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美妙的杯琴 表格式教案
教学内容美妙的杯琴 第20-21页 07/03/08周四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 结合升和毫升的知识,先通过敲敲听听,让学生发现杯中盛放不同量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简单介绍几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2. 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共享成功的快乐。3. 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的相通之处,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重点难点通过实验能够发现一些规律。通过制作“杯琴”及编编唱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准备7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及玻璃棒(或筷子),各种不同的容器若干。 教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反思导入 引发兴趣,激起探究欲望。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⒈播放教师事先录制的乐曲(用“杯琴”敲出的音乐),让学生用乐理知识辨别一下是什么乐器奏出的声音。 ⒉教师宣布答案,引起学生兴趣。 ⒊谈话: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尝 认真听。 教 学 环 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反思 动手实践 通过小组初步的实验,使学生发现相同的杯子,有水与无水敲出的声音不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试着制作这样声音动听的“杯琴”呢?板书课题:美妙的“杯琴”二、探索奥秘,制作杯琴⒈小组合作,敲敲听听。 ⑴谈话:每个小组拿出几个质料不同的容器,用量杯量出同样多的水倒入容器中,用筷子敲击容器,听一听声音是否相同。 ⑵小组活动,汇报活动结果。(容器不同,即使倒入同样多的水,敲出的声音也不同) ⑶师:每个小组拿出同样的7个杯子,倒入同样多的水,用筷子敲敲有什么发现?再倒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敲敲,又有什么发现? ⑷小组交流。 (同样的杯子倒入同样多的水,敲出的声音相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声音不同。) ⑸问: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继续探究。⒉二次合作,量量填填。 ⑴边敲边量,杯子里水的多少与音 学生合作开展实验。 个别反馈:发现相同的杯子,有水与无水敲出的声音不同。 观察,比较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分组再次进行实验:敲一敲,唱一唱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多种器具自由创作,感受“杯琴”带来的美妙的音乐,同时体会创作的乐趣。但实验时要注意有序的指导,避免学生无序的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 学 环 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反思 巩固发展 小结与作业 通过再次实验,使学生感受同种水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也会发出美妙的音乐,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欣赏能力。 量高低有什么关系?把水的毫升数记录在下表中。杯的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音阶(高或低)doremifasolaci水的毫升数 ⑵谈话:水是多少毫升的杯子,敲出来的声音比较像我们音乐中的do?你们往1号杯里倒入敲一敲,听一听,等把声音调整好以后,再倒出水量一量有多少毫升,量过以后再倒入杯中。 ⑶谈话:再在2号杯里加水,敲出声音re,量量2号杯加水多少毫升。照这样依次做下去,请同学们观察并且讨论,相邻的两个杯子中的水相差多少毫升,它们的音比较准确动听和谐。 ⑷让操作比较快的小组展示,并说个别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交流。 量一量。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教 学 环 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反思 创作发展 通过创作乐曲和自主阅读“你知道吗”,使学生了解“杯琴”发音的简单原理,并认识一些民族乐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 说他们的方法。 ⑸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确保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成功。 ⑹按照do、re、mi、fa、so、la、ci的次序排列杯子,并且完成上面的表格。三、自编乐曲,体验快乐⒈尝试敲出简单的乐曲。⒉小组里一起唱一唱,组织学生试着敲出乐曲,一起唱一唱,出示简单的乐谱。⒊小组比赛,评选出优秀的合作小组,进行表扬。四、拓展延伸:1、了解“你知道吗”阅读书上的有关材料。2、交流查阅资料的情况。 自由交流。 指名说说。 独立作业。 学生自由创作。合作表演。 小组比赛,评优。 自由阅读。 指名说说。二 : 除法的验算 表格式教案3
本课设计获吴中区优秀教案评比三等奖 200 7 年9月6 日 (总第 4 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p3-4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法法验算方法的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在探索除法验算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进行有序思考等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重点难点学会用乘地验算除法的方法。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算理。教学准备教具:挂图。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提出问题,巧妙引入新知。1. 谈话引入:(出示主题图)看,图中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么多好吃的食品,你最想买哪种?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的问题吗?(板书出有代表性的问题)知道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吗?(出示问题):36元可以买多少块3元一块的蛋糕? 怎么算呢?商是多少?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想买蛋糕) 提出数学问题。 认真读取相关信息,列出算式。(36÷3=12块) 也许放假时间较长的缘故,前两节课,我和学生似乎都没有进入角色,今天这节课,终于找到了感觉。一课下来感觉效果非常好。细细想来,觉得有几个环节的确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一个是引入环节。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根据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喜好,二、积极主动 探究新知 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内容,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自主探索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验算。 在学生已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巧妙地引出又一新知识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样的安排有利于降低难点,突出重点。 2. 引发探索验证方法:你觉得12对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说明算得是正确的呢? 3. 引导归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检查算出的商是对还是不对的?知道怎么乘的吗?4. 揭示课题。像这样用商×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的这种方法,就是除法的验算。5.回顾课始学生提出的问题。 (1)黑板上的几个问题是小朋友们提出来的,请你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算一算,并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验算。 (2)抽样展示,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有需要帮忙的吗?什么问题? (4)设疑引出问题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对呀!有余数时该怎么验算呢?试试看。(5)组织讨论,得出方法。板书出验算全过程。(6)练一练:65元可以买多少块?还剩多少元?6.比较归纳。 有余数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互讨论,再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思路。(用3×12=36表示12个3元正好是36元) 学生集体回答。(用乘法算,用商×除数应等于被除数。) 理解可以用商×除数来验算除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解答。(估计有学生会选到有余数的问题。) 全班交流。 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除不尽的怎么验算? 主动思考,相互讨论,尝试解答。全班交流,达成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进一步掌握两种验算方法,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适时板书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1)30元可以买几个单位为3元的蛋糕?(2)38元可以买几块单价为3元的蛋糕?然后,巧妙地转移话题,引出问题一,让学生列式解答。这一步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能正确作答的。紧接着引思: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商12量正确呢?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用12×3的验算方法。并让学生理解12×3的正真含义,体会验算的含义及方法。接下来让学生选反择自己喜欢的一道题算一算,并用刚学的方法进行验算。这一环节的安排是最巧妙的。因为两个个问题中的一个是涉及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的,如果有学生选中的话,在验算时,就有疑惑了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就能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内容的学习了。这正是这一环节设计的巧妙所在。悬念的产生,必然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继学习三、巩固提升 通过1、2两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本领。 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请你先算一算,看看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归纳出简便方法。3.出示想相做做第4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会算吗?5.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后,问:单打、双打什么意思?你会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独立算出结果,再观察、比较,全班交流。(左一组可表达为:商×除数=被除数,右边一组: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学会简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除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说出从图中获取到的信息,并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讨论、全班交流。理解单、双打的意思。 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大有益处,往往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也的确如此,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掌握得出奇的好,出乎我的意料。 四、全课总结 谈话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觉得自己觉得怎么样呢?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思考后,踊跃回答,全班交流。认真完成作业。 五、板书设计除法验算 问题一:36元可以买多少块? 问题a36÷3=12(块) 问题b 验算: 1 2 × 33 6三 : 除法的验算 表格式教案2
教学设计内容修改意见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p3——4教学目标: 1、 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 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出示场景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遇到的数学问题吗?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电脑出示两人的对话情景)。问:明明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电脑继续出示对话场景图)谈话:芳芳算得对吗?请你也想出一种验算方法帮帮她。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组织讨论: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意思?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1、 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提问:每组中两道题有什么联系?2、想想做做2把4道题分成两组,每人自选一组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3、想想做做3同桌两人轮流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想想做做4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吗?5、想想做做5先独立读题看图解决第一个问题。再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四、拓展提高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3=21……2 ÷ =12……1五、作业: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9÷3 85÷4 27÷2 44÷2 65÷3 58÷5六、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是竖式中第二次试商以后的乘法计算,往往学生不进行乘法计算就直接在下面写上与个位相同的数,还有横式后的得数经常忘记写上余数,甚至于写生的是被除数,鉴于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主备:徐文余复备:吴祖国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里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其他同学进行充分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较好。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了,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 本文标题:教案的格式-美妙的杯琴 表格式教案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