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用“﹏”划出来。
  当时长征途中,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在红三军团内几乎人尽皆知,究竟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深切地感受他对大黑骡子爱的呢?学生自己阅读课文2-20小节,根据活动单内容自行分析,采取分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用~~~~划出重点词句,并且选择在一两个重点处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现新课标中学生应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从而亲近文本!)
  2.组内交流:所划语句,谈谈感受,确定一处重点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本部分着重抓住重点词句(抚摸、念叨、悄悄地、看着它吃完、深情、不耐烦了、背过脸去、怒吼、缓缓摘下军帽、发火……)
  每一个孩子他可能找到的切入点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充分发挥组内孩子集体智慧的优势,从而在组内讨论之后确立他们的整体共识,防止教学学习时间的盲目浪费。学生在组内讨论完之后,就让他们在班级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发现,让他们针对问题畅所欲言,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抓关键词语,抓住感情变化的这根线,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彭德怀对于大黑骡子的那份难以割舍,但为了革命却又不得不放弃的情怀,凸显出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课件展示相关词语着重突出训练朗读)
  活动二、再读课文,感受对战士之爱
  再读课文,思考: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最爱,但是他又为什么会命令杀掉大黑骡子呢? 组内成员讨论请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1、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够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2、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3、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
  (4、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这样句子充分地反映出彭德怀虽然爱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战士们!所以指导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是极其重要的,要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找一些空白点,并且想象说话:例如:(出现枪声)枪声响了之后,彭德怀缓缓摘下军帽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试着让我们的学生去说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做到能够入情入境,真正走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切感悟文本。
  (三)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在孩子们充分地进行卓有成效的对话之后,我会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当时长征队伍中的一员,你就在现场,你觉得彭德怀面对大黑骡子会说些什么呢?作为战士的你面对彭德怀的这样一个举动,你会怎样去想,怎样去做呢?
  这样的创设争取使孩子们尽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他的情感随之升华,感受彭德怀那种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完成检测反馈)
  七、板书设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

四 : 大爱——《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第十册)的解读

一读课文,就知道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感情很深:
●“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江西是红色长征的起点。1934年10月17日,红军乘迷雾从江西瑞金向西踏上茫茫征途。那个时候,大黑骡子就跟随着彭德怀,一路连破三道封锁线,鏖战湘江,二渡赤水,攻桐梓、打遵义,抢金沙江,渡大渡河,翻大雪山……大黑骡子一直陪伴在彭德怀的身边,一起出生入死,是老伙计,是老战友,感情深哪。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句中的“抚摸”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过草地时,最可怕的是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连野菜、树皮都被前面的部队吃光了,最珍贵的是粮食,粮食比金子还珍贵。就是这样珍贵的粮食,彭德怀“悄悄”地从自己的口粮中分出一部分,塞给大黑骡子吃。“悄悄”是不让别的人看见,是怕其他战士不理解。“念叨”的意思是“因惦记而谈起”,可见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彭德怀一直惦记着大黑骡子,一直将大黑骡子放在心上。“一直看着它吃完”,可以想见,彭德怀看着大黑骡子的时候,眼里是充满爱怜的,就像父母有了好吃的,给孩子吃,看着孩子把东西吃完一样。
当时,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溜一溜,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都能看见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相依相伴的身影啊!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都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平静”的外表下掩饰的都是那份忍痛割爱的伤啊!
●“彭德怀背过脸去。”一个“背”字,渗透着无限的不忍。并且,这一段话独立为一节,情感和意思就更为突出和强调。
●“十分钟过去了,谁也不愿意开枪”“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这个“谁”指在场的所有人,也包括彭德怀,他也不愿意开枪,他更是下不了手啊。这等待的10分钟,15分钟,10分钟,是煎熬啊。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缓缓”中满是沉重,“摘下军帽”是把大黑骡子当作了自己的战友,省略号里写满了无尽的无奈与悲痛,也可以看出对自己的“老战友”的悼念的时间之久。一个“向着”与前文的“背”,是彭德怀要最后见一见自己的“老伙计”,从此之后,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大黑骡子了啊。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发火”是难过到了极致,控制不住了,火发得越大,越能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吃不下”,不是彭德怀不饿,他和战士一样,饿啊,但是那碗肉汤里散发出的是大黑骡子的气息啊!他深深的爱着大黑骡子,怎么喝得下这碗肉汤呢?
大黑骡子之于彭德怀是老友,是战友,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伴,大黑骡子非杀不可吗?不,不是的。种种理由都可以不杀大黑骡子。
●老饲养员:“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大家:“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
●方副官长:“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拖粮食和器材。事实上,路上留下一头骡子来驮东西,未尝不可啊,
有那么多可以不杀的理由,有那么多人为大黑骡子求情,彭德怀自己又和大黑骡子有那么深的感情,但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是他几次亲自下令杀大黑骡子的: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不仅是下杀骡子的命令,每一次下的“命令”里全带有强烈的、不容改变的感叹号。这个感叹号里是他对大黑骡子的恨吗?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能读出什么呢?
不只如此,对邱南辉说话时,是“大声”的,是“不耐烦”的;对方副官长说话时,是“双手*在腰间怒吼”的。从彭德怀这些不容置疑的神态、语气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这个时候,再回到课文的第一部分,联系“饥寒交迫”,联系“他眼见着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晕到在地上”,眼见着一个个战士吃草根,吃马鞍,吃皮带,眼见着虚弱的战士倒在泥浆里再也爬不起来了,眼见着骨瘦如柴的小战士饿晕了再也没有醒过来……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的彭德怀,一次又一次地下命令: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这一个又一个的强烈的不容置疑的感叹号里,蕴涵着什么呢?对战士的爱,这是超乎个人感情之上的爱,这是大爱。
是的,如果说彭德怀爱着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种个人的小爱的话,那么,他杀大黑骡子是一种无私的大爱。一支饥寒交迫的部队,一支“身无御寒衣,肚内饥”的部队,正因有了这种大爱,晕到的战士才会“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一支“身无御寒衣,肚内饥”的部队,正因有了这种大爱,才成为一支钢铁般的队伍。书上有个叫“铁流”,像钢铁一样坚强的“人流”,叫“铁流”。
此刻,你问问那个晕倒了依然爬起来的战士,问他是什么力量使他爬起来的,他会说,是军团长给了他力量。
此刻,你问问那个饿了三天三夜的骨瘦如柴的小战士,为什么能支撑着自己不倒下,走,走,走出去,他会说,是军团长给了他力量。
那是大爱的力量。
附写两个想法:
1.课文的题目也值得一玩。将“和”字去掉,说一句完整的话,学生会说“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喜欢他的大黑骡子”,再将话说具体,“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因为大黑骡子和他一起患难与共”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为了战士还是将大黑骡子杀了”,这就把握住了全文。以一个人名和一个物名来命名的课文,学过的有《大作家和他的小老师》《狼和鹿》《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提取文章中的主要人或物来作题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命题方式。从这类题目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这也算是一种阅读技巧。
2.读这篇文章,使我想起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记载: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吴起的善用兵,在于得“士心”。作为将军的吴起,在军队中居然不愿享受一丝一毫的特殊待遇。他穿的是粗布衣服,和士兵一模一样;吃的是杂粮粗食,和士兵一模一样;睡觉也经常是席地而卧,和士兵一模一样;行军也从不躺在担架上,和士兵一模一样;甚至在行军的路上还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样身上背负着军粮。士兵生了脓疮,他亲自趴在毒疮上为他吸脓……真正的善用兵者,正在于他善“爱兵”。彭德怀和战士们一起步行,一起受冻,和一起挨饿,一起背着小山似的行军物品,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心爱的坐骑杀了,这是真正的善用兵。彭德怀之所以成为元帅,从中可见一斑。
本文标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清新干练 重点突出——评张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95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