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盛大战略:用开放平台吸引人才
利润动辄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网游行业,总能给从业者深度创业“诱惑”。然而,面对已经成功上市的10家网游企业,如何能在这些“大象”的影子下发展壮大,成为后进研发团队面临的难题。
在行业头把交椅坐了十多年的盛大抛出了橄榄枝,在其平台化战略之下,“千金买马骨”,为有创意的产品和团队打开大门,甚至对于盛大内部想要创业的员工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在这样开放的心态之下,中小研发团队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而盛大也可以充分补充新鲜血液,实现产品线的多元化发展。
两年前的彻底开放
2007年7月11日的ChinaJoy高峰论坛上,陈天桥正式提出三个计划:“风云计划”、“18计划”(前两个计划后来整合为“18基金”品牌)和“20计划”。通过这三个互相补充的组合拳,陈天桥用一种开放的心态网罗人才:我提供平台,我们是合伙人,而不是雇佣兵。
两年后的ChinaJoy上,盛大游戏CEO李瑜宣布,投资外部团队的18基金已投资超过30多个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达5亿元。她同时发布“五独宣言”,公开承诺:“盛大游戏给予18公司独立品牌、独立管理、独立发展、独立融资、独立上市基础上的充分放权。”
这打消了创业者的担心:不再忧虑会被偷换概念,从“控股”变成“利润分成”,从“创业者”又沦为“打工仔”。业内也逐渐认同了“盛大的开放是真心诚意和深思熟虑的”说法。
陈天桥逐渐开放的心态和战略还不仅如此。对于曾经出走的旧部,陈天桥也显得异常宽容。2009年2月25日,盛大与暴雨娱乐展开合作,而后者的董事长兼CEO朱威廉4年前曾是盛大副总裁。事实上,18计划启动后,这些外出创业的盛大旧部经常能接到陈天桥或其他高管“嘘寒问暖”的电话,最终落脚点都是“是否可以合作”。
这种方式,让10多个盛大旧将重新“回归”,他们或把产品交给盛大运营,或接受投资成为盛大的关联公司。“盛大已经从一个不是那么开放的公司变为完全开放的状态,并且不是意识上的开放,而是战略和实施层面的彻底开放。”对于盛大的谋略,朱威廉显得比其他受惠团队有更深的理解。
“盛大平台上,玩家预付点卡的沉淀资金高达几亿元。玩家不使用就不能作为公司收入,这需要有更多产品线的引入。另外,在十几个季度持续增长、盛大游戏分拆上市后,盛大需要业绩支撑,需要有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团队加盟,需要更多的游戏产品。这已经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实现的。”在朱威廉看来,今天的盛大更为谦虚,从不提并购,而强调合作。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
随着网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推广费用日渐升高,而受公司规模与经验不足的限制,创业风险愈来愈大。能够在盛大的平台运作,同时占有股份也不吃亏,这使很多创业团队可以事半功倍。
曾是盛大员工、现在是麦石科技CEO的陈富明是盛大18计划的“试验品”。2006年9月,他以一个点子拿走盛大800万元,并从一人团队一举扩充到80多人。目前,其开发的《鬼吹灯》已接入盛大平台,表现可圈可点。
《鬼吹灯》从研发到上线不足一年半时间,能够如此之快推出这样的大型游戏国内少见,而这得益于使用了盛大的技术积累。“盛大通过旗下四五十款游戏的论证,把可供使用的核心技术组件化、商品化。如果我们自己研发,就算耗时耗力也未必成功。而近千个游戏的模块和组件像超市一样按区摆放。不同的是,我们是免费取用。”陈富明如是说。
陈富明表示,盛大可根据18团队提供的外挂样本进行技术分析并封掉外挂;其通信协议组件(可实现玩家之间和玩家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3D图形渲染技术等在国内国际都属一流;另外,盛大还有一个统一的登录、计费、活动等的标准流程。借由盛大经验,麦石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除了可以获得游戏开发、安全等技术方案支持,对运营提升也非常大。
厦门御风行公司CEO廖连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盛大有一个叫做prapa的系统,是一整套系统流程规范,可以保证18团队的所有市场活动都在可控范围之内,甚至能够清晰地指导企业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这是盛大有关运营数据的量化分析体系,是非常精华的体系。一款产品是否可以盈利?市场费需要多少?广告要打多少?产品客户端放出去后在线人数会达到多少?当天要开多少组服务器、备多少组?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这个系统中有一个明确的预评估,这让我们少花很多冤枉钱。”廖连慎说。
据悉,盛大不仅从研发策划与市场运营等产品上对18基金成员企业进行孵化支持,而且从最早期的工商行政都给予支持,甚至直接提供研发和运营办公用大楼给18基金创业团队。
“盛大底气来自于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对于创业型的网游团队而言,未产生收入的时候,资金支持是最关键的。”朱威廉表示,盛大还以其自身实力为18团队承担失败。如果这些团队的第一款产品没有成功,还有第二次机会进行尝试,这让研发团队少了后顾之忧。
在盛大资金、资源的支持下,不少18游戏业绩斐然,《鬼吹灯外传》已实现近一年赢利,《风云》、《蜀山ONLINE》的数据多次翻番,多款18游戏已经借助盛大平台,成功出口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赚起了外汇。而盛大对于好莱坞模式的借鉴,也有望打造一个成熟化、流程化的原创游戏保障和支持平台。
记者观察
向大象靠拢
盛大18基金成员、游戏《战国》创始人吴将说:“网游行业最核心的本质是创意与内容,游戏研发与运营的诀窍,市面甚至都没有一本专业书籍,各个游戏公司都把这些视为核心机密,而盛大能够把十年的研发知识与运营经验和我们这些外部团队分享,一起培训,每个月一起在29论坛上案例讨论,这才是最为感动的。”
盛大日渐开放的投资模式和服务平台,“在成就别人的时候成就自己”,最大的赢家是行业。
盛大之后,业内网游巨头纷纷跟进:巨人网络推出“赢在巨人”计划,争夺顶尖游戏人才和团队;搜狐畅游推出了“祈宝计划”;腾讯也有一个在全国寻找优秀网游团队的类似计划。
无论这些计划是否有作秀成分,但至少让一个曾经恶性竞争、鲜有原创作品的中国游戏产业看到了希望。这给了草根族一个绝好的创业环境,接下来是游戏全民化的时代。
网游行业发展十多年,竞争已经白热化,门槛很高,中小型创业团队向盛大这样的“大象”靠拢,可以提高成功率,不至于为了创业孤注一掷,倾家荡产,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进去,也极大地避免了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产品未出、团队已散的悲剧。
麦石科技CEO陈富明认为,网游行业是创意产业,和传统实业不一样。不是靠规模堆积,而是需要人的创意能力,可能几个人也能做,反而是集团化的东西不一定强大。在类似暴雪、EA这样的全球巨头级游戏公司里,总公司并不开发游戏,更多的是集团下面的团队在做产品。
随着中国的网游“大象们”逐渐推出吸引优秀团队的战略,可以增强中国网游的原创水平,很有可能为中国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精英studio(工作室),甚至可以引领国际上的潮流。
二 : 大众点评为什么做开放平台?
编者按:本文作者孙庆新,彩虹公交产品负责人。
大众点评为什么开放?首先互联网的未来一定是开放、众包的。这方面,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主要互联网平台就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比如人人网、开心、百度、淘宝、新浪、腾讯、360、盛大等。而大众点评作为商户点评最大平台,拥有中国最多的商家点评数据和位置信息,经历了近十年的沉淀和品牌积累,在移动互联网一片红火之时,开放已经是趋势、责任、共赢和创新的必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竞争威胁
来自非直接竞争对手的威胁:百度地图近期开放力度很大,并且结合商户标注、百度身边,成为大众点评在商户LBS领域的第一大威胁。除了百度,类似潜在竞争对手也在做开放,比如Google Maps、搜搜地图、搜狗地图、高德地图、阿里云地图、图吧mapbar等。特别是阿里,也在做地图,拥有庞大购买人群和商户信息,后期潜力不可小觑。你不开放,别人开放,逼别人自己做数据或抓数据,慢慢会在地图上建立起完善的商户信息和点评,不如先发制人,圈住中小开发者盟友。
2.创新探索
LBS垂直领域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去年大众点评推出“点评团购”和“周边快查”的客户端,说明已经在垂直领域进行探索,但是除了核心类目,其他类目机会也很多,但是运营试错成本较高,通过开放,可以培养众多“产品经理”进行创新;数据、品牌、调用次数、用户群在自己手里,没有颠覆风险。
3.推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霸主地位,增加商户信息和品牌、客户端的推广和曝光量
大众点评积累了近十年的数据和品牌,继续扩张可能遭遇瓶颈,通过开发者创建的百花齐放的LBS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商家的接口调用次数(展示次数),还可以传播大众点评的品牌,带动客户端下载量,因为数据使用条款要求:
六、数据展示
1. 开发者在应用中展示的来自大众点评的数据,必须在同页面内显著位置以大众点评logo和文字的组合或大众点评提 供的标准图样标注数据来自于大众点评。
2. 开发者在展示来自大众点评的“星级”、“点评数量”、“点评片断”信息时,必须添加指向大众点评网站或移动客户端相 关页面的链接。
3. 开发者不得把通过大众点评API获取的数据与其他服务供应商的数据混合、累加或融合计算,如“星级”、“点评数 量”、“点评片断”等。最狠的是最后一条,不能与其他供应商的数据混合。
4.盈利分成
“未来,大众点评还将开放商户预订、电子会员卡等服务,与开发者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所有开放平台都是互利互惠的,一般是收入分成的形式,其他开放平台分成比例如下:
国内主流开放平台发展状况与盈利模式分析报告》
开放是机遇的开始,相信地图+点评的开放API能助力一部分LBS创业者的梦想探索。目前大众点评的开放力度一般,可能还处于尝试[www.61k.com]的初期,希望大众点评坚持开放平台原则,平等互利,为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实现双赢。
三 : 开放式创新 “大众自造”平台专访实录
[61阅读 新闻] 在今年5月份,大众在北京举行了“大众自造”网络平台的上线仪式,同时也标志着这个平台正式开始运行。目前为止,“大众自造”互联网平台已经运行了近四个月,这个平台现在的进展情况如何?有没有好的车型设计出现?它们会成为大众未来的量产车吗?面对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今天对大众汽车品牌市场传播总监甘维女士进行了专访,下面编辑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专访过程中我们摘录到的重点信息。
『大众汽车品牌市场传播总监甘维女士』
● “大众自造”网络平台的进展情况以及中国网民的参与情况:
网民的参与情况:
据甘维女士介绍,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注册大众自造网站的网民达到了21.6万人,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粉丝数34万多人。在众多提交的车型设计作品中,大众已经挑选了7万个质量较高的设计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分批分阶段向德国的设计工程师进行传达和沟通。
平台进展情况:
甘维女士还介绍说,“大众自造”网络平台共有四个阶段,分别是设计、个性化、环保和汽车互联阶段,目前我们在密切观察着中国消费者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不排除接下来会根据大家的兴趣点,对一些内容做调整。我们不是变换内容,而是将增加更多的话题进来。
● 大众推出“大众自造”网络平台的目的是什么?
甘维女士介绍说,我们推出大众自造网络平台,就是想为中国消费者呈现出一个厂商与大众相互交流的对话平台,以“开放式创新”和“共同创造”为原则,改变汽车厂商传播和沟通的方式。过去,厂商往往将产品信息强加给消费者,话语权由卖方市场控制,而现在我们想把这种灌输式转变成互动式,通过这种平等的对话方式,拉近与消费者情感上的距离。
『形状各异的“大众自造”变形车』
● “大众自造”会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什么?
甘维女士在回答中提到了两点:第一,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网民参与了车型的设计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拉近了两者间的距离。第二,这个平台同样给网友和网友之间提供另一个对话的介质,让喜欢车、爱车的人们有了各抒己见的网络空间。
● 网络平台的推出,是否会影响大众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网友设计的车型会以怎样的形式展现?
对于第一个问题,甘维女士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未来新车型的研发中,来自于大众的创意肯定会融入到新车外形中。通过“大众自造”征集到的创意,我们会做专门的整理、分门别类,反馈到德国总部的设计部门,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大众汽车品牌是一个强调创新的品牌,它会主动走在消费者的前面,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这么做,只不过现在更加积极。此外,对于一些好的创意,概念年型是最终的展现方式之一,而后我们还会不断完善呈现方式。
『登陆网站http://www.zaoche.cn,设计制造出属于自己的汽车造型』
编者语:通过这次专访,我们对大众自造网络平台或许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大众的这种大胆尝试将向汽车厂商固有的模式发起挑战,如果取得成功,对大众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的提升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61阅读 曹雷)
● 相关文章阅读:
全民参与 “大众自造”网络平台上线
互动/创新 大众举办“大众自造”畅想会
蓝精灵/纯“自动” 大众两款自造车街拍
官方信息:
大众汽车“大众自造”媒体专访记录
时间:2011年9月8日15:00-16:15
地点: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层大堂
受访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汽车品牌市场传播总监 甘维 女士
记者:据说“大众自造”是以“激发灵感,点亮生活”为宗旨实施的,网民是否能够真正了解到这个项目宗旨的意义?
甘维:“大众自造”搭建了一个大众汽车品牌与消费者双向对话的平台,大众汽车希望用与时俱进的、Web 2.0的沟通方式,和中国消费者进行一次对话。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对话?
首先,这与中国市场的发展相关,先前是卖方市场,每个厂商都在闭门造车;而现在是买方市场,我们必须要打开大门,以“开放式创新”和“共同创造”为原则,与消费者一起讨论他们需要的汽车是什么样的。这是汽车厂商在理念上的一种变化。
第二,我们传播和沟通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像以前,就像是在英文里讲的“Push”(推),厂商往往将信息强加给消费者,你不得不看。现在变成了“Pull” (拉),听众、受众他自己主动去选择接收信息 ——上网是这样,看电视是这样,我选择我想看的内容 。大众汽车希望跟消费者的沟通方式逐渐从原来的“灌输式”变成“互动式” 。
第三,大众汽车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平等的对话,拉近与消费者情感上的距离。之前可能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大众汽车的认知,是一个很理性、很严谨的品牌。我们现在想告诉大家:大众汽车也是很有感情的,是很人性化的品牌。Volkswagen德语就是“人民的车”,就应该跟人民保持交流,包括在情感上的交流。上述这些原因促成我们开展了“大众自造”这场跟中国消费者对于未来汽车、未来出行等话题的一次广泛和深入的对话。
记者:从产生“对话”这种想法到项目具体实施,酝酿筹备了多长时间?
甘维:有了最初的设想之后,还要考虑用什么样的办法实施比较有效。我们关注到中国市场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现在我们的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潜在用户都非常年轻;另一个就是中国网民数量特别大,差不多有5亿互联网用户,3亿手机上网用户。而且,相比其他国家的网民,中国网民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创造内容、分享内容。所以,基于中国网民的特点,大众汽车要跟大家做一次互动的沟通,我们认为在中国实施,效果会很好。最终,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德国总部决定,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来率先实施这个构想。
记者:来自公众的最终创意是否会影响到大众汽车未来的车型设计?
甘维:我们为“大众自造”项目的不同阶段分别规划了不同的主题,包括“设计”、“个性化”、“环保”和“汽车互连”等。为什么选这些话题?通过对于全球各地包括中国等不同市场的消费者的观察,我们觉得这些话题在今后汽车的研发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大众自造”征集到的创意,我们会做专门的整理、分门别类,反馈到德国总部的设计部门,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消费者可能觉得今天去想象十年后的汽车是怎样的有些不切实际,但这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而言非常现实。大众汽车品牌是一个强调创新的品牌,它会主动走在消费者的前面,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这么做,只不过现在更加积极。
记者: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跟国外的消费者可能会有一些差别。来自中国消费者的创意,是会影响到大众汽车为中国设计的车型上,还是会影响更广的范围?
甘维:我觉得应该影响到全球。首先,中国是目前为止大众汽车品牌除了德国本土以外,最重要最大的市场,甚至要超越德国。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比如对于东南亚、拉美这些发展中的市场,中国市场已经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率先在中国启动“大众自造”的原因之一。这个项目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来自消费者的宝贵反馈,很可能影响到未来全球车型的开发 。
记者:“大众自造”项目如果在中国得到成功,会不会向全球推广?
甘维:有可能,虽然不一定要在巴西或在德国启动一个同样叫“大众自造”的项目,但是这种与消费者对话的理念和模式,在很多国家都可能采用。
记者:项目到现在的进展怎么样?
甘维:从5月19日线上平台启动至今,我们已搜集到将近7万个来自网民的汽车创意。
记者:收集到大量网民的创意之后,“大众自造”下一步将会做什么?
甘维:这个对话是持续进行的,搜集的过程也是持续进行的,从5月19日项目启动到现在,我认为这个雪球刚刚滚动起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这段时间搜集来的有价值的想法分享给内部。我们一方面做评选,另一方面在后台会定期输送给设计和工程部门。
记者:是否有计划基于网民的创意推出概念车?
甘维:概念车是我们考虑的最终呈现方式之一,我们也在探讨其他更有意思,更有震撼性的呈现方式,概念车只是考虑的方向之一。
记者:作为一个广泛应用Web2.0的项目,“大众自造”在创意征集上由哪些亮点?
甘维:为了让这个项目更有意思,我们每个阶段操作方式不一样。比如,在“汽车互连”阶段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动网友自己来设计一些手机的应用程序,设计一些App,这些App选出来很好的,适合装在车上,我们会考虑把它免费下载让大家安装。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手机的App可以和泡泡车虚拟照相,拿手机给你照相,照片出来后,有我们的有创意的泡泡车作背景。这个App在8月中的时候登陆了Apple Shop,到现在为止下载量超过26万,网友非常喜欢这个程序,而且拍出来的照片特别漂亮,五彩缤纷。
记者:“大众自造”这个项目对大众汽车品牌形象的提升起到了哪些作用?
甘维:我们在监测项目的效果的时候,有一系列指标,即这个项目在网上的认知度和公众对于大众汽车品牌在创新性方面的认知度,以及对大众汽车品牌本身的认知度。我们拿项目启动至今每个月的监测结果比对,现在已经看到不管是从项目的认知度还是大众汽车品牌认知度,都已经在提高。所以我们觉得随着这个项目进行下去,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这个提高会更加明显。
记者:中国的汽车厂商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营销非常非常多,包括微博,团购,各类方式都有,您觉得我们做“大众自造”特质在哪,能够达到总部的要求?
甘维:我们大众汽车做这个项目的想法就是用一个创新的手段跟大家谈关于汽车的创新,在一个平台上对话、沟通。我觉得这个和大众汽车品牌本身的价值观和品牌本身都是非常符合的。大众汽车品牌一直很讲究创新,30年代就在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车,这种想法在当时是很具创新性的,大众拥有很多创新的科技和技术。因此大众在中国做这么一个共同创新的开放式创新的项目,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这个也是我们品牌的一个愿望,能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将来的出行方式,将来的车型设计,非常创新。我们可能不是第一个做汽车的互联网项目的公司,但是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个最有意义,最有深度的沟通。这个沟通最后对消费者也好,对我们也好,应该是双方都能够受益的。
记者:您认为这个项目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创新?甘维:对,开放式创新。
记者:请用几个关健词描述“大众自造”?
甘维:第一个词是“创新”,第二个词是“对话”,第三个词跟第一个词相关,“未来出行”。但是我觉得这里面“对话”和“创新”是最重要的。“大众自造”不是以销售为目的的项目,是品牌形象、品牌理念的传播项目。我觉得在对话中,实现大众汽车与消费者的相互了解,可能比多卖几辆车更有意义。
记者:目前为止参与到“大众自造”的公众有多少人?
甘维:有一些数据共各位参考。今天为止,“大众自造”线上平台的注册量21.6万人,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粉丝数34万多人。这个项目5月19号上的,将近3月能够实现将近7万的有效创意,这么多的注册量和粉丝量,我觉得这个项目目前实施得比较成功。
记者:我了解“大众自造”这个活动,第一我在车展见过一次,有拍照的模型,还有一次上班的时候在中关村见过。当时挺惊讶出现地铁站旁边,还有其他的宣传方式使更多人了解么?
甘维:“大众自造”在不同得阶段会分主题沟通,但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主题都是全方位的沟通、360度的沟通,充分调动线上、线下、网络、跨媒体等各种资源。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大众自造”的四个阶段主题都会讨论哪些话题?
甘维:目前我们规划了四个阶段,“设计”是第一阶段,虽然线上创意的征集已经截止, 但围绕“设计”展开话题会一进行下去。第二个阶段是“个性化”——大家对车的个性化到底怎么理解?怎么样个性化的车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这个话题刚刚展开。再往下我们会增加以“环保”为主题的阶段,以探讨如何在汽车生活与环境保护中去得最佳的平衡。之后的一个阶段是“汽车互连”,开车过程当中车跟车沟通,驾车者跟驾车者沟通,驾车者和车沟通。但是我现在想说,这个只是我们目前规划的阶段,因为我们在密切了解着和观察着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兴趣点在什么地方,不排除接下来会根据大家的兴趣点,对一些话题做调整。我们不是变换话题,而是增加更多的话题进来。
记者:“大众自造”项目或者线上平台是否会增加带有商业目的的内容?
甘维:这个项目不是以卖车和盈利为目的。
记者:未来也不会?
甘维:不会,既然我们的初衷是对话,那就要贯彻始终。消费者一旦发现你开始借这个项目来卖车,他们的积极性会受到很不好的影响。
四 : 大众点评龙伟:正向服务类平台转型
腾讯科技讯 8月15日消息,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大众点评已经从信息服务的平台在向服务类型电子商务交易类型的电子平台转型。
龙伟表示,大众点评早期的确是信息查询的平台,不牵涉到后面的交易环节。随着在电子优惠券、电子会员卡、预约预订、团购产品的推出,逐渐把O2O闭环慢慢闭合起来。现在通过点评客户端就能够完成预约预订,就能够完成支付,就完成团购,在线下去实现消费。我们现在把闭环打造起来,未来可能在更多的环节去做磨合,能够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龙伟还介绍大众点评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龙伟透露,从大众点评的角度来看:高收入、高学历、高感度的都市白领是3G产品的典型用户。
大众点评综合浏览量超过20亿,来自移动端的页面流量占比超过70%,移动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7500万。
近十年,23城餐饮单次人均价格逐年上扬。2005年30-70元,2012为50-90元,八年间人均单次消费上涨了约20元。足浴按摩商户数笔06年增长100倍,KTV增长近60倍。
大众点评团购2010年以来为用户节省110亿元支出,直接帮助中小商户实现交易额超过50亿元,撬动的消费量级为2000亿元。
以下为龙伟演讲实录:
龙伟:各位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大众点评龙伟,跟大家简单汇报介绍一下信息消费时代的吃喝玩乐。
大众点评大家都应该用过,我就不再介绍了。有几个标题,大势所趋的移动互联网。这里有一些数据,刚才也有电信的领导在这边,所以我这边就不班门弄斧了。到2013年6月底我们中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4.64个亿,已经完全超越了PC的用户,这是所谓的官方数据。我们今天所在的论坛应该跟移动互联网比较有关系,这是整体上的趋势。
我们从大众点评的角度来看谁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我们来看从大众点评用户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的用户群当中70%是女性用户,比较有特点。可能女孩子更对生活、品质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喜欢吃喝玩乐信息的查询、精品的查找,更爱生活,更小资。70%的用户生活在一二线城市,都接受到高等教育,这也是显著特点。85%的用户月收入都是比较高的,都是所谓的高收入、高学历,所谓3G产品典型的用户,这也是我们大众点评在移动互联网上想要努力、服务好的方向。
这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大众点评最近取得的成绩和一些基础的数据,大众点评网截止到2013年的6月,就是第二季度我们的月综合浏览量达到了20亿,超过了20亿。其中来自于移动端的浏览量达到了整个浏览量的70%,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标志,我认为这是大众点评在移动互联网上走得比较靠前的。截止到2013年的6月,我们在移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了7500万,这个数字应该也算是比较大的用户规模了。
这边大概介绍一下在新趋势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的结合下产生的新增长点。以前大家都知道吃喝玩乐餐馆这个行业有几千年历史了,是个非常古老传统的行业。但是它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这是最近两三年才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跟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结合。我们相信在这种国民老百姓吃喝玩乐的使用习惯上的一个巨大变迁,他们的结合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这是上个季度统计的一些数据,这是大众点评发展十年综合的数据的统计,大家可以看一下是从2005年到2012年全国主要的23个城市餐饮单次人均价格的发展。大家可以看一下从2005年开始的30到70,大家能看得清楚吗。从上海、北京、重庆、武汉、广州、深圳几个城市,我们从2005年的30到70元,到了2012年的50到90元,这是中国城市消费十年生活变迁的报告,从大众点评网的数据当中挖掘出来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增长趋势,代表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还有一点除了单纯的吃之外,生活服务其他方面的商户增长量也是非常快的,代表着除了吃以外还有很多其他一些满足生活需要的服务,比如大众点评截止到2012年底收录的足浴按摩,比2006年增长了100倍,KTV增长了近60倍,这都是在生活服务方面投入了更多的钱、更多的意愿去消费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趋势,很有意思的趋势。
从大众点评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能够引导消费观念,能够带领消费模式的变革。可能在座的各位大部分用户都有用过点评,尤其是点评的手机客户端,不管是iPhone的,还是android的,包括Windows Phone、黑莓都有不同的版本。如果你还没有用的话建议下载试一试,我们是很好的产品,我们的电子优惠券、团购会员卡等等是非常受消费者青睐的,也是代表着未来的消费趋势。比如说刚刚推出的电子会员卡产品上个月应该刚刚发出了1000万张,这是用了200多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业绩。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做出消费决策,获得消费优惠,这是一个新的模式上的变化。
这是电子会员卡预约、预定,我们在北京、上海已经推出了这样的功能,通过手机客户端图标上有订上的餐馆都是可以预定的,原来都是打电话,但是更多人喜欢输入我是三个人或六个人晚上在几点钟,定大堂或包房,用数据输入的方式完成商户的确认,这是一个很新的趋势。我们在后台看到预约成功的曲线是直线上升的,这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建立大家了解一下。
所谓的信息消费,我们看到信息产业和传统行业的一个消费。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的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47.8%,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制造业,关注实时的话可以知道信息消费是现在非常热门的词汇。信息消费来拉动内需、扩大经济增长,这是从最高的国务院制订的新的经济政策,也是拉动用户消费怎么去和提到的吃喝玩乐,和互联网有什么结合点呢。
大众点评去年第一季在团购的券数超过了1.1亿份,2010年以来大众点评团购为全国消费者节省支出约110亿元。因为价格更便宜了显然会更愿意去实现消费。
这也是一个所谓的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概念,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已经帮助中小商户实现了交易额超过了50个亿。这个数字怎么来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每天的独立访问数在300万左右,每次查询所带去的人均消费是我们自己的调研,发现是人均消费在200元左右。用户一年在大众点评网上实现查询,接下去实现消费,总共能够翘动老百姓吃喝玩乐上的消费宗旨在两千亿左右,这个看上去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传统的第三产业服务行业来讲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大众点评,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网站的话,我们更多地讲究位置,所谓的位置就是不管是找餐饮或其他娱乐场所、消费场所,都是跟地理位置相关的,老百姓在生活当中70%的信息需求都是发生在路上,你在坐出租车、地铁、公交的时候拿出手机来查一下在哪里,怎么去。都能够帮助对生活信息的需求发生概率是非常高的。相对于传统的搜索来讲的话,大众点评所做的生活服务领域的垂直搜索和位置的关系吻合都比较高,可以说我们是为了移动互联网而生的网站。
我们在努力地为用户提供生活便利,通过我们最早的像信息搜索,然后会员的服务、商户服务、优惠券、团购、地图预订这些功能逐渐地把生活信息,所谓原来只是一个生活信息的查询平台,现在越来越向一个服务类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去转型。原来在大众点评网上只是找信息,现在可以通过预约预订,通过团购实现交易。我们越来越向所谓O2O的闭环去迈进,希望未来能够让我们广大的消费者用得更方便,玩得更开心,吃得更好。我们大众点评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希望在下一个十年继续深耕细作,服务好所有的用户。
腾讯微博:大众点评更多是媒体属性,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不容易延伸到后续的服务。大众点评未来如何去经营商家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打造包括支付在内的闭环产业链,来应对微博、微信以及其他地图等服务移动应用的冲击?
龙伟:我刚才说的都已经在回答这个问题了,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大众点评的的确确就是一个信息查询的平台,不牵涉到后面的交易环节。随着在电子优惠券、电子会员卡、预约预订、团购产品的推出,我们在信息服务的平台在向服务类型电子商务交易类型的电子平台转型。逐渐把O2O闭环慢慢闭合起来。原先只是查信息,到后面预约预订的时候要找订餐小秘书,现在不需要了,现在在手机上就能够完成预约预订,就能够完成支付,就完成团购,在线下去实现消费。我们现在把闭环打造起来,未来可能在更多的环节去做磨合,能够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你提到的像微博、微信,甚至地图服务的功能,我认为大家术业有专攻,我们和微博、微信、百度地图都有合作,我们找到餐馆以后肯定是接下去怎么走过去,当然需要用到地图功能。当我需要把餐馆信息发给朋友,原来需要发五条短信的,现在不需要了,我可以分享到微信群,这个功能已经实现了,我们和微信有这样的合作。从这个角度讲在这个市场上我们和微信、微博、地图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大家共同能够把这个市场做好做大。
谢谢!
注:2013互联网大会于8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腾讯科技作为本届互联网大会的官方战略合作门户和官方指定合作新闻中心,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视频和图文直播。并特设立2个现场专访间,力邀业界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现状,指点未来趋势。
作为大会官方微博合作伙伴,腾讯微博(http://t.qq.com/)上发起了#向CEO提问#的活动,所有网友都可以提前向您关注的互联网行业CEO提问。其中部分问题将被选中,在互联网大会现场提出,并得到嘉宾的正面解答。
本文标题:大众点评开放平台-盛大战略:用开放平台吸引人才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