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内审师资格考试内审计作用练习题128
1.以下哪种情况违背了内部审计师协会《道德规范》?二 : 考前20天高考各科复习应试技巧 加强作文审题训练
“在剩下的20天里,怎样才能高效复习?”“越是到了最后的复习阶段,越是无从下手,问题一大堆,可只剩下两三周了,继续看书做习题还有用吗?”“高考越来越近了,还是觉得特迷惘,应考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能请名师为我们点拨一二吗?”……近日,本报高招咨询热线(0591-87095588)不断接到考生们要求,希望在临考冲刺阶段得到名师的指点。考试,也要讲求方法和技巧。在付出同样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够收益更多?掌握考试和复习的技巧,让自己事半功倍,在仅剩三周的复习和考试时间里,最有效地增加分数,争取高分。《教育周刊》本周为高考生们献上一道备考大餐,由福建师大附中、福州三中高三年段9位名师倾情传授高考秘笈。
名师们提醒,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往年总有一些考生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倍感遗憾。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因此,在冲刺阶段,如何抓住复习要点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生,本周一、三、五三个晚上特邀福州一中高三年段各学科的教研组长,特、高级教师为考生们答疑解惑,指导复习方法、分析自身不足、寻找解决良方。(各学科接听热线安排详见右边边栏)。
连续4年来,每逢高考高招,《教育周刊》均为考生家长倾情打造全方位的服务特刊,从高校招生到温书迎考,从心理保健到志愿指导,从考试录取到新生报到……我们始终关注招考动向,服务万千考生!近期,《教育周刊》还将推出一系列策划活动,敬请关注相关报道。
语文复习
指导教师 薛章辉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重视学科新变化 加强作文审题训练
在最后20天的语文科复习中,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牢牢抓住今年高考语文学科的新变化,尽量保证少失分。今年福建省高考的《考试说明》当中,语文学科的变化最大,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中外文学名著阅读这两个部分,共计20分。
【备考建议】
在复习文化经典部分,以《孟子》为主,兼顾《论语》和《庄子》。从《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卷看,要求考生一方面要能翻译其中的语句,一方面要能弄懂孔子、孟子、庄子所阐述的思想。“仁义”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与民同乐、反对战争。《论语》中体现孔子法律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礼”,其法律思想基于仁,实现仁则要靠礼去规范和强制;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达到完美统一。《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体现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这一阶段学生可根据老师提供的复习材料进行巩固,有助于理解这三部文化经典的观点和态度。最后的复习阶段要善于抓住重点,篇幅太长的可以舍弃,字数太短的如《论语》语录句等可以省略。
在复习11部中外文学名著时,主要掌握思想内容、精彩片断、主题思想、主要人物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名著阅读题量四选二,选择性较大,准备复习材料时要注意有所侧重,重点准备几部经典篇目。例如:《红楼梦》可以重点抓几个人物,宝、黛、钗和凤姐等。林黛玉要突出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选择些表现她的性格多愁善感的细节;而贾宝玉则选取表现他的率真、顽劣、叛逆的情节加以记忆。答题时注意命题要求,切忌因字数不够被扣分。同时,答题要注意语言规范。首先,语句要精炼;其次,遣词造句要富有表现力。例如:市质检考题要求学生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许多考生表述语言过于直白,仅是罗列人物却没有将事件表述到位。
此外,也要加强语基的识记复习。不遗漏任何一篇一句必须背诵的内容,尤其要注意默写的准确;常见文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诗歌意象的意义、常用的修辞方法、常用的表现手法等。
【复习重点】
占70分比重的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考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注意四个方面:
1.审题训练非常关键。作文一旦离题得分将在三类卷以下。例如省质检作文要求以《我忧我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中有两个“我”,要求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来写,但有些学生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入手,写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再到鲁迅“弃医从文”,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篇是古人的忧、古人的思,没有结合到“我”,这就偏离了文题的要求。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考生应当抓住“我”感受最深的“忧”去写,有感悟性地加以议论评析,不能既忧此又忧彼。
2.审题要重在审“文体”。近年来高考常见的作文文体有三种: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主题不设限作文。其中主题不设限的作文是近年常见的考试类型,考生可以从多角度切入,写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内容,但不要写成话题作文。以《我忧我思》为例,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写作,可供选材的空间大:大到忧国忧民,小到个人生活中的忧愁,比如治安问题、环保问题、出国问题、教育子女的问题、反腐倡廉问题都可以写。文题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不易偏题、离题。
3.积蓄写作素材。最后20天时间,考生可以看些报纸杂志上的美文,将其充实到自己的写作素材中,应用到考场上。例如:《海峡都市报》今日时评文章、《意林》杂志、《美文》杂志、《杂文报》等。在举例应用写作素材时,注意多采用鲜活的事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杨丽娟追星事件等等。也可以将古诗文运用到文章中,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使文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4.临考作文要特别注意写好开头两段,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造成视觉冲击力,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在文章中间部分要有亮点,可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卷面的整洁,克服错别字、字数不够这些硬伤,增加印象分。
三 : 高考作文备考: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20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2000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1999年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2000年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2004年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1998年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2000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四 : 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方法谈
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学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的环节上。山西省作文尖子生——费莹莹同学2004年高考作文得25分,可以说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审题是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实际的情况是,不少考生不知道怎么审题。笔者认为,把孔子《论语》中的一段话——“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用在审题上,是很能解决问题的。孔子此话原是说求学、做学问要善问、善辨、善思、忠实去做,而作作文也宜如此。下面结合作文审题试作分析: “审问之”,即对话题作文的有关材料和概念讲行仔细地探询、审问。 1、探询背景材料,弄清暗示或倾向。 2005年全国使用范围最广的第三套高考语文题,背景材料“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就有明确的暗示:甲忘记仇怨、铭记大恩情的做法是对的。 2.审问题引材料,明确题材的范围。 如2005年全国卷(三)题引材料“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就明确了联系现实生活取材和立意的写作范围。 3.审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话题的隐含条件和限制。 如2005年北京卷“说安”,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宁、安逸、安于等,这就明确了写作的内容。 4.审问作文的限制条件,明确自由度有多大。 如“不少于800字,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明辨之”,即辨明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抓准话题的核心。“明辨话题”,实质就是明辨话题地概念,具体的方泫有: 1.词语比较法。 与别的近义词或话题比较,准确把握话题的中心概念。如2005年高考天津卷的“留给明天”,把它与“展望明天”“创造明天”“等待明天”“剩下明天”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展望”是一种构想,“创造”是一种奋斗,“等待”是心理的期盼,“剩下”是心理的无奈:而“留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表现,它足把资源、财富、好的环境、美好传统、民族精神等大好的毒而右目的地保留给“明天”的人。 2.语素分析法。 分析话题的每个语素,然后整合理解话题的意义。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跑的体验”,对“跑”“体验”三个语素的意义进行分析:“跑”即“奔跑”,狭隘意义的跑指具体的“跑”的动作,挖掘潜力有限;宽泛意义的奔跑,是一种实践活动,鸟儿学飞足“跑”,去了某地可以说“跑一趟”,读一本书可以说目光“奔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思想的野马在“奔跑”等等,挖掘潜力很大。“体”即“亲身经验”“体察”,“验”即“检查”“查看”,两者整合指“亲身实践”或“通过实践认识阁嘲事物”。综合起来可理解“跑的体验”就是指“亲身实践的体套或认识”。 3.结构词性分析法。 分析话题的短语结构和词性特点,明确思考的重点和方向。如2004年湖北卷“买镜”属动宾结构,“买”是一个“拿钱换东两”的商业行为,“镜”是名词,有着丰富的寓意,话题的关键是对“镜”的抽象意义的挖掘。 4.反义推断法。 运用词义相反相对的现象对话题进行分析和推断,明确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如2004年上海卷话题“忙”,其反义词就足“闲”,将两者放到一齐来分析,就会发观,“忙”与“闲”不是绝对的,关键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思想境界。 5.造句拓展法。 用话题的词语来造句,打开理解的思路,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由单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话题都可用这种方法,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他有双赢的智慧,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是最好的智慧,双赢的智慧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有多少造多少,思路得以开阔,对话题的理解也就活了。 6.语段揣摩法。 无话题的材料作文,分析材料中心,揣摩材料的情味是准确审题的关键。如2005年上海卷要求写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三段背景材料列举了武侠、言情、韩删、卡通等现象,审题时思考点就应该围绕此现象,入乎其中地体悟,出乎其外地客观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中心。 7.情味揣摩法。 揣摩话题的情味,准确理解题旨的意义。如今年广东卷的再题“纪念”,写作时就要弄清“纪念”一词的情味是褒扬的。如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一定带有怀念胜利的成份,带有对正义与和平胜利的珍惜之情,绝不能只写铭记历史教训,不忘历史的耻辱。 8.明辨关系法。 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审准题的关键。概念间的关系,我们除了套用复句间的关系外,还可考虑辩证关系,发展关系等。今年全国卷三套题都是关系型话题,其中第一套“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第二套“位置与价值”,第三套“铭记与忘记”。从总体看三个套题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具体分析,还有不同:“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前面是前提,后面是结果;“位置和价值”,前者是条件,后者是哥评判角度;“铭记与忘记”,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选择关系。只有这样深入思考,才能准确审出题意。 9.图形联想法。 对图形类话题,找到图形与生活现象的相似点是把握题旨的关键。当然这个相似点可以不止一个,只要恰切即可。如画一个圆,让学生联想作文,就既可写“十五月儿圆”,又可写“车轮滚滚”,还可写“圆眼睛”“圆滑”“圆脸”等等。如今年福建卷的“圆与星形”的联想作文,可根据图形下面的文字——“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和“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来联想,这样它就成了相容性选择关系话题了。 l0.寓意分析法。 对寓意性话题,只有分析寓意,才能审准话题。如今年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其中“一枝一叶”,寓指生活中的细小事物、细小的情节或细小的动作等,“一世界”就指反映的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等。 “慎思之”,即谨慎地思考话题的现实意义,寻找它和生活现象的联系点或相似点。“文章合为时为著”,这是古人一直倡导的现实主义文风,这在今天也必须坚持。可有的学生就是忽略了这一点,编故事不考虑当今的时代特点,议论不思考能否针对现实问题,寓言、科幻离开了社会环境……这就形成了浮躁的文风和虚假的作文态度。 我们所说的现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真实的情感,以情感鼓舞人;二是解决现实的认识或思想问题,以思想启迪人。 审题时,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话题町以想到些什么现实中的人和事;二是这些人和事可从哪个角度切入;三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认识,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四是我的思想是不是做到了与时俱进,辩证深入。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理清了,思路才算明晰了。 “笃行之”,在完成以上各环节后,考生应忠实地按照自己确定的方向写作,集中心思去考虑怎样充分、生动、传种地体现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立中心,定内容,选文体,拟提纲,还足设亮点,酌文句,选用表达技巧,都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理解进行:绝小能破中途出现的怪异、新奇的想法所左右。只有这样,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 总之,写作文时,考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细心谨慎地对作文的背景材料、题引、话题、要求,进行“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从而让自己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的困惑,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审题练习-内审师资格考试内审计作用练习题128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