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浅谈中职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11-12 所属栏目:浅谈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一 : 浅谈中职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摘 要]作为一名中职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同。他们毕业后大部分人都会步入社会,面临社会的挑战,加入到残酷的生存竞争当中。出来社会什么最重要。那就是做人、做事,先做人再做事。本人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经验,探讨总结如何更好地教导学生做人、做事。
[关键词]中职生;做人;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68-01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取消应届中专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后,中职类学校的招生陷入了抢生源的大战,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中职学校招生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一些规模小教学质量稍差的学校因招不够学生被迫关停,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下降严重。而中职毕业生所面临的生存压力、竞争环境却不断恶化。那么如何提高在校中职生的素质,使他们在面对社会的竞争时更具有竞争力,就是每一位中职教师更是中职班主任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如今的企业用人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品德,其次才是工作能力。当然光有品德没工作能力的人是不行的,光有工作能力而没品德的员工同样不会受到企业欢迎。结合本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培养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可以从两个方向去努力。
1 如何做人
如何做人,不仅仅指做一个不犯法的好人。它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本文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1.1 要识大体
所谓识大体就是要有大局观,做什么事要从大局去考虑,不能完全凭个人喜好去做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我曾经带过的一个新生班里,有3名学生在刚开学没几个星期,就在宿舍喝酒。对于中职学生,在学校喝酒通常已经严重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后来被学生科发现全校通报批评并处于记过处分。这件事对我们班影响很多,在班级评优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其它班级的学生也对我们班有了不好的印象。后来我就此事专门召开一个主题班会《个人行为与集体荣誉感》,班里同学都积极参与反应热烈。这之后班里每个同学在做什么事之前都会想想,我这么做对班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对规范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 要有爱心
一个人有没爱心可以从很多方面去体现,爱父母、爱长辈、爱亲人朋友等等。我这里指的是同学间要互帮互助、相互友爱。一个班集体如果充满爱心,那么它一定是一个非常团结、互助的班级。能很好地避免出现矛盾、纠纷等现象,特别是内宿生占绝大部分的班级。我们班曾经有个学生晚上经常会梦游,有时半夜突然会坐在床上唱歌或者自己跑下床做点什么。同宿舍的学生都很害怕并向我报告了这件事。我经过调查并和家长了解情况后,分别召开了班干部会议和该学生舍友的会议。跟他们谈心并说明情况,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自己班里的学生。后来班上的同学都能理解体谅该学生,并主动帮组他。原来他是在上铺的,舍友主动为他调到下铺。还用床铺把该学生的床围在中间,怕他晚上睡觉滚下床。晚上同学们也更加注意他的行为举动,怕他无意识做出什么事。虽然后来该学生退学了,但经过这件事以后班里的学生团结了很多。能主动地为对方去考虑、能相互帮忙,整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很少再有矛盾纠纷。
1.3 要感恩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长辈、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等等。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热爱生活。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我们学校对此也很重视,学生科和团委合作组织了一个“感恩月”的活动。我也趁此机会对班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开展感恩活动及主题班会。可以说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不少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子女回到家以后比以前乖了很多,能更听话、更孝顺了。
1.4 要有责任心
做人要有责任心。如今的社会所有的企业都要求员工要有责任心,说明其的重要性。但责任心不是说有就有的,必须要持之以恒要养成习惯。所以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且从他们入学开始就严格要求了。我首先从最基本的打扫卫生责任区开始。学校的每个班级都会分配到一块卫生责任区,由每个班级负责每天的打扫。而且每天都会有负责人专门检查,做得不好还会通报批评。我把班里学生分组,让他们轮流负责每天的卫生责任区打扫。开始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重视,随随便便应付。班里也因此上榜过几次,当然是批评的榜单。我首先对负责当天卫生责任区的那组成员进行处罚,要求全员罚扫一星期或一个月。目的就是教育他们不要因为一个人的原因,拖累了所有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有所担当。当然类似的事很多,生活中的很多事例我们都可以拿来教育学生。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利用。
2 如何做事
如何做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应该解释为如何学习。掌握正确的学校方法和学习态度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出去社会才更具有竞争力。本文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2.1 要学会自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方法,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革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石,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内容。
2.2 要虚心
这这是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学习上特别容易体现出来。有些学生的成绩总是起伏不定,寻找原因,就是缺乏谦虚的品质。具体说,每当学习取得成绩的时候就骄傲起来,自以为是,止步不前,结果就退步了。一退步,思想上敲起了警钟,又努力起来,这时表现得比较谦虚,不久学习又上去了。作为老师应当从以下3个方面去教导学生:
2.1.1 正确认识自己
不要老是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天生丽质。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有点。没有谁就一定比谁好或比谁差,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
2.2.2 正确认识老师、同学
骄傲主要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出来: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师,不尊重老师,对老师缺乏礼貌。如果冷静地想一想,每个同学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而老师在德才上更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不应当眼睛总盯着同学不如自己的地方,也不应当抓住老师的一点“小毛病”加以夸大,进而不尊敬老师。
2.2.3 正确认识知识
“骄傲往往是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这句话很有道理。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是十分谦虚的。真正优秀的学生,越学越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因此,就越努力,越勤奋。
2.3 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指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或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华罗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做学问,做研究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怕失败。摔倒了,爬起来想一想,再前进”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唯有持之以恒,不怕困苦不怕失败。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2.4 要有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自信心对学习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基础。较强的自信心不仅能使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功,也会为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缺乏进取的动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从而可能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失望和茫然。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事例出发。总结归纳想方设法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刘恩飞,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J]。现代化企业文化,2008,(24).
[2] 邓喜彬,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四大关键[J]中学校长,2008,2:53.

二 : 浅谈如何在科技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_没有意义6542

摘 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科技实践活动;科学素养

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科技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世界的竞争实质是科技水平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发展既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大力发展科普事业,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促进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凸显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的形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小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等)的形成,施以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

我们身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还存在重知识轻科技,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不浓,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强,学生科技素养培养不能成为我们遗忘的角落。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开展科技教育,挖掘学生的科技潜能,[www.61k.com]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作为“县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县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级“科技教育活动基地”,“酉阳县科普教育活动中心”,为加快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步伐,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给予强大的支撑。

科技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着重要影响,它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在家建一个小小气象站,或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或测量太阳高度,或种植植物进行观察,或设计一个小发明、小制作等等。同时,还可以按学校的布置,在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作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学校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

我国江苏教育学院化学系对苏北小学生科技素养调查,分为“知识性科技素养(40分)、操作性科技素养(20分)、探究性科技素养(25分)和伦理性科技素养(15分)”四大模块进行测试。测试中,学生知识性科技素养的得分率为70.6%,操作性科技素养得分率52.6%、探究性科技素养得分率45.4%和伦理性科技素养得分率52.3%。其中,知识性科技素养的科学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探究性科技素养较差。

目前,作为县示范小学,我校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总体而言,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但是,通过调查分析,我校还存在学生科学知识素养较好,科技操作、探究素养较低的现象。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民族地区小学生普遍科技素质偏低,科技教育薄弱状况令人担忧。

(一)我校科技活动成绩表现

1.学校成立了科技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近几年来,科技兴趣小组常态性地开展科技课外活动。这个工作由学校牵头,体艺科具体负责,张玉锐、李秋江、许鹏、邱发扬等老师具体工作。

2.积极承办县科技创新大赛。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校承办了多届县科技创新大赛,并正在其中取得好成绩,科幻绘画、小制作、小发明、电子报刊、科技论文等大量获奖,师生获奖人次在500以上;学校自己也举办了两届科技创新大赛。

3.举办学校科技节。以科技节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活动,吸纳大量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习成。

4.成绩喜人。通过努力,学校获得了系列荣誉。2011年3月,学校申报成功“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5月,成为国家“农村青少年科技操作室”,获国家科技部万钢部长赠的科技仪器75件;获县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奖;2012年5月,获2011年度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第一届酉阳县科技创新县长奖培育奖;2012年10 月,成为“全国2012—2016年科普教育基地”。

5.学校全力建设科技活动中心,投入了近200万,完成了一期和二期工程。同时,学校被命名为县青少年科科普活动中心,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6.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科技教育。以科学课为主阵地,在语数、艺体、科辅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我校科技活动显现的不足

1.科技实践活动项目不够全面,科技含量还不太高

多数学生选择科技活动项目时,除兼顾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外,参与竞赛、争取名次是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能

参与竞赛项目活动的学生相对人数是少的,而那些未列入竞赛项目的科技活动则受到忽视。

在科幻绘画上,学生参与人数很多,每次获奖面虽广,但质量不是很高。

在电脑绘画上,参与的人数也多,但它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手眼协调能力的练习,也有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但科技知识的含量也不高。

2.经费不充足影响科技实践活动开展

一些学生喜欢的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因受场地、经费的限制使普及面不广,有的科技竞赛活动需学校或学生购买一定的材料方可让相应的学生参加,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参与自己喜爱的科技实践活动。由于

学校条件不足,无法提供一定质量和档次的科技活动器材,很多科技活动项目开展面不广,质量不高,比如机器人、航模的制作和比赛,我校还缺失着。

3.科技实践活动教师的科技素养不高。

现任科学教师年龄老化,科技实践活动教师在职称、学历上低于平均水平,也缺少科技活动方面的一技之长。科技活动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不高,都是在边学边教,因此胜任科技活动工作还有差距。同时,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影响了其对科技信息的敏感度和对科技新

技能的认识和学习。而且,现有的培训活动对科技辅导教师的需要考虑不足,针对性不强。

三、切实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 抓课堂,渗透科技教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科技创新的精神

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有机渗透科技教育,是落实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组织全体科学及科技教育教师对小学各科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教材中可以进行科技教育内容进行我挖掘。组织教师开展学校科技教育渗透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及优秀教案的评选等教研活动,使科技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形中提高了学师生的科技意识与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专门的师资,进行科技辅助活动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明确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在科技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亲自实践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扩大学生视野、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少年儿童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全体学生科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观念方面,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追求,鼓励学生去追求和探究。在感知方面,使学生接触科学,感知科学。在方法能力方面,能初步掌握科学方法,

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其次,科学确定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有侧重的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科普知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古今中外

科技发明介绍、科技小论文介绍、创新方案、思维训练、课后实践题、科技信息发布会。

2. 抓培养,提高科技教育质量,以树立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信心,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开展全校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利用中外发明家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好奇心,通过具体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搜集合处理信息能力、创造力。

3. 抓苗子,以点促面提高科技教育的品位,以一带十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普活动是一项群体性的活动,提高科普活动的品质,才能使科普活动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发现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把他们带上成功的领奖台。

我们在全校性的科普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把学生分类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选拔出优异者,配置专职导师,提供专门的场地,整合学校资源,全心培养。

4. 抓活动,以实践体验增强科技教育质量,在实践创新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实践活动是科技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以每年的“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成立了科技小发明创新组,小制作组,科幻绘画组,小论文组,科学实践组,民族艺术组(民族美术、音乐、舞蹈、演讲、摄影),为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营造学校的科技氛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让科技教育深人人心,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趣味科技节活动,以趣味科技节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趣味科技节中,设计阅读科普读物、科普故事演讲、科普讲座、科学小论文、趣味实验、科普网页、科普海报、科普黑板报、科幻画现场竞赛、科技小发明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较为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科技活动,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启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思路,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感受玩科学带来的乐趣,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了它的实践性。因此,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都组织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如:“科技与创新”主题班队会竞赛、“科技天地”、“科技小报”评比等等,学校广播站还可定期进行科技教育专题广播,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演讲”,也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科技教育演讲。

小发明的灵感源于生活,小发明的成果服务社会,学生走出校园到街道社区开展小发明活动,依托社会使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支持和鼓励小发明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气象站和农场、工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科技知识解决问题,主动发现问题。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热情。

学校十分重视与校外科普教育基地的联系与合作。目前,县气象站和小坝农场是我校的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每学年都组织学生到科普基地及大自然中开展活动,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在活动中增强。

5.抓比赛,在实践中检验科技教育的耕耘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是对学校科技教育效果和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检验。学校非常重视师生参加各级创新大赛,凡师生参加县、市、国家级创新大赛,学校都要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参赛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做到参赛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合理,专业技术辅导落实,后勤保障到位,最终,还纳入积分考核。

组织学生参加电子科技创新制作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网页、电子小报等,探索电子信息世界的奥秘,从小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爱好。

学校领导尽可能为每一位参赛师生提供保障条件,为他们搭建彰显特长的展示平台。我校学生范航民同学以《声音捕蚊器》参加全市小发明大赛时,学校校长亲自部署,亲临指导。

6.抓宣传,让科普知识进到千家万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学校精心布置了特色文化长廊。“文化长廊”很好地展现了学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是学校科普宣传的窗口,有科技专职老师专门负责宣传资料的选择、张贴、更新和管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专门开辟了一个《科技博览》栏目,利用午间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学习科普知识。每个班级利用黑板报这个平台,专门开辟了一个“科普角”,作好科普知识的宣传。每一次宣传都确定一个主题,比如,2008年科技活动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2009年以“科技让生活更精彩——科技世博,你我同行”为主题,2010年以“低碳生活,科技校园”为主题。科普知识普及学生达四万多人次。同时,联系县科协、教委在街道、社区进行宣传,普及达十万多人次,让市民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并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摘 要 介绍信息素养的含义及标准,分析信息素养对学生的远程学习、终身学习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个人方面提出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信息素养;远程学习;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23-03
在知识和信息的现代,知识信息生成、应用和陈旧的周期在以加速度的态势急速缩短。大学生掌握着最为丰富的知识,有着最为灵活的头脑,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013年全国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暨化工院校信息站第十八届年会于10月17日—19日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在这场全世界空前强调信息素养的浪潮中,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急切而又重要。不仅仅如此,当前,由于现代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相互渗透,使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加速,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而且要求大学生能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1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含义及标准
从1974年至今,信息素养在批判与反思中逐渐成熟,国内学者经过了几十年的探讨,虽然尚未出现权威定义,但对下面的定义基本上表示赞同:信息素养是个体在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储存、加工利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复合品质,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信息素养四要素理论中,信息素养的4个要素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2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迎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是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革新的周期不断变短。不得不承认,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应试成分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在大学和更高一等的教育中,这种情况在慢慢发生改变,学习者慢慢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同化知识、运用知识,逐渐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知识、增长知识。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对周围各种信息的检索、评价、管理、储存和运用。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信息能力。在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这一号召下,紧接着现代社会,各种开放大学、远程教学的形势下,更需要的是大学生有一种能力能够融入这股潮流,并把这股潮流引导到一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道路上去。
现代信息社会迫使人们具有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习能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学习理论流派,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但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评价来源是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降低获取知识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能够帮助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实践操作时,更容易把握研究的方向,减少失误,提高随机应变和创新能力。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养,可以反省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自己的学习偏好,在学习活动前准备充分的材料,以便在学习活动中再加工,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习绩效。
3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进行
社会方面 信息素养是21世纪的主格调,现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文斗、武斗,更多的是信息的竞争。
现代社会每天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地球人数。微博、维基、微信、QQ、飞信等社会性软件的使用,更加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量、缩短了信息的更新周期。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中,不知不觉中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产生者。这就需要相关的规范来制约行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我国虽然在此方面已经相当重视,但是还远远不够,需要制定相关的实施和促进办法,切实地融合到相关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实践过程中。
另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需要一个度,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一块可供培育信息素养的土壤。所以应该加强网络方面的监控,净化网络环境,使把人们连接起来的互联网能够井然有序。
学校方面
1)图书馆优化数字化建设和信息管理,促进信息辐射。中国高校的图书馆较传统的“一库三室”的闭架式服务格局,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看到韩国采用“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后,深切感受到我国现阶段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从图书馆这个不分专业、不分受众的地点开始,努力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进行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再慢慢辐射到整个校园,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学学习较高中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它更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目标、技能掌握等方面来进行独立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有更高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大学生每个阶段学习情况的不同和阶段学习的特点,适当、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对于刚入学的新生,真正的图书馆概念很模糊,最基本的搜索能力可能都没有,所以可以对新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入馆教[www.61k.com)育和基本的信息搜索知识的讲解,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观念和最基本的信息搜索能力。大二、大三的学生,处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时期,可以进行信息搜索技巧和方法的培训,比如借助网页搜索工具——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引擎,运用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正确指令,建构检索策略(布尔逻辑运算符、搜索引擎代理、网际组织等),运用正确的条理化的研究协议,完善搜索等,加强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和对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3)重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优化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与人文环境。在高校中,图书馆是备受学生、教师青睐的地方。不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如何完美,也永远替代不了传统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而且,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往往是学校人文建设最为重要的精神体现,它反映了大学的精神面貌。所以,在当代信息化发展中,各高校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等新的模式,为图书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信息素质教育全面地、持续地、稳定地发展。
现在有许多网络调查软件,因为现在知识、信息更新周期短,学校可以在校内网上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更新各个年级的学生、教师职工等关注的书籍类别;及时更新图书馆馆藏建设并及时给学生发布新书通告,及时建立书目、文摘、题录等二次文献数据库,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4)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激发学生探索信息的兴趣。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在这个全球传播的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每时每刻无处不在,新闻与传播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的提高在于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素质则与学生的信息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学校的文化环境,例如师生的学术氛围、教学目标和环境等往往影响了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事实证明,优雅学府、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净化网络环境,对学生课内课外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一方面,在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完善校园网的管理体系,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丰富校园网络的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建立信息能力展示平台,比如一些比赛、竞赛之类,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认识自己不足的能力,提供努力向上的动力。
5)提高对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和规范。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受到教师的信息素质水平的影响。教师除可以通过自己的重视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外,也可以借助校内、校外的一些途径进行加强。学校为这些从事信息素质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举办的研讨会、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会等,也是给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和技术竞赛。
6)优化各种课程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素养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学生信息素养的运用与体现却不仅仅是在这一门课上。每个专业的学生的所有学习科目都离不开信息素养。教师应该清楚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结合该学科的学习特点,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处于至高点的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学习资源,精心组织资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给学生有效的学习反馈。
另外,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能力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培养目标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设置符合该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系统,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于个人来说
1)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动脑,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身学习,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和创新自己的知识,并学会利用知识去创造财富,造福于社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需要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动脑的热情和激情,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学会搜集、利用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学会利用社会和学校创造的信息环境,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社会上开展的信息道德宣传,高校的图书馆资源、信息技术课程、文献检索课等,为学习者尽可能搭了一个学习平台,这些信息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能力,锻炼学习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推进专业素养的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作为学习者,应该珍惜利用这些机会,学习并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知识、网络搜索技巧,不负众望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另外还需要注意,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中,要有信息道德,遵守法律和法规,注意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3)学会利用现代化技术,自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力的支撑,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素养工具。因此,如果要做到有效的搜集、获取、评价、选择和利用信息,就需要一种了解、搜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知识构架,并且学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依靠完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4)学会反思,学会内省。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评议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包含5项标准和22项具体的执行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在这22项具体的执行指标中,详细地论述了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和道德约束。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学生可以参照这些具体的执行指标,检验自己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反省自身的信息素养情况,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为杰.教育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94-211.
[2]万名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9-365.
[3]原娟娟,张增荣.信息素养教育:高校走了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23-26.
[4]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3):72-74.
[5]杨立力,周源.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策略[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90-91.
[6]顾玉林.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2006(2):24-25.
[7]梁建国,张斌,王欣伟.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途径[J].交通职业教育,2009(6):40-41.

四 : 浅谈数学建模在培养大学生数学能力的作用

摘要:分析了数学建模在大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数学建模对培养大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培养了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等。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数学素质 教学改革
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每年都吸引了很多的参赛队伍和人数参加,对于参赛人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实际决策提供了很多的方案和依据,有实际意义。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集数学、计算机、人文修养等于一体的综合测试。而数学建模是一门综合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它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其作用。首先分析数学建模在大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数学建模在大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知识的桥梁
数学建模能够搭建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知识的桥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应用的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数学应用已从传统的物理领域扩展到了包括生物、化学、医学、气象、人口、生态、经济、管理、军事等极其广泛的领域。数学建模,是通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资料,研究其固有的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经过抽象简化,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的方法与技巧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国家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说:“数学建模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知识的桥梁,在工科院校大学本科中开设该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1.2 为大学数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了一条路径—尝试以解决问题为线索
大学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经过多年的实践,其教学内容和体系非常成熟和稳定。要想对它作任何改变,都必须十分谨慎.否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而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中,一般来说是按逻辑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为了学某项知识,先必须学预备知识,而在此之前又必须先学预备知识的预备知识。这样循序渐进的安排,好处是每走一步都预先准备好了预备知识,天衣无缝,十分完美。但缺点是:学生不知道一开始学这些东西干什么,被动地一步一步跟着走,只管眼前,不管长远.我们的很多概念、定理,在历史上发明它们的时候本来是有很自然的背景的,很多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理论问题或者实际问题而衍生的。但经过抽象之后写在课本上,学生学起来就不知为什么需要这些概念、定理.因此,我们希望学生学习基础课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出一样的问题要学生尝试解决。数学家李大潜主张大力提倡和推动以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而我们也提倡以问题驱动的大学数学教学研究和改革。而面向问题、实践性很强的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无疑为大学数学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了一条路径。
2、数学建模对培养大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数学方面的特点和基础,是指那些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所发展起来的创造、归纳、演绎和数学建模能力的总成。数学素质大致包含以下四种:(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特点。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语言。(3)数学技能。数学技能包括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等最基本的技能,还包括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以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4)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
数学建模对于大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2.1 培养了大学生的数学意识
大学生学习大学数学多以纯理论知识为主,虽然也有理论知识的应用,然而应用并不多,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多以理论考试进行衡量。很少考查大学生的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语言和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有没有数学意识或者数学意识强不强显然是一个疑问。这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素质。将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及方法来解决是数学意识的一种体现。而数学建模这门课程正好具备此特点,因此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数学意识。
2.2 培养了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中的大量问题一开始是用自然语言来加以描述的,为了解决它们首先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再合理地抽象和简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再进行求解。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如何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时应该怎样合理的抽象和简化,归纳及概括,大学生在数学建模时必须反复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极为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也是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是其他的一些纯理论的课程做不到的。因此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有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它主要是搞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采用的方法大多数都是已有的,那么这是创新吗?但我们通过参加过数学建模课程或竞赛就知道,实际问题千差万别,就算用的方法是现成的,但用哪一种方法,怎么用,却不是现成的。而且,几乎没有哪一个方法原样照搬照套就能解决问题,都得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并加以改造(至少是要灵活运用)才能解决问题.而这正需要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去进行创新.而且,实际问题常常没有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往往是多种答案各有千秋.这是我们经过多年理论学习的习惯于唯一答案的学生所不习惯的,也很少去尝试的.也就是说,不现成,不唯一,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特点,也是数学建模的重要特点,正因为这样数学建模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4 培养了大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随着现代数学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已大大扩大,从以往传统的、数学处理方法相对成熟的领域(如力学、物理、天文以及传统工业领域)扩展到原先非传统的、数学处理相对说来不算成熟的化学、生物、其他各门自然科学及高新技术领域,甚至进入到经济、金融、保险及很多社会学领域,深入到各行各业,可以说无所不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大学生能否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对大学生而言从学习书本知识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有一定距离,“读书好” 与“应用好”不能划等号,能够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而这仅从书本上与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必须通过实践。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知识,更容易产生沉淀而内化为人的素质,这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就要提高自己应用数学的能力。而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集理论学习与实验于一体,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实践过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
2.5 培养了大学生的数值计算能力等数学技能
数学建模的很多问题都是先从实际生活中搜集资料,有时搜集到的数据可谓成千上万,然后再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时要对这样大量的数据进行各种运算,难免繁琐,有时甚至繁琐至极。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计算,尤其是对规模大的问题的计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想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计算必得借助先进的计算工具即计算机来进行。这就对使用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对相关软件及算法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编程上机计算等操作能力等等。因此实践性很强的数学建模能够培养了大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数值计算能力。
当然,数学建模除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上述数学素质还还能够培养其它的一些素质和能力,如写作,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2]李尚志.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从数学建模到数学实验[J].大学数学,19(1),2003.
[3]宿维军.数学建模活动对培养人才的作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5):867-868.
[4]李明.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9.
[5]杜其奎,宁连华,周兴和.浅谈数学与数学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6]李[www.61k.com]大潜.关于大力提倡和推动以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的建议.中国科学基金,2006(4).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浅谈中职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41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