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何管理好员工-如何管好无欲无求的员工

发布时间:2018-04-23 所属栏目:心理学家

一 : 如何管好无欲无求的员工

如何管好无欲无求的员工

“无欲无求”员工的特质是什么呢?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在本专业或者本公司有一定的资历,适应岗位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能够完成本职工作,符合岗位要求,表现尚可,与同事打成一片,不过对追求金钱和职业发展似乎毫无兴趣,也无意改变自己。他们不是那种绩效斐然,光芒万丈的明星员工,也不是排名垫底,满嘴抱怨的落后份子。如果按照员工进取程度进行排序的话,他们是处于序列中游的一个大群体,决定了公司整体的氛围和文化。传统管理理论关注的是处于序列二端的员工,不是“追求卓越”就是“末位淘汰”,对这部分比例较大、情况最复杂的员工研究很少。而实际上,如果能够激励这部分员工发挥积极作用,会非常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无欲无求”的员工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管理者往往认为这群人“刀枪不入”、“油盐不进”,任何管理和激励手段都无济于事,管起来没啥效果,不管也不会出大麻烦。与其在他们身上浪费精力,不如培养培养那几个年轻的“潜力股”或者管理手下的“老大难”。其实,只要思路正确、方法得当,完全能够调动起这群人的积极性。

“无欲无求”员工的特质是什么呢?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在本专业或者本公司有一定的资历,适应岗位要求。他们中有的是因年龄已达到职业平稳期;有的是达到了公司的“玻璃天花板”;有的是个性淡泊;有的是家境殷实,工作只是避免寂寞的手段;有的是贵在自知,深谙“彼得原理”,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还有的是只将工作作为谋生手段,在其他领域还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原因可谓各不相同,但是特点是一致的,就是拒绝主动变革,安于现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传统管理方法对“无欲无求”的员工有效吗

一般的管理工具对这群人的作用相当有限,试想:用加薪升职激励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夫人?给了解自己能力极限的员工做思想工作让他升职?为达到 “玻璃天花板”的员工做技能培训?用批评或者严格的考核来影响个性淡泊的员工?结果是除了副作用还是副作用。管理者经常在这上面犯同样的错误,纠结于如何让这些传统管理方式起作用,反复实践,屡战屡败,不但毫无作用而且会造成这群员工与管理者的敌对,甚至导致他们无法完成本职工作。

“无欲无求”的员工可以管理吗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要调整自己的预期,建立合理的期望,不是每名员工都需要成为明星,也不是每位员工都有可能成为明星,只要每位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提高,都能够形成向上的合力。管理者还要调整自己的定位,将传统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绩效、考核、薪酬、培训等只是基础工具,做好这些只能说是“无过”,管理者要想做到“有功”则需要能够因人而异地观察员工、了解员工、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事实上,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并不神秘,可以用“探寻兴趣、明确目标、持续激励、独立决策、丰富工作、体现价值”六句话来总结。

探寻兴趣。管理者可以通过深入沟通,了解员工“无欲无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进而掌握员工的兴趣所在,根据兴趣分配工作,或者为工作增添新的内容。有些员工喜欢写作,那么就把文字和(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宣传工作交给他;有的员工喜欢于人交流,那么就给他与人沟通的机会,与兴趣一致的工作是最完美的工作。

明确目标。要给员工下达能够达到的,挑战较小的目标。明星员工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挑战高难度,所谓“好学生爱难题”。而对于“无欲无求”的员工就不能“照方抓药”,给他们以可以达成的具体的目标,可以使他们保持对工作的兴趣。

持续激励。管理者要对这一群体使用表扬、荣誉、奖励等手段持续进行激励。即使他们完成了一项杰出的工作,也不要做一次性大的激励,要拆分成阶段性的小激励,不断鼓励他们前进。一次性激励对明星员工也许有效,但是对这一群体收效甚微,原因是他们并无特别旺盛的成就动机。

独立决策。管理者必须给予“无欲无求”的员工独立决策的空间。这部分员工能够在“无欲无求”的状态下把工作完成,证明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监督和指导,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足以完成工作,管理者需要击败自己的控制欲,放心授权,只从方向上对他们进行引导,避免过度管理。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工作可以激发起这一人群更大的工作热情。

丰富工作。这里并不鼓励兼职或者频繁调整岗位,虽然岗位轮换是一种丰富工作内容的有效方式。我们意指要挖掘出岗位的潜在价值,看似枯燥的岗位其实也可以有所突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任何公司的出纳岗位看似非常平凡,重复着现金支取、报销等枯燥的工作。但是如果找到喜欢沟通的员工为公司做反假币培训;找到喜欢写作的员工撰写快捷报销流程;找到爱好技术的员工编写新的报销表格;找到喜欢文艺的员工做出纳工作宣传;找到喜欢研究的员工尝试改进流程。在与岗位相关的范围创造出员工乐于承担的新工作内容,那么一定会激发出这些员工的工作激情。

体现价值。为员工工作赋予意义,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管理者一定要认可并且宣传员工的工作,使员工认为自身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已,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上下对自己的工作是认可的,他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邮差弗雷德”之所以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投递邮件,究其原因就是无数客户的对其服务的认可支撑他的信念。

“无欲无求”的员工并不是真的进入了禅宗境界,只是其欲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财、权、位”,这一群体也需要有价值体现和关注,他们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影响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最大程度释放能量,以达到公司、管理者、员工三赢的局面。

相关: 拿什么稳住销售人才 企业常用的六种培训方法 浅谈新员工入职培训 解读企业员工培训的五大趋势 怎样提高新员工培训效果?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几种有效方法 低绩效员工的三C管理法则 如何解决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 : 施工员如何搞好施工队伍的管理

最近,在与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交流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施工队伍太难管,施工队伍不听话,施工队老板太牛,施工员没有权威,施工队伍不把施工员放在眼里等等。由此可见,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

那么,怎么搞好劳务队的管理呢?

首先,我们要认清现实并面对现实。现实是全国的劳务队都不好管理,这是由建筑施工的特性、中国的大环境及民工的素质等多方面决定的。

1.目前,中国是一个大工地,建筑方面需要大批的劳动力,这几年逐步形成了用工荒,民工不愁找不到活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这些民工的腰杆硬了,不听管理了。

2.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工作的散漫性,工序的粗放性。工人在这个散漫粗放的环境中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造成了一被严格要求就产生逆反心理,认为管理人员和他们过不去的思想,于是工人要么正面抵触,要么阳奉阴违,反正是不听从安排,不积极整改与提高。

3.许多中国人的价值观把追求物质与金钱放在第一位,甚至为了金钱而丢失职业道德。劳务层的计薪办法大多采用的都是包工制,虽然包工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也同时容易使人降低质量标准,追求少劳多得,甚至偷工费料。

4.整个建筑市场中的民工素质较低。许多工人没有经过正规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昨天拿锄头,今天是工头。民工的业务素质,思想觉悟都决定着他们的工作标准及行为态度。

5业主要求的工期太紧是造成民工不好管理的又一个原因。政府工程,政客们为了追求政绩而违背科学规律抢工期;房地产工程,房地产商为了早日售房收款而拼命抢工期;工业厂房工程,投资商为了早日投产见效益而疯狂抢工期。整个中国的建筑市场几乎都为了物质利益而违背客观规律地抢工期。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只有承诺并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放松了质量管理,放松了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在与施工队伍的较量中主动求和变通甚至要放下身段放低标准,经过几个回合,施工队伍摸透了施工单位的脾气,掌握了施工单位的心理,抓住了施工单位的七寸,于是他们更肆无忌惮地与施工管理人员叫板了。

6.国家的政策在支持民工,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民工的管理困难。国家的政策起到了保护弱势群体的作用,但同时也滋长了一部分人的恶习,堵门、堵路、打条幅、跳楼、跳塔吊等恶意讨薪事件时有发生,现在的部分民工已经不再是弱势群体,他们已经开始在弱势群体外衣的遮掩下强势起来。民工为了少出力多赚钱,不考虑材料是否浪费,只想少出工多出活,随意锯方木、模板;随意使用钉子;钢筋绑扎随意,如果监理、甲方提出问题就顺手加一根钢筋了事;碎砖、落地灰遍地。一个工日干了更多的工作量,拿到了更多的工资,也浪费了更多的材料。他们不会从更高的境界上认识浪费材料是浪费资源。现在的民工队伍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弱势示强,偷工废料”。这就是劳务队伍的现状,这种现状造成了对民工的管理困难。面对这种现实,怎么办?凉拌?不能凉拌,要想办法办。

分析和总结建筑施工劳务队的现实,是让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希望大家不要抱怨,要面对现实想办法。这个队伍不好管理,换一个队伍同样不好管理。我们不要想着轻易调换施工队伍,调换队伍未必就能一切OK,未必就能药到病除。一旦调换队伍,施工企业往往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施工技术人员也不要因为施工队伍不好管理而轻易赌气离开所在工地,离开公司,去新的工地新的公司。有的人转过一圈之后,发现世上并无净土——并没有想象中的非常好管的队伍。既不能轻易换队伍,又不能选择离开,那么怎么办?

到底怎样管理好施工队伍呢?

1.要尊重施工队伍

作为一名管理者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把层次、觉悟、境界拔得更高一些;在与工人打交道时,在给施工队伍服务时我们要把身价、位置放低一些,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视人民如父母,把民工当弟兄”。孙子正因为“视兵如视子,可以与子同生死”,才无往而不胜,士兵大腿生了脓疮,作为大将的孙武亲自用嘴为士兵吮吸脓水,士兵怎能不与他一条心呢?我们施工技术人员对工人怎么样呢?工人不听从管理,为什么不听从?我们是否理解了他们,是否在心理上和他们放在了平等的位置,假如我们高高在上,指手划脚,恶言恶语,他们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也不去整改。

在英国的一座政府大楼的走道地板上,躺着一个精神病人,影响办公,很多人使出了不同的办法:好言相劝,恐吓威胁,男的劝,女的劝,老人劝,年轻人劝,但都不能劝走他。最后,来了一位心理学家,看了看,刚开始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躺在地板上,与精神病人躺在一起,与他闲聊,等了一会,心理学家说地板上太凉,咱们到外边吧!精神病人乖乖地跟着心理学家出去了。为什么心理学家能劝走精神病人,因为他放低了身架,与精神病人进行了平等的沟通。我们施工技术人员放低了身架么?我们理解工人么?

大人领着孩子逛商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很吸引眼球,可是孩子却哭个不停,大人很难理解,后来,一个大人蹲下来抱孩子时发现,原来因为个子太矮,孩子根本看不到各种精致的商品,他看到的只是像森林一样的一根根大人的腿,因为害怕和无聊,他才大哭不停。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和他人处在同一个位置,我们不理解他人,不尊重他人,也就不可能把话说到他们心里去,他人也就不会尊重和理解我们,不会听从我们的管理。要想让施工队伍服从管理,就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大家一定要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民工不比我们低一等,我们也不比他们高半头,我们是合作伙伴,只是分工不同,他们干不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同样也干不好他们的工作,双方只有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搞好工程管理,我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我们承包的工程需要通过各位民工兄弟的手一点一点地建起来,我们企业的利润靠民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民工,民工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辛苦,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共同建好工程。

2.要在尊重的基础上,搞好对施工队伍的服务

所谓管理,一方面在管,按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的要求去做;一方面是理,按一定的程序,理清头绪,合理地去做。

对人的管理一方面在于对他人的管理,一方面在于对自己的管理。一方面是监督,一方面是服务。其实,监督也是一种服务,管理的精髓应该是服务。国家对人民的管理首先是一种服务,企业对工人的管理首先也应该是一种服务。

在我们感觉施工队伍不好管理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地想一想,我们对施工队伍服务的怎么样?我们是否像兄弟姐妹一样对待他们了?他们住的怎么样?他们的食堂怎么样?他们的业余生活怎么样?物资设备是否及时到位了?工作面是否及时提供了?工作环境是否安全、文明?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到位?我们项目部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否到位?我们的技术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因为技术工作不到位引起了无谓的返工?我们技术人员是否加强了过程的跟踪服务、技术指导、控制、及时提醒?是否等到分项工程已经完成,已经形成了难以更改甚至无法更改的既成问题才命令工人更改?我们技术人员是否只会死扣书本,甚至讲白脖外行话?我们是否做到了事前的技术与安全交底?

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所有的工作安排、监督、控制、管理、纠偏都是一种服务。抱着服务的心态,抱着为工人着想的心态才能做好工程管理。每个工人在工地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我们施工企业的。我们提供好服务,让工人赚到钱,工人才会真正听从我们的管理。才愿意和我们打交道,假如我们服务不好,造成窝工、返工、工效降低等情况,工人不赚钱,或者赔钱,他们还会找我们要求补偿,即使不要求补偿,也不会说我们公司的好,不愿意再和我们打交道。工人的事就是我们企业自己的事,是我们施工技术人员自己的事,我们要搞好对施工队伍的服务工作。

3.要在尊重、服务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手段和方法

尊重和服务非常重要,但尊重和服务代替不了管理,以尊重和服务为核心的人本管理不是管理的全部,管理者还需要具有必要的方法、手段、策略。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工人要好言好语地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不要直接对工人下命令,要切忌对工人出言不逊,恶语伤人。骂工人、吵工人、轻则工人不听,重则会遭到工人的辱骂甚至暴打。越是对下级工人越要尊重,越尊重越能起到管理的作用。对工人也不要动不动就说罚款,开除之类的话,我们不直接对工人开工资,罚款和开除之类的话往往无效,成了虚张声势,降低了管理的效力。

(2)要会利用领导的力量。

针对工人的问题,在与工人沟通无效的时候,不要对工人采取过激行动,而应该向班组长沟通,与班组长沟通无效,可以向队伍带班人员沟通,向队伍老板沟通,如果再不能解决,可以向项目部经理汇报,利用领导的力量向队伍老板沟通,一直达到管理的目的。

尽管可以向经理汇报,利用领导的力量,但是,这是最后一招,不要轻易使用,我们要尽量把问题解决在我们这个层面,不要总是上交矛盾。

(3)做好工作安排,赢得队伍的信任和尊重。

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站在工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减少窝工,返工,让他们的工效更高,赚到更多的钱,用自己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关心他们的诚意打动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服从我们的管理。

(4)奖罚分明,多奖少罚。

奖励和罚款都是管理的一种手段,罚款不可过多过勤,否则,工人会非常反感,甚至麻木、无所谓,这时罚款会变得苍白无力,会成为一种失效的手段。奖励可以作为一种常用的手段,并且要奖励到位,对一次性通过验收的班组小额奖励,对工完料净场地清的文明施工班组奖励,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班组奖励,对材料使用节约的工人奖励,对整改及时者奖励,采用各种小奖励来促进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5)施工技术人员要多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提升技术水平,一方面提升讲话能力、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这样,无形中提升了管理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权威性。

(6)施工技术人员要不辞辛苦。

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到腿勤、嘴勤、脑勤、手勤、眼勤,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辛勤工作可以换来队伍的理解、同事的尊重、领导的认可。

(7)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具有广阔的胸怀。

施工技术人员要能受气,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地进行管理,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在管理中难免会生气窝火,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软的不行来硬的,硬的不行来软的,从左边说不行从右边说,从前边来不行从后边来,多用几种手段,不管是忍着气还是吞着声,把工作做好才算是有能力,忍气吞声、左思右想、百折不回,克服困难的时候正是能力大幅提升的时候。古语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要管理别人就要多劳心,多动心思,管理者要有几把刷子,有几手才行。

4.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工作,搞好施工队伍的管理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一种意志力的较量,是行动上的拔河,思想上的博弈。要做好管理,管理者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施工技术人员不要觉得队伍不好管,因为他们不听就放弃管理,任何人的命令,别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完全听从。古代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往往被臣民打折;毛泽东的话也不是一句顶一万句;温家宝总理也有管不了总经理的时候;国家惩治贪污腐败的力度不能说不大,但仍然有人铤而走险;交警每天处罚违章者,每天还有人违章。如果事事能真正做到百分之百令行禁止,人人服从管理,从总理到交警到施工技术人员就不用这么忙碌了。但是,人性的弱点决定着人的行动,管理没有百分之百,没有绝对令行禁止,没有一蹴而就,没有一劳永逸。

管理是一个漫长而持续不断地过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队伍没有完全听从管理而抱怨,更不能因为他们不听从管理而放弃。我们要多想办法----表扬、奖励、敬烟、喝酒、罚款、谈心、讲道理、交朋友……用多种手段进行管理,坚持原则,不放松低线,咬定青山不放松,意志坚定地做好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本控制、工期管理。做好施工队伍的管理。

三 : 金蝶O2O论坛:如何做好与员工的连接和管理

  北京 2015-04-22(中国商业电讯)--近日,金蝶携手众多企业管理精英一起相聚北京金蝶软件园,参加“连接员工”O2O平行论坛,共同探寻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与内部员工的管理连接和与外部人才的互联互通。

  

 

  论坛现场

  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执行官田荣举先生、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马顺先生、海尔集团移动互联网业务经理单杰先生、金蝶集团HR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柴晓波先生、金蝶集团移动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程奎先生等嘉宾参加了论坛,并分别就“连接员工”这一主题做了相关分享和互动交流。

  

  北大纵横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 马顺

  北大纵横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马顺先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员工管理》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爆发、大数据和知识的分享,更多的是思维的创新,是社会文化的解构和重构。马顺老师全面总结了互联网+时代的员工管理的八大特点。分别是:

  1、产权关系:“人力资本主义”势不可挡,人力资本、货币资本都是资本家,两者相互雇佣、日趋平等。

  2、组织管理:组织平台化、网络化,管理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协同方式柔性化、项目化,员工的自主管理空间大大增加。

  3、管理技术:大数据使“数字HR”成为可能。一切过程留痕迹、一切管理有工具、一切评估数量化、一切决策靠系统。

  4、团队更新:80、90后新锐对管理方式及领导风格带来了极大挑战。

  5、人才管理:知识型员工通过创造、创新和创意创造价值,工作过程隐性化。他们是企业核心价值创造者,会要求参与企业管理,或者限制行政权力干预。

  6、人际关系:平等、尊重与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群落化,领导关系教练化,企业对员工最大的福利是提供志同道合的同事群体。

  7、学习方式:知识管理形式动态化、网络化,大脑联网,无边界的互动交流、即时的非正式学习成为员工学习的重要方式。

  8、人事政策: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主权回归,激励即时化、多元化,绩效考核实用化、过程化,人才培养链条化、个性化。

  随后,金蝶HR产品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柴晓波先生带来了主题为“连接员工—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和员工创新力”的演讲分享。柴晓波为参会人员详细展示了金蝶全新一代HR产品如何从人力资源业务角度,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简单、快捷、准确的HR信息传送和与内部员工及外部人才的互联沟通。基于分角色的业务场景设计和移动应用功能,金蝶s-HR可以帮助企业高管、部门经理人、员工与HR之间的实现随时随地、想连就连的HR管理;基于握手网可将应聘者、企业、企业面试官、招聘网站、猎头公司等多方资源联通在一起,为企业及时供应人才;而基于“HR社交化云服务平台”还可实现福利保健、薪资理财、能力培养等全方位的内部员工(服务对象)和外部人员(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互联互通。

  

 

  金蝶集团HR产品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 柴晓波

  最后,海尔集团移动互联网业务经理单杰先生分享了海尔通过移动创新助力海尔互联网转型的实践心得。其中他分享的海尔员工拼车的故事给所有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单杰提到海尔办公园区有十多万人上班,在塞车日益严重的当下,信息部同事在金蝶云之家的平台基础上开发了一款拼车移动应用,和HR系统集成,员工的基本人事信息一目了然又真实可靠,比微信拼车更安全,给员工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这就是连接员工最好的实例。

  论坛着重思考重新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力资源业务管理模式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需要思考的全新方向。移动互联时代,借助金蝶云之家平台和金蝶s-HR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实现与员工的连接,进而连接用户,连接伙伴,帮助企业走得更加长远,更加健康。

  关于金蝶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金蝶国际”或“集团”;股份编号:00268.HK)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始创于1993 年。金蝶以“让数据创造价值”为使命,以“打造中国最大的企业大数据云”为愿景,以“走正道、行王道”为核心价值观,秉承“用户至上、小、美、快”的产品服务理念,为世界范围内超过400万家企业、医院和政府等组织提供软件产品与云服务,用户数超过5000万,连续十年稳居中小企业ERP市场第一。

本文标题:如何管理好员工-如何管好无欲无求的员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89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