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张三:张三-概述,张三-张三族

发布时间:2017-09-07 所属栏目:传统文化

一 : 张三:张三-概述,张三-张三族

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名字。张三可能真有其人,但更多时候与李四、王五一起指代不特定的某个人,揶揄或者概括常用。

张三_张三 -概述

张三,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名字。张三可能真有其人,但更多时候与李四、王五一起指代不特定的某个人,揶揄或者概括常用。例如古代说书人常说:那张三的李四的都来了。也常被用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因此名平常普通,进来也被用来指代1个普通人群体,即“张三族”。

张三_张三 -张三族


介绍


张三,全中国最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个名字太普通,所以他只能是小人物。从北京上海到每1个普通城市,都有张三这样的人存在着,可能是你,可能是你身边的朋友。无数个张三汇聚到一起,就成了“张三族”。
如果你是背着生活压力的男人,你就已经成为了“张三族”的候选人。你可能是个生活平稳的中年男人,工作还算稳定,家庭还算和睦,孩子还算听话张三:张三-概述,张三-张三族_张三
,每月数额不菲的房贷对生活还构不成太大压力,父母的身体也还算健康。中国人讲究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没错,可以让人常常保持放松的心态,但它同样也有害处,最大的害处就是容易让人懈怠,容易让人不思进取。平稳总是相对的,你没有意识到领导对你工作的不满是因为你的懈怠,反过来你却说认为领导实在变态;你没有注意到父母的身体一天天变差;你没有注意到温和的妻子已与你渐渐远行……小心了,如果任何1个危机爆发,你都会迅速沦为“张三族”徐峥解读“张三族”

反映都市小人物奋斗故事的《老爸快跑》在央视掀起热浪。1个三十多岁的都市小男人,原本过着懒散、邋遢的小市民生活,一连串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他方寸大乱,老婆离婚、小店被骗、老爸爸生病、争夺孩子抚养权……他的名字叫“张三”,这部戏的热播还引发了1个新名词——张三族,意指生活现状令人堪忧的中年男性。关于张三族的话题油然而生,而扮演张三的徐峥对这个不起眼的群体有着特殊的理解。在接受当年的“张三生活”。

徐峥解读

“功成名就也很容易沦为张三族”
对于男主角,导演故意用“张三”这样的名字。徐峥这样总结“张三”:“1个普通的名字代表了大都市里为生活奔波的芸芸小人物。这名字还有一层隐喻,所谓‘张三族’,即年龄大、基础差、起步晚、情势急,本来安然过着平稳的小日子,没意识到时代发展这么快,落了队,也错过了花季,他们已经没有青春挥霍和等待了,只有加快跑起来,辛酸苦辣地奋斗着。”
至于如何看待这类人群,徐峥说:“所谓成功的定义,其实都是社会赋予的,是不是有钱就是成功,我不这么认为,成功有各种各样,关键是看有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这类人缺少的就是价值观和奋斗精神。”
那么该如何让“张三族”摆脱困境呢?徐峥也有自己的答案:“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这是走出困境的最好办法。对于一些功成名就的人来说,怎样突破原来的格局、
挖掘自己的潜力也很重要,要不然也很容易沦为张三族。”
曾经也是“张三” “这样的经历很重要,能够清晰定位”
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到电影《爱情呼叫转移》、《疯狂的赛车》,一直以来徐峥的作品以喜剧居多,《老爸快跑》也带有喜剧成分,但私底下的徐峥并没有意料中的言语幽默,冷静地回答每1个问题。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他,一路走来成为实力派明星,但他当年也有着很长时间的“张三”经历。徐峥说:“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的尴尬的阶段,但我的张三经历相对较短,刚毕业,没人找拍戏,也没有人找我演话剧,后来就不假思索地去了去广告公司去推销业务,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业务,干了几个月发现自己不宜这样的工作,后来又重新跟朋友建立工作室,之后才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经历是很重要的,能够找到清晰的定位。”
目标锁定好男人 “好男人,除了承担责任,还要活得有价值”
剧中的张三为了生存、为了儿子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而在生活中,作为1个男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徐峥也一样也不少。“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是责任,对家庭负责,包括经济、情感,这是作为1个男人最起码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什么样的男人才算好男人,徐峥也给自己定了个标准:“除了承担责任,还得活得有价值。我谈不上优秀,只是普通人而已。我觉得人生不光是工作,还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怎么做事、怎么做人,怎么做1个好丈夫,怎么做1个好爸爸,现在的很多事情对于我来说也是第一次,需要不断的补充。”
徐峥2008年底已经当上了爸爸,教育孩子的问题也是他时常要考虑的:“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还是个外行,我现在都尽量从书上汲取一些知识,希望找到最科学、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但由于常年在外拍戏,徐峥对孩子还是有一些愧疚感:“我们2个在家里没有硬性分工,谁主外谁主内,但妈妈的角色付出的确比我这个爸爸多,这点我很内疚,现在看电视,孩子已经能认出母亲了,但看到我却没什么反应。”
与陶虹同看八卦 “娱乐时代,就要泰然处之”
明星的家庭总是容易被人摆在台面上议论,徐峥和演员妻子陶虹也不例外,去年,就有传闻说他俩已经低调离婚,还拍到了徐峥独自带着孩子打预防针的照片。
这些事徐峥看得很淡:“现在本来就是1个娱乐的时代,普通人遭到议论都是难免,更别提演员了。遇到这些传闻就泰然处之,有时候我俩约着一起看看,‘瞧,他们又说我们什么了’。”
陶虹在接受采访时,总是毫不吝惜地夸老公的好。当记者把陶虹的夸奖转述给徐峥时,他很谦虚地说:“我哪有那么好,我也就值59分吧。再说了,你去采访她,她能说我坏话吗?要是说漏嘴了,回头指不定传成什么样。”
结婚多年,徐峥和陶虹在影视作品上没有再合作,徐峥说:“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一起演戏,而且不能让观众对我们的角色有预料。”徐峥更大胆地说:“如果合作,戏里我们一定要突破传统的关系,不能演一对。”

张三_张三 -表现

A已婚生子,但夫妻感情平淡如水,像熟悉的陌生人。2个人睡在一块多年,不需要互道晚安,牵手或拥抱更是多余,只有快感,没有温暖。
B有稳定工作,但工资不高,一不小心就会超支。在单位站稳脚跟后,再往上趴的希望也不大,就得过且过。
C生活简单规律,不再回忆过去的挫折,也无心畅想未来的奇迹。

二 :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文汉字。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母舰_航空母舰 -概述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尼米兹级军舰,美国海军的超级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常简称为航母、航舰)是1种以搭载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军舰,舰体通常拥有供固定翼飞机起降使用的巨大甲板和座落于左右其中一侧的岛式舰桥(一般称为“舰岛”)。航母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队中的其它船只提供其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支援和远程打击能力。航空母舰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现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最重要的作战列舰艇之一。

航空母舰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作战能力实用化后的影响,在各国航空技术进步、进而使陆基飞机有能力攻击地面目标的同时,海军亦用飞机来进行侦查与攻击敌军侦察机,因此出现了专门供水上飞机整备与其他双翼机起飞的水上飞机母舰。一战后,各大海军强国主要仍维持着崇尚排水量大、装载大口径舰炮军舰的大舰巨炮主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军事理论家提倡将飞机用于攻击军舰的作法,因此研制出多种形式的航空母舰、奠定未来海空兵力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航母的重要性日益浮现,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马来亚海战的结果中显示,大型军舰在飞机的空中攻击下十分脆弱,大舰巨炮主义也因此走向终结,到了战争后期还出现了如莱特湾海战此类的航母大战。

二战结束后,航空母舰的地位一度因为核武器的出现而产生争议与讨论,特别是在受到核武器攻击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后又恢复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航母武力对抗苏联水面舰艇部队的格局,航空母舰更是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局部冲突与代理战争。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军备紧缩,目前仅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中国、泰国拥有或计划建造航空母舰,由于其造价与维护费用巨大,拥有航空母舰也是国力强大的表现,在这方面美国海军即拥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母总数的一半,排水量则占了超过80%,其相关科技也是世界领先。

母舰_航空母舰 -历史

一战与战间期:启蒙与摸索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1910年11月14日,美国弗吉尼亚州汉普顿锚地,尤金·埃利驾驶一架寇蒂斯双翼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侦察巡洋舰上起飞

航空母舰的历史与飞机历史近乎相同地悠久,在莱特兄弟于1903年发明飞机后短短7年,法国人亨利·法布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1种水上飞机,令飞机的起降范围自陆地延伸至海上。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埃利于停泊在港内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的木质甲板上驾驶柯蒂斯式双翼机,成功离舰起飞,并降落到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创下人类首次于军舰上起降飞机的纪录。各国对未来空中力量抱有远见眼光的人士以各种方式促使军方建立海军航空兵,如美国的格伦·柯蒂斯,该人甚至进行了一场公开试验,亲自驾驶飞机投掷武器攻击港内停泊的靶船。然而,受限于当时各国海军的建造配有大口径火炮军舰“无畏舰”的军备竞赛,建设海军航空兵仍算是非常前卫的思想。虽然如此,水上飞机的发明仍受到各国海军的瞩目,其中尤其是英国,建造了第1种专门整备水上飞机的舰船—“竞技神号”水上飞机母舰,并在1912年5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航空兵,日本、意大利、德国、俄国也随之跟进发展水上飞机母舰。水上飞机为航空母舰的滥觞,在其诞生后不久,世界即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是唯一将其使用于海上作战的国家,并在传统大规模战列舰决战的日德兰海战后,提出水上侦察机有助战局发展的意见,并要搭配保护它的战斗机,因此,不能再只使用没有飞行甲板、无法供战斗机起飞的水上飞机母舰,必须重新设计另1种新军舰,这即是后来的航空母舰。

英国当时的海军总司令戴维·贝蒂下令将勇敢级战列巡洋舰“暴怒号”加装大型飞行甲板、改装成航空母舰,并做了一系列的试验。暴怒号的外型犹如巡洋舰与航空母舰的结合体(类似原始的航空巡洋舰),前方多座舰炮炮塔,后方则是长直的甲板,舰载机起飞并不成问题,但降落时会受到上层建筑气流影响而十分危险。为了解决此一问题,原先另一艘要建造为航空母舰的远洋邮轮“罗索伯爵号”(ConteRosso)被下令改装去除掉所有上层建筑,变成“全通式”甲板,而后被命名为“百眼巨人号”。1923年,英国建造了“竞技神号”,其为第一艘专为航空母舰来设计的船舰,拥有许多现代航母的特点:全通式甲板、封闭式舰首以及位于右舷的岛式上层建筑。在此时期,世界另一边的日本与美国也拥有了航空母舰,前者的第一艘航母—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服役、专为航空母舰来设计的船舰(原因是竞技神号工程进度缓慢,导致较晚开工建造的凤翔号较早下水完成);后者的第一艘航母则是由“朱比特号”运煤船改装而成,被命名为“兰利号”,同样拥有全通式甲板。美国海军在兰利号上发展许多新技术,如弹射器、降落指挥官制度、阻拦网等皆是。各国摸索出航空母舰的基本形式后,于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之际,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英、美、日三国接连建造了一系列的主力航母—舰队航空母舰。在舰载机技术上,日本与美国发展蓬勃,反而英国因为军种恶性竞争(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与飞行员皆由英国皇家空军所提供)而发展迟缓,为三者中最落后者。欧洲其他大国,如意大利、苏联受限于海军思想的不同而未有发展航母,前者凭借其地中海位置的优势而认为没有必要特地建造海上的移动机场,后者则因为其内战结束不久、海军力量不强而将其作战范围设限于近海;至于法国的海军航空兵发展迟缓,仍以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为海军主力,仅改装一艘改装自战列舰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额外的造舰计划而后中断。

二次大战:蓬勃发展

欧洲战场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1964年6月30日,由“企业”号航母,“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导弹巡洋舰组成的世界上首支全核动力舰队出发进行环球航行。

主条目:大西洋争夺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方面一共有四个国家分别兴建,操作或者是企图改装为航母: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其中只有英国具有较大规模的航母舰队与实际战果。

1935年,希特勒宣布德国将会兴建航空母舰以增强德国海军的实力,隔年两艘航母的龙骨在造船厂安置。在1938年公开的造舰计划—Z计划中,德国海军预计在1945年以前兴建4艘航空母舰,但是1939年时将数量减为两艘。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迅速地打败了波兰与法国,但是战争开始之后资源需求庞大,而德国在战前就已经面临资源缺乏的状况,使得德军的航母计划遂而推延。面对久战不下的英国,德国改采取潜艇攻击英国海上贸易线,封锁其战争物资。战争初期英国商船队损失惨重,在意大利参战后,英军航母兵力也随之分散到地中海与大西洋。经过几度挫折后,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逐渐凸显其作用,在1940年11月突袭意大利塔兰托港、1941年5月围攻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和1942年8月援救马耳他岛的基座行动中均有杰出的表现,其中尤以塔兰托的作战中,英军凭著20多架鱼雷机突袭,即获得三艘意大利战列舰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成果。欧洲战场中,由于仅有英国海军拥有强大的航母兵力,故航母涉入的海战主要是德意两国的岸基飞机与其交手。到二战中期时,英美两国大量建造了成本低廉的“护航航空母舰”以及“商船航航空母舰”,以其搭载少量飞机就可以达到威胁德军潜艇之效,最终令盟军于大西洋的潜艇战中获得了胜利。

法国的贝亚恩号于大战期间都是在半封存的状态下,1944年美国将这艘船运回美国本土再度改装,这一次则是改为一艘运输舰,完成之后交给法国操作。

太平洋战场
主条目:太平洋战争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小鹰号上的升降机

在地球的另一边,太平洋则出现了海军史上最激烈的海空大战,交手的美军与日军皆拥有强大的航母舰队。

1941年,日本帝国决定与英美荷三国开战。鉴于塔兰托的例子,日本帝国海军设计了攻击美国珍珠港的行动,这是首次大规模集中使用航母武力的作战,于1941年12月7日实施。日军共将派出6艘航母、353架舰载机对港内的美军舰队施行奇袭轰炸,最终美军太平洋舰队有18艘水面舰艇受到攻击而重创或者是损失,其中两艘战列舰受损过重沉没或者是无法修复。虽然日本海军航空兵在本次行动中表现了近乎完美的对舰攻击,但由于美军港内并未停泊航母,使得日军虽然达成牵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目标,但是未能重创其海军航空兵力,实际上仅是终结了各国海军一度崇尚的大舰巨炮主义,往后航空母舰将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在1942年初的日军接连攻势中,航空母舰与飞机展现了强大的对舰打击能力。马来亚海战中,英国两艘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在缺乏空中武力保护的情况下出航,立刻被日军88架陆基飞机击沉,后者仅损失6架飞机;印度洋空袭行动中,日军再度集中航母对英军驻于锡兰港内的舰队施以空袭,将英国海军战力暂时性地自太平洋驱逐。

不久,美军凭借航空母舰逐渐扭转了日美两国的海军情势。1942年5月,发生了首次航空母舰间的战斗—珊瑚海海战,双方的船舰皆在彼此舰员视距外,全凭舰载机进行攻击与防御[;同年6月,中太平洋爆发的是航母间首度的大规模会战,由于此时期的日本航母当时正在进行弹药挂载作业,同时损害管制能力不足,因此大部分参与此战役的日军航母在美军轰炸机突袭之下被一举击沉。此后,日军于太平洋发动攻势的能力即大为减弱。1942年8月,日本再于南太平洋损失大量海军飞行员,美军在此期间争取到其将全国工业能力投入战争生产的时间,一批批新式航母下水服役、大量训练完的飞行员进入前线服役,而日军在人员与航母的损失均大于补充。最后,1944年6月与10月的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更是将日军航母与飞行员消耗殆尽,除了自杀式飞机外,没有方法阻挡美国海军向其本土进逼,美国航母战斗群发挥了摧毁敌人海军以及封锁海上通商线的强大能力,进而促使日本最后的投降。

二次大战航母使用方式蓬勃发展,在起降、伤害管制和攻击方式方面皆有极大的突破,并于实战中充分获得使用之经验。

冷战时期:超级航母与轻型航母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二次大战后,各国海军皆无实力可挑战美国海军的航母部队,当时其数量即为全世界其他国家航母总和之数倍,相关科技与使用经验也最为丰富。轴心国战败与核武器的出现而促使美国将大量航母封存,其中不乏为新造舰只。当时不仅美国、世界也流传核武器改变海军本质的观点,认为战争将决胜于空军轰炸机投掷的核武器,大量成本所建立的航母部队将会瞬间被消灭。除了核武器外,喷气飞机开始普及,令舰载机体积与重量大幅增加,因此美国开始着手设计巨型的航空母舰,为日后“超级航空母舰”标准之前身。在此时期,受到了核武优势论的影响,美国海军计划运用大型航母上的舰载轰炸机来投射核武,最终研制出了航母“美国号”,然而新成立的美国空军亦坚持战略轰炸机的决定性,最终在会议中航母方辩论失败,美国号计划也流产。

虽然二战后航空母舰的地位一度降到了最低点,但随后于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大量的喷气舰载机以其为基地投入战争,令航母的重要性又受到了重新的评价,也让直升机有了新的发挥空间。这个时期,英国研制出诸多航空母舰设计新技术——光学助降装置、蒸气弹射器与斜角飞行甲板,成为日后大型航母的典范,美国海军也结合上述技术特征建造了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此外,随着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的核动力军舰试验的成功,美国海军也开始于航母上使用核动力,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便于1960年下水服役。60年代初期,美国服役了第一批弹道导弹潜艇,美国海军不需要航母继续维持对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核子武器的攻击计划,因此在1976年不再将航母列入单一整合作战计划(SingleIntegratedOperationalPlan,SIOP)中,而是担任核打击任务的预备部队。同时美军也为了因应苏军潜艇的威胁,将大批的旧式埃塞克斯级改装为反潜航母。随着世界核技术的进步,核能舰艇的建造成本逐年下降,经过慎重考虑后,美国自1975年起开始建造新设计的“尼米兹级”航母,以替换大量旧式航母;随后30年,各艘尼米兹级航母接连完工服役。尽管每一艘尼米兹级与前一艘相比都有所改良,但基本设计始终不变。

美国以外的航母拥有国——英国与法国,由于经历二战和殖民地纷纷独立而国力大减。英国将航母大量卖给其他中小型国家,这些旧式航母本身于二战期间赶着建造,其设计到了1950年代早已无法应付喷气舰载机的需求,很快就从他国中退役。由于国防预算不断地缩减,英国甚至一度想完全放弃建造航空母舰,只有为因应苏联潜艇威胁与护航所需而建造了三艘轻型的“无敌级”航空母舰。无敌级其采用新式的“滑跳甲板”技术,并搭载垂直/短程起降战斗机与直升机作为主要战力,在1982年与阿根廷所爆发的马岛战争中,尽管无敌级因为没有搭载预警机而造成英军船舰的损失,还是证明了其存在价值,在阿根廷空军战机作战半径的边缘,为整个舰队提供部分保护。无敌级日后影响了其他中小型、资源与成本较少的国家来发展类似的轻型航母,包括意大利、西班牙与泰国,同样建造了设有滑跳式甲板,也以直升机和垂直/短程起降机为舰载机的航母。法国则在二战后从英国与美国租借轻型航母,将其投入于法越战争中,而后于1950年代研制了两艘“克里蒙梭级”中型航母,其服役三十多年后又再建造了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

至于美国于冷战的主要竞争对手——苏联的航母发展之路较为复杂。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执著于导弹与核子武器,对航母抱持鄙夷态度并抵制其发展,一直到美军将核打击任务交付潜艇后,才发展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军舰。到了1964年古巴导弹危机后,赫鲁晓夫才真正正视航母的价值,结合先前海军内部暗中研究出的设计,建造了“基辅级”航空母舰。基辅级除了搭载舰载战斗机与反潜直升机外,本身还有强大的对空、对潜、对舰武装,但与西方国家的航母相比,也只能说是拥有大量导弹武器的轻型航母[17]。苏联较为正规的航母一直到1991年才出现,是为“库兹涅佐夫级”,采用大型滑跳式甲板,仍保有许多导弹武器,与西方设计思维有所不同。

冷战期间航空母舰主要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与代理战争,包括朝鲜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黎巴嫩内战、1971年印巴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等等,皆展现了其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

二十一世纪:各国目前拥有与建造中的航母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美国企业号和法国戴高乐号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现今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分成自制和购入航母的国家,前者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俄罗斯,后者包括巴西、印度、泰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美国、英国、印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还继续在建造航空母舰。

现今世界上航母兵力绝大多数隶属美国海军,该国所拥有的航空母舰已全数核动力化,分成十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部署于世界各地区。美军目前正建造三艘新型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除了美国外,巴西是美洲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目前拥有一艘克莱蒙梭级“圣保罗号”,其前身为法国海军福煦号。

欧洲方面,英国于二战后将大部分航母转卖至他国手中,包括荷兰、澳大利亚、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等国都曾短期拥有过英式旧型航母,彼此间又相互转卖或送入废铁厂拆解,只有少部分保留于各国至今继续服役以及现代化。英国目前仅剩下一艘无敌级轻型航母“卓越号”,虽然有目前正建造两艘类似美国尼米兹级、拥有斜向甲板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常规动力超级航母,但近期因经济因素导致建造工程极慢,预估完成时间不停后移。类似情况的还有法国,其目前拥有全欧洲唯一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并采用蒸气弹射技术,为舰体构造最接近美军者。法国因为欧洲金融风暴和与英国的军事合作等诸多问题,新航母的工期不断地被延长,目前计划已被取消。俄罗斯方面,俄罗斯尽管继承了苏联过去庞大的军事力量,表面上仍为世界海军强国,但已无力维持以往五艘航母的能力,基辅级相继被卖到废铁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原先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新型航母也跟着夭折,目前仅留有一艘“库兹涅佐夫号”。2008年7月27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宣布该国将会在2012至2013年期间开始建造新式核动力航母的消息,并将组成北方舰队与太平洋舰队共五至6个航母战斗群。另外,欧洲的西班牙与意大利也是极少数有能力自制航母的国家,前者目前拥有一艘“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已退役),后者则有“加里波底号”与“加富尔号”两艘,两国皆采用的是滑跳式甲板的轻型航母。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世界各国航母数量一览

亚洲方面拥有航母的国家则少的多,仅有印度、泰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除了现役的旧型英式航母“维拉特号”外,还购买了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进行现代化改装,同时本国也计划建造两艘新型航母“维克兰特级”,排水量分别为40,000和65,000吨,欲组成3个现代化的航母战斗群。泰国则拥有冷战时向西班牙购买的航母“查克里·纳吕贝特号”,是东南亚地区唯一拥有航母的国家,但从维护与训练情况来看,其宣示作用远大于实际战斗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则自1985年起开始自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购买了旧式航母进行试验与拆解,其中“基辅号”、“明斯克号”,被建成军事主题公园分别位于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天津滨海新区航母旅游区,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墨尔本号”研究后被解体,将苏联旧舰库兹涅佐夫级的“瓦良格号”重新改装,于2011年8月进行了试航,并于2012年9月25日入役,名为“辽宁号”。另外,土耳其于2012年11月宣布将建造国产航空母舰,代号名称为“LCD”(LandingPlatformDock,登陆平台基座),排水量约24,000吨,外界猜测其将类似于西班牙海军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

母舰_航空母舰 -航母构造

舰体与舰岛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想象中的中国航空母舰

现代的航空母舰基本由一具船体上平直的甲板和位于一侧岛式舰桥(舰岛)所构成,甲板下设有廊式夹层,并另有多个水密隔舱、机库、武器库和船员住舱,大型航母的甲板甚至可达6层之多,而舰体侧边则有二到四座升降机,用于将机库飞机升起与卸下甲板飞机。舰首则采用封闭式设计,从飞行甲板到船头皆一体成形,以往二战时期的航母除了少部份如“列克星敦级”者外,皆是直接于上甲板再铺上飞行甲板,这种被称之为“开放式”舰首,有着防空机枪位置设立和起放船锚方便的优点,却有着强度的问题,像是埃塞克斯级的“大黄蜂号”就于1944年因为台风而使舰首一带的飞行甲板严重损毁(因此后来美军在战后设计该级航母时借照“福莱斯特级”而全面采用封闭式舰首,往后也一直沿用下去[28])由于改用封闭式舰首,起锚装置由舰首甲板改移到舰内操作。自尼米兹级9号舰“里根号”起,美国航母舰首下方开始采用球形鼻首来建造,苏联基辅级、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级也采用此设计,据计算最高航速可相差一节,目前已成为航母的趋势。航母侧舷通常为其供油处,大型的斜角式甲板航母之舷侧甲板下即设有额外的露天甲板进行作业,与补给船只补充船舰油料与航空燃料;舰尾则为舰载机维修与测试的地区,为开放式。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航空母舰的构造

舰岛方面,现代航母力求其外型简洁以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但其中技术非常复杂,发展至今已实现了上层建筑的“集结化”,包括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封闭式桅杆(AME/S)、电磁辐射系统(MERS)和多功能射频系统(AMRFS)。早期的全通式航母因为设计都还在摸索阶段而有省略过舰岛,如英军的百眼巨人号、暴怒号,但后来发现此规划对导航与航空管制不利而作罢。目前所有的航母舰岛皆配置于右侧,这是源于早期英国设计时基于大多数飞行员于起飞或是进行攻击时习惯往左弯的关系(这是因为飞行操纵杆为右撇子设计,设置于右侧,若要转弯,飞行员向左拉动远比向右要来的顺手)且飞机降落过程中要逆时针旋转(即左弯)进入环绕母舰的环型航线,在二战时期大部分战斗机追击轰炸机时亦是由右至左,直到今日也是飞机起飞后向左拐;还有1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英军航母设计前预计使用的“骆驼式”舰载战斗机在右转时因为技术问题,机体会下栽,造成许多新人飞行员罹难。日本海军的“飞龙号”即是极少数将舰岛配置于左侧的航母之一。未来航母可能如英国与法国现在正计划建造者—双舰岛配置于同一侧的设计,前段舰岛负责航行,后段者则负责飞航管制,两座舰岛皆比单舰岛之设计来的低矮。

升降机、机库与武器库

机库为储存和整备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地方,有分成“开放式”和“封闭式”2种。采用开放式结构的航母舰体为机库甲板上方再额外建造机库墙壁、甲板支撑柱等结构,再加上飞行甲板。开放式机库的优点为通风良好、伤害管制佳、炸弹若击入机库中爆炸造成的冲击波会宣泄到外面、结构较轻、容纳飞机多以及可依舰载机尺寸作修正,航母自启蒙时期一直到二战中期多为开放式。封闭式机库则为机库与船体结构整个一体成形,飞行甲板为强化结构。封闭式机库的优点有防御力强、结构坚固、核生化防护佳等。由于封闭式机库容易累积易挥发的气体、受到攻击或者是意外而着火的舰载机不能直接丢入海中等问题,一度很难被船舰设计师所接受,然而当舰载机喷气化后,航空燃料变得相当安全,加上后来发展的消防灭火与监控装置协助,这样的设计因而成为目前的主流。机库内除了航空飞行联队的维修人员外,还有属于航母的“飞机中期维修部门”(AIMD),可负责进行较大工程的维修作业,并分作“引擎部门”(维修舰载机的引擎)、“综合部门”(修补破损的机体结构或机翼)、“电子零件部门”(整备精密电子设备,如雷达、感应器)和“救难装备部门”(维修飞机驾驶员的安全设备),若是美国海军的航母,还可在机库内进行引擎喷气的试验。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航空母舰的构造

升降机则是将从舰载机自机库运输至飞行甲板的装置,早期配置于全通式甲板的舰身中线的前、中或后方,通常为2至3具,也是甲板上最脆弱的部份,如果升降机故障或是遭到破坏会导致航母飞机无法起降,进而丧失战斗力。此外,炸弹也可能被击穿升降机,直接进入机库中,该区又与堆积弹药与燃料的隔舱接近,一旦引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自胡蜂号航母起,开始将升降机位置调整到舰侧,这除了不妨碍起降作业以及安全外,还有着飞机翼展超过升降机宽度时亦能使用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超级航母的“福莱斯特级”曾在斜角甲板前方设置1个升降机,为的是要让飞机降落后立刻收入机库,然而后来发现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少,另外航母航行时泼上来的浪会波及到舰载机,故自将小鹰级起又将该处升降机位置调整至舰舷侧。现代大型航母之升降机约宽20多米、深达15米、可负重100吨,升降速度约为一分钟自机库搬上一架飞机至甲板。

武器库是用来储备各式炸弹、鱼雷、导弹与火箭的区域,位于船舰底部、水线之下,为船头尾各一处,中间则为机库,这些武器多以半组装方式收纳著。为了将其送至甲板,武器库有着比飞机升降机更小的专用升降机(以尼米兹级为例,共有9个武器升降机,其外型如1个从甲板向上开启的门,若为不需用到的情况则可盖起来,成为甲板的一部份),将武器从库中升到上一层甲板,由各层作业员进行阶段性的组装,再由该甲板的其他升降机往上送(部份通到机库),以防止弹药意外诱爆的情况,另外还有连结到舰岛右侧后方的1个武器集中区域,此处被称作“武器牧场”,若弹药爆炸可利用舰岛作遮掩、降低甲板上飞机的损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航母,还需要另外设计与区隔存放与组装核子武器的弹药库,被称为“特殊飞机维护储存区”(SpecialAircraftServicesStores,简称“SASS”)这些弹药库虽然也能够存放一般弹药,然而,冷战时期基于核子武器的机密和敏感性,这些弹药库的使用,人员进出管制与保安都有特别的处理和操作程序、没有受到相关训练验证或者是无关的人员,一概不得靠近。第1款安装SASS的航母是透过《27A改装案》来加装相关设备与空间的埃塞克斯级,在设计阶段就将SASS融入舰身结构的则是福莱斯特级。

飞行甲板与勤务人员

主条目:飞行甲板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一架A-6E入侵者从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起飞。

航母的1大特征即是巨大的平直甲板,供飞机起降之用,有“海上机场”之称。不同于陆基飞机在起飞速度不足时仅需延长起飞时间,航母甲板上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甲板设计对航母的战斗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最初,飞行甲板仅是在军舰舰尾处装上一条长直钢板,但因为跑道长度有限而起飞速度不足,加上甲板末端的舰岛构造亦产生不利于飞行的气流,这种设计很快被屏弃,因而出现“全通式甲板”,外观为长直的矩形,拦阻网将甲板分为前后两部份,前段为舰载机起飞区,后为降落区,而舰桥构造设置于舰舷侧。全通式甲板一直到二次大战结束的1950年代初期是大部分航母的主流,但进入冷战后,由于喷气飞机时代的来临,以往可满足螺旋桨飞机起飞的前段跑道长度无法令其起飞,其自后段甲板起飞的跑道长度令其他舰载机在这时无法降落,降低起降效率,直通式甲板也存在着着舰失败会撞毁跑道飞机的问题。英国曾试过在甲板铺设橡皮的作法,让飞机在没有开动起落架的情况下降落,但这造成飞机降落后难以移动的问题。

由于上述缘故,英国的丹尼斯·坎贝尔上校(DennisCambell)提出将甲板自舰身中心线左偏10度、前段甲板就可用来安全地停机和进行起飞的设计概念,若飞机在斜角区降落失败也不会撞到起飞区与停机区之飞机。后来美军也于1952年5月26日至29日从“中途岛号”的斜角甲板上试验过起降螺旋桨与喷气飞机,效果皆令人满意,因此在斜角式甲板概念得到发扬后,喷气舰载机才正式于1950年代中期大量使用,大量二战旧式航母如埃塞克斯级者也被改成斜角式。现今只有轻型航母仍采用全通式甲板,并结合滑跳式甲板的设计,舰载机为直升机与短距起降飞机的话仍可满足起降效率,通常舰身左侧为起飞区,右侧舰岛前后处为停机区。中型乃至大型航母皆采用斜角式甲板,舰前方的直通式部份用于飞机起飞,长约70至100米,斜角式部份则位于主甲板左侧,用于飞机降落,约长220至270米,两部份夹角6至13度。

为了让航空母舰发挥其功能,在作战期间时甲板上需要大量的勤务人员来加以操作,由于甲板上噪音声响大,人员必须带着安全帽与通信设备沟通,并以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和配件来区分彼此的工作。以美国海军来说,甲板人员由舰桥“飞航管制室”的“航空长”(AirBoss)所指挥、移动和整理停放之舰载机则交给“甲板指导员”(黄色头盔、黄色套衫)、“弹射组员”(绿色头盔、绿色背心)进行弹射器作业、“制动索长”(绿色头盔、黄色套衫)则控制制动索系统、“制动组员”(绿色头盔、绿色套衫)、“燃料补给员”(紫色头盔、紫色套衫)、“武器工作员”(红色头盔、红色套衫)、“医疗救护员”(白色头盔、白色套衫)、“维修消防员”(棕色头盔、棕色套衫)、负责舰载机战备就绪的“飞机长”(棕色头盔、棕色背心)、“降落指挥官”(白色背心)等等。指挥甲板舰载机配置、作战、整备等各事宜于舰桥的“飞行甲板控制室”进行。甲板上除了停放的舰载机外,还有各式工作车辆、舰桥、弹射器、拦阻网、拦阻索、喷流挡板和弹射器综合控制系统等设备。

起飞

飞机起飞需仰赖升力,升力与飞机起飞之加速度成正比,在航母空间有限的甲板中如何让舰载机达到足够的速度即是1个重要的问题,以300米长甲板的航母来说,仅有100米能用于起飞,远低于绝大多数现代舰载机的滑跑距离。目前其起飞方式的方式分为3种:“自力起飞”、“弹射起飞”和“滑跳起飞”(滑跃起飞)。若以起降方式分类,舰载直升机与垂直/短程起降机以短程或垂直起降的航母,其起降形式称作“垂直/短程起降”(V/STOL,若专指短程起飞、垂直降落则为“STOVL”),若借由弹射器起飞与以拦阻索降落则称作“弹射起飞/拦阻索回收”(CATOBAR)方式,另外还有“短程起飞/拦阻索回收”(STOBAR)的配置方式。

弹射起飞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弹射器冒出蒸汽,一架F/A-18C大黄蜂正准备从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起飞。你可以看到弹射控制室内的弹射指挥员。

1911年美国的西奥多·戈登·埃利森上尉(TheodoreGordonEllyson)发明了重锤与滑轮结合的加速弹射器装置,而后又改进为压缩空气推动活塞的弹射器,并于1915年10月装设于北卡罗来纳号装甲巡洋舰上,为最初实用化的弹射器,而后又出现了油压式的弹射器。早期由于螺旋桨飞机重量轻和起飞速度不大的缘故,一般都以自力起飞,只有重量较重的水上飞机和无甲板空间可滑行的战列舰舰载机才需要用到弹射器。到了喷气飞机的时代,舰载机重量大幅提升(二战时美军主力舰载战斗机—“F6F地狱猫”重5.7吨,而现代美军舰载战斗机“F-14雄猫式”重达27.5吨),自力起飞和原先的弹射器设备已不足以应付其需求,于是1951年,英国柯林·米切尔中校(ColinC.Mitchell)提出将航母蒸气轮机的蒸气连动到弹射器上,进而发明了航母用的蒸气弹射器(值得注意的是,第1个发明以蒸气作为弹射器动力源的国家是德国,用于1944年发射V-1导弹之用),并在伯修斯号航空母舰(Perseus)上首次安装试验,美国也于1960年研制出内燃式弹射器,但其效果不令人满意,日后被淘汰。到了现代,弹射器形式分成2种:“拖索式”和“前轮牵引式”,前者是以钢索将舰载机挂载于滑块上,再以其快速向前移动,将飞机沿着甲板上的轨道拖曳加速,进而起飞,目前仅有巴西的“圣保罗号”航母为此种弹射方式;后者则是将飞机前轮上的弹射杆挂载于甲板上弹射器的滑块中,经由弹射的拖曳达到加速之效,后者比前者省下大量的人力,弹射时间也更短,但舰载机需要经过专门设计,目前这种弹射法为主流。

现代的弹射器一般以蒸气作动力,其管线铺设于飞行甲板下,并在甲板的沟槽上连结一滑块,在“前轮牵引式”的情况下,飞机会将弹射杆勾住于滑块,当弹射器充气完成后,甲板会立起阻挡热蒸气、保护甲板作业人员的“喷流挡板”(分成耐热砖和流水冷却式2种,目前新建航母采用前者,在不需进行弹射作业的情况下可盖起来成为甲板的一部份),飞机再借由蒸气的强大推力驱动滑块前进而起飞,多余的蒸气再于管线末端排出,若天候恶劣、甲板勤务人员不好进行作业时,可以自甲板的“弹射器综合控制系统”操作,其为甲板上的1个半圆形透明操作室,可于该处操作弹射系统,不使用时可关闭而成为甲板的一部份。蒸气弹射器造价昂贵、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均复杂、保养非常费工夫、占用航母空间过大和过重(以尼米兹级来说,4台蒸气弹射器重量就有2280吨,体积则有2265立方米),一般大型航母上都有两部以上的弹射器,可以在2秒内将飞机自0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58],大约每20秒就可以让一架飞机升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的蒸气弹射器于航母上使用着,为C-13型,C-13型除了供给美国海军使用外,法国海军也使用此型。美国海军目前正尝试采用新式的“电磁弹射器”,其原理类似磁浮列车,能有效降低维护和发射成本,并能提升航母自动化程度。

短程、滑跳起飞
另1种主流起飞方式为“滑跳式”起飞,须借由特殊的“滑跳式甲板”。由英国的道格拉斯·泰勒(DouglasTaylor)所发明,最早于1970年代应用在无敌级航母上。原理为飞机贴著甲板进行滑行加速时,经由向上抬升约4至15度的飞行甲板获得正轨迹角、俯仰角速度和一定的初始高度。滑跳式起飞和弹射起飞相比的优势是成本低、技术简单和甲板人力少,缺点是飞机载重比弹射起飞者轻(载重中包括油料,影响其航程),也会降低飞机离舰速度、增加起飞所需跑道距离、起飞时需额外加速,使得飞机要耗更多油,导致飞机作战时间较短、起飞效率也比弹射起飞低(后者约为其四倍以上)。这种离舰方式一次只能让一架飞机起飞,要执行大规模机群的行动时颇花时间,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为了弥补这问题而设有两条跑道。

目前除了美国、法国和巴西外,各国航母皆使用这种甲板,虽然短程/垂直起降机有能力不借由滑跳甲板而进行起降,但这样武器载重量就必须有所牺牲,故一般作战时仍会尽可能以满载的状态进行滑跳起飞,等到弹药消耗完后再以垂直的方式着舰,亦有以拦阻网降落的类型。

降落

降落程序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一架ES-3A影子飞机正在降落到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

正常降落过程为舰载机先以平行于航母前进的相反方向之右舷飞行,再转弯进入进入顺风段,并放下阻拦钩与起降架,再沿着3.5°至4°下滑线进场着舰,以拦阻钩勾住拦阻索(若舰载机飞得太高会勾不到拦阻索,飞太低又会撞到舰尾),以其吸收飞机动能,起落架与尾部的拦阻钩同时放下,这时若为螺旋桨飞机要将油门减小,并采取平飞,而喷气飞机则以上两者动作都不需要。

着舰通常会有以下4种情况:安全着舰、复飞(WaveOff)、逃逸(Bolter)和撞舰(例如撞到舰岛),这4种状况中,复飞占了40%至50%,指的是未接触甲板而着舰失败的情况,倘若油门功率、反应时间和纵向加速度许可,仍可重新进入降落程序;逃逸则指的是飞机已接触甲板,但降落失败的情形,通常是拦阻钩没有勾住拦阻索,这时飞行员必须于甲板着舰区加速滑跑,倘若该机短程起降和引擎加速性能不足很容易失败。舰载机降落技术远比起飞困难,失事率也比陆基飞机高的多。航母飞行甲板若为300米,一般仅有100米可腾出用于降落(若为斜角处跑道,约有200米,仅为陆基降落跑道长的1/10),加上航母本身纵摇、横摇、上下起伏的运动、舰上干扰气流,如通过甲板表面而至尾部向下沉再往上升的“公鸡尾”气流和自右舷舰桥形成的乱流、风速限制(一般情况下,舰载机要降落必须要有25节以上的相对风,为了让降落顺利,航空母舰需要适时调整其航速)与可见度等都增加了着舰的难度,美国海军规定舰载机着舰时,航母纵摇不得超过2度,横摇不得超过7度,舰尾下沉不得超过1.5米。

助降设备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概述,航空母舰-历史_母舰
一架F/A-18C大黄蜂抓住了尼米兹航母上的捕捉绳。

早期,航母降落作业困难,发生事故伤亡多,因而最早在美军航母“兰利号”上出现了2种革命性辅助降落之制度:设置“降落指挥官”与使用拦阻网,前者于甲板上判断降落条件、飞机高度等来挥动旗帜打信号,一般由技术纯熟的飞行员担任,而后此制度传入英国。至于拦阻网则是让降落的飞机免于意外的一项保险,最初当飞机要降落时甲板人员要上前挂住钩索,而后进步成飞机降落时会开动下方的着舰钩来勾住甲板上并排的“拦阻索”,拦阻索两端连入甲板下的液压制动器,吸收飞机剩余的动能,进而让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没有挂到拦阻索,拦阻网可以避免飞机撞上甲板停放的飞机或是摔出飞行甲板,亦不会毁损机体,还可以调整降落位置,因此拦阻网的发明大幅提升了飞机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拦阻网时美国海军最佳的成绩是7分钟降落3架飞机,使用之后则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进入喷气舰载机时代后,由于其速度过快、降落指挥官和飞行员皆反应不及,原先制度已不能保证安全降落。50年代时,英国出现了由尼可拉斯·古德哈特中校(NicholasGoodhart)所发明的光学助降装置(但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灯号装置来协助降落的方式于日本在建造“凤翔号”时就已采用[),其以1个凹面镜反射灯光至空中,为飞行员提供1个指示降落路线的光柱(与海平面夹角为3.5至4度)。然而此装置仍受制于海面状况造成的舰体摇摆,因而出现了“菲涅耳式”光学助降装置。“菲涅耳式”光学助降装置彻底前者解决了光柱不稳定的问题,其外型为3种灯号组合而成,虽然会因型号而外观有所差别,但使用方法相同,中间直条灯号表示飞机目前位置过高或过低,让驾驶员将飞机调整为横条灯号位置,红色灯亮起表示飞机需要重新降落。菲涅耳式助降装置并非没有缺点,它有着易受天气云雾影响以及作用距离太短、以致于来不及调整误差的缺点,后来于60年代还出现了自动着舰系统(ACLS),由电脑控制其甲板运动着舰误差修正和飞行高度,并结合全天候型的雷达助降系统,其分别装载于舰载机和船舰上,以连动资讯来随时修正、调整为最适当的位置,由于其有着可能受电磁波影响的疑虑,因此现今航母降落装置多半是混合使用,包括光学装置、雷达助降系统以及降落指挥官,光学装置通常位于左舷,操作其装置的指挥官则在左舷后方。

动力

航母的轮机舱是整艘船的动力中枢,也是决定其重量与体积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主机形式分作柴油机、燃气涡轮机、蒸气轮机和核反应炉,由于航母属大型舰,以柴油机为主动力推力不足,而燃气涡轮则燃料耗量大,故现在大型航母多用后两者,小型者如无敌级、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级等则使用燃气涡轮机(有些外加柴油机辅助),而中大型传统起降航母则使用蒸气轮机,如戴高乐号、库兹涅佐夫号,这些蒸气可用于推进涡轮、发电机帮浦、灭火和注入蒸气弹射器,若其蒸气来源为核反应炉者则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否则即被称作“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核反应炉也分作“压水式”、“沸水式”以及“游泳池式”,现在大部分使用压水式。

核动力航母相比传统动力者的优势极为显著,拥有后者难以比拟的航程,以尼米兹级来说就可连续航行约20年(单以舰上物资来看,自持力则有90天之久),一克的铀可产生两吨重油燃烧出来的热量,能量转换效率极高。核动力航母在其它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它去除了以往设计师需费工夫排设的烟囱与排气道等诸多管线,后者总是占去舰上许多宝贵的空间,除了令舰体本身强度降低外,也让排出的废气腐蚀了设备与伤害了乘员的健康,突出的烟囱也让航母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加,其排出热流多少也会危及到飞机的降落,前者本身也成了红外线制导导弹的目标,也因为暴露于外的排气道令该舰的“三防”(防核子、化学、生物攻击)性能大打折扣。核动力航母可制造大量的淡水和充沛的电能,可用于空调和大量电器品,改善乘员的生活环境,也因为排除管线和储存油料的舱房等空间而使可装载之物资(如航空燃油、补给品、炸弹)更多、人员起居空间变得更大、自持战斗能力更久。

缺点方面,核反应炉造价极高,美军企业号仅八座核反应炉安装费用就要6,400万美金,运行三年后换一次炉心要价2,000万美金;1976年的尼米兹号则要价18.81亿美金、同级的后续舰里根号则要40亿美金。

母舰_航空母舰 -武装

舰载机

主条目:舰载机
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主要武器,其性能决定航母的战斗能力,载机数量越多者实力也相对越强,航空母舰本身也是为了让飞机起降、维修以及使其能长期作战而存在,相较于传统最大攻击距离仅有40千米的战列舰舰炮武器,舰载机有着1,000千米以上的作战航程,还可以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航程,并能在攻击完后回到航母上装载弹药,再度起飞攻击,其作战持续性和任务多样的作战能力也是舰载机与巡航导弹在海战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舰载机按照用途种类可分作轰炸机、反潜机、鱼雷机、攻击机、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机、直升机和侦察机,其中以攻击机和战斗机为航母舰载兵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若以布局和起降方式为依据,舰载机还可分作直升机、传统起降机和垂直起降机。现今大规模战争不再、军费缩减、航母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为节约成本而让单一舰载机功能多样化,专职的水平、俯冲轰炸机并入攻击机,许多的专职战斗机退役,改以战斗轰炸机与攻击战斗机(StrikeFighter)取代之,专职的舰上鱼雷机与侦察机也从航空母舰上消失。

舰载机由于其特殊而严苛的作战环境,在诸多设计上与陆基飞机截然不同,例如在机身材料选择上,由于要考虑机体长期置于甲板上具有腐蚀性盐雾、污染物和高温辐射等条件复杂的环境,材料必须慎选;在结构上,舰载机由于长期使用着舰钩降落、弹射起飞时极大的纵向过载,其整体强度必须要比陆基飞机更优秀;还有气动技术上必须严格要求低进场速度、高升力、失速控制和迎角飞行能力等等,在航母驶往远方战场进行独立作战时,舰载机兵力难以补充,这些直接影响其存活率的因素格外重要。

舰载战斗机、攻击机

舰载战斗机、攻击机与战斗攻击机是航空母舰的主力,2011年之际服役中的有美国的F/A-18、F/A-18E/F、法国的阵风M、英国海猎鹰II式(意大利、泰国与西班牙也采用该机种)、印度的海猎鹰式、俄罗斯的Su-25、Su-33和巴西的A-4天鹰式。目前英美与其多个盟国正计划装备新一代的F-35联合打击机,该机为第五代战斗机,有着隐身与垂直/短程起降的能力,其C型与B型将分别取代大黄蜂和海猎鹰系列,由于意大利与西班牙亦是潜在买主之一,届时舰载机类型将大幅统一,俄罗斯则预计在未来以米格-29取代现在的Su-33,印度海军也预计采用前者作为新式舰载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的歼-15由从乌克兰购得的T-10K-3试验机(苏-33原型机)发展而成,将部署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以及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产航空母舰上。

在上述现役的舰载机中,海猎鹰式与海猎鹰II式舰载机为垂直起降机,其战斗能力虽较直升机为强,能进行某种程度的空战、反舰、对地攻击行动,但因为必须以垂直/短程起降,在载重量上受到限制,故能搭载的武器和油料一般皆不如传统起降机。

舰载直升机、反潜机、预警机

目前固定翼的预警机仅有E-2空中预警机,由美国与法国航母使用,英国与俄罗斯则为反潜直升机或是垂直起降的猎鹰系列改装型,前者目前计划装备V-22鱼鹰式倾斜旋翼机的预警机型。一般来说,舰载直升机负责反潜、搜索、中程制导、运输和救援的任务,但不足以肩负对敌军战斗机或导弹的拦截行动,远程打击能力也不足,作为预警机的能力也不如固定翼飞机,与陆基直升机相比,舰载直升机有着为了收纳至机库方便,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旋翼与尾梁皆为折叠式等特点,有些舰载直升机甚至能于水面起降。目前世界各国航母主要就服役五种军用直升机,为美国海军的“SH-60海鹰式”、“SH-3海王式”和俄罗斯“卡-27”。美国海军也有使用固定翼反潜机“S-3维京式”,但由于冷战结束、任务需求量大减,现在多被用于其他任务,如侦查和空中加油。

其他

大部分现代航母的武装除了舰载机就只有保护自身最低限度的武器,包括各式防空导弹、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以及电子战武器设施。之所以发展至如此,其肇因于航母角色的转换与雷达设备的进步,启蒙时期时,航母舰载机的对舰打击能力都还在不明了的状态,定位为海上为战列舰侦查的工具,这样一来就无须太在乎甲板设计会影响到舰载机数量的问题,另外,由于当时舰载雷达尚未出现,航母会在无意间进入敌舰射程范围内,为了进行反击,航母上会配装舰炮。二战期间,舰载雷达蓬勃发展,航母可有效避开敌舰的突袭,加上舰载机的攻击能力已得到了证明,航空母舰本身就不需要防空火炮以外的武器,中大口径舰炮随即消失。尔后飞机进入喷气超音速时代后,传统防空炮根本无法应付,因此美国曾计划将防空任务全交由舰载机负责。

然而到了1980年代,由于苏联海军强化了反舰导弹打击能力,发展了自潜艇、飞机与水面舰等多平台发射大量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性攻击,这种战法极可能突破由舰载战斗机与护卫舰艇组成的空中防护网,因此航母本身现在还是配备了防空导弹、近迫武器以及电子战等武器来确保自身的安全,若是传统动力航母还可发射热焰弹来闪避红外线制导的导弹,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即装有射程约50千米的进化海麻雀导弹(RIM-162ESSM)、射程26千米的海麻雀导弹、射程9.6千米的RIM-116拉姆导弹、射程4.5千米的20毫米密集阵近防系统,还有干扰敌人雷达的反电战装置(ECM,例如SRBOC干扰丝发射系统)。苏联与俄罗斯航母算是个例外,由于其海军舰队防空网强度不足以及该国重视单舰作战能力,基辅级与库兹涅佐夫级舰本身火力比西方各国航母强上许多,包括反潜火箭、反舰导弹、防空导弹以及近迫防御武器,意大利加里波底号也有类似的武装,后者也是目前唯一1种可以发射鱼雷的航空母舰。另外,该国的加富尔号、法国的戴高乐号还有着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反应时间比尼米兹级者更短。

除了对应敌军武器,航母上亦有完善的消防系统,前者使用了海龙、泡沫、蒸气、海水等复式设计,并以甲板和机库为重点配置,可以中央管制室或地区独立运作。

母舰_航空母舰 -航母类型与替代品

航空母舰由于军事需求、成本和技术能力之考量,在历史上催生出数种航母类型、分类繁杂,时日至今,航母的类型已经少了很多。在启蒙时期、各国未真正理解航母价值时,有将各艘巡洋舰或是战列舰改造为航母,这种被称之为“改装航母”,以日本来说,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由于缺乏大型航母,而将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舰—信浓号改建为航空母舰,这种军舰由于本身设计并非为航母打造,常有整体强度不足、重心不稳、机库太小而载机量有限(如信浓号仅有50架上下,而约克城号则有90架之多)等问题。由于二战时航母甲板还很脆弱,甲板被击穿后容易使其下方弹药库爆炸,加上当时伤害管制措施尚不纯熟,出现采用在甲板上再铺设一层厚实装甲钢板的作法,此种被称为“装甲航母”,英军的“光辉级”航母就充分证明了装甲航母可有效防御日军自杀飞机的攻击,但这种设计会使得航母整体重心过高而导致稳定性不足、添加钢板也为升降机的设置带来了麻烦,另外由于添加钢板而压迫到了机库,使得载机量大为下降(如大凤号载机量仅有52架上下,比翔鹤号84架少上40%),更严重的是,装甲甲板受到的攻击会造成舰体永久性的变形,伤害无法修复。虽然日美英皆曾有装甲航母,但设计理念上又大为不同,美军倾向以飞机起飞拦截敌人的攻击空中部队,施以主动防御,因此注重机库的载机量,而英军因为被空军把持着飞机,欠缺侦查机,只能以装甲承受敌人攻击的被动防御来保护航舰,二战结束后,由于喷气飞机体型大增,加上后来检查出的舰体内部伤害问题,装甲航母的设计就被全面屏弃了。

二战期间,为了对应德国海军的潜艇战,英国于商船上加装飞机弹射器与搭载单架飞机护航,称其为“弹射飞机商船”(CatapultAircraftMerchantmanShip,简称“CAM”),而后采用廉价的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搭载少量的飞机(一般为10~20架)进行空投深水炸弹的攻击,这种航母被称为“商船航母”,或称之为“MAC”(Merchantaircraftcarrier)。之后,英军更是设计了专为船团护航的小型航母,并将此传至美国,由于美国的工业实力与该航母成本极为便宜,大量此种的“护航航空母舰”投入了战场,在二战1944年期间,美军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平均每一周就有一艘下水服役[90],它们虽然因为航速低而无法与主力舰队一同作战,但用于打击潜艇十分有效,它们于战后多被改装为搭载直升机的登陆支援舰(两栖攻击舰)。

以能搭载、操作与整备飞机之特点来说,亦有其他军舰在广义上被归类为航空母舰的1种,如“两栖攻击舰”与“直升机航空母舰”两者。两栖攻击舰的外型为全通式甲板设计,搭载大量登陆载具与兵力、同时以垂直起降机与直升机作为掩护支援,遂行两栖作战,在执行各式任务能力与攻击力等诸多方面皆无法与正规航空母舰匹敌,但对于国力较弱的国家来说,建造一艘两栖攻击舰作为航母的替代品也是1种适宜的选择。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大量多余的护航航空母舰被改装为两栖攻击舰,目前拥有国家除了美国外,英国、法国、西班牙(其类别取名为“战略投射舰”)、韩国、日本、法国与意大利,澳大利亚也保有或有其相关研制计划。直升机航空母舰这个分类实际上于现今没有1个准确的定义,也有两栖攻击舰亦被冠上此名称,作战任务以反潜为主,也有自轻型航母或护卫航母改装而来,早期几种直升机航母皆只能搭载直升机作为舰载机,而后到了猎鹰式垂直起降机出现后纷纷成为该舰的战力,因此“直升机航空母舰”这个词汇的意义变得不完全。日本的日向级护卫舰也有被分类为直升机航空母舰。另外,有部份文献将可搭载攻击用飞机的潜艇分类为“潜水航空母舰”,如日本帝国海军的伊号第四〇〇潜艇。

由于航空母舰的建造、人事与维护成本极高,各国曾多次尝试发展具有航母能力,但相对成本较小的船舰。例如美国就曾发展如武库舰、制海舰和海上浮岛等船舰来作为航母的代替品。武库舰为武装以导弹为主的低矮船舰,具有隐身性质,自动化程度高而舰上乘员少,其优势为建造成本、维护低,缺陷为导弹武器较舰载机的炸弹武器高得多,且任务能力单一、协调能力低,最终也未发展出来。制海舰则算是1种轻型航空母舰,以搭载直升机作为主要武器,以反潜作战为主要任务,虽然最终其与美国海军战略不符而被取消,但日后成为了其他国家发展小型航母的重要参考,如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海上浮岛则是1个能在海上漂浮的长甲板船舶、运载量大,其设计与建造最早起于日本,可供预警机、教练机和直升机进行起降,后来美国也跨入此领域,设计出甲板面积为尼米兹级的9.4倍大的浮岛海上基地,并预估其造价15亿美金,目前处于研制的状态。

母舰_航空母舰 -航母作战任务与战斗能力

主条目:航空母舰战斗群
现代航空母舰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作对地攻击、舰队防空、投放与发射核武器、反潜作战、反舰作战、航空管制、空中警戒、两栖登陆支援、电子战、战地指挥等。航空母舰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不会单独行动,一般会组成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2004年后,美军将其战斗群改名为“航空母舰攻击群”(CarrierStrikeGroup,通称“CSG”)〉。航空母舰舰队的组成会依照其任务、作战规模和威胁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该舰队共有三层保护:“外防区”(或称“纵深防御区”)、“中防区”(或称“区域防御区”)和“内防区”(或称“点防御区”)。外防区由航母舰载机承担,中防区则是护卫舰艇提供保护、内防区则是由航母本身的近防武器与舰载直升机完成。

一支航母打击群会有以下编制:一艘航空母舰(为舰队打击力之核心,负责所有作战指挥)、二至三艘潜艇(于航母前方潜航,进行侦查)、四至六艘巡洋舰与驱逐舰(没有巡洋舰的国家则以驱逐舰代替,为舰队提供反潜防空的火力,也能发射巡航导弹攻击沿岸目标。另外,美军的数种巡洋舰和驱逐舰都有搭载宙斯盾系统,可监视打击群半径500千米之上空)、一艘高速战斗支援舰(负责补给和运输食物、燃料、弹药),近代最大的航空母舰攻击群行动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动用了6艘航空母舰来进行“沙漠风暴行动”。

一般来说,航空母舰会搭载数种舰载机,组成各个航空联队,以美军来说,一艘航母就有一支“航空母舰航空联队”(CarrierAirWing),配有: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联队—1(14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联队—1(14架)、F/A-18C“大黄蜂”战斗攻击联队—2(各12架)、EA-6B“徘徊者式”电子战攻击联队—1(4架)、E-2C“鹰眼式”空中预警联队—1(4架)、SH-60F与HH-60H海鹰式反潜联队—1(7架)、C-2A“灰狗式”运输联队一分队(2架)。

以一艘航母上50架作战飞机来计算,一天可以进行150架次的攻击任务。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中,一艘航母平均一天能够攻击160个左右的目标,到了2001年进攻阿富汗的行动中,采用精确制导武器下,一艘航母一天可以攻击的目标上升到700个左右。正常状况下,航母上储存大约4000枚各类炸弹以供使用。

对地攻击、反舰作战到两栖登陆支援

对地、对舰攻击是二次大战中航空母舰的主要任务。航空母舰可自视界外让载有穿甲弹与鱼雷的轰炸机起飞,飞往数百米乃至数千米之外对敌攻击。航空母舰的远程攻击能力完全超过了曾为海军主力的战列舰,后者因而被其取代,海战由水面舰炮交火扩展至空中。进入冷战时期后。由于主要假想敌的苏联海军主要以弹道导弹潜艇作为主力,故航母往反潜发展,传统鱼雷武器也因为射程与准度皆不如兴起的反舰导弹而被取代原本用于攻击水面舰的地位。苏联解体后,大规模海战发生机率变得极低,航空母舰的功用再度回到以往的对地攻击任务、倾向于近岸地区作战,并以投送力量(尤其靠近海岸的目标)、支持两栖作战为主。以美国海军为例,在进行攻击任务前会先以预警机进行空中管制,再让攻击部队起飞,最前方3组电战攻击机与护航的战斗攻击机,后面再跟着4至6组携带炸弹和护航的战斗攻击机,进行全力攻击时约派出共50架的机群。航空母舰上的空中加油机还可以延伸其战斗攻击机打击距离,并达到战术奇袭之效,反之缺乏、无法使用空中加油机、攻击机航程因而不长的航母多将攻击机用于压制敌军反登陆火力、掩护登陆舰为主(如海猎鹰式短程/垂直起降攻击机,其受限于垂直/短程起降而导致装载燃料有限,航程相当地短,故以其作为舰载攻击机之航母多任务定位于此,搭载A-4攻击机的巴西“圣保罗号”亦然)。

在近来航母以支援登陆作战为主要任务的理念下,其本身的设计必须尽可能让作战飞机出勤率与回收率提高,因此储存燃油、弹药库、舰载机的空间必须增大,补给速度必须增快,也会有装载海军陆战队人员和登陆武器装备的空间。举例来说,欧洲目前最新的一艘航空母舰—“加富尔号”即是被要求拥有突出航空战斗能力以及能肩负两栖作战行动而设计的多用途航母,也是第一艘在设计阶段就特别关注其两栖攻击能力的航母,与先前的加里波底号相比,它的机库面积增大230%、载机数量增加80%、弹药储备量增加105%、燃料储备量增加57%、排水量却仅增加25%,并能搭载325名海军陆战队成员,且为了弥补大量用于进行登陆支援的直升机、而不能搭载制空战斗机的问题则以配备强大的舰对空垂直发射导弹来弥补,这些性质皆专门考量到支援两栖作战而设计,而不同于以往航母仅是兼任该任务的角色。

即便非为两栖作战所设计,航母在登陆战的行动中也有充分的价值。两栖战本身即是军事行动中极为复杂的1种任务,两栖远征部队从自军港口出发到抢滩行动,无不充满潜在的危险。例如,英军在马岛战争中迅速组成特遣舰队从本土往该岛进发,由于阿根廷海军的航空母舰“五月二十五日号”不具备远程打击大西洋航线上英军能力,以至于后者利用时间、于航行时彻底完成作战的准备。加上后来英军潜艇击沉阿军的巡洋舰后,后者航母即畏战而不出港,阿军不得不以岸基飞机攻击福克兰群岛周围的英军,变成了实质的远程作战,英军则有航母可作海上机场来整备其战力、以逸待劳,因而使后来的空战结果英军大胜,确保了福克兰岛四周的制空与制海权,完成部队的登陆,并成功封锁了阿军的补给线。其他如登陆前对岸轰击、舰载直升机垂直空降登陆、扫除登陆地点之潜艇威胁等等,皆是航母在两栖战中重要的功能。

核武器的使用

主条目:核武器

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英美两国着眼于欧陆上苏联极占优势的传统兵力威胁,在柏林封锁事件中更是受到后者的强大压力。然而相对来说,苏联海军实力并不高,因此英美的航空母舰在二战结束后的任务主要是围绕在反潜与攻击陆上目标2个方向上。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结束,美军开始大量的复员,多余的军舰也纷纷变为封存舰。美国海军内部普遍相信,美国空军(以及尚未独立前的美国陆军航空军)将运用原子弹来增强其军种的影响力,成为美国未来最主要的国防力量。然而,在1946年联合参谋总长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将基于军队可以执行核子与非核子攻击任务。当美国空军在1947年成为第三军种之后,军种之间为争夺预算和影响力(空军觊觎海军航空兵,陆军想要囊括陆战队)的冲突开始白热化,而核子武器与航空母舰正好冲突的焦点。美国空军在成立战略空军指挥部之后,企图将空中投掷核子武器的能力全部纳入该指挥架构下,这个企图直接威胁到海军航母与航空兵力的存续。空军数位将领,包括卡尔·史巴兹与詹姆斯·杜立德都曾先后发表过“航母无用论”的说法,指出“未来的战争不仅仅是由空军担任主角,而且是由战略轰炸机来赢得。”在此同时,美国空军与海军分别有着准备大量服役的“B-36轰炸机”和将要设计建造的“美国号航空母舰”案子,两者为争得预算而起了激烈的争执。

为了厘清这些争议,美国国会对此展开听证会,海军与空军在听证会中各持己见,当时参与作证的陆军将领欧马·布莱德雷则以他所指挥的2大登陆战(西西里与诺曼地)都未见航母的出现为理由,来陈述支持空军的意见。而空军认为他们是未来主要作战力量来源的说法主要是在两方面上:海军航母在核子武器的攻击下,生存力与持续作战能力堪虑(一枚核武器就可以能摧毁建造成本高昂的航母舰队),以及当时舰载机载弹量和航程的限制,使得航母很难安全的发起攻击并且回收这些飞机。此外,空军也声称一架B-36轰炸机的载弹量,可以抵得过12到18架美国号航母上轰炸机的能量;同时,1950年代以前的核子武器在体积和重量中都需要较大型的飞机来携带,连带使得航空母舰的甲板面积与排水吨位都需要大幅提高,显示航母舰队需要的预算将比以往来的高。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路易斯·强生(LouisJohnson)同意空军的论点,于1949年4月中旬下令停止并且拆除已经安放龙骨的美国号航母,还进1步的削减海军现役的航母数量。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仅有8艘现役航母(3艘中途岛级,5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生存面临严重的考验。

然而,两项先后发生的国际事件,让航空母舰在美国海军的地位起死回生。第1个事件是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了原子弹,使得美国军政高层极度忧心苏联的扩张和可能的战争。另外一件是就是朝鲜半岛的冲突在1950年爆发,最短时间内抵达该地区并且开始投入支援的并非美国空军的轰炸机,而是海军的航空母舰。随着日后美国成功将核武体积微量化、轻量化的进步,就连普通的轻型舰载机亦可装备,如A-4攻击机、SH-3海王直升机、S-3维京式反潜机皆可装备B57核弹,美国也在50年代于航母上试验可装载核弹头的巡航导弹—“RGM-6”,而到了60年代,美军将核打击任务交给了潜艇,便仅在航母上装配少量的战术核武。进入80年代后,美军舰上的核武数量急速缩减,冷战结束后许多的空射核弹头开发计划也跟着取消,而到了1994年,美国国防部依据舰内维护核武器成本高昂、战略方针而决定将船舰上所有搭载的战术核武器撤除。

二战结束后海军规模世界第二的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之一,但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欲独占其核武技术而通过《麦克马洪法案》,终止给予英国的核技术支援。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还是全力发展原子能科技,美国鉴于其将可能成功研制后一改态度,重新打开英美两国合作关系,另外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了原子弹的事实冲击了美英法三国,美国加速研制氢弹、英国也加速其进度,最终于1952年试爆成功,当时英国导弹技术尚未成熟,故投射平台依赖轰炸机,在1966年服役的WE177核弹被用于英海军航空队中,为其舰载机,如海猎鹰攻击机、海王式直升机都增加了对潜、对海、对地等多用途的战术核打击能力,60年代后,英国积极发展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武战力,航母舰载机与空军施行核打击的角色被取代。即使如此,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还是有挂载反潜型WE177核弹来防止苏联潜艇介入该区的战事[。到了1998年,英军裁减全部战术核武,并仅以潜射平台进行核打击。

苏联在发展航空母舰的过程较为曲折,一直到基辅级所装备的雅克-38攻击机才拥有投射核弹的能力,而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P-700”反舰导弹亦可装有威力50万吨TNT的核弹头,但现阶段俄国航母上已无核武器。与英美合作不同的是,法国则走上国防自主发展的路,在夏尔·戴高乐主导下,法国于1960年成功完成“蓝色跳鼠”核试爆,1968年再成功研制出氢弹。法国首先建立战略轰炸机作为核武投射平台,之后又先后建立了陆基与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吓阻武力,而到了1972年法国开始开发战术型核武来辅助传统武力,成果即是中程空对地导弹“ASMP”,可携带爆炸当量10至30万吨TNT核弹头,如专为空军与海军舰载攻击机“超级军旗”所研制的核炸弹“AN-52”。到了2008年,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发表其国防方针,将以新一代的阵风战斗机逐步取代超级军旗作为海军核武载具,以AMSP改良型作为主要武器,其目前装备的核弹头为“TN-80”与“TN-81”。

现阶段,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全球唯一可运用舰载核武器的航空母舰[116],其他国家不是已卸除就是不具备此类武器。

反潜作战

主条目:反潜作战
航空母舰的反潜作战是利用舰载机上安装或者是投放的设备探测、识别与定位敌军潜艇,再以反潜武器进行攻击的行动,也是航空母舰的主要任务之一。专司其职的“反潜机”除了攻击外,还可以执行包括设置反潜障碍、反潜巡逻、护航与警戒等任务。相比于传统以舰艇或是潜艇进行对潜战斗,反潜机能够利用速度的优势,在第一收敛区以外的区域活动,拥有快速布署、攻击范围大、火力强、不易被潜艇所反击等优势,最早起源于二战中利用轻型飞机、舰载机、水上飞机发射机炮、投掷深水炸弹或是火箭弹进行攻击。

由于潜艇特有的隐蔽性,反潜机驾驶员发现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时,是否发现潜艇全倚赖于飞行员目视,由于当时的潜艇由于以柴油机驱动,下潜一段时间就必须浮上水面,在飞机上加装探照灯来搜索依靠夜间掩护,在水面充电的潜艇,使得反潜机借由航母弥补了陆基飞机无法抵达的海上范围,也同时提高了发现目标的机会。等到空载雷达的波长降低到毫米级之后,利用雷达得以增加在远距离发现潜望镜或者是其他细小结构的机会。然而在二战结束后,潜艇动力方式出现了核动力,可长期待在水下执行作战,加上武器增添了导弹,无论是突袭能力或是攻击能力都有相当的提高,而反潜科技也日益进步,诸如声纳浮标,沉浸声纳,磁性探测仪等系统陆续成为反潜机不可或缺的设备,发展至今已是结合网络、整合资讯的多平台一体化反潜战体系,对敌方可能出现潜艇之海域分区搜索,或是进行跟踪时传递目标讯息至水面反潜艇艇,追踪目标的方式有投放声纳(可以由舰载机拖曳、吊放或是以浮标布阵等方式)、利用潜艇的磁性、废热、核辐射或者是螺旋桨搅动改变海水特性等方式来追踪。发现后进行攻击,使用武器包括航空鱼雷、航空水雷、航空深水炸弹和反潜导弹(此仅有俄罗斯海军航空母舰才有)。

航空管制、舰队防空、空中指挥

航空母舰是1个巨大的海上移动式机场,本身要掌握其作战范围内的制空权,以往都是由舰上专职的战斗机来进行空战,而宙斯盾战斗系统诞生后,舰艇的防空能力大幅提升,战斗机护卫其舰队空域的任务需求量大减,现今多交由战斗攻击机或舰队中其他的护卫舰艇来应付。

航母执行任务时除了要控制其战斗空域,还必须获得远程地区的资讯。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舰载雷达会有一定的视界死角,而舰载预警机即无此问题,可在远方进行侦查、指挥,以及为归航、起飞攻击飞机通信与制导(亦可制导自军导弹,提高其命中率与评估攻击成果),可为舰载机群的空中指挥中心。现代的预警机已能全天候、大范围海空与纵深地带快速搜索与监视(直升机巡逻覆盖面积约为舰载雷达之15倍),其探测距离可达400千米左右,同时可对多目标跟踪,故航空母舰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对于航空管制极为重要的预警机是必不可少的。英军在马岛战争时由于缺乏预警机而在战争初期受到阿根廷空军猛烈的导弹攻击而损失惨重,特别是超低空反舰导弹让“雪菲尔号”驱逐舰的雷达并未感应到而被击毁一事最为出名。

三 : 香包:香包-概述,香包-历史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香包_香包 -概述

香包:香包-概述,香包-历史_香包
香包

香包从狭义讲,是指里面填充丁香、雄黄、艾叶末、冰片、霍香、苍术等具有芳香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粉末,外表绣以各种图案的实体造型工艺品。它形状象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称香包。香包从广义讲,既包括实体型香包,又包括没有填装料的各类刺绣工艺品,如刺绣鞋垫、肚兜、帽子、披肩、枕套、台布、门帘、烟包等。香包范围的扩大,既反映了历史的演进,也反映了劳动妇女与时俱进的创新智慧。

[www.61k.com]香包_香包 -历史

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礼记、类则》载,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说明香包还有礼仪作用。战国时期以至秦、汉、晋,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晋以后渐为女人、儿童的专用品。宋时,官史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清代,香包成为馈赠佳品,特别是相恋男女以此作为馈赠的信物。现代,香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1个香包,传递一份友情,梢去一份好心情,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问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

香包_香包 -起源

香包:香包-概述,香包-历史_香包
香包

农历的五月五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过端午节,而在所有的端午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以往由于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这就是香包的起源。  香包本身其实只是1个把香料包起来的布包而已,但是由于古代妇女人人都做得一手好针线,所以香包的制作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有可看性。尤其是经由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香包,更蕴涵了一分深挚情意。把它当做礼物送人,那份温馨,就不是一张问候卡可以代替得了的。  香包又称香囊,也叫馨香。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五月俗称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称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  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1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1种保命吉祥的象征。于是就此确定了香包的地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做香包是妇女们表现女红手艺最佳机会。从香包图案和绣工可以看出制作者的手艺。

香包_香包 -意义

香包:香包-概述,香包-历史_香包
香包

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同样地也可以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至于送给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远了,一针一线都蕴涵了无限柔情。在以前,妇女们在子女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应该早日归来。这种温馨的习俗,在现代就比较少见了。  一来因为现在医药发达,靠香包袪邪避毒的功能已经消失,再则在工商社会,人们的生活步调紧张,职业妇女也越来越多,她们无暇研究女红手艺,因此每年端午节前后,就会有大量制作的香包在市面上出售,虽然图案也绣得相当漂亮,但不免有些匠气,而且采用的香料大多是化学物质,不但香味无法持久,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制造,己经失去了传统香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情趣和其中的温馨。

香包_香包 -材料

香包:香包-概述,香包-历史_香包
香包

基本上包括布料、绣线、香末、棉花、纸、树脂、装饰用的配件等等。现在就一样一样为大家介绍每项材料的作用。布料以前香包的制作,大都采用做衣服剩下来的零头布,现在都采用比较好的布料,当然主要的选择是在于布料的质感,对于体材合适的程度。线是各色的绣线,既可以拿来缝合,又可以绣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又有2种,1种是丝线,1种是绵线。香末就比较复杂,因为配料不同,所研出来的香末味道自然就不同,配料包括艾草末、雄黄粉、檀香粉、香粉等等。棉花是用来做香包内部的填充物,因为棉花本身轻柔而且可以久存不坏。纸包括纸板和棉纸,前者用来绘图打稿,后者根据前者描图再剪成纸样,有时也用来作衬底用。  树脂是用来做细部黏贴用的,比如说黏一只小猪的尾巴。装饰用的配件材料,有金线、利安线、亮片、珠子等等。

香包_香包 -制作

针法

香包制作香包的工具,它包括了绣花针,剪刀,熨斗,和绣花圈。
˙平针绣:所绣出来的形状是条虚线,用来固定接合装饰都可以。
˙回针绣:绣出来的形状是一条实线,比平针绣,绣得更牢也可以用来接合,装饰用。
˙直线绣:绣出来的形状是一条单独的直线。
˙轮廓绣:功用是绣出图样的外缘。
˙锁链绣:所用的绣线比较粗,可以拿来绣成花瓣的形状,可以做成装饰用。
˙人字绣:多半用做手帕的花边。
˙十字绣:和人字绣相同,所绣出来的交叉形花纹可作装饰用。同样的也可以做花边用。
˙扣眼锈:多半用在香包的固定接合缝边。
˙结粒绣:绣出来的图样是1个小黑点,多半绣成眼睛或是绣成花朵的心等等。
˙飞行绣:绣出来的形状像英文字母的V字,多半用在人物的嘴形。
˙扇形绣:和飞行绣不同的是多出中间的一条线,多半绣成小草或是树枝的形状。
˙贴布绣:通常是用在把一幅已绣好的花样,附贴在另一块较大的布上时,在边缘上做固定用。
知道各种基本针法各它的功用之后,我们不难了解到香包本中国传统手艺,刺绣这项女红的产物,现在我们即可先试着绣一幅图案。

基本型的香包制作

先选择适当的布料,剪裁为基本型,然后根据剪好的布料撰择适合的绣线。将剪好的长方形布料对折面向里,缝合布边以后,再翻面缝边绣合,以平针缝合开口处,缝一圈以后,把线头抽紧,留一小口倒

香包:香包-概述,香包-历史_香包
香包入香末要适量,再塞入棉絮,塞好以后把收口抽紧,再缝边成形,把做好的流苏缝合在香包底端,再用胶把剪好的叶子和丝带黏在香包的顶端,1个鸡心型的基本型香包就完成了。实物造形的香包先是设计图形,然后是描图剪纸衬,裱在布的背面。把布剪下来在上面刺绣图样,然后把正反两块已绣好的布形相互背对开始缝合。缝合时要注意空隙不可太大,缝一半就可塞入香料和棉花。  接着做装饰用的丝带,先接合固定在底端。然后把珠子穿上去,再打1个中国结和接上流苏,1个象征着幸福的香包就做好了。缠绕型香包的做法另外还有1种缠绕型香包的做法,先用剪刀剪出两块正方形的纸样,再贴上银纸做底色,把两块正方形的银卡纸背胶黏合成八角形,先在线头上沾胶,固定线头在卡纸里,然后开始缠绕,在八角形的每1个棱角上都对绕上线头,然后换绕黄色的线,1个外缘八角形,内呈八卦形的缠绕型的香包就做好了。

中国娃娃香包的制作

用一小块丝袜把棉花塞进去,成圆球形,把它捏紧,再用黑线把它绕紧,在它的顶部用签字笔把要做头发的位置用虚线点出来,然后用黑线在打好圆圈的对角在线对角穿缝再预留头发的长度,把它剪断再重复直到够了为止。把头发绕紧再用针线把它固定,或是绑上1个红色的蝴蝶结。接着是做眼睛,用飞行绣做嘴巴,再选用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做身体,开始缝边。用剪刀剪1个开口,把做好的头部缝上去,要注意线头不要露出来。再倒入香料,塞入棉花要塞紧。可以用勾针把4个角的空隙用棉花填紧。再把它缝合,接着再剪一块布当肚兜,可以在布上贴亮片,或是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在背面涂胶黏合,或是用缝的也可以。如果没有棉花和香末,可以用干燥花末及人工香精来代替。

四 : 蒸饺:蒸饺-基本概述,蒸饺-相关历史

五 :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

回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但回锅肉中所用的猪肉油脂含量高,甜面酱及豆瓣酱均含钠,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多吃。

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历史起源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www.61k.com]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所需食材

材料:五花肉、青蒜、葱姜、八角、酱油、糖、豆瓣辣酱

,青椒。

也可以采用红椒、尖椒等。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材料

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优选菜谱

菜谱信息

主料五花肉:400克辅料郫县豆瓣酱:大半勺小青椒:八个姜:3片花椒:1小把料酒:3勺盐:适量甜面酱:小半勺蒜:2瓣大葱:半根老抽:半勺

做法步骤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1. 材料1:姜切片,大葱切段。花椒1小把备用。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2. 锅里加清水,烧开后加入材料1,加半勺老抽,2勺料酒混合成汤汁,煮3分钟。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3. 放入五花肉块,中火煮10分钟(筷子可轻松戳入)。捞起后放凉(最好入冰箱冰2分钟),切薄片。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4. 材料2:炖肉的同时,青椒斜切开,大葱竖切丝,蒜拍碎。郫县豆瓣酱,甜面酱备用。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5. 热油锅入肉片煎炒,至肉片表面微卷。转中小火,入大半勺郫县豆瓣酱,蒜末爆香,炒出红油。入小半勺甜面酱炒匀入味。加1勺料酒,1勺炖肉汤汁。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6. 肉香四溢后转大火,入青椒,大葱丝煸炒至熟,加适量盐调味。关火。

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菜品介绍

回锅肉典故

回锅肉:四川名菜, 传 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 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老成都俗话说:“好刀敌不过热刀头”是历代川厨对厨艺知识的精妙总结。是四川特色菜。

回锅肉还有2个评判标准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1.肉片下锅暴炒,俗称“熬”,必须熬至肉片呈茶船状,成都人说:“熬起灯盏窝儿了”;2.肉片的大小是筷子夹起时会不断抖动。达不到上述2个标准, 必是失败的回锅肉。老成都煮刀头,必以小块老姜拍散、正宗南路花椒数粒共同下锅,小户人家为了节省燃料,提高效率,绝大多数会将刀头与萝卜同煮(煮时需要不断打去浮沫)。吃过这种肉汤萝卜,然 后再夹起“回锅肉”入口,此刻你方可领略老成都“原汤化原食”乃是何等美妙!本菜的主要辅料包括:产地出自犀浦和唐昌的郫县豆瓣,甜酱,德阳酱油或者中坝酱油,缺一不可。蒜苗必须是成都周边郊县土产的本地香蒜苗。

本菜出锅装盘,可见肉片肥瘦相连,金黄亮油,蒜苗清白分明,虽熟仍秀。右侧图片的菜品,就是一盘失败的回锅肉。其他所 谓“ 连山回锅肉,青椒回锅肉、锅盔回锅肉”等,均系派生出来的新派川菜,相比正宗老派的回锅肉,虽是枝枝独秀,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食材介绍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工艺:熟炒(据烹调工艺烹调技法界定)

口味:家常味 (据烹调工艺烹调味型界定)

调料:甜面酱(20克) 、豆瓣辣酱(10克) 、白砂糖(10克)、 味精(5克) 、植物油(30克)。

回锅肉的主料是猪肉,昔日较流行五花肉,现代则较多用猪腿肉、后腿肉或二刀肉或者叫坐墩儿肉,以肥瘦相连最佳。辅料则根据不同季节选用,主要有青蒜苗、青椒、泡生姜(泡菜)、蒜薹、卷心菜、大白菜、京葱、笋等等,只要下锅炒不会散掉就行。而调料则用郫县豆瓣、甜面酱、豆豉、酱油以及菜籽油或者猪油。

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制作方法

做法一

【原料】:猪后腿二刀肉(在臀尖肉斜下方,每猪约有2KG左右)

【PS】:当然用五花肉,臀尖肉也可以

【辅料】:青蒜苗

【调料】:豆瓣酱,豆豉(以永川豆豉为代表的黑豆豉及郫县豆瓣),料酒, 白糖,味精

【烹调工艺流程】:

1.肉的初步熟处理:冷水下肉,旺火烧沸锅中之水,再改中小火煮至断生(刚熟之意),捞起用帕子搭在肉上自然晾凉。

(注意:煮肉时应该加入少许大葱,老姜,料酒,精盐,以便去除腥味)

2.青蒜苗的处理:将其蒜苗头(白色部位)拍破(利于香味溢出),白色部位切马耳朵型,绿色叶子部位切寸节(约3CM)

3.肉的刀工成型:肉切成大薄片(一般长约8CM*宽5CM*厚0.2CM)

4.回锅工艺:

4-1.锅内放少许油,下白肉,煸炒,肥肉变的卷曲,起灯盏窝。

(把肉铲到锅边这个是懒人的做法!应该是把肉先铲出来再炒豆瓣酱)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4-2.下豆瓣酱和甜面酱,炒香上色(看到油色红亮)

4-3.先下青蒜苗头(白色部位),略炒闻香再下蒜苗叶(绿色部分)同炒

4-4.调味加入少许豆豉(需剁碎),白糖、味精,就可以。(咸味可根据此时菜肴具体咸度或个人口味酌加)

5.注意事项:

5-1:肉要冷后再切否则易碎(要的匆忙可以用自来水冲凉)

5-2:尝尝豆瓣的咸度才好确定用盐量

5-3:甜面酱用水按1:2比列进行稀释后再用

5-4:甜面酱和酱油起到调色和增香之用,适量

做法二

【用料】:五花肉(肥:瘦=3:2,带皮)、郫县豆瓣、料酒、

【配菜】:蒜苗、青椒

【过程】:

1.将鲜肉煮至八成熟

2.将煮过的肉切片

3.烧油

4.油开后,下郫县豆瓣,用大火炒至有香味溢出

5.下切好的肉片炒至肥肉部分变小、打卷

6.下配菜,炒熟就可以

做法三

【主料】:猪肉(瘦)250克

【辅料】:青椒45克 青蒜30克

【调料】:甜面酱20克 豆瓣辣酱10克 白砂糖10克 味精5克 大豆油30克 各适量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过程】:

1. 肉洗净,整块放入冷水中约煮20分钟

2. 用筷子试插,如无血水渗出即已熟透,捞出,待冷却后切成薄片备用

3. 青椒洗净,去蒂去籽,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

4. 青蒜去干皮,切段

5. 炒锅入油,先倒下肉片爆炒

6. 见肥肉部分收缩,再放入青椒炒数下,先行盛出

7. 用锅中余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高汤、糖、味精匀

8. 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

9. 起锅前加青蒜同炒,待香味散出,就可以盛盘食用。

做法四

【主料】:素肉

【辅料】:青辣椒,青蒜、豆豉、豆瓣酱

【调料】:盐、大豆油、甜面酱、鸡精、白糖

【做法】:

1. 素肉可用豆制品代替,青红辣椒洗净切成片

2. 坐锅点火倒油,待油热后放入素肉,加入豆瓣酱、甜面酱、豆豉、青、红辣椒、白糖翻炒,再放入鸡精就可以。

做法五

1.将五花肉煮半小时左右(用筷子叉一下,没有血水就好了)

2.待肉冷却后切成薄片,再将豆干和蒜苗切好。

3.锅烧热后放入切好的肉片,不停翻炒,将肥肉的油都爆出来(这样的肉吃起来一点不腻,还很香)

4.再将肉赶到锅边,放入各种调料,用刚爆出的油炒一下(我用了半斤肉,加了一勺豆瓣、两勺酱油、半勺豆豉、半勺白糖)再将肉和着调料炒香

5.放入豆干和蒜苗,适当翻炒后加盐起锅。一盘香喷喷的,下饭开胃的回锅肉就做好了(此方法为初学者最适用的家庭版回锅肉做法,虽然步骤简单,操作方便,但口味一点不差)。

做法六

【特色】:鲜香,家庭口味(此菜在四川不用糖和酱油,而用甜红酱油)。

【原料】:猪后腿的二刀肉370克,青蒜(青椒、黄蒜台亦可)70克,大油25克,面酱12克,酱油,料酒各12克,白糖5克,豆瓣酱、葱各5克,味精3克。

【制作】:(1) 将肉切成4厘米宽的条,用开水煮熟改切成片,青蒜切成寸段。

(2) 将白肉先下入热油中煸炒至肉出油卷起,即加入豆瓣酱、面酱炸出味后下青蒜和其它各种调料,再翻炒几下即成。

1.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后腿二刀,肥四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

2.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六成熟就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

3.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之际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懂行的厨师,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现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当: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县豆瓣,用刀剁细,甜面酱要色泽黑亮,甜香纯正,酱油要浓稠可挂瓶壁。

5.煎熬要拿准火候:掌握火候是回锅肉的关键。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温拿捏得当的师傅,能把肉片熬制成1个1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肉片成窝时,立即放入甜面酱、酱油少许,也可适当放几滴料酒,放一点鸡精,以增加香味和鲜味。然后,马上加入配料,改为大火,翻炒致熟就可起锅。

做法七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口味】:香难度:配菜(中级)

【时间】:30-45分钟

【分类】:大众菜家常菜老少皆宜

这道菜每100克热量为44七大卡。

【主料】:

熟猪肘子肉青椒郫县豆瓣酱生抽葱段姜片

1.锅里放少量油,油热后放葱段、姜片爆锅。

2.放肘子肉片炒一炒后,加入青椒,生抽翻炒。

3.最后放两大羹匙郫县豆瓣酱,均匀就可以。

做法八

【主料】:猪肉500克

【辅料】:豆腐干200克,红椒一个,青椒 一个,青蒜4根

【调料】:食盐少许,酱油1茶匙,鸡精少许,葱3段,姜1小块,蒜3瓣,花椒15粒,甜面酱1勺,汤食15克,豆瓣辣2勺,汤匙30克

【口味】:香辣味

【准备时间】:30分钟

【人数】:2人份

【烹饪时间】:10分钟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做法】:

1.锅中倒入清水煮沸,然后投入拍散的生姜和蒜、葱段、花椒熬出味道。放入猪肉,肉滚至六成熟就可以捞出,宁不及而勿过,不要彻底放凉后再切,容易导致使肥瘦分离。

2.肉汤捞出葱姜蒜和花椒后加热,放入切好的冬瓜片或萝卜片煮熟,放少许盐和鸡精就是美味的“连锅汤”喽。

3.用浸冷水的办法使肉表面不至于烫手时再切成片,蒜苗洗净斜切成菱形备用,青红椒洗净切成三角形备用,豆腐干切成三角形备用,准备好郫县豆瓣酱和甜面酱(或豆豉)。

4.炒锅中倒入少许油,油热后用锅铲使油遍布锅壁。然后弃之不用,重新加入凉油。这样的作用是给锅身布上一层油膜,肉片下锅之际不至于沾锅。

5.待油温四成热时放入肉片爆炒,炒至肉片打卷(俗称:灯盏窝)后,倒入郫县豆瓣酱和甜面酱(或豆豉),然后将酱和肉片混合翻炒几下,调少许酱油上色,再调入少许白糖增味。

6.最后放入豆腐干、青红椒和蒜苗炒至断生,调入少许盐和鸡精,翻炒几下就可以。

做法九

【材料】:五花肉200克,青辣椒两个,蒜苗50克,注:可酌情配料

【调料】:食用油50克,料酒1/两大匙,甜面酱一大匙,辣豆瓣酱一大匙,白糖1小匙,味精1/2小匙,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做法】:

1.肉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约煮20分钟,用筷子插试,如无血水渗出就可以捞出,切成薄片,

2.青椒洗净,去蒂及籽,切成方块,蒜苗洗净切段,

3.炒锅放油,先下肉片爆炒,肥肉部分收缩后再下青椒拌炒数下,盛出,

4.锅中留少量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料酒、糖、味精炒匀,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起锅前加蒜苗同炒,出香味后就可以盛盘。

【特点】:色泽红亮,柔软醇香。

【厨师一点通】:这道菜一定要选用肥瘦相间的肉。

做法十

【材料】:五花肉、 菠萝 、肉丸、 葱 、 酱油、 白糖 、精盐。

【做法】:

1五花肉用清水煮熟

2菠萝对半切开去皮,菠萝加白糖煮成糖水菠萝

3把煮熟的五花肉切成薄片、糖水菠萝切小块、肉丸对半切开切花、葱切段.

4炒锅烧热下五花肉片肉丸翻炒

5炒至微黄有香味时加入葱段、酱油、精盐继续翻炒盛出.

6用才锅里炒肉剩下的油炒菠萝块.

7菠萝块炒至透有一点软就放半碗煮菠萝的糖水,调成酸甜汁,至汤汁粘稠再肉放进去翻均匀,沾匀汤汁就可以出锅了

做法十一

蒜苗回锅肉的家常做法

所需食材:猪后腿肉500g,青蒜苗4根,生姜1块,蒜子2瓣,大葱3段,花椒10粒,永川豆豉1汤匙,郫县豆瓣1汤匙,黄酒2茶匙,鸡粉1茶匙,酱油1/2汤匙,菜籽油适量

做法

1.起净锅烧热,把猪肉拿起来,将肉皮朝下贴住锅子,烧成金黄色后取出,再刮洗干净。

2.锅中倒水,放入葱段、姜片、蒜片和花椒大火烧开。

3.将猪肉放入锅中,煮至用筷子能够穿透时捞出,立即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3-5分钟。

4.姜蒜切末,青蒜苗切斜段。

5.将豆瓣和豆豉都剁碎,.从冰箱中取出猪肉切片。

6.炒锅烧热,放油,油热后下入肉片,放入豆瓣、豆豉和黄酒,中火翻炒至肉片卷起来。将肉铲到锅的一边,下入姜蒜炒香。

7.调入甜面酱、酱油和鸡粉翻炒均匀。最后放入青蒜苗,炒至断生就可以。

做法十二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食料

主料:猪后腿的二刀肉 370 克,青蒜(青椒、黄蒜台亦可)70克

材料:大豆油25克,面酱12克,酱油,料酒各12克,白糖5克,豆瓣酱、葱各5克,味精3克

做法

1、将肉切成 4 厘米宽的条,用开水煮熟改切成片,青蒜切成寸段。

2、将白肉先下入热油中煸炒至肉出油卷起,即加入豆瓣酱、面酱炸出味后下青蒜和其它各种调料,再翻炒几下即成。

特点:鲜香,家庭口味(此菜在四川不用糖和酱油,而用甜红酱油)。

做法十三

食料

主料:五花肉 400克

辅料:郫县豆瓣酱、小青椒、姜、花椒、料酒、盐、甜面酱、蒜、大葱、老抽

1. 材料1:姜切片,大葱切段。花椒1小把备用。

2. 锅里加清水,烧开后加入材料1,加半勺老抽,2勺料酒混合成汤汁,煮3分钟。

3. 放入五花肉块,中火煮10分钟(筷子可轻松戳入)。捞起后放凉(最好入冰箱冰2分钟),切薄片。

4. 材料2:炖肉的同时,青椒斜切开,大葱竖切丝,蒜拍碎。郫县豆瓣酱,甜面酱备用。

5. 热油锅入肉片煎炒,至肉片表面微卷。转中小火,入大半勺郫县豆瓣酱,蒜末爆香,炒出红油。入小半勺甜面酱炒匀入味。加1勺料酒,1勺炖肉汤汁。

6. 肉香四溢后转大火,入青椒,大葱丝煸炒至熟,加适量盐调味。关火。

做法十四

菜系: 川菜

工艺: 煎炒

口味: 家常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难度:初级

烹调时间: 20-35分钟

人数: 1人份

制作主料: 青椒 100克 、猪五花肉 250克 、卷心菜(俗称包菜) 350克

制作辅料:干红辣椒 10克 、 蒜头 30克

制作调料:色拉油 90克 、砂糖 30克 。料酒 30克、酱油 15克 、水 30克 、香油 8克、 烧汁 60克

回锅肉的做法:

1、将烧汁、砂糖、料酒、酱油、水放入一玻璃容器中,顺1个方向搅拌至酱汁完全混合在一起就可以。

2、五花肉洗净,放入沸水中大火氽3分钟(边氽边去除浮沫),取出晾凉后切成长6厘米、宽4厘米、厚0.2厘米的片。

3、卷心菜洗净表面,对半切开,用流水冲洗叶内层,然后切成4厘米见方的片;青椒洗净,对半剖开,去蒂、去籽,再切成2-3块;蒜头剥开,将蒜切成片;红辣椒切半后去籽。

4、锅内放入色拉油,烧到六成热时放入蒜片,改为中小火爆香,待香味散出,再放入五花肉和红辣椒改为中火翻炒2分钟,然后放入青椒改为大火快炒1分钟,最后再放入卷心菜中火翻炒3分钟。

5、待各原料翻炒均匀,放入调好的酱汁,中火充分翻炒约2分钟后放入香油翻勺出锅。

小贴士:

1、在调拌酱汁之际,砂糖必须充分溶开。

2、放入青椒后一定要大火快炒,否则青椒就会变得软烂。

做法十五

原料:猪后臀尖,青蒜

辅料:豆瓣酱,豆豉,葱,姜,花椒,大料,桂皮,黄酒,

开水下肉,煮20分钟左右,其中放葱,姜,花椒,大料,桂皮,黄酒,撇去浮沫,待筷子能插入肉中,关火,泡5分钟,再出锅 青蒜拍一下,切斜刀段,肉切成大薄片,看你的刀功了,越薄越好 锅内放少许油,下白肉,煸炒,肥肉变的卷曲,透明后,把肉铲到锅边(这个是懒人的做法!呵呵!其实应该是把肉先铲出来在炒豆瓣酱的),下豆瓣酱,煸出红油,下豆豉,姜丝,青蒜,同炒。这个菜炒时不用加盐,因为豆瓣酱已经够咸了。 青蒜略变软,淋黄酒,即可出锅了。

做法十六

用料

五花肉300克

辅料

青蒜4棵

尖椒两个

植物油10克

食盐3克

泡红椒两个

姜1块

豆瓣酱(辣油)一大勺

生抽一大勺

料酒1小勺

甜面酱3克

水适量

回锅肉的做法

1.准备好原材料

2.锅里放入适量水,倒入少许料酒,放入五花肉煮熟

3.青蒜切成小段,蒜头部分拍碎

4.生姜切成片,泡椒切成丝(用泡椒更加增加味道,而且可以增色添加美感,没有的也可以用红柿子椒)

5.尖椒切成小块

6.豆瓣酱剁细

7.煮好的五花肉切成片

8.锅里放入少许油,烧至五成热,放入五花肉煸炒,直到五花肉的油分炒出来

9.放入豆瓣酱、甜面酱、生抽,继续翻炒

10.放入生姜和泡椒,继续翻炒

11.放入尖椒翻炒,直到尖椒炒入味

12.放入青蒜苗翻炒至熟

13.出锅了

烹饪技巧

1、五花肉要中小火慢炒出油分;

2、豆瓣酱剁细后炒出来的更好看;

3、豆瓣酱和生抽之类已经含盐,所以不再加盐。

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菜品特色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回锅肉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

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它色香味俱全,颜色养眼,是下饭菜之首选。

青椒回锅肉_回锅肉 -食用指南

营养成分

·热量(734.10千卡)·蛋白质(55.38克)·脂肪(46.02克)·碳水化合物(26.34克)·膳食纤维(2.14克)· 维生素A (207.75微克)·胡萝卜素(586.00微克)· 硫胺素 (1.39毫克)· 核黄素 (0.32毫克)· 尼克酸 (14.40毫克)·维生素C(37.20毫克)· 维生素E (26.24毫克)·钙(65.30毫克)·磷(511.30毫克)·钠(1104.08毫克)·镁(83.05毫克)·铁(10.31毫克)·锌(8.19毫克)·硒(28.55微克)·铜(0.43毫克)·锰(0.48毫克)·钾(939.45毫克)·碘(4.32微克)·胆固醇(202.50毫克)

营养功效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1.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

2.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

3.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

4.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和难产。

5.回锅肉中所用的猪肉油脂含量高,甜面酱及豆瓣酱均含钠,故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多吃

食物相克

猪肉(瘦):猪肉不适合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食用猪肉后不适合大量饮茶。

牛奶与瘦肉不合适同食,因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钙,而瘦肉里则含磷,这2种营养素不能同时吸收,国外医学界称之为磷钙相克。钙磷最佳比为1:1到1:1.5之间,此时互相促进吸收。

注意事项

回锅肉:回锅肉-历史起源,回锅肉-所需食材_青椒回锅肉
回锅肉

热锅中油到四成温烫,就可放肉煎熬。切好的肉,放了一阵子,肉片就会粘连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离,若让肉片待粘连的油化开,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腻,煎熬不

均匀,因此,煮肉的汤要保持一定温度,肉片下锅前,用漏瓢将肉在汤中氽散,再入锅煎熬,这样,肥瘦不断,而且,肉片上一定的水分,还可保持肉的嫩软。四川人把回锅肉又称做熬锅肉,烹饪技艺中,没有“熬”法,它是将炒、爆、煸、炸四法融为一体,使烹制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风味特点。

一些在家里主厨的人,习惯冷锅放油,还习惯直接放生油熬熟后做菜,一般来讲,这都是烹饪之忌。冷锅热到劲起,油温过高,生油熬熟,油烟太重,炝入菜中,大败菜的本味。因此,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做回锅肉也要先放一点油,最好是熬熟的菜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当今城里人,已很少用菜油的,况且,市面上也很少能买着质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调和油了。还有人怕油太重,干脆不放油,直接将切好的猪肉放入锅中煎熬,这样做,油是不重了,但肉也干焦了,入口难以化渣,全无了回锅肉干香中徐徐而来的细软。其实,嫌油太重,下配料和作料前,倒出一些就是。

正宗的回锅肉,应该用香蒜苗作配料。在四川,夏秋时节,这种又细又长的蒜苗上市了,人们知道,一年中,吃回锅肉的好时候到了。有人用1种很粗、叶子又长又宽的蒜苗作配料,川人叫它是葱蒜苗,一股冲鼻的坏葱味,真坏了回锅肉的举世英名。

青椒回锅肉_其它做法推荐全部做法

  • 蒜苔和回锅肉炒在一起,让女儿的小肚子又撑圆了。

    主料:回锅肉100g,蒜苔150g时间:10-20分钟

    配料:食用油适量,酱油适量,精盐适量

    展开收起

    制作步骤

  • 黄豆芽的脆爽配上回锅肉的香,很美味的一道菜哦!

    主料:回锅肉300g,黄豆芽500g时间:10-20分钟

    配料:蒜头适量,生抽适量,盐适量,葱适量

    展开收起

    制作步骤

  • 去好豆网看五花肉青蒜的做法大全
    本文标题: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张三:张三-概述,张三-张三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183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