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廉政的内涵和历史沿革-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基本内容,巴达维亚-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17-08-26 所属栏目:药品加成政策历史沿革

一 : 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基本内容,巴达维亚-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巴达维亚即今日的雅加达。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和首都,位于爪哇岛的西北海岸,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多数居民为爪哇人,少数为华人、华侨、荷兰人,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雅加达已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是印尼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650多平方公里,拥有近900万人口,集现代与传统、富裕与贫困、宗教与世俗、单一与多元化于一身。

巴达维_巴达维亚 -基本内容

一身历史的雅加达

雅加达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在我看来,乘坐空调公交快线(BRT)由南向北穿越雅加达市中心是最惬意的旅游,一路上你似乎在浏览着一部从现代推溯回古代的印尼史书。

沿着雅加达市区中心繁华的苏迪曼将军大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矗立于两边,这些富丽堂皇的银行、酒店、商业中心象征着印尼建国五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一度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的国家辉煌。然而放眼眺望,也可以注意到,依附于成就和辉煌背后的便是大片贫困、灰暗、杂乱的棚户区。街道的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摩托车阵阵轰鸣,川流不息,可以感受到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东南亚第1大城市的拥挤,现代城市的喧闹、堵塞、污染难以幸免。

建于1962年的亚洲运动会纪念碑圆形广场映入眼帘,这是苏迪曼大道与胡斯尼·坦林大道的分界线,也是雅加达经济中心区与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区的分隔线。坦林大道两旁,分布着国家议会、财政部、外交部、国防部等政府部门,还有多国驻印尼大使馆,清真寺和伊斯兰教中心。

再往北行,便到了开阔的独立广场。这里承载着印尼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以及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史。广场西侧是国家博物馆,1868年建成,收藏了珍贵的文物、古籍和民俗工艺。广场东侧高耸着民族独立纪念碑,大理石结构,塔底是纪念印尼独立历史的博物馆,塔顶则为35公斤纯金打造的火炬雕塑,意指独立精神,金火炬在阳光下金碧闪耀。它是印尼反抗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标志,又由于它是印尼第一任总统、“建国之父”苏加诺设计,因此别具历史意义。

离开独立广场,开始转入雅加达的老城科塔区,约占1.3平方公里。草铺街(Glodok),是荷兰统治时代形成的唐人街,历尽沧桑。1998年前聚居此地的华侨最多时达10万人,至今仍是旧城中最热闹的街区,但有点杂乱无章,街区中间废弃的老运河沦为了臭水沟,街道两边的二三层楼房有的仍留着1998年印尼排华动乱中被焚烧过的痕迹,已人去楼空。

老城区最北面的滨海地区,曾是荷兰殖民者政治、经济、文化堡垒。经过荷兰长达350年的殖民统治,荷兰时代的遗留建筑依稀可见,但多数已随岁月残旧败落而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站立于以印尼民族英雄法塔希拉命名的广场中心,环顾四周,仿佛可以亲身体会到荷兰殖民时代的历史氛围。荷兰总督府,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广场中央的断头台,老邮局,老火车站,巴达维亚大教堂,了望塔……往广场北部行走,通向巽达加拉巴帆船古港,被修饰过的“印尼海洋博物馆”便是当年的荷兰大货仓。

巴达维_巴达维亚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巴达维亚建城

17-19世纪荷兰人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立足于爪哇岛,以巴达维亚城为中心。鼎盛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广阔的商业和贸易垄断权,向西远至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向东延伸到马鲁古香料群岛,向北抵达中国和日本。移居到巴达维亚城的中国人,是城市建设的开拓者,蔗糖种植和制作的生产者,还是中国商品的供应者,当地大米和烧酒的经营者,零售商业和沿海贸易的中间人,对巴城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1619年,野心勃勃的燕·彼德尔斯逊·昆开始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三任总督,正是他为荷兰东方商业殖民帝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巴达维亚城正是在他的率领下袭击和驱赶了万丹军队后建立起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大帝国的总部,是荷兰统治爪哇以至整个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政治基础。

永久占领和管理巴城耗费了荷兰人的巨资和精力。初期,该地人口稀少,缺乏粮食供应,没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周边地区是荒凉的沼泽地,罕见村庄人烟,雨季洪水泛滥成灾,还常有老虎、野猪、犀牛等出没,同时四周也面临当地穆斯林王国的敌视和威胁。荷兰人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石场运来巨石,从东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从当地采集珊瑚石,并从中国招募来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劳的华工,在废墟上建立起巴城的雏形。巴城的主要建设工程, 如运河与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湾的建造、城墙及防护要塞的修筑大多由中国人承包兴建。华工熟谙制砖和砌砖工艺,令荷兰人甚为称道。

在巴城建立荷兰式建筑是由安东尼·范·迪门任总督时(1636-1645)完成的,他是仅次于昆的荷兰东方帝国扩张主义拓殖者。在他任职期间,荷兰式运河、城堡、市政厅、基督教堂、拉丁语学校和市场区相继出现。

华侨的社会

为了充实人口,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招揽中国人。在西方殖民者眼里,中国人以“勤勉”、“爱好和平”、生性“懦弱”而着称。因此,荷兰总督用高额工资招引万丹的中国人,而且对移居到巴达维亚的华商课以轻税,并奖励华侨招引同乡来巴城。当然也采取了一些不体面的手段,比如在中国沿海地区绑架“移民”。这一政策极为成功,中国来的大帆船运来了大量中国移民,中国人一旦获得能够自立的资产,便在巴城安家落户,并与被送到这里做奴隶的巴厘女子通婚。华侨人口不断增长,而在巴城内的华侨多数从事商业活动,从流动小贩到固定摊贩,到零售商和批发商,形成了完整的商业网。

荷兰总督昆创始了1种惯例,即把一切零售商业包括沿海贸易承包权交由华人甲必丹(首领)负责。他试图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通过任命华人甲必丹,对华侨社会进行控制和间接统治。1619年10月,科恩总督任命他的密友苏鸣岗为甲必丹。此后,甲必丹是由华侨长老通过相当民主的方式选出和任命的,然而到了17世纪末, 巴城华侨有产阶层的头面人物把持了这一职位,甲必丹有时由家族世袭,有时甚至可用钱购买。

甲必丹被认为是华侨在荷兰总督府里的利益维护人和联系官方事务的中介人。每个华侨需按月到甲必丹府第交纳人头税,并至少每年报到一次。17世纪30年代,华侨支付的人头税占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城市征集的人口税和其他税收所得总和的一半以上。到1644年,在巴城当局对赌博、零售业、货物进出口、木偶戏等行业所征收的二十一个税项中,华侨承包了其中的十七个。

1690-1730年间是巴城最繁荣的时期,荷兰人把甘蔗种植引进爪哇,蔗糖在印度和波斯市场甚为畅销。荷兰总督把甘蔗种植业交给了被允准租赁土地的华侨承包。甘蔗种植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更多中国人的涌入,1710年巴城外乡区共有1三十个甘蔗种植园,分属8四个园主,其中7九个是华侨,四个荷兰人和一个爪哇人。

中荷贸易

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依靠与中国进行贸易巩固和扩展其商贸帝国。

巴达维亚建城之初,荷兰殖民者极力诱致中国商船前去贸易,以获得大量的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这些商品运往欧洲市场发售,可获丰厚利润。如162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生丝,“毛利达317%”。它们出入巴城海关时,又能增加其海关税收。因此,昆不惜派船舰封锁西班牙人所占的马尼拉、葡萄牙人所占的澳门以及澎湖列岛一带的港口,又威逼利诱中国商船前往巴达维亚贸易。

中国商人把丝织品、瓷器、茶叶、干鲜水果、花锦、白棉布等物品运到巴达维亚,同样可获巨利。如明后期福桔“在国内每百斤仅5分,而运到海外,每4桔值2文。一位叫苏和的商人,因本微不能置贵重物,仅贩卖福桔一项就得千金”。

1655-1683年,清政府实行了严格的“海禁”,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通商受阻。直到17世纪末,中国重开海上贸易,双方贸易往来才迅速恢复,到18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全盛。然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获得更高利润,不断压低茶叶等中国商品价格,同时提高胡椒等产品价格,华商觉得无利可图,到巴城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贸易一度中断。

173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理事会决定,由巴达维亚当局统一经营对华贸易。每年从巴达维亚向中国派遣一艘公司的船,在广州贸易结束后,直接返回荷兰。第二年,再从荷兰出发,每艘船载有300000盾,其他装载欧洲货物。它们不再直抵广州,而是先行驶往巴达维亚将欧洲货物卸下,代之以印尼当地出产的锡、胡椒、苏木及其他热带产品。然后,再驶往广州,用销售这些货物的所得,购置茶叶等货。以前由中国帆船商人承担的“闽广-巴达维亚”贸易,逐渐被东印度公司所取代。

巴达维_巴达维亚 -编辑本段经济

作为印尼首都和最大城市,雅加达经济主要以金融居多,占该市生产总值28.7%,并拥有国内最大的金融和主要工商业机构。

雅加达早于十五世纪已是重要商港,殖民时代曾是荷属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贸易遍及亚、欧、非3大陆。今雅加达仍有多处大型综合市场和专业商场,每年在此举办雅加达交易会。

工业集中于市郊,主要项目为炼油和化工。

2007年雅加达经济增长率,由5.95%跳升至6.44%。增长来源主要是通讯(15.25%)、基础建设(7.81%)和酒店业(6.88%)。

2007年的新法律禁止人们给乞丐、街头卖艺人和小商贩钱财,禁止在河岸和高速公路旁擅自修建房屋居住 ,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吐痰和抽烟。未经授权就清洗轿车挡风玻璃和在十字路口问路也会受到处罚。新立法的批评家指出这样的法律很难得到执行,也将会忽视许多贫困的雅加达居民的权益。

巴达维_巴达维亚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1740年(乾隆五年)10月9日,荷兰人命令搜查所有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人居民的住处。这最终演变成持续3天的大屠杀—万余华人被屠杀在自己家里,先前抓获的也在监狱和医院里被处死。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红溪惨案”。

华人在东南亚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西方殖民势力到达东南亚之前,华商在东南亚的地位一直很高。《宋史》记载:“中国贾人至者,待以宾馆,饮食丰洁。”“凡见唐人至其国,甚有爱敬,有醉者则扶归家寝宿,以礼待之若故旧。”在真腊,“土人最朴,见唐人颇加敬畏,呼之为佛,见则伏地顶礼。”(《真腊风土记》)在暹罗,“国人礼华甚挚,倍于他夷……若有妻子与中国人同好者,则置酒饭,同饭共寝,其夫恬不为怪,乃曰,我妻美,为中国人喜爱”(《瀛涯胜览》)。华人因有较高的知识与技能,不仅成为当地官员,甚至享有部分法律豁免权。在真腊,法律规定当地人杀唐人处死,“唐人杀蕃人至死,亦重罚金。如无金,以卖身自赎。”在文郎、加里曼丹,男女通奸罪当处死,但华人与当地女子私通可豁免,但需“削其发,以女妻之,不听归也”。

殖民者来到东南亚后,华人地位开始下降。但荷兰殖民者开发巴达维亚,也多依靠华人承包工程,当局对华人的制砖工艺也很满意。为了将巴达维亚“建成整个东印度最大的城市”,当局千方百计招募华人。1682年,华人达到3101人,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华人源源不断来到巴城。当局开始限制人口入境,并规定华侨必须办理申请和批准手续才能进入,但收效甚微,华人雇主通过向官员行贿的方式继续引入华人苦力。

1719年,巴达维亚城内华侨人口已从初建时的800余人增至4068人,郊区人口则达7550人。1720年,由于欧洲蔗糖市场逐渐饱和,爪哇的甘蔗农场面临来自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竞争,许多农场主破产,一些绝望的失业者成为了暴民。当局准备将他们强行转移到锡兰(斯里兰卡)。

1727年6月10日,当局规定,凡是最近十年至十二年内居留在巴城的中国人,未申请领取政府所颁发的居留准许证者,一概驱遣出境。由巴城华侨所写的《开吧历代史记》记载,1740年,盗贼四起,警察抓获的罪犯大多是穿黑衣黑裤的唐人。当局经商议后下达命令,凡是看到穿黑衣黑裤的人,一律捉拿。结果不仅无业游民被捕捉,就是许多住在城里的较为富裕的华侨也遭了殃。华侨与荷兰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进1步加剧。

因为听说被遣送锡兰的苦力上船后会被投入海中,于是苦力拒绝登船,叛乱爆发。聚集在甘达里亚糖厂附近的苦力人数超过5000,公推黄班为首领,准备自卫以图自救。然而华侨中1个名叫林楚的叛徒,向殖民当局告了密。殖民者便以华侨准备进攻巴城为由,发动了大规模的屠杀。

黄班的部队因武器太差,攻城7日不下,撤退。殖民者又以搜查军火为名,命令城内华侨交出一切利器,荷军挨户搜捕华侨,不论男女老幼,捉到便杀,城内华侨居民被屠杀过万。侥幸逃出仅150人。被焚毁的华侨房屋六七百家,财产损失无法估计,这就是当时震惊爪哇、中国和欧洲的巴城大屠杀。因巴达维亚城西有一条河,名红溪,是肇事地点之一,故称为“红溪惨案”。

惨案发生后,荷兰总督华尔庚尼尔被逮捕并死在监狱里。据荷兰史料记载,荷兰国会曾对此事进行辩论,担心处于盛世中的乾隆政府的军事报复以及中断经济往来。

福建总督策楞、提督王郡将此事上奏朝廷。后来经过反复商议,归纳如下看法:被杀华侨是“自弃王化”、“系彼地土生,实与番民无异”、是“彼地之汉种,自外圣化”,因此华侨遭屠杀,“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圣朝”无须加以责备,只是禁止了彼此之间的通商贸易。巴达维亚陷入萧条。

值得注意的是,1603年曾发生西班牙殖民者屠杀菲律宾华侨达2万多人的事件,明朝统治者虽然没有兴师问罪,但对前来的西班牙使者严词谴责。

二 : 谁能介绍一下21军的历史沿革和现在的情况?关于20军的提问感谢y

谁能介绍一下21军的历史沿革和现在的情况?

关于20军的提问感谢yzgr大师,太详细了,我对
军史很感兴趣,是否可以请教更多?


陆军第21集团军(陕西宝鸡,68210部队)

第21集团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主力部队。抗日战争爆发,南方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春编为新四军,其中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红28军编为第4支队,是当时新四军4个支队中兵力最多的一支,也是唯一个于江北的支队。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第4支队归其指挥。后开创了津铺路西抗日根据地。同时,以第4支队8团为基础在安徽定远组成新四军第5支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整编为新四军第2师,战斗在淮南地区,师长为有名的“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下辖第4旅(第4支队改编)、第5旅(第5支队改编)。

新四军第4师则是由名将彭雪枫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淮北地区敌后武装,前身是1940年7月由八路军南下支队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成的八路军第4纵队,7月再与进入皖东北的黄克诚部合编。1941年3月改为新四军第4师。1945年11月,以新四军第4师第11、第12旅为基础,在淮北组成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张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5年10月,新四军第2师主力北上山东后改编为新四军第2纵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4、第5和第9旅。纵队成立后,归津铺前线指挥部领导,开赴津浦前线作战。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6月,纵队第5旅调归淮南军区建制。

1947年2月,第2、第9纵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第4、第9旅分别改为第4、第6师,第9纵队除一部改编为淮北支队外,其余编为第5师。全纵队共2.9万余人。1948年2月,第2纵队奉命南下华中,与第11、第12纵队组成苏北兵团,开辟威胁敌宁沪心脏的苏北战场。解放战争中,第2纵队转战于华东战场,在孟良崮、济南及淮海等战役中主要担任阻击和“打援”任务。华东战场曾流传着一句话“飞机大炮轰不动,不是3纵,便是8纵”。

1949年2月,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军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康志强,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各师分别改称第61、第62和第63师。全军共3.6万余人。而后参加渡江战役,属中集团。5月又参加上海战役。解放杭州,进军浙东沿海。其间,第63师奉命入闽作战,9月归建。1950年3月至5月,参加舟山战役,尔后负担浙东、浙南和闽北地区的海防任务。

第21军在抗美援朝后期于1953年3月入朝轮战,参加了金城反击战,朝鲜停战后长期留守朝鲜,直至1958年7月最后一批撤离。归国后属北京军区,驻山西大同。1965年10月第63师187团8连因在战备训练中表现突出,被国防部授予“英雄八连”荣誉称号。“文革”期间,第21军于1967年3月调入关中,驻西安,改属兰州军区。1970年移防宝鸡。

1985年陆军第21军改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原第19军55师(前身陈赓的第4纵队12旅,1949年5月改为第19军55师,12月第19军部队编入陕南军区。1969年重建第19军)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2师、炮兵旅(原炮兵第15师)和高炮旅。步兵第62师撤销,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其第184团被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

1986年4月30日至1987年4月30日,第61师配属第47集团军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战后,第61师182团9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1987年,第61师被确定为“红军师”,第181、第182团被确定为“红军团”。1991年,在本职岗位上坚持不懈学雷锋的步兵第61师军械修理所志愿兵李润虎(现任集团军装备部副部长)入选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步兵第61师被确定为应急机动部队之一,步兵第63师于1996年10月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步兵第55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12师改为装甲师。2003年,步兵第55旅改归第47集团军建制。

历任军长

滕海清(1948.02-1952.08)

吴咏湘(1952.07-1956.06)

徐国贤(1956.06-1957.09,代)

谢振华(1957.10-1959.02)

肖应棠(1959.02-1964.05)

胡 炜(1964.05-1971.07)

刘江亭(1971.07-1975.07)

孙玉水(1975.07-1978.04)

刘 凌(1978.07-1980.12)

钱锡候(1980.12-1982.12)

徐治中(1983.01-1983.05,代)

王 克(1983.05-1986.05)

裴怀亮(1986.12-1990.06)

钱树根(1990.06-1992.10)

郑守增(1993.02-1999.09)

房峰辉(1999.09-2003.12)

徐粉林(2004.07-)

历任政治委员

康志强(1948.02-1949.05)

汤光恢(1949.08-1950.11)

滕海清(1950.11-1952.08)

谢福林(1952.08-1953.03,代;1953.03-1953.10)

吴融峰(1955.07-1961.08)

杨银声(1961.10-1963.03)

胡 炜(1963.03-1964.05)

姜林东(1964.05-1965.06)

施义之(1965.05-1967.06)

刘建功(1967.07-1969.10)

梁济民(1969.10-1972.05)

徐春阳(1975.07-1978.04)

费龙山(1978.04-1985.08)

李宝祥(1985.08-1992.03)

种发有(1992.08-1995.02)

刘冬冬(1995.02-1998.08)

孔 瑛(1998.08-2002.06)

田修思(2002.06-2004.12)

杜金才(2005.07-)

21军各部沿革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的前身是39年5月中旬成立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辖第4支队、第5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等部队。41年1月率所辖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43年2月兼淮南军区,45年10月免兼淮南军区, 45年12月21日改编为津浦路前线野战军第2纵队,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7年2月与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三个团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辖第61师、第62师、第63师。

61师的前身是35年2月3日再建的红28军,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44年6月免兼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该师是鄂豫皖的红军师,是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一,部队作风过硬,能攻能守,战斗力很强是军第一主力师,也是三野头等主力师。在登步岛登陆战斗中,陷入敌人重围,在给蒋军重大杀伤后,仍能从容撤回桃花岛,显示了该师强大的战斗力,粉碎了蒋军制造“金门第二”的美梦。

181团的前身是34年冬成立的红218团,35年2月3日编入再建的红28军为第82师244团,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第82师244团,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7团,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10团,43年9月改称第2师4旅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第10团,44年6月仍称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10团,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0团,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0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1团。该团是红军团队,部队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是军、师第一主力团。有“金刚钻团”的美称。

182团的前身是红28军特务营和鄂东北独立团,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特务营和鄂东北独立团,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9团,同年9月撤销番号,12月恢复第9团建制,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11团,43年9月改称第2师4旅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第11团,44年6月仍称新四军第2师4旅11团,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11团,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1团,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1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2团。该团也是老红军团队,部队作风顽强,有较强的攻击力,是著名的“铁锤子团”,战斗力亦很强,是军、师主力团。

183团的前身是44年末由来六支队和滁县、全椒两县总队的一些连队重新组建的新四军第2师4旅12团,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12团,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2团,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2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3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著名的“钢铁团”。

62师的前身是38年10月11日由豫东抗日第3支队和先遣大队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40年2月1日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40年6月27日由新四军第6支队第1、第2团合编的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45年11月该旅主力31团、32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第75团,47年2月第9纵队第73团、第75团、第79团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该师是新四军4师的老部队,战斗力较强。属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列。

184团的前身是38年10月11日由先遣大队两个连和第3支队一个连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大队,39年1月上旬与李广举部三个连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团,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1团,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为13团,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11旅1营、2营,43年秋、冬恢复团的建制,以第11旅1营、2营、4营编为第31团。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3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4团。该团是新四军4师最老的团队,部队作风好,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185团的前身是 38年10月11日由游击支队两个连和第3支队两个连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大队,39年1月上旬与李寿山支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团,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2团,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为14团,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11旅3营、4营,43年秋、冬恢复团的建制,以第11旅3营和泗五灵凤独立团第1营、泗南大队、吁凤嘉大队一个连编为第32团。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5团、,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4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5团。该团是新四军4师的另一个老团队,战斗力强,是师主力团。

186团的前身是淮北军区第3分区萧铜独立团,45年8月13日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2旅36团,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9团、,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5团,47年秋撤销该团,48年1月恢复该团建制,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6团。

63师的前身是40年8月由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的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同年9月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42年12月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44年12月免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该师是新四军4师的主力部队,是新四军的甲等旅,部队攻守兼备,战斗力强,是军主力师,也是三野主力师。

187团的前身是由孙象涵领导的桃山抗日游击队,后改称彭南抗日游击队、人民抗日义勇军第2总队第18大队39年5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苏鲁豫支队游击第7大队,40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为第7团,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25团,同年9月随旅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25团,42年12月改称第4师9旅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25团,44年12月仍称新四军第4师9旅25团,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25团,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5团,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6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187团。该团曾是苏鲁豫支队的部队,基础好,装备好,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

188团的前身是38年12月成立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40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为第8团,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26团,同年9月随旅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26团,42年12月改称第4师9旅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26团,44年12月仍称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26团,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6团,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7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188团。该团是山东纵队的老部队,抗战期间曾血战朱家岗给日寇以沉重打击,部队作风过硬,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

189团的前身是安徽省第六行政区抗日司令部第3支队,39年12月下旬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4总队11团,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11团,40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为第9团,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27团,同年9月随旅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27团,42年12月改称第4师9旅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27团,44年12月仍称新四军第4师9旅27团,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27团,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7团,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8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189团。该团也是新四军老部队,战斗力较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是新四军的老部队,基础好,老部队多,攻如锥,守如钉,是苏北兵团的主力纵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有上乘表现。是我军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

三 : 内江市:内江市-历史沿革,内江市-行政区划

四 : 里约热内卢:里约热内卢-历史沿革,里约热内卢-行政区划

五 :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

刚果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ongo;法语:République du Congo),简称为刚果(布),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总面积为34.2万平方公里。 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880年10月3日,被法国人占领并殖民。1960年8月15日,刚果(布)正式独立 刚果共和国经济的两大支柱是石油和木材。大洋铁路是刚果全国仅有的一条铁路,也是非洲最早的铁路之一。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历史沿革

[www.61k.com)刚果历史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刚果共和国

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

领土包括安哥拉、加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疆域。15世纪晚期,欧洲人来到这里开始奴隶贸易。19世纪早期,奴隶贸易结束,这些班图王国也都衰落了。1880年10月3日,法国人正式占领这片土地,开始对刚果进行殖民统治。1884年,柏林会议确定法国殖民地与比属刚果以刚果河为界。1910年,法国设立法属赤道非洲,包括加蓬、乍得和中非共和国,布拉柴维尔被定为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属赤道非洲当局支持戴高乐将军。1940年至1943年,布拉柴维尔被选作自由法国的象征性首都。

1958年9月,经过法国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法属赤道非洲解体。1958年11月28日,四个成员国各自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1960年8月15日,刚果正式独立,这一天成为刚果国庆至今。独立后一度政权更迭频繁。1961年,菲勒贝尔·尤卢当选为第一任总统,旋即在1963年的“八月革命”中被推翻,由阿尔方斯·马桑巴-代巴接任,而他又在1968年7月31日被马里安·恩古瓦比等联合发动的“七·三一运动”推翻。次年12月国名改为刚果人民共和国。1977年,恩古瓦比遇刺身亡,若阿基姆·雍比-奥庞戈出任总统,两年后被执政党刚果劳动党(简称刚劳党)罢免,不久德尼·萨苏-恩格索成为党主席,同时当选总统。

1990年7月,劳动党决定放弃马列主义,但坚持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放弃领导地位。次年上半年举行全国会议,通过临时宪法,恢复独立时的国名、国旗和国歌。1992年,刚果共和国举行实行多党制后的首次总统大选,泛非社会民主联盟主席帕斯卡尔·利苏巴当选总统。1997年6月,刚果内战爆发,利苏巴战败逃亡,萨苏成为总统。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习近平主席访问刚果共和国

1998年1月,刚果共和国召开“全国和解、团结、民主和重建论

坛”,决定在刚继续实行多元化民主,重建民族间信任和团结,确定3年弹性过渡期后举行总统大选。此后,刚政府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平息了武装骚乱,与主要反政府武装派别达成停火和停战协定,除普尔地区外,国内局势逐步恢复稳定。2001年3、4月间,刚非排他性全国对话在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通过了政府提交的新宪法草案和和平与重建公约。2002年1月20日,刚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3月10日,刚举行总统选举,萨苏以压倒多数当选。此后,刚在除普尔省以外的其它地区顺利举行了立法、地方和参议院选举。8月14日,萨苏就任总统,并组成新一届政府,刚过渡期宣告结束。2003年3月,刚政府与普尔省的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定。2005年1月7日,刚改组政府,新增设总理和4名国务部长职位。10月,萨苏总统批准流亡国外多年的前总理科莱拉回国。2006年8月,颁布《政党法》。2007和2008年,刚举行立法选举和地方选举,总统派获绝大多数席位。2009年7月12日,刚举行内战后第二次总统选举,萨苏以78.61%高票当选连任,8月14日宣誓就职。2009年9月15日,新政府成立,取消总理职位,设5名国务部长。 此后,政府于2011年8月、2012年9月两次改组,萨苏再度执政后,推行和平、统一、民族和解政策。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概述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刚果共和国

国名:刚果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ongo) 简称刚果(布)

独立日:8月15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3日(1963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

国徽:为一年轻黑人女子图案,铭牌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首都

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是刚果(布)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最大城市,中央直辖市。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地图

刚果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东、南两

面邻刚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麦隆,西连加蓬,西南临大西洋。海岸线长150多公里,总面积为34.2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刚果共和国东北部为海拔300米的平原,是刚果盆地的一部分;南部和西北部是高原,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海低地;高原同沿海低地之间为马永贝山地。

水文

刚果河(扎伊尔河)及其支流乌班吉河的部分地段是同刚果(金)的界河。境内刚果河支流有桑加河、利夸拉河等,库依路河单独入海。

气候

刚果共和国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自然资源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刚果共和国地图

刚果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刚果共和国已

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约19亿桶,天然气储量约1000亿立方米。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海上进行大规模开采,内陆油田尚处于勘探阶段。90.3%,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3大产油国。钾盐矿储量约数10亿吨,磷酸盐矿600万吨,铁矿约10亿吨。此外还有铝、锌、铜等金属矿。

刚果森林资源丰富,面积2247.1万公顷,约占全国面积的65.8%,非洲大陆森林面积的10%。可开采木材多达300余种。木材产量居非洲第10位。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国家象征

国名

刚果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ongo;法语:République du Congo),简称刚果(布)。国名源于刚果河。当地土语意为“大河”。

国旗

刚果共和国(刚果布)国旗采用于1958年8月18日,1969年被废止。1991年6月10日再次确立为国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黄、红三色构成,左上方为绿色,右下方为红色,一条黄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象征森林资源及对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财富,也代表诚实、宽容和自尊;红色代表热情和刚果人民为非洲的自由和独立洒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的热血。

国徽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刚果共和国国徽

刚果共和国(刚果布)国徽于1963年启用,1970年废除

,2003年再度启用。国徽为一黄地盾徽。绘有一只呈忿怒状、右爪持火炬的红色绿爪绿舌狮子,中有绿色波浪纹。上有一顶书有国名的王冠。盾徽由两只象守护。饰带以法语书上国家格言“联合、劳动、进步”。

国歌

《刚果人》(法语:La Congolaise)是刚果共和国的国歌。曲作者是让·罗耶和约瑟夫·斯帕迪列尔,词作者是雅格斯·唐德拉和乔治·金班吉。1959年,该国歌被启用,后在1970年社会主义政变、刚果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光荣的三日》取代。1991年,刚果人民共和国结束,这首《刚果人》再次成为刚果共和国的国歌。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旅游景区

布拉柴维尔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刚果共和国

布拉柴维尔市是刚果共和国首都,全国第1大城市,刚果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能源中心,也是中部非洲的一座名城。布拉柴维尔市位于刚果东南角的刚果河西岸,同刚果河东岸的刚果(金)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这里四季常青,芒果、椰子、旅人蕉成行成队,绿荫如盖,是座美丽的热带城市,有花园城之称。

城市布局井然,房屋造型多呈欧洲风格,但又具有开敞、轻巧、简洁、明快的热带建筑特点,如市政府、邮电局、圣安娜车站、高等师范学校、医院等都是典型建筑。市中心占地2100平方米的恩古瓦比博物馆建筑群及“最高牺牲广场”造型壮观、美丽。布拉柴维尔市现有大小酒店123所,其中5星级酒店3所(奥林匹克饭店、子午饭店和玛丽娜饭店),2星级5所,1星级6所;有中餐馆3家,分别为和平饭庄、千叶酒家、玫瑰餐厅。和平饭庄的菜系以川菜为主,千叶酒家和玫瑰餐厅以江浙菜为主。

圣安娜大教堂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刚果共和国

圣安娜大教堂位于布拉柴维尔市波多-波多广场南端,是刚果最大、最著名的教堂,由法属赤道非洲总督费利克斯·埃布埃根据保罗·比耶希主教的倡议决定建造。费利克斯·埃布埃于1940年至1943年间任法属赤道非洲(领地包括今刚果(布)、加蓬、中非和乍得,首府设在布拉柴维尔)总督。

圣安娜大教堂于1943年开工,1949年11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教堂由法国建筑师罗歇·埃雷尔设计,融会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非洲茅屋屋顶特色,内部呈尖拱结构,宛如十指相对,顶部高达22米。教堂屋顶全部由产自法国的绿色孔雀石复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教堂在1997年内战中被破坏,尚待恢复。教堂中的圣母与圣安娜、圣约瑟夫像均由波多-波多画校创始人、法国画家皮埃尔·洛兹绘制,刚著名雕刻家伯努瓦·高农戈雕刻完成。

巴泰凯高原

巴泰凯高原地处赤道附近的刚果,气候炎热,物产丰富。巴泰凯高原地带的地貌非常复杂,高度不一。既有河流冲刷的谷地,也有连绵的群山和平缓的高原。这个地带复盖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林木葱郁,树种繁多,为中非地区最著名的热带雨林地区之一。

从整个地貌来看,高原部分起始于沿海平原边缘的马永贝山脉,隔着深切的尼阿里河谷是与马永贝山脉高度不相上下的夏于山地。夏于山地由许多圆形山丘所组成,最高峰不过845米,水系发达,沟谷纵横。夏于山脉之后是大面积的巴泰凯高原,面积达11200平方公里。由于众多河流的切割,整个高原的地貌显得较为破碎,分别害11裂为姆贝高原、恩萨高原和恩格高原、兼巴拉高原、库库亚高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600米以上,最高处为800米左右。

布拉柴纪念碑

布拉柴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籍法国军官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而建立。纪念碑高25米,于1944年1月30日落成揭幕。碑后的刚果河畔有同样以布拉柴命名的广场,可作小型露天剧场,站在广场中心的五彩石上说话可产生回音效果。驻足河畔,可远眺金沙萨,亦可饱览刚果河及沿岸风光。现刚果正在建设布拉柴纪念堂,准备将布拉柴的遗骸迁回安放。1880年,意大利籍法国军官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深入刚果河腹地登陆,并于9月10日与马科科(Makoko)国王签订条约,将马科科王国置于法国的保护之下,同时获得刚果河右岸从安比拉(Impila)到朱埃(Djoué)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同年10月3日,法国正式占领这片土地,从此开始了对刚的殖民统治。该纪念碑位于市政府旁,是当年布拉柴登陆和签约的地方。

奥扎拉国家公园

奥扎拉国家公园位于刚果盆地边缘地带的热带雨林中,占地13600平方千米,具有非洲少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奥扎拉国家公园始建于1935年,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公园之一,这里具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比如羚羊、老虎、狮子、大象、大猩猩以及各种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鸟类等。其中,大猩猩是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也是除了2种黑猩猩外和人类最接近的动物。

大猩猩栖居于海拔1500-3500米赤道-热带雨林地带,集家族小群,日行性,具社群行为、领域行为。雌性及幼体常在树上活动、休息,成年雄性多在地面觅食;以树叶、嫩芽、花、果实等为食。由于多年战乱和偷猎,这个地区成为非洲最危险的地区之一。然而,WCS的生物学家近年的调查发现,这个地区的大猩猩种群数量正在逐渐回升,他们预测这个地区将会成为保护大猩猩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旅游指南

美食

刚果人以木薯、大米、玉米、高梁以及多种野生动物、植物为主要食品。口味喜辛辣,爱吃带汁的菜。多用烧、烩、熘、焖等方法烹制菜肴。调味品中多用椰子油、香菜、胡椒、辣椒等。习惯吃大块肉,而不喜欢吃肉片和肉丝。这与他们豪爽的性格相符合。他们还喜欢吃各种豆类、马铃薯、西红柿、卷心菜、萝卜、胡萝卜等,也吃蘑菇等菌类食物,而讨厌鸡毛菜和虾,认为鸡毛菜是草,虾是虫。

刚果人喜欢吃花生捣碎做成“花生面包”,还喜欢食用1种用香蕉、花生、木薯面、棕榈油、辣椒和盐混合做成的“龙乌马”食品,这些既是主食又可当菜肴。

刚果人有大片的森林,所以在刚果有“吃树”之说。这既由于大量木材出口换来的粮食,又因为有些树木的果实可以加工成食品,如用油棕果炸油、用柑橘制饮料等。此外,刚果果树遍地皆是,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油梨等,都是自生自长,人人可以随意采摘,有些刚果人甚至整年以水果代粮。

刚果人经常食用用大黄蚂蚁制成有蚁酱,有时外出狩猎捉到猴子,将猴肉熏熟后,蘸着蚁酱吃,被他们认为是最好的美味佳肴。

入境须知

1.在飞机上提前填写入境登记表。填表除了填写个人信息之外,还需要填写公司名称和地址:

公司的名称:

公司地址:

入住酒店:

2.刚果金入境检查比较慢,大家需要按照秩序排队,准备好自己的证件。最好的方法就是装作自己即不懂英语也不懂法语,他说什么只要摇头就对了,什么也听不懂,几分钟后他就会失去耐心,很无奈地放你过去。当然,自己的手续一定要全:护照、返程机票、签证、邀请函复印件、黄皮书。

3.提前和代表处的部门接口人取得联系,安排好接机,并要注意让接机人制作接机牌时上“保险”。

4.随身携带的行李不要有绿色的像军用的物品(望远镜、水壶、帽子、军衣、绳子等)。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历史文化

建国

13世纪末14世纪初,西班图族刚果人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首都姆班扎(马塔迪南部)。

繁荣时期

1482年,葡萄牙人到达刚果时,刚果已是1个很繁荣的大国。它的版图,西起大西洋,东至宽果河,北自刚果河以北,南抵宽札河。大体包括今扎伊尔西南部和安哥拉西北的部分地区。刚果王国有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机构,中央设分管财政、军事、外交、河流和森林等事务的大臣。地方行政,全国划分为六个省,省以下设县和村。中央各部大臣和省长由中央任命,县和村的行政长官由当地酋长充任。另外,还专门设置传讯官,向全国及时传达国王的旨令。国王还拥有一支常备军,战时所有成年男子都服兵役。王位按母系承袭,即由舅舅传位于外甥。

工农业

刚果自然资源丰富,大片土地上复盖热带森林,盛产各种珍贵树木和经济植物;地下有大量黄金、铜、铁等矿藏。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是刚果主要经济部门,种植黍、高粱、甘薯等,16世纪从南美洲引进了玉米和木薯。农业耕作主要由妇女担任,男子从事砍伐森林、开辟耕田、狩猎和捕鱼等重劳动。家畜主要饲养61阅读接入服务。2010年11月,刚移动电话运营商Zain被印度通信公司 Airtel收购。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外交

国策

刚果共和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一切奉行和平、自由、公正、团结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立足非洲,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奉行睦邻友好政策,积极推动中部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优先发展同法国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同美国、欧盟以及亚洲国家的关系,力求实现外交与合作多元化。

同中国的关系

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访问刚果共和国

1964年2月22日中刚建交,刚是黑非洲地区同我建交较早的国

家之一。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刚历任总统马桑巴-代巴、恩古瓦比、雍比、萨苏、利苏巴均曾访华。中方历年访刚的有耿飚副总理、赵紫阳总理、李铁映国务委员、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等。

2000年1月,应李鹏委员长的邀请,刚过渡议会执行局主席孔巴·朱斯坦访华。2000年3月20日~30日,应江泽民主席邀请,萨苏总统再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中28~30日访问香港特别行政区)。2000年3月17~19日,刚外交、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部长鲁道夫·阿达达和经济、财政和预算部长马蒂亚斯·德宗应邀率团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

2001年4月1日~2日,应刚外交、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部的邀请,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率团访刚。5月24日~26日,应刚外交、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部的邀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张祥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刚。10月15日~25日,应信息产业部邀请,刚邮电部长让·德洛访华。10月26日~11月4日,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邀请,刚技术职业教育、青年安置、公民教育和体育部长安德烈·奥昆比-萨利萨访华。11月23日,中国新任驻刚大使袁国厚向萨苏总统递交国书。

2002年3月10日萨苏选举获胜后,江泽民主席致电祝贺。2002年4月6~12日,刚新闻部长、政府发言人依博维率刚新闻代表团访华。同月,在刚举办的中国农民画展受到热烈欢迎。5月28~30日,中国外交部代表团访刚,与刚方就双边关系、地区形势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等问题交换意见。同月,刚乌木雕展来华参加第三届“相约北京活动”,并赴吉林、苏州巡展,广受好评。

根据我海关统计,双边贸易额自2009年以来,连续增长。2011年1-11月双边贸易额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8.86亿美元,其中进口44.33亿美元,出口4.53亿美元。埃塞航空公司迅速签署北京泛源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货运代理企业,从此中刚之间的货运量与日俱增。

中国驻刚果大使:关键。刚果驻中国大使:皮埃尔·帕西(1999年7月15日到任,7月21日向江泽民主席递交国书)。

同法国的关系

刚果系法国前殖民地,两国关系密切。法是刚第1大援助国、第1大债权国、第1大投资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4大出口目的地国。在刚果共有180家法资企业,雇佣当地员工1.5万人。2005至2008年,法共免除刚5130亿非郎(约9.3亿美元)和6512万欧元债务。2007年3月,刚法签署为期5年的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法向刚援助760亿非郎,主要用于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教育培训、卫生等方面。2008年5月,法国负责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的国务秘书阿兰·朱佩访刚期间,与刚方签署《2008-2012年法刚伙伴关系》框架协议,允未来5年向刚提供总额1.8亿欧元援助;9月,在第六届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法向刚提供约525万欧元贷款,用于保护南部森林。2009年3月,萨科齐总统访刚期间,两国签署基础设施合作协议,法向刚提供3000万欧元贷款。12月,萨苏总统赴法出席刚果盆地国家气候变化立场协调会。2010年1月,法外长库什内对刚进行工作访问。法在刚技术人员和侨民有7250人。2008年11月,法外交部军事与防务合作总司长访刚,双方签署军事合作协议。2010年1月,法国外长库什内访刚。4月,萨苏总统对法国进行工作访问。2011年8月,两国签署团结发展援助协议,旨在为旅居法国的刚侨民回国投资提供便利。2012年2月、2013年4月、2014年1月萨苏总统对法国进行工作访问,2013年12月出席在法国举行的法非和平和安全峰会。2014年2月,法国国防部长得里昂访刚。

同美国的关系

1977年,刚果语美国复交以后,两国关系逐步发展,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刚实行多党制后,美国支持利苏巴。萨苏上台后,美一度持观望态度。1999年以来,两国关系逐渐改善,美支持萨苏政权与反对派对话。2000年,刚被美列为“对非贸易法案”惠及国。2001年美成为对刚第二大援助国。美在刚重点投资石油开发,成为刚石油主要进口国。美雪夫龙公司收购了刚果石油公司25%的股份,还获得了安刚边境海上油田的开采权。2004年7月,美刚签署双边债务协议,对刚253.3亿非郎债务作出安排,其中减免债务134亿非郎,其余延期偿还。2006年6月,萨苏总统对美进行工作访问,与布什总统会谈。2009年6月,美免除刚全部共计70亿非郎债务,9月萨苏赴美出席美非商务峰会。刚美直接合作不多,在刚果盆地森林伙伴框架下有间接合作,另有部分合作直接由美驻刚使馆开展。 美系刚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主要从刚进口原油。

同俄罗斯关系

刚果与前苏联于1964年建交,关系密切。双方签有文化、科学、贸易、航空、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友好合作条约。苏在刚曾有相当大的影响。苏联解体后,原苏联驻刚使馆改为俄罗斯使馆,同时关闭了在黑角的总领馆。2001年9月,刚俄双方签署两国外交部磋商机制议定书。2002年12月,俄外交部派团访刚,与刚外交部举行政治磋商,并宣布减免刚3亿美元债务,减债幅度达70%。2004年10月,俄罗斯议会代表团访刚。2009年12月刚俄外交部在俄举行政治磋商。2012年11月萨苏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关于在刚建设大型航空器维修站、铺设石油管道等合作备忘录。

同非洲关系

刚重视睦邻友好,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寻求在次地区发挥作用,是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同刚果(金)、加蓬、喀麦隆、中非、乍得等邻国和其他非洲国家均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与刚果(金)总体保持睦邻关系。2008年1月,刚果(布)—刚果(金)大混委会在金沙萨举行,双方签署了航空、农牧业、渔业、教育和技术等领域合作协议。11月,刚果(金)总统卡比拉两次对刚果(布)进行工作访问,萨苏总统赴肯尼亚出席关于刚果(金)东部地区局势问题的国际会议。2009年8月卡比拉总统出席萨苏总统就职仪式和刚49周年国庆阅兵式。2010年1月。伊奎贝外长访问刚(金)。 2011年2月卡比拉总统官邸遭武装分子袭击,刚(金)怀疑是流亡在刚(布)的反政府人士所为,两国关系一度紧张,刚(金)政府召回驻刚(布)大使。萨苏总统和伊奎贝外长分别访刚(金)做解释工作,此后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2011年12月,刚(布)国务部长姆武巴以总统特使身份出席刚(金)总统卡比拉就职仪式。2012年3月,刚(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发生军火库爆炸事件后,刚(金)外长赴刚(布)向萨苏总统面交了卡比拉总统的慰问信,并宣布向刚(布)提供医疗物资援助。9月,卡比拉总统访刚(布),11月,萨苏总统赴刚(金)会晤卡比拉总统,就两刚关系、刚(金)东部局势等问题交换意见。2013年1月,卡比拉总统访问刚果(布)。

积极调解并推动解决乍得苏丹危机和利比亚问题。2008年1月,萨苏总统赴加蓬出席乍得苏丹问题会议,3月赴刚果(金)出席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乍得东部问题特别峰会。2009年8月,代比总统出席萨苏总统就职仪式。 2011年1月和8月,萨苏总统分别出席乍得独立50周年庆典和代比总统就职仪式。3月,萨苏总统赴毛里塔尼亚参加非盟利比亚问题特别委员会五国首脑会议。4月,萨苏总统再次出席在毛里塔尼亚召开的非盟利比亚问题特别委员会会议,随后同委员会其他成员国领导人一道赴利比亚进行斡旋。

积极调解中非共和国危机。2012年12月中非形势恶化后,萨苏总统出任中非危机行动委员会主席,推动中非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达成和平协议,缓和中非国内和中部非洲安全局势。

与安哥拉关系密切。签有军事协议,安曾在刚南部有驻军。2006年7月,萨苏总统访问安哥拉。2009年8月,多斯桑托斯总统出席萨苏总统就职仪式。2010年6月,萨苏总统赴南非参加世界杯开幕式期间同安哥拉总统举行会晤。

与加蓬关系密切,加前总统奥马尔·邦戈夫人为萨苏长女,邦戈总统曾积极调解刚果(布)各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刚政府与反政府各派签署和平协议。2009年11月萨苏总统访加。同月加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访刚。

积极发展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2009年1月,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轮值主席、中非总统博齐泽访刚。第六届刚果(布)喀麦隆混合委员会在刚举行。6月,南非非国大代表团对刚进行工作访问。2010年2月,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访刚。4月,萨苏总统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8月,刚举行独立50周年庆祝活动,喀麦隆、乍得、刚果(金)、加蓬、安哥拉等14国总统,尼日利亚副总统,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尼日利亚总理等多国政要出席。11月,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访刚。 2011年1月,贝宁总统亚伊访刚。5月,萨苏总统分别出席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和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的就职仪式。6月,几内亚总统孔戴访刚。7月,萨苏总统访问毛里求斯。11月,萨苏总统访问卢旺达。2012年10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统平托访刚。

2009年2月,中部非洲和平与安全理事会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刚举行;同月,非洲发展银行代表团访刚,向刚提供168亿非郎;3月,中非国家发展银行在刚召开中非地区国家与印度贸易论坛;4月,中西非国家海关署长会议在刚召开。

2010年1月,萨苏总统出席在中非首都班吉举行的第10届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CEMAC)首脑峰会,并担任该机构2010年轮值主席。2012年7月,CEMAC第11届首脑会议在布拉柴维尔召开。

2012年10月,萨苏总统赴刚果(金)出席第14届法语国家峰会。

同其它国关系

2009年3月,意大利免除刚全部共计7200万美元债务。5月,刚与澳大利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1月,刚巴西第三届混委会在刚召开。12月,与欧盟就第10期欧洲发展基金框架下总额20亿非郎药物援助签署协议。2010年3月,卡塔尔埃米尔对刚进行为期两天的友好访问。此外,刚还与印度、古巴、马来西亚等国签署了涉及抗疟、棕榈种植等领域的合作协议。2011年7月,萨苏总统访问新加坡。2012年6月,萨苏总统赴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访问巴西。11月,萨苏总统访问俄罗斯、土耳其。2014年7月,意大利总理伦齐对刚进行工作访问。

同国际组织

2009年7月,与世界粮农组织签署总额422亿非郎的融资协议,实施国家粮食安全计划。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刚在减贫计划框架下的第二次审查,刚获195万美元贷款权。2010年2月,刚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PNUD)签署年度工作计划,PNUD将向刚政府提供83万美元资金援助以支持刚环境保护和可持发展。2011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访刚。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团访刚,对刚达到重债穷国完成点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认为情况总体令人满意。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旅游

布拉柴维尔 ,刚果共和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布拉柴维尔位于刚果河(扎伊尔河)下游北岸,隔河与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相望。这里四季常青,芒果、椰子、旅人蕉成行成队,绿荫如盖,是座美丽的热带城市,有花园城之称。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布拉柴维尔玛丁古 是刚果共和国的城镇,也是 布恩扎省 的首府,位于该国南部的 奎卢-尼阿里河 畔,当地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刚果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历史沿革,刚果共和国-概述_刚果盆地
玛丁古

刚果盆地_刚果共和国 -政治经济

现行宪法于1992年3月15日全国公民投票通过。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和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共和国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监督宪法的执行和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转;总统任命或解除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总理及其内阁成员的职务,主持内阁会议;总统有权在征询总理和国民议会议长意见后解散国民议会;总理为政府首脑,领导政府的活动并保证法律的执行。

经济:以农、林业为主。粮食主产木薯、稻米、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烟草、油棕、咖啡、可可等。开采钾盐、金刚石、石油、金、铅、锌、铜矿,还有铁、铝土、煤等矿藏。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业重要,还有炼油、钾肥、制糖、水泥、纺织、鱼罐头等工业。出口木材、石油、钾盐、蔗糖、咖啡、可可等;进口机械设备、车辆、日用品等。

外交:对外奉行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睦邻友好和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维护非洲团结和世界和平。

与中国关系:1964年2月22日,中刚两国建交。2005年9月,刚果(布)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本文标题:廉政的内涵和历史沿革-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基本内容,巴达维亚-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02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