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动物怎么过冬

发布时间:2017-08-12 所属栏目:作文

一 : 动物怎么过冬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吗?下面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吧。

  蛇过冬天的时候是把自己的身体卷成一团,像面条一样,很安静的睡觉,呼吸很温柔。等到第二年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龙抬头的日子,蛇就醒过来了,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熊过冬天的时候也是弯曲着身体在洞里睡觉,很少活动,肚子感觉饿时就添几下自己的熊掌,然后再呼呼的睡大觉。

  小鸟过冬天就分两种了:一种是候鸟,到了冬天就飞到南方去过冬,小燕子就是这样的候鸟。另一种鸟是留鸟,一年四季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小麻雀和喜鹊就是这样的鸟,它们冬天也不怕冷,还会在雪地上找食物吃。

  小朋友们,动物过冬天的方式是不是很奇怪、很有意思呀。

 

    四年级:黑色的天e

二 : 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

寒冷的冬天来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戴上了暖暖的帽子,围上了软软的围巾。你有没有关心过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们是怎么样过冬的呢?呵呵,原来它们各有一套诀窍: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啊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2.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
4.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么怕冷。但如果皮毛被弄湿,兔子便很容易着凉。所以主人要特别留意,冬天别为兔子洗澡。
5.一般来说,猫的冬天不用特别保暖,因为它们的毛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保护。而且当它们感到寒冷时,它们会自己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们毫不客气地上了你的床,甚至钻进了你的被窝,那就是它们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里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头朝下悬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7.刺猬冬眠时,蜷缩成一团,远看好像一个大绒球。它们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www.61k.com]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醒来会被饿死的。
8.有的动物如候鸟,会飞到南方去过冬。如天鹅,平时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携老带幼,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9.丹顶鹤本来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再北返。
10.还有杜鹃、黄鹂、小燕子等,它们是随着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
11.有些动物一般在原地过冬,如喜鹊、麻雀、兔子等,还有些动物事先储备好粮食在洞里过冬,如小蚂蚁、小松鼠等。
13.我们中国独有的珍贵的中华秋沙鸭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它们每年冬季飞到南方过冬,春天飞回故里。它们喜欢以现成的树洞为家。它们把选好的树洞加工装修一番,在洞底垫上碎木屑羽毛等,为了让将来出生的小鸭住得更舒服些。
14.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身体表面光滑,没有毛和羽毛。它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调节能力很差,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会冻死的。冬眠时,它就降低新陈代谢,尽量用已有的养分来生活,不吃也不喝。到了春天再醒来。
15.有愿意听故事的吗?
1782年的一天,法国巴黎郊外采石场的一位工人敲开一块大石头,竟发现有四只活着的蟾蜍。蟾蜍是怎么钻进石头的呢?原来当时那里都是泥啊、水啊、草啊,蟾蜍冬天就挖了洞在那儿过冬,可是气温一直很低,它们就没有醒过来。过了一百万年,那些泥都变成石头了,等到工人把它们救出来,它们才醒过来。你们看,蟾蜍这一觉睡了多久啊,足足有一百万年!

(宋辉摘自《百度空间》)

三 : 小动物怎么过冬

目标:感知冬季特征,发现冬季的小动物有没有变化,从中使幼儿感受冬天里的小动物的变化。

准备:1、平时多给幼儿机会观察动物的活动。

2、有关的图片、玩具

3、有关小动物过冬的有趣故事

过程:1、感受气温变化:用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脸颊、鼻尖、张开小嘴向外呼气,会看见一股股“白雾”。再用小手摸摸院子里的大型玩具、石凳、栏杆等,都会感觉“凉凉的”。

2、到院子里找一找,小蚂蚁、小虫、小鸟它们都去那里了?

3、从幼儿自身对冬天的感受,引出小动物如何过冬的话题。请幼儿说一说,你知道小动物冬天是怎么过冬的(配合图片或玩具)。

4、给幼儿讲有关动物过冬的短小故事,请幼儿学一学小动物过冬的样子。

5、游戏:教师发问:“小熊(虫子、小蚂蚁等)小动物怎样过冬?”幼儿边答边用动作来表示,看谁答的又快又学的像。

四 : 透过迷雾我的眼——获奖课例的“妙笔”与“败笔”(许嫣娜《小动物过冬》)

序:一些大赛获奖课均经仔细打磨,千锤百炼,往往“妙笔”连连,让人叹服,但在教学过程中因临场处理失当等原因,或多或少地会留下一些“败笔”,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 

许嫣娜《小动物过冬》
(本课教学获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 实录见《小学语文教师》08年12期)

师:课前我们猜了很多的谜语,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什么啊?(生答“小动物”)这些动物又小又可爱,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物”字的书写)
师:今天三个小动物就要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在这些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出示相应生词卡片)喜欢它就要把它的字音读准,“蜂”是后鼻音。(生读“蜜蜂”)
师:小蜜蜂的胆子有点小,“蜜蜂”两个字都含有小小的虫字旁,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热情地呼唤它——(生齐读“蜜蜂妹妹”)
师:蜜蜂妹妹听见了。小朋友还喜欢谁?(生答“燕子”)小燕子到处飞,见识广。我们可以亲切地称它为——
生齐:燕子姐姐!
师:还有一个谁喜欢?(生答“小青蛙”)我听出来了,你很喜欢。“青”是后鼻音。小青蛙是怎么叫的?(生答“呱呱呱”)
师:多响亮啊!就像个神气的男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跟它打招呼,读——青蛙哥哥!
“妙笔”:课前活动既能让学生定神,又为教学做好铺垫,“课的发端,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拖沓的周旋”(高林生);在揭题的过程中,既指导了生字“物”的书写,又强调了“蜂”“青”的读音,体现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角色人物化也与本文童话体裁相得益彰。
“败笔”:不喜欢就可以不读准?此问题纯粹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教学流程而问的,没有思考价值,这样的“问题”还是不问为好。
师:多么亲热的称呼啊。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请想一想,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还会干什么呢?
生:唱歌。玩。跑步。
师:哦,比赛跑步啦。看来,奥运会将在动物园继续进行。那你会这样说吗?(屏幕出
示练习: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生: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玩,日子过得很快乐。
生: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妙笔”:教师有语言训练的意识。低段有“写话”要求,学习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写好话的基础。
“败笔”:——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发散开,一个学生只改了一个词,一个学生照搬原文,训练是失败的。
单纯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日子有苦有甜,有快乐也有悲伤,但此处并不适合进行这样的发散,因为与课文的语境格格不入,如强行发散,就破坏了“课场”,显然得不偿失。所以,此处训练不要也罢。
师:好朋友在一起,日子就是过得这样快乐!没过多久啊,秋天就到了——(播放秋风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秋风刮起来了。
师:树叶宝宝都怎样?(生答“掉了”)她的用词多准确啊!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连树叶都从大树上掉下来了。又大又冷的风,我们就说——(生齐:刮。指导学生反复读“刮”)
“妙笔”: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刮”,符合低段学生认知规律。
“败笔”:教师为了引出生字“刮”,绕了一个大弯子。难道“又大又冷的风”只能说“刮”吗(教材中的句子是“天气渐渐凉了”,“凉”和“冷”也是有区别的)?“又大又热的风”该说什么呢?
“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连树叶都从大树上掉下来了”是一个病句,对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该吹毛求疵——谁也不敢保证不出口误,但问题还是要指出来的。
此处出现“败笔”都是“树叶宝宝”惹的祸,树叶“掉了”用词未必多准确。学生在回答“你看到了什么”时已经说出了“刮”字,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兜圈子——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从优化每个教学环节做起。
师:秋风刮起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三个小动物想,我们该怎么过冬呢?于是它们就商量开了——(出示卡片:商量)
师:(指“量”)这个字读什么?(生答li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liàng,在这里它
读liáng。你来读一读。(生读)
师:两个字合起来以后读轻声。(生连读两遍)很好。三个小动物在一起商量。“商”字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要说话。一个人怎么商量啊,要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量的“商”下面还有一个“八”。闭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里面有什么?(略停)“八”和“口”。记住了吗?
“妙笔”:联系后面的写字环节,教师综合运用识、认、读、写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识记“商”字,重点突出,准确而到位。
师:睁开眼睛——(出示图片: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瞧!小燕子扑棱着翅膀来了,小青蛙一蹦一跳也来了,小蜜蜂当然也少不了。这就叫作——
生:聚到一起。
师:好,许老师不远千里,从江苏赶到江西,我们——
生:聚到一起!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
生:小动物过冬。
“妙笔”:由课文中三个小动物“聚到一起”迁移到教师和学生“聚到一起”,由书本向生活过渡不露痕迹。
师: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怎样过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书中,请小朋友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到两遍,争取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师:都读完了吧?考考你们,三个小动物是怎么商量的呢?先是谁和谁商量?(生答“先是燕子和小青蛙商量,然后和小蜜蜂商量”)它们商量的结果你知道吗?
生:我知道了燕子怎样过冬。
师: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呢?
生:是飞到南方去。
师:它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
生:因为冬天来了,北方太冷了。
师:南方很暖和,这是小燕子到南方去的理由。(出示“暖和”)谁会读这个词?“和”读轻声,请你读。(生读)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暖和)
师: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就会感到怎么样?
生:很暖和。
师:你们看,这个“暖”字是什么旁?(生答“日字旁”)和太阳公公有关。暖的右半部分特别难写,让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上面是一个爪子头,接下来是一短横,下面是一个朋友的友。我们一起来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师:刚才我们写的是“暖”字。天就要冷了,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这个办法可真不错。哪只小燕子要来读一读?
生: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师:小燕子说得可真生动。又正确又通顺。你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啊?
生:春暖花开的时候。
师:春暖花开?小朋友,你们知道春暖花开是什么意思吗?
生:春天暖和了,花儿都开了,这就是春暖花开。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暖花开的画面,(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春暖花开。让我们记住这个画面,等待小燕子回来。我们一起读——
生: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妙笔”:形意结合识“暖”字。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律”、联系生活是识字教学的要义。唯如此,字才能识得牢,记得久。
幼儿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多媒体播放“春暖花开的画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春暖花开”事半功倍。
“败笔”:“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怎样过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书中,请小朋友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到两遍,争取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阅读目标不集中,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过高。
“先是谁和谁商量?”似无提问的必要。教师如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岂不更好?也许考虑是低年级的因素吧!
师: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生:它秋天就把肚子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大觉。
师:小青蛙原来是提早做准备,肚子吃得饱饱的,让我们请一只青蛙哥哥来说一说,它是怎么过冬的。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我再请个青蛙哥哥,向他挑战。这一回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做做动作。谁想来试试?(一生读)你读准了,但是我没看到你做的动作。哪个青蛙哥哥敢再来试一试?(另一生读,也不太流畅)
师:我感觉到了,小青蛙肚子吃得饱饱的。不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她忘了,没有了这个动作,小青蛙在这个冬天就不温暖啦。是什么动作?(生做钻土的动作)
师:还没有完全做出来,哪只小青蛙再来?
“妙笔”: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稚嫩的声音、天真的动作,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再是空话。在低段适当地运用这种读书方式确实能给课堂增色不少。
“败笔”:教师前后让六个学生读小青蛙说的话,显得拖沓。不如让一、两个学生试读,教师示范读,师生一起读,学生模仿读效果好。低段“教师示范”不可忽视。
师:啊,这一觉睡得好温暖啊!还有一个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生:小蜜蜂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这样到了冬天就可以吃很多很多了。
师:小蜜蜂真勤劳,提早做好了准备。我们就请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大声地给我们再介绍一下。(生读)
师:小蜜蜂,你知道什么是蜂巢吗?
生:蜂巢就是小蜜蜂的家。
师:真棒!巢就是窝的意思,鸟巢就是鸟窝,蜂巢就是蜜蜂的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蜜蜂的蜂巢。你们看,每一个蜂巢都是六角形的,想不到吧?蜜蜂不光勤劳,还是个了不起的建筑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记忆,这个了不起的神奇的建筑叫什么?(出示文字:蜂巢。引导学生读两遍。)
师:到了冬天我们见不到小蜜蜂,那是因为它怎么样啦?
生:藏在蜂巢里。
师:“藏”是平舌音,再读!
生:藏在蜂巢里。
“妙笔”:由“蜂巢”到“鸟巢”,拓展适度。用“蜂巢”图片证明蜜蜂是“了不起的建筑家”,一举多得,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二类字“藏”的认读着力恰如其分。
师:瞧,小动物各有各的过冬方法。看来,遇到事情多商量还是挺有用的。现在,我也有些心痒痒了。我想做那只小燕子,谁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来和大家商量商量。(指一生)就请你。其他小朋友拿起书,看看我们是怎么商量的。
师:冬天快要来了,虫子快要没了,我要飞到南方去,那里很暖和,还有很多虫子。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是你不会飞,怎么办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小青蛙,你是这么过冬的啊,我不担心你了。刚才我们俩在商量的时候,我发现这边的小朋友在笑嘻嘻地跟着我们读。瞧,他们多会学习啊!下面让我再来一次,我还当燕子,谁来做我的好朋友蜜蜂?(指一生)好,就请你。其他同学跟着我们轻声地读。
师:蜜蜂妹妹,冬天地上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生: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师:小蜜蜂可真勤劳!会学习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们想像我们刚才这样商量商量吗?那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练一练,商量商量。(学生自己练习分角色“商量”)
师:来,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燕子在哪里?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他们商量得好不好。
生: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这下你还担心小青蛙吗?(生摇头)可是在没有听到小青蛙的话之前,小燕子可是充满了担心。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蜜蜂在哪里?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左边的小朋友做小燕子,右边的小朋友做小蜜蜂,我们来试一试。(生齐读
师:我最后再请三个小朋友,最会关心别人的小燕子,最神气的小青蛙,最勤劳的小蜜蜂来商量商量。(生读)
师:他们约好了,第二年的春天再相聚。(出示“第”)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师:我们要用旧字记新字,就要找一个最恰当的旧字。我来考考你,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和“第二年”意思一样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明年。来年。
“妙笔”:以“商量、怎样过冬”为主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层次分明。鼓励学生“跟着读”一石二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全员参与。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生字“第”,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另一要义:自主识记。学生自己想方法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至于“方法”本身倒无足轻重了。
师:今天,课文就学到这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注意藏在其中的生字。每个人先在心里读一读。
(屏幕出示:商量、暖和、哥哥、刮起来、接着、钻到泥土里、飞到南方去、藏在蜂巢里)
师:如果你都会读了,就朝我微笑。(学生练读后向老师笑)我的火车谁来开,复习生字
卡片。(生读)
师:在这些字中有些特别难写。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含有八和口的字是什么字?(生答“商”)第二个字含有太阳公公的字是什么字?(生答“暖”,出示:暖、商)
师:“暖”字这样写——(师生书空“暖”)
师:现在我们就把这两个字请到田字格中,写“商”的时候,上面的横要写得长一点,下面的框要写得大一点,为什么呀?因为里面要放“八”和“口”。“暖”字要将太阳公公写
得窄一点。(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师:今天这堂课上,三个小动物通过商量,各有各的过冬方法,我们通过友好的商量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谢谢同学们,下课!
“妙笔”:回归“教学重点”——识字。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指导“暖”、“商”的书写,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总评:
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以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主,体现了“识用结合”的基本思想。教学中,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会,忽视了“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一基本宗旨。对于一、二年级而言,识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也就是说,课文在一二年级教学中只能扮演“配角”,决不可喧宾夺主。本课教学除了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尽完美外,无论是识字方法的渗透,还是课文的处理,思路都值得借鉴,夺得特等奖应属名至实归。

五 : 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动物怎么过冬

NO.1 动物怎么过冬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吗?下面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吧。

(www.61k.com)

蛇过冬天的时候是把自己的身体卷成一团,像面条一样,很安静的睡觉,呼吸很温柔。等到第二年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龙抬头的日子,蛇就醒过来了,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熊过冬天的时候也是弯曲着身体在洞里睡觉,很少活动,肚子感觉饿时就添几下自己的熊掌,然后再呼呼的睡大觉。

小鸟过冬天就分两种了:一种是候鸟,到了冬天就飞到南方去过冬,小燕子就是这样的候鸟。另一种鸟是留鸟,一年四季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小麻雀和喜鹊就是这样的鸟,它们冬天也不怕冷,还会在雪地上找食物吃。

小朋友们,动物过冬天的方式是不是很奇怪、很有意思呀。

    四年级:黑色的天e

NO.2 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

寒冷的冬天来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戴上了暖暖的帽子,围上了软软的围巾。你有没有关心过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们是怎么样过冬的呢?呵呵,原来它们各有一套诀窍: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窝垫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啊什么的储备食物。它们冬天都不冬眠。还有,它们还要换毛,冬天要换上与夏天不一样的毛。
2.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
4.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么怕冷。但如果皮毛被弄湿,兔子便很容易着凉。所以主人要特别留意,冬天别为兔子洗澡。
5.一般来说,猫的冬天不用特别保暖,因为它们的毛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保护。而且当它们感到寒冷时,它们会自己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们毫不客气地上了你的床,甚至钻进了你的被窝,那就是它们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里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头朝下悬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7.刺猬冬眠时,蜷缩成一团,远看好像一个大绒球。它们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醒来会被饿死的。
8.有的动物如候鸟,会飞到南方去过冬。如天鹅,平时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携老带幼,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儿育女。
9.丹顶鹤本来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再北返。
10.还有杜鹃、黄鹂、小燕子等,它们是随着气候变化而迁徙的鸟。
11.有些动物一般在原地过冬,如喜鹊、麻雀、兔子等,还有些动物事先储备好粮食在洞里过冬,如小蚂蚁、小松鼠等。
13.我们中国独有的珍贵的中华秋沙鸭世世代代生活在美丽富饶的长白山,它们每年冬季飞到南方过冬,春天飞回故里。它们喜欢以现成的树洞为家。它们把选好的树洞加工装修一番,在洞底垫上碎木屑羽毛等,为了让将来出生的小鸭住得更舒服些。
14.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身体表面光滑,没有毛和羽毛。它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调节能力很差,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会冻死的。冬眠时,它就降低新陈代谢,尽量用已有的养分来生活,不吃也不喝。到了春天再醒来。
15.有愿意听故事的吗?
1782年的一天,法国巴黎郊外采石场的一位工人敲开一块大石头,竟发现有四只活着的蟾蜍。蟾蜍是怎么钻进石头的呢?原来当时那里都是泥啊、水啊、草啊,蟾蜍冬天就挖了洞在那儿过冬,可是气温一直很低,它们就没有醒过来。过了一百万年,那些泥都变成石头了,等到工人把它们救出来,它们才醒过来。你们看,蟾蜍这一觉睡了多久啊,足足有一百万年!

(宋辉摘自《百度空间》)

NO.3 小动物怎么过冬

目标:感知冬季特征,发现冬季的小动物有没有变化,从中使幼儿感受冬天里的小动物的变化。

准备:1、平时多给幼儿机会观察动物的活动。

2、有关的图片、玩具

3、有关小动物过冬的有趣故事

过程:1、感受气温变化:用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脸颊、鼻尖、张开小嘴向外呼气,会看见一股股“白雾”。再用小手摸摸院子里的大型玩具、石凳、栏杆等,都会感觉“凉凉的”。

2、到院子里找一找,小蚂蚁、小虫、小鸟它们都去那里了?

3、从幼儿自身对冬天的感受,引出小动物如何过冬的话题。请幼儿说一说,你知道小动物冬天是怎么过冬的(配合图片或玩具)。

4、给幼儿讲有关动物过冬的短小故事,请幼儿学一学小动物过冬的样子。

5、游戏:教师发问:“小熊(虫子、小蚂蚁等)小动物怎样过冬?”幼儿边答边用动作来表示,看谁答的又快又学的像。

NO.4 透过迷雾我的眼——获奖课例的“妙笔”与“败笔”(许嫣娜《小动物过冬》)

序:一些大赛获奖课均经仔细打磨,千锤百炼,往往“妙笔”连连,让人叹服,但在教学过程中因临场处理失当等原因,或多或少地会留下一些“败笔”,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

许嫣娜《小动物过冬》
(本课教学获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 实录见《小学语文教师》08年12期)

师:课前我们猜了很多的谜语,这些谜语的谜底都是什么啊?(生答“小动物”)这些动物又小又可爱,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物”字的书写)
师:今天三个小动物就要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在这些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出示相应生词卡片)喜欢它就要把它的字音读准,“蜂”是后鼻音。(生读“蜜蜂”)
师:小蜜蜂的胆子有点小,“蜜蜂”两个字都含有小小的虫字旁,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热情地呼唤它——(生齐读“蜜蜂妹妹”)
师:蜜蜂妹妹听见了。小朋友还喜欢谁?(生答“燕子”)小燕子到处飞,见识广。我们可以亲切地称它为——
生齐:燕子姐姐!
师:还有一个谁喜欢?(生答“小青蛙”)我听出来了,你很喜欢。“青”是后鼻音。小青蛙是怎么叫的?(生答“呱呱呱”)
师:多响亮啊!就像个神气的男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跟它打招呼,读——青蛙哥哥!
“妙笔”:课前活动既能让学生定神,又为教学做好铺垫,“课的发端,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拖沓的周旋”(高林生);在揭题的过程中,既指导了生字“物”的书写,又强调了“蜂”“青”的读音,体现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角色人物化也与本文童话体裁相得益彰。
“败笔”:不喜欢就可以不读准?此问题纯粹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教学流程而问的,没有思考价值,这样的“问题”还是不问为好。
师:多么亲热的称呼啊。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请想一想,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还会干什么呢?
生:唱歌。玩。跑步。
师:哦,比赛跑步啦。看来,奥运会将在动物园继续进行。那你会这样说吗?(屏幕出
示练习: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生: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玩,日子过得很快乐。
生:三个小朋友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妙笔”:教师有语言训练的意识。低段有“写话”要求,学习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写好话的基础。
“败笔”:——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发散开,一个学生只改了一个词,一个学生照搬原文,训练是失败的。
单纯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日子有苦有甜,有快乐也有悲伤,但此处并不适合进行这样的发散,因为与课文的语境格格不入,如强行发散,就破坏了“课场”,显然得不偿失。所以,此处训练不要也罢。
师:好朋友在一起,日子就是过得这样快乐!没过多久啊,秋天就到了——(播放秋风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秋风刮起来了。
师:树叶宝宝都怎样?(生答“掉了”)她的用词多准确啊!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连树叶都从大树上掉下来了。又大又冷的风,我们就说——(生齐:刮。指导学生反复读“刮”)
“妙笔”: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刮”,符合低段学生认知规律。
“败笔”:教师为了引出生字“刮”,绕了一个大弯子。难道“又大又冷的风”只能说“刮”吗(教材中的句子是“天气渐渐凉了”,“凉”和“冷”也是有区别的)?“又大又热的风”该说什么呢?
“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连树叶都从大树上掉下来了”是一个病句,对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该吹毛求疵——谁也不敢保证不出口误,但问题还是要指出来的。
此处出现“败笔”都是“树叶宝宝”惹的祸,树叶“掉了”用词未必多准确。学生在回答“你看到了什么”时已经说出了“刮”字,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兜圈子——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从优化每个教学环节做起。
师:秋风刮起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三个小动物想,我们该怎么过冬呢?于是它们就商量开了——(出示卡片:商量)
师:(指“量”)这个字读什么?(生答li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liàng,在这里它
读liáng。你来读一读。(生读)
师:两个字合起来以后读轻声。(生连读两遍)很好。三个小动物在一起商量。“商”字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要说话。一个人怎么商量啊,要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量的“商”下面还有一个“八”。闭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里面有什么?(略停)“八”和“口”。记住了吗?
“妙笔”:联系后面的写字环节,教师综合运用识、认、读、写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识记“商”字,重点突出,准确而到位。
师:睁开眼睛——(出示图片: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瞧!小燕子扑棱着翅膀来了,小青蛙一蹦一跳也来了,小蜜蜂当然也少不了。这就叫作——
生:聚到一起。
师:好,许老师不远千里,从江苏赶到江西,我们——
生:聚到一起!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
生:小动物过冬。
“妙笔”:由课文中三个小动物“聚到一起”迁移到教师和学生“聚到一起”,由书本向生活过渡不露痕迹。
师: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怎样过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书中,请小朋友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到两遍,争取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师:都读完了吧?考考你们,三个小动物是怎么商量的呢?先是谁和谁商量?(生答“先是燕子和小青蛙商量,然后和小蜜蜂商量”)它们商量的结果你知道吗?
生:我知道了燕子怎样过冬。
师: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呢?
生:是飞到南方去。
师:它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
生:因为冬天来了,北方太冷了。
师:南方很暖和,这是小燕子到南方去的理由。(出示“暖和”)谁会读这个词?“和”读轻声,请你读。(生读)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暖和)
师: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就会感到怎么样?
生:很暖和。
师:你们看,这个“暖”字是什么旁?(生答“日字旁”)和太阳公公有关。暖的右半部分特别难写,让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上面是一个爪子头,接下来是一短横,下面是一个朋友的友。我们一起来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师:刚才我们写的是“暖”字。天就要冷了,小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这个办法可真不错。哪只小燕子要来读一读?
生: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师:小燕子说得可真生动。又正确又通顺。你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啊?
生:春暖花开的时候。
师:春暖花开?小朋友,你们知道春暖花开是什么意思吗?
生:春天暖和了,花儿都开了,这就是春暖花开。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暖花开的画面,(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春暖花开。让我们记住这个画面,等待小燕子回来。我们一起读——
生: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妙笔”:形意结合识“暖”字。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律”、联系生活是识字教学的要义。唯如此,字才能识得牢,记得久。
幼儿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多媒体播放“春暖花开的画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春暖花开”事半功倍。
“败笔”:“小动物究竟是怎样商量,怎样过冬的呢?答案就藏在书中,请小朋友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到两遍,争取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阅读目标不集中,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过高。
“先是谁和谁商量?”似无提问的必要。教师如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岂不更好?也许考虑是低年级的因素吧!
师: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生:它秋天就把肚子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大觉。
师:小青蛙原来是提早做准备,肚子吃得饱饱的,让我们请一只青蛙哥哥来说一说,它是怎么过冬的。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我再请个青蛙哥哥,向他挑战。这一回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做做动作。谁想来试试?(一生读)你读准了,但是我没看到你做的动作。哪个青蛙哥哥敢再来试一试?(另一生读,也不太流畅)
师:我感觉到了,小青蛙肚子吃得饱饱的。不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她忘了,没有了这个动作,小青蛙在这个冬天就不温暖啦。是什么动作?(生做钻土的动作)
师:还没有完全做出来,哪只小青蛙再来?
“妙笔”: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稚嫩的声音、天真的动作,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再是空话。在低段适当地运用这种读书方式确实能给课堂增色不少。
“败笔”:教师前后让六个学生读小青蛙说的话,显得拖沓。不如让一、两个学生试读,教师示范读,师生一起读,学生模仿读效果好。低段“教师示范”不可忽视。
师:啊,这一觉睡得好温暖啊!还有一个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生:小蜜蜂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这样到了冬天就可以吃很多很多了。
师:小蜜蜂真勤劳,提早做好了准备。我们就请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大声地给我们再介绍一下。(生读)
师:小蜜蜂,你知道什么是蜂巢吗?
生:蜂巢就是小蜜蜂的家。
师:真棒!巢就是窝的意思,鸟巢就是鸟窝,蜂巢就是蜜蜂的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蜜蜂的蜂巢。你们看,每一个蜂巢都是六角形的,想不到吧?蜜蜂不光勤劳,还是个了不起的建筑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记忆,这个了不起的神奇的建筑叫什么?(出示文字:蜂巢。引导学生读两遍。)
师:到了冬天我们见不到小蜜蜂,那是因为它怎么样啦?
生:藏在蜂巢里。
师:“藏”是平舌音,再读!
生:藏在蜂巢里。
“妙笔”:由“蜂巢”到“鸟巢”,拓展适度。用“蜂巢”图片证明蜜蜂是“了不起的建筑家”,一举多得,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二类字“藏”的认读着力恰如其分。
师:瞧,小动物各有各的过冬方法。看来,遇到事情多商量还是挺有用的。现在,我也有些心痒痒了。我想做那只小燕子,谁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来和大家商量商量。(指一生)就请你。其他小朋友拿起书,看看我们是怎么商量的。
师:冬天快要来了,虫子快要没了,我要飞到南方去,那里很暖和,还有很多虫子。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是你不会飞,怎么办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小青蛙,你是这么过冬的啊,我不担心你了。刚才我们俩在商量的时候,我发现这边的小朋友在笑嘻嘻地跟着我们读。瞧,他们多会学习啊!下面让我再来一次,我还当燕子,谁来做我的好朋友蜜蜂?(指一生)好,就请你。其他同学跟着我们轻声地读。
师:蜜蜂妹妹,冬天地上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生: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师:小蜜蜂可真勤劳!会学习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们想像我们刚才这样商量商量吗?那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练一练,商量商量。(学生自己练习分角色“商量”)
师:来,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燕子在哪里?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他们商量得好不好。
生: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这下你还担心小青蛙吗?(生摇头)可是在没有听到小青蛙的话之前,小燕子可是充满了担心。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蜜蜂在哪里?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左边的小朋友做小燕子,右边的小朋友做小蜜蜂,我们来试一试。(生齐读
师:我最后再请三个小朋友,最会关心别人的小燕子,最神气的小青蛙,最勤劳的小蜜蜂来商量商量。(生读)
师:他们约好了,第二年的春天再相聚。(出示“第”)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师:我们要用旧字记新字,就要找一个最恰当的旧字。我来考考你,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和“第二年”意思一样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明年。来年。
“妙笔”:以“商量、怎样过冬”为主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层次分明。鼓励学生“跟着读”一石二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全员参与。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生字“第”,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另一要义:自主识记。学生自己想方法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至于“方法”本身倒无足轻重了。
师:今天,课文就学到这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注意藏在其中的生字。每个人先在心里读一读。
(屏幕出示:商量、暖和、哥哥、刮起来、接着、钻到泥土里、飞到南方去、藏在蜂巢里)
师:如果你都会读了,就朝我微笑。(学生练读后向老师笑)我的火车谁来开,复习生字
卡片。(生读)
师:在这些字中有些特别难写。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含有八和口的字是什么字?(生答“商”)第二个字含有太阳公公的字是什么字?(生答“暖”,出示:暖、商)
师:“暖”字这样写——(师生书空“暖”)
师:现在我们就把这两个字请到田字格中,写“商”的时候,上面的横要写得长一点,下面的框要写得大一点,为什么呀?因为里面要放“八”和“口”。“暖”字要将太阳公公写
得窄一点。(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师:今天这堂课上,三个小动物通过商量,各有各的过冬方法,我们通过友好的商量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谢谢同学们,下课!
“妙笔”:回归“教学重点”——识字。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指导“暖”、“商”的书写,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总评:
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以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主,体现了“识用结合”的基本思想。教学中,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会,忽视了“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一基本宗旨。对于一、二年级而言,识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也就是说,课文在一二年级教学中只能扮演“配角”,决不可喧宾夺主。本课教学除了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尽完美外,无论是识字方法的渗透,还是课文的处理,思路都值得借鉴,夺得特等奖应属名至实归。

本文标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动物怎么过冬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591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