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互联网产品思维-互联网思维:成就品牌的加速器

发布时间:2017-10-30 所属栏目:创业

一 : 互联网思维:成就品牌的加速器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只是从2011年诞生的,但是现在却是企业家口中经常谈及的。尤其是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曾经很小的企业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如雷军的小米手机。这也让很多企业家们幻想有一天自己的企业也能借助这个电子商务让自己迅速崛起,也因此一直在谈论互联网思维。但六碳网认为,电子商务确实在一定的时机里帮助了企业成就品牌,但互联网思维也仅仅是成就品牌的加速器,并不是万能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电子商务打破传统企业链的格局,互联网思维成就新世纪的品牌。

  互联网的思维即是消费者的思维

  所谓消费者思维,从企业角度讲即是:用户至上。在传统企业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标榜的企业文化是用户至上,但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做到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呢?众多电商大佬提倡的互联网思维则是真心从用户角度考虑,为用户谋福利。所以淘宝卖家见面就是“亲”,雷军一直和粉丝互动“为发烧友而生”,微信朋友圈做生意信任到直接付款购买,连第三方公证的机构都没有。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找到用户的最核心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专注客户的价值才会带来财富。

  互联网思维让传统企业全员惊呼有一场大变革要来临了,这场变革也确实在悄悄的来临了。但有些企业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进行互联网思维的改变仅仅只是开通一个网站、申请微博、注册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变成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而这恰恰证明你的企业还不懂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发现世界不是发现新的东西,而是用新的眼光看世界

  似乎看了前面也没明白互联网思维和传统的思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下面六碳网为你深度剖析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1、改变。市场大环境还是那样,消费者也依然站在那里,互联网思维的改变是从意识、思考方式、行为习惯和营销方法上来体现的。比如近几年很多杂志报纸开始停刊,但是也有报纸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地铁报》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有地铁的城市的人们就应该很清楚,每天早上上班前都可以在地铁入闸口免费获取《地铁报》。目前用户量已经超过千万,盈利方式则是通过广告,在大众的口碑中逐渐传开。

  2、粉丝。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则是大谈粉丝经济,从苹果到小米,因为粉丝的拥护,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传统的思维形式认为只有产品购买者才是该品牌的粉丝,但互联网思维则将粉丝分成三类人,一种是消费者粉丝,即是花钱买产品的人,这类人是产品的使用者也是最终用户;第二类是产品的购买者粉丝但不是消费者,如母婴产品的购买者是父母,用户是孩子;第三类是拥护者粉丝,他们对这个产品极度热爱,但短时间内没有形成购买,或许是经济能力的原因或者其他的原因让他们暂时放弃购买,但他们已经对产品产生情感,有忠诚度,他们愿意和别人分享这个品牌,等他们有能力购买时就会选择这个品牌了。粉丝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与企业沟通更紧密,更愿意参与到企业产品创新、产品营销中来,粉丝就是意见领袖,只是意见领袖的范围和影响力不同而已。

  3、扁平式的流程。传统企业的流程需要经过生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店铺、消费者,太长的链条造就了流程的冗长繁琐,也让企业离真实消费者的思想越来越远。但互联网思维则采用扁平式的流程进行,直接从厂家到消费者,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是优秀的营销人员。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让我们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背景下思考企业发展、产品创新和营销推广,这是互联网上构建的一个全新的生态圈。互联网思维更全面的侧重点是让传统的企业进行改革,包括传播互联网化、销售互联网化、业务互联网化和企业互联网化。

  六碳网认为互联网思维不神秘,但需要先思而后行!

  本文来源六碳网:http://www.6tanwang.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二 : 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观

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观_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这事,原本我也不以为然,感觉比较大也比较空的一个概念,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被人提起,甚至很多开小吃餐饮的号称自己使用互联网思维在做的时候,不免我又开始琢磨了;之前我做公开课时,有个兄弟问过我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小互动没能展开讲,所以插科打诨的过去:当时解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引用了一个网上的段子:化缘的改叫众筹了,算命的改叫分析师了,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了,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了,大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了。但实际上互联网企业的确跟传统企业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多不同,尤其是在我们脚下这块神奇的国度里,这种差别更显突出,我想这种不同与传统的思维,或许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吧。

案例

开讲之前我们先来讲个段子:有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他开了一家餐馆,花了 500 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筷子和牙签放入一个精致的纸套,还可以带回家;专用牛腩面碗,还有发明专利,上方很厚重,端着手感好,对着嘴喝汤的地方则很薄、很光滑,嘴感好;每个月都会更换菜单,如果粉丝认为某道菜不好吃,这道菜就会在菜单上很快消失;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大众点评、微博、微信,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立刻回馈;开业前烧掉 1000 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制造话题:韩寒携老婆到店吃饭,因为没预约而被服务员婉拒;不让 12 岁以下儿童进入;邀请苍井空到店,被微博大号「偶遇」并发微博。在北京只有两家分店;VC 投资 6000 万,估值 4 亿元人民币。

估计讲到这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是谁了吧,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界「四大天王」之一的雕爷牛腩。其他还有三个,一个卖煎饼的、一个卖充气娃娃的、还有一个卖玫瑰花的。

去过的兄弟你们可以想想,雕爷牛腩有什么特色?雕爷牛腩为什么非要这么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他的思维又在想什么?当然没有去过的兄弟,就别去了,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啊。

面对这些问题,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思考,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这个词的起源,是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老板们探讨发展问题时提出来的。就这点我个人认为有贴金的嫌疑。

后面又由互联网思维界「四大天王」到处讲演,[www.61k.com)被真正喊开的;加之官媒的一些推手才有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互联网思维。

今年二月份周鸿祎专门撰文以互联网从业二十年资深人士身份,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四个核心观点:第一、用户至上;第二,体验为王;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第四,颠覆式创新。

其前两点,大家都知道。但第三点,你要想清楚,别被忽悠了,免费的商业模式,核心是商业模式而不是免费;至于第四点,我只能说你不是周鸿祎就别玩颠覆式,不是说只有周鸿祎才可以颠覆,而是没有二年的互联网亲身经历,我还是劝你别太傻、太天真了。

我个人的理解,第一,互联网思维≈文艺复兴,其实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只是一种思维角度转变,并没有思维方式、方法的不同;正如 14 世纪燃起到 16 世纪燃遍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她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精神,是要把人从教会对人民精神世界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仅仅是因为这一个中心的改变,却改变了整个欧洲文明进程。其实中国的互联网思维无非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把人变成中心,我们要知道,我们 1978 年之前中国是没有私人企业的,即便有,49 年也都被「保护」了,所以我们今天所谓的传统产业其实中心都是国家,包括我们的教育核心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教书育人。所以中国最缺互联网精神的是学校而不是企业,鹏哥目前一直在做的或者说追求的是做一家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机构,一谈到这我就有点激动,不讲了。

所以我们知道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其实只有中国才有,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都没有人讲互联网思维,究其根源人家 16 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我们今天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了。美国人以前对隐私保护的很好,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家现在玩的是大数据。其实大数据这玩意 49 年以前在中国就有了,那个年代人们结婚需要写申请、生孩子要打报告、平时每个人的生活、学习方方面面都要给组织一份笔记备份,甚至连最隐私的个人日记组织都有清晰的记录,不然我们怎么能看到《雷锋日记》呢。还是因为中心论的那个问题,所以我们只是看到雷锋日记,而没有通过雷锋日记改变雷锋的生活轨迹。

这就是历史,历史总是这样循环往返,你领先一百年,其实历史告诉我们你落后也是一百年,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被历史嘲弄的笨蛋。但正是因为她的嘲弄才让我们愈发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去寻找推进历史向前的动力。

又扯远了,回来看第二,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当年让我真正的爱上互联网的真是大家宣扬的互联网精神,我还清晰的记得九十年代中后期,上网费用极高、速度极慢,但给我带来的快乐与见识极多,多到无法想象,简直太 TMD 方便了,在那时我们还可以自由冲浪,在那时还没有 GF 墙,在那时我们可以自由的讲话,看没有阉割的文章,在那时我们可以选择 ICQ 或 Oicq 泡不同的妞,在那时我们不炫富、我们不脑残、我们充满希望、甚至我们还有理想。

到了今天,很多都被改变了,但互联网的核心精神却始终没有被互联网人所忘记: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是每一个互联网人都在追求的东西,即便是今天。

以人为中心,以互联网精神为目标,互联网思维 ≌「用户」思维,大家都知道的一条互联网法则,得「屌丝」者得天下,原因很简单,神州处处是屌丝,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高富帅的梦,其实都有一颗屌丝的心;君不见,大风起兮云飞扬;互联网,是正行,屌丝逆袭,不再话悲凉。目前真的只有互联网才能够把一个矮矬穷分分钟就变为吊炸天。或许只有互联网才有希望让 13 亿屌丝,实现有尊严的生和被尊重的活。

提了上面三条等式,还有一个重要的不等式,免费 ≠ 互联网思维,这好像跟之前周鸿祎提到的互联网精神有所冲突,或许是我错了,也或许老周是个真正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免费 ≠ 免费的商业模式,免费不是目的,免费的目的是为了收费,前面免费后面收费、部分免费整体收费,体验免费使用收费,一个群体免费另外一批商家收费,这才是商业模式,大家做互联网的都知道运营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转化率。这也告诉我们互联网不是靠免费生存的,免费只是降低门槛,吸引用户、提升用户感受的方法之一,所以千万被把免费当成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实这个免费的核心还是用户,是用户体验的一部份。

企业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绝对不是做做微博营销、做做微信互动,而是要把这种思维放到你的产品中去,产品才是企业思维、服务、理念的载体,无论这个载体是有形的,还是乎无形的,因此企业应该理解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观。

互联网思维的产品观

这个产品观,我归纳成了三个核心、六种意识、九条法则,其中有道也有术,有修内也有围外,但这又不是你做事的手册,而是你应该思考的方向。

三个核心:动机、定位、迭代

这不光是互联网产品的三个核心,而是所有产品都应该去关注的核心;

1、动机,这是我们最开始做事的初心,也是你做一个产品的原点,当你确定了这个原点后,无论如何变化,遇到多么复杂的环境与问题,回来看看原点,是否相符,合者留之,异者去之,这将有助于你走的更远,凡事勿忘初心。

2、定位,有了原点,你还要有一个方向,正确的方向才能带你走胜利的彼岸。

3、迭代,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别创造出来的,包括所有传统观念里的产品,只有不停地设定目标,不停的验证你的结果,才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好的产品一定是靠运营出来的。

六种意识:全局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管理意识、营销意识、销售意识。

1、全局意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认为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单凭某一点而成功的,做产品的人应该有宏观的蓝图也的有细节的考虑,即便你是在一个大的公司中,只负责产品的一小部分,其实你也得结合公司整体的产品线路,不然你看起来是在创新,其实跟作死不远。

2、团队意识,这点也就不多讲,如果在一款产品里你自己能做所有的事,你可以不考虑团队,否则就要切记,一万个人在帮你摇旗呐喊,也不如一只蛤蟆陪你并肩作战!

3、成本意识,从产品的角度其实理论上是没有什么不能做和做不到的,但从做产品的角度,要始终去衡量你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来实现你的产品目标,如何降低这个成本,这就是成本控制,这里指的成本不单单指的货币成本。

4、管理意识,正如上面提到的,一款产品从想法到研、产、销是一个复杂综合的事情,所以对于一个做产品的人必须把所有的资源与人有效的结合其,其方法就靠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人员管理等等,管理过程中你遇到的所有事情。

5、营销意识,从来就没有一个不营销而成功的产品,无论是靠产品的自我营销,还是市场营销亦或者是第三者所谓的口碑营销,营销是所有产品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如何做好这个营销是要跟进产品自身的定位、目标用户群、渠道等等综合因素考量而定的。

6、销售意识,其实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销售,其本质也是一种服务,是增加客户粘度,提升用户信心的过程。我这几天去英东游泳馆游泳,我发现他们就很有「销售意识」,我办了张卡有效期 3 年,他们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健康证,但健康证有效期却是 2 年。导致上一次去的结果就是卡没问题,但我的健康过期了,然后就必须去再花 10 块钱做体检,(项目仅仅只有一项测血压),这个核心就是一种销售意识,虽然过程很流氓。单从这两项如果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去变一变,第一关于健康证有效期,很难想像我健康与否是证上那个日期所决定的,但出于销售意识考虑,我们还是可以这么做,把有效期两年变一年,但可以延期一年,在延期的这一年中提示用户进行新的体检。这样会大大提升用户做为上帝的感受。再来说那 10 元的体检,即便前边提高了用户感受,但单凭测个血压这一项,不仅有抢钱的嫌疑,而且都未能达到其泳池自身的最低要求,所以要让用户感受 10 元有所值,其实只要简单增加一点保健医生的 1-2 分钟时间成本就足以达到这种效果,简单的看看是否有沙眼、皮肤病、体重和心率,适当的给出一个游泳强度范围。这会在用户看来都是一种增值。

九条法则

1、用户至上;大家知道互联网时代是眼球经济的兴起,其实这个眼球代表的是用户,只有你真的把用户放在你的核心位置时,你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2、注重细节体验;关于这点大家都在谈用户体验,其实所谓的用户体验不是一个正体,不可能我看一眼就知道这个体验好不好,是一定要在每一个交互过程中,你才能感受到体验的优劣。正如一些喜欢造词的人鼓吹「微创新」;你想想所谓微创新核心还是抄袭,你希望能创新什么,你创新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无非是把细节用户体验不好的改好点而已,当年第一款 Oicq 完全是抄袭的 icq,只是界面一个是中文一个是英文,目标是让中国人使用更方便,难道这也叫微创新,Oicq 创造了中文,显然这太扯了,微创新,一个多么无力的词,与其喊口号不如把精力放在环节、流程处,做好每一个细节体验。

3、敏捷开发迅速迭代;这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会用到的一种产品开发方式,其优缺点也不必我在废话了,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用最小的成本换用户的反馈;再不断完善其产品。

4、携「用户」以令诸侯;这就是典型的得屌丝者,得天下的意义,只要你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哪怕目前没有,但有一个飞速用户增长趋势,你都能有资本跟任何人开价啊,如 Facebook 收购 Instagram,原因很简单:Instagram 成立仅 18 个月,共 13 名员工,累计有超过 3000 万用户,Android 版本推出一周即获得 100 万新用户。Facebook 突破 1000 万用户用了 4 年

5、服务即营销,口碑推广;说道这点,什么煎饼、牛腩都弱爆了,如果说真正有互联网思维的产品当首属海底捞。去海底捞吃饭,水果没有吃完,跟服务员说能不能打包带走,服务员说不行,结帐的时候,服务员给你一整个西瓜,说切开的西瓜不卫生,你要打包的话,就送你一个西瓜。MD 感动的我都想哭,都让我开始怀疑脚下这片土地,还是我熟知的那个神奇的国度么。我们产品体系群里有海底捞的兄弟,这条我算无偿替你们推的。

6、专注核心需求定位目标用户;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做掉整个市场,就像苹果走向中低端市场后,必然导致一部份高端用户流失,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你的产品定位变得模糊了。在模糊的目标用户前,很难形成一致的用户口碑,没有一致的用户口碑,其实也就很难形成真的口碑效应。

7、免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做任何一个免费服务的尝试时,之前都要考虑清楚,其价值如何体现,关于免费和免费的商业模式,我想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详细讨论,在此处暂不展开讨论。

8、大数据中学会数据运营与分析整理;这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核心区别,互联网可以快速积攒用户的各种数据和行为信息,这就是一种用户反馈,让用户用行为做反馈远比调查和设立客户服收集到的反馈更真实、更有效、更具价值。这就是很多大互联网公司其实客服多数都是外包 Callcent,多数的服务反馈是靠运营数据而来的。当你属于传统产业并不能做到快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时候,小米的全民客服或许是个好办法。

9、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一个人;就是因为有了大数据的便利,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才把服务于每一个人变成现实,如同每个人微博首页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是以你关注的和与你相关的信息所构成,这是最典型的产品体现。

上面讲了互联网思维下的三六九,所阐述的只有一件事,也就我认为的互联网思维的产品观:「需求一定是从用户来,通过产品的加工、处理回到用户中去。」

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转型与个人创业

面对企业转型,对一些传统产业的人来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不转就是等死,但转错了就是找死,如何面对互联网思维下得企业转型,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策略。这个策略是要结合你的目标用户群,结合你目前的自身优势,结合你当前的市场环境,结合你的企业文化。有时转型未必是大刀阔斧的大步向前,图片是我前几天去长沙在超市拍的,休闲食品货架,看看这些包装带,我之前去云南的时候就发现了他们在包装上用的心思,这种方法也不可谓不是一种互联网思维下的尝试。还有近期可口可乐推出的歌词瓶。

但切记不能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如果只靠一个思维,能走多远真的很难!

谁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今天的黄太吉(建外 SOHO 旗舰店)是不是还和之前一样火爆,去三里屯 Powerful 旗舰店,为了写这篇东西,上周末我特意跑去拍了几张照片。只要你真的看到后,门口转转,停停看看,你或许会有更多的思考。

对于创业者,互联网思维不是你的救命毫毛,也不是你的锦囊妙计,她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你要生存下来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好你的产品,静下心来,别被浮躁所侵染,别为莫须有的恐惧而迷茫。目前兄弟自己也在创办自己的品牌鹏图教育,深知创业不易,但如果没有了困难人人都能成功了,显然是困难磨练了我们

华为老板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警告:华为不要去炒作互联网精神,应踏踏实实地去夯实基础平台。大连万达的王健林更是直斥,「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的个别企业为自己贴金的一种说法,不存在互联网思维」

他们讲的可能不客观,但不一定是错的,他们比我们见到过更多思维也见到过更多的故事,想在创业的路上走下去,听听前辈们的话,有时候是一种激励、有时候是一种打击,但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是你向前走下去的动力。

祝大家无论是职场还创业的路上,一切顺利,钱途似锦!

最后,无论在任何时代,谁也不比谁傻多少,你永远不可能靠思维战胜对手,哪怕是「互联网思维」也不行。

作者:顾鹏

三 : 从煎饼里吃出创业的产品精神和互联网思维

  黄太吉的火爆,社会化营销仅仅是一种表象。其真正最有力量的其实是跳出了煎饼行业的所有规律,用互联网的精神重塑了自身的整个商业过程。

  

p64-jb

 

  黄太吉煎饼最近被谈论得很火爆。但是请注意,不要按照做“餐饮”的标准来从中吸取创业成功的经验。因为其创始人赫畅本人也没有太把自己看成一个餐饮人。在他的成功里,最吸引人的其实是营销服务的精神和互联网思维,扩大化一点来看,甚至小米,不也是依靠这种精神起家的吗,不同的是,黄太吉在试验,这种思维要怎样渗透进传统行业之中?

  营销即服务

  很多人将黄太吉的成功归功于营销,尤其是在微博平台上的营销,赫畅也经常在各种场合做微博营销的经验分享,但这种所谓的营销背后到底是什么?真的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营销那么简单吗?

  “Know who, Know what, Know how” ,这是赫畅对微博营销的总结。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互联网圈再熟悉不过的一套产品经营思维模式——了解用户是谁、用户需要什么、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只不过黄太吉通过微博这个载体来实现。

  黄太吉微博最大的特色是,用户每一条评论和@都会得到回复。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让用户觉得自己受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了解用户是谁和随时随地体察用户需求。微博对黄太吉与其说是一个营销平台,更像是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客服工具。

  当然黄太吉做的并不止于此,还会将这种线上的沟通最终体现到线下的具体操作里。

  黄太吉所在的那条街道不能停车,因此很多开车来吃黄太吉的人都被贴了罚单,有人在微博上诉苦,吃煎饼的成本太高了。于是赫畅做了一个停车公约放在收银台上,过来点餐的人就会看到。上面第一条就是守法停车,如果非得停门口、并且被罚款了,可以拿罚单换一份南瓜羹。

  这种做法在传统餐饮业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餐饮业的认知中,对客人的服务只存在于进店到离店的那段时间,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消费体验已经变长,它还存在于到店的路上和消费之后的很长时间。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找不到店外的他们,如今他们就在网上、微博上、陌陌上、微信上……黄太吉正意识到这点,借力移动互联网,从不断线,随时随地与消费者连接,维护整个用户体验。

  反过来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维护,又可以输出到网络上,成为绝佳的营销素材,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黄太吉似乎从来就不缺营销的内容。至此,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营销,营销和服务之间的界限变得很模糊,营销既是卖产品,也是产品本身。

  不仅如此,黄太吉还会在营销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输出价值观,正是这种输出,能取得用户的认可,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积极拥抱。

  黄太吉的店里店外贴了各种海报,有“在黄太吉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这种口号,还有“煎饼之王”、“油条之王”等海报,黄太吉的微博里,也会经常有一些关于创业、关于人生、关于佛经,甚至关于外星人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来自赫畅一人,他毫不掩饰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将自己放置于跟用户平等交流的位置,反而更容易吸引对方。

  黄太吉抓住每一个能跟用户接触到的机会,源源不断的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力场,让品牌本身超出煎饼的概念,内涵更丰富,也更有活力。这种延伸,能激发人们讨论和分享。赫畅明白现在的传播已经不是1.0的单向输出,而是2.0的双向互动。黄太吉不需要总是说自己有多好,而是让用户自己说。因此,就需要给用户分享的理由。

  典型例子就是店门口的那座漂亮的小花木马,这是故意放这里的,因为有了木马就有人骑,骑了他们就会拍照,拍照之后就会分享。

  这一切,让黄太吉在短期内迅速积累起一群忠实用户,并形成口碑传播效益,成为一种现象。知道黄太吉的人越来越多,想吃黄太吉煎饼的人不仅在国贸地区,也不仅在北京市,已经超出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些人会主动来找黄太吉,于是黄太吉也不需要像传统餐饮业一样死守着“旺铺”这一黄金定律。

  对传统餐饮业而言,房租一直是最大成本,尤其在“位置”这一定律的影响下,人流量大的地段必定价格更高,于是很多餐厅老板发现自己辛苦一天,到头来却是为房东打工。黄太吉反其道而行,在热门商区里选了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这样既能保证离消费者不远,也能降低租金成本。大多数餐饮企业仍未意识到这点,守着旧规则行事。赫畅则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我们是在做传统行业,但同时,其实是在做全世界的生意,你在挣全世界的钱。”

  而这不过是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之一。本质上,其背后是用户的变化。过去10年里,消费者在吃喝上的习惯早已变了,现在人们吃饭再不是单纯看哪家人多往哪家凑,或者凭运气来选择餐馆,而是在出门之前在网上查一下,比如看看大众点评、查查团购,然后直接到店消费。用赫畅的话说就是,“现在的消费者是天底下最聪明的消费者”。

  “消费者”这个称呼也不准确了,或者说,他们所消费的再也不仅仅是进店后吃的喝的,他们的需求更复杂,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用户”。黄太吉正是将他们当作一个个的用户来看待,了解他们、满足他们、引导他们,于是每一件不经意的小事都能被拿来营销。

  产品精神与互联网思维

  除了“前端”的创新外,黄太吉在“后端”也与传统餐饮业很不同,它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标准化是传统中式连锁快餐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能实现标准化,大多数传统快餐企业采用二次加工:先在中央厨房制作好,分发到各门店内,消费者点餐后再进行加热。

  “理论上说,消费者吃到的都是剩饭。”赫畅坚持认为,中餐的精髓是现吃现做。为了在现吃现做的同时还能实现标准化,赫畅和他的团队在开业之前花一个月时间“研发”出来黄太吉煎饼的配方,多少面,和多少水,酱料怎么调配,每一样都有明确规定。黄太吉的煎饼师傅都是90后,他们在来店工作之前从未做过煎饼,但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做出一样美味的食物。

  同时,黄太吉的师傅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摊煎饼的只负责摊煎饼,炸油条的专门炸油条,这些人通过一套流程彼此合作,提高效率,缩短一个订单的制作时间。这套流程并非一开始就行之有效,而是经过不断优化升级。

  黄太吉人流量很大,经常排长队,每个订单又都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加葱不加葱,要不要辣……如果在接到订单的那刻让师傅开始制作,则需要70~90秒才能完成。为了缩短制作时间,黄太吉的师傅一直不停的制作标准双蛋煎饼,到了最后一步时,会被告知订单的具体定制细节,师傅就可以在煎饼完成了80%的情况下改成定制化的煎饼,这时候只需要5~6秒钟。

  摸索一年之后,黄太吉已经有了一套有效的工作和管理方式,但赫畅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规模化复制,即所谓的连锁经营。为此,黄太吉专门的技术团队正在研发一套IT系统,希望借此来解决店铺的信息一体化问题。

  这个系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ERP,而是旨在优化消费者订单和整个配餐系统。比如一个订单中有煎饼,也有猪蹄、豆腐脑、麻辣烫,每样食物的制作时间长短不一,这套系统能分析出先做哪个再做哪个,最后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

  此外,赫畅也希望能通过这套系统实现人员管理,比如在每个师傅面前都放一个屏幕,他们每做一个煎饼都在上面点一下,让这些师傅跟软件开发员一样,不仅计时付费,还计件付费。

  让赫畅更兴奋的是,未来这套系统建立起来并收集到足够的用户数据后,就能知道用户是谁,他们最喜欢什么,并且有可能知道每个常客的喜好,这样甚至不需要客人开口,就能知道你要什么。目前大部分餐馆自己并没有能力实现这种程度的客户信息化管理,大众点评这种互联网公司正在通过各种形式帮助餐馆实现这点,但仍处于很初级阶段,黄太吉则是一种更自主的探索。 当餐饮业遇到互联网,其实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赫畅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下载黄太吉的客户端或关注黄太吉的微信公众号,在到店之前,直接在网络上下单付费,当手机进入店内500米范围内,师傅就会接到指令开始操作,等到达店里,只需要刷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取餐。这样以后的快餐店完全可以转化成一台类似于ATM机的东西,不再需要前台和服务员这样的岗位,一个机器后面是一个厨房和一台服务器,然后就可以开张了。

  “将来只靠一套数据就能管理一个店,然后才有快速扩张的可能性。”在赫畅看来,将来黄太吉的核心资产就是人和数据。

  这种由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与用户关系的变化,让黄太吉摆脱了传统餐饮业的固有限制,比如过分依赖于翻台率和黄金地段,反而可以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将精力放到服务和销售上,想办法在一件事上创造反复获利的机会。这是黄太吉的价值所在,它在用另一套规则行事,如果它成功了,或许将改变整个行业的规则。

  餐饮业是最难被互联网撬动的行业之一,之前互联网公司的做法都是从外部渗透,黄太吉则直接用互联网的方式进入,成为整个行业中的一支叛军。“颠覆一个行业的肯定是这个行业之外的人” ,这条互联网上屡屡被提及的信条,也是赫畅的信念。

四 : 在线客服产品应具备哪些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早已进入碎片信息时代,作为线上与线下桥梁的在线客服再一次体现了他不可小觑的能量。

  但是随着移动端的普及(即将到来的4G时代和5G时代)以及客户对于社交化平台的更高追求,如果就此止步不前,那么马上就会由此走向深渊。2013 年,被颠覆的东西很多,微博被微信颠覆了,诺基亚被苹果颠覆了,TCL被乐视颠覆了,而在已经到来的2014年,谁都不能保证在线客服可以平安无事。

  不思进取意味着一个产品的消亡,在线客服的路在何方。还是需求,用户需求才是一个产品的生命,在线客服作为一款 营销型产品,可能不会是一种刚需(真正的刚需除了吃喝拉撒,就是性欲了),但是用户需求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作为营销工具,事实上他的营销作用应该大于 他的即时沟通作用,如果说单单只是一个沟通工具,事实上随便做个QQ链接就能解决,那么如何强调和突出营销性能就是产品研发的当务之急了。

  1. 图片+标题+摘要。

  这些构成一个小型弹窗的要素,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用户,这是什么。为什么在线客服不能够在弹窗中加入让客户自由选择自己logo图片的功能以及显眼 的公司宣传介绍呐。许多在线客服服务商的答案是这样就不能给自己做宣传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功能作为收费功能,等同于让企业自己购买版权是一样的性 质。

  2. 视频素材。

  这个功能虽然有些麻烦,但是现在没人做。如果在线客服系统中能够加入视频的展示,那一定是一个不错的卖点,毕竟视频营销也是多媒体市场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 深度导航。

  我们为什么要认为客户只是想通过一个小窗口来和我们沟通呐?许多人只不过看完了网站首页,对产品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直接开始和在线客服沟通 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在弹窗空白部分增加一些内容上的导航,让客户有机会更多的接触产品的内容与核心呐,比如加上选择性锚链接“你可能还会喜欢的内容”等 等,然后罗列一些卖点新闻之类的功能。

  4. 一键分享。

  满足一些网站客户的小众需求。或许现在这样的人多了起来。买了什么东西都喜欢在微博和微信上晒单。那么在线客服虽然不是阿里旺旺(实际上也是在线客服的一种),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关注这方面的需求,为用户端准备一个一键分享到微博和微信上的入口呐?

  5. 角色问题。

  在线客服系统习惯性的给每个客服分配了角色,售前售后,主管,领队的,楚河汉界分得很清楚,却对来访的客户缺少一个定位。统一的把用户划分为了陌生 人角色。这其实是很愚蠢的,为什么企业QQ能做大做强,因为企业QQ能加别人为好友,大大增强了客户粘度。而在线客服系统所谓的陌生人角色,别人一离开网 页等于和你说拜拜了,除非你另外加他QQ或者问他电话,一般这样直接的方式都很难成功。

  我们需要给陌生人一个定位和角色,

  比如说可以分为老板,总监,经理,白领,屌丝等等,尽可能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尽管那是虚拟的,但是却对缓和买方与卖方彼此之间的矛盾大有好处。

  说了那么多,对于在线客服2014的走向和趋势,仍然不明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站在市场的角度说话。

  本文原创为http://blog.sina.com.cn/sungoinblog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五 : 互联网思维房地产:让房价降20%你买不?

中国互联网思维房产第一案例

面对房价,互联网思维的改造,应当如何?真能降低房价?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发商,已经开始行动。

近日,南京高盛房地产通过微信宣布,开展“青年置业行动”,高盛地产公司董事长孙天元,原南京荣盛地产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拥有十多年开发及操盘经验,分别在山东、江苏徐州、南京等地相继操盘,操盘面积400万方,提起这次尝试,他坦承,是受到小米公司的影响:一家互联网公司,颠覆传统行业,短短几年积累100亿美金市值,这是很多传统行业值得学习的。做这次尝试,一则自己是过来人,知道年轻人买不起房的痛苦,他鼓励年轻人留在大城市,毕竟机会多。另外一方面,也是用互联网思维的改造合理降低房价,希望年轻人摆脱蚁族、群居的窘境,“让城市留下青春!”。

对于互联网思维,他是这么认为的:互联网思维是技术,又不是技术,但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代表了一种平等的力量,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对称。在商业模式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减少了交易环节和成本,是对商业模式的重构。近年来商业地产,尤其是商场的蜕变,就是被互联网颠覆的典型代表。如果把传统思维的商业比作是冷兵器时代,而新的互联网思维则代表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思维表现的更加创新、更加适合做单品突破和快速迭代升级,用极致的客户体验和时尚富有品位,吸引互联网客群,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

至于自己的“青年置业行动”,他首先分析了现有的房地产开发与互联网思维的产品生产流程的不同,以及自己的计划:

1. 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从拿地到项目销售完毕,并不会有客户介入相应流程,都是由开发商或者营销机构做规划,买房人很难影响最终的产品,所以买房人被动接受,产品不能定制。

2. 项目参与人员,通过南京本地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微博等渠道召集,从项目拿地,就邀请愿意参与行动的用户现场去考察,并且对未来的产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3. 开发模式由参与者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人企业,以购房首付的资金进行入股,成为公司的股东。

4. 显然,所有众筹的合伙人的资金,并不能支撑整个项目的资金流,所以作为开发商,他会注入资金,以及邀请私募或者信托机构。

5. 关于资金安全,所有参与的买房人资金全部委托银行进行监管,开发商不能随意动用资金,除非按照相应程序取得了土地,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进行支付。

6. 项目的户型不会设计太多,中小户型为主

7. 项目未来的设定还是会盈利的,所以,所有参与者可以选择优先购房,或者成为股东,享受后期的收益,但这一点需要在项目确定开发前,以合同确定。

8. 从这个项目伊始,所有关于产品本身的决策,比如户型、产品定位、附加值项目的加入等,都由所有参与者进行投票进行,也就是说,早期的参与者的话语权很重要,类似于小米手机的早期的发烧友。

9. 关于产品:选择专业的建筑商,按照最终大家的投票结果开发建设,追求极致的品质感以及更多的附加值的内容代入,极力打造地产的性价比。

10. 开发商在这次行动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代建方以及服务者的角色。

11. 行动的开始,从拿地成功开始,如果没有拿地成功,则所有参与者的资金退回,保证资金安全,在整个过程中,聘请律师、专业审计机构、银行托管等方式,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关于此次“青年置业行动”能否真的降房价,孙天元表示:首先自己在业内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在成本控制上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和方法,但最主要的几个点在于:

1. 不投广告,降低营销费用,这部分约占3—4%房价

2. 选择合理的私募或者信托机构,整体财务成本支出降低2%

3. 项目管理费,省2%。

4. 房地产开发项目愿意放弃大部分利润,按照行业规则,15—20%的毛利,放弃10%。

5. 其他成本,节省2~5%

按照以上的计划,这样的模式,如果在同地段,可以节省15%到20%的房价,按照目前有意向看的三幅地块区域的房价区间在16000左右,每平米房价可以降低3000元,无疑,这对广大刚需而言,是极具诱惑的。

按照计划,这次行动最终的房子,也是会公开按照正常的开发流程进行销售的,只不过甚至售楼处都不会建,一切都靠网友的力量传播,相对于传统开发商豪华售楼处和美貌的售楼小姐。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更优质的产品,更便宜的价格,形成用户至上的极致体验,让买房人自己做主自己的房子的新的方式,相比传统开发模式而言,的确是一次难得的互联网思维利用的尝试。

但孙天元此次的互联网思维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也会遭遇不小的阻力,但他认为,事在人为,尽管本身新的创新总要有烈士,成功也许会很渺茫,但他愿意以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尝试。

按照正常的开发流程,目前这种方式最大的难题,就是拿地,目前,已经有一些愿意参与的买房人已经形成群体,并且近期就会去看地,目前选中的区域是南京的江宁,已经通了地铁,周边配套也不错。除了通过传统的一级市场,即国土局招拍挂拿地之外,也不排除通过二三级市场的转让,获取合法土地的途径,一旦土地问题解决,还将面临资金的问题。由于房地产开发的周期较长,这次的尝试最终结果,将会在两年形成。与传统的众筹自建房不同,基于开发商多年的开发经验,在开发流程、政府对接、项目建设、监理等方面,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这次互联网思维房地产开发的尝试,有较大的成功几率。

不管结果如何,房地产行业的互联网改造,除了简单的应用,也终于有了一例真实的开发案例渐显雏形,希望类似更多的尝试出现,让房价不仅仅降下来,更重要的是,让买房人真的物超所值,能买到性价比最好的房子,这才是互联网改造房地产最好的结果,购房路漫漫,且行且珍惜!(文/王新宇)

本文标题:互联网产品思维-互联网思维:成就品牌的加速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206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