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时间像小马车》评课稿
《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2 4拍,F大调式。歌曲中采用了有规律的节奏,多为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滴滴答答走动的声响,旋律流畅入口,多为级进,并在几处采用了曲调的模进,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活泼,欢快。
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却一事无成,说明时间珍贵而紧迫,我们要爱惜时间,懂得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这首歌曲中用衬词“嗒嗒”形容钟表走动声音,在两处出现,每次数个。演唱时容易出现吐字含混不清,可提醒学生运用舌尖轻轻弹动,唱的轻快而富有弹性。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老师能根据艺术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正确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完整且思路清晰:从“听一听”各种钟表的声音导入新课,紧接着“看一看”各种钟表的外型,了解各种钟表的外型特征;通过“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特点;然后带领学生“唱一唱”,引导学生学会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时间象小马车》,正确表达出歌曲的情绪;最后,通过游戏“和时间赛跑”学生出教室,结束课堂。
本课的重点、难点不知不觉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融洽。
二 : 《鸟岛》第二课时评课稿
《鸟岛》第二课时评课稿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蔚老师和成老师《鸟岛》第一、第二课时的教学。这两位老师基本功扎实,处理教材到位,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主要就成梅梅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这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既品味了文本的语言,也提升了语文能力,不论是识字写字、理解词义,还是朗读、说话训练都扎实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一、以点带面,统领全局。
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成老师紧紧抓住鸟岛“鸟多”这个特点,通过让学生勾画、品味课文中表现鸟多的词句带动整节课的学习,以点带面,统领全局。让学生通过品析“一群一群、陆续、热闹、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等词语,逐步感受到鸟岛上的鸟多的特点,进而明白“窝多、蛋多”同样是鸟多的表现。
二、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成老师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可以说是形式多样。例如在“白玉色”“青绿色”这两个颜色词语教学时,成老师采用了观看图片的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图片,说说哪些蛋是青绿色,哪些是白玉色;而在教学“一群一群、陆续”时,成老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动画演示,让插图中的静态的、呆板的景物变成了动态的、活泼的生动画面,加上老师语言的描述“鸟儿们像这样一群又一群地飞来,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先,有的后,就叫陆续”;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从孩子们课堂上的朗读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已经把这些词汇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了。
三、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成老师的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动空间,如: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而且争着抢着回答,气氛热烈。成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成老师在教学中还创设了采访游客的环节,并设计了说话练习,这一设计非常好。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概括能力,而且也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话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好多学生说到了要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给鸟类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园,让我们看到成老师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的目的也已达到了。
四、小组活动,卓有成效
成老师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学生为立足点。小组活动中,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学得井井有条,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学习效果非常明显。从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看到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自然大方,这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也说明成老师在小组建设与学生课堂的探索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以前,我们各班也都组建了学习小组,却不知道怎样去操作,组内成员都不知道做些什么。今天,成老师给我们出现了这样一节生动活泼,又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学生课堂,值得我们好好(www.61k.com]学习。
三 : 时评(二)
【何处平权】
按照名词解释的话权利有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在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或认可。理论的言词总是具有一定的完美性与理想性,现实却丝毫不留余地把完美与理想背后的残缺与冷酷暴露无遗,——因为从来就没有平权可言,至少来说在凡尘俗世就是如此。
自古以来人一出生三六九等就早已划分,你生在帝王之家或是金玉满堂之屋与生在贫贱之家或是家徒四壁之屋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不攀登到拥有权利之时我想绝不会讴歌权利的平等,拥权之前自由是无处可展的。那些站着说着“人人平等”与处处有自主权的人也不腰疼,吃了葡萄还一味大肆谈论葡萄的一股酸啾啾味。对于一个“手无寸铁”之人来说好似连拥有权都被剥夺了,哪里又还能战争?哪里又还能寻找到平权?当然,这里是除去那些可以有却不加以利用之人之外。因此,可以断言道,——一个人未到自我能有些许权利之时是不存在权利的,更别谈平权。换言之即是一个人的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权利,哪怕作为一个权利的傀儡。无论生在官宦之家或是帝王之室,平权是永远不可能产生的,地位决定了权利,权利又决定了待遇。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人为造成的不平权。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贫穷富贵高低贵贱早已被区分开了,有钱你可以走后门上名校享受丰厚的教育资源(不排除非名校也有宝贵资源可享,但非名校又有几个像样或是负责的老师,更何况学校的待遇往往是与名气成正比的),有钱可以买权,甚至于将贫穷低贱一并收购,有钱你可以享受最好的医疗(必要时买权还是常有的手段),这倒说明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事实一点也不假。难怪俗语说“人死得穷不得”我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权之人还能够随意扭曲事实,能够把黑的说成白的,假的说得十分逼真,那些什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过是一句戏谑之语,一到关键之时还得看权利说话。如此现实,哪里可有平权可言?
古时不准女子入学,如今女子入学高龄之后又成了难嫁的“剩女”。以前是不平权,如今却成了权平人不平,怪哉怪哉!古时人们能够在三六九等极其明显之下苟延残喘忍气吞声地活下去也显得十足奇怪,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我们至今一直传承着的“以和为贵”这个法宝,有了这个法宝之后也顾不上自己是否有权利可言了,何事以忍气吞声为行动,以和为主要目的,平权次之,或者次次之,我们非但不觉得奇怪,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美德,大谈及到人不能够忘本,生怕丢了这么一个法宝,于是,我就觉得奇怪了。为何守住糟粕紧紧不放?难道是没有更好的糟粕了吗?
四 : 《看菊花》第二课时听课及评课稿
一、复习检查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