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魏书生--适当搞搞高效日
我自己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某一天抓得紧,一件接一件地做实事,顾不上惆怅,没时间犹豫,来不及拖拉,就这么不停地在做中享受实干的幸福与自豪。今天星期六,早起便抓紧,到下午6:30,已写完了8200字的书稿,7:00看了新闻联播之后,又轻松地完成了1800字。可春节期间,因离交稿时间远,便原谅自己,一天平均还写不完2000字。可见“高效”和“低效”相差甚远!
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效率,20多年来,我经常给自己规定高效日。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也经常在班级规定高效日。
设立高效日,一般先引导学生在前一天定出高效计划,各学科书面练习共完成多少页,复习和预习的任务量也落实到具体页数,执行起来,可操作性强。
高效日这一天,教室内一般规定为无声日,即课间也不说话,需要说话时,到走廊、到操场,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节奏紧张的感觉。
设立高效日还要为自己创设更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如:重大考试即将来临,父母施加了压力,老师下达了非完成不可的学习任务,同学们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内部条件:想到要实践自己的诺言、计划,要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要争取有远大的前途,要考取名牌大学,要成为杰出的人物,要对得起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为祖国、为社会尽责任,要为创造理想的社会而奋斗……
实践证明,对规定的“高效日”,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几个平时贪玩、爱说闲话的学生也把时间抓得特别紧,连下课时都顾不上说一句话。有的说:“我写出了一身汗”,有的说:“我的几只钢笔都写得没墨水了”,还有的说:“以后咱们天天这样高效率吧!”
二 : 如果曹冲当了魏主,三国历史会有何变化?
[曹丕 曹冲]如果曹冲当了魏主,三国历史会有何变化?网友兮嘉对[曹丕 曹冲]如果曹冲当了魏主,三国历史会有何变化?给出的答复:
我是来反对兮嘉的答案的,首先在曹子修死后接着丁夫人离开,这时卞夫人也并未被立为正室,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为魏王,直到二十四年才册封卞氏为王后,所以当时不存在曹丕是嫡长子的问题。而且从环夫人为曹操生育三子来看,环夫人应该也是很得宠的,而且曹操极其喜爱曹冲(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完全有可能为了让仓舒继续立环夫人为正室,仓舒就可名正言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而且曹丕自己说过:“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第二点,曹操在曹冲死后,杀了曹冲基友的周不疑这个异才,曹丕去劝谏,曹操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所以仓舒不仅仅简简单单是仁爱与聪明,而且有御人之才
网友曹孟阳对[曹丕 曹冲]如果曹冲当了魏主,三国历史会有何变化?给出的答复:
三 : 班级管理秘籍----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
读师范的时候就听说了魏书生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个有名的教育家,后来我有幸拜读了他的《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很快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仔仔细细地看完了全书,可谓是受益匪浅。四 : 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敬”
2005-8-17 字数:3154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在职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决不要找学校、找家长。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学生很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四、处理“不敬”的态度,宜真不宜假。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了。当“不敬”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五、处理“不敬”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把握好尺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受的一点委曲是值得的。 其实,班主任处理“不敬”的最好办法是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要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的修养是: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2、平时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很快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不敬”。班主任还应勤与学生交流。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以不受限制。 3、树立良好的班风。俗话说:“入鲍鱼之舱,久闻不知其臭”。又有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用来比喻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不敬”。 4、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是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在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既使他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这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有一颗爱心。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班主任处罚学生时,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少年儿童研究》曾登周立文先生赞陶行知先生的“糖果”教育的文章。文中称赞陶先生如何用四块糖教育了一位欲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我也曾尝试过对学生的宽容教育班里的冼其辉同学性格易冲动,因一点小事打班里的女同学。如果只简单地把他的处分升级,未必能教育他,很可能口服心不服。我没有简单地处罚他,而是与他谈老师对这件事的看法,同学们的反应,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和打人的后果。然后引导他找自己的问题及正确处理这件事的方法。使他心服口服地主动要求在全班公开道歉并承担一切打人的后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如果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用心做到上述的几点,那么,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尊敬,“不敬”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不会发生了五 : 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敬”
2005-8-17 字数:3154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在职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决不要找学校、找家长。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学生很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四、处理“不敬”的态度,宜真不宜假。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了。当“不敬”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五、处理“不敬”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把握好尺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受的一点委曲是值得的。 其实,班主任处理“不敬”的最好办法是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要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的修养是: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2、平时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很快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不敬”。班主任还应勤与学生交流。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以不受限制。 3、树立良好的班风。俗话说:“入鲍鱼之舱,久闻不知其臭”。又有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用来比喻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不敬”。 4、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是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在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既使他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这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有一颗爱心。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班主任处罚学生时,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少年儿童研究》曾登周立文先生赞陶行知先生的“糖果”教育的文章。文中称赞陶先生如何用四块糖教育了一位欲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我也曾尝试过对学生的宽容教育班里的冼其辉同学性格易冲动,因一点小事打班里的女同学。如果只简单地把他的处分升级,未必能教育他,很可能口服心不服。我没有简单地处罚他,而是与他谈老师对这件事的看法,同学们的反应,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和打人的后果。然后引导他找自己的问题及正确处理这件事的方法。使他心服口服地主动要求在全班公开道歉并承担一切打人的后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如果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用心做到上述的几点,那么,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尊敬,“不敬”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不会发生了 本文标题: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魏书生--适当搞搞高效日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