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考作文审题练习-内审师资格考试内审计作用练习题52

发布时间:2017-10-26 所属栏目:作文

一 : 内审师资格考试内审计作用练习题52

1.某人每月收入$3000,消费$2500,现每增加收入$500,消费$2800,他的边际储蓄倾向是: 
a:0.2b:0.4 
c:0.6d:0.8         

2有一位专业工程师申请一家高技术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某一职位。在观察了几名内部审计师对工程部门的审计之后,该工程师对这一职位(内部审计主任)产生了兴趣。: 
a:不应该聘用该工程师,因为他不了解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b:尽管该工程师对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缺乏了解,仍可以聘用他 
c:不应该聘用该工程师,因为他缺乏会计和税务方面的知识
d:可以聘用他,因为他从前面对该职位的观察中获得了内部审计方面的知识  
         

二 : 高考作文审题:抓住题眼 发散思维

  近几年来,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3种类型。无论写哪种作文,都要先过审题这一关。

  审题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确定文章的立意。比如2008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扣紧题目要求。“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再比如作文题《难忘那目光》,通过审题我们知道“难忘”是题眼,要求写生活中给予帮助、鼓励和爱护的“目光“,使自己积极向上。

  有些作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构成的,如《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想和做》等,遇到这类作文题,就要运用这种方法,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些作文题,按照惯常思维去审题,会感觉视角不够新鲜,立意不够独特,往往会落入窠臼。每当此时,就要独辟蹊径,突破思维定式,逆向入题,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说理。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浅议“近墨”》来立论,独辟蹊径地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应该更能高人一筹。

  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考生写作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项。

  话题作文的写作内涵与外延非常宽泛,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比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心”的范围实在太大。在考场上,对于时间非常有限的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够较快地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拟题、审题写作呢?其实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话题的范围之内,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将话题范围缩小。比如以“心”这个话题作文,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化大为小,拟题为“我们的爱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等,还可以根据所给话题的意思,拟出可以出现所给话题字眼的题目,或者不出现所给话题字眼但蕴含其意义的题目。

  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确立论点。在审题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论题,或已经拥有大量材料的论题,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情景作文,是根据给出的具体情形或场景,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的主要考查点在于联想和想象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话题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材料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考生运用思维发散法,打开自己的拟题、审题的思路,以便做到与众不同。如北京2008年高考作文题《杯子满了吗?》,就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里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几个可供参考、打开思路的观点,考生要充分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

  有些作文题,所给材料已经具体规定了写作指向。因此,考生按文题的要求写作时对其他方面不需要多加考虑。如辽宁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以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题。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提出了不设审题障碍的观点,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和材料的范围之内进行审题写作,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要求。

 

三 : 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审题是第一要务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会写的同学因一时之错而抱恨终生。笔者为其惜才之心而感动不已。但考生万不可以为真有此等好事。因为,此种做法会大大助长抄袭的恶习。试想,有人背熟他人佳作,文不
对题却文采翩翩,该及格吗?

  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今后也不会改变。作文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即便是作家的创作,即便是先有文章后命题目,标题若与作品没有某种契合,恐怕也不能算好题目吧?

  所以,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不过好审题关,得到的只能是空中楼阁。当然,有关部门一直强调,不要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这几年的作文题,也确实降低了审题难度,话题作文的出现和盛行,也为此提供了可能。可是仔细分析历年考题,无论是话题作文的“为世博会设计主题”、“文化遗产问题”、“说‘杂’”,还是命题作文的“面对大海”,降低的只是审题的第一道坎――入门。而进得大门,徘徊不前的,少有高分;步入厅堂的,上一层次;入室详察的,方见别样风景。这就是说,过好审题关,方有佳作生。

  如何算过好?“进门――登堂――入室”。换言之,“正确――独特――深刻”。徘徊大门,只知皮毛(正确);登得厅堂,必有发现(己见);入于内室,方见实质(深刻)。

  具体做法是: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审题工作岂不是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吗?(文/周宏)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上海高考阅卷作文中心组负责人。以“立体教学法”为特色从事中小学作文教学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审题练习-内审师资格考试内审计作用练习题52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258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